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类胡罗卜素
类胡萝卜素形成酶基因及其生物代谢工程

类胡萝卜素形成酶基因及其生物代谢工程的碳氢化合物(胡萝卜素)和它们的氧化衍生物(叶黄素)两大类类胡萝卜素通常是指C40类胡萝卜素携带紫罗色素的总称。
它们在结构上由8个类异戊二烯单位浓缩形成,典型的C40酮环(ionone),在环的不同位置可被氧基、羟基、环氧基代替[1];类胡萝卜素分子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决定颜色和生物功能的共轭双鍵系统,能使单态氧失活,猝灭羧基自由基。
由于类胡萝卜素本身的化学特性,它们是所有光合生物的基本成分,贮存在生物体的脂相中。
在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对叶绿体的光合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们是叶绿体光合天线的辅助色素,帮助叶绿素接收光能;另一方面,它们在高温、强光下能通过叶黄素循环,以非辐射的方式耗散光系统Ⅱ(PSⅡ)的过剩能量保护叶绿素免受破坏[2,3]。
除八氢番茄红素、六氢番茄红素等几种类胡萝卜素无色外,绝大多数类胡萝卜素呈黄色、橙色或红色[4],是许多植物花和果实呈现鲜艳色彩的原因[2]。
类胡萝卜素也是合成植物激素ABA的前体[5]。
约有10%的类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V A)的前体[6,7],人体V A不足易得夜盲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表明,类胡萝卜素在猝灭自由基[8]、增强人体免疫力[9]、预防心血管疾病和防癌抗癌[2,10]等保护人类健康方面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人体血液中主要含有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叶黄质、β-隐黄质、α-胡萝卜素等类胡萝卜素[11],但人体不能合成类胡萝卜素,主要依赖饮食中类胡萝卜素的供应。
一些重要的类胡萝卜素如玉米黄素,和叶黄质一起,是眼睛斑点色素(macular pigment)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但在食品中含量并不丰富,也不能通过外界药物供给,玉米黄素如长期摄入不足对眼睛健康极为不利[12]。
随着类胡萝卜素药用价值的不断发现,人类对类胡萝卜素的种类和产量需求将越来越大。
然而,类胡萝卜素很难通过化学合成,迄今为止,已鉴定的天然类胡萝卜素有600余种,但只有于少数几种类胡萝卜素如β-胡萝卜素、虾青素、角黄素等能通过化学合成进入商业化生产,它们主要用于营养补充、食品着色和动物饲料的添加;通过天然微生物发酵途径也能生产β-胡萝卜素、虾青素,但所占的市场份额微不足道[13]。
类胡萝卜素的功能主治

类胡萝卜素的功能主治一、类胡萝卜素简介类胡萝卜素,也称为类黄酮,是一类天然存在于植物中的化合物,主要通过食物摄入进入人体。
它们是维生素A的前体,对人体健康有很多益处。
二、类胡萝卜素的主要功能类胡萝卜素具有多种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抗氧化作用:类胡萝卜素可以中和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对抗衰老,保护细胞健康。
2.免疫调节:类胡萝卜素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感染和疾病。
3.抗炎作用:类胡萝卜素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减少炎症反应,减轻相关疾病的症状。
4.促进眼睛健康:类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维生素A对眼睛健康至关重要,可以预防夜盲症和干眼症。
