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海洋科学考察船优秀PPT

合集下载

世界十大科学考察船

世界十大科学考察船

参考资料
• 参考网址 • /s?ie=utf-
8&wd=%22%E7%A7%91%E5%AD%A6%22%E5%8F %B7%E7%BB%BC%E5%90%88%E6%B5%B7%E6%B 4%8B%E7%A7%91%E8%80%83%E8%88%B9
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调查船
• 船舶简介 • 主要性能 • 主要参数 • 科考情况
德国流星号考察船
美国“阿特兰蒂斯号”
•首次安装 电子计算 机
格罗玛·挑战者号
雪龙号
• “四多”特点 • 性能参数 • 设施配备 • 极地科考
大洋一号
远望号
实验3号科考船
简介
参数性能
“科学”号综合海洋科考船
英国挑战者号家海军军 舰改装而成,共有243名 船员、6个科学家组织参 加,由汤姆森爵士领导, 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综合性 的海洋科学考察。 是世界上最早,海洋调查 船,由英国的一军舰改装 而成,长68米,排水量 2306吨,靠风帆和蒸汽机 推进。

十大海洋科学考察船 ppt课件

十大海洋科学考察船  ppt课件

巡航航速 12节
续航力
物资供应
15000海里 60天
主要装备 • 可控被动式减摇水舱系统 • 装配的升降鳍板 • 侧推加盖及翻转机等设备
应用领域 中国的深海远洋科考探测研究平台。将重点用于西太平洋及周边海域科考,可提 供海洋地质、生物与生态、大气等综合科学考察信息。
PPT课件
11
“JAMESCOOK”号(英)
主 要
从事各类海洋研究调查
贡 在大西洋海底800米以下进行岩心钻探和取样工作
于2010年对位于加勒比海域开曼海沟5000米海底的世界上最深

的海底火山谷喷口进行了调查
PPT课件
13
04“北极光”号(欧盟) 世界上第一艘国际性考察船
PPT课件
14
“北极光”号


主要参数 199.85米 49米
载员 120人
•最近几年Atlantis号在大多数时间 里,都搭载着阿尔文号在太平洋 中对海底火山和热液源进行探测, 取得了很多宝贵的信息和资料。
PPT课件
19
PPT课件
20
01
东方红二号
海大的骄傲
PPT课件
21
东方红二号
部分规格参数:
船长 96m
型宽 15m
吨位 970t

15个不同类型的实

验室
航速 18节
艘”多功能科学钻探船。 • 世界上第一艘采用竖管钻探方式的深海探测船 • 世界最大深海钻探船,此前曾创下7740米世界最深海底钻探纪录。 • 将参与综合大洋钻探科学计划(IOPD)
PPT课件
17
Atlantis号(美)
02
Click here to add your subtitle

十大海洋调查船CC

十大海洋调查船CC

东方红2号
• 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调查船是由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 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地方政府 共同投入9000万人民币建造,1996年1月正 式投入使用的中国国内最先进的海洋综合 性调查船之一。
东方红2号
• 续航力与自给力:在航速12.5节时续航力13000海 里;按定员196人计算自给力为60昼夜。 • 稳性: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船检局对无限航区客 船要求。 • 抗沉性:满足分舱及破舱稳性对抗沉性的要求。 • 耐波性:设专用设施以提高船的耐波性和改善调 查工作状况。 • 适居性:生活设施齐全,且在室内生活及工作场 所实施集中空调,使该船具备了良好的研究工作 条件。
雪龙号
• 船上的实验室面积达580平方米,拥有先进的 导航、定位、自动驾驶系统,配备有先进的通 讯系统及能容纳两架直升机的平台、机库和配 套设备。 • 船上设有大气、水文、生物、雪龙号极地考察 船. • 计算机数据处理中心、气象分析预报中心和海 洋物理、化学、生物、地质、气象等一系列科 学考察实验室。可航行于世界任何海区。
竺可桢号
• “竺可桢”号远洋综合调查测量船,原名 “海洋20号”。中国首艘636A型海洋综合 调查船.
竺可桢号
• 完成多波束地形地貌测量4万多平方公里、测 线里程达1.2万公里。 • 7批次向澳联合搜救中心提供扫测成果数据, 为研究分析可疑区域海底地理环境提供了有 力支撑。 • 开创了海军专业测绘力量首次成功参与国际 性联合搜救行动等多个纪录。
金星号海洋调查船
• 金星号海洋调查船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 海洋调查船. • 1957年6月28日,金星号海洋调查船开离青 岛港,驶往渤海正式开始中国有史以来的 第一次综合性海洋调查。
金星号海洋调查船

