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无线充电测试整理.ppt

合集下载

无线充电未来发展趋势报告ppt

无线充电未来发展趋势报告ppt

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挑战分析
技术标准和规范尚不完善
无线充电技术标准尚未统一,缺乏完善的规范和标准,可能影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充电效率和安全性问题
无线充电技术在充电效率和安全性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市场竞争激烈
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多种无线充电技术,竞争激烈可能导致技术推广难度增加。
01
无线充电技术发展前景展望
06
结论
主要观点总结
无线充电技术发展迅速,已成为电子设备的标配功能之一。
无线充电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这一领域。
无线充电技术可带来便捷、高效、环保的使用体验,同时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无线充电技术仍需解决充电效率、充电距离、充电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详细描述
总结词
技术、标准化和商业模式挑战
详细描述
无线充电技术仍需进一步突破,标准化和跨平台兼容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也需要探索和完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无线充电市场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03
无线充电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无线充电技术发展历程
从19世纪末的感应式无线充电技术到21世纪的磁耦合无线充电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对产业的作用
为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提供新的充电解决方案。
无线充电技术对产业的影响与作用
04
无线充电在各领域的应用现状与趋势
无线充电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现状与趋势
无线充电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现状已经相当广泛,市场上的许多主流电子产品都支持无线充电技术。
未来发展趋势是实现无线充电的快速充电、远距离充电以及多设备同时充电。
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场景与优势

无线充电产品质量检验规范

无线充电产品质量检验规范

无线充电产品质量检验规范(ISO9001-2015)1.0目的为无线充电产品检验提供依据,确保公司产品的质量。

2.0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对无线充电产品检验,当客户有特殊要求时,按客户要求执行。

3.0规范性引用文件:GSMFQA外观检验标准DBTEL外观检验标准客户要求的相关文件4.0检验内容:4.1产品标志:4.1.1每个产品的销售包装上都应有明显的标志。

标明该产品的名称、规格参数、制造厂名及商标等。

4.1.2有关无线充安全使用的说明书。

说明书内容应加以明显表述产品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调换要求和其他基本信息。

4.2产品包装:4.2.1产品包装分为样品包装和大货包装。

4.2.2包装是先将无线充装入PE袋,再将装好PE袋的成品、USB线、说明书和充电器分别装入吸塑内,然后再吸塑组件装入彩盒,彩盒封口贴处需要贴一张彩盒贴纸(通用型)。

