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越狱情节的艺术性简析
评述影片中的隐喻手法

评述影片中的隐喻手法影片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影像、音乐、剧情等元素来传达观点和情感。
而隐喻手法则是影片中常用的一种技巧,通过隐喻来传递更深层次的意义和思考。
本文将评述影片中的隐喻手法,探讨其在影片中的运用和效果。
首先,隐喻手法在影片中的运用可以通过视觉元素来体现。
比如,在《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经典影片中,监狱被隐喻为一个庞大的迷宫。
迷宫象征着囚禁和束缚,而主人公安迪则是迷宫中的逃亡者,他通过智慧和毅力,最终逃离了这个囚笼。
这种隐喻手法通过视觉元素的呈现,让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的挣扎和奋斗,同时也传递了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其次,隐喻手法还可以通过音乐元素来传递情感和思考。
在《黑天鹅》这部电影中,音乐被巧妙地运用来隐喻主人公内心的冲突和矛盾。
主人公娜娜是一位舞蹈演员,她追求完美和成功,但内心却充满了焦虑和痛苦。
影片中的音乐通过快速的节奏和紧张的旋律,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不安和压力。
这种隐喻手法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引发了对现代社会的思考和反思。
此外,隐喻手法还可以通过剧情和人物来传递更深层次的意义。
在《阿凡达》这部科幻大片中,人类和外星种族的冲突被隐喻为现实世界中的种族和文化冲突。
影片通过外星种族纳美人的生活方式和信仰,呼唤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
这种隐喻手法使得观众不仅仅关注电影本身的冲突和故事,更加关注其中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和价值观。
隐喻手法的运用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种形式,它可以通过各种元素和手段来传递更多的意义和思考。
影片中的隐喻手法不仅可以增加观众的观影乐趣,更可以引发观众对社会、人性和生活的思考。
隐喻手法的成功运用需要导演和编剧的巧妙构思和处理,同时也需要观众的敏锐感知和理解。
总之,隐喻手法是影片中常用的一种技巧,通过视觉、音乐、剧情和人物等元素来传递更深层次的意义和思考。
它丰富了影片的表现形式,增加了观众的观影体验,同时也引发了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电影优秀片段赏析

电影优秀片段赏析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常常能够通过精彩的片段来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优秀的电影片段能够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导演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创作。
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一些经典电影的优秀片段进行赏析,探讨其背后的意义和艺术价值。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的经典影片,该片中有一段非常经典的镜头,即主人公安迪成功逃离监狱的场景。
在这一场景中,安迪通过长达数十年的精心策划和准备,最终成功挖掘出了一条地道,逃离了严密监控的监狱。
整个过程中,导演运用了慢动作和高角度等技巧,使得观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安迪的内心挣扎和坚定意志。
