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前沿讲座报告-毫米波合成多孔径雷达(SAR)的发展状况及应用前景

合集下载

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现状以及前景

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现状以及前景

遥感一、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现状以及前景:星形SAR可能是目前应用最为成功的空间微波遥感设备。

1978年6月,美国成功发射Seasat卫星,开创了星载SAR空间微波遥感的先河。

其后,以航天飞机为平台的SIR-A,SIR-B和SIR-C等空间SAR设备也相继研制成功。

多频段、多极化、多模式工作的SAR逐步成为现实。

1988年12月美国用“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投放的“长曲棍球”SAR卫星,其空间分辨率达到(1-3)m,设计寿命为5a。

前苏联于1991年3月发射成功载有s频段SAR的A(maz 卫星)目前正致力于研制空间分辨率5m的多频段、多极化、多模式工作的A(maz 改进型SAR卫星)。

法国自1992年就开展了x频段星载SpotSAR 的研制工作。

日本于1992年2月发射成功JERS-1卫星,其SAR工作于L频段,主要用于资源勘探。

日本还于2003年发射Alos卫星,其SAR仍工作于L 频段,能够以多极化、多视角、多模式工作,空间分辨率有明显的改进。

加拿大于1995年1月成功发射的RaderSAT卫星,工作于c频段并采用HH极化方式,由于其天线具有一维电扫横波束成形和波束快速转换能力,使得该卫星的工作模式达7类共25种之多,是目前应用工作模式最多的SAR卫星,加拿大还于2002发射RaderSAR-2卫星,工作频率仍是5.3GHZ,但是采用了微带固态有源相控阵天线方案,能够以全极化(HH、VV、HV、VH、LHC、RHC)方式工作,视角在20°~50°范围内可变,最高空间分辨率可达到3m以内。

未来的星载SAR将越开越多地使用多频段、多极化、可变视角和可变波束的有源相控阵天线,并且向柔性可展开的轻型薄膜方向发展。

星载SAR天线已经成为决定SAR系统性能的最重要、最复杂和最昂贵的子系统,天线的性能对SAR系统的灵敏度、距离和方位空间分辨率、成像模糊度以及观测宽度等指标都有重要影响。

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利用雷达波对地面进行高分辨率成像的技术。

它可以利用飞行器、卫星等载体从空中对地面进行全天候、全天时的遥感观测,具有高分辨率、大覆盖面积、短周期等优点,已经成为现代遥感领域的重要工具之一。

SAR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

1960年代末期,SAR技术开始向民用领域转移。

随着计算机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SAR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1990年代以来,SAR技术在地球科学、地质勘探、农业、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SAR技术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主要特点是高分辨率、多波段成像、多角度观测、多极化成像等。

其中,高分辨率是SAR技术的重要特点之一,可以实现米级甚至亚米级的分辨率,而多极化成像则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例如地表覆盖类型、植被生长状态、地表粗糙度等。

未来,SAR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会更加注重实际应用。

例如,在城市规划方面,SAR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建筑物的高度、密集度、变化等;在环境保护方面,SAR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海洋污染、冰层变化、沙漠化等。

此外,SAR技术还将与其他遥感技术相结合,例如微波遥感、光学遥感等,以实现更加全面、准确的遥感观测。

- 1 -。

2024年毫米波雷达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毫米波雷达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毫米波雷达市场前景分析引言毫米波雷达是一种基于毫米波频段的无线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低延迟和大容量的特点。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和物联网的发展,毫米波雷达市场呈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市场前景。

本文将对毫米波雷达市场前景进行分析,探讨其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毫米波雷达的应用领域毫米波雷达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无人驾驶汽车:毫米波雷达可以实现对车辆周围环境的高精度感知,提供实时的障碍物检测和距离测量,为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驾驶提供支持。

2.智能交通系统:毫米波雷达可以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实现对交通流量的监测、拥堵预警和自动驾驶的功能。

