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单片机设计智能避障小车
单片机的智能寻迹避障小车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寻迹避障小车设计目录摘要………………………………………………………………………………………ABSTRACT…………………………………………………………………………………第一章绪论……………………………………………………………………………1.1智能小车的意义和作用……………………………………………………………1.2智能小车的现状……………………………………………………………………第二章方案设计与论证………………………………………………………………2.1 主控系统…………………………………………………………………………2.2 电机驱动模块………………………………………………………………………2.3 循迹模块…………………………………………………………………………2.4 避障模块…………………………………………………………………………2.5 机械系统…………………………………………………………………………2.6电源模块…………………………………………………………………………第三章硬件设计………………………………………………………………………3.1总体设计…………………………………………………………………………3.2驱动电路…………………………………………………………………………3.3信号检测模块………………………………………………………………………3.4主控电路…………………………………………………………………………第四章软件设计……………………………………………………………………4.1主程序模块…………………………………………………………………………4.2电机驱动程序………………………………………………………………………4.3循迹模块……………………………………………………………………………4.4避障模块……………………………………………………………………………结束语……………………………………………………………………………………参考文献…………………………………………………………………………………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寻迹避障小车设计摘要:利用红外对管检测黑线与障碍物,并以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芯片控制电动小汽车的速度及转向,从而实现自动循迹避障的功能。
基于STM32智能小车避障系统的设计

基于STM32智能小车避障系统的设计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智能化的发展,智能小车作为一种集成了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的移动机器人,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智能小车的应用场景广泛,包括智能家居、自动导航、工业巡检等。
然而,智能小车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自主导航时,如何有效地避开障碍物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因此,本文旨在设计一种基于STM32微控制器的智能小车避障系统,以提高小车的自主导航能力和安全性。
本文将首先介绍智能小车避障系统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避障系统在智能小车中的重要作用。
接着,将详细分析现有的避障技术及其优缺点,为后续的系统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一种基于STM32微控制器的避障系统设计方案,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
硬件设计将介绍小车的硬件组成、传感器选择及电路连接等;软件设计则重点阐述避障算法的实现和程序编写。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设计出一套高效、稳定的智能小车避障系统,提高小车的自主导航能力和避障性能,为智能小车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的研究成果也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二、系统总体设计基于STM32的智能小车避障系统设计的总体目标是构建一个能够自主导航、实时感知环境并有效避障的智能小车。
系统主要由STM32微控制器、超声波距离传感器、电机驱动模块、电源管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以及相应的控制算法构成。
系统的硬件设计以STM32微控制器为核心,通过其强大的处理能力和丰富的外设接口实现对超声波距离传感器的数据采集、电机驱动模块的控制以及无线通信模块的数据传输。
超声波距离传感器用于实时测量小车与前方障碍物的距离,为避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电机驱动模块则负责根据控制算法的输出控制小车的运动状态,包括前进、后退、左转、右转等。
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控制算法的设计和编程实现。