5.维护皮肤健康:类胡萝卜素能够促进皮肤细胞的生长和修复,改善皮肤质地,增加肌肤弹性,延缓皮肤衰老。
6.预防心血管疾病:类胡萝卜素有助于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三、类胡萝卜素的主治疾病除了上述的功能外,类胡萝卜素还具有一些特定的主治疾病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癌症预防:类胡萝卜素的抗氧化作用可以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尤其是肺癌、乳腺癌等。
2.心脑血管疾病:类胡萝卜素能够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3.糖尿病:类胡萝卜素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对糖尿病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4.骨质疏松症:类胡萝卜素可以辅助钙和维生素D的吸收,促进骨骼健康,预防骨质疏松症。
5.视力保护:类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有助于维持正常视力,预防眼疾。
6.过敏性疾病:类胡萝卜素可以抑制过敏反应,减轻过敏性疾病的症状。
四、富含类胡萝卜素的食物类胡萝卜素存在于很多植物食品中,以下是一些富含类胡萝卜素的常见食物:•胡萝卜•番茄•红椒•西兰花•南瓜•甜椒•柑橘类水果•芒果•番石榴•红枣五、类胡萝卜素的摄入量和注意事项为了获得足够的类胡萝卜素,建议每天摄入适量的富含类胡萝卜素的食物。
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摄入约6毫克的类胡萝卜素即可满足需要。
类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BTP-类胡萝卜素类物质分析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是一类有机色素,被发现存在于植物的叶绿体或者有色体、一些光合作用的藻类,某些类型的细菌和真菌含有类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属于四萜烯有机分子色素。
动物不能制造类胡萝卜素(虽然已知一种蚜虫获得了合成胡萝卜素——红酵母烯(torulene)的能力,因为该蚜虫体内具有产生“红酵母烯去饱和酶”的基因,源自真菌的基因水平转移)。
动物通过不同的新陈代谢途径,从其摄食中获得类胡萝卜素。
百泰派克公司建立了以ACQUITY UPLC/TripleQuad5500(Waters/AB Sciex)为主的分析手段,能够实现对多个类胡萝卜素物质的定量及定性分析。
BTP可检测类胡萝卜素类物质百泰派克的技术员们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采用ACQUITY UPLC/TripleQuad5500(Waters/AB Sciex)结合类胡萝卜素类及相关物质分析标准品,配合类胡萝卜素及相关物质同位素标准品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类胡萝卜素类物质分析服务列表。
关于样品血清、血浆、尿液、胆汁、胆酸;细胞、肝脏、脑组织等动物组织及粪便等;植物、酵母、微生物等。
样本需求量:血样、胆汁等:10微升。
各种组织:10毫克。
粪便等:10毫克。
其它样本类型及用量请与百泰派克销售联系。
样品运输:以3-4公斤干冰挥发一天计算,请使用足量的干冰运输(建议尽量选用较大块的干冰,大块的干冰挥发较慢),并用泡沫盒封闭。
并且尽量选用较快的邮递方式,以降低运输过程中样品降解的可能性。
中/英文项目报告在技术报告中,百泰派克会为您提供详细的中英文双语版技术报告,报告包括:1.实验步骤(中英文)。
2.相关的质谱参数(中英文)。
3.鉴定物质的定量或定量信息。
4.质谱图片。
5.原始数据。
BTP-类胡萝卜素类物质分析一站式服务您只需下单-寄送样品百泰派克一站式服务完成:样品处理-上机分析-数据分析-项目报告。
