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称霸的故事简介
齐桓公的称霸故事

齐桓公的称霸故事齐桓公称霸说的是齐桓公在在位的时候,任管仲为宰相,推行改革,最终让齐国逐渐强大,而齐桓公也成了中国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那么,关于齐桓公称霸的故事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齐桓公称霸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齐桓公称霸故事齐桓公是齐国的第十五位国君,在齐襄公的时候,齐国的国政是很混乱的,在历经了一场磨难后,齐桓公成为了国军,是为桓公。
即位之后,为了改变齐国的状况,齐桓公任用了管仲进行改革,这场改革主要方向是政治、军事刑法和经济。
在政治上,建立宫廷官制,逐渐削弱世卿的权力,增强君主的权利,所以那时中央政权机构是比较完整的。
在军事刑法上,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的制度,规定土乡的居民每户人家必须出一个人为士卒,在农闲的时候训练,如果有了战事就去出征,所以士兵的战斗力大大的提高了。
在经济上,减少税收,增加人口的生育水平,所以齐国的人口越来越多,穷人因为“准平”的政策,没有被富人抢走粮食,所以生活十分美好。
就这样,经过三个方面的改革,齐国的实力越来越雄厚,齐桓公也开始走向了称霸的道路。
在改革之后,齐桓公积极地开展对外活动,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了中原的霸主,得到了周天子的赏赐,不仅如此,他让管仲实行改革,直到自己称霸的故事也被记录在了史册,供后人敬仰和歌颂。
齐桓公称霸的标志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葵丘会盟,这是齐桓公召开的诸多诸侯会盟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经过这次诸侯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同时齐桓公也成为了中原的第一个霸主。
那时周惠王想废掉太子郑,立王子带为太子,而王子带只是他的爱妃生的儿子。
齐桓公为了保全太子,想了诸侯要见太子这个借口,所以在公元前655年的5月,联合八国诸侯召开了大会,太子郑在这次大会上和诸侯见了面,一起生活了几个月。
周惠王觉得太子郑不听使唤,可是他又不敢和齐桓公对抗,所以他偷偷地叫郑国不要参加结盟,所以共辅太子的诸侯国变成了七个,在之后齐国攻打郑国之后,郑国重新结盟。
春秋霸主齐桓公的故事(只服春秋第一任霸主齐桓公姜小白)

春秋霸主齐桓公的故事(只服春秋第一任霸主齐桓公姜小白)说起齐桓公姜小白,这位两千多年前的霸主,很多人的印象都是从“尊王攘夷”、“九合诸侯”开始的。
其实在这之前,霸气威武的齐桓公还度过一段黑暗的岁月。
那时他叫姜小白,在家里的兄弟中排行老三,按照嫡长子继承制,他从出生那一刻就与齐国第一把交椅无缘了。
可是他的大哥齐襄公是一位昏聩而霸道的君主,国内国外都搞得鸡犬不宁,齐国的各位公子为了保命纷纷出逃。
其中齐桓公在鲍叔牙的陪伴下逃到莒国,他的二哥公子纠在管仲的保护下逃到鲁国。
后来多行不义的齐襄公被堂兄公子无知杀了,更加巧合的是齐襄公没有儿子,于是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和在鲁国的公子纠有了争夺国君之位的机会。
他们两个谁当国君合适呢?齐国的大臣不知道,就是两位当事人也不知道。
但是他们都知道一点,谁先到达齐国都城,谁的胜算就大一些。
以时间先后来决定一国之君有些草率,但我国古代的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楚汉争霸时刘邦先一步到咸阳,所以他在称王的道路上占着大义。
怎样做才能先到齐国都城呢?拼路线拼脚程的时候到了。
但是这样重大的事情,怎么可能都是阳光下的公平竞争?为了能让公子纠得到国君之位,一心护主的管仲带来一队人马奋力追赶上公子小白,还毕恭毕敬的跑到他面前行个礼,一脸懵懂的问了一个问题:“您这么急着赶路,要去做什么啊?”公子小白看着突然出现在眼前的管仲有点懵,这个人是谁啊?跑到我面前来问的这叫什么话?我急着赶路能做什么?自然是回去争王位啊。
但是这句话能直说么?能直说么?最讨厌回答这种口不对心的问题了。
就这样,公子小白一边在心里抱怨一边想着措辞,就在他调整好了面部表情,张口准备说一个官方辞令的时候,一只带着劲风的箭突然射向他的心口。
这件事发生的太突然了,齐桓公的随从没有防备,就是一直对管仲持有戒心的鲍叔牙都没有想到他会如此大胆。
而管仲呢?这位有着神射手之称的刺客射出一箭后立刻退到安全地带,接着就看到公子小白从马车上口吐鲜血的跌下来,身边人哭成一片。
齐桓公称霸的故事简介_管仲助齐桓公称霸

