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试验作业指导书
噪声作业指导书

噪声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噪声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产生的不受欢迎的声音,可能对员工的健康和工作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制定噪声作业指导书是必要的。
二、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为员工提供关于噪声作业的指导,包括噪声的定义、对员工健康的影响、噪声控制措施等,以匡助员工正确应对噪声环境,保护自己的健康。
三、噪声的定义噪声是指超过正常听觉范围的声音,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进行测量。
在工作环境中,常见的噪声源包括机器设备、交通工具、人声等。
四、噪声对员工健康的影响1.听力受损: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可能导致听力受损,甚至听力丧失。
2.心理健康问题:噪声会导致员工焦虑、烦躁、失眠等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3.生理健康问题: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可能导致高血压、心脏病、消化系统问题等生理健康问题。
五、噪声控制措施1.技术控制措施:- 选择低噪声设备:在购买设备时,优先选择低噪声的设备,减少噪声源的产生。
- 维护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减少噪声产生。
- 隔离噪声源:在工作场所中采取隔音措施,如安装隔音墙、隔音门等,减少噪声传播。
2.行政控制措施:- 调整工作时间: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避免在噪声最大的时段进行工作。
- 轮岗制度:实行轮岗制度,让员工有机会暂时远离噪声源,减少暴露时间。
- 提供个人防护设备:为员工提供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设备,减少噪声对听力的影响。
3.培训和教育:- 噪声知识培训:向员工提供噪声知识培训,让他们了解噪声对健康的影响和应对方法。
- 安全操作培训:培训员工正确操作设备,减少噪声产生,提高工作效率。
六、员工的责任和义务1.遵守相关规定:员工应遵守公司制定的噪声控制规定,如佩戴个人防护设备等。
2.参预培训:员工应积极参预噪声知识培训和安全操作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报告问题:员工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噪声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3、建筑施工现场噪音测试作业指导书

43、建筑施工现场噪音测试作业指导书1.目的:监测施工现场各种施工机械所产生的噪声,合理控制施工作业方式及时间,减少噪声对环境的污染。
2.适用范围:建筑施工过程各阶段及各基地工程产品的加工所产生的噪音测试。
3.名词术语3.1建筑施工场地的边界由政府有关部门限定的建筑施工场地最外边的边界线。
3.2建筑施工场地指工程限定的边界范围以内的区域,以及规定界线以外的确实用于建筑或拆毁的其他中间准备区域。
3.3噪声敏感区域受到建筑施工噪声影响的住宅区、机关、学校、商业区以及公共场所等,其背景噪声比建筑施工场地产生的噪声级低的区域。
3.4背景噪声当建筑场地停止施工时,上述区域的环境噪声。
3.5平均噪音多次测量后,求出其平均值;或利用记录器将噪音值记录下来,求出其平均值。
3.6瞬间噪音以噪音计的快速特性,每间隔一定时间做测量,并观察噪音之变动情况。
3.7间歇噪音利用噪音计的快速特性,读取最高值,多次测量后,取平均值表示之。
4.测试准备4.1测量仪器4.1.1噪声监测仪(声级计):测量仪器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其性能至少应符合GB3785《声级计的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中对Ⅱ型仪器的要求且必须经过计量部门校准及检验合格方可进行使用。
如有条件,可使用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使仪器的动态范围应不小于50dB,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4.1.2气象条件:测量应选在无风、无雪的气候进行。
当风速超过1m/s 时,要求测量时加防风罩,如风速超过5m/s时,应停止测量。
4.1.3测量时间:分为昼间和夜间两部分,根据不同的施工工序组织进行,每个施工现场在基础、主体、装饰施工阶段或产生噪声比较严重的分项工程在开始施工前三天内对噪声每天进行昼夜两次的监测,以后每半个月期间内昼夜各进行测量一次,当监测结果不满足要求时及时进行整改,并形成噪声监测记录。
4.2测点的确定4.2.1根据施工现场由城市建设部门提供的建筑红线伟施工场地边界线,在测量表中标出边界线与噪声敏感区域之间的距离。
噪声测量作业指导书

噪声测量作业指导书序言:噪声是指任何不需要或不想要的声音,它可以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工作场所,噪声测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本指导书的目的是为学习噪声测量的人员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指导,以正确地进行噪声测量。
一、背景知识噪声是一种可以感知的空气振动,是由于物体运动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声波传播。
噪声通常由于工业设备、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社会活动等引起。
噪声测量是通过使用专业的仪器和技术来评估环境中的噪声水平。
二、噪声测量的目的噪声测量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环境中的噪声水平是否超出法定限制,以保护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此外,噪声测量也可以用于评估某些设备或机器的噪声水平,以评价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三、噪声测量的步骤1. 确定测量位置:选择适当的位置进行噪声测量,通常应选择离噪声源最近的位置测量。
同时要考虑环境中其他噪声源和干扰因素。
2. 计划测量时间: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噪声测量,通常应选择工作日和工作时间段,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准备测量仪器: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噪声测量仪器,并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校准仪器以保证准确性。
4. 进行测量:根据仪器的使用说明,按照测量要求进行实际测量。
通常应测量稳定时间段内的噪声水平,并记录测量结果。
5. 分析和评估:根据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比较测量结果与法定限值,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6. 输出报告:根据测量结果撰写噪声测量报告,包括测量位置、时间、仪器型号、测量结果等信息,以及对结果的分析和评估。
四、常见噪声测量仪器1. 声级计:用于测量噪声的声压级(dB)和声音频谱信息。
2. 振动计:用于测量噪声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强度。
3. 噪声分析仪:用于对复杂噪声进行频谱分析和数据处理。
4. 噪声监测器:用于长期连续监测环境中的噪声水平。
五、噪声测量的注意事项1. 测量环境应尽量保持稳定,避免其他噪声源和干扰因素。
2. 测量仪器应定期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噪声作业指导书

