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调研报告通用范本

合集下载

农村土地问题调研报告4篇

农村土地问题调研报告4篇

农村土地问题调研报告农村土地问题调研报告4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村土地问题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农村土地问题调研报告1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也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推进全县土地流转工作,近日,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先后到长山、魏桥、明集、西董等镇街进行了调研,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了土地流转相关情况。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积极建立土地流转服务机构,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土地规模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

截止20xx年底,全县162318个农户中,15943个农户进行了流转,占9.8%,流转土地面积84894亩,占家庭承包经营总面积的9.3%,亩均流转收入800元以上。

按照流转模式,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类型:一是大户承包型。

种植大户将农民闲散土地流转过来集中耕种,占流转土地的47%。

如焦桥镇西营村李保银流转土地420余亩,实现了规模经营,提高了土地收益。

二是家庭农场型。

以家庭生产经营为主,通过较高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对土地实行规模化、专业化的经营。

截止20xx年末,全县共培育申报家庭农场27家。

三是企业带动型。

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发展规模高效农业,占流转土地的32.7%。

如明集镇王少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流转土地1000余亩,开发建设高效生态园,集种植、加工于一体,促进了农业发展的产业化。

四是合作经营型。

以农民家庭经营为基础,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组织优势,实现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占流转土地的20.3%。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调研报告(五篇)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调研报告(五篇)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调研报告(五篇)(篇一)近期,根据县委维稳办《关于对农村承包土地私自流转引发不稳定问题开展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我乡对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乡辖7个行政村,62个村民小组,2137户,农业人口7202人。

**年末,全乡实有耕地面积8235亩,占总面积的2.4%,其中:承包田面积1767亩,承包地面积6468亩。

各村耕地面积情况:富厚村1002亩,富和村1421亩,富强村986亩,富康村1664亩,双江村1058亩,五星村669亩,赵院村1435亩。

根据调查统计,全乡有16户村民将承包土地流转给他人,涉及57人,土地面积67.39亩。

流转原因主要是举家搬迁、缺乏劳动力、投亲靠友等多种因素。

二、土地流转的特点我乡的土地流转呈现出以下特点:(1)大部分是农民相互间自发流转。

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大多为口头协议,不申请、不登记、不报告,一般是形成事实了,村、组才知情,缺少契约和约束。

(2)部分农户全家离开当地从事二、三产业,或到经济条件好的地方生活,将自己的房屋出售,一并把土地转让给耕地少人口多的农户耕种。

(3)流转形式单一。

全乡土地流转基本上为转包、转让,没有能代表土地流转向高效设施农业或现代农业方向发展的。

(4)土地转包、转让价格不一,土地年租金一般以农产品实物折算,一次性转让的土地转让费也因地理位置、土地质量等级等各不相同。

三、存在的问题**乡私自流转土地的情况大多发生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前,有少数已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时,通过变更土地承包证将流转程序合法化。

而没有变更承包证的,基本也已约定成俗,多年来很少产生争议。

全乡因为流转行为不规范,出现矛盾纠纷的有2件,一件是赵院村五组叶映茂与叶映沛关于土地及赡养老人等方面的纠纷,一件是富康村五组李从珍与李翠莲涉法涉诉土地纠纷。

这两件较为典型的案例,具体情况是:1、**年4月,叶映沛之女叶淑芳以“农村边界纠纷多,政府部门不作为”为主要内容信访至县委书记信箱,我乡进行调查处理发现,反映的赵院村五组土地争议问题,实际是叶淑芳的父亲叶映沛与其大伯叶映茂买卖房屋并流转承包土地后发生的遗留问题。

农村土地调查报告4篇_调查报告_

农村土地调查报告4篇_调查报告_

农村土地调查报告4篇几年来,**市一直把搞好土地有序流转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的大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从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出发,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取得了较好成效。

截止XX年末,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81574公顷,涉及55700个农户,分别占承包耕地面积的10.8%和总农户的11.2%。

其中流向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的为1907公顷,占流转总量的2.3%;流向农民专合作组织的1980公顷,占流转总量的2.4%;流向农户的77687公顷,占流转总量的95.3%。