齐桓公称霸的故事简介_管仲助齐桓公称霸齐桓公简介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年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先秦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
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的第三子、齐襄公之幼弟,其母为卫国人。
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
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是为了平定宋国的动乱。
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
前679年,诸侯与齐桓公在鄄(juàn)地盟会,齐桓公从此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
另外,齐桓公还灭了谭、遂、鄣等小国。
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齐桓公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病死齐桓公称霸的故事【1】齐桓公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国君,他的崛起称霸也是中国历史上经典的一幕,受到了后来无数能臣的赞叹。
齐桓公的奋斗让齐国从混乱的内斗之中崛起,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他自己也被称为春秋五霸之首。
早在齐桓公还没有上位的时候,他的父亲齐襄公在位的时候,齐国内政混乱,齐桓公的师傅感觉到当时齐国可能会发生大乱,就带着他先逃到了一个小国里。
后来齐襄公被杀,齐国陷入到混乱之中,齐桓公受到了别人的邀请回国,他的哥哥同时也回到了国内,当时他哥哥公子纠让管仲带人堵截齐桓公,管仲一箭射去,齐桓公假装出事身亡,于是公子纠就放心了,慢慢回去。
在公子纠慢慢悠悠回国的时候,齐桓公装死骗过别人,匆匆忙忙的回国,在齐国内部的支持下,成为了国君,并且讨伐公子纠所在的鲁国,让鲁国人畏惧杀死了公子纠,之后不计前嫌的任用管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让齐国的国力提到了巨大的提升。
齐桓公的故事

齐桓公的故事春秋五霸中,最早称霸、最负盛名、称霸最久的要数齐国的国君齐桓公。
齐桓公,姓姜,名小白,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3年执政。
齐襄公的弟弟,由于齐襄公荒淫无道,小白恐有不测,就逃到别国。
襄公死后,小白抢先于公子纠回国即位,开始他的霸主生涯。
他任用管仲为上卿,推行政治、军事、经济改革,首倡“尊王攘夷”,遂使地濒东海的齐成为当时大国。
齐桓公曾北伐山戎以救燕,平定狄乱以存邢、卫,解王室之祸而定周襄王之位。
从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今河南兰考。
与会者有鲁、宋、郑、卫、许、曹等诸候,周天子也派人前往)始,总计其在位四十三年中,共纠合诸侯凡二十六次。
特别是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鲁、宋等八国军队,征伐南方之“楚蛮”,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北)迫楚订盟,阻其北进,奠定了霸主的地位。
齐桓公之所以能成霸业,在于其本身过人的智慧和雄才大略。
但最突出的一点还在于用人不疑的气度。
综其一生,由于他的用人不疑,有两个人对他霸业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个是管仲,一个是宁戚。
管仲曾扶佐公子纠与其争位,并一箭射中了他的衣钩,是不折不扣的敌人;宁戚未遇之时只是一个喂牛的老百姓,并且傲慢无礼。
桓公对此二人敬如上宾,军国大事无不言听计从。
管仲对齐桓公的霸业贡献至伟,孔子尤其对他提出的“尊王攘夷”称赞不已:“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开了后世君王礼贤下士的先河(其如范增之“亚父”、孔明之“相父”乎?)。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不世霸主,最后的结局却无比凄惨:被近臣用高墙圈禁内宫,死后多日无人理睬,收葬之时,尸蛆满地乱爬。
桓公临终之时奋气大呼:“天乎!天乎!小白乃如此终乎?”齐桓公式悲剧,却是屡见不鲜的了。
任用重臣是非常危险的,桓公乃一代霸主,用人之明天下皆知,似乎和“任奸用倿”挨不上边。
其实,非也。
桓公在位期间,周围虽有管仲、鲍叔牙、宁戚等一班忠直良臣,同时也任用了易牙、竖刁、公子开方等奸倿小人。
齐桓公称霸的故事50字

