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内容分类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术语总结清单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术语总结清单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术语总结清单一、诗歌内容分类1、赠友送别诗:依依不舍或别后思恋,坦陈心志;别后情境想象、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2、咏史怀古诗:凭吊古人或事。

或缅怀,或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业;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或借古吟今。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人民的疾苦,或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3、边塞征战诗: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这样壮丽主题较少,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思念的比较多。

4、山水田园诗:把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5、写景抒情诗:即诗人因所见的景物而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6、咏物言志诗:诗人不直接表露思想感情,而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具体事物,往往表现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品质,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或表现其他或喜或悲的感情。

7、闲适隐逸诗:看惯了官场勾心斗角,世俗社会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

8、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9、思妇闺情诗:即以闺中思妇情怀或愁绪为内容诗歌,多写妇女对在前线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是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10、羁旅行役诗: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11、悼亡诗:悼亡诗多是通过作者追忆往昔,回忆妻殁之前彼此相濡以沫、同甘共苦或其他具体生活情境,或以“记梦”的形式,来表达对亡妻的悼伤与思念。

12、干谒诗: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自荐信。

一些文人为求得进身机会,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迹。

二、评价主旨类1、意境深远、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2、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包括: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物抒怀诗、咏史怀古诗、赠友送别诗、羁旅思乡诗以及即事抒怀诗。

1. 山水田园诗:这类诗歌多以自然风光和农村景物、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向往,或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讴歌。

2. 边塞征战诗:这类诗歌主要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以及边塞的壮丽风光,表达出作者对边塞将士的敬仰和赞颂。

3. 咏物抒怀诗:这类诗歌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 咏史怀古诗:这类诗歌以历史人物、事件、陈迹为题材,来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

5. 赠友送别诗:这类诗歌通常表达出作者对朋友或亲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友谊或亲情的珍视和怀念。

6. 羁旅思乡诗:这类诗歌主要描写作者在外漂泊、思念家乡的情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怀念。

7. 即事抒怀诗:这类诗歌通常以眼前的事物或事件为题材,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分类只是对古代诗歌的一种概括和总结,实际上古代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形式也多种多样。

诗歌内容分类

诗歌内容分类

诗歌的内容分类包括以下几种:
送别诗:主要表达离别之情,常以景寄情,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边塞诗:主要描写边塞生活,表现边塞的苦寒、战争的残酷,如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山水田园诗:主要描写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表达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如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

怀古诗:主要表达对历史遗迹的凭吊,抒发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之情,如唐代诗人杜甫的《蜀相》。

离别诗:主要表达离别之情,常以景寄情,如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

哲理诗:主要表达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和感悟,如宋代诗人朱熹的《观书有感》。

抒情诗:主要表达个人情感,如爱情、友情、思乡等,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

叙事诗:主要通过叙述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讽刺诗:主要通过夸张、比喻等手法来讽刺社会现象或人物,如唐代诗人章碣的《焚书坑儒》。

写景诗:主要描写自然景色或景象,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热爱或景色的美妙之处,如宋代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

诗歌内容分类繁多,以上仅是常见的一些分类方式。

具体分类还需根据诗歌的主题、风格、表现手法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古诗的题材分类

古诗的题材分类

古诗的题材分类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古诗分为不同的类型。

以下是按照题材划分的古诗类型:一、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这类诗歌通常表现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讴歌。

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二、边塞军旅诗边塞军旅诗是以描写边疆地区、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这类诗歌通常表现出对边疆将士的赞美和讴歌,以及对战争的反思和思考。

例如,王昌龄的《出塞》、高适的《燕歌行》等。

三、离别怀人诗离别怀人诗是以描写离别之情、思念之苦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这类诗歌通常表现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以及对离别的无奈和感伤。

例如,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

四、抒情言志诗抒情言志诗是以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个人志向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这类诗歌通常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和思考,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和表达。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

五、讽刺批判诗讽刺批判诗是以讽刺、批判社会现实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这类诗歌通常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批评,以及对人性的反思和思考。

例如,杜牧的《泊秦淮》、陆游的《书愤》等。

六、历史叙事诗历史叙事诗是以叙述历史事件、刻画历史人物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这类诗歌通常表现出对历史的追忆和思考,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和评价。

例如,张籍的《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曹植的《白马篇》等。

诗歌有哪些分类

诗歌有哪些分类

诗歌有哪些分类诗歌有哪些分类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诗歌的分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古诗分类按音律分类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题材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

东汉刘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

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

(1976年在秦始皇陵区出土了一件钮钟,上书错金铭文:“乐府”,2000年在西安秦遗址出土“乐府承印”封泥一枚,进一步肯定了这一史实,而非始于汉武帝时期。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诗歌按内容分类