类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类胡萝卜素英文名称:carotenoid 定义:链状或环状含有8个异戊间二烯单位、四萜烯类头尾连接而成的多异戊间二烯化合物。
是一类不溶于水的色素,存在于植物和有光合作用的细菌中,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起辅助色素的作用。
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激素与维生素(二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
叶绿体中的类胡萝卜素含有两种色素,即胡萝卜素(carotene)和叶黄素(lutein),前者呈橙黄色,后者呈黄色。
功能为吸收和传递光能,保护叶绿素。
简介辅助色素(accessory pigment):在植物和光合细菌,像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和藻胆素中,吸收可见光的色素,这类色素是对叶绿素捕获光能的补充。
非皂化脂质。
是广泛地分布于动植物中的黄、橙、红或紫色的一组色素。
类胡萝卜素分子式构成发色原因的共轭二重键具有长链聚烯烃结构。
通常是几种混在一起生成。
具有C40的萜结构的较多,不含氮。
已知天然类胡萝卜素约有300种,其中不含氧的碳化氢类有胡萝卜素、菌脂素等;含氧的非常多,有醇、酮、醚、醛、环氧化物、羰酸和酯等。
它们之中大量存在的有岩藻黄质(fucoxanthin)、叶黄素(lutein)、堇菜黄质(violaxanthin)、新黄质(neoxanthin)等,均属于胡萝卜醇。
类胡萝卜素多数不溶于水,溶于脂溶剂,不稳定,易氧化。
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一类重要的天然色素的总称,属于化合物。
普遍存在于动物、高等植物、真菌、藻类和细菌中的黄色、橙红色或红色的色素,主要是β-胡萝卜素秋季黄叶中含类胡萝卜素和γ-胡萝卜素,因此而得名。
不溶于水,溶于脂肪和脂肪溶剂。
亦称脂色素。
自从19世纪初分离出胡萝卜素,至今已经发现近450种天然的类胡萝卜素;利用新的分离分析技术如薄层层析、高压液相层析以及质谱分析还不断发现新的类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课件

引言
什么是类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的分类
类胡萝卜素是一类色素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蔬菜、 水果和其他植物中。
类胡萝卜素根据结构可分为四类:胡萝卜素、类 胡萝卜素、蕃茄红素和类黄酮。
不同的蔬菜和水果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不同, 例如胡萝卜、南瓜和番茄含量较高。
临床应用
1
类胡萝卜素在预防疾病中的应用
类胡萝卜素可以预防多种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2
类胡萝卜素在治疗疾病中的应用
类胡萝卜素可以作为纤维素的补充物来帮助治疗肠道疾病等。
摄入建议
类胡萝卜素的推荐摄入量
不同的人群需要的类胡萝卜素量不同,但一般来 说成年人每天的需要量为2000至5000微克。
功能和作用
1
类胡萝卜素对人体的作用
类胡萝卜素可以保护眼部健康、增强免疫力、防止紫外线辐射等,还有一些独特 的保健作用。
2
类胡萝卜素的药用价值
类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癌等药用价值,可以预防多种疾病。
来源
类胡萝卜素的来源
类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深黄、橙红、深绿色 的蔬菜、水果和其他植物中。
类胡萝卜素的含量
如何增加类胡萝卜素的摄入量
可以选择深黄、橙红、深绿色蔬菜和水果作为日 常饮食的一部分,例如胡萝卜、南瓜、柿子椒、 苦瓜等。
结论
类胡萝卜素的重要性
