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单元综合专题(三)动力学与图像综合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3章 高考热点强化训练3 动力学图象问题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3章 高考热点强化训练3 动力学图象问题

高考热点强化训练3动力学图象问题1.静止物体受到的合外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所示,则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下列选项图中的()图1答案A解析由合外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知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在前两段时间内都是做匀加速运动,且第二次加速度大于第一次加速度,之后合外力为零,做匀速运动,故A正确.2.一次演习中,一空降特战兵实施空降,飞机悬停在高空某处后,空降特战兵从机舱中跳下,设空降特战兵沿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2a所示,当速度减为零时特战兵恰好落到地面.已知空降特战兵的质量为60 kg.设降落伞用8根对称的绳悬挂空降特战兵,每根绳与中轴线的夹角均为37°,如图b所示.不计空降特战兵所受的阻力.则空降特战兵(sin 37°=0.6,cos 37°=0.8,g=10 m/s2)()图2A.前2 s处于超重状态B.从200 m高处开始跳下C.落地前瞬间降落伞的每根绳对特战兵的拉力大小为125 ND.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 m/s答案C解析 由题v -t 图象可知,降落伞在前2 s 内加速下降,中间5 s 匀速下降,最后6 s 减速下降,故前2 s 失重,选项A 错误;由v -t 图线与t 轴所围的面积等于物体位移的大小知,x =12×(5+13)×20 m =180 m,选项B 错误;落地前瞬间a =Δv Δt =0-206 m/s 2=-103m/s 2,对特战兵,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8F T ·cos 37°=ma ,解得F T =125 N,选项C 正确;全程平均速度v =x t =18013m/s>10 m/s,选项D 错误.3.图3甲是某人站在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跳动作的示意图,中间的O 表示人的重心.图乙是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画出的F -t 图线,两图中a ~g 各点均对应,其中有几个点在图甲中没有画出.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根据图象分析可知( )图3A .人的重力为1 500 NB .c 点位置人处于失重状态C .e 点位置人处于超重状态D .d 点的加速度小于f 点的加速度答案 C解析 开始时人处于平衡状态,人对传感器的压力是500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与平衡条件可知,人的重力也是500 N,故A 错误;c 点时人对传感器的压力大于其重力,处于超重状态,故B 错误;e 点时人对传感器的压力大于其重力,处于超重状态,故C 正确;人在d 点时:a 1=F d -G m=1 500-50050010 m/s 2=20 m/s 2,人在f 点时:a 2=G -0m =50050010m/s 2=10 m/s 2,可知d 点的加速度大于f点的加速度,故D 错误.4.广州塔,昵称“小蛮腰”,总高度达600米,游客乘坐观光电梯大约一分钟就可以到达观光平台.若电梯简化成只受重力与绳索拉力,已知电梯在t =0时由静止开始上升,a -t 图象如图4所示.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图4A .t =4.5 s 时,电梯处于失重状态B .5~55 s 时间内,绳索拉力最小C .t =59.5 s 时,电梯处于超重状态D .t =60 s 时,电梯速度恰好为零答案 D解析 利用a -t 图象可判断:t =4.5 s 时,电梯有向上的加速度,电梯处于超重状态,A 错误;0~5 s 时间内,电梯处于超重状态,拉力大于重力,5~55 s 时间内,电梯处于匀速上升过程,拉力等于重力,55~60 s 时间内,电梯处于失重状态,拉力小于重力,综上所述,B 、C 错误;因a -t 图线与t 轴所围的“面积”代表速度改变量,而图中横轴上方的“面积”与横轴下方的“面积”相等,则电梯的速度在t =60 s 时为零,D 正确.5.用外力F 拉一物体使其做竖直上升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加速度a 随外力F 的变化关系如图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A .物体的质量为F 0a 0B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2a 0C .当a >0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D .