诗歌按内容分类

诗歌按内容分类诗歌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羁旅行役诗、闺怨诗、送别诗、讽喻诗等。

(一)怀古诗、咏史诗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例如: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二)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例如: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菊花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三)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例如: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四)边塞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诗歌题材分类

诗歌题材分类

诗歌题材分类1.讽喻诗讽喻诗是作者对世态、人生等进行真知灼见的探索,或从正面作出评判,或从侧面发出讽刺而撰写的诗篇。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咏物诗是指那些以客观的“物”为集中描写对象,并在描写中抒怀兴感的诗歌。

《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3.怀古咏史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咏写对象,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咏史左思郁郁涧底松。

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

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

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

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4.山水田园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边塞诗反映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6.哲理诗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

诗词的分类 诗词的分类形式分类

诗词的分类 诗词的分类形式分类

诗词的分类诗词的分类形式分类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诗词的分类,以及诗词的分类形式分类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诗词都能分为哪些类别诗词都能分为哪些类别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2、诗歌内容分类: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

赠友送别诗《别董大二首》唐代: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3、按内容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4、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古诗词分为哪几类?古诗词分为哪几类?1、按内容和形式分类:(1)五言诗:古诗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每句五个字。

(2)七言诗:每句七个字,也是古诗中常见的一种形式。

(3)律诗:指按照规定的韵律和格律创作的诗歌,如七绝、五律等。

2、按内容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1)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3、诗、词、曲三类。

古诗可分为哪几类?古体诗(古风、古诗)、近体诗(今体诗、格律诗)今体诗可分为几类?律诗(五律、七律)和绝句(五绝、七绝)律诗可分为哪几联?体裁:从诗歌的格律(形式)上来分。

4、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5、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载收藏分享加入文辑诗歌意境类习题解题指要诗歌的内容大致分为这样几类: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下面分别说明。

一.送别诗(一)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

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于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

末句要有理警,意味渊永为佳。

”例、送刘司直赴安西王维绝域阳关道,胡烟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解说]全诗从地点、景物特点写起,然后叙述史实,赞扬汉朝的威德,结点出全诗的主旨:你这次去安西一定要让外族惧怕,不要去寻找屈辱的“和亲”方略。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解说]:题目开门见山,点出是在暮雨时分送别李胄,用景物特征为送别定下了调子,建业——则是友人要去的地方。

“深深的海门看不到尽头,远处的浦树在雨中摇曳,诉不完的别情,就如同这无边的雨丝。

”这四句则把别情形象化,反衬了情义的深重。

(二)检测练习: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一)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答: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

御苑:皇家的宫苑。

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三)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

班马:离群之马。

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答: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鲆环嗌叫憷龅乃捅鹜季啊BR>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二、写景诗(一)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

一般来说,写景诗往往塑造形象,或者勾勒意境,或者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者用白描手法,或托物言志;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

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二)例、山居秋冥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解说]:本诗主要描写了几幅图画,刚下过雨,山上清新空阔,到了晚上,秋意很浓。

明月照在松林间,清泉在石头静静的流着。

竹林哗哗,是浣女归来了。

莲花摇动,是渔船归来了。

随着天气变化,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淡,这优美的山景可以让人们留下欣赏。

全诗主要在渲染一种优美、宁静的生活。

(三)检测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一)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答: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写出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二)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答: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

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2.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答: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

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三)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写出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

答:诗中有画,本诗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对仗工整,又自然流畅,毫无雕琢。

2.这首诗歌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答: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

1、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五)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仰视,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低头,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答: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

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答:写出渔民欣快欢畅之情,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

(六)题义公禅房孟浩然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1.这首诗所描写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征?答:山谷秀美、山峦清净、空气清新、和润阴凉、自然幽雅。

2.这首诗的语言特征怎样?答:表现自然明快、词句清谈秀丽。

三、咏物言志诗。

(一)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的事物的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鉴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那也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

也就是说,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

如“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行踪漂泊不定),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蝉》)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蝉喻作者自己。

前四句写蝉的艰难处境:由于自命高洁,总是食不果腹;虽然竭尽全力地叫,也是白费精神,得不到同情。

这实际是说诗人自己。

下面四句则直抒胸臆。

三联上句说自己官位低微,无所归依;下句说田园都荒芜了,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透出要辞官归隐的心意。

尾联又把自己的命运和蝉联系起来,从蝉的叫声得到警示,醒悟到自己和蝉一样清苦。

作者是怀着崇敬和同情的心情写蝉的,用蝉来警戒自己,要像蝉那样保持清高和廉洁,即使政治环境恶劣,也永远不变初衷。

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为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观察角度的不同,即使写同一事物,他们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

当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诗人明确意识的寄托。

但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这就是我们在读解时要细加领悟的。

如“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