3.安防监控:毫米波雷达可以用于安防监控领域,实现对人员和物体的实时监测,提供高精度的运动检测和跟踪能力。

4.无人机:毫米波雷达可以应用于无人机中,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提供高精度的导航和避障功能。

毫米波雷达市场的发展趋势1.技术进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毫米波雷达的性能将不断提高,包括测距精度的提高、可靠性的增加和成本的降低,进一步推动其市场的发展。

2.政策支持:政府对于无人驾驶和智能交通等领域的支持和推动,将为毫米波雷达市场的增长提供重要的推动力。

3.市场需求:随着无人驾驶、智能交通和物联网的普及,对毫米波雷达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市场规模将快速扩大。

4.竞争格局: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竞争格局将逐渐形成,技术和产品的差异化将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

毫米波雷达市场前景展望毫米波雷达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规模扩大:随着无人驾驶和智能交通等领域的迅猛发展,毫米波雷达市场的规模将不断扩大。

2.技术创新:毫米波雷达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将带来更高的性能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发展。

3.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市场的热度不断提高,竞争将日趋激烈,只有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性能,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合作机会增多:随着市场的发展,毫米波雷达相关产业链的合作机会将不断增多,各个环节的企业都有机会参与到市场中,实现共赢。

2024年毫米波雷达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毫米波雷达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毫米波雷达市场发展现状1. 简介毫米波雷达是一种利用毫米波频段(30-300 GHz)进行探测和测距的雷达系统。

由于毫米波具有高频率、短波长的特点,毫米波雷达在无线通信、自动驾驶、安防监控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毫米波雷达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2. 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研公司的数据,预计到2027年,全球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美元。

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毫米波雷达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毫米波雷达可以提供高精度的障碍物检测和测距能力,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关键的感知能力。

•5G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毫米波雷达的应用带来了新的机遇。

毫米波雷达可以在5G网络中提供具有高带宽和低时延的通信能力,实现大规模的智能物联网应用。

•安防监控领域对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监测需求不断增加,毫米波雷达在人体检测、人脸识别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成为安防监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毫米波雷达市场应用3.1 自动驾驶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毫米波雷达成为自动驾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感知器。

毫米波雷达可以实现高精度的障碍物检测和测距,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重要的环境感知信息。

3.2 5G通信毫米波雷达在5G通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毫米波雷达可以提供高带宽、低时延的通信能力,支持大规模的智能物联网应用。

同时,毫米波雷达在5G通信中还可以实现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提升通信的可靠性和容量。

3.3 安防监控毫米波雷达在安防监控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由于毫米波雷达能够实现高分辨率的人体检测,可以在夜间或复杂环境下提供可靠的监测能力。

此外,毫米波雷达还可以进行人脸识别等高级监控功能,为安防系统提供更完善的功能。

4. 毫米波雷达关键技术挑战虽然毫米波雷达市场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但仍然存在一些技术挑战需要克服:•随着频率的增加,毫米波信号对障碍物的穿透力较差,容易受到雨、雪、雾等天气影响,限制了毫米波雷达的应用范围。

2023年合成孔径雷达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合成孔径雷达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合成孔径雷达行业市场分析现状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种利用雷达技术获取地面图像的遥感技术。

相比于光学遥感技术,SAR具有不受天气、云雾等自然条件影响的优势,因此在军事、航空航天、环境监测和资源勘探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全球合成孔径雷达行业市场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合成孔径雷达市场规模自2019年以来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

这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第一,合成孔径雷达在国防和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

合成孔径雷达具有隐蔽性强、高分辨率、广域性等特点,适用于侦察、侦察和态势感知等领域。

随着国防投资的增加,军事合成孔径雷达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第二,民用合成孔径雷达在环境监测和资源勘探领域的应用。

合成孔径雷达可以穿透云雾、林木、岩石等物体,获取地面准确的图像信息。

在环境监测方面,合成孔径雷达可以用于监测海洋盐度、海浪高度、冰川运动等自然现象;在资源勘探方面,合成孔径雷达可以用于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第三,新技术的推动。