4.2.3包装箱上应该有商标logo、产品型号、箱号、数量、净重、毛重、外箱尺寸等基本信息。

4.2.4包装箱上应有防潮、轻拿轻放、不准倒置以及摆踏板的层数标志。

4.2.5产品包装箱的尺寸应按照设计尺寸进行采纳,包装物料与无线充包装后,不应有晃动、包装变形等缺陷。

4.2.6产品外箱封箱应用透明胶带密封,封箱方式采用一次纵向封口,两次侧边封口方式。

特殊情况需要用打包带封箱保护。

5.0产品外观检验:5.1各部件加工良好,目测无明显变形、间隙大、松动及损伤。

5.2铝合金制件表面应光洁,表面处理良好,无毛刺、褶皱、锯齿和锈斑等缺陷。

5.3塑胶件加工良好,塑化均匀,表面光洁,色泽均匀,无严重的脱皮气泡等明显缺陷。

5.4五金外壳氧化色泽均匀,无喷流、露底、白点等缺陷,表面应干净,不应有脏点。

5.5机身logo等标志应牢固、清晰,无漏印、露点等缺陷。

5.6防滑垫及PVC片无漏贴、错位、气泡、脏污、手指印等缺陷。

6.0结构性能配合检测:6.1成品组件各部件配合良好,无松动、脱落、变形、脱胶等。

WiFi测试指标介绍 PPT

WiFi测试指标介绍 PPT
20M带宽11n、40M带宽11n发射功率频谱模板应分别符合以下要求:
20M N模
40M N模
无线频谱模版可以测量发送信号的质量和对相邻信道的干扰抑制能 力。
3. Frequency Error 频率误差
频率误差表征射频信号偏离该信号所处信道中心频率的大小,通常以 IQview/nxn或矢量信号分析仪来测量,单位为ppm。
在AP的无线指标中,EVM是发送状态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是表 征信号发送质量的好坏的一个指标。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在发送功率和EVM间取一个折中,这就是在测 试g模和n模时,发送信号功率不能太大的原因。
5. Band Edges and harmonics 频带边缘以及谐波
• Band Edges 工作带宽: 2390MHz ~ 2483.5MHz(FCC)
DUT
Channel 7
合路器
Channel 7
IQnxn 1发出主信号
IQnxn 2发出干扰信号
Channel 1/2/12/13
干扰信号输出功率与主信号输出功率差值为临道抑制(干扰信号输出功率减去主信号输 出功率)
11. Conductive Throughput Test 吞吐量
• 吞吐量是指在没有帧丢失的情况下,设备能够接受并转发的最大数据速率。
11a:主信号到DUT接收口的功率为灵敏度加上3dB;邻道信号频率与 主信号频率间隔20MHz,临道信号强度与主信号相差幅度如表中所示, 要求PER小于10%。
10. Receive Adjacent Channel Rejection 临道抑制
11n(20M):主信号到DUT接收口的功率为灵敏度加上3dB;邻道信号频率与 主信号频率间隔20MHz,临道信号强度与主信号相差幅度如表中所示, 要求PER小于10%。

无线充电器样品测试报告模板-20220210

无线充电器样品测试报告模板-20220210

深圳市**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器样品测试报告
产品机型:
版本号:
样品阶段:
测试人员:
审核人:
日 期:
序 号
测试项目
试并计算静态功耗
在空载情况下测试电压,要求测试线圈输出电压 慢充:
2 空载测试 慢充应当在4.75V至5.25V之间,快充8.8V至9.2V
之间(指终端显示电压)
温度区域
10
异物检测
用5角、1元硬币,放在产品中芯测试,无线充电 器应能检测到金属异物并(终端)停止工作
11
手机兼容 性
无线充电器应当能够与市场的绝大部分手机兼 容,测试时间30分钟以上
12
亮灯方式
上电、待机、工作、过流、过压、异物等亮灯方 式及亮灯时间的细节
测试结果 OK NG
结论 (OK/NG)
连接负载设备至无线充电器,记录最大输入输 5W功率:
5 转换效率 出,转换率=输出功率/输入功率,应当至少在70% 10W功率:
以上
15W功率:
多负载同 连接负载设备至无线充电器,负载标称电流测试
6 时工作测 电压,5V要求电压≥4.75V,9V要求电压≥8.8V,整

个(终端)充电过程必须持续不停顿
快充:
连接负载设备至无线充电器,负载标称电流测试 5W功率:
3 负载测试 电压,5V要求电压≥4.75V,9V要求电压≥8.8V,整 10W功率:
个(终端)充电过程必须持续不停顿
15W功率:
4
无线充功 用无线充测试架测要求:5W功率≥4.5W/10W功率 率测试 ≥8.8W/15W功率≥13W。
5W功率: 10W功率: 15W功率:
7
输出过流 保护测试

无线充电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

图5-3-3 高通公司移动式无线充电实验
1)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导轨模式类型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导轨模式分为单级导轨模式和多级导轨模式。 (1)单级导轨充电模式 对于单级导轨供电模式,系统工作时在初级回路中只有一条导轨和一套初级电能变换装置在工作。
V
电动汽车
电机
能量变换及控制 拾取线圈 高频磁场
拾取线圈
初级 电能 电网
变换
高频磁场
路面