当a =a 1时,拉力F =F 0a 0a 1 答案 A解析 当F =0时a =-a 0,此时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故g =a 0,所以B 错误;当a =0时,拉力F=F 0,拉力大小等于重力,故物体的质量为F 0a 0,所以A 正确;当a >0时,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所以C 错误;当a =a 1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g =ma 1,又m =F 0a 0、g =a 0,故拉力F =F 0a 0(a 1+a 0),所以D 错误. 6.(多选)(2019·山东淄博市3月模拟)如图6所示,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从离弹簧上端高h 处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继续向下运动.小球从开始下落到小球第一次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关于小球的速度v 、加速度a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图6答案 AD解析 在小球下落的开始阶段,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 ;接触弹簧后,开始时重力大于弹力,加速度方向向下,随着小球的不断下降,弹力逐渐变大,故小球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某时刻加速度可减小到零,此时速度最大;小球继续下落时,弹力大于重力,加速度方向变为向上,且加速度逐渐变大,直到速度减小到零,到达最低点,由对称知识可知,到达最低点的加速度大于g ,故A 、D 正确.7.(多选)(2019·山东日照市3月模拟)长木板上表面的一端放有一个木块,木块与木板接触面上装有摩擦力传感器,如图7甲所示,木板由水平位置缓慢向上转动(即木板与地面的夹角θ变大),另一端不动,摩擦力传感器记录了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 f 随角度θ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7 A.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1B.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F f2mg cos θ1C.木板与地面的夹角为θ2时,木块做自由落体运动D.木板由θ1转到的θ2的过程中,木块的速度变化越来越快答案AD解析由题图可知,当夹角为θ1时木块刚刚开始滑动,则mg sin θ1=μmg cos θ1,可得μ=tan θ1,故选项A正确,B错误;木板与地面的夹角为θ2时,摩擦力为零,则木块只受重力作用,但此时速度不是零,木块不做自由落体运动,做初速度不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运动,故选项C错误;对木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则a=g sin θ-μg cos θ,则木板由θ1转到的θ2的过程中,随着θ的增大,加速度a增大,即速度变化越来越快,故选项D正确.。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综合专题(三)动力学与图像课件高三全册物理课件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综合专题(三)动力学与图像课件高三全册物理课件

12/9/2021
第九页,共五十页。
12~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a1=Fcos53°-μ(mmg-Fsin53°)=5 m/s2. 2~4 s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a2=F-mμmg=10-01.5×10 m/s2=5 m/s2.
12/9/2021
第二十三页,共五十页。
例 5 (改编)如图甲所示:在光滑的斜面底端固定着一垂直 斜面的弹性挡板 P,斜面上有一木板 A,长度为 L=0.75 m,木 板的下端距挡板 s=0.1 m,木板的上端静止放着一小物块 B,A 和 B 的质量均为 m=0.2 kg.由静止释放木板,当木板与挡板相撞 时,不计机械能损失,且碰撞时间极短,木板在斜面上运动 0.3 s 内的 v-t 图像如图乙所示,g 取 10 m/s2.求:
12/9/2021
第三十二页,共五十页。
答案 D 解析 A 项,无人机一直向上运动,8 s 末上升到最大高度, 最大高度为 h=24×2 8=96 m,故 A 项错误. B 项,6~8 s 内速度为正,无人机仍在上升,故 B 项错误. C、D 两项,6~8 s 内加速度大小为 a2=ΔΔvt22=224 m/s2=12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f=ma2,得无人机所受阻力大 小为 f=4 N
12/9/2021
第二十一页,共五十页。
当 F=6 N 时 f=4 N,解得 μ1=0.1; 当 F>6 N 过程中,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说明二者发生 相对运动; 则有 μ2mg=4 N,解得 μ2=0.4,故 B 项正确、A、C、D 三 项错误.