在土地流转总量中转包的61574公顷,出租的8143公顷,互换的389公顷,转让的7252公顷,入股的1980公顷,其他形式的2236公顷,分别占流转总量的75.5%、10%、0.5%、8.9%、2.4%、2.7%。

流转的土地中自发流转的75873公顷,占流转土地的93%;乡村组织提供信息流转的1461公顷,占流转土地的1.8%;委托乡村组织流转的4240公顷,占流转土地的5.2%。

流转出的土地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占流转总量的80%以上,种植经济作物和蔬菜占流转总量的10%左右。

流转期限以中短期为主,5年以下流转面积占88.4%,5~XX年占4.3%,XX年以上占7.3%。

由于**市采取土地入股等形式,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数粮大户,搞土地规模经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发挥了规模效益。

一是促进了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

通过土地入股流转,使农村土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有能力经营的农民集中,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

二是实现了转移劳动力和农民增收双赢。

农村土地流转后使一些会手艺、头脑活、善经营的农民摆脱了土地束缚,或打工,或经商,服务于二、三产业。

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活跃和繁荣了城乡经济,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五篇)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五篇)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五篇)(篇一)为全面了解近年来我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分析土地流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4月中旬,根据政协腾冲市委员会**年工作计划,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农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后深入到界头、固东、曲石、腾越、清水等5个乡镇,以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对我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效近年来,我市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积极探索土地流转。

截止**年3月,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8.7万亩,占承包耕地合同总面积66.7万亩的13%。

流转的土地主要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及创意农业。

从土地流转的期限看:10年以下的29985.1亩,占34.5%;10年以上的57014.9亩,占65.5%。

从土地流转的形式看:转包8574亩,出租60568亩,互换6606亩,转让3952亩,股份合作6691亩,其他形式609亩。

从土地流转方向看:流入企业41209亩,占47.3 %;流入合作社2487.5亩,占2.9 %;流入大户22416亩,占25.8 %;流入家庭农场10261亩,占11.8%;农户间流转10626.5亩,占12.2 %。

从土地流转规模看:流转面积在100亩以下的经营户1677户21150亩;100亩以上的87户65850亩。

其中:100—499亩66户,500—999亩8户,1000—9999亩10户,10000亩以上3户38475亩。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各自特色的流转示范典型。

主要模式有:“公平模式”:曲石镇公平社区以党总支为引领,将一家一户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农户以土地入社,合作社再以水田每年每亩500市斤、旱地每年每亩436市斤的稻谷将11300亩土地流转给云南禾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以发展银杏采叶林、南方红豆杉采叶林种植,同时发展林下生态鸡、生态肉牛养殖、林下中药材种植,打造现代高标准农林业旅游观光示范园。

土地调查报告范文4篇_调查报告_

土地调查报告范文4篇_调查报告_

土地调查报告范文4篇实践报告是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成果的主要表现,它集中表明了作者在调查工作中获得的新的发明、理论或见解,是宁夏师范学院本科生社会实践的重要依据,也是科研领域中的重要文献资料和社会的宝贵财富。

一、前言(一)调查目的: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掌握了解银川市贺兰县土地流转现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农村土地流转又好又快进行,宁夏师范学由思政部领导的大学生践行社对此项实践活动高度重视,在寒假中,让同学们对宁夏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研,在活动中,使同学们更深一步了解宁夏这几年在土地流转方面的可喜变化。

作为践行社里的一员,我积极参加了此次实践调查活动,希望同过此次调查能有效的提高我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水平。

(二)调查对象:从人大农业委、政府办、农办、经管局、林业局、农业局、国土局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共抽调50名干部,走访了全县15个乡镇场30个行政村100户农户。

(三)调查方式: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随机抽样),并兼有个别访谈。

(四)调查工作分配:在各乡、村分别召开了座谈会,充分听取了基层群众意见,并随机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统计了有关情况。

(五)调查人员:调查员:刘海娜撰写报告:刘海娜(六)调查时间和地点:于XX年1月23日--1月28日在贺兰县各个村进行调查(七)调查过程:宁师大学生践行社在接到思政部马老师关于宁夏土地流转的实践调查通知后,我积极参与、配合,这次调查的主题是关于宁夏土地流转的调查。