图5-3-5 多级导轨充电模式
①单层多级导轨模式
电能变换装置 换流器 谐振补偿
电能变换装置 换流器 谐振补偿
电能变换装置 换流器 谐振补偿
V
导轨段1
ls
导轨段2
图5-3-6 单层多级导轨模式
导轨段N
单层多级导轨模式优点: a.实现了多级导轨的分时供电,提高了系统的传输效率; b.某一段导轨出现故障时,并不影响其他导轨的正常工作; c.降低了系统对参数变化的敏感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如果导轨长度设计的非常短,可以大大减小系统损耗,提高系统传输效率。但是由于增加了许多 电能变换装置,也增加了系统控制和维护的难度,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如果导轨长度设计的较长, 可以大大减少电能变换装置的数量,但是电能变换装置的单机容量增大,对电子器件的要求更高。同 时增加了系统对参数变化的敏感性,也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
无线充电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④双层多级导轨模式
电能变换装置 导轨组1 换流器
谐振补偿
电能变换装置1 换流器 谐振补偿
换流器 谐振补偿
电能变换装置N
导段2
导轨段N
无线充电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双层多级导轨模式具有以下优点: ①实现了导轨的分时分段供电,减小系统损耗,提高系统传输效率; ②电能变换装置数量少,易于控制和维护; ③电能变换装置的功率等级小,减小了对电子器件的要求; ④降低了系统对参数变化的敏感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WiFi测试方法和测试规范幻灯片PPT

WiFi测试方法和测试规范幻灯片PPT
内IEEE容802.11,1997年,原始标准〔2Mbit/s,播在2.4GHz〕。
IEEE 802.11a,1999年,物理层补充〔54Mbit/s,播在5GHz〕。
微IEEE软80雅2.1黑1b2,41p9t99年,物理层补充〔11Mbit/s,播在2.4GHz〕。
IEEE 802.11c,符合802.1D的媒体接入控制层桥接〔MAC Layer Bridging〕。 IEEE 802.11d,根据各国无线电规定做的调整。 IEEE 802.11e,对效劳等级〔Quality of Service, QoS〕的支持。 IEEE 802.11f,基站的互连性〔IAPP,Inter-Access Point Protocol〕,2006年2月被IEEE批 准撤销。 IEEE 802.11g,2003年,物理层补充〔54Mbit/s,播在2.4GHz〕。 IEEE 802.11h,2004年,无线覆盖半径的调整,室内〔indoor〕和室外〔outdoor〕信道〔 5GHzபைடு நூலகம்段〕。 IEEE 802.11i,2004年,无线网络的平安方面的补充。 IEEE 802.11j,2004年,根据日本规定做的升级。 内容 微软雅黑24pt
2222容
微软雅黑24pt
02
2.10 临道抑制比 2.11 发射加电和掉电坡度2 222.12 吞吐量 3 Wi-Fi的测试方法 3.1、测试条件 3.2、测试流程 3.3、测试方法
03
1 Wi-Fi概述微软雅黑24pt主题
1.1 Wi-Fi的由来
Wi-Fi〔英语发音:[waifai]〕是Wi-Fi联盟制造商的商标做为产品的品牌认 证,是一个创立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络设备。基于两套系统的密 切相关,也常有人把Wi-Fi当做IEEE 802.11标准的同义术语。然而不是每样 符合IEEE 802.11的产品都申请Wi-Fi联盟的认证,相对的缺少Wi-Fi认证的 产品并不一定意味着不兼容Wi-Fi设备。 Wi-Fi联盟成立于1999年,当时的名称叫做Wireless Ethernet Compatibility Alliance〔WECA〕。在2002年10月,正式改名为Wi-Fi Alliance。

无线充电是如何工作的ppt课件

无线充电是如何工作的ppt课件

Power Conversion Unit converts electrical power to wireless power signal
Power Pickup Unit converts wireless power signal to electrical power
Base Station TTTrraraannnssmsmmiititttteteerrr
To the need of the mobile device (required power) To the desired operation point (e.g. output current, voltage)
Transmitter adapts power transfer
无线充电是如何工作的ppt课件
无线充电是如何工作的
Disclaimer: The purpose of this information is to explain the wireless power technology – It can differ in some aspects from the specification.
Keep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coils small (flat interface surface)
Adding magnetic permeable material
(shielding)Rx Coil
Shielding
AligniRnx Sgurftache e coils (next page) Distance Tx Surface
10101100
Packet Structure
b0 b1 b2 b3 b4 b5 b6 b7

