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监测作业指导

合集下载

噪声监测作业指导

噪声监测作业指导

WORK INSTRUCTION 标题: 噪声监测项目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修订记录1.适用围本指导书适用于环境监测中噪声的监测,其中包括区域环境噪声、企业场界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道路施工噪声。

本标准和具体的项目可能有一定的差异,需具体对待。

2.规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设备与器材噪声监测的准备设备和材料有相应的噪声监测仪器、气象参数测定仪器、测距仪等,还有相应的辅助材料和记录的材料。

(1)噪声监测仪器(2) 辅助材料(3)记录材料4. 采样步骤现场采样程序包括四个步骤:接受采样任务单采样的准备现场采样出具数据报告4.1采样任务单的接受采样人员从接受采样任务单后,详细了解该次采样任务的时间、地点、采样频次、采样项目等容。

4.2 采样的准备根据采样任务单的容,确定测定的项目和测定的目的后,从样品室领取噪声测定的相应的设备和材料。

采样前也相应的关注采样地区的天气情况,保证无雨雪、无雷电天气,风速为5m/s以下进行。

风速风向仪使用前登记正常,使用后登记正常。

4.3 现场采样(1)现场资料的调查到达采样的现场后,了解该区域地理位置,根据噪声功能区划图,得到该区域所处功能区类别。

如果该区域面向交通干线,则利用测距仪和米尺量出噪声敏感建筑物与交通干线的距离,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确定敏感点所执行的功能区标准类别。

(2)噪声种类的确认及布点的原则了解噪声污染源的种类,选择《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还是《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根据敏感点噪声污染状况,进行点位的布设,包括距噪声敏感建筑物较近及受被测声源影响大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测点选择在边界外1m、高度1.2m以上,距任一反射面距离不小于1m的位置。

噪声作业指导书

噪声作业指导书

噪声作业指导书(依据标准: GB/I14623-93、 GB/T3222-94GB/T12349-90GB/T12524-90)一道路交通噪声监测1.0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总体水平监测、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时间与空间分布规律监测等。

包括机动车噪声监测。

2.0 技术依据GB/I14623-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3222-94《声学环境噪声测量方法》3.0 操作步骤3.1 测量仪器准备3.1.1 测量仪器性能必须符合GB3785-83《声级计电声性能及测量方法》的要求。

3.1.2 测量仪器精度必须为2型以上的积分式声级计或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

3.1.3 测量仪器和声校准器应按JJG699-90、JJG176-76、JJG778-92的规定定期由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计量检定。

3.1.4测量前后必须用声级校准器进行校准。

校准灵敏度的差值必须小于0.5dB(A),否则此次测量无效。

测量时声级计必须戴风球。

3.1.5声级计应注意防潮、放水,避免冲击。

不能用手触摸传声器的膜片和用嘴向传声器的膜片吹气。

3.2 现场采样3.2.1测点选择3.2.1.1测点应选在两路口之间,道路边人行道上;离车行道的路沿20cm处,此处离路口应大于50m这样该测点的噪声可以代表两路口间的该段道路交通噪声。

3.2.1.2为调查道路两侧区域的道路交通噪声分布,垂直道路按指示传播由近及远设测点测量。

直到噪声级降到邻近道路的功能区(如混合区)的允许标准为止。

3.2.2测量方法一般在规定的测量时段内,各测点每次取样测量20min的等效A声级,以及累计百分声级L10、L50、L90,同时记录车流量(辆/小时)。

3.2.3测量数据与评价值按本作业指导书3.2.1.1的测点测得等效A声级Leq,dB,表示该路段的道路交通噪声评价值。

3.3测量报告3.3.1原始记录将测量结果记录在专用的记录表上,汇总整理成表。

噪声作业指导书

噪声作业指导书

噪声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噪声是指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普遍遇到的一种环境问题,对人体健康和生产效率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噪声,提高工作环境的质量,本指导书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噪声作业的准则和操作指南。

二、背景噪声作业是指在工作场所中进行的产生噪声的活动,如机械设备的运行、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

噪声对人体健康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干扰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因此,噪声作业需要得到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控制。

