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搅拌实验操作方法

合集下载

混凝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

混凝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

混凝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
一直以来,混凝实验就是给水/排水、自来水厂的重要工艺环节,所以,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然而,有很多新用户不了解混凝实验的大概操作步骤,往往在进行试验时都会有点手足无措,所以,今天,本文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混凝实验验的主要操作步骤流程,希望帮助到大家更明确的指导生产的混凝实验:
1、确定试验目的;
2、测定原水样的水温、PH值、浊度、色度、碱度等水质参数;
3、配置药剂,确定药剂的配比度;
4、将搅拌杯放置于搅拌器的设定位置,确定桨叶的轴心与搅拌杯的中心是否对准;
5、根据不同试验水样的水质,设定药剂的投加量,,该步骤须注意各试管中的药体积相等,配比均匀;
6、设定混凝搅拌转速、时间;
7、设定絮凝搅拌转速、时间;
8、启动搅拌器的按钮,当搅拌速度达到设定的混合转速时,需迅速向不同搅拌杯内同时加药,并记录搅拌时间,观察混凝状况
9、混凝搅拌完成后,需立即从搅拌杯中提出桨叶,同步记录沉淀时间,观察沉淀状况
10、待沉淀完全结束后,先从搅拌杯的取样口排掉少许水样,再取水样并测定浊度、PH值等水质参数,并记录对比。

总结:以上就是混凝实验的简要操作步骤,由于不同用户、不同试验的水力、条件各不相同,以及不同取水量条件下的混凝水力条件也有差别,所以,该步骤中未明确的设定混凝搅拌转速、时间以及絮凝搅拌转、时间,用户可根据临时试验状况自行设定,其次详细的《混凝沉淀(烧杯)试验方法》可参考武汉市梅宇仪器有限公司官网“技术支持”的具体方法。

武汉市梅宇仪器有限公司:混凝试验(实验)搅拌器、六联搅拌器专业生产厂家,《混凝沉淀(烧杯)试验方法》编辑单位。

混凝搅拌实验

混凝搅拌实验
三、实验设备及用具
1.梅雨SC2000-6智能型六联搅拌机(附1000ml烧杯6个)2.浊度仪3.1000Ml烧杯12个4.200ml烧杯14个5.100ml注射器2个移取上清液用6.
1ml移液管一根7.5ml移液管一根8.10ml移液管一根9.1000ml量筒一个量原水体积10. 1 %浓度硫酸铝一瓶
五、原始数据记录
实验组号
混凝剂名称硫酸铝
1
编号
1
2
3
4
5
6
投药量
ml
1.00
2.00
.00
4.00
5.00
.00
浊度(mg/l)
11.80
4.30
0.10
0.20
0.30
1.20
根据水样混凝剂搅拌静置后沉淀的清晰度,可以看出第二号较为适宜,所以第二组可设为
实验组号
混凝剂名称硫酸铝
2
编号
1
2
3
4
5
6
投药量
八、注意事项
1.整个实验采用同一水样,取水样时搅拌均匀,一次量取
2.要充分冲洗加药杯,以免药剂沾在加药杯上太多,影响投药量的精确度
3.取上清液时,要在相同的条件下取。
2.60
3.00
3.40
3.80
4.20
4.60
浊度
1.50
0.50
0.30
0.20
0.10
0.50
六、数据处理
投药量与浊度关系曲线
七、思考题
(1)根据实验结果以及实验中所观察的现象,简述影响混凝的几个主要因素。
1.投药量2.搅拌器的搅拌速度3.水温4.水的组6个水样,静止15 min后,用医用针筒取出约130ml的上清液,并分别用浊度仪测出剩余浊度,记入表中。

混凝实验

混凝实验

混凝沉淀实验操作流程实验目的:1、了解混凝的现象及过程,净水作用及影响混凝的主要因素。

2、学会求水样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值、水流速度梯度)的基本方法。

3、了解助凝剂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实验步骤:1、最佳投药量实验步骤①确定原水特征,即测定原水水样浑浊度、pH、温度。

②确定形成矾花所用的最小混凝剂量。

方法是通过慢速搅拌(或50r/min)烧杯中800mL原水,并每次增加0.5mL混凝剂投加量,直至出现矾花为止。

这时的混凝剂量作为形成矾花的最小投加量。

③用6个1000mL的烧杯,分别放入800mL原水,置于混凝试验搅拌仪平台上。

④确定实验时的混凝剂投加量。

根据步骤(2)得出的形成矾花最小混凝剂投加量,取其1/4作为1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取其1/2,3/4,1,3/2,2倍作为2~6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

