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鄂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3 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绝句》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绝句》这首诗。
教学步骤:(一)导入引导同学们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由此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诗:9 古诗两首(二)自学《绝句》1.读题、解题,。
《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这首诗是唐朝另一个著名诗人杜甫写的,当时唐朝开始衰败,又发生叛乱,诗人历尽艰辛才辗转到四川,在四川成都郊外建造了一间草堂,诗中描写的就是草堂前明媚秀丽的景色。
2.教师范读。
强调多音字:行(háng)泊(bó)3.自学字词,理解词语,教师检查,学生质疑。
黄鹂:一种小鸟,也叫黄莺,叫声很好听。
白鹭(lù):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细长,吃小鱼,小虾。
东吴(wú):古时候的东吴,就是今天江浙一带。
鸣:这里指鸟叫。
翠柳:绿色的柳树。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含(hán):包含。
西岭:成都西面的岷山。
千秋雪:“千秋”就是千年,这时是虚指。
“千秋雪”指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万里:指非常遥远,不是实指。
4.检查自学诗意情况,想像画面。
(1)指名读诗句。
(2)练说每句诗意。
(新绿的柳枝上一对黄鹏在欢唱,蔚蓝的天空上,有一行白鹭从溪上飞起,向远处天空飞去。
远处,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
这样的景色就像嵌在窗户里一样。
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观看彩图,诵读全诗,想像画面。
)(整首诗描绘了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景色。
)5.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1)指导朗读。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 早发白帝城)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通过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诗中的地理和历史背景;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体会诗中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背诵并理解《早发白帝城》的内容;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地理和历史背景;学生能够欣赏并分析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早发白帝城》全文;相关的历史和地理背景资料;古诗朗读和分析的辅助材料;3.2 教学环境:教室里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以便学生朗读和活动;需要有投影仪或者白板,以便展示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白帝城的图片或者地图,引起学生对诗中地理背景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要早发白帝城;4.2 新课内容:让学生朗读《早发白帝城》,并指导学生注意诗的韵律和节奏;解释诗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4.3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例如诗中对大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慨;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意;4.4 应用与拓展: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类似的绝句,或者让学生选择另一首相关的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4.5 总结与反思:通过提问或者讨论,检查学生对诗的理解和欣赏程度;引导学生反思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五、作业与评价5.1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早发白帝城》,并在下一堂课前进行默写检查;要求学生回家后,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并在下堂课分享;5.2 评价:通过学生的默写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诗的背诵和理解程度;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价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延伸活动6.1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李白的诗,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并准备进行小组分享;6.2 诗歌朗诵会:组织一场诗歌朗诵会,邀请学生朗诵自己喜欢的李白的诗,通过朗诵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6.3 绘画创作:邀请学生根据《早发白帝城》的内容,进行绘画创作,通过绘画展示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绝句》教案及反思

《绝句》教案、反思教学目标:1、会认“绝、鸣、柳、岭、泊、吴、含、窗、鹭”九个生字,会写“绝、鸣、柳、岭、泊、吴、含、窗”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两句诗。
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春景图动画,学生欣赏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题目,学生书空“绝”,在生字本上书写一遍。
2、出示课件,了解“绝句”含义。
《绝句》属于七绝。
3、出示课件,了解杜甫。
二、朗读并感悟古诗:1、认读生字:鸣、柳、岭、泊、吴、含、窗、鹭学生认读,老师指导;说说你记住哪些字,如何记住的;给生字组词。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指导读诗出诗的节奏:出示课件中划出节奏的古诗,老师打着节拍范读;学生试着打节拍读诗;个别学生打节拍读诗;齐读,读出诗的节奏。
4、理解诗意后熟读:出示课件第一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
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齐读这两句诗。
出示课件第二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