齐桓公称霸的故事50字
摘要:
1.齐桓公简介
2.齐桓公与管仲的合作
3.齐桓公称霸的历程
4.称霸对齐国的影响
5.总结
正文:
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他的名字与管仲紧密相连,共同缔造了齐国的辉煌。
齐桓公原本是齐国的国君,但因内乱流亡国外,历经磨难后重回齐国,从此开启了他称霸天下的历程。
在齐桓公回到齐国后,他重用管仲,一个极具才能的政治家。
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进行了全面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
管仲实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使齐国迅速崛起,成为东方的霸主。
齐桓公称霸的历程中,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运用智慧和实力化解纷争。
他以崇尚礼仪、尊重贤能为原则,联合各国,共同维护天下和平。
在他的领导下,齐国举行了多次会盟,确立了霸主地位。
齐国的称霸,对国内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国家强大的基础上,齐国文化繁荣,成为春秋时期的文化中心。
同时,齐国的强大也影响了其他诸侯国,促使各国加强内部改革,竞相发展。
总的来说,齐桓公称霸的故事,展现了齐国在逆境中崛起的历程。
齐桓公
与管仲的携手合作,成为后世称颂的佳话。
春秋五霸中第一霸主齐桓公的故事

春秋五霸中第一霸主齐桓公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的君王为齐桓公。
他是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被誉为春秋五霸中的第一霸主。
齐桓公继位时,他的国家正处于一种衰落状态。
他积极改革政治,减轻负担,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他废除了削藩制,对富商大贾进行优待,同时又对官员实行选拔制度,使能者上位,这使得国家治理趋于清明。
齐桓公不仅是个出色的政治家,也是个英勇的军事家。
他率领军队多次征战,征服了周边国家,使齐国逐渐由小国崛起为大国。
在他的治理下,齐国的繁荣昌盛,成为当时中国的一个重要国家。
然而,齐桓公并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君王。
他十分关心广大民众的利益,察言观色,了解民情民意。
他还设立了禄山、禄车,给予贫苦百姓借粮济困,以此来缓解百姓的困难。
总之,齐桓公的政治天赋和过人的才能推动了齐国的发展,也为后来的历史留下了一笔可贵的财富。
他被人们称作是春秋诸侯中最具代表性的文治君主,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偉大且光辉的君主。
齐桓公称霸

桓公二十九年(前657年),桓公和蔡姬在水中游玩,蔡姬晃船,桓公心怕,阻止蔡姬。蔡姬不听,晃个不停。齐桓公出船,大发雷霆,把蔡姬送了回去。蔡国也不高兴,把蔡姬又嫁给别人。桓公发怒,兴兵讨伐。桓公三十年春(前656年),齐桓公带领鲁、宋、陈、卫、郑、许、曹七国诸侯伐蔡,蔡国臣民反叛。又讨伐楚国,楚成王起兵迎战,问:“为什么来到我国?”。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对我国先君太公说:‘你要讨伐诸侯,辅助周室。’给我们先君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的土地。楚国没有进贡包茅,使周王祭祀时没有用来缩酒的东西。周昭王南征没有回来。是因为这些来责问。”楚王说:“没有进贡,实有此事,这是寡人的过错。昭王南征没有回来,你到汉水岸边去问吧。”联军推进至陉。夏,楚王派屈完带兵抵御,联军退回召陵。屈完前往召陵向齐桓公请求讲和,桓公同意。桓公和屈完检阅部队时,对自己所率领的联军赫赫军容感到非常骄傲。而屈完在此时劝解桓公“以德绥诸侯”。于是参与联军的诸侯们和屈完举行盟誓后退兵。[5]
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向齐求救。齐桓公救燕,攻打山戎,一直打到孤竹才停。燕庄公送齐桓公到齐境。桓公说:“不是天子,诸侯向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对燕无礼。”于是把燕君所到的地方割给了燕国,叮嘱燕君学习召公为政,像周成王周康王时一样给周朝纳贡。诸侯听说此事,都拥护齐国。桓公二十五年(前661年),狄人攻打邢国,桓公出兵救援。桓公二十七年(前659年),桓公妹妹哀姜是鲁闵公的母亲,她和鲁公子庆父淫乱。庆父弑闵公,哀姜想立庆父,而鲁人立僖公。桓公召回哀姜,将其杀死。桓公二十八年(前658年),卫文公被狄人骚扰,向齐求救。齐打败狄人,并为卫国筑楚丘城,把卫国臣民迁到那里。