12/9/2021
第二十二页,共五十页。
根据运动图像求解动力学问题 解题思路: (1)根据运动图像,求解加速度. (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3)确定物体受力及相关物理量.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讲运动图像和连接体问题课件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讲运动图像和连接体问题课件

B有:FAB-μmg=ma,两式联立得FAB= F
2
F。
2
,所以不论地面光滑与否,均为FAB=
3.如图(a)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置一物体(物 体与弹簧不连接),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 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拉力F与物体位移x的关系
如图(b)所示(g=10 m/s2),则正确的结论是 ( D )
定律对③ 整体 列方程求解的方法。
2.隔离法
当求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的④ 内力 时,常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⑤ 隔离 出来,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再用牛顿第二定律对⑥ 隔离 出来的物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
三、临界极值问题
1.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在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中,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同时, 物体有可能处于不同的状态,特别是题目中出现“最大”“最小”“刚 好”等词语时,往往会有临界值出现。
2.产生临界问题的条件
(1)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临界条件是弹力FN=① 0。
(2)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且处于相对静止时,常存在着静 摩擦力,则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② 最大值 。 (3)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的,绳子断 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 临界条件是FT=③ 0 。 (4)加速度最大与速度最大的临界条件:当物体在受到变化的外力作用 下运动时,其加速度和速度都会不断变化,当所受合外力最大时,具有最 大④ 加速度 ;合外力最小时,具有最小⑤ 加速度 。 通常当出现速度有最大值或最小值的临界条件时,物体处于临界状态, 所对应的速度便会出现最大值或最小值。

全国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13动力学图象问题习题课件

全国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13动力学图象问题习题课件
能力训练 • 紧跟(jǐn ɡēn) 高考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13课时(kèshí) 动力学图象问题、连
接体问题
第一页,共42页。
1.雨滴从空中由静止落下,若雨滴受到的空气阻力随 雨滴下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图中能大致反映雨滴运动情 况的是( )
第二页,共42页。
解析 对雨滴进行受力分析可得 mg-kv=ma,随雨滴 速度的增大可知雨滴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选 C。
第九页,共42页。
4. (2017·上海十二校联考)(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 m1 和 m2 的两物块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用轻质弹簧将两物 块连接在一起。当用水平力 F 作用在 m1 上时,两物块均以 加速度 a 做匀加速运动,此时,弹簧伸长量为 x;若用水平 力 F′作用在 m1 上时,两物块均以加速度 a′=2a 做匀加 速运动,此时弹簧伸长量为 x′。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第二十九页,共42页。
11.(2017·江西九校联考)如图所示,三个物体质量分别 为 m1=1.0 kg、m2=2.0 kg、m3=3.0 kg,已知斜面上表面 光滑,斜面倾角 θ=30°,m1 和 m2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8。 不计绳与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初始时刻用外力使整个系统 静止,当撤掉外力时,m2 将(g 取 10 m/s2,最大静摩擦力等 于滑动摩擦力)( )
A.am=1 m/s2,aM=1 m/s2 B.am=1 m/s2,aM=2 m/s2 C.am=2 m/s2,aM=4 m/s2 D.am=3 m/s2,aM=5 m/s2
第七页,共42页。
解析 当 M 与 m 间的静摩擦力 f≤μmg=2 N 时,木块 与小车一起运动,且加速度相等;当 M 与 m 间相对滑动后, M 对 m 的滑动摩擦力不变,则 m 的加速度不变,所以当 M 与 m 间的静摩擦力刚达到最大值时,木块的加速度最大,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3章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3章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第二页,共四十一页。