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释义“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
齐读这句诗。
出示课件第三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
出示”门泊东吴万里船”,释义“泊”(停泊)。
齐读这句诗。
5、感悟诗境,背诵古诗:(1) 老师从第一句诗中找出两种事物“黄鹂,翠柳”,学生在二、三、四句诗中划出“白鹭、青天、西岭、千秋雪、船”。
(2)指出表示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体会颜色美。
(3)出示课件“配乐诗朗诵”,个别学生读诗,其他学生闭眼想象,交流脑海中的画面。
(4)小结:你们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美妙的画面,这是哪个季节?(春季,因为出现了翠柳)。
当作者看到这么美的春景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绝句》,当我们被这首诗所吸引时我们禁不住要背下来这首诗。
鄂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绝句》教案

鄂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绝句》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什么是绝句,并能正确朗读、理解绝句。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提高学生的中文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绝句的基础概念,理解绝句的特点。
2.能够正确朗读和理解绝句内涵。
教学难点
1.让学生能够在掌握一定的字词和语法结构的前提下,深入领会诗意内涵。
2.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写出符合绝句形式的诗句。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
1.让学生朗读《绝句》这首诗,了解绝句的格式和诗意内涵。
2.引导学生通过看图片、听音乐、描述感受等方式,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
第二步:课文阅读
1.教师朗读全文,引导学生跟读,并向学生解释词语的含义。
2.对每个句子进行分析,指导学生领会绝句的特点和技巧。
第三步:理解诗歌意义
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内涵,帮助学生神思远逸,凝神静心。
2.引导学生通过情境想象,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第四步:写作练习
1.教师强调韵律和字数的限制,让学生写出一首符合绝句格式的创意诗句。
2.认真听取学生作品,指导学生修改和优化。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在理解绝句诗歌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感,提高了他们的中文写作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学生掌握字词不够牢固,对韵律理解还有欠缺等。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加强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绝句的技巧和特点。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绝句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绝句一、教学目标1.了解绝句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要求。
2.能够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练习中学到的知识。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绝句的写作要求和特点。
2.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进行创作和训练。
三、教学难点1.学生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进行绝句的创作。
2.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材: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小纸条、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创作绝句1.利用课前适当的启发性问题引入,让学生思考“绝句是什么”,“绝句有哪些特点”等问题。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绘本中的绝句,了解绝句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要求。
3.请学生自由发挥,尝试写几句自己的绝句。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话题,如家庭、自然、动物等,帮助学生进行写作。
2. 分组分享与点评1.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将自己写的绝句报告给全班同学听。
2.全班同学和老师进行点评和讨论,分析绝句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3. 练习与巩固1.在黑板上示范写出一首绝句,让学生模仿默写。
2.通过与同学的配对,互相交换纸条,来练习默写绝句。
3.老师收集部分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修改建议。
4. 综合创作与拓展1.提供一个主题或标题,让学生进行综合创作。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创造性思维写出自己的绝句。
2.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用简短的文字描绘出独特的意境。
3.学生完成后可以相互分享和交流,欣赏和赞赏优秀的作品。
六、课堂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绝句的基本要求和特点。
通过练习和创作,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分享和点评,学生互相学习,提高了写作水平。
同时,我们也培养了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七、作业布置1.课后,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册练习。
2.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绝句整理起来,准备下节课进行作品展示。
2018-2019年度新鄂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学期13 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 要求1.朗读古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古诗的内容。
3.背诵课文,默写《早发白帝城》,提高理解古诗的能力。
