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传染病四项检查流程

传染病四项检查流程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任务,而传染病的早期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及时有效地发现传染病病例,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我们需要了解传染病的检查流程。
传染病的检查流程主要包括四项内容,分别是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四项检查流程的具体内容。
首先是病史询问。
对于疑似传染病患者,医务人员首先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发病时间、发病地点、接触史、旅行史等信息。
通过病史询问,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后续的检查和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接着是体格检查。
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观察皮肤黏膜、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情况。
通过体格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后续的治疗和隔离提供依据。
然后是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包括病原体的检测、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标本的检测。
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了某种病原体,为后续的治疗和隔离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是影像学检查。
对于某些传染病,如肺部感染性疾病,需要进行X光、CT等影像学检查,以了解病变的部位和范围,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总的来说,传染病的四项检查流程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检查过程,通过这四项检查,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后续的治疗和隔离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对于医务人员来说,也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希望大家能够加强对传染病检查流程的了解,提高对传染病的防控意识,共同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病情评估检查总结

病情评估检查总结引言概述:病情评估检查是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检和相关检查的过程,旨在确定患者的疾病情况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从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特殊检查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病情评估检查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病史询问:1.1 主诉和病史采集:医生首先要询问患者的主诉,了解患者的症状、病程以及既往病史等信息。
1.2 疾病的家族史:了解患者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疾病的发生,以确定疾病的遗传性和家族聚集性。
1.3 既往治疗和用药史:了解患者以往的治疗经历和用药情况,包括手术史、药物治疗史等,有助于评估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二、体格检查:2.1 一般情况: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体型、步态等,初步判断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2.2 系统检查:医生对患者的各个系统进行详细检查,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以发现异常体征和病理征象。
2.3 专科检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医生可能会进行一些专科检查,如眼科检查、耳鼻喉科检查等,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三、实验室检查:3.1 血液检查: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等检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血液状况和内脏功能。
3.2 尿液检查:通过采集患者的尿液样本,进行尿常规、尿蛋白、尿培养等检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肾功能和泌尿系统状况。