中国历史故事-齐桓公的霸业

中国历史故事-齐桓公的霸业周朝自武王建国以后,大行封建制度,分割土地,封了一些同姓和有功的臣子做诸侯,子孙世袭,原是想他们同心协力,来保护王室的。
在西周时,天子的势力强大,诸侯不敢不唯唯听命;一到平王东迁以后,天子的势力衰弱,诸侯渐渐强大,天子的命令不行,反而要受诸侯的欺侮。
诸侯之中,大的就欺侮小的,强的就苛待弱的,自相残杀,自相吞并,成了一个只有强权不顾公理的时代。
孔子生在这东周时候,见了当时的纷扰,强权的横暴,就把当时的事迹和诸侯的善恶,都记载出来,著成一本书,叫作《春秋》。
所以这个时期,后人又叫作“春秋时期”。
在这纷乱时代,只要一个有强权而能稍讲公理的,便可以为一般人所推崇、所拥戴,称为霸者。
所以当春秋时,局面虽然纷乱,幸而出了几个霸者,负起维持大局的责任,一般弱小者得到少许保障,强大者不敢肆意欺人了。
齐桓公便是这春秋时期霸者之中最有名的。
齐国本是一个大国。
姜太公佐武王定天下,武王封太公于齐,传至齐襄公,国家的政事很坏。
襄公又沉迷于女色,任意杀人,齐国的臣民,没有一个不痛恨襄公的。
襄公有两个弟弟,一个是公子纠,一个是公子小白。
见着国事如此,将来必有大祸。
公子纠便和他的臣子管仲、召(shào)忽逃到鲁国,因为他的母亲是鲁国的女子,所以暂住外祖家避祸。
公子小白也和他的臣子鲍叔牙同逃奔莒(jǔ)国去了。
自他们走了之后,齐国果然发生祸乱,齐公孙无知乘着襄公没有防备,攻进宫中,把襄公杀了,自己立为齐君。
但是没有好久,公孙无知又被他的仇人所刺杀了,于是齐国没有君主,一些朝臣正谋在几个公子中选立。
鲁国听得这个消息,便要送公子纠回国,立为齐君。
在公子中能和公子纠竞争的,只有公子小白。
于是鲁国一面发兵送公子纠回国,一面派了管仲率领兵马去遮断莒国至齐国的道路,抵御小白。
小白被管仲射了一箭,中在带钩的上面,幸而没有损伤,小白便假装被管仲射死,栽入车中,趁着管仲没有防备,秘密地径回齐国去了。
管仲以为小白已死,便使人驰报鲁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桓公称霸的故事简介全国1卷高考作文题: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个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管仲用兵追击小白,用剑术,请考生挑出其中一个人物,写出自己的感受。
下面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齐桓公称霸的故事材料,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帮助。
齐桓公简介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年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先秦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
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的第三子、齐襄公之幼弟,其母为卫国人。
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
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是为了平定宋国的动乱。
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
前679年,诸侯与齐桓公在鄄(juàn)地盟会,齐桓公从此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
另外,齐桓公还灭了谭、遂、鄣等小国。
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齐桓公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病死齐桓公称霸的故事【1】齐桓公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国君,他的崛起称霸也是中国历史上经典的一幕,受到了后来无数能臣的赞叹。
齐桓公的奋斗让齐国从混乱的内斗之中崛起,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他自己也被称为春秋五霸之首。
早在齐桓公还没有上位的时候,他的父亲齐襄公在位的时候,齐国内政混乱,齐桓公的师傅感觉到当时齐国可能会发生大乱,就带着他先逃到了一个小国里。
后来齐襄公被杀,齐国陷入到混乱之中,齐桓公受到了别人的邀请回国,他的哥哥同时也回到了国内,当时他哥哥公子纠让管仲带人堵截齐桓公,管仲一箭射去,齐桓公假装出事身亡,于是公子纠就放心了,慢慢回去。
