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称霸的故事是怎样的
齐桓公称霸的故事简介

齐桓公称霸的故事简介全国1卷高考作文题: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个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管仲用兵追击小白,用剑术,请考生挑出其中一个人物,写出自己的感受。
下面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齐桓公称霸的故事材料,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帮助。
齐桓公简介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年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先秦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
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的第三子、齐襄公之幼弟,其母为卫国人。
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
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是为了平定宋国的动乱。
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
前679年,诸侯与齐桓公在鄄(juàn)地盟会,齐桓公从此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
另外,齐桓公还灭了谭、遂、鄣等小国。
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齐桓公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病死齐桓公称霸的故事【1】齐桓公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国君,他的崛起称霸也是中国历史上经典的一幕,受到了后来无数能臣的赞叹。
齐桓公的奋斗让齐国从混乱的内斗之中崛起,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他自己也被称为春秋五霸之首。
早在齐桓公还没有上位的时候,他的父亲齐襄公在位的时候,齐国内政混乱,齐桓公的师傅感觉到当时齐国可能会发生大乱,就带着他先逃到了一个小国里。
后来齐襄公被杀,齐国陷入到混乱之中,齐桓公受到了别人的邀请回国,他的哥哥同时也回到了国内,当时他哥哥公子纠让管仲带人堵截齐桓公,管仲一箭射去,齐桓公假装出事身亡,于是公子纠就放心了,慢慢回去。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的生平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的生平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的生平齐恒公,是姜太公的后代,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君主,也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因此被后人称为春秋五霸之首。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的生平,希望大家喜欢!齐桓公的生平简介齐恒公是齐僖公禄甫的第三个儿子,母亲则是卫国人,在长兄齐襄公和堂兄弟公孙无知都死于内乱后,与公子纠争夺君位,最后成功即位。
恒公即位后,听从鲍叔牙的建议,拜原本拥护公子纠的管仲为相。
齐恒公与管仲摒弃前嫌,二人同心,整顿朝纲、实行改革,培养了一批忠心能干的人才,使齐国逐渐变得强盛。
齐恒公在位期间,灭了郯、遂两国,主持北杏会盟,提高了自己的威望,在与鲁的会盟中提高了自己的信誉,鄄地会盟与幽地会盟中更是被推为盟主,确立了他春秋霸主的地位。
而后数年,齐恒公救援燕国,重建了邢国和卫国,讨伐了蔡国,联合鲁、宋、陈等八国进攻楚国,迫使楚国归附周天子,后助周襄王即位,这一系列事件使齐恒公的霸业达到了巅峰。
齐恒公虽然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了非凡的,但其万年却是比较昏庸的。
恒公四十一年时,管仲得了重病,于是恒公问管仲在这么多大臣中谁可以代替他为相,管仲否定了易牙、开方和竖刁三人,但恒公不听,最后重用这三人,使三人专权。
恒公四十三年,恒公病重,十月病死,五公子争位,齐国内乱,无人替恒公收殓。
直到公子无亏即位后才将其收殓,彼时,恒公的尸首已放在床上六十七天,尸虫都爬出了窗子。
齐恒公姜小白之死齐桓公姜小白乃齐僖公的第三个儿子,是春秋时期齐国第十五位国君。
姜姓,即位前称“公子小白”,即位后称“齐侯小白”。