随着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不断进步,如地震拖曳合成孔径雷达、多架雷达协同合成孔径雷达等技术的应用,使合成孔径雷达在更多领域拥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合成孔径雷达行业市场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合成孔径雷达设备的成本较高,限制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其次,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处理和解读仍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限制了市场的扩展。

此外,法律法规和隐私问题也可能对合成孔径雷达市场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合成孔径雷达行业市场目前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军事、环境监测和资源勘探等领域的需求不断增加,合成孔径雷达市场规模预计将在未来几年保持稳定增长。

然而,市场发展仍受到成本、技术和法律法规等因素的制约,需要行业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和市场拓展力度,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2024年毫米波雷达行业报告

2024年毫米波雷达行业报告

一、市场概述毫米波雷达是一种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具有高频率、大带宽、高速率等优点,在未来的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2023年,毫米波雷达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预计行业规模将继续扩大。

二、市场驱动因素1.智能交通领域需求增加:随着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突出,智能交通系统需求不断增加,毫米波雷达作为重要的感知技术,可以提供高精度的目标检测和跟踪能力。

2.5G通信技术的普及: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毫米波雷达的应用提供了更大的带宽和更快的传输速度,推动了毫米波雷达的市场需求。

3.智能制造的发展: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毫米波雷达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和较高的测距精度,可以实现对移动机器人、物料堆放等精确检测,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三、市场应用1.智能交通领域:毫米波雷达可以应用于车辆自动驾驶、智能停车、智能交通信号灯等场景,为交通管理和道路安全提供重要支持。

2.工业自动化领域:毫米波雷达可以用于物流设备的智能感知、机器人导航、工业物料堆放等场景,提高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3.安防监控领域:毫米波雷达可以用于室内外安防监控和边界防护,检测和跟踪入侵者,防止犯罪事件的发生。

4.环境监测领域:毫米波雷达可以应用于气象预测、气候监测等领域,提供高精度的天气数据和环境信息。

四、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国内外毫米波雷达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厂商有多家公司在该领域具备技术优势和市场份额。

国内企业也积极推进毫米波雷达的研发和应用,与国际竞争企业展开合作与竞争。

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相关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开展更深入的市场拓展和产品研发。

五、市场发展趋势1.小型化趋势:未来毫米波雷达产品将逐渐实现小型化,并且与其他传感器融合,形成多模态智能感知系统。

2.高精度需求增加:随着各个领域对目标检测和跟踪精度要求的提高,毫米波雷达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3.创新应用领域拓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毫米波雷达在医疗、农业、无人机等领域的应用有望得到拓展。

2024年毫米波雷达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毫米波雷达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毫米波雷达市场环境分析引言毫米波雷达是一种基于毫米波频段的雷达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具备电磁波穿透性强、天气干扰少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无人机、工业检测等领域。

本文将对毫米波雷达市场环境进行分析。

市场规模分析行业概述毫米波雷达技术是当前雷达行业的热点之一。

随着无人驾驶、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高精度、长距离探测的需求日益增加。

毫米波雷达作为一种具备这些能力的传感器,市场前景广阔。

市场规模预测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分析,2020年全球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达到X亿美元,并预计未来几年持续增长。

其中,亚太地区是毫米波雷达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区,北美地区紧随其后。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下降,毫米波雷达的应用领域将继续扩大。

主要参与者当前毫米波雷达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包括: - 全球知名雷达制造商,如诺德美科技、德科雷达、霍尼韦尔等; - 新兴的初创企业,如Velodyne、InnoSenT等。

竞争格局目前,毫米波雷达市场竞争激烈。

知名雷达制造商在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方面占据一定优势,初创企业则通过创新技术和灵活的市场策略来争夺市场份额。

不同参与者根据自身技术实力和市场定位,提供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毫米波雷达产品。