噪声作业指导书一、噪声危害认识噪声的定义:噪声是指能引起人们烦躁、音量过强或者有规律变化的声源发出的声音。
噪声的危害:长期接触噪声可以导致听力下降,严重时可导致职业性耳聋;影响睡眠质量,造成疲倦和不适;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还可能引起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心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等。
二、噪声测量与评估测量工具:使用声级计等专业的噪声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测量方法:在作业现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测点,分别在工人正常工作时和休息时进行测量。
评估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地方规定,评估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是否超标。
三、噪声控制措施降低声源:改进工艺流程,减少产生噪声的设备;使用低噪声的设备和工艺替代高噪声的设备和工艺。
阻尼减振:在振动设备上安装减震器,降低设备振动产生的噪声。
隔声屏障:在噪声传播途径上设置隔声屏障,减少噪声的传播。
个体防护:提供耳塞、耳罩等个体防护用品,减少工人直接接触噪声。
四、噪声作业规程作业前准备:作业前应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正常;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噪声。
休息与轮换:合理安排工人的休息时间,定期进行轮换,避免长时间连续接触噪声。
异常处理:发现设备异常或噪声超标时,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定期监测与评价定期监测:定期对作业场所的噪声进行监测,确保符合标准。
数据评价:对监测数据进行评价,分析噪声控制措施的效果,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
监测人员:监测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监测技能和评价能力。
监测报告:监测结束后,应出具监测报告,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不合格整改:对于监测不合格的场所或设备,应立即进行整改,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噪声。
六、应急处理流程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人。
报警系统:设置声光报警系统,当噪声超过安全标准时,立即报警并启动应急处理程序。
紧急处置: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至安全区域,并采取措施降低噪声。
事后处理: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噪声检测作业指导书

噪声检测作业指导书篇一:工作场所噪声的检测作业指导书工作场所噪声的检测作业指导书工作场所噪声的检测受控状态:受控号:持有人:编写人:李爱春审核人:周敬文批准人:张济版号:第一版编写、修改记录编写日期:2006年11月28日审核日期:2006年12月25日批准日期:2006年12月28日修订:第0次修订修改处修改内容修改人批准人生效日期工作场所噪声的检测1. 目的为了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过程中工作场所噪声测量工作,确保测量工作质量,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工作场所噪声测量。
3. 职责现场监测人员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和作业指导书进行设点和测试。
4. 术语4.1 稳态噪声: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挡”动态特性测量时,声级波动小于3 dB的噪声。
4.2 非稳态噪声:起伏噪声和间歇噪声的总称。
4.2.1 起伏噪声: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挡”动态特性测量时,声级波动大于3 dB的噪声。
4.2.2 间歇噪声:在观察时间内,声级多次突然下降到背景噪声级的噪声,声级在不同于环境声级的常值的时间为1s 或1s以上。
4.3 倍频程:两个基频比为2的声音或其他信号间的频程。
4.4 频谱:把时间函数的分量按幅值或相位表示为频率的分布图形。
4.5 中心频率:倍频程中最高与最低频率的几何平均频率。
即f中心=(f上限·f下限)1/24.6 等效声级:在规定的时间内,某一连续稳态声A[计权的声压,具有与随时间变化的噪声相同的均方A声压,则这一连续稳态声的声级就是此时间变化噪声的等效声级。
5. 程序5.1 连续噪声5.1.1 测量仪器:声级计、噪声频谱分析仪。
5.1.2 测试点选择原则5.1.2.1 若车间内各处A声级差别不大(小于3分贝),则只需在车间内选择1-3个测点。
5.1.2.2 若车间内各处声级波动较大(大于3分贝),则需按声级大小,将车间分成若干区域,任意两个区域的声级差应大于或等于3分贝,每个区域内的声级波动必须小于3分贝,每个区域取1-3个测点。
【优质】噪声作业指导书-范文模板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噪声作业指导书篇一:噪声作业指导书噪声作业指导书(依据标准: GB/I14623-93、 GB/T3222-94GB/T12349-90GB/T12524-90)一道路交通噪声监测1.0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总体水平监测、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时间与空间分布规律监测等。
包括机动车噪声监测。
2.0 技术依据GB/I14623-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3222-94《声学环境噪声测量方法》3.0 操作步骤3.1 测量仪器准备3.1.1 测量仪器性能必须符合GB3785-83《声级计电声性能及测量方法》的要求。
3.1.2 测量仪器精度必须为2型以上的积分式声级计或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
3.1.3 测量仪器和声校准器应按JJG699-90、JJG176-76、JJG778-92的规定定期由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计量检定。
3.1.4测量前后必须用声级校准器进行校准。
校准灵敏度的差值必须小于0.5dB(A),否则此次测量无效。
测量时声级计必须戴风球。
3.1.5声级计应注意防潮、放水,避免冲击。
不能用手触摸传声器的膜片和用嘴向传声器的膜片吹气。
3.2 现场采样3.2.1 测点选择3.2.1.1 测点应选在两路口之间,道路边人行道上;离车行道的路沿20cm处,此处离路口应大于50m这样该测点的噪声可以代表两路口间的该段道路交通噪声。
3.2.1.2 为调查道路两侧区域的道路交通噪声分布,垂直道路按指示传播由近及远设测点测量。
直到噪声级降到邻近道路的功能区(如混合区)的允许标准为止。
3.2.2 测量方法一般在规定的测量时段内,各测点每次取样测量20min的等效A声级,以及累计百分声级L10、L50、L90,同时记录车流量(辆/小时)。
3.2.3 测量数据与评价值按本作业指导书3.2.1.1的测点测得等效A声级Leq,dB,表示该路段的道路交通噪声评价值。
噪声作业指导书

