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双重预防体系基本知识

双重预防体系基本知识

双重预防体系基本知识双重预防体系基本知识(附参考答案)1、什么是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是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的统称。

2、什么是风险?风险是量化的危险。

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组合。

3、什么是风险点?风险点划分的原则主要有哪些?风险点指伴随风险的区域、设备设施及作业过程。

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4、什么是危险源?指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5、什么是隐患?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缺陷。

6、风险分为几级?风险按照严重程度分为5级,1级最严重。

5级\蓝色\可接受危险:班组、岗位管控。

4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3级\黄色\显著危险:属于一般风险,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

2级\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1级\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亭管控,应立即整改,不可接受风险。

7、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分为哪四类风险?分别用什么颜色标示?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普通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五、四级风险用蓝色表示,三级风险用黄色表示,二级风险用橙色表示,一级风险用红色表示)。

8、我公司有一级风险吗?没有,一级风险是无法接受需要立即停产整改的风险。

9、什么是重大风险?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1我公司风险管控中橙色及以上的风险和直判为重大风险的作为重大风险管理。

我公司(岗亭)的重大风险:1、行车作业:工程技术措施:行车上配有运转报警仪;行车安装导绳器、重量限制器;设有防撞装配、限位开关。

管理措施:持有特种作业操纵证;定期检验、维护和保养;制定行车操作规程,行车作业“十不吊”规定;两人以上作业确定指挥,协调配合;定期检查防脱钩装配。

双重预防体系知识点应知应会

双重预防体系知识点应知应会

双重预防体系知识点应知应会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注: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风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因素(包括人、物、环、管的因素)进行辨识。

风险点: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包括设备(泵等)、部位(配电柜等)、区域(料场等λ场所(配电室等\操作及作业活动(正常操作、八大特殊作业等);划分风险点:按照一定的划分原则,将整个生产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或子系统)的过程。

①设施、部位、场所、区域应该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②操作、作业活动应该应涵盖施工过程所有常规、非常规的作业活动;风险点的辨识方法:安全检查表法(SC1):设备设施。

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判别检查。

包括编制安全检查表、列出设备设施清单、进行危险源辨识等步骤。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作业活动。

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具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是辨识危害因素及其风险的方法之一。

包括作业活动划分、选定、危险源辨识等步骤。

风险: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我公司采用风险矩阵(1S)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评价。

R=1xS 风险二可能性X严重性。

双重预防体系基础知识问答

双重预防体系基础知识问答
六、“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管理”这两个工作原是“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的两个子环节。
7、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依照危(wei)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一、二、3、4级其中(1)级最危(wei)险。
八、2022年1月18日发布,5月1日正式实施的《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成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按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依照危(wei)险性肯定风险品级
险度分为I、II、III级。(×)
六、风险分级管控大体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可以
不负责管控。(×)
7、风险分级管控办法主要包括:应急控制、个体防护控制、管理(行政)控制、工程控制
四个方面。(√)
八、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一、企业针对风险类别和品级,将风险点一一明确管控层级分为(A)A.公司、车间、班组、职位B.车间、班组、职位C.班组、职位
二、企业要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B)标准和清单。A.考核依据B.隐患排查管理制度C.领导带班
3、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wei)险源或者危(wei)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按照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品级,采取不同控制办法是(C)的核心。A.检查B.领导C.风险分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控
23、⑵(安全性);⑶(靠得住性)。
24、(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点)。
2五、(整改)、(排除的难度
26(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管理办法)、(职责划分)

安全双重预防体系知识

安全双重预防体系知识

安全双重预防体系知识安全双重预防体系知识汇总安全双重预防体系知识汇总1.双重预防体系:是指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体系,包括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危险源监控制度。

2.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等潜在危险的****。

3.风险评估:是指评估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的风险,以及采取措施降低该风险的过程。

4.风险控制:是指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源的风险,使其低于可接受水平。

5.隐患排查:是指发现并记录危险源的过程。

6.隐患治理:是指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危险源的风险的过程。

7.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安全检查表、风险矩阵、危害程度评估等。

8.双重预防体系实施要点:包括组织机构、岗位职责、风险评估、隐患排查、隐患治理、监控预警、应急预案等方面。

9.隐患排查治理流程:包括隐患发现、记录、评估、整改、验证等环节。

10.双重预防体系监督检查:包括自查、巡查、专项检查等形式,旨在确保体系的正常运行。

安全双重预防体系知识归纳安全双重预防体系是指安全生产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实现事故防控的有效途径。

其核心是通过风险辨识和评估,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严重程度以及可控程度进行量化评估,从而实现预防事故的目标。

在该体系中,风险辨识和评估是关键环节。

通过风险辨识,企业可以识别出各个生产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包括设备、人员、环境等方面的风险。