市场竞争将进一步推动产品的技术进步和性能提升。

市场驱动因素分析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迅猛发展,毫米波雷达作为自动驾驶中重要的感知器件,需求急剧增长。

毫米波雷达的高分辨率和精准探测距离能够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精确的目标检测和距离测量,提高驾驶安全性。

工业检测需求的增加工业行业对于无人机和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加,而毫米波雷达在工业检测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毫米波雷达能够穿透不同物体材料进行精密测距和目标探测,满足工业检测对于高精度和远距离探测的需求。

技术挑战毫米波雷达技术在高精度、长距离探测等方面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技术挑战。

例如,天气干扰对毫米波信号的影响较大,需要进一步改善抗干扰能力。

2024年毫米波雷达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毫米波雷达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毫米波雷达市场分析现状引言毫米波雷达是一种基于毫米波频段的雷达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和远距离探测能力,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汽车、安防等领域。

本文将对当前毫米波雷达市场的分析现状进行探讨。

市场规模分析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毫米波雷达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市场规模方面,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到XX亿美元。

这说明毫米波雷达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应用领域分析军事领域毫米波雷达在军事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目标探测、目标跟踪、弹道导弹防御、敌我识别等方面。

毫米波雷达具有高分辨率和抗干扰能力,在军事作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航空领域毫米波雷达在航空领域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飞行器的无人驾驶、障碍物检测、空中交通管制等方面。

毫米波雷达具有低功耗和高可靠性的特点,在航空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

汽车领域毫米波雷达在汽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智能驾驶系统中。

它可以用于车辆的自动刹车、自动泊车、车道偏离预警等功能。

毫米波雷达具有较高的探测距离和良好的适应性,对于提高汽车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安防领域毫米波雷达在安防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人员检测、边境监控、目标追踪等方面。

毫米波雷达具有良好的穿透性和隐蔽性,对于加强安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市场竞争格局分析目前,全球毫米波雷达市场竞争格局较为激烈。

主要的市场参与者包括Honeywell、Raytheon、Lockheed Martin、Thales Group等知名企业。

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市场推广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此外,新兴企业也在毫米波雷达市场中崭露头角。

它们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定位的灵活性获得了市场份额的增长。

然而,由于市场的技术门槛较高,新兴企业面临着技术挑战和市场竞争的压力。

发展趋势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毫米波雷达市场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前沿讲座论文毫米波波合成多孔径雷达(SAR)的研究现状以及在民用领域的发展前景姓名:学号:班级:07043301时间:2010年6月7日指导老师:***引言:SAR成像技术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在5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从低分辨率、单波段、单极化、单模式、单基地、单平台、单视角,到高分辨率、多波段、多极化、多模式、多基地、多平台、多视角,再到干涉体制的出现以及动目标的显示,充分显示了其在对地观测中的卓越性能。

[1]SAR成像技术通过遥感平台和传感器获得地面物体的遥感图像,从遥感图像中获得所需的各种信息。

由于毫米波的诸多优势,毫米波SAR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多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的主流。

毫米波SAR的优势[2]:1.体积小、重点轻2.成像算法简单、分辨率高3.目标棱角效应明显,利于目标外形特性提取4.要求高精度平台运动补偿和天线指向稳定5.电子对抗性能相对较强本文将从SAR的发展现状以及毫米波SAR的优势以及其在民用方面的发展前景等方面做出简要的阐述。