类胡萝卜素在人体的许多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包括保护身体免受损伤、预防疾病等。
类胡萝卜素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
类胡萝卜素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必须通过饮食或营养补充剂摄入。
类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简介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
叶绿体中的类胡萝卜素含有两种色素,即胡萝卜素(carotene)和叶黄素(lutein),前者呈橙黄色,后者呈黄色。
功能为吸收和传递光能,保护叶绿素。
辅助色素(accessory pigment):在植物和光合细菌,像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和藻胆素中,吸收可见光的色素,这类色素是对叶绿素捕获光能的补充。
非皂化脂质。
是广泛地分布于动植物中的黄、橙、红或紫色的一组色素。
构成发色原因的共轭二重键具有长链聚烯烃结构。
通常是几种混在一起生成。
具有C40的萜结构的较多,不含氮。
已知天然类胡萝卜素约有300种,其中不含氧的碳化氢类有胡萝卜素、菌脂素等;含氧的非常多,有醇、酮、醚、醛、环氧化物、羰酸和酯等。
它们之中大量存在的有岩藻黄质(fucoxanthin)、叶黄素(lutein)、堇菜黄质(violaxanthin)、新黄质(neo xanthin)等,均属于胡萝卜醇。
类胡萝卜素多数不溶于水,溶于脂溶剂,不稳定,易氧化。
[编辑本段]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途径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类胡萝卜素,必须通过外界摄入;但类胡萝卜素在许多植物中含量较低,并且很难用化学方法合成,主要是通过生物合成方式完成。
生物合成途径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可经由不同的途径,在真菌和植物细胞胞液/内质网上,由乙酰CoA经羟甲基戊二酰-CoA途径合成的. 在细菌与植物质体中由磷酸甘油醛与丙酮酸经1-脱氧木酮糖-5-磷酸途径合成.形成的异戊烯基焦磷酸经多次缩合生成第一个类胡萝卜素八氢番茄红素,再经脱氢、环化、羟基化、环氧化等转变为其它类胡萝卜素。
通过合成过程图可以很清楚的看出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玉米黄质、角黄素等均为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过程中间形态,就目前研究发现Astaxanthin(虾青素)为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终端形态。
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这些色素,主要是为了保护其种子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为下一代的繁衍储备能量。
类胡萝卜素

硫 化 物
蒜苷
蒜苷酶
二丙烯基二硫化物(蒜素)
来源:大蒜和其它球根状植物
白菜含硫化物,但缺少蒜氨酸酶而不能形成活性代
谢产物。
植
肌醇六磷酸酯
酸
来源:豆类和谷类食品
种籽胚层和谷皮
作用:抗癌、抗氧化、调节免疫功能
每日摄入量
类胡萝卜素: 6mg 植物固醇: 150-400mg (吸收5%左右) 皂甙: 10mg,最高可达200mg以上 芥子油甙: 10-50mg,素食者高达110mg 多酚: 23mg 蛋白酶抑制剂:295mg 单萜类: 150mg 植物雌激素: 硫化物: (4g/Kg新鲜大蒜) 植酸:
(类胡萝卜素、多酚、植物雌激素、蛋白酶抑制剂、硫化物)
抗氧化作用
抗氧化作用最高:多酚