这一片段不仅展现了主人公的智慧和毅力,更是对人性的探索和对自由的向往。
通过这一片段,导演成功地营造了一种紧张和悬疑的氛围,让观众们为主人公的成功而欢呼。
另一部经典电影《阿甘正传》中也有一段非常经典的片段,即主人公阿甘在越战期间的英勇表现。
在这一场景中,阿甘毅然决定冲上战场,救出了伤员并且还顺利脱离了敌人的追击。
整个过程中,导演通过快速剪辑和紧张的音乐,展现了主人公的勇敢和坚定。
这一片段不仅展现了主人公的英雄气概,更是对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性的考验。
通过这一片段,导演成功地营造了一种紧张和激动的氛围,让观众们为主人公的英勇行为而感动。
除了以上两部电影,还有许多其他经典电影也有着令人难忘的片段。
比如《泰坦尼克号》中的那个经典的“我飞”场景,通过这个场景,导演成功地展现了主人公杰克的勇敢和浪漫,让观众为之动容;《霸王别姬》中的那个经典的“你不是我的对手”场景,通过这个场景,导演成功地展现了主人公程蝶衣的坚强和傲骨,让观众为之震撼。
通过以上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到,优秀的电影片段往往能够通过精彩的表现和深刻的内涵,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导演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创作。
这些片段不仅能够展现主人公的性格和命运,更是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因此,我们应该多多欣赏这些优秀的电影片段,从中感受到导演的艺术魅力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越狱》中悬念的设置

《越狱》中悬念的设置作者:许卉子来源:《声屏世界》2009年第04期麦克与安迪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聪明能干,有很高的学识和社会地位,甚至每天在狱中都有一件共同的事情需要考虑——逃跑,因为他们都有冤在身却得不到社会公正的裁决。
然而,如果将《肖申克的救赎》与《越狱》放在一起上映,观众截然不同的态度必然会不由自主地将其区别开来,不仅仅在于关注度的大相径庭,也不单单由于他们分属于电影和电视两种不同的艺术范畴,而是两部作品所表达的主题以及所侧重展现的内容存在着鲜明的差异性。
作为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着重探讨了人生和人性的深沉问题,而电视剧《越狱》着重表现的是麦克如何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突破监狱和邪恶势力的重重阻碍,将哥哥从死神手中拯救出来的过程。
虽然导致这种差异性的因素不胜枚举,但是不得不承认电视与电影不同的艺术特性是造成这种差异最主要的原因。
人们手持可乐和爆米花进入了一个黑暗的专属于电影的时空中,而坐在家中的人们则是在电视节目的海洋中漫无目的地寻找能够在一瞬间给与冲击的画面。
由此看来,电影对于观众的控制能力远胜于电视剧,至少它有足够的时间和优越的观赏气氛来充分展示其蕴含在视觉之外的意义。
相比之下,电视剧则只能主要依赖于其视觉效果占得先机。
当然这里所谓的视觉效果,不仅仅涉及到画面的冲击力,也包含了故事情节对观众的影响。
要创作令观众流连忘返的情节,就必然要考虑如何设置戏剧冲突。
而笔者认为悬念可以称作戏剧冲突的引子,因为他一方面能够为冲突的爆发提供所必须的燃料;另一方面也为燃料爆炸提供一定的火源;更重要的是悬念促使观众执着于冲突爆发的整个过程而不单单是最后的结果。
悬念设置在戏剧中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而电视剧中的冲突并不亚于舞台戏剧,所以悬念设置也必然成为电视剧创作中的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越狱》在悬念设置的环节上树立了一个美国式典范。