我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宁夏人,在寒假中利用各种机会,通过跟随村支书走访各村部了解情况,并通过座谈会和对村民的访问中,得知他们对土地流转后的看法。

综合了不同人的认识设计了这一问卷,以期多维度、综合地对贺兰县人的土地流转情况进行调查。

二、问题的分析与讨论(一)了解土地流转的基本常识(1)土地流转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农村土地承包调研报告(精选5篇)

农村土地承包调研报告(精选5篇)

农村土地承包调研报告(精选5篇)农村土地承包篇1根据工作安排,3月17日,在许爱荣副主席带领下,县政协经济委员会对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进行了调研。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试点工作开展概况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对维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顺利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县委、县政府对试点工作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支持配合,县农委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抓落实。

调研组认为,目前我县试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探索出了符合我县实际的工作思路,总结了一条成熟的技术方案,培训了一批业务骨干,积累了重要经验。

整体工作共五个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实施阶段、颁证阶段、归档阶段和验收阶段。

截至目前,第一阶段的前期准备工作基本结束,第二阶段全县已完成农户基本信息公示公告12715户,占试点农户总数的72%,完成农户两图一表签字确认7595户。

这次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目的使命更为特殊。

这次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目的,已经不是农村改革之初解决经营体制问题,也不是简单的通过确权定纷止争,而是要通过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承包权益,为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村土地“三权”(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奠定坚实基础,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进而促进土地这个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

二是环境条件更为复杂。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人口发生巨大变迁;同时,农民对土地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农村土地问题的敏感性直线上升。

三是工作要求更为严格。

这次确权登记颁证就是要历史性地全面解决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登记簿不健全等问题,要求对每个地块进行实地调查、现场勘测、影像绘图和信息管理。

这些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聘请有资质的专业队伍。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一)认识还有待提高。

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范本)

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范本)

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情况调研报告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7月中旬,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土地‎整治工作情况调研组‎,对近几年来我区土‎地整治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组先后‎深入到**、**、‎**、**等镇和*‎*街道,对农村土地‎整理、建设用地复垦‎、户籍改革退出宅基‎地情况等进行了实地‎查看,听取了相关情‎况汇报,并在国土房‎管局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我区土地整治‎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土‎地整治主要是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方式,推动田、水、‎路、林、村等综合整‎治。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工作‎,积极对上争取项目‎和资金,不断拓展土‎地整治外延与内涵,‎有效促进了耕地保护‎,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提高了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为我区建‎设用地占补平衡提供‎了保障,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支撑,为‎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奠‎定了基础,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提升。

‎(一)积极争‎取,土地整治成效凸‎显。

自201X年我‎区农村土整治工作全‎面推进以来,区政府‎及国土部门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整治项‎目呈现了全方位覆盖‎和多样化特点,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是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201X年来,‎全区共规划推进项目‎273个,完成投资‎7.19亿元,整治‎土地54.26万亩‎,新增耕地3.96‎万亩(其中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新增0.4‎1万亩),被市国土‎房管局列为“**市‎国土整治重大工程示‎范县”,获得了“*‎*市耕地保护目标任‎务突出贡献奖”。

‎二是耕地质量有‎效提升。

通过土地整‎理,实施了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持工程‎等项目,大力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建成‎一批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普遍大幅‎提高。

农村土地调研报告4篇

农村土地调研报告4篇

农村土地调研报告4篇农村土地纠纷是敏感而又复杂的问题,既是土地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也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热点。

近年来,我市农村村民上访案件中,直接或间接涉及到土地纠纷的已经占到相当的比重。

因此,做好农村土地纠纷的调处工件,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强化耕地保护,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维护正常的土地管理秩序,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保障。