对单线态氧和氧自由基: 蕃茄红素和斑蝥黄 > beta-胡萝卜素 保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被氧化: 多酚提取物及黄酮醇(槲皮素) 降低DNA的氧化性损伤:芥子油甙
免疫调节作用
类胡萝卜素:调节免疫功能
类黄酮:免疫抑制作用
生育三烯酚、硫化物:抑制肝中胆固醇代谢 的关键酶
主要作用
抗癌 类胡萝卜素 植物固醇 皂甙 芥子油甙 多酚 蛋白酶抑制剂 单萜类 植物雌激素 硫化物 植酸 抗微 生物 抗氧 化 抗血 栓 免疫 调节 抑制 炎症 影响 血压 降胆 固醇 调节 血糖 促进 消化
植物化合物(Phytochemicals)
植物次级代谢产物 除维生素外均是非营养成分。 种类:多(60000-100000种) 数量:微(1.5g/天) 有益 有害:抗营养,有毒
对植物化学物的研究是全球范围内 发展最快速的一个领域,同样,植 物化学物质在营养学界也是非常令 人兴奋的一个新兴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番茄红素的物理化学性质 (四)抗氧化性
番茄红素是有效的抗氧化剂, 番茄红素是有效的抗氧化剂,通过物理或化学方 式捕捉高效猝灭单线态氧、 式捕捉高效猝灭单线态氧、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或 直接清除自由基等发挥抗氧化作用 番茄红素的抗氧化能力在天然类胡萝卜素中是最 强的,这与其独特的长链不饱和分子结构有关。 强的,这与其独特的长链不饱和分子结构有关。 胡萝卜素的2 番茄红素猝灭单线态氧的速率是β-胡萝卜素的2倍, 是维生素E 100倍 是维生素E的100倍 皮肤中的番茄红素能优先与自由基结合, 皮肤中的番茄红素能优先与自由基结合,从而保 护皮肤中的组织及细胞避免因氧化而损伤
O H H O 叶 黄 素 A O H
H O 叶 黄 素 B
(一)叶黄素的结构 2、叶黄素的顺反异构体
O H
O H 全式 反
全反
1 5 -顺 式 O H O H
O H
1 3 -顺 O H
O H 1 3 ’-顺 O H
(一)叶黄素的结构 3、叶黄素酯的结构 许多叶黄素是以与肉豆蔻酸、月桂酸、 许多叶黄素是以与肉豆蔻酸、月桂酸、棕榈酸等 脂肪酸酯化形式存在的, 脂肪酸酯化形式存在的,如万寿菊中存在游离叶 黄素和8 黄素和8种叶黄素酯
河南科技学院
2011-2012
第一节 概 述
多烯色素又称类胡萝卜素, 异戊二烯残基为单元组 多烯色素又称类胡萝卜素,由异戊二烯残基为单元组 成的共轭双键 共轭双键长链为基础 成的共轭双键长链为基础 最早发现的是存在于胡萝卜肉质根红橙色色素 广泛分布于红色、 广泛分布于红色、黄色和橙色的水果及绿色的蔬菜中 现已发现了700多种 大多数类胡萝卜素颜色从黄、 多种, 现已发现了700多种,大多数类胡萝卜素颜色从黄、 红以至紫色都有, 橙、红以至紫色都有,少数五色 按其结构和溶解性质为两大类 胡萝卜素:纯碳氢化物,溶于石油醚, ①胡萝卜素:纯碳氢化物,溶于石油醚,仅微溶于甲 醇、乙醇 叶黄素类:共轭多烯烃的含氧衍生物,可以醇、 ②叶黄素类:共轭多烯烃的含氧衍生物,可以醇、醛、 酸的形态存在,溶于甲醇、 酮、酸的形态存在,溶于甲醇、乙醇和石油醚
(二)天然番茄红素超临界CO2萃取法 天然番茄红素超临界CO
新鲜大红番茄原料→打浆→压榨过滤→ 新鲜大红番茄原料→打浆→压榨过滤→真空干燥 →粉碎→过筛→称重→装萃取槽、密封→控制适 粉碎→过筛→称重→装萃取槽、密封→ 宜的工作参数→静态、动态萃取→降压分离→ 宜的工作参数→静态、动态萃取→降压分离→由 分离柱获得番茄红素→产品质量检测 分离柱获得番茄红素→ 提携剂: 提携剂:大豆色拉油 参数: Mpa,55℃, 参数:30 Mpa,55℃,CO2流量30kg/h,萃取时间 流量30kg/h, 30kg/h 以1~2h
万寿菊 3%~ 的玉米黄质,其纯度和含量都较高, 3%~6% 的玉米黄质,其纯度和含量都较高, 其它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很小是非常好的叶 黄素来源
一、叶黄素的理化性质