加药时,把混凝剂分别加到仪器上1~6号加药管中,这样可以保证同时加药。

⑤启动搅拌机,快速搅拌30 s,转速约300 r/min;中速搅拌6min,转速约100 r/min;慢速搅拌6min,转速约50 r/min。

如果用污水进行混凝实验,污水胶体颗粒比较脆弱,搅拌速度可适当放慢。

⑥关闭搅拌机,抬起搅拌桨,静置沉淀5 min,用50 mL注射针筒抽取烧杯中的上清液100 mL(共抽三次约100mL)放入200 mL烧杯内,立即用浊度仪测定浊度(每杯水样测定三次),记入表1中。

2、最佳pH实验步骤①用6个1000mL的烧杯,分别放入800mL原水,置于混凝试验搅拌仪平台上。

②调整原水pH,用移液管依次向1号,2号,3号装有水样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5mL,1.0mL,0.5mL 10%浓度的盐酸。

依次向5号,6号装有水样的烧杯中分别加入0.5mL,1.0mL 10%浓度的氢氧化钠。

③启动搅拌机,快速搅拌30 s,转速约300 r/min。

用酸度计测定各水样的pH,记入表2中。

④利用仪器的加药管,向各烧杯中加入相同剂量的混凝剂(最佳剂量采用实验步骤一中得出的最佳投药量结果)。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混凝实验,研究混凝剂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探讨最佳混凝剂用量及混凝时间,为水处理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原理,混凝是指在水中加入混凝剂后,使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凝聚成较大的絮凝体,便于后续的沉降或过滤。

混凝剂一般为阳离子、阴离子或非离子高分子物质,其作用机理主要有吸附、中和、电中和和凝聚等。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实验室自来水、混凝剂(聚合氯化铝)、搅拌器、玻璃容器、pH计、浊度计等。

方法:1. 取一定量自来水倒入玻璃容器中;2. 用搅拌器将水搅拌均匀;3. 用pH计检测水的初始pH值;4. 在搅拌的同时,向水中加入不同剂量的混凝剂;5. 混凝一定时间后停止搅拌,观察絮凝体的生成情况;6. 用浊度计检测水的浊度,记录下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一系列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随着混凝剂用量的增加,水中絮凝体的生成量逐渐增加,浊度逐渐降低,水质得到了改善;2. 随着混凝时间的延长,絮凝体的大小逐渐增加,浊度进一步降低,但当混凝时间过长时,絮凝体又会发生分散,浊度会有所上升;3. 初始水质的pH值对混凝效果也有一定影响,一般情况下,pH值在6.5-7.5之间时,混凝效果较好。

结论:混凝实验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能够有效地改善水质,提高水的透明度,减少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水质的不同情况,合理控制混凝剂的用量和混凝时间,以达到最佳的净化效果。

总结:通过本次混凝实验,我们对混凝剂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水处理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实验操作的经验,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验报告撰写人,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混凝实验报告引言:混凝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技术,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物,以提高水质。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混凝过程,探究不同条件下的混凝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水样:采集自自来水厂的自来水- 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 混凝剂浓度:0.1 g/L、0.2 g/L、0.3 g/L- 水样pH值调节剂:氢氧化钠(NaOH)、盐酸(HCl)2. 实验方法:- 步骤一:准备三个不同浓度的混凝剂溶液,分别为0.1 g/L、0.2 g/L、0.3g/L。

- 步骤二:取一定量的自来水样,分成三组,每组分别加入相应浓度的混凝剂溶液。

- 步骤三:使用搅拌器将混凝剂与水样充分混合,搅拌时间为5分钟。

- 步骤四:待混凝剂与水样反应完成后,停止搅拌并静置一段时间,观察悬浮物的沉降情况。

- 步骤五:测量不同条件下水样的浊度,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不同浓度的混凝剂对水样的混凝效果有显著影响。

通过测量水样的浊度,可以客观地评估混凝效果。

1. 不同混凝剂浓度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在实验中,我们分别使用了0.1 g/L、0.2 g/L和0.3 g/L的混凝剂浓度。