海洋船舶简介演示

海洋船舶简介演示

客船
总结词
用于载运旅客的船舶,根据用途可分为邮轮、游艇、渡船等。
详细描述
客船的主要任务是载运旅客,提供旅游、休闲、商务等服务。根据用途的不同,客船可分为邮轮、游艇、渡船等 类型。邮轮是一种大型客船,提供海上旅游服务;游艇则主要用于休闲娱乐;渡船则主要用于载运旅客过河或海 峡。
油轮
总结词
专门用于运输石油及石油产品的船舶。
环保对策
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船舶应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如节能 发动机、污水处理系统等。同时,应遵守相关国际环保法规 和标准,加强船舶的环保管理。
经济挑战与对策
经济挑战
海洋船舶运输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波动等经济挑战。
经济对策
为应对经济挑战,船舶运输企业应加强市场分析和预测,优化运输路线和运营模 式,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应加强与其他行业的合作和交流,拓展业 务领域和市场空间。
02
海洋船舶的特点
结构特点
船体结构
海洋船舶的船体通常采用钢制结 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能够承受海水的压力和风浪的冲
击。
甲板和船舱
甲板是船舶的露天工作区域,用于 装载货物、人员和设备。船舱则是 船舶的内部结构,包括船员舱室、 机舱、货舱等。
推进系统
海洋船舶通常配备有推进系统,包 括发动机、螺旋桨、传动轴等,用 于提供船舶航行的动力。
详细描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船舶制造商将目光投向大型船舶的 研发和建造。大型船舶能够承载更多的货物,降低单位 货物的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同时,大型船舶也有 助于减少碳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专业化
总结词
随着全球分工的不断深化,专业化船舶的需求越来越 大,如液化天然气船、石油运输船、集装箱船等。

我国的十个调查船

我国的十个调查船

“雪龙”号是我国目前
唯一的一艘专门从事极地 科学考察的破冰船。自 1993年从乌克兰购进以 来,“雪龙”号先后进行 了多次南北极科学考察, 足迹遍布五大洋,最北航 行到北纬85度25分,最 南航行到南纬70度21分, 创下了我国海史上多项新 纪录。
“北斗号”调查船,是 挪中两国渔业部门的合 作、挪威为了表示对中 国开放与发展新政策的 支持而向中国赠送的一 艘现代化的渔业科学调 查船 。该船功能齐全, 可塑性强,适用于多种 渔业与海洋科学调查, 船上装备了先进的导航 仪器和可变螺距推进器, 可在全球冰区以外的海 区进行海洋生物资源及 其他海洋科学调查。
“中国海监83”号是 中国 中国海监83”号是 目前最先进的海洋调查 船,船上装了许多世界 领先的仪器。此外, “海监83”船还装备了 直升飞机,该船将可以 在远海海域实施空中监 察和采样取证工作。这 艘监察船造价1.5亿, 船长98米,排水量 3980吨,连续航行能 力10000海里,自持力 60天,适航范围除极地 以外的任何航区。
“大洋一号”,是一艘 5600吨级远洋科学考 察船,新增的动力定 位系统、网络系统以 及先进的深海调查设 备和系统化的实验室 布局,使其调查能力 大为增强,已进入国 际先进科学考察船行 列。
中国第一艘海洋调查 船“金星”号,是 1956年用一艘远洋救 生拖轮改装而成的, 适用于浅海综合性调 查。“金星”号投入 使用20多年,为研究 渤海、黄海、东海测 取了大量资料。60年 代开始,中国先后建 造和引进了大批大、 中、小型调查船。中 国的海洋调查船具有 船体较大、生活与工 作条件较好的特点。 。
向阳红09号为 综合性海洋科学 调查船。可进行 海洋水文物理、 海洋气象、海洋 化学、海洋地质 地貌、海洋生物 等科学调查研究 工作。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