在公子纠慢慢悠悠回国的时候,齐桓公装死骗过别人,匆匆忙忙的回国,在齐国内部的支持下,成为了国君,并且讨伐公子纠所在的鲁国,让鲁国人畏惧杀死了公子纠,之后不计前嫌的任用管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让齐国的国力提到了巨大的提升。
他积极增强中央集权,削弱贵族的实力,并且重视农业的发展,鼓励生育,减少税收,使得齐国的人口数大大增加,同时颁布法律缩小贫富差距,保证私田农的生产利益,吸引了很多的别国人民来到齐国定居,增加了齐国的国力。
同时齐国大肆征兵,规定每家每户都得有人服役,所以齐国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使得齐国崛起成为了当世霸主。
齐桓公称霸的故事【2】齐桓公伐楚: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
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
楚成王派使节到齐军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因此牛马发情相逐也到不了双方的疆土。
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大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
’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
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工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
”楚国使臣回答说:“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工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间吧!”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
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
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
”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齐桓公称霸的故事有什么启示?在齐桓公称霸的过程中,管仲,鲍叔牙等能人的存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齐桓公对于他们的使用就体现了一个做大事的人必须的能力:用人。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而一个国家的兴盛也和人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齐桓公能够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不拘小节招贤纳士,对于齐国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他们一群人的努力下,齐国才崛起成为了当时的霸主。
其次一个合适的外交政治立场也非常重要,在当时楚国、秦国等国家也不弱,但是却是齐桓公最先称霸,这和齐桓公能够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选择正确的政治方针有着密切的联系。
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的口号,先是占据了大义的名分,并且几次出兵帮助他国击退蛮夷的进攻,这样的举动让当时的诸侯百姓都对齐桓公非常尊敬,因此齐桓公的威望是非常高的。
而且齐桓公非常会利用盟约来拉拢盟友,同时因为他是带头签订盟约的人,所以在声望上也不是那些一般的国家可以比拟的。
再来齐桓公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所以为了称霸能够忍住很多的屈辱,几次被人近身劫持,迫不得已签订了合约,但是齐桓公事后还是能够遵守这些合约,这样言出必行的品行得到了无数诸侯王的信任。
齐桓公称霸的故事【3】齐桓公伐楚: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
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
楚成王派使节到齐军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因此牛马发情相逐也到不了双方的疆土。
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大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