噪声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在现代社会中,噪声污染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噪声不仅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对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本指导书旨在为员工提供噪声作业的相关指导和规范。
二、噪声作业的定义噪声作业是指在工作环境中,由于机器设备、工艺操作等因素产生的噪声,对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干扰和影响的行为。
三、噪声作业的影响1. 健康影响: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员工听力受损、睡眠质量下降、神经系统受损等健康问题。
2. 工作效率影响:噪声会干扰员工的注意力和集中力,降低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 心理影响: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下,容易引发员工的疲劳、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四、噪声作业的管理要求1. 噪声控制措施:a. 优先采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减少噪声源的产生。
b. 对于无法避免的噪声源,应采取隔音、吸音等措施降低噪声传播和反射。
c. 定期对噪声源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降低噪声产生。
2. 个体防护措施:a. 为从事噪声作业的员工提供个体防护设备,如耳塞、耳罩等,并确保其正确佩戴。
b. 定期检查个体防护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更换损坏的设备。
3. 工作环境管理:a. 对噪声作业区域进行合理划分,确保非噪声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安静。
b. 定期检测噪声作业区域的噪声水平,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的噪声标准。
c. 建立噪声作业区域的警示标识,提醒员工注意噪声作业区域的存在。
4. 员工培训和意识提升:a. 对从事噪声作业的员工进行噪声危害和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意识和防护能力。
b. 定期组织噪声作业相关的培训和讲座,提高员工对噪声危害的认识和理解。
五、应急处理措施1. 在发生噪声作业事故时,立即停止作业,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2. 对受伤员工进行紧急救治,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3. 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环境噪声的测量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引书环境噪声旳测定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作业指引书 第1页 共6页 第0次修改主题:声环境噪声旳测定作业指引书颁布日期:-12-20声环境噪声旳测量作业指引书1 主题含义本措施规定了测量敏感建造物噪声、声环境功能区噪声旳措施。
2 测试措施2.1 措施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GB3096-《声环境质量原则》2.2 合用范畴本措施规定了五类声环境功能区旳环境噪声测量措施。
2.3 测量仪器测量仪器精度为 2 型及2 型以上旳积分平均声级计或者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器,其性能需符合GB3785 和GB/T 17181 旳规定,并定期校验。
测量先后使用声校准器校准测量仪器旳示值偏差不得不小于0.5 dB,否则测量无效。
声校准器应满足GB/T 15173 对1 级或者2 级声校准器旳规定。
测量时传声器应加防风罩。
2.4 测量条件2.4.1 气象条件测量应在无雨雪、无雷电旳天气条件下进行。
当风速达到5米/秒以上时,必须住手测量。
2.4.2 仪器测量条件(a)A声级:用A计权网络测得旳声级,用LA表达,单位dB(A);(b)时间计权特性:“慢”或者“快”。
2.5 测点选择根据监测对象和目旳,可选择如下三种测点条件(指传声器所置位置)进行环境噪声旳测量:a)普通户外距离任何反射物(地面除外)至少3.5 m 外测量,距地面高度1.2 m 以上。
必要时可置于高层建造上,以扩大监测受声范畴。
使用监测车辆测量,传声器应固定在车顶部1.2m 高度处。
b)噪声敏感建造物户外在噪声敏感建造物外,距墙壁或者窗户1 m 处,距地面高度1.2 m 以上。
c)噪声敏感建造物室内作业指引书 第2页 共6页 第0次修改主题:声环境噪声旳测定作业指引书颁布日期:-12-20距离墙面和其她反射面至少 1 m,距窗约1.5 m 处,距地面1.2 m~1.5 m 高。
2.6敏感建造物噪声监测2.6.1 监测规定监测点普通设于噪声敏感建造物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