齐国内乱,导致齐僖公的长公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而死,内乱以公子小白与公子纠夺位成功而结束,公子小白即登上国君的位置。
齐桓公早年任人以贤,求贤若渴。
重用管仲,推行大范围的改革,齐国也因此渐渐强盛。
在位期间,齐桓公北击山戎,南伐楚国,受到周天子赏赐,称霸中原。
齐侯小白晚年信任奸臣贼子,糜烂颓废。
最昏庸的莫过于齐桓公姜小白吃人肉的故事了。
齐国君主齐桓公做了什么 他是怎么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的

齐国君主齐桓公做了什么他是怎么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的本文导读: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第十五位君主。
在他即位之前的齐襄公时期,齐国的国政非常混乱,在经历了一番曲折之后,齐桓公在大臣高傒的拥护之下,当上了齐国的国君。
在当上了齐国国君之后,齐桓公不久就发兵进攻鲁国,逼迫鲁国交出了之前差点害死齐桓公的管仲。
本来齐桓公要杀死管仲,但是有位大臣劝住了齐桓公,他认为齐桓公要想成就一番霸业,那么就必须得到管仲的帮助。
最后齐桓公听从了他的建议,在把管仲接到齐国后,便不计前嫌,与管仲交谈如何才能成就让齐国称霸天下。
交谈后,齐桓公非常欣赏管仲的才干,不久就拜管仲为相,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管仲改革”。
管仲担任齐相后,与齐桓公君臣同心。
在齐桓公的支持下,管仲开始整顿齐国的朝政,并且施行改革,此外还任用了很多具有真才实干的人才。
在他的帮助下,之前朝政混乱的齐国,国力渐渐变得强大起来,并开始了对外征战的称霸战略。
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遣军队灭掉了谭国。
公元前681年,齐国又出兵攻打鲁国,最后鲁国战败,被迫割让城池与齐国结盟。
随后,齐国又打着周天子的旗号,带领着几大诸侯国的军队一起攻击宋国,迫使宋国加入到了鄄地会盟。
在这一次会盟中,各诸侯国看到周天子的代表表示支持齐国为盟主,于是纷纷都同意这一提议。
从这一次会盟开始,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开始确立。
公元前678年,齐国又一次与其他各诸侯国在幽地会盟。
这一次会盟,各国再一次推举齐桓公为盟主,基本上是承认了他的霸主地位。
自此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在这里,小编我觉得,齐桓公能在众多诸侯国中脱颖而出,成为春秋首霸,是因为他善于任用人才。
对于管仲是不计前嫌,在认可了管仲的才能之后,竟直接拜他为齐相,并支持他施行改革,此外还任用了一批能人干将,这些都使得齐国的国力日渐强大,具备四处征战的实力。
而且齐桓公自己也有着很大的政治抱负,他希望齐国能够成为各诸侯国之首,成就一番霸业。
在往后的二十多中,齐桓公经过多次征战和会盟,使自己在诸侯国中的影响力一步步增大。
春秋霸主齐桓公的故事(只服春秋第一任霸主齐桓公姜小白)

春秋霸主齐桓公的故事(只服春秋第一任霸主齐桓公姜小白)说起齐桓公姜小白,这位两千多年前的霸主,很多人的印象都是从“尊王攘夷”、“九合诸侯”开始的。
其实在这之前,霸气威武的齐桓公还度过一段黑暗的岁月。
那时他叫姜小白,在家里的兄弟中排行老三,按照嫡长子继承制,他从出生那一刻就与齐国第一把交椅无缘了。
可是他的大哥齐襄公是一位昏聩而霸道的君主,国内国外都搞得鸡犬不宁,齐国的各位公子为了保命纷纷出逃。
其中齐桓公在鲍叔牙的陪伴下逃到莒国,他的二哥公子纠在管仲的保护下逃到鲁国。
后来多行不义的齐襄公被堂兄公子无知杀了,更加巧合的是齐襄公没有儿子,于是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和在鲁国的公子纠有了争夺国君之位的机会。
他们两个谁当国君合适呢?齐国的大臣不知道,就是两位当事人也不知道。
但是他们都知道一点,谁先到达齐国都城,谁的胜算就大一些。
以时间先后来决定一国之君有些草率,但我国古代的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楚汉争霸时刘邦先一步到咸阳,所以他在称王的道路上占着大义。
怎样做才能先到齐国都城呢?拼路线拼脚程的时候到了。
但是这样重大的事情,怎么可能都是阳光下的公平竞争?为了能让公子纠得到国君之位,一心护主的管仲带来一队人马奋力追赶上公子小白,还毕恭毕敬的跑到他面前行个礼,一脸懵懂的问了一个问题:“您这么急着赶路,要去做什么啊?”公子小白看着突然出现在眼前的管仲有点懵,这个人是谁啊?跑到我面前来问的这叫什么话?我急着赶路能做什么?自然是回去争王位啊。
但是这句话能直说么?能直说么?最讨厌回答这种口不对心的问题了。
就这样,公子小白一边在心里抱怨一边想着措辞,就在他调整好了面部表情,张口准备说一个官方辞令的时候,一只带着劲风的箭突然射向他的心口。
这件事发生的太突然了,齐桓公的随从没有防备,就是一直对管仲持有戒心的鲍叔牙都没有想到他会如此大胆。
而管仲呢?这位有着神射手之称的刺客射出一箭后立刻退到安全地带,接着就看到公子小白从马车上口吐鲜血的跌下来,身边人哭成一片。
有关齐桓公的故事