重点 难点 1.理解古诗的内容。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 课时两课时1早发白帝(d ì)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①本句交代了辞别的哪些要素?向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图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②将“千里”与“一日”安排在一起意在说明什么?]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③本句写了途中见闻,暗含着什么内容?]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④“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绝 句1知识点详解 ☜2 ①交代了辞别的时间、地点,描绘了白帝城的绚丽景象。
3 ②旅程长与时间短构成对比,夸张中显出了水流之急,小船顺激流直下。
4③巧妙地用猿啼不住隐写了舟行的快速。
④“轻”既点明舟行轻快,又暗写诗人心情轻快。
5知识点详解 ☜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①这两句写了几种颜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7[②本句是从哪里看到的景色?]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8[③本句是诗人在哪里观察到的景色?]1.理解古诗《早发白帝城》,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
2.学会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生字卡片,与白帝城相关的课件。
一导入唐朝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歌。
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后人誉为“诗仙”。
你知道他是谁吗?(李白)你知道他写了哪些诗吗?你能背诵吗?请同学背诵《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二揭题释题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早发白帝城》也是李白的名篇。
2.齐读课文题目,学生质疑。
“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白帝城”在哪里?3.释题。
边播放《早发白帝城》的课件,老师边解释: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出6①四种颜色:“黄”“绿”“白”“青”。
色彩鲜明,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7②是诗人从窗口向西眺望看到的画面。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绝句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绝句教材名称:《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内容:绝句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绝句的定义、特点以及基本结构。
2. 学生认识绝句中的韵律和音韵。
3. 学生掌握写绝句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1. 绝句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绝句中音韵的运用。
3. 绝句写作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1. 绝句的韵律和音韵。
2. 如何让学生写出有感情有韵律的诗句。
教学方法:1. 讲授法结合实际演示。
2. 示范法激励创作。
3. 熟读经典名句,理解绝句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为了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优美的古诗词或现代诗歌朗诵,课前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绝句,以及绝句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Step 2: 探究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什么是绝句,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诵经典绝句,来让学生领会绝句中的韵律和音韵,让学生自己分析、理解和感悟绝句的韵律效果。
例如:(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2)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文天祥《满江红》)(3)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李商隐《夕阳箫鼓》)Step 3: 提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绝句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集体创作绝句: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题目或情境,在一定时间内,共同创作一首绝句,并进行合理的排列、修改和润色。
例如“雷雨天”。
天空闪电划破夜,如同道道白色火,那滚滚雷声之大,让人心神惊颤摇。
2、个体创作绝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课堂气氛,进行绝句创作。
要求学生尽量运用对比、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并避免过于平淡、单调的表达。
例如:天空闪电电闪,心中喜悦美满。
看到彩虹飞舞,让我心境大畅。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什么是绝句,掌握绝句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以及绝句中韵律和音韵的运用。
同时,要求学生进行集体和个体创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写作技巧。
本节课虽然是在一年级,但是却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语感和表达能力,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绝句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绝句一、教学目标1.了解绝句的基本体裁和特点。
2.学会创作简单的绝句。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运用适当的词汇和表现手法来创作绝句。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敏锐地感知生活中琐碎而美妙的瞬间。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把握绝句的核心要素,如字数和韵律等。
2.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绝句和现代绝句,帮助学生了解绝句的基本特点和传统内涵。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乡村四月》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纳兰性德《浣溪沙·端午》有谁曾把月色搁入行囊,寄与深秋的风沙——余秀华《表演艺术教练》2. 分析绝句的特点和要素引导学生分析绝句的字数、节奏、韵律和表现手法等要素,让他们能够逐渐感知绝句的美妙之处,为后面创作打下基础。