(一)叶黄素的结构 1、叶黄素的构型异构体 叶黄素是α 胡萝卜素的衍生物, 活性。 叶黄素是α-胡萝卜素的衍生物,没有VA活性。它含 有二个不同的紫罗酮环 紫罗酮环: 紫罗酮环, 有二个不同的紫罗酮环:β-和ε-紫罗酮环,在各紫 罗酮环的第3个碳原子上存在一个功能性羟基。 罗酮环的第3个碳原子上存在一个功能性羟基。在C3’和 6’处有三个不对称中心 处有三个不对称中心, 3、C-3’和C-6’处有三个不对称中心,因此理论上 有8种立体异构体
19 20 18 5 4 17 2 3 4 5 18 1 6 8 16 7 9 10 11 12 13 14 15 15 ' 14' 13 ' 20 ' 12 ' 11 ' 10' 9' 19 ' 8' 7' 6' 16' 1'
3' 2' 17 '
A环
B环
三、类胡萝卜素种类
2、叶黄素类 叶黄素类是共轭多烯烃的含氧衍生物, 叶黄素类是共轭多烯烃的含氧衍生物,有的是番茄 红素和胡萝卜素的加氧衍生物, 红素和胡萝卜素的加氧衍生物,有的是较番茄红素 和胡萝卜素的烃链短的短链多烯烃的加氧衍生物 叶黄素、玉米黄素、隐黄素、辣椒红素、 叶黄素、玉米黄素、隐黄素、辣椒红素、辣椒玉红 番茄黄素、柑桔黄素、杏菌红素、虾黄素、 素、番茄黄素、柑桔黄素、杏菌红素、虾黄素、 酸橙黄素、胭脂树橙色素、 β-酸橙黄素、胭脂树橙色素、臧花酸等
第二节 番茄红素
番茄红素主要存在于茄科植物的成熟果实。 番茄红素主要存在于茄科植物的成熟果实。纯品为 茄科植物的成熟果实 针状深红色晶体。如番茄、西瓜、柿子、木瓜、 针状深红色晶体。如番茄、西瓜、柿子、木瓜、红 色葡萄柚等蔬菜和水果中,其中, 番茄中的含量 色葡萄柚等蔬菜和水果中,其中,以番茄中的含量 最高, 最高,可达 3~14mg/100g 番茄红素是许多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中间体 中间体, 番茄红素是许多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中间体,经 过环化可形成其他类胡萝卜素, 过环化可形成其他类胡萝卜素,但在动物体内无法 合成,只能从食物中摄取,但能积累番茄红素。 合成,只能从食物中摄取,但能积累番茄红素。番 茄红素也广泛分布于人体的各种器官和组织中
R1
R2
游离叶黄素 :R1=R2=OH; 叶黄素单肉豆蔻酸酯 A :R1=OH,R2=OCO(CH2)12CH3 叶黄素二肉豆蔻酸酯 :R1=R2=OCO(CH2)12CH3 ;
;
叶黄素单肉豆蔻酸酯 B:R1=OCO(CH2)12CH3,R2=OH ;
19 17 2 3 4 5 18 1 6 8 16 7 9 10 11 12 20 13 14 15 15' 14' 13' 20' 12' 11' 10' 9' 19' 8' 7' 18' 5' 6' 16' 4' 3' 1' 2' 17'
A环
B环
一、番茄红素的物理化学性质 (二)溶解性 脂溶性,不溶于水,易溶于二硫化碳、 脂溶性,不溶于水,易溶于二硫化碳、沸腾 乙醚, 乙醚,溶于氯仿和苯 微溶于乙醇和甲醇 (三)稳定性 植物体内较稳定 不饱和高聚物,提纯分离后稳定性较差, 不饱和高聚物,提纯分离后稳定性较差,光、 温度、氧气、极度pH pH值 温度、氧气、极度pH值、金属离子等均会影 响番茄红素的稳定性 耐热稳定性较好, 耐热稳定性较好,热损失少
三、类胡萝卜素种类
1、胡萝卜素类 主要存在于胡萝卜、深绿和红黄的蔬菜和水果如: 主要存在于胡萝卜、深绿和红黄的蔬菜和水果如: 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 α-胡萝卜 素、β-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番茄红素 多数的天然类胡萝卜素可看作是番茄红素的衍生物, 多数的天然类胡萝卜素可看作是番茄红素的衍生物, 番茄红素的一端或两端的的环异构化,便成了它的 番茄红素的一端或两端的的环异构化, 同分异构物α 同分异构物α-、β-及γ-胡萝卜素 都是含40个碳的多烯四萜, 都是含40个碳的多烯四萜,由异戊二烯经头尾或尾 40个碳的多烯四萜 尾相连而构成 ' ' '
番 茄 红 素 生 物 合 成 途 径
(四)番茄红素其它提取方法