毫米波SAR的发展现状:(一)总体概况。

毫米波雷达通常通过发射和接收宽带信号,经过一定的信号处理方法从目标回波信号中提取信息,并以此信息判断不同目标之间的差异性,从而识别出感兴趣的目标。

在毫米波体制下最有效的目标识别方法是利用毫米波雷达的宽带高分辨特性,对目标进行成像。

雷达成像有距离维(一维)成像,二维成像和三维成像三种。

雷达的二维成像已经成功地应用于SAR目标识别,但由于多维成像有许多理论和技术难题需要解决,目前条件下,还难以在导引头上获得成功应用。

一维高分辨成像由于不受目标到雷达到距离、目标与雷达之间的相对转角等因素的限制,且计算量小,在毫米波雷达精确制导中已经有成功的应用。

一维高分辨距离成像,主要是把雷达目标上的强散射点沿视线方向投影,形成反映目标结构的时间(距离)幅度关系。

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成像的分辨特性,常采用各种超分辨谱估计方法。

一维距离像作为主要的信息来源用于目标识别已经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但由于距离像敏感于目标相对雷达姿态角,为了使识别系统具备对目标进行全方位识别的能力,需要用目标的全姿态角测量数据进行建模,此时,需要很大的数据存储量,还要对所有的模板进行实时检索。

因此,出现了各种改进方法。

目的主要是减少匹配模板的数目和相关匹配中的运算量,以缩短模板的检索时间和提高实时性。

改进的方法之一是对距离像进行各种变换提取各种变换特征,以减少存贮量和分类识别的运算量,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目标信息,由此开发了各种基于距离像的变换特征目标识别方法。

(二)SAR图像理解与解译方向的缺憾。

相对于SAR成像技术而言,SAR 图像解译技术比较滞后。

因为SAR回波中包含着丰富的散射信息,而且散射信息既与目标的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有关系,又与雷达的入射雷达波的参数有关,同时还与目标相对于雷达的姿态角有关,这给SAR图像的解译带来了许多困难。

[1] 当前,SAR图像的理解和解译逐渐发展成一个独立的研究方向,引起了各个领域的人员的浓厚的兴趣。

然而,由于问题本身的难度,这些研究还都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其范围也局限于一个比较狭窄的范围,而且性能不是非常理想。

这表明,SAR图像自动理解和解译技术发展到实用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3] (三)SAR图像处理与理解即识别系统的框架以及技术发展现状。

如图SAR影像图像目标特征目标识别数据预处理检测提取SAR图像的预处理。

SAR图像的预处理包括相干斑的抑制、目标增强、几何纠正、图像配准等方面。

[4]SAR图像的目标检测。

当前在SAR图像应用领域,针对一些特殊目标,已经开展了一些相应的自动目标检测工作。

较多的有舰船(舰船尾迹)、路网和海湖岸线的检测,其他一些特殊目标如桥梁、机场、港口等也已经看到部分研究成果。

特征提取技术。

图像理解和解译必须是在对图像进行自动分析、提取特征的基础上实现的,有效的特征提取是图像理解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现今,各国已经研究出各种目标特性提取方法,如小波低频特征提取技术等。

目标识别技术。

实现SAR图像的自动目标识别(automatic target recognition,ATR)是进行图像理解和解译的最终目的。

亚麻就内容包括相干斑抑制、目标检测、特征提取与选择、融合、分割等。

在光学区条件下,利用目标的一维距离像和其它特征结合起来进行目标识别,可以增加目标识别的信息量。

如极化特征和距离像结合进行目标识别,具有两个优点:(1)增加了信息来源。

极化信息与其它途径得到的目标信息一般是不相关的;(2)目标的极化信息具有改变极化基或目标绕雷达视线旋转不变性的特点,因此,利用极化信息进行目标识别可以消除三维姿态变化中的一维。

还有利用雷达目标的旋翼调制谱特征进行目标识别的方法,如利用飞机的JEM (Jet Engine Modulation)、直升机旋翼等表现出来的雷达目标回波特征进行目标识别,取得了一定效果。

近年来,以小波变换、分形与分维几何、模糊集理论、人工神经元网络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处理理论与方法蓬勃发展,极大地拓展了信息处理的手段,在目标识别领域也得到了一些成功应用。

如利用神经网络、分形、模糊模式识别、遗传算法、双谱估计、高阶累积量、小波变换等现代信号处理方法,进行雷达目标的特征提取和分类,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但由于其计算量一般比较大,具有不同于一般平稳信号的线性处理方法的独特处理机理,实际应用时,还需要在其数值计算的高效实现以及与算法匹配的处理机结构上进行深入的研究。