三、目的本指导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噪声作业的操作,确保工作场所的噪声水平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保护工作人员的听力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四、作业管理1. 噪声评估a. 对工作场所进行噪声评估,确定噪声源、噪声强度和噪声频谱等关键参数。

b.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噪声控制措施和作业计划。

2. 噪声控制a. 选择合适的噪声控制方法,如隔声、吸声、降噪等。

b. 对噪声源进行改造或更换,以减少噪声产生。

c. 优化工作流程和操作方式,降低噪声产生和传播。

3. 个人防护a. 为工作人员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耳塞、耳罩等。

b. 员工应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定期检查其有效性和合格性。

4. 噪声告知和培训a. 向工作人员提供关于噪声的知识和培训,包括噪声的危害、防护措施等。

b. 定期组织噪声作业相关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噪声管理意识和应急能力。

五、应急响应1. 噪声事故应急预案a. 制定噪声事故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和应急措施。

b.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2. 噪声事故报告和调查a. 对发生的噪声事故进行及时报告,并展开调查分析。

b. 根据调查结果,改进噪声作业管理和控制措施。

六、监督和检查1. 噪声监测a. 定期进行工作场所的噪声监测,确保噪声水平符合法规和标准要求。

b. 对噪声异常的区域进行重点监测和调查。

2. 内部检查和评估a. 建立内部检查制度,定期对噪声作业进行检查和评估。

噪声测量作业指导书

噪声测量作业指导书

噪声测量作业指导书序言:噪声是指任何不需要或不想要的声音,它可以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工作场所,噪声测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本指导书的目的是为学习噪声测量的人员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指导,以正确地进行噪声测量。

一、背景知识噪声是一种可以感知的空气振动,是由于物体运动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声波传播。

噪声通常由于工业设备、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社会活动等引起。

噪声测量是通过使用专业的仪器和技术来评估环境中的噪声水平。

二、噪声测量的目的噪声测量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环境中的噪声水平是否超出法定限制,以保护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此外,噪声测量也可以用于评估某些设备或机器的噪声水平,以评价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三、噪声测量的步骤1. 确定测量位置:选择适当的位置进行噪声测量,通常应选择离噪声源最近的位置测量。

同时要考虑环境中其他噪声源和干扰因素。

2. 计划测量时间: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噪声测量,通常应选择工作日和工作时间段,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准备测量仪器: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噪声测量仪器,并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校准仪器以保证准确性。

4. 进行测量:根据仪器的使用说明,按照测量要求进行实际测量。

通常应测量稳定时间段内的噪声水平,并记录测量结果。

5. 分析和评估:根据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比较测量结果与法定限值,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6. 输出报告:根据测量结果撰写噪声测量报告,包括测量位置、时间、仪器型号、测量结果等信息,以及对结果的分析和评估。

四、常见噪声测量仪器1. 声级计:用于测量噪声的声压级(dB)和声音频谱信息。

2. 振动计:用于测量噪声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强度。

3. 噪声分析仪:用于对复杂噪声进行频谱分析和数据处理。

4. 噪声监测器:用于长期连续监测环境中的噪声水平。

五、噪声测量的注意事项1. 测量环境应尽量保持稳定,避免其他噪声源和干扰因素。

2. 测量仪器应定期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噪声作业指导书

噪声作业指导书

噪声作业指导书一、噪声危害认识噪声的定义:噪声是指能引起人们烦躁、音量过强或者有规律变化的声源发出的声音。

噪声的危害:长期接触噪声可以导致听力下降,严重时可导致职业性耳聋;影响睡眠质量,造成疲倦和不适;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还可能引起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心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等。

二、噪声测量与评估测量工具:使用声级计等专业的噪声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测量方法:在作业现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测点,分别在工人正常工作时和休息时进行测量。

评估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地方规定,评估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是否超标。

三、噪声控制措施降低声源:改进工艺流程,减少产生噪声的设备;使用低噪声的设备和工艺替代高噪声的设备和工艺。

阻尼减振:在振动设备上安装减震器,降低设备振动产生的噪声。

隔声屏障:在噪声传播途径上设置隔声屏障,减少噪声的传播。

个体防护:提供耳塞、耳罩等个体防护用品,减少工人直接接触噪声。

四、噪声作业规程作业前准备:作业前应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正常;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噪声。

休息与轮换:合理安排工人的休息时间,定期进行轮换,避免长时间连续接触噪声。

异常处理:发现设备异常或噪声超标时,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定期监测与评价定期监测:定期对作业场所的噪声进行监测,确保符合标准。

数据评价:对监测数据进行评价,分析噪声控制措施的效果,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

监测人员:监测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监测技能和评价能力。

监测报告:监测结束后,应出具监测报告,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不合格整改:对于监测不合格的场所或设备,应立即进行整改,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噪声。

六、应急处理流程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人。

报警系统:设置声光报警系统,当噪声超过安全标准时,立即报警并启动应急处理程序。

紧急处置: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至安全区域,并采取措施降低噪声。

事后处理: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噪声检测作业指导书

噪声检测作业指导书

噪声检测作业指导书篇一:工作场所噪声的检测作业指导书工作场所噪声的检测作业指导书工作场所噪声的检测受控状态:受控号:持有人:编写人:李爱春审核人:周敬文批准人:张济版号:第一版编写、修改记录编写日期:2006年11月28日审核日期:2006年12月25日批准日期:2006年12月28日修订:第0次修订修改处修改内容修改人批准人生效日期工作场所噪声的检测1. 目的为了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过程中工作场所噪声测量工作,确保测量工作质量,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工作场所噪声测量。