控制算法的核心是避障策略,根据超声波距离传感器测得的距离数据,通过算法计算得出小车的运动方向和速度,从而实现避障功能。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避障小车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避障小车设计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的日益普及,自动避障小车作为智能机器人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其设计与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单片机的自动避障小车设计,包括硬件平台的选择、传感器的配置、控制算法的实现以及整体系统的集成。
本文将首先介绍自动避障小车的背景和研究意义,阐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潜力。
接着,详细分析单片机的选型依据,以及如何利用单片机实现小车的避障功能。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传感器的选取和配置,包括超声波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以及如何通过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为避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本文还将介绍控制算法的设计与实现,包括基于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先进控制算法的应用,以提高小车的避障性能和稳定性。
本文将总结整个设计过程,展示自动避障小车的实物样机,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自动避障小车设计方案,为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系统总体设计在自动避障小车的设计中,我们采用了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利用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灵活的编程特性,实现了小车的自动避障功能。
整个系统由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组成,其中硬件部分包括单片机、电机驱动模块、避障传感器等,软件部分则包括控制算法和程序逻辑。
硬件设计方面,我们选择了具有高性价比的STC89C52RC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该单片机具有高速、低功耗、大容量等特点,非常适合用于自动避障小车的控制。
电机驱动模块采用了L298N电机驱动芯片,该芯片具有驱动能力强、稳定性好等优点,能够有效地驱动小车的直流电机。
避障传感器则选用了超声波传感器,通过测量超声波发射和接收的时间差,可以计算出小车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为避障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软件设计方面,我们采用了模块化编程的思想,将整个控制程序划分为多个模块,包括初始化模块、电机控制模块、避障控制模块等。
在初始化模块中,我们对单片机的各个端口进行了初始化设置,包括IO口、定时器、中断等。
基于STM32的智能循迹避障小车

基于STM32的智能循迹避障小车【摘要】本文介绍了一款基于STM32的智能循迹避障小车。
在引言中,我们简要介绍了背景信息,并阐明了研究的意义和现状。
在我们详细讨论了STM32控制系统设计、循迹算法实现、避障算法设计、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
在结论中,我们分析了实验结果,讨论了该小车的优缺点,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验证了该智能小车在循迹和避障方面的性能,为智能移动机器人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关键词:STM32、智能小车、循迹避障、控制系统、算法设计、硬件设计、实验结果、优缺点、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智能循迹避障小车是一种基于STM32单片机的智能机器人,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智能机器人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智能循迹避障小车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完成一些重复性、繁琐的任务,还可以在一些特殊环境下代替人类进行工作,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循迹功能使智能小车能够按照特定的路径行驶,可以应用于自动导航、自动驾驶等领域。
而避障功能则使智能小车具有避开障碍物的能力,适用于环境复杂、存在风险的场所。