’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
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工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
”楚国使臣回答说:“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工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间吧!”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
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
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
”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说到齐桓公,历史上可是鼎鼎有名,齐桓公称霸也是很有一番幕后的经历,本文简单介绍一下齐桓公称霸的几个幕后人物的故事:赫赫春秋五霸,齐桓公居首。
说到其“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人们自然会想到另一个名字——管仲,再进一步还会联想到举荐管仲的鲍叔牙。
其实,成就齐桓公霸业的,还有几位幕后人物,其见识其事迹,很值得说道说道。
第一位,姓闾丘,名不详,史称闾丘先生,隐士。
有一天,齐桓公在山间打猎,闾丘先生和父老赶去慰劳桓公,桓公当场表态要为他们免租免役,同行父老千恩万谢,闾丘先生却没有致谢。
桓公问:先生还有什么愿望没得到满足吗?答曰:请赐以富贵寿考。
桓公颇感困惑,说:寿命由老天掌握着;高贵应该是大官所拥有的;至于财富,国库里的钱粮也不能随便滥发。
这些,我有什么办法赐给先生呢?闾丘先生说:“选良吏,平法度,臣得寿矣;赈之以时,臣得富矣;令少敬长,臣得贵矣。
”桓公听闾丘先生一席话,大获教益,纳其主张,与管仲谨修政教,终成霸业。
看来,齐桓公、管仲的富国强兵政策,至少有一部分是源于闾丘先生,平民的见识真不在衮衮诸公之下。
第二位是管仲之妾,名婧。
有卫人宁戚者,家贫无资,为人驭车。
至齐,欲见桓公,苦于没有门路。
一次齐桓公外出,宁戚正在喂牛,就轻轻拍着牛角唱起了哀伤的歌,桓公觉得很奇异,就派管仲去迎接那人。
宁戚见管仲来,只没头没脑地吟了一句“浩浩乎白水”,再多一个字也没说。
管仲不知所言何意,回去无法交差,连续五日不上班,而且面带忧色。
其妾婧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问道:“您五天不去办公,忧心忡忡,妾身斗胆问一句,这究竟是为什么事?”管仲说:“这不是你所该知晓的。
”婧曰:“我听说过,‘毋老老,毋贱贱,毋少少,毋弱弱。
’”管仲不解地问:“此话是什么意思?”婧解释道:“昔者太公望年七十,屠牛于朝歌市,八十为天子师,九十而封于齐。
由是观之,老可老邪?夫伊尹,有榇氏之媵臣也。
汤立以为三公,天下之治太平。
由是观之,贱可贱邪?皋子生五岁而赞禹。
由是观之,少可少邪?駃騠(音决提)生七日而超其母。
由是观之,弱可弱邪?”是啊,这老少弱贱之人,哪一类也不可小看!管仲没料到婧竟能讲出如此深刻的道理,思忖这位如夫人见识一定不同寻常,便急忙离开坐席,真诚道歉,承认刚才所说不当,并老老实实说出了被宁戚一句“浩浩乎白水”难倒的实情。
婧闻言禁不住掩口一笑说:“人家都给您说得明明白白,您怎么还不知道呢?古有白水之诗,不是这样说的吗:‘浩浩白水,鯈鯈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国家未定,从我焉如。
’宁戚借诗言志,表明他愿意步入仕途,早日为国家效力。
”管仲五日难题一朝解开,怀着喜悦报告于桓公。
齐桓公经过紧张准备,以隆重的仪式接见了宁戚先生,当即任命为上卿,后迁国相,齐国得以大治。
这位婧女士,博闻强记且有胆识,足可与谋政事。
她不仅解开了夫君的疑难,更为齐国的霸业发现了一位难得的人才。
读诗明理谋政,巾帼不让须眉,此之谓也。
第三位卫姬,卫侯之女,齐桓公的夫人。
桓公喜欢靡靡之音,卫姬就坚决不听郑卫之音,以抵制那些有害的音乐。
桓公用管仲、宁戚,称霸当时,诸侯皆来朝贺,而卫侯独不至。
齐桓公老大不快,即与管仲策划讨伐卫国。
罢朝回到后宫,卫姬一见桓公神色,匆忙卸了首饰,下堂便拜,说:“我愿替卫国请罪。
”桓公故作镇静说:“我和卫国没有什么怨隙呀,爱妾你请的哪门子罪?”卫姬回道:“妾闻之,人君有三色:显然喜乐容貌淫乐者,钟鼓酒食之色;寂然清静意气沉抑者,丧祸之色;忿然充满手足矜动者,攻伐之色。
今妾望君举趾高,色厉音扬,意在卫也,是以请也。
”桓公叹服卫姬洞悉心扉的好眼力,自然接受其请求,许诺不伐卫国,从而避免了一次战火。
事后,齐桓公就把卫姬立为夫人,而号管仲为仲父,并公开宣称:“夫人治内,管仲治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