3. 职责现场监测人员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和作业指导书进行设点和测试。

4. 术语4.1 稳态噪声: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挡”动态特性测量时,声级波动小于3 dB的噪声。

4.2 非稳态噪声:起伏噪声和间歇噪声的总称。

4.2.1 起伏噪声: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挡”动态特性测量时,声级波动大于3 dB的噪声。

4.2.2 间歇噪声:在观察时间内,声级多次突然下降到背景噪声级的噪声,声级在不同于环境声级的常值的时间为1s 或1s以上。

4.3 倍频程:两个基频比为2的声音或其他信号间的频程。

4.4 频谱:把时间函数的分量按幅值或相位表示为频率的分布图形。

4.5 中心频率:倍频程中最高与最低频率的几何平均频率。

即f中心=(f上限·f下限)1/24.6 等效声级:在规定的时间内,某一连续稳态声A[计权的声压,具有与随时间变化的噪声相同的均方A声压,则这一连续稳态声的声级就是此时间变化噪声的等效声级。

5. 程序5.1 连续噪声5.1.1 测量仪器:声级计、噪声频谱分析仪。

5.1.2 测试点选择原则5.1.2.1 若车间内各处A声级差别不大(小于3分贝),则只需在车间内选择1-3个测点。

5.1.2.2 若车间内各处声级波动较大(大于3分贝),则需按声级大小,将车间分成若干区域,任意两个区域的声级差应大于或等于3分贝,每个区域内的声级波动必须小于3分贝,每个区域取1-3个测点。

噪声监测作业指导

噪声监测作业指导

WORK INSTRUCTION 标题: 噪声监测项目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修订记录1.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环境监测中噪声的监测,其中包括区域环境噪声、企业场界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道路施工噪声。

本标准和具体的项目可能有一定的差异,需具体对待。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设备与器材噪声监测的准备设备和材料有相应的噪声监测仪器、气象参数测定仪器、测距仪等,还有相应的辅助材料和记录的材料。

(1)噪声监测仪器(2) 辅助材料(3)记录材料4. 采样步骤现场采样程序包括四个步骤:接受采样任务单采样的准备现场采样出具数据报告4.1采样任务单的接受采样人员从接受采样任务单后,详细了解该次采样任务的时间、地点、采样频次、采样项目等内容。

4.2 采样的准备根据采样任务单的内容,确定测定的项目和测定的目的后,从样品室领取噪声测定的相应的设备和材料。

采样前也相应的关注采样地区的天气情况,保证无雨雪、无雷电天气,风速为5m/s以下进行。

风速风向仪使用前登记正常,使用后登记正常。

4.3 现场采样(1)现场资料的调查到达采样的现场后,了解该区域地理位置,根据噪声功能区划图,得到该区域所处功能区类别。

如果该区域面向交通干线,则利用测距仪和米尺量出噪声敏感建筑物与交通干线的距离,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确定敏感点所执行的功能区标准类别。

(2)噪声种类的确认及布点的原则了解噪声污染源的种类,选择《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还是《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根据敏感点噪声污染状况,进行点位的布设,包括距噪声敏感建筑物较近及受被测声源影响大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测点选择在边界外1m、高度1.2m以上,距任一反射面距离不小于1m的位置。

噪声作业指导书

噪声作业指导书

噪声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噪声是指任何不受欢迎的声音,它对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在工作场所中,噪声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可能导致听力损伤、心理压力、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沟通困难等问题。

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本指导书旨在提供噪声作业的相关信息和指导,以帮助员工减少噪声暴露和应对噪声危害。

二、噪声评估1. 噪声测量:使用合适的噪声测量仪器,对工作场所进行噪声测量,测量点应涵盖所有可能的噪声源和工作区域。

2. 噪声评估结果:根据测量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噪声超标的情况,评估员工可能受到的噪声危害程度。

三、噪声控制1. 工程控制: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如隔音设备、噪声吸音材料等,减少噪声源产生的噪声。

2. 管理控制:通过管理措施,如调整工作时间、轮班制度等,减少员工接触噪声的时间和强度。

3. 个体防护措施:为工作人员提供个体防护设备,如耳塞、耳罩等,减少噪声对员工的影响。

四、员工培训1. 噪声危害教育:向员工提供关于噪声危害的教育,包括噪声危害的特点、可能导致的健康问题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噪声危害等内容。