3.3 影像学检查: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技术,对患者的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帮助医生发现病变和病灶。
四、影像学检查:4.1 X线检查:通过X线照射和感光片的记录,医生可以观察到患者的骨骼、胸腔、腹部等部位的情况,对于判断骨折、肺部病变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4.2 CT扫描:通过多层次的X线照射和计算机重建,医生可以获得更为精细的断层图像,对于观察脑部、胸腹部、骨骼等病变有较高的分辨率。
4.3 MRI检查:通过核磁共振原理,医生可以获得更为清晰的影像,对于观察软组织、脑部、脊柱等病变有较高的敏感性。
儿科病史及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内容
一般测量和外表 皮肤和淋巴结 头部、颈部、胸部、腹部 脊柱和四肢 肛门和外生殖器 神经反射
体格检查:一般测量和外表
▪ 体温:测试不少于5分钟, ,
▪ 呼吸、脉搏:在安静情况下 计数(注意儿童正常值)
▪ 血压:袖带宽度应为上臂长 度的2/3
▪ 体重:准确测量 ▪ 身长:3岁前用量板测量 ▪ 发育、营养状况 ▪ 神志、病容、 表情、营养状
▪ 要用医学术语
现病史采集
▪ 病史主体部分
,
,
▪ 抓住重点、围绕主诉详细 确切描述发病全过程。
▪ 分清主次,围绕主要诊断 (详细、重要依据)
▪ 鉴别诊断(阴性症状) ▪ 无关项目少写
▪ 治疗及转归情况
现病史采集
发病情况
时间、地点,起病缓急 病因及诱因:有明显原因的如外伤、中毒等 ;诱因:气候、 环境、饮食。
伴随症状
主要症状以外的症状(如腰痛,是否伴随尿频、尿急、尿痛 等,腹痛是否伴黄疸等)。 发生的时间、特点、演变情况及与主要症状的关系。
与鉴别诊断有关的阳性或和阴性资料等。 发病后诊治经过
是否诊治,做过何种检查,药物、剂量、疗程、疗效等
患病以来的一般情况
精神状态、食欲、体重改变、睡眠及大小便等情况
与本病虽无关系,但在住院期间仍需给予治疗的其他 疾病等情况,应在现病史后另起一段予以记录。
注意:
过去患的疾病为本次相同:归为现病 史,如肾病综合征、风心病,高血压,
过去患的疾病与本次不同:归既往史, 如肺炎
询问传染病史应列出具体疾病,病人 对某些疾病是否传染病不清楚。
个人史
▪ 母孕史
▪ 出生史(G?P?,与家
,
族史对应)
▪ 喂养史
儿科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特点

儿科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特点一、 病史特点(一) 一般项目一般项目包括患儿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出生地点、父母或抚养人的姓名、职业、年龄、文化程度、详细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如电话)、病史叙述者及其与患儿的关系、病史的可靠程度。
关于年龄的说明:新生儿年龄单位用分钟、小时、天表示;婴儿年龄单位用月表示,如3月,如果月龄不是整数用带分数表示如年龄是3个月15天,应写成30153月,不能写成321月,未满一岁的小儿年龄单位不可用岁,即6个月小儿不能用错误!岁表示,更不能写成错误!岁;一岁以上小儿年龄单位用岁表示,如1岁,如果不是整数岁也用带分数表示,如1岁4个月小儿应写成1错误!岁,不可写成1错误!岁。
(二) 主诉 指患儿就诊的主要症状和时间。
尽量简炼,用最简短的语言表达最重要的信息。
如发热3天;咳嗽5天.(三) 现病史 为病史的主要部分,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
①诱因;②主要症状及其发展经过;③次要症状及其发展经过;④有鉴别意义的阴性表现;⑤诊治经过(包括在外院所作的辅助检查、诊断、用药情况以及疗效)。
⑥一般情况,包括患儿患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大小便、体力和体重的变化。
注意在描述临床表现时要全面,在描述诊疗经过时应具体。
这样才能全面反应患儿的病史,有利于作出正确的诊断。
(四)个人史1.出生史:母孕期的身体健康状况、生活及工作环境和精神情况;胎次产次,出生体重;分娩时是足月、早产或过期产;生产方式是顺产还是剖腹产,如果是剖腹产,应该问明其原因,出生时有无窒息或产伤,Apgar 评分结果。
2. 喂养史:出生后开奶时间、喂养方式(母乳喂养、人工喂养、部分母乳喂养)、方法(每天喂哺次数、每次喂哺量)以及断奶时间,添加辅食的时间、种类。
年长儿应注意有无挑食、偏食及吃零食的习惯.3. 生长发育史:包括体格生长和神经心理发育。
如体重和身高增长情况、前囟闭合时间、乳牙萌出时间、顺序、乳牙出齐时间、换牙时间、感知觉发育(视、听、味、皮肤等)、运动发育(平衡与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发育等.学龄儿童还应询问在校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
急诊科常见疾病分诊要点

急诊科常见疾病分诊要点《急诊科常见疾病分诊要点》急诊科是医院中最忙碌的科室之一,承担着对患者进行急救和紧急治疗的重要职责。
在急诊科工作,准确而快速地进行疾病分诊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助于将患者分配到正确的治疗位置和医疗团队中。
以下是关于急诊科常见疾病分诊要点的一些重要指导:1. 病史询问:在病人抵达急诊科时,首先要进行病史询问。