为了减少目标识别过程中的信息存贮量和降低计算量,需要在存贮目标特性方面作一些工作,如存贮目标的多散射中心模型,就比直接存贮目标距离像要减少存贮量。

目标的多散射中心模型是由目标的真实测量数据经过谱估计后建立起来的。

一个提取目标散射中心信息的常用方法是参数化散射模型法,如AR模型法、Prony法。

尽管Prony法使用简单,但计算量大,且模型参数极端敏感于随机噪声和目标回波中的散射中心数目的选择。

(四)雷达成像的热门领域。

由于SAR只能对静态的目标进行精准的成像以及定位,而对于运动的对象则不能成像或者有非常可观的误差。

因此利用ISAR 技术进行对动目标的成像跟踪已经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之一毫米波SAR在民用中的发展前景一.海洋遥感探测技术。

[5 ]海上监视对高分辨率雷达成像模式特别感兴趣。

在海上监视应用中,可以使用高分辨率雷达成像模式来支持对已经用传统搜索功能和跟踪功能检测到的海面目标的分类和可能的识别。

海面SAR成像机理由于SAR成像过程是一个二维线性压缩过程。

理论上要求目标静止或是做有规则的整体运动,方有可能精细成像,但海面显然既不是静止的,也并非是有规则的运动,而是一种时变的随机过程。

在距离向上,由于海浪及由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波浪周期集中在10~s~10 s之间,而脉冲持续时间在微秒级。

因此,在距离向上,海面运动对距离向脉冲压缩造成的影响并不大,基本可以当静止海面来处理;但在方位向上,由于SAR脉冲重复周期在10~S 一10~s之间,显然短周期的波浪运动会造成方位向成像时的散焦,因此目前的SAR海面成像理论主要是集中在对方位向上成像机理的讨论上。

风场、海浪、流场的SAR遥感研究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状态预报和海洋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和潜力。

近十年来,作者率领的课题组从拓展SAR对海观测的应用和海洋目标探测的角度出发,在扰动的海洋表面电磁散射特性、海面微波成像和雷达遥感体制、SAR的宽测绘带及高辐射分辨的相关技术、海面分布目标图像特性和检测方法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包括新体制、新工作模式和前沿技术的探索,不论理论分析、计算机仿真和实验研究都取得了重要的创新性成果。

如今我国的雷达遥感卫星成功发射有利于SAR海洋应用的推动,随着星载SAR技术性能的大大提高,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也已将SAR列人海洋卫星的主要载荷,标志着SAR的海洋应用日渐广泛,通过空间微波遥感将会促进在浅海大陆架地貌、海洋资源开发、全球海洋状态预报以及海运交通、非法捕鱼、非法走私、遇难船只救助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超高分辨率的SAR技术由于本身的优势将会在民用中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例如Googool Eeath的轰动效应就是预示着遥感成像技术的未来。

SAR高精度成像技术将在全球定位、电子地图、虚拟旅游等领域发挥他的优势,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伴随着SAR技术的提高以及技术成本的降低,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缺口被商家找到,从而使SAR技术进入民用领域。

三.其他应用。

包括航天器对目标星球表面的探测在内的其他许多领域都能运用到类、雷达成像技术。

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我国自主研究的机载SAR成像系统摄制了大量的实时的遥感宏观图,给地震救援调度工作带来了许多的帮助。

除此之外,在资源探测、环境监测等领域毫米波SAR技术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将为人类做出相当的贡献。

——————————————————————————————————参考文献:[1]国防工业出版社《侦测目标的SAR图像处理与应用》黄世奇等[2]火力与指挥控制2006年3月【毫米波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同武勤,樊祥[3]科学出版社《智能SAR图像处理与解译》焦李成等[4]科学出版社《高分辨率SAR图像目标识别》张红等[5] 《现代雷达》2010年2月【SAR的海洋遥感探测技术综述】朱敏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