科学背景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作为海洋探测与研究的重要平台,其发展水平不仅影响我国海洋科学发展的走向,更直接体现了国家的海洋科技实力。

当前,海洋深部丰富的资源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海洋系统和地球科学的系统认知亟待提升,探查深远海这一影响未来国家资源和安全保障的重要领域,已成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命题。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的建设和投入使用,显著提升了我国深海大洋探测能力与研究水平,是我国海洋科学基础研究和海洋高新技术研发,特别是深海及大洋区的海洋基础科学研究的海上移动实验室和试验平台。

作为我国第一艘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引领了我国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的发展,是我国未来 10—25 年深远海海洋科学考察的主力船只之一。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将致力以下六大科学目标:大洋环流系统与气候变化;海洋动力过程与灾害; 深海生物、基因资源及生物多样性;大洋生态系统与碳循环;洋中脊与大陆边缘热液系统及地球深部过程; 深海海底油气(含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形成机理。

概述“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是实现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开展深远海考察研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其海洋环境立体探测范围涵盖全球 99.2% 的海域,船舶建造工艺水平和科学考察能力位居海洋强国新建和在建考察船前列。

“科学”号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武昌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建造,于 2012 年建成,母港青岛,由中科院海洋所以“专业运行、开放共享”的模式运行。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总长 99.8 m、型宽 17.8 m、吃水5.6 m,总吨位4 711,抗风力大于12级,续航力 15 000 海里,自持力 60 天,定员 80 人,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具有全球航行能力。

船舶采用吊舱式电力推进系统, DP-1 动力定位,一人驾驶桥楼,无人机舱,具备卓越的操控性能。

优化设计的球鼻艏、升降鳍板和艏侧推槽道口封盖的配置提供了低噪声的声学探测环境。

十大海洋科学考察船

十大海洋科学考察船

船长 96m
型宽 15m
吨位 970t
航速 18节
续航力 13000海里
所属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
装 备
特 点
15个不同类型的实 验室
X波段雷达(带 ARPA)
综合导航系统
无限航区的B级冰区加强钢质远 洋船
稳定,抗沉,宜居, 耐波,减震降噪
重 大
下水15年来,航程相当于绕赤道14圈,承担了逾百项国家级重大研
时1.852公
里)的航速破冰 前行 • 3架直升机
考察。
06
科学号(中)
中国先进海洋科考船
科学号
• 部分参数 船长 99.5米 主要装备 • • • 应用领域 中国的深海远洋科考探测研究平台。将重点用于西太平洋及周边海域科考,可提 供海洋地质、生物与生态、大气等综合科学考察信息。 可控被动式减摇水舱系统 装配的升降鳍板 侧推加盖及翻转机等设备 宽 17.8米 排水量 约4600吨 巡航航速 12节 续航力 15000海里 物资供应 60天
装备
• 先进的破冰能力: 在冰层厚度达 1.5米的海面 上能以3节(1 节航速约合每小
创新
• 环保技术:污水净化 系统,油舱采用双层
用途
• 日本第51 次南极考察 队将乘坐它 于2009年1 1月从日本 出发赴南极
结构,防止发生事故
时燃油泄漏先进的垃 圾焚烧炉 • 破冰技术:其船首可 喷出海水对冰层进行 溶解,从而减少直接 破冰的燃油消耗
• 从海底直接采集样本
08
雪龙号
中国第三代极地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CHINARE)
舰长 167.0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宽 航速 排水量 编制人数 续航力 19000海 里