然后,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可控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控。

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双重预防体系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对生产现场进行全面排查,发现并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隐患排查的内容包括设备、人员、环境等方面,排查的方式可以是定期检查、专项检查、交叉检查等。

除了风险辨识和评估、隐患排查治理外,安全双重预防体系还包括其他一些环节,如应急预案、培训教育等。

这些环节相互衔接、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安全双重预防体系。

安全双重预防体系知识大全安全双重预防体系,是指以生产安全为重点,在生产、设备、环保、能源、消防、职业卫生、人员安全等方面同时执行两个预防体系,即通过构建“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全面系统地辨识和评估生产安全风险,制定风险清单,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并开展经常性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形成“一单四制”管控模式,从源头上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双重预防体系应知应会

双重预防体系应知应会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应知应会1、什么是风险?答:发生危险事件和危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严重性的组合。

2、什么是隐患?答: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3、“双控体系”是指什么?答:双控体系即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

4、安全风险怎么分级,分别用哪几种颜色表示(标识)?答:安全风险根据风险程度不同可划分为重大、较大、一般和低风险四个等级,分别用红、橙、黄和蓝色四种颜色表示。

5、孟津煤矿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方法是什么?答:LEC辨识评估方法。

6、什么是风险点?答:伴随风险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设备和场所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7、“1+8+8+4”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别指什么?答:“1+8+8+4”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中的“1”指一次年度风险辨识评估,第一个“8”指8个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第二个“8”指8个现状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4”是指4类即时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8、什么是隐患排查?答: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

9、安全现状评估周期是如何规定的?答:安全现状评估每月定期开展一次。

10、孟津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模式是什么?答:孟津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采用“1+3+1”的治理模式。

11、“1+3+1”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模式中的各位数字分别代表什么含义?答:“1+3+1”中的第一个“1”是指矿井每月定期开展一次综合隐患排查治理活动;“3”是指矿井各专业系统每旬定期开展一次本专业系统的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第二个“1”是指区队每班开展一次班组隐患排查治理。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基本知识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基本知识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基本知识双重预防体系是指在社会治理中采取综合措施,同时从源头和后续两个方面加强预防和控制。

在防范和应对各类社会问题、突发事件和风险挑战中,双重预防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将介绍双重预防体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构建方法,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和优势。

一、基本概念双重预防体系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理模式,旨在通过预防和应对相结合,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的效能。

它的基本原则是既要注重事前预防,又要加强事中处置,以确保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

二、原理与构建方法1. 原理双重预防体系的原理是“预防优先,综合施策,依法管理,协同治理”。

即通过预防控制源头,建立综合性防范机制;依法治理,加强法治化建设;各部门之间建立互相配合、信息共享的协同机制,实现社会治理的有机衔接。

2. 构建方法(1)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通过对社会问题和风险的评估,及时了解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动态,从而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

(2)完善制度建设。

加强法规制度的建设,提升社会治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和规范操作程序。

(3)加强资源整合。

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解决社会问题,形成合力。

同时,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社会治理,形成共治局面。

(4)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强化信息收集、整合和分析利用,实现信息共享,加强对问题的预警和处置能力。

(5)加强科技支撑。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社会治理的科技化水平,加强智能化预防和控制。

三、应用与优势双重预防体系在社会治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各类社会问题和风险挑战。

1. 应用领域(1)安全防控领域:如治安管理、反恐防范、火灾防控等。

(2)环境保护领域:如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

(3)卫生健康领域:如疫情防控、食品安全、传染病预防等。

(4)金融风险领域:如金融安全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等。

2. 优势和特点(1)立足综合治理: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形成综合化的治理模式,提高社会治理的效能。

(2)强调源头预防:注重从问题的源头进行预防,控制社会问题的发展和扩散。

双重预防机制

双重预防机制

第 三 部 分 构建风险分级管控机制




分 级 管
8项 目标



制度 保障
信息化 实现
常态运行 重点管控 基础平台 成果展示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重大安全风险告知栏 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 安全风险数据库
企业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 企业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
第 三 部 分 构建风险分级管控机制
第 三 部 分 构建风险分级管控机制
02 风险评估
安全损失的种类:损失的种类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受损(污染);荣誉受损等。 安全风险的确定:风险等级是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与事故后果的严重性(S)两个
方面综合评估而来。风险的确定要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尽量采用定量分析方法:
风险度(R) = 事故发生可能性(L) × 事故后果严重性(S)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双重预防机制
2023年安全生产管理机制专题知识培训讲座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一.双重预防机制基础知识
目 二.怎样构建双重预防机制 录 三.构建风险分级管控机制
四.构建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第一部分
双重预防机制基础知识
2023年安全生产管理机制专题知识培训讲座
02 隐患排查治 理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查找、发现隐患,
整改、消除隐患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排查隐患、
治理隐患、评估验收、建立台账、报告报送等。隐患排查
治理具体环节包括:准备、排查、评估、记录、告知、监
控、治理、验收、通报,以及统计分析、报告报送、建档
保存等。