有关齐桓公的故事齐桓公,春秋时期齐国的第十五位君主,他在兄长齐襄公死后与弟弟公子纠争夺君主之位胜利,成为了齐国的君主。
在他治理下的齐国繁荣昌盛接。
下来店铺给大家介绍齐桓公的故事,希望可以帮到大家齐桓公称霸的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君主,齐国是春秋时期几个国家中实力最强的,他是齐襄公的弟弟,齐襄公死后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主之位,公子纠有个得力的心腹管仲,管仲刺杀齐桓公未果,公子纠败落,齐桓公顺利登位,本着用人唯贤的理念,齐桓公不计前嫌把管仲接来任命他为齐国宰相。
齐桓公在管仲的辅助下,两人同心协力治理国家,在国内积极进行改革,努力发展经济,再加上齐国本来就是一个盛产食言的国家,经济状况不错,国家的一些经济措施使得生产加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在军事方面,齐桓公改革军制,建立了强大的常备军,使得齐国的军事实力有了更大一步的提升。
军事实力增强之后,齐国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扩充了边界,大大增加了齐国的版图,与此同时还兼并了一些小的国家。
经济实力提高的同时,军事实力也增大使得齐国日渐强盛,齐桓公也因此成为了春秋霸主之首。
齐桓公寻蚁求的故事水的故事齐国接受燕国的求救,齐桓公率着军队去帮助燕国,当军队扎营在龙山附近一带的时候,敌军将那段的河水给截断了,使得军队失去了饮用水,周围方圆几十里内都没有水喝,齐桓公民下令让人凿山找水,但都未果。
齐桓公有个手下叫公孙隰朋,公孙让士兵先找到蚂蚁的巢穴然后在凿洞,士兵照做了但是也没有发现泉水,公孙分析说:“现在是冬天,蚂蚁应该是会住在山的阳面,应该找阳面的。
”后来士兵真的在山的阳面找到了泉水。
齐桓公因此将这个口泉封为龙井泉。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齐国的实力也是当时最强盛的,这么一个强大的国家除了需要一个贤明的君主也需要一些优秀的大臣,齐桓公称霸离不开他这些能臣,管仲在齐桓公称霸春秋过程中的得力助手,齐国的强大也离不开齐桓公用人唯贤的品质齐桓公改革众所周知,齐桓公在上位之后任用管仲,改革齐国的各项制度,使得齐国国力大增,最后才成功的成为了当世霸主,那么当时齐桓公时期的改革到底是哪些方面呢?接下来小编我就为大家系统的介绍一下齐桓公的改革。
齐桓公的称霸故事

齐桓公的称霸故事齐桓公是齐国的第十五位国君,在齐襄公的时候,齐国的国政是很混乱的,在历经了一场磨难后,齐桓公成为了国军,是为桓公。
即位之后,为了改变齐国的状况,齐桓公任用了管仲进行改革,这场改革主要方向是政治、军事刑法和经济。
在政治上,建立宫廷官制,逐渐削弱世卿的权力,增强君主的权利,所以那时中央政权机构是比较完整的。
在军事刑法上,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的制度,规定土乡的居民每户人家必须出一个人为士卒,在农闲的时候训练,如果有了战事就去出征,所以士兵的战斗力大大的提高了。
在经济上,减少税收,增加人口的生育水平,所以齐国的人口越来越多,穷人因为“准平”的政策,没有被富人抢走粮食,所以生活十分美好。
就这样,经过三个方面的改革,齐国的实力越来越雄厚,齐桓公也开始走向了称霸的道路。
在改革之后,齐桓公积极地开展对外活动,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了中原的霸主,得到了周天子的赏赐,不仅如此,他让管仲实行改革,直到自己称霸的故事也被记录在了史册,供后人敬仰和歌颂。
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葵丘会盟,这是齐桓公召开的诸多诸侯会盟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经过这次诸侯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同时齐桓公也成为了中原的第一个霸主。
那时周惠王想废掉太子郑,立王子带为太子,而王子带只是他的爱妃生的儿子。
齐桓公为了保全太子,想了诸侯要见太子这个借口,所以在公元前655年的5月,联合八国诸侯召开了大会,太子郑在这次大会上和诸侯见了面,一起生活了几个月。
周惠王觉得太子郑不听使唤,可是他又不敢和齐桓公对抗,所以他偷偷地叫郑国不要参加结盟,所以共辅太子的诸侯国变成了七个,在之后齐国攻打郑国之后,郑国重新结盟。
不久,周惠王去世了,太子郑即位,成了周襄王。
周襄王知道自己可以即位,离不开齐桓公的帮助,所以他派人给他送了祭肉、珍贵的弓箭和车子。
齐桓公利用这个机会,在公元前651年会合诸侯,招待周王的使者,这次会合的地点在葵丘,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除此之外周襄王也来了。
齐桓公称霸的故事简介_管仲助齐桓公称霸

齐桓公称霸的故事简介_管仲助齐桓公称霸齐桓公简介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年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先秦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