《无线充电解决方案》课件

《无线充电解决方案》课件

无线充电方案比较
电磁感应充电 适用于近距离充电
效率较高
磁共振充电 可传输较远距离
多距离无线充电 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对距离和位置要求较 低
充电效率较低
红外线光波充电
可在室外环境下实现 充电
受到环境光影响
无线充电应用案例
消费电子行业的应用案例
智能手机、智能手表、耳机等产品都可以使用无线 充电技术方便用户的日常使用。
无线充电技术
1 电磁感应充电
2 磁共振充电
通过电磁场在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传递能量, 适合近距离充电。
利用共振原理传输能量,使发射器和接收器 之间的距离更大。
3 多距离无线充电
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上进行无线充电,提供更 大的灵活性。
4 红外线光波充电
利用红外线光波传输能量,可在室外环境下 实现无线充电。
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应用案例
机器人、自动仓储系统等工业设备可以通过无线充 电方案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无线充电的未来发展方向
1
无线充电的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无线充电的效率和传输距离将无线充电市场将呈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总结
无线充电的重要性
《无线充电解决方案》PPT课件
# 无线充电解决方案 ## 简介 - 什么是无线充电? - 无线充电的原理? - 为什么需要无线充电?
市场需求
消费电子行业对无线充电的需求
随着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和其他消费电子产品 的普及,用户对便捷的无线充电方式有了更高 的需求。
工业自动化行业对无线充电的需求
工业自动化行业需要为各种设备提供无线充电 解决方案,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便利性。
无线充电提供了便捷、高效 和灵活的能量传输方式,改 变了我们使用电子设备的方 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集成了行车记录仪的后视镜需要一端将吸盘吸在玻璃上,无线接收器的线圈 需要想办法跟顶灯的发射器重合。这样就解决了供电的问题。
目录
01 效率测试 02 空载波形测试 03 异物波形测试 04 有载波形测试 05 实际图示 06 问题反馈
效率测试方法 测试条件
空载电压
IDT_P9038是5W的一个方案,假设是标准的5W。这里 我们来测试在2.5W,计算出输出功率跟输入功率。用 Pout/Pin来求得转换效率。
相对目前有线的优势在哪里?
1,安装非常方便 2,没有多余的线束裸露在外面 3,方便更换行车记录仪
原理可行性分析
无线充电的可靠性
关注无线充电的都知道,目前无线充电处在一个风口浪 尖的位置,但是此次苹果采用7.5W无线充电方案也算给无线充 电吃了一颗定心丸。市场上大部分采用QI协议,本次方案也不例 外,协议的可靠性这里不讨论,但是可行性是毋庸置疑的,市场 上小功率的无线充电已经很普遍。
频率分析
对于这个方案是不是还要确定是不是在频率范围内呢?
从图中可以看出,脉冲周期在8us左右,那对应 的周期就是1/(8*10^-6)=125kHZ。无线充 电的频率范围在87kHZ~205kHZ之间。该方案 符合Qi的标准。
问题反馈
那该方案还存在什么问题呢?
IDT该方案做的相当的不错,很多细节方面做的也很好。但是如果将该方案用于行 车记录仪那就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1,如果在汽车上集成无线充电的发送器,那发送器的状态必须受汽车中的BCM监 控,也就是说发送器需要跟BCM进行通讯,汽车中的通讯协议采用LIN或CAN两种, 那发送器的主芯片必须集成两种通讯协议中的一种。那该方案用于汽配中是不合适 的。 2 , 如 果 用 于 汽 车 上 , 那 这 个 方 案 的 电 路 很 可 能 无 法 通 过 EMC 实 验 , 因 为 P9038 原理图中输入前级没有加一些保护元器件,