通过将这两个功能结合起来,智能循迹避障小车可以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环境,完成更多的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STM32的智能循迹避障小车的设计与实现,通过研究其控制系统设计、循迹算法实现、避障算法设计、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等方面,为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1.2 研究意义智能循迹避障小车的研究旨在利用先进的STM32控制系统设计和算法实现,实现小车的智能循迹和避障功能,从而提高小车的自主导航能力和适应性。
研究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科技水平:通过研究智能循迹避障小车,促进了在嵌入式系统领域的发展,推动了智能控制和算法设计的进步,增强了人工智能在实际应用中的影响力。
2. 提高生产效率:智能循迹避障小车可以应用于仓储物流、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可以替代人工完成重复、枯燥的任务,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效益。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寻迹避障小车设计

三、软件设计
电机控制函数根据预设算法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电机的动作。最后,我们在 主程序中调用这些函数,实现小车的自动循迹避障寻光功能。
四、测试与结论
四、测试与结论
为了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我们对智能小车进行了多次测试。测试结 果显示,该系统能够准确地检测黑色引导线、前方障碍物和光源,并能够根据预 设算法自动调整小车的行驶方向和速度,实现了自动循迹避障寻光功能。因此, 基于单片机技术的自动循迹避障寻光智能小车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 力。
三、实验与测试
三、实验与测试
1、实验环境:在实验室内模拟实际环境进行测试,包括各种路面情况(如平 滑路面、颠簸路面)、各种障碍物类型等。
三、实验与测试
2、测试指标:测试指标包括小车的平均速度、稳定性、准确性等。通过这些 指标可以评估小车的性能并对其进行优化。
三、实验与测试
3、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小车的性能表现,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 进和优化。
5、执行器
5、执行器
执行器包括舵机和摄像头。舵机用于调节小车的行驶方向,摄像头用于拍摄 和传输图像数据。
三、软件设计
三、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是实现小车自动循迹避障寻光功能的关键。我们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 通过调用单片机的外设接口接收传感器数据,根据预设算法处理数据并输出控制 信号,控制电机驱动模块和执行器的动作。
3、传感器:传感器部分包括寻迹传感器和避障传感器。寻迹传感器用于检测 小车行驶路径,避障传感器则用于检测前方障碍物。常见的传感器类型有红外线 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
一、硬件设计
4、电机:电机部分包括两个电机和相应的驱动器。电机驱动器用于接收控制 器的指令,控制电机的转动方向和速度。
基于AT89C52的智能避障小车设计

基于AT89C52的智能避障小车设计摘要:智能避障小车是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智能机器人,能够通过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自主避开障碍物并实现自动导航。
本文基于AT89C52单片机,设计了一款简单的智能避障小车,通过详细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实现了小车的智能避障功能。
实验结果表明,该智能避障小车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能够有效地避开障碍物并沿着指定的路线自主行驶。
关键词:AT89C52;智能避障小车;单片机控制;传感器;自动导航二、AT89C52单片机简介AT89C52是一款8位微控制器,由51系列单片机中的一员,采用CMOS工艺制造,具有较高的性能和稳定性。
AT89C52具有4KB的闪存程序存储器、128字节RAM和32个I/O端口,适用于各种嵌入式控制应用。
由于其性能优异且价格低廉,AT89C52在嵌入式系统和智能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智能避障小车硬件设计1. 主控制电路本设计采用AT89C52单片机作为主控制芯片,通过I/O口控制小车的电机驱动和传感器信号的采集。
AT89C52的复位电路、时钟电路和编程电路按照规范连接,保证单片机正常工作。
2. 电机驱动电路小车采用直流电机作为驱动装置,为了实现正转、反转和制动等功能,需要设计一个电机驱动电路。
电机驱动电路采用L298N驱动芯片,能够提供足够的电流和电压给电机,并且通过控制L298N芯片的使能端和控制端,可以实现对电机的控制。