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的第三子、齐襄公之幼弟,其母为卫国人。
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
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是为了平定宋国的动乱。
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
前679年,诸侯与齐桓公在鄄(juàn)地盟会,齐桓公从此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
另外,齐桓公还灭了谭、遂、鄣等小国。
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齐桓公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病死齐桓公称霸的故事【1】齐桓公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国君,他的崛起称霸也是中国历史上经典的一幕,受到了后来无数能臣的赞叹。
齐桓公的奋斗让齐国从混乱的内斗之中崛起,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他自己也被称为春秋五霸之首。
早在齐桓公还没有上位的时候,他的父亲齐襄公在位的时候,齐国内政混乱,齐桓公的师傅感觉到当时齐国可能会发生大乱,就带着他先逃到了一个小国里。
后来齐襄公被杀,齐国陷入到混乱之中,齐桓公受到了别人的邀请回国,他的哥哥同时也回到了国内,当时他哥哥公子纠让管仲带人堵截齐桓公,管仲一箭射去,齐桓公假装出事身亡,于是公子纠就放心了,慢慢回去。
在公子纠慢慢悠悠回国的时候,齐桓公装死骗过别人,匆匆忙忙的回国,在齐国内部的支持下,成为了国君,并且讨伐公子纠所在的鲁国,让鲁国人畏惧杀死了公子纠,之后不计前嫌的任用管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让齐国的国力提到了巨大的提升。
齐桓公的故事

齐桓公的故事春秋五霸中,最早称霸、最负盛名、称霸最久的要数齐国的国君齐桓公。
齐桓公,姓姜,名小白,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3年执政。
齐襄公的弟弟,由于齐襄公荒淫无道,小白恐有不测,就逃到别国。
襄公死后,小白抢先于公子纠回国即位,开始他的霸主生涯。
他任用管仲为上卿,推行政治、军事、经济改革,首倡“尊王攘夷”,遂使地濒东海的齐成为当时大国。
齐桓公曾北伐山戎以救燕,平定狄乱以存邢、卫,解王室之祸而定周襄王之位。
从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今河南兰考。
与会者有鲁、宋、郑、卫、许、曹等诸候,周天子也派人前往)始,总计其在位四十三年中,共纠合诸侯凡二十六次。
特别是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鲁、宋等八国军队,征伐南方之“楚蛮”,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北)迫楚订盟,阻其北进,奠定了霸主的地位。
齐桓公之所以能成霸业,在于其本身过人的智慧和雄才大略。
但最突出的一点还在于用人不疑的气度。
综其一生,由于他的用人不疑,有两个人对他霸业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个是管仲,一个是宁戚。
管仲曾扶佐公子纠与其争位,并一箭射中了他的衣钩,是不折不扣的敌人;宁戚未遇之时只是一个喂牛的老百姓,并且傲慢无礼。
桓公对此二人敬如上宾,军国大事无不言听计从。
管仲对齐桓公的霸业贡献至伟,孔子尤其对他提出的“尊王攘夷”称赞不已:“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开了后世君王礼贤下士的先河(其如范增之“亚父”、孔明之“相父”乎?)。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不世霸主,最后的结局却无比凄惨:被近臣用高墙圈禁内宫,死后多日无人理睬,收葬之时,尸蛆满地乱爬。
桓公临终之时奋气大呼:“天乎!天乎!小白乃如此终乎?”齐桓公式悲剧,却是屡见不鲜的了。
任用重臣是非常危险的,桓公乃一代霸主,用人之明天下皆知,似乎和“任奸用倿”挨不上边。
其实,非也。
桓公在位期间,周围虽有管仲、鲍叔牙、宁戚等一班忠直良臣,同时也任用了易牙、竖刁、公子开方等奸倿小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桓公称霸的故事是怎样的
齐桓公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国君,他的崛起称霸也是中国历史上经典的一幕,受到了后来无数能臣的赞叹。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齐桓公称霸的故事是怎样的,希望大家喜欢!