3. 手把手教学创作绝句通过示范、讲解和互动,让学生能够切实地体验绝句的创作过程。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多加尝试,在创作中体会语言的魅力和自由。
例如:一朵红花开向晚。
——这是一个典型的绝句,字数为四个,没有规定韵律。
现在请你们看看,我在创作的时候,可以通过增加词语、变换语序、运用比喻等手法,让它变得更加丰富、明快和感染力强。
可以尝试如下的改写:•春风吹向校园,花瓣舞向前。
•彩虹桥下戏嬉,人儿笑声传。
•青葱耳边的草,指引我行返。
•海浪轻拂白沙,我坐在沙滩边。
4. 创作绝句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绝句创作,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在语言的汇聚中体验生活的美好和感动。
例如:题目:蚂蚁搬家蚂蚁努力搬家去,一步一步往前走。
拼搏向前不轻言,终究有个光明角。
5. 分享作品让学生逐一地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评价和指导对方,让每个人都能够收获满满的快乐和自信。
6. 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绝句的基本体裁和特点,掌握了创作绝句的技能和要素,从而能够对于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以简洁而独特的方式进行表达,提高我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要求1.朗读古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古诗的内容。
3.背诵课文,默写《早发白帝城》,提高理解古诗的能力。
重点 难点 1.理解古诗的内容。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1早发白帝(d ì)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①本句交代了辞别的哪些要素?向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图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②将“千里”与“一日”安排在一起意在说明什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③本句写了途中见闻,暗含着什么内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④“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绝 句1 知识点详解 ☜2①交代了辞别的时间、地点,描绘了白帝城的绚丽景象。
3②旅程长与时间短构成对比,夸张中显出了水流之急,小船顺激流直下。
4 ③巧妙地用猿啼不住隐写了舟行的快速。
④“轻”既点明舟行轻快,又暗写诗人心情轻快。
5知识点详解 ☜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①这两句写了几种颜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7[②本句是从哪里看到的景色?]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8[③本句是诗人在哪里观察到的景色?]1.理解古诗《早发白帝城》,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
2.学会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生字卡片,与白帝城相关的课件。
一导入唐朝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歌。
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后人誉为“诗仙”。
你知道他是谁吗?(李白)你知道他写了哪些诗吗?你能背诵吗?请同学背诵《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二揭题释题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早发白帝城》也是李白的名篇。
2.齐读课文题目,学生质疑。
“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白帝城”6①四种颜色:“黄”“绿”“白”“青”。
色彩鲜明,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7②是诗人从窗口向西眺望看到的画面。
8③是诗人扶门在近处看到的景。
在哪里?3.释题。
边播放《早发白帝城》的课件,老师边解释: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
白帝城山峻城高,从白帝城到江陵要经过地势险要的三峡,这首诗描写的就是三峡的景象。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吧!三指导学生自学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了解生字在古诗中的意思。
2.读准诗中的多音字。
3.读古诗。
注意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4.根据注释,再查查字典,想想诗句的意思。
5.在读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与同学讨论。
四分小组合作学习1.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学听。
2.借助插图,探究诗意。
3.组内解疑。
五汇报自学情况1.认读生字、新词。
古诗shī白帝dì城两岸àn 辞cí啼tí2.认读多音字。
注:“朝(zhāo)阳”指刚升起的太阳,与“朝(cháo)阳”不同。
“朝(cháo)阳”指向着太阳,一般指朝南。
3.请同学朗读诗句。
4.理解诗句的意思。
(1)这首诗前两句写了什么?(早晨离开了云霞笼罩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日就可以回来。
)(2)李白在路途中有哪些见闻?①指名说后两句诗。
②出示课件(与诗句相关的画面)。
③请同学说说看了画面的感受。
诗人站在船头,耳边响起猿猴的啼叫声。
由于小船飞速前进,这一处的叫声还没停,诗人又听到另一处猿猴的叫声。
两岸猿猴的叫声连成一片,可见船行的速度很快。
在这两句诗里,诗人用“啼不住”说明船快。
④船真的像诗中描绘的那么快吗?(不是,是诗人感觉船走得快。
) 六了解诗的写作背景诗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老师介绍写作背景:同学们读了李白的《将进酒》《望庐山瀑布》,一定感觉到李白是一个豪放、喜欢自由的诗人。
可是,在公元759年春天,李白58岁时因受政治牵连,被流放到夜郎。
夜郎一带山穷水恶,生存下去十分困难,悲愤的诗人内心备受煎熬。
此时,经常爽朗大笑的李白,不由得发出无声的垂泣——“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可就在诗人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传来皇帝大赦天下的消息。
当时诗人的心情如何?(兴奋不已、激动、喜出望外、眉开眼笑等。
)七领悟诗情,细细品读1.诗人飞快地掉转船头,放舟东下江陵,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的。