原理可行性分析
行车记录仪会对汽车电瓶电量造成影响么?
因为采用无线充电的方式,理论转换的效率在80%左右,行 车记录仪又是时刻都处于工作的状态的。所以相对有线的来说, 有20%的电是处于浪费的。这样会不会影响到汽车电瓶的电量呢?
一般的行车记录仪5V供电,电流不会超过500mA。功 率在2.5W左右。如果按照1个月30天来计算也就720小时,一 个月的耗电量在1800w/h=1.8度,1.8*0.2=0.36。也就是说一 个月也就浪费了0.36度电,这一点的电量完全不会对电瓶造成 影响。
目前的想法是将行车记录仪的发送器集成到汽车室内顶里面, 具体结构怎么实现将发射器跟接收器的线圈贴合,这里不去讨 论。行车记录仪的高度,角度之类也不去讨论。
方案目的
车载行车记录仪采用无线充电的目的。
有时候坐在别人车的副驾驶位置上时,总会发现后装的行车 记录仪长长的一根线从遮光板绕过来,由点烟器来提供电源,既 不美观又有安全隐患。有些则直接把车子拉到4S店里去装,这 个时候就要把前顶灯给撬下来然后把这根线拉到顶棚里面,也许 你会说这样不是就不会有长长的一根线露在外面了么,但是把前 顶灯撬过之后,很可能会产生异响的情况。
那如果这个时候采用无线充电的方式,就很好的解决了行 车记录仪走
02
原理的可行性分析
03
安装的可行性分析
产品可行性分析
那为什么不直接将行车记录仪直接集成到车上呢?
1,整车厂并没有规定车上一定要集成行车记录仪。 2,车规级的行车记录仪的价格远远高于普通的行车记录仪。
安装可行性分析
如何安装在顶灯上
这个问题想了很久,也去车子内部去看了一下,有点无处下手,因为我不是做结构 的,所以相对来说比较困难。目前有两个安装想法:
1,不是集成在后视镜上的行车记录仪,顶灯必须靠近挡风玻璃,然后在顶灯的 前端留出一小块地方,这个地方的内部需要又个发送器的线圈在,用来跟行车记 录仪上的线圈对齐。行车记录仪从后视镜跟顶棚的间隙中进行监控。
异物波形
波形分析
左图的波形是放入硬币之后测试的波 形,从这个波形可以看出空载时Analog Ping之后一段时间才发送Digital Ping。而将 硬币放入发射器线圈内的时候也是在 Analog Ping之后一段时间内再发送Digital Ping。这里的三个Digital Ping中第一个是空 载时定时发送的,理论上放入异物应该只 发送一个Digital Ping。这里之所以出现两 个Digital Ping是因为放的时候硬币再抖。 如果这个时候不将硬币拿走,从波形上可 以看出发送器不再发送digital Ping(定时发 送的除外)。
有载波形
波形分析
左图的波形是放入正常的接收器得到 的波形。从这个波形可以看到Analog Ping 之后开始出现Digital Ping,但是跟放入异 物不同的是这个Digital Ping是不间断的。 因为放入的是正常的接收器再发送Digital Ping,发送器会保持Digital Ping用来保持通 信。在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后面波 形的幅值大于Digital Ping的幅值。
采用两个5Ω的电阻串联连接在输出端。
空载电流
负载电流
转换效率η=(5.11*0.5)/(5*(0.7-0.11))*100%=86.6%
空载波形
波形分析
在无物体的状态下,发射线圈输出的 波形如左图所示,有两种波存在。一种是 每120ms左右发送一次,一种是接近1.2s左 右检测一次。如果按照Qi协议不应该存在 这个比较密集的这个波形,这个波形是发 射机Ping phase发送的波形。用来给接收机 提供能量的波形。那为什么在空载的时候 会出现这个波形呢?我猜想IDT这个方案在 每次selection phase之后进入到Ping phase 的时候发送给接收机的Power Signal有可能 不足以让接收机完成信号的交互。所以定 时给接收器发送Power Signal用来定时检测。 这是IDT设计考虑的比较周到的地方。
IDT无线充电 测试
姓名:罗将城 日期:2017/09/05
方案介绍
设计灵感
目前市场上的行车记录仪有两种,一种是单独的行车记录 仪,一种是集成在后视镜上的行车记录仪。
不管是哪种行车记录仪都避免不了供电的问题,目前有两种 走线的形式,一种是把顶棚撬开,然后将电源线连接过去。另一 种是直接露在外面,走后视镜过,然后通到点烟器的位置。这样 既不美观,也存在安全隐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