这包括对病人症状、持续时间、病情变化等方面进行详细了解。
有关病史的准确询问有助于初步判断疾病种类和严重程度。
2. 体格检查:除了询问病史外,对病人进行简要而全面的体格检查也很重要。
这可帮助发现一些明显的生命威胁病情,例如血压过低、缺氧症状等。
3. 严重程度评估:将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与紧急程度进行分级是疾病分诊的重要一步。
通常采用颜色分级系统,如红色表示危急病情,需要立即处理;黄色表示有些急需治疗,但不会马上有生命危险;绿色表示轻伤或非紧急病例,可等待更长时间。
4. 疾病分类: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将疾病分为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疾病分类可以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外伤与骨折等。
有了正确的疾病分类,可以更高效地进行治疗。
5. 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在一些情况下,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心电图可帮助医生在短时间内排除一些严重的心脏病,实验室检查则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疾病诊断。
6. 过敏史和用药史:了解病人的过敏史和用药史对于药物选择和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
某些药物和治疗方法可能与过敏历史和现有用药不相容,因此需要特别注意。
急诊科常见疾病分诊要点有助于医生快速而准确地处理患者,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严重程度评估、疾病分类、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以及了解过敏史和用药史等方法,医生可以更好地处理各种急救和紧急医疗状况。
这些要点的灵活应用,有助于提高急诊科的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为患者提供及时、安全的医疗救治。
伤病员的病史采和体格检查资料-V1

描写阳光优美段落描写阳光优美段落中午的阳光比早上的阳光更强烈更刺眼,像熊熊火苗添着大地万物。
小花小草耷拉着脑袋。
青蛙在荷叶上唱歌,有时也跳到河里洗澡。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描写阳光优美段落,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把手指从阴暗伸向阳光,一瞬间便感受到温暖四散开来,无须语言只要用心慢慢体会那种感觉,让发了霉的阴暗角落重新充满阳光的味道。
有时候,泛黄了的往事也该拿出来晒晒太阳,不是么?2、阳光温暖、清新、自然。
每当一抹阳光洒在窗台上,我便回用双手捧住这大自然的馈赠,细细品味阳光的美好。
阳光如此美丽。
3、在我的记忆里,冬天的早上总是少不了阳光的存在。
冬日早晨的天空总有一点灰、一点淡,偶尔有成群的家鸽,远远地飞过。
也不知多久之后,当候车的人们都不自觉地紧缩着身体时,你就会惊喜地发现,灰淡的天空上已经出现一缕金色的阳光,犀利地从层层叠叠的云里挣脱。
4、阳光,它是让花朵绽放的新生之源泉;是让候鸟归来的温柔之动力;是让积雪化春水的轻快之交响。
大千世界,处处有阳光,我用双眼发现阳光,用双手承接阳光,用心灵汲取从这世界上如涓涓细流渗淌出的阳光。
无论自然界的阳光还是用爱绘出的阳光,沐浴着阳光,它让我成长。
5、夏天的雨后,太阳冲出乌云的包围,终于露出了整张脸,此时阳光直直的,却不呆板、单调,它们穿梭在树枝之间,织成一道道金色的丝,将鱼后的水珠串成一串金黄的珍珠。
夏天少有的凉意伴着美丽的阳光,令人沁透心脾。
6、我曾问自己:阳光,到底是什么?是你,回答我:阳光?阳光是无私的散发出光和热,美好与幸福的一道光环。
生活,需要阳光,更需要阳光所带来的温暖,而这温暖,我们?需要去体验,去明白……7、什么时候喜欢抬头仰望阳光,直到眼角被刺眼的光芒扎出了清泪。
记得小的时候,老人们总爱冬天成群成群地窝聚在阳光底下,眯起眼睛,享受冬日暖阳的炽烤,仿佛在晾晒一本躺在地窖发了霉的书。
阳光越是金灿,底下窝聚的老人也越多。
此刻谈论的,也无疑是一些久违阳光的尘封往事。
问诊的内容包括哪些

问诊的内容包括哪些问诊是指患者就诊时,医生通过询问病史、观察症状、进行体格检查等方式来获取疾病诊断和治疗建议的过程。
在问诊过程中,医生需要获取患者的详细信息,以便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问诊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史询问。
病史是指患者的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情况,包括疾病的起因、发病时间、症状表现、治疗经过等。
医生在问诊时需要询问患者的病史,以了解疾病的全貌,为后续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2. 症状描述。
患者需要向医生详细描述自己的症状,包括疼痛部位、症状持续时间、症状的频率和强度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判断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3. 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观察皮肤、黏膜、淋巴结等病理体征,以及针对特定症状的局部检查。
