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8不倒翁》

合集下载

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3单元 动手做玩具 8 不倒翁》_6

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3单元 动手做玩具 8 不倒翁》_6

不倒翁的秘密课程背景介绍:不倒翁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古老儿童玩具,最早记载出现于唐代。

不倒翁的外部形态像人,利用结构重心的特点制成,具有一经触动就摇摆直至恢复直立特点。

不倒翁现象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非常神奇,通过展示不倒翁现象能激发其对探究不倒翁原理的兴趣。

通过引导学生对不倒翁的外形特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让学生在观察实践中了解不倒翁原理,知道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在于结构中的重心问题。

同时通过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不倒翁玩具模型,让学生做中学,实际感受工程力学中重心的含义及作用,不仅仅停留于概念的理解。

同时学会寻找生活中运用重心的例子,培养学生从课程内容向课外拓展的科学素养,也为以后的科学实验制作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1.了解不倒翁的外形特征和内部结构。

2.探究适合制作不倒翁的生活材料,尝试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制作不倒翁。

3.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不断改进实践感受其中的快乐。

课程适用年级:二年级课时规划:70分钟课程领域:工程、科学、物理课程任务:了解重心的概念,寻找重心与物体形态结构之间的关系。

知道生活中能够制作不倒翁的材料,并描述选材的原因。

通过课程引起学生对材料设计、学习科学的兴趣,并锻炼学生尝试利用语言文字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一)分享你印象中的不倒翁教师展示不倒翁玩具,同时提出以下问题,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

1.你在日常生活中哪里见过不倒翁?2.你知道不倒翁的历史由来吗?不倒翁是由唐代的“捕醉仙”转化而来,是古代人们劝酒的一种工具。

3.对不倒翁特点有哪些了解?不倒翁外形特征:底部为圆弧形,与支承面之间有一个接触点,支承面上滚动时,接触点的位置就要发生改变。

不倒翁内部结构:不倒翁上轻下重,上部分是空心的,下部分是实心的,总体质量集中在下部分。

(二)结果汇报小组进行分享结果并汇报,总结得出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可能与其外形特征及内部结构有关。

同时借助简短的科普视频让学生了解不倒翁的历史由来。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二年级下册第8课《不倒翁》教材分析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二年级下册第8课《不倒翁》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第8课《不倒翁》教材分析本课的任务驱动情境是琪琪和妍妍在茶几前玩不倒翁玩具。

琪琪看着不倒翁被按倒后总能自行恢复直立,觉得很神奇:为什么不倒翁不会倒呢?由此,驱动了一个探究任务:探究不倒翁被按倒后能恢复直立的原因。

活动1 “不倒”的秘密不倒翁被按倒后总能恢复直立,对于学生来说,这种现象是非常有趣、非常神奇的。

他们喜欢玩不倒翁,感受这种有趣的现象,也想通过探究找到答案。

学生在平时的玩耍过程中,可能已经感受到了不倒翁的底部比较重,但可能还没打开过不倒翁,不知道不倒翁里面的构造是怎样的。

由于年龄原因,学生的思考会比较感性。

他们感受到不倒翁的底部比较重,会想了解不倒翁的底部里面是否有重物,而忽略不倒翁的外形特征。

因此,教科书通过不倒翁的外观图和内部图,引导学生从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上思考不倒翁不倒的原因。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通过玩不倒翁,初步了解到不倒翁的结构特点(底部是圆弧形,底部的内部有重物)。

这将为学生在活动2中自制不倒翁打下基础。

但学生对不倒翁不倒的原因还只停留在初步的感知和猜测阶段,对该概念的建构也是粗糙和不全面的,他们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底部的重物必须固定在底部。

在活动2制作和测试不倒翁的过程中,学生将会逐渐完善对不倒翁不倒原因的认识。

活动1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围绕“不倒翁为什么不倒”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初步认识不倒翁的结构特点,为活动2模仿制作不倒翁做铺垫。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不要求学生掌握重心越低越稳定的科学事实,而要注重他们对不倒翁不倒的结构特点的感知。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1时,可以分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提供不倒翁玩具供学生观察,让学生初步感知不倒翁的底部是圆弧形,底部比较重的特征;第二,让学生打开不倒翁,验证不倒翁的底部有重物。