微波法 有机溶剂微波加热提取 两步皂化法生产番茄红素 KOH溶液碱洗皂化, KOH溶液碱洗皂化,脂肪酸甘油酯及各种游离脂肪 溶液碱洗皂化 有机溶剂提取得到番茄红素粗提物, 酸,有机溶剂提取得到番茄红素粗提物,第二次皂 化,使番茄细胞碎片中的蛋白质、脂肪酸、脂肪酸 使番茄细胞碎片中的蛋白质、脂肪酸、 甘油酯分开,形成水溶性皂化物 水溶性皂化物, 甘油酯分开,形成水溶性皂化物,释放出其中包含 的水不溶性番茄红素,最后用重结晶法得到纯度较 的水不溶性番茄红素,最后用重结晶法得到纯度较 重结晶法 高的番茄红素晶体
第三节 叶黄素
又名“植物黄体素”,在国际市场上,1g叶黄素 又名“植物黄体素” 在国际市场上,1g叶黄素 的价格与1g黄金相当,所以人们把它称为“ 1g黄金相当 的价格与1g黄金相当,所以人们把它称为“植物 黄金” 黄金” 叶黄素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但其存在形式有差别。 叶黄素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但其存在形式有差别。 椰菜、青豆、绿豌豆、菜豆、抱子甘蓝、甘蓝、 椰菜、青豆、绿豌豆、菜豆、抱子甘蓝、甘蓝、 菠菜、莴苣、蜜露等绿色蔬菜、 菠菜、莴苣、蜜露等绿色蔬菜、水果中存在的叶 黄素以游离形式存在 芒果、木瓜、桃子、李子、南瓜、 芒果、木瓜、桃子、李子、南瓜、笋瓜和橘子等 黄色/ 黄色/橙色水果及蔬菜中叶黄素以脂肪酸酯化形式 存在
四、番茄红素的生产技术
番茄红素的提取主要有有机溶剂提取法、 番茄红素的提取主要有有机溶剂提取法、酶 反应法、微生物发酵法、人工合成法、 反应法、微生物发酵法、人工合成法、超临 CO2萃取法 萃取法、 界CO2萃取法、微波法等 (一)酶法提取番茄红素
清洗鲜番茄(粗称)→100℃热烫去皮→打浆→加热钝化 清洗鲜番茄(粗称)→100℃热烫去皮→打浆→加热钝化 )→100℃热烫去皮 酶活(85℃,20 min)→冷却到55℃,调整pH 4.5左右→加 min)→冷却到55℃,调整pH 4.5左右→ 冷却 左右 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混合酶处理→粗滤去核→加入含2% 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混合酶处理→粗滤去核→加入含2% 混合酶处理 去核 二氯甲烷的石油醚萃取→分离塔分离→ 二氯甲烷的石油醚萃取→分离塔分离→成品 萃取
(三)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番茄红素
番茄红素工业提取中产量和获得的产物纯度极低, 番茄红素工业提取中产量和获得的产物纯度极低, 分离纯化较为困难, 分离纯化较为困难,成本相对较高 细菌、真菌及藻类等的代谢产物中发现番茄红素, 细菌、真菌及藻类等的代谢产物中发现番茄红素, 为发酵法生产番茄红素奠定了基础 常见产番茄红素微生物 细菌 真菌 藻类 基因工程菌
二、番茄红素的生理功效
(一)番茄红素的抗癌功能 诱导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 (二)诱导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 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抑制或破坏被认为是促 癌变阶段的重要机制, 癌变阶段的重要机制,番茄红素可使肝脏细胞的 GJIC功能明显增强 GJIC功能明显增强 (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使胸腺内和外周T 使胸腺内和外周T细胞亚群正常化 粘附分子减少将有利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四)番茄红素对氧化 降低血浆中胆固醇。防止DNA和脂蛋白的氧化, 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还能阻止LDL LDL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还能阻止LDL-胆固醇氧化 产物的形成, 产物的形成,以防止心脏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