(完整版)双重预防体系应知应会知识点

(完整版)双重预防体系应知应会知识点

(完整版)双重预防体系应知应会知识点两重预防系统应知应会知识问答1、什么是两重预防系统?答: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系统、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系统。

2、什么是风险?答: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伤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 =可能性×严重性。

3、什么是风险点?答:风险陪伴的设备、部位、场所和地区,以及在设备、部位、场所和地区实行的陪伴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二者的组合。

4、什么是危险源?答:可能致使人身伤害和(或)健康伤害和(或)财富损失的本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分为人的要素、物的要素、环境要素和管理要素四类。

5、什么是风险分级管控?答:依据风险不一样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举措复杂及难易程度等要素而确立不一样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6、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标准系统包含哪三个层级?答: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标准系统应包含公则、细则和实行指南三个层级。

7、公司危险源辨别介绍采纳什么方法?答:设备设备类危险源采纳安全检查表剖析法(SCL)和作业活动类危险源采纳作业危害剖析法(JHA)。

8、风险依据从高到低原则区分为几种级别?分别用哪四种颜色标示?答:依据从高到低的原则区分为重要风险、较狂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 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9、风险控制举措类型分为几个类型?答:工程技术举措;管理举措;培训教育举措;个体防备举措;应急处理举措。

10、风险点级别是怎么确立的?答:按风险点各危险源评论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11、公司风险分级管控系统建设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应包含哪些?答: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包含:1)领导、组织本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系统建设工作;2)保证风险分级管控系统建设所需人力资源、资本投入、物质保障;3)组织编制风险分级管控系统建设实行方案及有关管理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基本知识1. 双重预防是指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2.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程序主要包括: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人员培训、划分和确定风险点、风险辨识、风险分级、编制风险隐患清单、风险分级管控措施、排查治理隐患、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等内容。

3.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制度主要有4项,包括:(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2)隐患排查治理制度;(3)双重预防体系教育培训制度;(4)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考核奖惩制度。

4. 项目部对外来人员进行风险宣讲告知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和项目安全规定、作业安全要求、作业活动可能接触到的风险、应急知识等。

5. 风险点主要分为静态风险点(又称设备设施风险点)和动态风险点(又称作业活动风险点)两种。

6. 风险点划分的原则是“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

7. 建筑施工项目设备设施风险点主要包括以下设备、设施、部位、场所、区域:(至少知道其中5项)(1)临时设施(包括办公区、生活区、作业区等);(2)脚手架;(3)模板支撑体系;(4)高处作业防护设施;(5)临时用电设施;(6)建筑起重设备;(7)专用施工设备;(8)施工机具等。

8. 房屋建筑分部分项工程所涉及的主要作业活动有:(至少知道其中5项)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砌体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电气工程、给排水及采暖工程等工程以及物料进场与堆放、有限空间作业、动火作业等其他活动。

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所涉及的设备设施操作(安拆)活动主要有:(至少知道其中3项)(1)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和物料提升机等建筑起重设备以及其他设备设施的使用等;(2)所涉及的安拆活动主要有:基坑支护、脚手架和模板支架搭拆、塔式起重机等建筑起重设备以及其他设备设施安拆、临时设施搭拆等。

10. 建筑施工中危险源辨识方法通常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法(SCL)。

11. 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建筑施工中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后果主要有: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车辆伤害、灼烫和其他伤害。

(至少知道其中5类)12. 建筑施工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2)风险矩阵评价法(LS);(3)直接判定法。

13. 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

14. 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4个等级。

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15. 重大风险属于不可容许的危险。

16. 较大风险不属于中度危险。

17. 一般风险不属于轻度危险和可容许的危险。

18. 在风险评价中,出现下列情形时可以直接确定为重大风险:(至少知道其中3种情形)(1)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2)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3)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4)构成危险化学品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场所和设施;(5)具有火灾、爆炸、窒息、中毒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

19. 对有关作业活动的风险点、危险源的风险评价一般选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20. 对有关设备设施的风险点、危险源的风险评价一般选用选用风险矩阵评价法(LS)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21. 常用风险控制措施有:(1)工程技术措施;(2)制度管理措施;(3)培训教育措施;(4)个体防护措施;(5)应急处置措施。

22. 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1)可行性;(2)安全性;(3)可靠性;(4)重点突出人的因素。