活动2 做个不倒翁在学生对不倒翁的结构特点有了初步的感知和猜测后,活动2引导学生模仿不倒翁的外形特征和内部结构,选择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不倒翁。

根据不倒翁的结构特点,教科书呈现的制作材料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做外壳的材料——鸡蛋壳和乒乓球;第二种是放在底部的重物——橡皮泥;第三种是装饰不倒翁的材料——纸帽。

粤教版二年级下册小学科学《不倒翁》教案

粤教版二年级下册小学科学《不倒翁》教案

粤教版二年级下册小学科学《不倒翁》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不倒翁的原理和制作方法,通过实际制作不倒翁,让学生了解到不倒翁的特点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不倒翁的原理和制作方法,掌握制作不倒翁的过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不倒翁的原理和制作方法,实际制作不倒翁。

教学难点:学生对不倒翁的原理理解和制作过程的掌握。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小学二年级下册的科学课,学生年龄较小,对科学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老师和学生相互问候,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然后,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个不倒翁,让学生猜测为什么不倒翁不会倒。

例如,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笔筒或者瓶子,并倒置在桌子上,让学生观察它是否会倒。

然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笔筒或者瓶子会倒,而不倒翁不会倒。

第二环节:讲解不倒翁的原理通过向学生展示不倒翁的结构和形状,让学生发现不倒翁的底部比较宽,顶部比较窄,这样就能保持平衡。

然后,老师讲解不倒翁的原理,即重心低的物体比重心高的物体更难倒。

例如,老师可以拿一个玩具人偶或者其他物体,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结构和形状,并比较它们的重心位置。

然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重心低的物体比重心高的物体更难倒。

第三环节:演示制作不倒翁老师向学生演示制作不倒翁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制作不倒翁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制作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

例如,老师可以带上制作不倒翁的材料和工具,并向学生展示具体的制作过程。

老师可以详细地讲解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每个步骤要这样做。

第四环节:学生制作不倒翁学生按照老师演示的步骤,自己动手制作不倒翁。

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3单元 动手做玩具 8 不倒翁》_3

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3单元 动手做玩具 8 不倒翁》_3

《有趣的不倒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一课。

【教学目标】1.知道不倒翁不倒的秘密,能够通过观察学习自主做自己喜欢的不倒翁。

2.通过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知道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

【教学重点】探究不倒翁不倒的原因。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知道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课件、素材。

【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1.导入视频2.同学们来说一说不倒翁的特点。

3.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一下它的秘密。

二、动手试一试(一)分发材料不足的材料包,分两组各做一个不倒翁。

1.想一想:分组做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提示:(1)动手操作前,想一想不倒翁的构造。

(2)看一看材料包中有哪些材料。

(3)小组合作,组长分好工。

(二)共同展示师生作品。

(三)观察,比对,想一想,为什么同学们做的不倒翁会倒,而老师的不倒翁不会倒呢?三、猜一猜1.猜想一:与它的形状有关系。

底部是半球形2.猜想二:与它的内部构造有关系。

上轻下重四、验证1.将完整的材料包拿出来再制作。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展示。

五、拓展1、出示课后练习,师生共同完成。

2、引申不倒翁在生活中的运用。

(1)椅子、牙刷等物体都是利用了不倒翁上轻下重的原理。

(2)溜冰的时候半蹲的动作是为了放低中心,不易摔倒。

六、总结与收获1.学生自由总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东西。

2.出示名句: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

六、板书设计:有趣的不倒翁外观:底部是半球形的内部:上轻下重。

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3单元 动手做玩具 8 不倒翁》_0

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3单元 动手做玩具 8 不倒翁》_0

第8课《不倒翁》教学设计《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本课是《科学》二年级下册“动手做玩具”单元的第1课,重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简单玩具的结构特点,并尝试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模仿自制玩具,为后续各课自制其他玩具打下基础。

本课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情境创设,通过创设学生玩不倒翁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科学问题。

第二部分是活动1“不倒”的秘密,围绕不倒翁不倒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不倒翁的外形特征和内部结构,并猜测“不倒”的秘密。