3. 传感器模块为了实现避障功能,小车需要安装多个传感器用于感知周围环境。
本设计采用红外避障传感器模块,能够通过红外线感知前方障碍物的距离,从而实现避障功能。
传感器模块通过模拟信号输出障碍物距离,通过AT89C52的模拟输入端口采集传感器信号。
4. 电源管理电路小车采用锂电池作为电源,并且需要设计一个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对电池进行充电和放电管理。
电源管理电路采用锂电池充放电管理芯片,能够对锂电池进行充电保护和放电保护,保证小车电源的安全和稳定。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避障循迹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避障循迹系统设计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小车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主要介绍一款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避障循迹系统设计。
一、系统的硬件设计
本智能小车的硬件设计包括控制模块、电源模块、驱动模块和传感器模块。
其中,控制模块采用C51单片机,电源模块采
用锂电池,驱动模块通过直流电机实现小车的前进、后退、左右转弯等各项动作,而传感器模块则包括超声波传感器、巡线传感器和红外线传感器。
二、系统的软件设计
本智能小车的软件设计包括控制程序和驱动程序。
控制程序主要实现通过巡线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来检测路面情况,从而确定小车行驶方向和速度,同时通过红外线传感器来检测障碍物,从而进行避障。
驱动程序主要用于实现小车的前进、后退、左右转等动作。
三、系统的操作流程
小车启动时,控制程序首先检测巡线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所处位置,从而确定小车行驶方向和速度。
接着,红外线传感器开始检测障碍物,并且在检测到障碍物时,自动转弯避免碰撞。
当小车行驶过程中检测到黑色线条时,巡线传感器将自动控制
小车前进或后退,从而使小车保持在线条上行驶。
四、系统的优点和应用
基于C51单片机的智能小车避障循迹系统具有高度自动化、低成本、易于维护等优点。
该系统可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物流、智能家居、机器人等领域。
总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感器技术和单片机技术等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未来,智能小车必将在各个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更多的价值。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寻迹避障小车设计课程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寻迹避障小车设计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及目的随着人们对机器人技术的提高和普及,智能小车已应用于很多领域,如工业制造、学术研究等,成为了未来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单片机智能寻迹避障小车的设计,让学生了解单片机的基本原理,熟悉电路的设计和程序员的编写,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数字电路、模拟电路、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设计过程1.设计方案智能寻迹避障小车把巡线车和避障车的功能集于一身,要实现这个设定的关键是用探测器实时地获取小车与路面间的距离,当距离为某一特定值时,小车就改变行进方向,而通过红外线传感器检测路线,小车就能够在沿着直线行驶时不偏离方向。
为了让设计更具实际意义,小车还可以配合LED灯来实现小车的状态显示。
2.硬件设计(1)原理图设计硬件电路由电源电路、控制电路和传感器组成。
单片机控制模块选用STC12C5A60S2芯片,这是一款强大的外设丰富的低功耗单片机,非常适合最终的应用。
为了让小车更加灵活,我们在使用STA的同时,还增加了音乐播放和语音提示的功能。
(2)电源电路设计电源电路采用两节7号电池的串联,达到12V的工作电压。
画图时还需注意进出电源的楔子,使其距离模块尽可能近,且哆扰较大,避免电路受电源电路噪声的干扰。
此外,还需要注意金属件漏接。
(3)控制电路设计该电路控制选择STC12C5A60S2单片机。
由于片内存储空间,接口丰富,定时器与PWM单元多对多的特点,这种单片机非常适合用于本设计。
传感器的控制电路采用运放直接与单片机相连的电路。
电路复杂度较低,文档在写作时主要是结果的分析。
UV2.0被用于编写程序和模拟仿真,在还原电路的同时验证了单片机的控制电路是否能够达到上设计的外部设备的操作目标。
(4)传感器设计两种传感器用来辅助STC12C5A60S2芯片的控制,实现小车的巡线与避障。
红外线传感器用于检测小车行驶时是否偏离,具体实现通过红外识别小车至地面之间的距离,当距离值达到某一阈值,小车就需要改变行进方向,以免偏离路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片机设计智能避障小车摘要利用红外对管检测黑线与障碍物,并以STC89C51单片机为控制芯片控制电动小汽车的速度及转向,从而实现自动循迹避障的功能。