结果显示,随着混凝剂浓度的增加,水样的浊度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混凝剂中的聚合氯化铝可以与水中的悬浮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较大的絮凝物,从而使悬浮物沉降速度加快。

2. pH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pH值是另一个影响混凝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实验中,我们分别使用氢氧化钠和盐酸来调节水样的pH值。

结果显示,在酸性条件下(pH值低于7),混凝效果更好,浊度降低更为明显。

这是因为在酸性条件下,混凝剂与水中的悬浮物更容易发生反应,形成较大的絮凝物。

3. 混凝时间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混凝剂与水样反应后的静置时间也会对混凝效果产生影响。

随着静置时间的延长,悬浮物的沉降速度逐渐加快,浊度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较大的絮凝物在静置过程中会逐渐沉降,从而使水样变得更清澈。

污水混凝实验操作规程

污水混凝实验操作规程

污水混凝实验操作规程污水混凝实验是指利用化学混凝剂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聚集在一起形成沉淀以便于后续处理的一种方法。

下面是污水混凝实验的操作规程,供参考:一、实验前准备1. 配置所需的草酸溶液、硫酸溶液、浓缩盐酸溶液等混凝剂和试剂,并检查其浓度是否符合要求。

2. 准备所需的玻璃器皿,如烧杯、试管、容量瓶等,并进行清洗消毒。

3. 确保实验室安全,佩戴实验服、眼镜和手套。

4. 请确保实验操作环境通风良好,防止有害气体的滞留。

二、混凝试验操作步骤1. 取一定量的污水样品,如500ml,并记录初始COD (化学需氧量)、浊度等参数。

2. 将污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并在搅拌器的辅助作用下,搅拌一定时间,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均匀分散。

3. 在搅拌的同时,向污水中均匀加入适量的混凝剂,开始混凝试验。

混凝剂的加入量需事先确定,并根据试验要求进行调整。

4. 在混凝试验过程中,要保持搅拌器的速度和时间的一致性,以确保样品悬浮物的充分接触和混合。

5. 混凝试验一般需要维持一定的温度和pH值,应根据试验要求进行调整。

在调节温度时可以使用恒温水浴器,调节pH值时可以使用酸碱溶液。

6. 在混凝试验的过程中,要定期取出一定量的样品,进行COD和浊度的测试,并记录在试验记录表中。

7. 混凝试验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待试验结束后,停止搅拌器的工作。

三、混凝试验后处理1. 停止搅拌器的工作后,等待一段时间,观察污水中悬浮物的沉降情况。

通过目测或使用离心机进行悬浮物的分离与沉淀。

2. 将沉淀物和上清液进行分离,可以通过静置或者离心分离等方式进行操作。

3. 沉淀物的重量可以进行称量,并计算去除率。

上清液可以进行过滤,然后测定其COD和浊度的去除率。

4. 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四、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毒性物质或有害气体存在时,应佩戴好防护装备和使用合适的防护措施。

2. 操作时要注意手部的防护,避免化学物质直接接触皮肤。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一、混凝实验报告实验类型:混凝实验实验目的:测试混凝剂对混凝剂/水体系的影响,以及混凝剂使用量对水体系的影响。

实验仪器:混凝剂(如聚合物、碳酸钙等);烧杯;分析天平;温度计;烧杯;湿度计;样品。

实验步骤:1. 将混凝剂装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2. 将混合物放置于室温下,持续不断地搅拌30分钟;3. 用分析天平称取混合物中混凝剂的量,取出混凝剂/水体系的比例;4. 测量混凝剂/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5. 记录混凝剂使用量及混凝剂/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6. 逐步增加混凝剂使用量,重复2-5步,最后得出混凝剂使用量对混凝剂/水体系的影响。

二、混凝实验报告实验类型:混凝实验实验目的:研究不同混凝剂对混凝剂/水体系的影响,以及混凝剂使用量对水体系的影响。

实验仪器:混凝剂(如聚合物、碳酸钙等);烧杯;分析天平;温度计;烧杯;湿度计;样品。

实验步骤:1. 分别将混凝剂A、B、C装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2. 将混合物放置于室温下,持续不断地搅拌30分钟;3. 用分析天平称取混合物中混凝剂的量,取出混凝剂/水体系的比例;4. 测量混凝剂A/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测量混凝剂B/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测量混凝剂C/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5. 记录混凝剂A、B、C使用量及混凝剂/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6. 逐步增加混凝剂A、B、C使用量,重复2-5步,最后得出不同混凝剂使用量对混凝剂/水体系的影响。