开场悬念《越狱》第一季第一集中,电动刻刀的噪声将观众的视线吸引到一个刺青的场景中,女刺青师在主人公麦克的上身纹上巨幅的鬼魅图案,伴随着麦克对其非凡手艺的称赞,观众也可从两者的对话中得到这样一个信息:麦克是第一次刺青。
越狱影评

越狱影评导语:越狱影评(一)尼古拉斯·凯奇主演过两部经典动作电影,石破天惊和惊天动地,非常精彩,迈克贝和西蒙威斯特的功力也相当深厚。
越狱,虽然与其无忧,但结束时同样惊天动地,石破天惊。
这样的称赞也许有些过分,但是其精彩程度仍不容置疑。
缺陷存在于任何一部电影和电视剧中,与其夸大它倒不如把目光聚焦于它的精彩之上。
多年前,有一部在影迷心中如圣经般的电影,它在上映之初票房惨淡,德拉邦特无可奈何,岂料,录影带收入如洪水般灌之,此后10年间被奉为仅次于教父的神来之作,在众多影迷心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它的经典程度已非语言可以表述,相信只有历史才可以检验。
它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在剧情和题材相似的基础上让我们再来看看同样以越狱为题材,同样是男主角被迫害的惊悚剧情类电视剧--越狱。
越狱——惊天动地,在所有观众仍然猜测最终结局的时候,他们已经处于高墙之外,希望的火焰又一次燃起,10英里的路程,对于他们,却是那么的长……可能很多人在中期阶段都没有想到他们真的可以越出那堵高墙,对于剧名简单的了解,他们一定可以成功,再深入探讨又疑点重重,不过最后真相大白,虽然他们仍然处于逃亡之中,但是我们并不失望,而相比于ALIAS和LOST之流,完全没有任何头绪,只是不停的循环往复,不可以说不精彩,起码有些拖沓。
在越狱第一季结束后,盘点它便成了剧迷心中必做功课之一,首先,来看SCOFIELD,一个能力与自己年龄不相符的人,心思慎密,城府颇深,偶尔会稍有躁动,此便突出了他的果敢,冷静与智慧。
在他完全认为自己的兄弟是无罪的情况下,毅然走入监狱,这时他就已经明白,除了此路已经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把自己的兄弟在其被执刑前救出,与此同时,他那堪称完美的越狱计划也便已经开始了。
事事难料,就如同SCOFILED第一次越狱近似于成功的时候,一根铁管就使他彻底的绝望到了放弃的地步,但他的毅力和信心也非此容易地就被摧垮,另一套计划也已经悄然而生,唯一支持他的,就是LINCOLN的生命,这时,决定一个人是否生存的砝码,已不再被法律所掌握。
囚徒电影深度解析

囚徒电影深度解析
《囚徒》是一部著名的犯罪电影,由安迪·沃霍尔执导,讲述了
两个通过联合抗争越狱的故事。
电影里有着深刻的社会风气,比如不
公平和不考虑根据地,导致当地居民遭受不公正的待遇。
电影里主要角色John Coffey(汤姆汉克斯饰演)被控谋杀两个
小女孩,他被关押在了一个罪犯监狱中,几乎与外界断绝联系。
然而,John有很强的超自然能力,他可以治愈伤痛,并且他能够感受其他人
的痛苦和悲伤。
他让守卫老爷Paul Edgecomb(汤姆·威尔金森饰演)和他的同伴觉得疑惑,意识到自己在关押John有着深刻的道德问题。
安迪·沃霍尔把身份刻画得很深刻,John是一个受害者,被无辜拘押在其中,Paul Edgecomb则是一个管理者,他只是执行他的职责,却在同时又受到精神的颠沛流离。
电影提醒我们,执行公正职责的人
也是受着强烈的精神刺激,也面临着道德困境。
有趣的是,John Coffey最终也遭受到了不公正的偏见和不公平
的判决,没有人知道John是受害者,而是被误认为谋杀凶手。
一个虚
假的判决,毁掉了John的生活,而这也是这部传统的犯罪电影描绘的
许多人的社会风气。
因此,《囚徒》不仅仅是一部传统的犯罪电影,而是一部揭露社
会不公正的视觉作品。
它让观众意识到道德内涵的重要性,也注意到
了社会反应的个体内涵。
观后感电影空中监狱

观后感电影空中监狱《空中监狱》是一部我近期观看的一部犯罪动作电影,该片讲述了一群罪犯在一架飞机上发动的一场惊险大逃亡的故事。
尽管该片在票房和评价方面并没有取得太大成就,但我个人对这部电影的观感却非常正面。
接下来,我将详细分析该片的故事情节、角色塑造和电影的整体表现。
首先,该片的故事情节非常紧凑且引人入胜。
电影以一架监狱飞机的秘密任务为背景,塑造了一个高度紧张和危险的环境。