其中小车驱动由L298N 驱动电路完成,速度由单片机输出的PWM波控制。
本文首先介绍了智能车的发展前景,接着介绍了该课题设计构想,各模块电路的选择及其电路工作原理,最后对该课题的设计过程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并附带各个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和本设计实物图,及完整的C语言程序。
关键词:智能小车;51单片机;L298N;红外避障;寻迹行驶abstractUsing infrared detection black and obstacles to the line and STC89C51 microcontroller as the control chip to control the speed of the electric car and steering, so as to realize the function of automatic tracking and obstacle avoidance. Which the car driven by the L298N driver circuit is completed, the speed of the microcontroller output PWM wave control.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t car prospect, then introduces the design idea, the subject selection of each module circuit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circuit, the design process of the subject is summarized and prospect with each module circuit principle diagram, and the real figure design, and complete C language program.Key words: smart car; 51 MCU; L298N; infrared obstacle avoidance; track driving一、绪论智能小车的意义和作用自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诞生以来,机器人的发展已经遍及机械、电子、冶金、交通、宇航、国防等领域。
近年来机器人的智能水平不断提高,并且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感觉传感器种类越来越多,其中视觉传感器成为自动行走和驾驶的重要部件。
视觉的典型应用领域为自主式智能导航系统,对于视觉的各种技术而言图像处理技术已相当发达,而基于图像的理解技术还很落后,机器视觉需要通过大量的运算也只能识别一些结构化环境简单的目标。
避障控制系统是基于自动导引小车(AVG—auto-guide vehicle)系统,基于它的智能小车实现自动识别路线,判断并自动避开障碍,选择正确的行进路线。
使用传感器感知路线和障碍并做出判断和相应的执行动作。
该智能小车可以作为机器人的典型代表。
它可以分为三大组成部分:传感器检测部分、执行部分、CPU。
机器人要实现自动避障功能,还可以扩展循迹等功能,感知导引线和障碍物。
可以实现小车自动识别路线,选择正确的行进路线,并检测到障碍物自动躲避。
基于上述要求,传感检测部分考虑使用价廉物美的红外反射式传感器来充当。
智能小车的执行部分,是由直流电机来充当的,主要控制小车的行进方向和速度。
单片机驱动直流电机一般有两种方案:第一,勿需占用单片机资源,直接选择有PWM功能的单片机,这样可以实现精确调速;第二,可以由软件模拟PWM输出调制,需要占用单片机资源,难以精确调速,但单片机型号的选择余地较大。
考虑到实际情况,本文选择第二种方案。
CPU使用80C51单片机,配合软件编程实现。
二、方案设计与论证现智能小车发展很快,从智能玩具到其它各行业都有实质成果。
其基本可实现循迹、避障、检测贴片、寻光入库、避崖等基本功能,这几节的电子设计大赛智能小车又在向声控系统发展。
比较出名的飞思卡尔智能小车更是走在前列。
我此次的设计主要实现循迹避障这两个功能。
根据要求,确定如下方案:在现有玩具电动车的基础上,加装光电检测器,实现对电动车的速度、位置、运行状况的实时测量,并将测量数据传送至单片机进行处理,然后由单片机根据所检测的各种数据实现对电动车的智能控制。
这种方案能实现对电动车的运动状态进行实时控制,控制灵活、可靠,精度高,可满足对系统的各项要求。
主控系统根据设计要求,我认为此设计属于多输入量的复杂程序控制问题。
据此,拟定了以下两种方案并进行了综合的比较论证,具体如下:方案一:选用一片CPLD(如EPM7128LC84-15)作为系统的核心部件,实现控制与处理的功能。
CPLD具有速度快、编程容易、资源丰富、开发周期短等优点,可利用VHDL语言进行编写开发。
但CPLD在控制上较单片机有较大的劣势。
同时,CPLD的处理速度非常快,而小车的行进速度不可能太高,那么对系统处理信息的要求也就不会太高,在这一点上,MCU就已经可以胜任了。
若采用该方案,必将在控制上遇到许许多多不必要增加的难题。
为此,我们不采用该种方案,进而提出了第二种设想。