2. 使用个体防护设备的培训:向员工提供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体防护设备的培训,确保其有效减少噪声对员工的影响。

五、监测和评估1. 定期监测: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噪声监测,确保噪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2. 员工健康监测:定期进行员工健康监测,包括听力检查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噪声危害导致的健康问题。

六、紧急情况处理1. 紧急预案:制定噪声紧急情况处理预案,包括紧急疏散、紧急通知等措施,确保员工在噪声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2. 紧急演练:定期组织噪声紧急情况演练,提高员工应对噪声紧急情况的能力。

七、记录和报告1. 噪声监测记录:对每次噪声监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测量时间、测量地点、测量结果等信息。

2. 噪声控制措施记录:对采取的噪声控制措施进行记录,包括工程控制和管理控制等措施的实施情况。

3. 噪声危害报告:定期向相关部门提交噪声危害报告,包括噪声评估结果、噪声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等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K INSTRUCTION 标题: 噪声监测项目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沓M 口刼
1. 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环境监测中噪声的监测,其中包括区域环境噪声、企业场界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道路施工噪声。

本标准和具体的项目可能有一定的差异,需具体对待。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一GB12348 —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3. 设备与器材
噪声监测的准备设备和材料有相应的噪声监测仪器、气象参数测定仪器、测距仪等,还有相应的辅助材料和记录的材料。

(1)
(3)记录材料
4. 采样步骤
现场采样程序包括四个步骤:
接受采样任务单—卞样的准备现场采样出具数据报告
4.1采样任务单的接受
采样人员从接受采样任务单后,详细了解该次采样任务的时间、地点、采样频次、采样项目等内容。

4.2采样的准备
根据采样任务单的内容,确定测定的项目和测定的目的后,从样品室领取噪声测定的相应的设备和材料。

采样前也相应的关注采样地区的天气情况,保证无雨雪、无雷电天气,风
速为5m/s 以下进行。

风速风向仪使用前登记正常,使用后登记正常。

4.3 现场采样
(1)现场资料的调查
到达采样的现场后,了解该区域地理位置,根据噪声功能区划图,得到该
区域所处功能区类别。

如果该区域面向交通干线,则利用测距仪和米尺量出噪
声敏感建筑物与交通干线的距离,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
范》确定敏感点所执行的功能区标准类别。

(2)噪声种类的确认及布点的原则
了解噪声污染源的种类,选择《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还是《社
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根据敏感点噪声污染状况,进行点位的布设,包括距噪声敏感建筑物较近及受被测声源影响大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测点选择在边界外1m、高度1.2m以上,距任一反射面距离不小于1m的位置。

当厂界有围墙且有受影响的噪声敏感点建筑物时,测点应选在厂界外1m、
高于围墙0.5m以上的位置。

当厂界无法测量到声源的实际排放情况时(如声源位于高空、厂界设有声屏障等),应同时在受影响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1m处另设测点。

当厂界与噪声敏感建筑物距离小于 1 米时,厂界噪声应选择在敏感建筑物室
内测量,并将相应限值减去10dB(A)作为评价依据。

室内噪声测量时,测点应
选择在距离任一反射面0.5m以上、距离地面1.2m处,在受噪声影响方向的窗户
开启状态下测量。

固定设备结构传声至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时,在敏感建筑物
室内测量,测点距离任一反射面至少0.5m以上、距地面1.2m以上、距外窗1m
以上,窗户关闭状态下测量。

其他可能干扰房间的声源(电视机、空调机、排气扇等)应关闭。

(3)现场测试
根据现场勘查和点位布设的结果,画出示意图(包括边界、声源、噪声敏感建筑物、测点等),将基本参数(企业名称、地址、功能区类别、测点位置等)及时记录。

并将各测量位置记录在图上。

确定测量点位后,首先用声校准器对声级计进行校准,并按照计量结果进行校准,记录测量前校准示
值。

传声器加防风罩,将时间计权特性设为“F”档,采样时间间隔不大于1s。

在引起居民投诉的主要声源前 1 米进行监测(传声器指向声源),测量 1 分钟的等效声级,初步了解噪声源的排放状况,同时确定是稳态噪声还是非稳态噪声。

如何确定稳态非稳态(看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否大于3dB 。

)被测声源是非稳态噪声,测量被测声源有代表性时段的等效声级,必要时测量被测声源整个正常工作时段的等效声级;若是稳态噪声,采用1min等效声级。

将被测声源关闭,在各个测点测量背景噪声,并进行记录。

将被测声源开启,在各个测点测量等效声级,并进行记录。

测量完毕后,用声校准器进行校准,前后示值误差不大于0.5dB并及时记录
校准示值。

将仪器、物品整理好归位。

2.5.
3.2交通噪声的监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