正义的代表与邪恶的囚犯们之间的对抗,让观众们一直处于紧张的氛围之中。
整个电影围绕着囚犯们的计划和逃脱行动展开,悬念不断,让观众充满了期待和紧张感。
同时,电影中的角色塑造也非常精彩。
主要的角色包括背叛罪犯团伙的特工、策划逃脱计划的主犯、血腥暴力的杀手,以及心思缜密的斯内普教授等。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目标,展现了不同面向的人性。
特工的坚定和正直,主犯的机智和勇敢,杀手的残忍和聪明等等,使得观众们很容易与角色产生情感共鸣。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的动作戏份。
《空中监狱》中的动作场面设计精彩,精心规划的动作戏份和紧凑的剪辑给观众带来了一系列惊险刺激的视觉享受。
追逐、枪战、格斗等场景十分精彩,每一场戏都充满了紧张和刺激的气氛。
特别是在空中的飞行场景中,绝对让观众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此外,《空中监狱》在音效和视听效果方面处理得相当出色。
电影中的音效设计让观众们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爆炸声、射击声和飞机引擎的轰鸣声。
影片运用摄影手法和特效技术,使观众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特殊效果的运用使电影更加生动逼真。
然而,尽管《空中监狱》在剧情和动作方面表现出色,但仍有一些缺点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该片对某些角色的塑造过于肤浅。
有些角色仅仅是为了填充剧情而存在,缺乏深刻和复杂的性格描写。
其次,片中一些情节的安排有些矫揉造作,略显不自然,缺乏一定的紧密性。
此外,对于某些转折点的处理也显得有些平淡,导致观众在情节过渡时产生疑惑。
综上所述,《空中监狱》是一部具有紧凑、引人入胜的犯罪动作电影。
有史以来对《越狱》剧情解析最到位的

阳光下的罪恶噩梦中的逃亡——《越狱》之极限魅力逃亡,是很多人噩梦中的主题,恰恰也是现实生活中最易发生的悲剧。
《越狱》有了这样一个契合点后,不知不觉与人类内心深处战胜恐惧感的意志力殊途同归。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从很多状态中逃跑的设想,这点丝毫不悖于人性。
扪心自问,倘若自己遇到片中的境遇,会作何表现?恐怕很难有类似于Micheal Scofield的冷静、果敢、智慧和坚强。
于滢在看完《越狱》后写道:其实人人都有各自的监狱,也有不同的逃狱的企图。
诚然,比越狱更难的是超越自我,跨越自我的心灵障碍。
《越狱》带给了人们许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也许正是这种宿命感的伟大,又因为悬疑题材的固有逻辑,令FOX的这些编剧们开始迷恋起对逃亡的叙述。
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逃亡就此上演了。
《越狱》风靡世界、狂扫全球,无疑有它的独创性和可持续性因素。
好男人要逃脱冤狱,就不得不和坏男人连手,在这点上做文章便大有发挥空间,既可亦正亦邪,又有善恶对比。
此种叙述模式,自然能够赢得多数人的情感认同,就好比我们看古希腊悲剧中的善人无辜蒙冤,不顾一切追求自由的可歌可泣。
仅仅这点上,已经和历代的文学与艺术创作手法达成了一致的默契。
一个弟弟,因一种亲情,而踏上了拯救之路。
原因就在于哥哥不该死,无辜的人蒙冤而死,是人都会痛惜。
因此潜意识里所表现的求生欲望,精心设计的出逃方案,都是为了维护公民的权益,寻求司法的公正。
如果法律处罚那些不该处罚的人,当然是含冤者最倒霉,他们无形中成了政权的牺牲品、替死鬼。
冤屈,大抵是和残暴形成一种鲜明的对峙,也是和恶联系最紧密的善,它往往更能打动人心,使旁观者产生更多理解、同情乃至共鸣,这种感性的主观臆断,更迎合了观众的接受心理。
虽然说这部FOX大戏几乎只有两个女性配角,有违于一般美剧的生活化、情感化取向。
但它依旧创下了收视率新高,可谓是“男人戏”成功范例的典型之作。