体格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一些潜在的疾病迹象,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4. 实验室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尿液、影像学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5. 诊断和治疗建议。
根据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医生会进行综合分析,给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诊断和治疗建议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问诊是医生获取患者疾病信息的重要途径,涉及病史询问、症状描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治疗建议等内容。
通过问诊,医生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诊疗服务。
医生如何进行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医生如何进行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是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步骤。
通过全面、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史及进行体格检查,医生可以获取大量的关键信息,从而帮助判断疾病的原因和性质。
本文将介绍医生在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时的具体步骤和技巧。
一、病史采集病史采集是医生获取患者病情信息的首要步骤。
医生应该耐心倾听患者的述说,细致询问,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介绍医生在病史采集中的注意事项:1. 主诉:医生应首先询问患者的主诉,即患者对自己的症状的主观描述。
医生要仔细聆听,并根据主诉给予恰当的关注和反馈。
2. 现病史: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当前的症状、疾病的发展过程、时间、频率、持续时间等。
还应注意询问患者在发病前是否有明显诱因,以及所采取的任何治疗措施和效果。
3. 既往史:医生需要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手术史、外伤史、过敏史等,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和与当前问题可能相关的因素。
4. 家族史:医生应询问患者的家族成员是否有与当前问题相关的疾病,以了解患者可能的遗传风险和相关疾病的家族聚集情况。
5. 社会史:医生需要询问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婚育史、危险行为、饮食习惯、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以及对患者身心健康可能有影响的社会因素。
6. 心理状况:医生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可能的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
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医生通过观察、触摸、听诊等方法对患者身体各系统进行全面检查的过程。
医生在进行体格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仪容仪表:医生应该保持整洁、严肃、亲切的形象,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2. 观察检查:医生应通过观察来判断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意识状态,包括面色、精神状态、行走姿势、立位姿势等。
3. 体征检查:医生需要通过触诊、听诊、叩诊等方法来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脏器状态等。
其中包括测量体温、脉搏、呼吸频率、血压等常规生命体征,以及对心脏、肺、腹部、神经系统等进行具体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风病检查中的注意要点
闭汗和毳毛脱落:由于自主神经功能损伤所 致,在少菌型麻风中闭汗和毳毛脱落的体征出 现较早,而多菌型麻风则出现较迟。 周围神经受累的分布、程度和性质:患者有细 胞免疫力时,神经粗大明显,神经损伤发生快。 在TT患者中,一般只有1条或2条神经粗大, 并常见有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耳大神经: 让患者头稍后仰并转向对侧,在胸锁乳 突肌的后缘中1/3部位,从前方向颈后触摸。 眶上神经:拇指贴在眶上上缘内1/3与外2/3交界的 眶上切迹处,自内向外触摸。 尺神经: 检查时让患者肘关节微屈,外展。检查者 一手托稳前臂,一手自肱骨内踝上方尺神经沟向上 触摸该,以判断尺神经的粗细、硬度和触痛情况, 比较两侧尺神经的差异。