农村土地纠纷的实质是权属纠纷。

无论是权属争议还是侵权行为,都是对土地使用权的争议。

土地纠纷产生各有其历史根源和主客观因素,都是由于长期以来土地多头分管、地界不清、土地权属紊乱、政策和体制的变更等原因造成的。

总体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因历史遗留问题所造成的集体土地权属纠纷。

我市在农村“四固定”以后,特别是在“文革”期间,原公社、大队无偿调用生产队的土地陆续兴办起了乡镇企业或被一些学校、机关占用等,这些土地被占用时由于有关政策不落实或手续不够完备,不同程序地存在如征地对农业税未核减、提留款未扣除、补偿费未兑现、补偿款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当时不存在土地纠纷,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法制意识的提高,以及有些单位的解散和人多地少等矛盾的产生,土地资产不断增值,土地越来越珍贵,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把这些遗留问题重新提了出来,从而引起纠纷。

二、因历史遗留问题所造成的个人之间的宅基地使用权纠纷。

土改时由于人少地多分给个人的有空闲宅基或多余宅基,在“四清”时已经由当时的大队收回集体,并规划安排他人使用。

但由于当时的法律不完善,手续不完备,收回时往往是几个主要村干部在场,既没有记录在案,也没有将老宅基证变更或注销。

在后来的村庄地籍调查确权换证时,一些当事人要求政府依据其土改时老宅基证的面积进行确权换证,而另一方也持有后来颁发的宅基证并已建房居住多年,由此引起纠纷。

三、宅基地实占与证载不符所引起的宅基地纠纷。

我市农村中原有宅基上的房屋大多是土坯结构瓦房,多年来两家共趁50厘米土坯夥墙共建房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编号:AN-QP-HT170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农村土地调研报告通用范本
农村土地调研报告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

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农村土地纠纷是敏感而又复杂的问题,既是土地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也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热点。

近年来,我市农村村民上访案件中,直接或间接涉及到土地纠纷的已经占到相当的比重。

因此,做好农村土地纠纷的调处工件,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强化耕地保护,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维护正常的土地管理秩序,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保障。

农村土地纠纷的实质是权属纠纷。

无论是权属争议还是侵权行为,都是对土地使用权的争议。

土地纠纷产生各有其历史根源和主客观
因素,都是由于长期以来土地多头分管、地界不清、土地权属紊乱、政策和体制的变更等原因造成的。

总体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因历史遗留问题所造成的集体土地权属纠纷。

我市在农村“四固定”以后,特别是在“文革”期间,原公社、大队无偿调用生产队的土地陆续兴办起了乡镇企业或被一些学校、机关占用等,这些土地被占用时由于有关政策不落实或手续不够完备,不同程序地存在如征地对农业税未核减、提留款未扣除、补偿费未兑现、补偿款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当时不存在土地纠纷,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法制意识的提高,以及有些单位的解散和人多地少等矛盾的产生,土地资产不断增值,土地越来越珍贵,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把这些遗留问题
重新提了出来,从而引起纠纷。

二、因历史遗留问题所造成的个人之间的宅基地使用权纠纷。

土改时由于人少地多分给个人的有空闲宅基或多余宅基,在“四清”时已经由当时的大队收回集体,并规划安排他人使用。

但由于当时的法律不完善,手续不完备,收回时往往是几个主要村干部在场,既没有记录在案,也没有将老宅基证变更或注销。

在后来的村庄地籍调查确权换证时,一些当事人要求政府依据其土改时老宅基证的面积进行确权换证,而另一方也持有后来颁发的宅基证并已建房居住多年,由此引起纠纷。

三、宅基地实占与证载不符所引起的宅基地纠纷。

我市农村中原有宅基上的房屋大多是土坯结构瓦房,多年来两家共趁50厘米土坯夥
墙共建房屋。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需要扒掉原有土房重新翻建时,将老土坯墙扒掉,换为24厘米的砖墙,由于新墙是否骑中,或宅基实占与证载不相符,从而发生了双方邻居的宅基地纠纷。

四、农村宅基地继承发生的纠纷。

由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目前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太明确,对于祖传的老宅基地,大多是继承方式取得的。

当事人认为老宅基地是祖上传下来的,人人都有份,即使自己在批划新宅基地时曾同意将老宅基留给自家的兄弟使用,但若出现兄弟不和,便要以继承祖业为由,要求重新对老宅基进行划分,从而因为老宅基的分配问题发生新的纠纷。