寻觅沉睡的宝船 南海一号 华光礁一号PPT课件

寻觅沉睡的宝船 南海一号 华光礁一号PPT课件
2004年,“南海Ⅰ号”整体打捞方案确定。按照这一方案,打捞预算 为1亿多元。但随着打捞出水时间的推后,打捞成本也逐步上升。按照 “南海Ⅰ号”水下考古队透露的数字,为打捞“南海Ⅰ号”修建临时码 头花了1400多万元,单就两艘打捞船每天的租金就高达80多万元,还有 施工中投入的钢材、水泥、水下设施、船舶、人工等,算下来,打捞工 程预算接近1.5亿元。如果加上“水晶宫”1.5亿元的造价,“南海Ⅰ号” 打捞并保存的总成本将高达3亿元人民币。方案一出,就被人评价为“不 计成本的疯狂举动”。 一般的沉船打捞也就花费几百万元,“整体打捞并保存”要比“原地 打捞保存”多花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资金。
海南华光礁1号宋代沉船遗址捞出万件文物
2019/4/22
18
“华光礁一号” 船 出水的文物
从沉船里打捞上来的一块石磨
打捞上来沉船的一条断铁锚
2019/4/22 19
“华光礁一号” 船的研究价值
修复“华光礁1号”古沉船意义重大。南海海底发现外国沉船并不多, 而中国古沉船则很多,证明最早经营、开发南海的国家就是中国。
2019/4/22 13
寻觅沉睡的宝船
----华光礁一号
2019/4/22
14
“华光礁一号” 船的简介 华光礁1号,是一艘南宋古沉船,是中国在远洋海域发现的 第一艘古代船体,于1996年被中国渔民在潜水捕鱼时发现。 1998年中国博物馆和海南文物部门初步试掘,出水文物约 1800件。 2007年,中国博 物馆和海南省文体 厅,共同组建了西 沙考古工作队,开 始正式对深埋海底 南海一号古沉船模型 的“华光礁1号”古 沉船遗址进行考古 发掘,这是中国首 次大规模远海水下 考古发掘,共发掘 万件出水古瓷器。
2019/4/22 4
“南海一号” 船的发现历程及考古大事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配了精确的导航系统
装 备
海底声纳测
绘仪和卫星通信设备
专门配备了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
地位
•世界上现役考察船中航行经历最 为丰富的考察船之一。
•最近几年Atlantis号在大多数时间 里,都搭载着阿尔文号在太平洋 中对海底火山和热液源进行探测, 取得了很多宝贵的信息和资料。
2020/4/29
19
2020/4/29
19000海 里
装备
• 先进的导航、定位、自动驾驶系统,通讯系统 • 两架卡-32直升机的机库和1个停机坪及配套设备。还配备了1架
“雪鹰”号直升机、1艘黄河艇以及1只中山驳,以提高航行保障 和运输能力。 • 可调式螺旋桨
意义
• “雪龙”号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 冰前行的船只。雪龙船耐寒,能以1.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 冰层(含0.2米雪),是中国进行极区科学考察的唯一的一艘功 能齐全的破冰船。
科研实力 • 十分坚固,适合航行于充满浮冰的北极海域
• 从海底直接采集样本
2020/4/29
5
08
雪龙号
中国第三代极地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
2020/4/29
6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CHINARE)
舰长 舰宽
航速
排水量 编制人数 续航力
167.0米 22.6米 1.5节航速连 21025吨 130人 续破冰1.2米
“北极光”号