它以悬念及情节取胜,从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历来的爱情戏码,反其道而行增添了更深切的兄弟情谊,无疑也是该剧的一大亮点。
扣人心弦的剧情 真挚深刻的爱情

扣人心弦的剧情真挚深刻的爱情本文通过对热播美剧《Prison Break》(中文名《越狱》)的剧透,总结出其取得成功的几大原因。
分别是:悬念的巧妙设置;剧中情节严肃的逻辑性;个人英雄主义的完美体现;真实性人物性格的塑造等等。
在影视文学理论方面,文中运用舒超逸硕士的“不完整场景结构方式的理论”加以佐证。
标签:越狱;Michael;悬念;美国梦一、美剧《越狱》及其剧情介绍“《越狱》,你看了吗?”[1]这是美剧《越狱》通过网络传到中国的那年最流行的问题。
当时,正值笔者大学本科毕业,赋闲在家,因此时间较为充裕,而且《越狱》这股美式“龙卷风”刮得太猛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笔者尝试观看《越狱》,结果一发而不可收拾。
至今为止,美国FOX电视网一共推出四季《越狱》,特别是FOX公司推出《越狱》第一季时,更是创下收视奇迹,仅在美国就吸引了1800万的观众。
它讲的其实是一个在常人看来十分荒唐的故事:身为哥哥的Lincoln受到幕后黑手“公司”的陷害,被指控谋杀了总统的亲弟弟而被判入狱,并将于几个月后坐电椅,成为伊利诺亚州十几年来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人。
而身为弟弟的Michael是一位有着大学学历,稳定的工作(工程建筑师)和美好的前途的工程设计天才。
正是Wentworth Miller的大器晚成,在35岁出演处女作,成功地塑造了Michael这一角色,使之风靡全球。
Michael的智慧、冷静、果断、精确、料事如神和自我牺牲,在笔者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挥之不去。
然而,故事的荒唐(这也是整部电视剧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所在)就在:哥哥遭陷害入狱,弟弟可以放弃一切美好生活去抢银行,为的就是进哥哥同一个监狱,然后帮助哥哥越狱!摆开亲情不论,单就这个事件而言,现实中应该不会发生,就算是为了救哥哥,完全可以采取正当的法律途径,没有必要走这种极端之路。
当然,影视作品的基础就是虚构,因此这并不能算整部作品的败笔。
《越狱》的第一季讲述的内容就是在上述情节的基础上,Michael为越狱计划的成功而展开的一系列动作,挖隧道、找人脉、组团队,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中越狱情节的艺术性简析
越狱题材的电影,或者说是带有越狱情节的电影可以是五花八门的,但越狱这一情节却是不可或缺的,它是吸引观众的一样法宝。
一、观众的期待和认同
从这三部影片可以很明显看出,三个被关在监狱里的主角都是有不一般的原因:《金蝉脱壳》中的瑞恩是遭到了陷害,而他本身是因为自己的孩子被杀害而认识到了监狱安全系数的重要性,所以努力成为了越狱高手;《碟中谍4》里,伊森则是因为任务的战略需要而自愿入狱,一举两得也展现了他的智慧;《肖生克的救赎》中,安迪是被人冤枉而强制入狱,替别人背了黑锅。
这三部影片中,入狱要么是由冤情而起,要么是有意为之,并且除了《碟4》中的伊森,入狱者都受到了物质和精神上无法挽回的伤害。
于是,入狱这一叙事单元的设计能够激起观众的道德感和同情心,观众感同身受地与影视中的主角=共同完成越狱,也可以说越狱的行为类似于对黑暗现实的反抗。
因此,越狱的行为不再是使观众感到不齿和憎恶的违反法律、破坏秩序的行为,同时观众内心深处已经开始期待他们成长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潜意识里产生了对他们行为的赞同与支持。
这便是越狱情节之所以能够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原因所在。
二、主角和他者
越狱题材的影片都不会是仅仅围绕越狱者本身展开的,总会有一个协助主角的人存在,这个重要的他者正是越狱情节中不可或缺的巧妙安排。
《肖生克的救赎》围绕安迪所表达的个人救赎和他对别人的救赎展开,表达了西方的救赎思想,唤起了人们对平凡生命的无限感动。