第三部分是活动2做个不倒翁,在活动1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模仿不倒翁的结构特点,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不倒翁玩具,加深对不倒翁结构特点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不倒翁被扳倒后总能自行恢复直立,对于学生来说,这种现象非常有趣、神奇。

他们很想通过探究找到答案。

但是,二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有限,学生的思维又比较依赖感性认识。

因此,学生可能无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科学原理。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玩不倒翁进行感受,还要引导学生不但要关注不倒翁的外形,还要从内外结构上对不倒的原因进行思考,为制作过程中的有效选材和动手操作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道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与其底部有重物、底部为圆弧形的结2.能模仿不倒翁的结构特点,选择身边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设计并制作不倒翁。

3.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4. 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同伴进行交流和评价。

5.对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简单玩具感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与其底部有重物、底部为圆弧形的结构有关。

教学难点:能模仿不倒翁的结构特点,选择身边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设计并制作不倒翁。

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不倒翁玩具、乒乓球、双面胶、橡皮泥、螺母、鹅软石、玻璃珠、海绵、纸杯、蛋壳、帽子、教学课件、多媒体电教平台。

学具准备:不倒翁玩具、乒乓球、双面胶、橡皮泥、螺母、鹅软石、玻璃珠、海绵、纸杯、蛋壳、帽子。

教学过程一、猜想导入出示:两个不同颜色的蛋问题: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两个蛋放到桌子上会怎么样。

粤教粤科版(2023秋)二年级下册科学课件-3.8.不倒翁教案

粤教粤科版(2023秋)二年级下册科学课件-3.8.不倒翁教案

粤教粤科版(2023秋)二年级下册科学课件-3.8.不倒翁教案窗体顶端窗体底端粤教版二年级下册小学科学《不倒翁》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探讨了不倒翁的原理和制作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制作不倒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不倒翁的特点及其可能的应用场景。

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不倒翁,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体会到不倒翁的稳定性和重心的重要性,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引导学思考不倒翁的际应用,为他将来的科学探索打下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讲解原理和作过程中要言意赅,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不倒翁的工作原理以及制作不倒翁的方法,并能够练进行不倒翁的制作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实际制作不倒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科学活动,拓宽他们对科学的认知和理解。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不倒翁的工作原理和制作方法,并通过实际动手制作不倒翁。

教学难点:学生需要理解不倒翁的工作原理,并能够掌握不倒翁的制作过程。

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这些内容,教师需要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注重实践操作的引导和指导,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小学二年级下册的科学课,学生处于年龄较小的阶段,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尚不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同时,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进行观察和实验,使课堂变得活跃有趣。

此外,对于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制作不倒翁的过程中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年级下册科学课件-8.不倒翁-粤教版(共29张PPT)

二年级下册科学课件-8.不倒翁-粤教版(共29张PPT)

bu dao weng 这是什么东西?\)不倒翁buda obu dao 不倒weng 翁nT n6ng fen d6 chu Idi nd xie shi zhen de bu ddo weng ma你能分得出来哪些是真的不倒翁吗?活动一:观察不倒翁1 .找出“真"的不倒翁;2.观察不倒翁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123.讨论不倒翁“不倒”的原因。

注意哦,观察内部结构时可以轻轻扭开不倒翁。

大家好,我们是第X小组,我们认为不倒翁能够“不倒”是因为……bu dOo wBng不倒翁yudn hu zhuang1. 底部是圆弧状;2. 底部有重物,上轻下重。

%・F M r »A <l y rt A l>、l>A .a a l>o M l*・・・・: •・M 4n ,・,f »M G >l/l>a z l>4f «・^N ,e fb ・.•▲[>[)M A o l »《LB r « ——,碗审泾F*华廿匿蔺避卧摩次宜淋3首举•我麻()3:号 0 ()思莘画洲()茹用淘 ()木蜻 ()思苹由活动二:设计与制作不倒翁二、卷穿冠里盗琳郦琴菌饕计虱外部特征图(不倒翁的外内部结构图形)活动二:设计与制作不倒翁1. 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平安2. 小组内要分工合作,制作完成后可以测试你们的不倒翁^3.率先完成的小组可以做两个不同的不倒翁/bu dOo wingyuan hu zhuang1 .底部是圆弧状;2.底部有固定的重物,上轻下重。