命题点一 超重(chāo zhòng)与失重现象
1.实重和视重 (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2)视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或对台秤的 压力将不等于物体的重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或台秤的示数即为视重。
2.对超重、失重的理解 (1)不论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物体的重力都不变,只是“视重”改变。 (2)物体是否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而在于物 体的加速度方向,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 状态。 (3)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重力只有使物体产生 a=g 的加速度效果,不再有 其他效果。
2021/12/9
第五页,共四十一页。
命题(mìng tí)点一 超重与失重现象
角度③ 根据超、失重现象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读数偏大,表明装置处于超重状
在一个封闭装置中,用弹簧测力计测一物体 态,其加速度方向向上,可能的
的重力,根据读数与物体实际重力之间的关系, 运 动 情 况 是 加 速 上 升 或 减 速 下
2021/12/9
第十八页,共四十一页。
命题(mìng tí)点三 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
角度② 弹簧连接体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 m1、m2 的两个物 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 F 的
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加
速直线运动(m1 在光滑地面上,
m2 在空中)。已知力 F 与水平
方向的夹角为 θ。则 m1 的加速度大小为( )
第三章 牛顿 运动定律 (niú dùn) 专题三 牛顿(niú dùn)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2021/12/9
第一页,共四十一页。
2021/12/9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4课时动力学的三类典型问题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4课时动力学的三类典型问题课件新人教版
[答案] C
[系统归纳] 轻绳在伸直状态下,轻绳两端的连接体沿轻绳方 轻绳 向的速度总是相等 轻杆平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平动速度;轻杆 轻杆 转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角速度,而线速度与 转动半径成正比 在弹簧发生形变的过程中,两端连接体的速度不 轻弹簧 一定相等;在弹簧形变最大时,两端连接体的速 率相等
[答案] C
二弹簧连接体
[例 2] (多选)如图所示,光滑水
平面上放置着四个相同的木块,其中木
块 B 与 C 之间用一轻弹簧相连,轻弹簧
始终在弹性限度内。现用水平拉力 F 拉 B,使四个木块以相同的
加速度一起加速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起加速过程中,D 所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F4
B.一起加速过程中,C 受到 4 个力的作用
(1)无人机在地面上从静止开始,以最大升力竖直向上起 飞,求在 t=5 s 时离地面的高度 h;
(2)当无人机悬停在距离地面高度 H=100 m 处,由于动力 设备故障,无人机突然失去升力而坠落。求无人机坠落到地面 时的速度大小 v;
(3)在第(2)问条件下,若无人机坠落过程中,由于遥控设备 的干预,动力设备重新启动提供向上最大升力。为保证安全着 地,求飞行器从开始下落到恢复升力的最长时间 t1。
[解析] A、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2μmg,B 和地面之间的 最大静摩擦力为32μmg,对 A、B 整体,只要 F>32μmg,整体就会 相对地面运动,选项 A 错误;当 A 对 B 的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 力时,A、B 将要发生相对滑动,故 A、B 一起运动的加速度的最 大值满足 2μmg-32μmg=mamax,B 运动的最大加速度 amax=12μg, 选项 D 正确;对 A、B 整体,有 F-32μmg=3mamax,得 F=3μmg, 则 F>3μmg 时两者会发生相对滑动,选项 C 正确;当 F=52μmg 时,两者相对静止,一起滑动,加速度满足 F-32μmg=3ma,解 得 a=13μg,选项 B 正确。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热点专题系列攻克运动学动力学类图像的应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热点专题系列攻克运动学动力学类图像的应用

03 运动学和动力学图像的结 合应用
运动学图像在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01
通过运动学图像确定物体的运 动状态,进而求解动力学问题 中的加速度、速度、位移等物 理量。
02
利用运动学图像的斜率、面积 等特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判断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 及大小变化。