三、混凝实验报告实验类型:混凝实验实验目的:评估混凝剂与水体系的相互作用,以及混凝剂使用量对水体系的影响。

实验仪器:混凝剂(如聚合物、碳酸钙等);烧杯;分析天平;温度计;烧杯;湿度计;样品。

实验步骤:1. 将混凝剂A、B、C装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2. 将混合物放置于室温下,持续不断地搅拌30分钟;3. 用分析天平称取混合物中混凝剂的量,取出混凝剂A/水体系的比例,取出混凝剂B/水体系的比例,取出混凝剂C/水体系的比例;4. 测量混凝剂A/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测量混凝剂B/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测量混凝剂C/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5. 记录混凝剂A、B、C使用量及混凝剂/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6. 逐步增加混凝剂A、B、C使用量,重复2-5步,最后评估混凝剂与水体系的相互作用,以及混凝剂使用量对水体系的影响。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混凝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混凝剂混凝机理及作用方式;2、掌握常用混凝剂对水质的处理效果;3、熟悉混凝工艺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混凝时,混凝剂与水中有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电荷中和作用,形成较大的絮凝团,并形成一定密度的絮体,从而使水中溶解物、悬浮物或胶体颗粒等杂质得以集结、附着并迅速沉降。

混凝剂主要有无机盐和有机高聚物两大类,常用的有氯化铝、硫酸铝、聚合铁盐、聚合铝盐等。

三、实验步骤1、将水样倒入混凝澄清装置中;2、将混凝剂按照一定比例加入混凝槽,并进行搅拌;3、待混凝剂与水中的杂质充分反应后,停止搅拌;4、观察混凝后水样的悬浮物;5、待悬浮物沉降后,取上清液进行测定。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分别使用了氯化铝和聚合铁盐作为混凝剂进行处理。

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混凝剂均能使水样中的悬浮物集结成絮体并沉降,但聚合铁盐的效果更好。

这是因为聚合铁盐是一种高分子有机聚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官能团化合作用,能有效地集结水中的杂质。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混凝实验,初步了解了混凝剂的混凝机理和作用方式,掌握了常用混凝剂对水质的处理效果。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混凝剂的投加量和混凝时间,以及混凝后需等待悬浮物沉降后再进行测定。

同时,还需要注意混凝剂的种类选择,根据水质和实际情况来确定最佳的混凝剂。

六、参考文献[1] 水处理学. 朱成钢,刘上岐主编.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2] 环境工程学. 丁仲礼,林长森编著.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3] 膨胀土等胶结材料的沉降实验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搅拌试验作业指导书
混凝搅拌实验是一种模拟混合、反应、沉淀三个工艺过程的实验手段,自来水厂可以通过混凝搅拌试验选择混凝剂的品种以及混凝剂最佳投量。

一、仪器及器皿
1、六联混凝实验搅拌机(带6个原水杯)1台、电子天平1台、散射光浊度仪1台、pH计1台;
2、100mL的容量瓶2个、100mL烧杯2个、收集瓶(250mL-300mL)6个、1升量筒1个、刻度吸管(1mL、2mL、5mL、10mL)各1支;
3、10升~15升的水桶1只、玻棒2根、洗耳球1个、定时器1个,温度计1支、蒸馏水洗瓶1个。

二、混凝剂溶液的配制
取固体混凝剂约10克备用(可装在磨口试剂瓶中以避免受潮)。

混凝剂溶液的浓度单位实验室常用毫克/升(mg/L)表示,生产上用于投加量计算时往往采用公斤/千立方米(Kg/Km3),这两个浓度单位是等价的,即:1mg/L=1Kg/Km3。

配制混凝剂溶液浓度的高低取决于投药量的大小,混凝搅拌机投药试管的体积一般约10毫升,所以当投药量大时应提高混凝剂的配制浓度,以保证投药试管能容纳下所投加的混凝剂溶液(投加混凝剂溶液的体积不超过9mL)。

1、1 mL=1 mg(1 mg/L)混凝剂溶液的配制
用天平准确称取0.1g固体混凝剂之于100mL烧杯中,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移入00mL 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即配成1mL=1mg(1mg/L)的混凝剂溶液。