23. 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前评审的主要内容有:(1)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接受风险;(3)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4)是否已选定最佳的解决方案。

24. 建筑施工风险管控分为四级:企业、项目部、施工班组、作业人员。

25. 风险分级管控遵循“风险等级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管控原则。

26. 企业或项目部负责管控的风险,施工班组和作业人员必须同时负责管控。

27. 施工现场风险公告主要采用方式有:(至少知道其中3种)(1)区域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2)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3)岗位安全风险明白卡;(4)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5)安全警示标志。

28.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两级。

29.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当场纠正,立即排除,不需要局部停产停工停业的隐患。

30.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工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的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企业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31. 建筑施工中下列情形属于重大事故隐患:(至少知道其中5种)(1)未取得施工许可证进行施工的,或超越企业资质等级进行施工的;(2)事故隐患涉及重大风险点、危险源的;(3)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其专项施工方案未按规定审核、审批并组织专家论证,或不严格按照方案组织施工的;或工程未按规定经验收合格即投入使用的;或对工程施工中监测的异常情况未采取有效处置措施的;(4)起重机械安全保护装置缺失或失效,或在用起重机械超过使用年限未评估或评估不合格的;(5)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禁止使用的或不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机械设备的;(6)具有中毒、爆炸、火灾、坍塌等危险的场所,且长期滞留人员在10人以上作业,存在不能立刻排除整改的隐患的;(7)影响工程施工安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进入施工现场,未提供企业标准、成果鉴定、检测报告、产品合格证的;(8)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整改时间长或可能造成较严重危害的;或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9)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监督检查中认定的;(10)其他可能引起公共安全、较大及以上级别生产安全事故的隐患。

32. 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分为基础管理类隐患和生产现场类隐患两大类。

33. 基础管理类隐患是指企业和项目部在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至少知道其中5个)(1)企业生产经营资质资格;(2)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3)安全生产责任制;(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5)教育培训;(6)安全生产投入;(7)应急管理;(8)安全生产管理档案;(9)相关方安全管理;(10)基础管理其他方面。

34. 生产现场类隐患是指施工过程中有关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部位、场所、区域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35. 建筑施工隐患排查类型主要有:(至少知道其中5种)日常排查、综合性排查、专项排查、季节性排查、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排查、事故类比排查、复工前排查、专家隐患排查和企业负责人带班检查等。

36. 日常隐患排查中,施工班组在交接班前后应组织一次隐患排查。

37. 施工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随时进行隐患排查。

38. 设备管理员针对施工现场设备应每天进行一次排查。

39. 电工对施工现场施工用电应每天进行一次巡查。

40. 企业(或区域分公司)应每月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工程项目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

41. 项目部应每周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

42. 有关企业负责人带班检查的主要规定有:(1)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要定期带班检查;(2)每月检查时间不少于其工作日的25%;(3)当工程项目进行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施工和工程项目出现险情或发现重大隐患时,施工企业负责人应到施工现场进行带班检查。

43. 隐患治理流程主要包括:通报隐患信息、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实施隐患治理、治理情况反馈、验收等环节。

44. 对较大、重大风险每年评估一次;对一般和低风险每三年评估一次;评估记录至少保存5年。

45. 企业应根据下列情况变化,及时更新风险与隐患信息,编制新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清单:(至少知道其中5种)(1)法律法规及标准规程变化或更新;(2)政府规范性文件提出新要求;(3)企业组织机构和安全管理机制发生变化;(4)施工环境、施工工艺技术发生变化;(5)设施设备增减、使用的原辅材料变化;(6)企业自身提出更高的安全管理要求;(7)事故(事件)或应急预案演练结果反馈的需求;(8)其他情形出现应当进行更新的。

46.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信息平台,并应具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及风险预警等功能。

47. 涉及重大风险和重大隐患时,其辨识、评价、控制措施和隐患治理的全过程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48.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应形成以下可视资料:(至少知道其中5项)(1)建立各类风险清单、管控责任清单和风险数据库;(2)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3)制定重大风险管控措施;(4)设置重大风险公告栏和警示标志;(5)制作岗位风险管控清单和岗位风险明白卡;(6)绘制企业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7)绘制企业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8)建立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和管理制度;(9)建立隐患排查清单、岗位责任清单和隐患数据库;(10)制定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方案。

49.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是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分别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危险性)来评价风险大小。

D(危险性)的分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本单位判定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的危险度(D)分数值分别是:> 、~ 、~ 、< 。

50. 风险矩阵评价法考虑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S)两个变量,给两个变量分别确定了不同等级,再通过风险矩阵来判定风险程度。

本单位采用的风险矩阵评价法是矩阵图式(或风险值式D=L×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