2.诗人在得到大赦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两岸奇怪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3.读读诗句,体会一下。
4.第二句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5.指导学生朗读诗句。
(1)你喜欢读哪一句?读一读,说说理由。
(2)请学生谈体会。
学生甲:从“彩云间”我体会到,诗人得到赦免的消息后十分兴奋,因此觉得云霞笼罩的白帝城格外漂亮。
学生乙:猿悲啼本是使人很不舒服的,但是此时诗人却觉得猿啼叫像是在为他欢呼。
学生丙:诗人此时的心情不但兴奋、激动,而且欢畅。
他乘坐在轻快的小船上,欣赏着祖国的美丽山河,想到就要回到家乡,见到亲人,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真是妙极了!(3)有感情地练读。
指名读,进行评议。
(4)配乐,全体背诵。
八总结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的无比欢乐之情。
这首诗情景交融,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1.教学时,教师可先提问质疑,让学生交流探究。
比如,题目中的“发”是什么意思?白帝城在哪里?白帝城是什么样子的?这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互助互学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诗意。
对于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提交全班共同探究。
2.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绘制简单的地形图并加以说明,这样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就容易多了,也为学生自主学习古诗提供了便利。
3.不要把诗意直接告诉学生,要指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可创设一定的情境,加上音乐,配上动画;最为重要的是教师的语言渲染,要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心情变化。
要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1.理解古诗《绝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2.学会本诗中的生字、新词。
3.背诵古诗。
投影,生字卡片。
一启发谈话,揭题释题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绝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
2.释题。
(绝句:我国格律诗体裁之一,每首共四句。
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二借助字典,自学字词1.认读生字、新词。
绝jué句鸣mínɡ翠cuì柳窗chuānɡ含hán 西岭lǐnɡ泊bó东吴wú万里船chuán2.分析字形。
左右结构的字:绝鸣岭泊船上下结构的字:翠窗含吴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翠”,上下结构,注意把字的间架结构写匀称。
“含”,上下结构,上面是“今”不要写成“令”。
4.认读多音字。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1.朗读古诗。
要读正确,读流利。
2.逐句理解。
(1)两个黄鹂鸣翠柳①“鸣翠柳”是什么意思?(鸣:鸣叫。
翠柳:翠绿的柳树。
)②投影出示课文插图,同时放鸟鸣的录音。
③看图说说诗句的意思。
(两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枝上欢快地鸣叫。
)(2)一行白鹭上青天①齐读这句诗。
②理解词语。
(上:飞上。
青天:蓝天。
)③说说这句诗写的是什么情景。
④边看图边说这句诗的意思。
(一行白鹭飞上辽阔的蓝天。
)(3)窗含西岭千秋雪①读读这句诗。
②理解词语。
含:窗户对着西边的山岭,就像把远山装在窗框里一样。
千秋雪:指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从窗口望去,远处西边山岭上还有终年不化的积雪。
)(4)门泊东吴万里船①请同学朗读这句诗。
②门外有什么?投影出示插图。
观察图后请同学回答。
③“泊”是什么意思?“东吴”呢?(泊:停靠。
东吴:指长江下游,今江苏一带。
)④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门外停泊着万里之外东吴来的航船。
) 四指导朗读,加深理解1.你喜欢哪一句?读一读,说说理由。
2.指名读,进行评议。
3.配乐,全体背诵。
五总结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喜爱,抒发了诗人闲适、自由的情怀。
1.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查到的资料介绍作者,然后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再通过播放课件把学生引入画面之中,从而导入古诗的学习。
2.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诗句展开想象,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将零散的事物组织成一幅完整、隽永的图画,提高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
3.教学时,朗读贯穿教学的始终,从自由练读到品析美读再到深情诵读,学生把诗所展示的形象与诗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进而感受诗人欢快激扬的情感,升华诗情。
1.看拼音,写词语。
gǔshī(古诗) juéjù(绝句) cuìliǔ(翠柳) bái dìchéng(白帝城) xīlǐng(西岭) dōng wú(东吴)2.比一比,再组词。
3.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两个黄鹂鸣翠柳(2)朝辞白帝彩云间4.《早发白帝城》中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体说说这种修辞在诗中的运用。
提示:夸张的修辞手法。
从小船行驶之快分析。
一李白简介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风雄奇豪迈,感情奔放,充满丰富的幻想,形象鲜明,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作品达到了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有《李太白集》。
二杜甫简介杜甫(712~770),唐代诗人。
字子美。
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区)。
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
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称为“诗圣”,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三绝句绝句,又叫“绝诗”,或称“截句”“断句”。
截和断都含有短截的意思。
按照《诗法源流》的解释,绝句是“截句”的意思,就是截取律诗四句,或截首、尾二联,或截前二联或后二联,或是中间二联。
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
四描写祖国山河的诗句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