2、1 mL=10 mg(10 mg/L)混凝剂溶液的配制
用天平准确称取1g固体混凝剂之于100mL烧杯中,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移入00mL 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即配成1 mL=10 mg(10 mg/L)的混凝剂溶液。

表1 投药量与混凝剂溶液浓度的关系
三、混凝试验模拟投药量的确定
混凝试验6个原水杯中混凝剂的模拟投药量,一种方法是根据当时生产实际投药量来确定,另外一种方法是根据形成矾花所用的最小投加量来确定。

1、根据生产实际投药量来确定6个模拟投药量
假如当时原水浊度为20NTU、投药量为5mg/L,则可以5mg/L为中心点来确定6个原水杯的投药量,即1~6号杯的投药量分别为3mg/L、4mg/L、5mg/L(中心点)、6mg/L (或以此为中心点)、7mg/L、8mg/L。

2、根据形成矾花所用的最小投加量来确定6个模拟投药量
①确定形成矾花所用的最小投加量,在烧杯中加入200mL原水,慢速搅拌,每次增加0.5mL混凝剂溶液投加量,直至出现矾花为止,这时的混凝剂溶液量作为形成矾花的最小投加量。

②根据得出的形成矾花最小混凝剂投加量,来确定混凝实验6个原水杯的模拟投药量。

假如形成矾花最小混凝剂投加量为3mg/L,则取其1/4(即约1mg/L)作为1号杯的混凝剂投药量,取其2倍(即6mg/L)作为6号杯的投药量,用依次增加投加量相等的方法求出2-5号烧杯混凝剂投药量,即2-5号原水杯的投加量分别为2mg/L、3mg/L、4mg/L、5mg/L。

四、搅拌试验步骤
1、取10L原水,检测其浑浊度、pH值、水温等,并做好记录。

2、将原水充分混匀,6个原水杯分别注入1L原水,将原水杯置于搅拌机相应位置。

3、根据6个模拟投药量(mg/L),计算出需要量取混凝剂溶液的体积(mL)。

若投药量在10mg/L以内,建议使用浓度为1mL=1mg的混凝剂溶液。

4、用刻度吸管分别向1~6号投药试管加入1 mL=1 mg的混凝剂溶液1mL、2mL、3mL、4mL、5mL、6mL,并加入蒸馏水至10mL使每支试管中的药液体积一致。

5、编制搅拌试验程序
混凝搅拌实验分为快速混合、慢速絮凝(反应)及沉淀三个过程。

混合过程是使混凝剂与原水充分混合均匀,要求水流紊动剧烈并快速完成。

可参考生产工艺参数设置搅拌机转速和搅拌时间,一般设置转速为150转/分钟~200转/分钟,搅拌时间为1分钟~3分钟。

絮凝过程是混合均匀的混凝剂与水中的胶体颗粒相互碰撞、絮凝,逐渐形成絮凝体(矾花)的过程,要求搅拌强度或水流速度随着絮凝体的成长而逐渐降低,以避免形成的絮凝体(矾花)被打碎。

一般设置转速为40转/分钟~50转/分钟,搅拌时间为15
分钟~20分钟。

沉淀是混凝剂与原水中胶体形成的使絮凝体下沉的过程,静止沉淀时间一般为15分钟~20分钟。

6、启动编制好的搅拌试验程序,例如搅拌试验程序为:自动加药;160转/分钟、1分钟;50转/分钟、15分钟;静止20分钟。

启动程序后,药液即自动加入6个原水杯
中(此时快速用蒸馏水冲洗投药试管并将冲洗水倒入原水杯,以使试管内的药液完全投加的原水杯中),并按程序执行搅拌。

在搅拌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个原水杯中絮凝体(矾花)形成的过程、状态,并做好记录。

7、搅拌试验程序结束后,水样静止20分钟,分别取上清液(沉淀水)于6个收集瓶中。

然后分别检测其浑浊度、pH值等,并做好记录。

8、根据混凝试验数据绘制混凝试验曲线,以混凝试验沉淀水浑浊度为横坐标、投药量为纵坐标绘制出浑浊度-投药量关系曲线。

9、选取混凝沉降速度最快、絮凝体结构最好、投药量最小、沉淀水浊度最低的,作为该原水条件下最佳混凝剂投药量,提供生产运行人员参考使用。

混凝搅拌实验记录表
试验人:试验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