03
结合牛顿第二定律等动力学规 律,通过运动学图像研究物体 的加速度与合外力之间的关系 。
掌握运动学和动力学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理解两种图像在描述物体运动 过程中的内在联系。
能够根据已知的运动学图像,推导出相应的动力学图像,或根据已知的动 力学图像,推导出相应的运动学图像。
通过实例分析,掌握运动学和动力学图像相互转换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解 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04 图像法在解题中的应用技 巧
动力学图像在运动学问题中的应用
01
通过动力学图像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而求解运 动学问题中的速度、加速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位移等物理量。
02
利用动力学图像的特征,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如 匀速、匀变速、变加速等。
03
结合运动学公式和动力学规律,通过动力学图像研 究物体的运动过程及状态变化。
运动学和动力学图像的相互转换
例题1
利用图像法求解运动学中的追及相遇问题。
例题2
通过图像法分析动力学中的碰撞问题,求解 碰撞前后的速度、动量等物理量。
训练题
运用图像法解决运动学和动力学中的实际问 题,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运动学和动力学图像结合典型例题解析与训练
例题1
结合运动学和动力学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如平 抛运动的轨迹和受力分析。

2021高考山西版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专题2 动力学常见模型与图像

2021高考山西版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专题2 动力学常见模型与图像

at12,s1=0.5
m
行李速度达到1 m/s后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做匀速运动,设所用时间
为t2
则t2=
l -s1 v
=1.5
s
设行李从A运送到B共用时间为t,则t=t1+t2=2.5 s
(2)电动机需消耗的电能是行李增加的动能和系统增加的内能之和,故 E= 1 mv2+μmgΔL
2
行李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ΔL=vt1-s1=0.5 m 代入数据解得E=4 J (3)行李从A匀加速运动到B时,传送时间最短 有l= 1 at2
M m
F>6 N时二者间出现相对滑动,对木板有F-μmg=Ma,即a= 1 F- μmg ,可见此时
MM
图线斜率表示木板质量的倒数,可得M=1 kg,则m=2 kg,D正确;由于出现相对 滑动后小滑块所受合外力等于木板对它产生的摩擦力,不再随F的增大而变 化,则出现相对滑动后小滑块的加速度达到最大且不再变化,由图可知小滑块 的最大加速度为a大=2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ma大,得μ=0.2,A、C错误;
答案 (1)1.5 s (2)5 m 解析 (1)煤块刚放上传送带时,受到向下的摩擦力,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其
加速度为a1=g(sin θ+μ cos θ)=10 m/s2
与传送带共速所用时间t1=
v0 a1
=1
s
煤块运动的位移x1=
1 2
a1t12=5
m<L
即煤块下滑5 m时与传送带速率相等
煤块速度达到v0后,受到向上的摩擦力,由于μ<tan 37°,煤块仍将加速下滑,受 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煤块的加速度
2
代入数据得t=2 s 此时传送带对应的运行速率v'≥at=2 m/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 2 如图所示,长为 L=6 m、质 量为 m=10 kg 的木板放在水平地面 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 0.2,一个质量为 M=50 kg 的人从木板的左端开始向右加速跑动, 从人开始跑到人离开木板的过程中,以下 v-t 图像可能正确的 是(g 取 10 m/s2,a 为人的 v-t 图像,b 为木板的 v-t 图像)( )
大小 a=Ffm-F=1 m/s2,B 项错误;t=3 s 时物体静止,由 a=
Ff-F,物体在 m
1
s~3
s
内,做变加速直线运动,C
项正确,D

错误.
例 4 (2016·河南中原名校联考)如图甲所示,光滑水平面上 的 O 处有一质量 m=2 kg 物体.物体同时受到两个水平力的作 用,F1=4 N,方向向右,F2 的方向向左大小如图乙所示,x 为物 体相对 O 点的位移.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求:
单元综合专题(三) 动力学与图像综合
要点综述
一、常见图像 v-t 图像,a-t 图像,F-t 图像,F-a 图像等. 二、主要类型
根据运动过程,确定运动图像. 已知力的变化图线,分析物体运动情况. 已知运动图像,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三、解题策略 弄清图像坐标轴、斜率、截距、交点、拐点、面积的物
理意义. 应用物理规律列出与图像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图像求解加速度.
(1)当位移为 x=0.5 m 时物体的加速度多大? (2)物体在 x=0 至 x=2 m 内何位置,物体的加速度最大?最 大值为多少? (3)物体在 x=0 至 x=2 m 内何位置,物体的速度最大?最大 值为多少?