主要参数 199.85米 49米
载员 120人
排水量
约6.5万 吨
最快航速 造价
15.5节
6.5亿欧 元
能力与地位
• 世界上第一艘国际性考察船 • 了解上至大气、下至海床各个范围内全球变化问
题的独特海洋观测平台 • 单船进行深海科学钻探,无需其他破冰船的协助 • 拥有一个能在冰上进行操作的动态定位系统
• 更多的现代化科考测量设备
主要装备 • 集货船、油轮、舰载直升机、载客和研究等功能于一体
• 主要用作俄罗斯在南极的科考任务,为俄南极站点、野外基地提供物资 技术保障,包括运送燃料、食品、科研设备,越冬换季极地人员更换。
• 保障从事海洋学、地球物理学、气象学、海冰等大范围的研究工作。
2020/4/29
2020/4/29
17
Atlantis号(美)
02
Click here to add your subtitle
2020/4/29
18
Atlantis号
部分规格参数:
长 吃水深度 排水量 巡航距离 航速 转向动力
83.5m
5.8 m
3510 t
17280 n mile
11 kn
喷射式
六个科学实验室和储存室
3
09 Sikuliaq”号(美)
2020/4/29
4
Sikuliaq”号
总长
船宽
船深
吃水 排水量
主要参数
79.5米 15.84米 8.53米 7.77米 3724吨
• DPS1动力定位系统,冰级加强多波束声纳系统,声学多 主要装备: 普勒流速剖面仪,1万米长缆线的现代化绞车
• 较长的取芯能力 • 噪音小,便于开展鱼类研究
十大海洋科学考察船
海洋技术二班 缪思思14020041079
“特列什尼科夫院士”号(俄)
10
俄罗斯近20年来首次打造的科研考察船。
2020/4/29
2
“特列什尼科夫院士”号
船长
船宽
排水量 载员 航行最低温 耗资
主要参数 133.6米 23米
16800吨 140人 -40℃
2亿美元
• 8个现代实验室模块
创举
• 两个月池(moon pool)
• 在其中布放设备而不会受到海风、海浪和海冰的 影响。能首次在被海冰覆盖的封闭区域布放非常 敏感和昂贵的设备,如遥控或自主式水下设备。
2020/4/29
15
“地球”号(日本)
03
世界最大深海钻探船
2020/4/29
10m
38m
吃水深度 总吨位
最大航速 造 价
9.2m
56,752吨 12节
3.5亿英镑
主要成就
• 世界上最高的船上钻井架,高出海平面121米 • 能够在地幔、大地震发生等区域进行高深度钻探作业,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
艘”多功能科学钻探船。 • 世界上第一艘采用竖管钻探方式的深海探测船 • 世界最大深海钻探船,此前曾创下7740米世界最深海底钻探纪录。 • 将参与综合大洋钻探科学计划(IOPD)
海潜艇,机器人潜艇Autosub6000
主 要
从事各类海洋研究调查
贡 在大西洋海底800米以下进行岩心钻探和取样工作
于2010年对位于加勒比海域开曼海沟5000米海底的世界上最深

的海底火山谷喷口进行了调查
2020/4/29
13
04“北极光”号(欧盟) 世界上第一艘国际性考察船
2020/4/29
14
2020/4/29
11
“JAMESCOOK”号(英)
05
英国最大综合海洋科学考察船
2020/4/29
12
“JAMESCOOK”号
部分参数
总长 895m
船宽 18.6m
吃水 55m
排水量 5801吨
巡航速度 12节
随船人数 54名
搭载 装备
多波束声纳系统,超声波多普勒流面刨面仪,水质 采样器,海底土壤样本器,搭载HyBIS和Isis遥控深
20
东方红二号
01
海大的骄傲
2020/4/29
21
东方红二号
06
中国先进海洋科考船
2020/4/29
10
科学号
• 部分参数 船长 99.5米
宽 17.8米
排水量 约4600吨
巡航航速 12节
续航力
物资供应
15000海里 60天
主要装备 • 可控被动式减摇水舱系统 • 装配的升降鳍板 • 侧推加盖及翻转机等设备
应用领域 中国的深海远洋科考探测研究平台。将重点用于西太平洋及周边海域科考,可提 供海洋地质、生物与生态、大气等综合科学考察信息。
• 3架直升机
• 环保技术:污水净化 系统,油舱采用双层 结构,防止发生事故 时燃油泄漏先进的垃 圾焚烧炉
• 破冰技术:其船首可 喷出海水对冰层进行 溶解,从而减少直接 破冰的燃油消耗
用途
• 日本第51 次南极考察 队将乘坐它 于2009年1 1月从日本 出发赴南极 考察。
2020/4/29
9
科学号(中)
2020/4/29
7
新“白濑”号(日本) 07
南极观测船
2020/4/29
8
新“白濑”号
船长
船宽
138米
28米
排水量
乘员 破冰航速
耗资
1.25万吨 179人 3节 380亿日元
装备
创新
• 先进的破冰能力: 在冰层厚度达 1.5米的海面 上能以3节(1 节航速约合每小 时1.852公 里)的航速破冰 前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