O O不倒翁牙刷不倒拖把组合§一《■ ia不倒翁遥控器。

2024新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3单元 动手做玩具《不倒翁》优质课件

2024新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3单元 动手做玩具《不倒翁》优质课件
新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
3.8 不倒翁
第3单元 动手做玩具
新知导入
猜谜语: 一个老头, 不跑不走; 请他睡觉, 他就摇头。 (猜一玩具)
谜底:不倒翁
2
新知讲解
活动1:“不倒”的秘密
图1
图2
图3
看了这些不倒翁,我们来说说不倒翁长什么样? (从形
状、颜色、外观来说。)
3
新知讲解
图1 橘色的小猴子, 下部圆形的不倒翁。
20
谢谢观看 !
2024/2/17
21
如何做好小学科学实验
小学科学课是小学中的一门有趣的副课,其中的科学实验是课程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小学科学实验包含的内 容很多,可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他们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接下来就说说 如何做好小学科学实验? 一、备课方面 虽然小学科学不是主课,但是老师应该对小学科学实验充分重视,在备课方面要精心准备。确定好教学内容和 方向,明确教学目的,对一学期的科学实验都有一个系统的规划。 二、学生准备工作 有的实验课是实验室里本来就有现成的工具可以使用的,但是有的实验课是需要学生自己准备实验工具的,老 师应该在上课前,让学生们准备好相关实验工具,并提前预习实验内容。 三、提升学生兴趣 小学生刚开始对科学实验课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孩子们年纪比较小,容易在短时间内就对科学实验失去兴趣。 老师应该鼓励孩子动手做科学实验,并及时予以一定的奖励。 四、教学方式 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方式有很多,有的是让学生一个个的操作过关,有的是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然后互相 合作完成实验。不管什么教学方式,一定要学生们写下详细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五、考核方面 小学科学实验一般不做考试要求,但是老师们可以自己对学生进行考核。对学生的做实验的态度、实验操作过 程、实验结果进行评分,作为小学生的平时成绩,引起学生对科学实验课的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拓展
生活中有很多事物 存在着小秘密,只要大 家多观察、多思考,相 信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
粤教科技版 小学科学 二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动手做玩具
猜一猜
一个公公精神好, 从早到晚不睡觉, 身体虽小力气大, 千人万人推不倒。
(打一玩具)
就是我— —不倒翁
学习目标
1.在观察、动手实践等活动中探究 倒翁不倒的秘密,知道上轻下重的物 体不容易倒。
2.经历不倒翁的制作过程, 在玩中发 现问题, 解决问题。
2. 小组内要注意认真观看、团结合作。
3.研究完后,得出结论,一会儿汇报。
拆分不倒翁 发现:不倒翁底部有铁块
不倒翁不倒的原因 是什么?
外观:底面是半球形
内部:上轻下重
资料卡
不倒翁不倒的原理
不倒翁为什么不倒呢?一方面因为不倒翁的 底面大而圆滑呈半球形,另一方面,它上轻下 重,有一个较重的东西固定在底部,所以不倒 翁的重心很低;(重量集中的部分叫重心,对物 体来说,重心越低越稳定)因此,它的重心和 桌面的接触面比较大,用手推一下,重力作用 会使它来回摆动,直到重力作用线恰好通过接 触点,它才停止摆动。
3.由不倒翁联系到生活中各种不容 易倒的物品。
各种各样的不倒翁
猜想一下:
猜想一:与它的形状有关系? 猜想二:与它的内部结构有关?
不倒翁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底 面 是 半 球 形
底部是半球型就可以了吗?
为什么鸡蛋底部是半球型,它 还是会倒呢?
有没有同学打开过不倒翁研究呢?
温馨提示
1.轻轻拆分不倒翁零部件,以免弄坏零件; 要按拆下的顺序摆放好,以便安装。
拆开不倒翁研究它的内部结构,验 证我们的猜想的过程,在科学上被 称为“解暗箱”,它是进行科学研 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像不倒翁 那样易倒倒
资料卡 上轻下重在生活中的应用
上轻下重的物体比较稳定,也就是说 重心越低越稳定。在生活中为增加物体的 稳定性,我们常采用加重下面的重量 的方 法。 酒瓶、花瓶、台灯、地球仪等物体重心偏 低,摆放起来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