【答案】 (1)0.5 m/s2 (2)x=0 或 x=2 m 时加速度最大,大小为 1 m/s2 (3)x=1 m 时速度最大,大小为 1 m/s
例 1 (201时,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另一物体所受空 气阻力大小与物体速率成正比,下列用虚线和实线描述两物体运 动的 v-t 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答案】 D 【解析】 不受空气阻力的物体,整个上抛过程中加速度恒 为 g,方向竖直向下,题图中的虚线表示该物体的速度—时间图 像;受空气阻力的物体在上升过程中,mg+kv=ma,即 a=g+ kmv,随着物体速度的减小,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故 A 项错误; 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此时物体的加速度也是 g,方 向竖直向下,故图中实线与 t 轴交点处的切线的斜率应与虚线的 斜率相同,故 D 项正确,B、C 项错误.
A.t=1 s 时物体开始做加速运动 B.t=2 s 时物体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2 m/s2 C.t=3 s 时物体刚好停止运动 D.物体在 1 s~3 s 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答案】 C
【解析】 由题图乙知,F 在 t=1 s 时开始均匀减小,物体
开始做减速运动,A 项错误;t=2 s 时,F=3 N,则物体加速度
【答案】 ABC 【解析】 人在木板上加速,受到木板向右的摩擦力,f= Ma1,木板与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fm=μ(M+m)g=120 N; A 中人的加速度 a1=1 m/s2,f=Ma1=50 N<120 N,木板静止不 动,t=2 3 s 内人的位移 x=6 m,A 项正确;同理 B 项正确; C 中人的加速度 a1=3 m/s2,f=Ma1=150 N>120 N,木板向左加 速,f-μ(M+m)g=ma2,a2=3 m/s2,t= 2 s 内人的位移大小 x1=3 m,木板的位移大小 x2=3 m,C 项正确;D 中木板的位移 为负,应在时间轴的下方,因此 D 项错误.
四、题型鸟瞰
题型鸟瞰 题型一:根据运动过程确定运动图像 题型二:根据 F-t 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题型三:根据 v-t 图像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高考热度 ★★★★★ ★★★★★ ★★★★★
题型透析
根据运动过程确定运动图像 解题思路: (1)分析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受力;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推出加速度表达式; (3)根据加速度的变化确定运动图像.
【解析】 (1)当 x=0.5 m 时,F2=(2+2×0.5)N=3 N F1-F2=ma a=F1-m F2=4-2 3 m/s2=0.5 m/s2 (2)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 F 合=F1-F2=4-(2+2x)=2-2x(N) 作出 F 合-x 图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 0 至 2 m 范围内 当 x=0 时,物体有最大加速度 a0. F0=ma0 a0=Fm0=22 m/s2=1 m/s2 当 x=2 m 时,物体也有最大加速度 a2. F2=ma2 a2=Fm2=-22 m/s2=-1 m/s2 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向左.
(3)当 x=1 m 时,F 合=0,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从 x=0
到 x=1 m 合外力所做的功
W=12F 合 x=12×2×1 J=1 J
根据动能定理,有 W=12mv2
所以最大速度 v=
2mW=
2×1 2
m/s=1 m/s.
根据 v-t 图像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解题思路: (1)根据 v-t 图像,求解加速度. (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3)确定物体受力及相关物理量.
根据 F-t 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解题思路: (1)根据 F-t 图像,确定加速度的变化. (2)根据加速度的方向,判断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3)由加速度结合初始运动状态,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例 3 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 m=1 kg 的物体在水平拉力 F 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拉力 F 随时 间均匀减小,物体受到的摩擦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 示.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例 5 (2016·海南)沿固定斜面下滑的物体受到与斜面平行向 上的拉力 F 的作用,其下滑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已知物 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数,在 0~5 s、5~10 s、10~15 s 内 F 的大小分别为 F1、F2 和 F3,则(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