10
体格检查
皮肤损害的检查
数目和大小:应说明皮损的具体数目和大小, 数目可用绝对数,皮损数目较多时可用无数来 叙述,皮损大小可按厘米或实物大小叙述。 皮损种类和分布部位:叙述皮损的类型,如斑 疹、丘疹、结节和浸润等,皮损分布在什么部 位,是否对称。
11
体格检查
皮肤损害的检查
形态和边缘:圆形或环状、不规则形等,边缘 是否清楚,有无浸润等。 表面和颜色:高起、扁平、干燥、光滑、多汁 状、有无鳞屑及毳毛脱落等。皮损的颜色可为 浅色、淡红色、红色和棕褐色等。 皮损浅感觉:有无感觉障碍等(温、痛、触 觉)。
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1
病史询问
麻风病的准确诊断主要依靠完整的病史、体格检 查和实验室检查。 询问病史是了解疾病发生、发展和现状全过程的 重要手段。由于人们对麻风的恐惧和歧视,患者 可能会隐瞒病史而使主诉不太可靠,或者由于病 程缓慢,患者可能记不清具体的发病时间。医务 人员应与患者进行良好的交流,注意病史询问的 技巧。无痛性烧伤,疾病治疗史和家族史有助于 诊断。
15
神经干损害的好发部位
面N(颈乳孔的远端, 颧枝跨越颧弓部)
桡N (肱骨桡N沟)
正中N (腕管部) 尺N(肘关节上段, 尺N腕管近侧)
腓总N (腓骨小头后上方)
胫N (内踝近端) 踝管
16
麻风杆菌侵犯并损害周围神经
手部 尺N--爪形指(手) 正中N--猿手
桡N--垂腕、垂指
足部 胫后N--足底感觉障碍
8
体格检查
麻风病检查中的注意要点
麻风菌数量:一般来说,皮损数量少,表面 干燥,境界清楚,早期出现麻木的损害,皮损 组织液查菌为阴性,提示机体有较强的细胞免 疫力,临床上常为少菌型麻风。皮损数量多, 表面光滑,境界模糊,感觉障碍发生迟的皮损, 皮肤涂片查菌常为阳性,提示细胞免疫力低, 常为多菌型麻风。
7
体格检查
麻风病检查中的注意要点 在LL患者中,所有周围神经对称性受累。早 期常没有明显神经粗大,神经功能障碍出现迟, 往往在多年后出现。在界线类麻风,许多神经 可粗大,通常不对称,但受累的神经损害严重。 黏膜和系统受累:少菌型麻风只有皮肤和周 围神经受累。多菌型麻风,尤其瘤型患者除皮 肤和周围神经损害外,还有脏器损害如:上呼 吸道黏膜、眼、睾丸、肌肉、淋巴结、肌腱、 骨骼受累。肾脏可发生淀粉样变。往往在免疫 复合物介导的Ⅱ型麻风反应发生后,上述受累 更明显。
12
病例1皮肤改变: 面部皮肤浸润、红肿、颜色变黑,大小分 布对称,数目多。背部有结节红斑,边缘 不清楚,表面干燥、麻木闭汗,有感觉障 碍。双下肢膝关节以下皮肤干燥、麻木闭 汗,有少许皮屑覆盖上面,皮肤变黑,边 缘不清楚。
13
体格检查
神经损害的检查 麻风病的神经粗大最常见于耳大神经、 眶上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和胫后神经, 可通过触摸自己的神经,体验正常神经触 摸时的感觉,不同个体神经粗细各不相同。 神经检查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双侧 对比依次检查,避免遗漏。
14
体格检查
神经损害的检查 除了视诊检查一些暴露部位的神经干有 无粗大外,用手触摸周围神经干及皮神经 有无异常十分重要。触摸神经和判断有无 神经触痛,并进行感觉障碍检查。在触摸 神经时应当轻柔,观察患者的表情,如有 神经触痛,患者面部表情会有反应。特别 是在BT患者中,常可在皮损附近触及粗大 的皮神经。
2
病史询问
晚期麻风伴有明显的皮肤和神经损害一 般很容易诊断,但对皮损和感觉障碍不 明显的早期患者,诊断常较困难。一般 来说,有可疑的麻风体征和症状,患者 又来自高流行区或有麻风家族史的应高 度重视并考虑麻风的可能。只要怀疑麻 风,即应作详细临床和实验室检查。
3
病史询问
麻风具有慢性病程、症状和体征多样化、 有时可表现为急性活跃反应状态的特点。 早期损害可能很轻微,一般易漏诊,故对 慢性病程中出现的不疼不痒或不出汗的红 斑、浅色斑、斑块要注意考虑麻风。
腓总N--垂足、垂趾
面部 眼部 面N--兔眼、面瘫 三叉N--角膜感觉障碍
17
体格检查
神经损害的检查 神经触诊时注意:神经的粗细、质地 (软硬)、形态、触痛、传导等。
检查顺序:始终按顺序触摸下列神经:耳大神 经、眶上神经、尺神经、桡浅神经、腓总神经、 胫后神经。
18
体格检查
神经损害的检查
神经形态检查
4
体格检查
麻风病检查中的注意要点
皮损数目:皮损数通常是表明机体限制麻风菌 扩散的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免疫力越强,皮 损数越少。无免疫力时可出现无数皮损并融合, 覆盖体表的大部分。 皮损的分布和对称性:皮损分布不对称提示机 体免疫力强,有限制皮损广泛分布的能力。当 皮损分布对称时,往往皮损数量多而泛发,提 示机体免肤损害的检查
麻风病的主要损害在皮肤和周围神经,这是 检查的重点。体格检查要在良好的自然光线和适 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检查时尽可能地暴露皮肤, 从不同角度和距离,从头至脚,依次全身详细检 查(注意易被遗漏的遮盖部位)。 早期麻风多表现为浅色斑或红斑,检查时首 先从远距离观察皮肤,然后近距离观察。在检查 皮损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5
体格检查
麻风病检查中的注意要点
皮损境界和清晰度:皮损颜色及浸润程度都 可使皮损外观发生改变。皮损边缘清楚提示有 免疫力,临床分型趋向少菌型。皮损边缘模糊 示免疫力弱,临床分型趋向多菌型。 皮损感觉丧失:皮损感觉丧失程度越重、越快, 提示机体细胞免疫力越强。多菌型,感觉障碍 发生迟。
6
体格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