方案二:采用单片机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用其控制行进中的小车,以实现其既定的性能指标。
充分分析我们的系统,其关键在于实现小车的自动控制,而在这一点上,单片机就显现出来它的优势——控制简单、方便、快捷。
这样一来,单片机就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丰富、有较为强大的控制功能及可位寻址操作功能、价格低廉等优点。
因此,这种方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案。
针对本设计特点——多开关量输入的复杂程序控制系统,需要擅长处理多开关量的标准单片机,而不能用精简I/O口和程序存储器的小体积单片机,D/A、A/D功能也不必选用。
根据这些分析,我选定了P89C51RA单片机作为本设计的主控装置,51单片机具有功能强大的位操作指令,I/O口均可按位寻址,程序空间多达8K,对于本设计也绰绰有余,更可贵的是51单片机价格非常低廉。
在综合考虑了传感器、两部电机的驱动等诸多因素后,我们决定采用一片单片机,充分利用STC89C51单片机的资源。
电机驱动模块方案一:采用继电器对电动机的开或关进行控制,通过开关的切换对小车的速度进行调整.此方案的优点是电路较为简单,缺点是继电器的响应时间慢,易损坏,寿命较短,可靠性不高。
方案二:采用功率三极管作为功率放大器的输出控制直流电机。
线性型驱动的电路结构和原理简单,加速能力强,采用由达林顿管组成的 H型桥式电路(如图。
用单片机控制达林顿管使之工作在占空比可调的开关状态下,精确调整电动机转速。
这种电路由于工作在管子的饱和截止模式下,效率非常高,H型桥式电路保证了简单的实现转速和方向的控制,电子管的开关速度很快,稳定性也极强,是一种广泛采用的 PWM调速技术。
现市面上有很多此种芯片,我选用了L298N。
这种调速方式有调速特性优良、调整平滑、调速范围广、过载能力大,能承受频繁的负载冲击,还可以实现频繁的无级快速启动、制动和反转等优点。
因此决定采用使用功率三极管作为功率放大器的输出控制直流电机。
图 H桥式电路循迹模块方案一:采用简易光电传感器结合外围电路探测,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对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要求很高,且误测几率较大、易受光线环境和路面介质影响。
在使用过程极易出现问题,而且容易因为该部件造成整个系统的不稳定。
故最终未采用该方案。
方案二:采用两只红外对管(如图,分别置于小车车身前轨道的两侧,根据两只光电开关接受到白线与黑线的情况来控制小车转向来调整车向,测试表明,只要合理安装好两只光电开关的位置就可以很好的实现循迹的功能。
方案三:采用三只红外对管,一只置于轨道中间,两只置于轨道外侧,当小车脱离轨道时,即当置于中间的一只光电开关脱离轨道时,等待外面任一只检测到黑线后,做出相应的转向调整,直到中间的光电开关重新检测到黑线(即回到轨道)再恢复正向行驶。
现场实测表明,小车在寻迹过程中有一定的左右摇摆不定,虽然可以正确的循迹但其成本与稳定性都低于第二种方案。
通过比较,我选取第二种方案来实现循迹。
图红外对管避障模块方案一:采用一只红外对管置于小车中央。
其安装简易,也可以检测到障碍物的存在,但难以确定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是否会与障碍物相撞,也不易让小车做出精确的转向反应。
方案二:采用二只红外对管分别置于小车的前端两侧,方向与小车前进方向平行,对小车与障碍物相对距离和方位能作出较为准确的判别和及时反应。
但此方案过于依赖硬件、成本较高、缺乏创造性,而且置于小车左方的红外对管用到的几率很小,所以最终未采用。
方案三:采用一只红外对管置于小车右侧。
通过测试此种方案就能很好的实现小车避开障碍物,且充分的利用资源而不浪费。
(参考文献[3])通过比较我采用方案三。
机械系统本题目要求小车的机械系统稳定、灵活、简单,而三轮运动系统具备以上特点。
驱动部分:由于玩具汽车的直流电机功率较小,而小车上装有电池、电机、电子器件等,使得电机负担较重。
为使小车能够顺利启动,且运动平稳,在直流电机和轮车轴之间加装了三级减速齿轮。
电池的安装:将电池放置在车体的电机前后位置,降低车体重心,提高稳定性,同时可增加驱动轮的抓地力,减小轮子空转所引起的误差。
简单,而三轮运动系统具备以上特点。
电源模块方案一:采用实验室有线电源通过稳压芯片供电,其优点是可稳定的提供5V 电压,但占用资源过大。
方案二:采用8支电池双电源分别给单片机与电机供电。
所以,我选择了方案二来实现供电。
三、硬件设计总体设计设计一个直流电机小车系统,用L298N 驱动电机,可加减速调节;用红外发射和接收传感器控制小车在规定区域行走,用红外传感器实现壁障,用霍尔传感器实现薄铁片的检测,用光敏电阻实现探测光源。
主板设计框图如图。
图 主板设计框图驱动电路电机驱动一般采用H 桥式驱动电路,L298N 内部集成了H 桥式驱动电路,从而Stc89c51 循迹红外对管时钟电路复位电路 报警电路电机驱动避障红外对管可以采用L298N电路来驱动电机。
通过单片机给予L298N电路PWM信号来控制小车的速度,起停。
其引脚图如,驱动原理图如图。
图3.2 L298N引脚图图电机驱动电路信号检测模块在该模块利用红外探测法。
红外探测法,即利用红外线在不同颜色的物理表面具有不同的反射性质的特点。
在小车行驶过程中不断地向地面发射红外光,当红外光遇到白色地面时发生漫发射,反射光被装在小车上的接收管接收;如果遇到黑线则红外光被吸收,则小车上的接收管接收不到信号,再通过LM324作比较器来采集高低电平,从而实现信号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