五、确权换证所引起的宅基地纠纷。

我市
从1992年开始进行村庄地籍调查,并重新确权颁发新的宅基地使用证,目前全市已有80%的行政村进行了村庄地籍调查并重新确权换证。

但在此过程中,由于程序不够完善、四邻无签名、新老宅基证证载是否一致等种种原因引起宅基地纠纷和群众的上访。

六、农村建设占用农民责任田所引起的纠纷。

我市从1982年开始的土地承包,到前几年新的一轮的30年土地延包,明确了承包责任制,加大了对耕地的保护,使一些村委会、村民组在批划新宅基地或创办乡镇企业时无空闲地可使用。

一是确实需要批划宅基地的农民无地可批,出现了村民之间私下调整土地,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双方发生纠纷;二是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要,使一些村委会、村民组所
办的企业占用村庄边缘一些农民的承包责任田。

由于事先没有达成协议或补偿不到位,引起被占用了土地的农民的不满,从而引起了纠纷。

这类纠纷往往是一方持有土地承包合同,一方持有建设用地许可证或宅基地使用证,双方到处长时间上访。

七、政府处理决定生效后因不能执行所引起的上访问题。

当事人因宅基地使用权发生纠纷,政府或人民政府法院曾依法作出了处理决定,但处理决定生效后,由于种种原因,致使处理决定无法得到正常的执行,而引起群众的上访。

八、因为征地补偿不到位引起的群众上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需要征用的土地越来越多,需要占用一些农村村民的责
任田和延包地,因为占用的是一部分村民的责任田或延包地,占地的村民既想全部得到土地补偿款,又要求村民组重新分配土地,从而因为补偿款的发放,村民组内部之间引起了大量的上访。

针对以上几种情况所引起的土地上访案件,为了更好地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维护我市的社会稳定,尽可能地减少越级上访和重复上访事件的发生,我们土地管理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采取提前预防、超前介信,积极调解处理矛盾纠纷、排查不稳定因素,把社会矛盾、不安定因素及群众上访所反映的问题,努力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力争把群体性事件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树立**国土资源的良好形象,我们采取了以下各种措施和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以解决大量的土地信访案件。

一是建立信访工作长效机制
在日常的信访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党委政府责任制的意见》的有关要求进行落实,建立健全信访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是完善领导机制,局里专门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纪检组长为副组长、办公室主任、法规信访科科长、土地监察大队队长等有关科室长为组员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做到对信访工作高度重视、强化责任,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定期研究信访工作、接待上访群众、包案处理信访案件等制度;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实行办案
质量责任制、执法质量考评制、案件责任追究制等,对每项执法活动和每个案件的办理流程都进行科学的管理,定期对执法质量进行评查、通报;三是完善接访工作机制,局领导轮流进行信访值班,充实信访科工作人员,在法规信访科原有的基础上,抽调专业性强、文化素质高、有责任心的同志到法规信访科,负责全市有关的土地问题的信访工作和对各类土地纠纷的调处工作;四是健全协调配合机制,健全市、乡镇、村三级土地信访机构,每村有一名主管土地的村干部,各乡镇土地所的工作人员有一名专职信访工作人员,明确市、乡镇、三级土地信访机构的职责,实行联合接访、协调例会、备案通报、疑难案件处理等工作制度;五是完善教育惩戒制度,加强对上访人员进行思
想教育、法制宣传和违规行为的控制等等。

二是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
牢固树立遵守土地法律法规的意识,要求局机关和局各二级机构、乡镇国土资源所等相关部门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土地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活动,深刻认识我国的国情和保护耕地的极端重要性,本着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精神,严格依法管理土地,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进一步提高依法管地用地的意识,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合理用地。

对违反法律法规批地、占地的,必须要求承担其法律责任。

同时严格依法查处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当前要着重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和滥用行政权
力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问题。

要加大土地管理执法力度,严肃查处非法批地、占地等违法案件。

建立国土资源与监察等部门联合办案和案件移送制度,既查处土地违法行为,又查处违法责任人,典型案件,要公开处理。

对非法批准占用土地、征收土地和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照《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关于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行政处分暂行办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土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非法批准征收、使用土地,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还必须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可在此位置输入公司或组织名字
You Can Enter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