齐桓公的奋斗让齐国从混乱的内斗之中崛起,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他自己也被称为春秋五霸之首。
早在齐桓公还没有上位的时候,他的父亲齐襄公在位的时候,齐国内政混乱,齐桓公的师傅感觉到当时齐国可能会发生大乱,就带着他先逃到了一个小国里。
后来齐襄公被杀,齐国陷入到混乱之中,齐桓公受到了别人的邀请回国,他的哥哥同时也回到了国内,当时他哥哥公子纠让管仲带人堵截齐桓公,管仲一箭射去,齐桓公假装出事身亡,于是公子纠就放心了,慢慢回去。
在公子纠慢慢悠悠回国的时候,齐桓公装死骗过别人,匆匆忙忙的回国,在齐国内部的支持下,成为了国君,并且讨伐公子纠所在的鲁国,让鲁国人畏惧杀死了公子纠,之后不计前嫌的任用管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让齐国的国力提到了巨大的提升。
他积极增强中央集权,削弱贵族的实力,并且重视农业的发展,鼓励生育,减少税收,使得齐国的人口数大大增加,同时颁布法律缩小贫富差距,保证私田农的生产利益,吸引了很多的别国人民来到齐国定居,增加了齐国的国力。
同时齐国大肆征兵,规定每家每户都得有人服役,所以齐国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使得齐国崛起成为了当世霸主。
关于齐桓公的成语有哪些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也留下了很多的成语,其中齐桓公就有不少的成语典故流传后世,其中比较有名的有老马识途、管鲍之交、一鼓作气、风牛马不相及等等,这里就介绍一下其中的几个故事。
据说当时齐桓公为了建立霸业就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一方面保持对于周王室的敬重,一方面互相扶持对抗外族,而就在齐桓公提出这一口号不久,远在北方的山戎就跳出来攻打燕国,当时山戎部落活跃在周朝北方,而燕国就深受其害。
在收到燕国的支援请求之后,齐桓公就领兵帮助燕国(话说当时虽然诸国之间内斗不休,但是碰上外族入侵的时候倒是少有拖后腿的。
)
齐军的强大远不是山戎可以抵挡的,一路打过去很快就击败了山戎部队,甚至还反攻,灭掉了山戎中的令支国,之后一路进发打倒了孤竹国,但是因为地形复杂,有很多山丘,所以齐桓王等人在一个山谷之中迷路了,连着几队斥候出去都没有什么成果,军队的补给出了巨大的问题,如果再找不到出路可能会死在这里。
就在这个时候管仲苦思冥想,对齐桓公说:“这儿的老马肯定认识路,我们让老马来带路肯定能出去。
”果不其然,在几匹老马的带领下,齐军很快就出去了,找到了孤竹国,消灭了孤竹国,从此以后老马识途的故事也就流传了开来。
还有比如管鲍之交,用来形容两个人相知相识交情深厚,当时如
果不是鲍叔牙的力荐,管仲或许就死在了齐桓公的手上,也就不会有日后的春秋霸主了。
齐桓公是谁详细介绍齐桓公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有名的君主,他最先实现了称霸,引领了春秋时期的时势变化,对于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齐桓公都是人们心中的贤人,如果要说一个国君出色贤能就经常把他比作齐桓公。
齐桓公对于齐国是至关重要的,在他之前,齐国经过齐襄公时期的动乱,国力大减,但是幸好齐国的底子还在,优势的地理位置和较大的土地让齐国有着崛起的资本。
在齐桓公上位之后,他选贤举能,任用管夷吾为相,积极改革,推行军民合一的制度,改变经济政策,使得齐国国富民强,而且根据当时中原地区受困于四方蛮夷骚扰的局面,打起了“尊王攘夷”的旗号,积极主动的帮助其他国家对抗戎狄的侵略,获得了大小诸侯的信赖。
同时齐桓公积极地和大小诸侯联合结盟,是当时最早当上盟主的诸侯,因此在声势和威望上都非常高,超过了当时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国等大国,成为了中原地区当之无愧的霸主,开启了诸侯争霸的新篇章,被后世人称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但是他的晚年比较昏聩,因为被一些小人“无私”的杀子、自宫等行为感动,重用这些无能小人,最后导致了国家动乱,社会不安,等到动乱结束的时候,齐国已经不复鼎盛之势了,而他自己也饿死在了这场席卷了宫廷的动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