安迪被塑造成一个平凡、沉默的人物,他的悲痛让我们心疼,但他所作所为又拥有融化冰雪的力量。
被他救赎的好朋友瑞德在影片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为安迪提供了精神上的巨大支持,安迪在越狱之后留下了一封信,渴望与他再度相见,两人发人深省的台词,让观众感悟良多,这些通过摩根弗里曼的精湛绿叶表演,传递得更加确切。
《碟中谍4》里,伊森有一个自己的特工团队,技术人员加辣妹,非常好莱坞特色的组合,技术人员总是不会说话,在紧张的越狱过程中不断自言自语一些无厘头又没有意义的台词,使得影片诙谐轻松,突显出特工角色的万能。
这部影片的人物设定和越狱的情节安排似乎很假,但高科技的投入、万能的主角呈现出的视觉盛宴依旧能让观众买账。
在《金蝉脱壳》里,主角瑞恩考察和分析策略的情节紧凑压缩,处处暗藏玄机。
他的越狱动机与入狱动机也有联系,当他还是检察官的时候,他关起来的犯人越狱杀害了自己的家人,于是他下决心确保每一个监狱都是攻不可破的;被关在监狱之后,他的信念便是保护重要的人,而监狱中的好友和监狱外的好友都是他非常重要的伙伴。
影片中的大部分情节都是他单靠自己的能力逃离那个高科技的玻璃牢房。
他专业的越狱知识,无疑是影片的亮点。
片中,帮忙他越狱的两人,一个是虔诚的教徒,热血讲义气的形象颠覆了观众心中对粗鲁硬汉和犯罪分子的印象。
而斯瓦辛格扮演的狱中老手也无疑是本片的刻意安排,两位动作片老将风采不减当年,只是这部片中重点表现的不是动作戏份,而是高智商的越狱戏份。
三部作品的主人公都是积极累积资源、谋划越狱的主体,但不可忽视的是,他们的身边都有一个重要的他者,这个他者是主体越狱的缘由,为主体进行越狱提供智力或者精神上的支持,甚至成为主体最核心的动力来源。
他者与越狱的关系,随着影片主题的不同而呈现出多义性和复杂性。
三、拍摄中频繁巧妙运用的蒙太奇手法与长镜头
蒙太奇翻译过来就是剪接的意思,它是指将拍摄的多个场景、多个事件剪成片断,再将这些片断有机地拼接成电影画面,以达到叙述剧情的目的。
笔者研究的这三部影片中,越狱的情节都不能说是影片的整个部分,其中还贯穿了其他的许多情节,蒙太奇的手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压缩时空或是延长时空,而长镜头则是通过较长的时间安排来表达画面以外的许多
复杂情感。
《肖生克的救赎》在安迪刚刚入狱的初期,一个长镜头直指他颓废的背影,一排重犯铐着手铐脚铐缓步前行,安迪踏下的每一步都是他悲愤情绪的宣泄。
影片后半部分,安迪已经成功越狱,以瑞德的第一人称,采取了交叉蒙太奇的手法,倒叙插叙安迪越狱的各种细节,包括小锤子凿墙、携带泥沙去操场以及依靠打雷砸开排水管,真相便以自然且带有悬念的方式呈现给了观众。
《碟中谍4》更是运用了很多交叉蒙太奇和平行蒙太奇的桥段。
伊森映入观众眼帘的是一个悠闲的躺在床上的背影,随后画面切换到被技术特工动了手脚的监狱走道,再切换到警务室,再切换回来,也会插入两个援助特工的对话画面,这样展现出了平行时空中发生的很多事,短暂的时间内提供了庞大的信息量,符合整部影片刺激紧凑的节奏,越狱的情节也显得更为惊险。
而在《金蝉脱壳》当中,值得一提的是一开始的成功越狱情节,总是给予主角瑞恩沉思和数数的长镜头,他闭上眼,仿佛在思考着什么,在后面的情节才慢慢解开每一个交叉画面和长镜头的悬念的真相。
这都有助于瑞恩这个角色的刻画,使他显得更加沉着、专业和无往不胜。
影片中的打斗情节,也和一般动作片一样大量使用交叉蒙太奇手法,切换正方、反方的各种镜头、动作和语言,都有提高影片刺激感的作用。
四、结语
越狱这一庞大规模的集体行动,因为个体不同的心理状态和目的追求,在曲折中进行着,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越狱往往被视作传奇性的行为,增加了影片的可信度,贴近时代审美和观众口味,同时展现了人性在渴望突破重围下的复杂性。
当私人的仇恨与政治体制相互纠缠的时候,私人的复仇就显得具有崇高的悲剧意识,更重要的是,越狱已经不仅仅是个人冲破高墙获得自由的方式,在宏观上,更是对不公的政治现实所进行的冲破和跨越。
这也是许多越狱题材的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