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观、发展观公开课-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综合探究 求真务实 与时俱 进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 识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 神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生活处处有哲学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哲学的基本问题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43页 0119页 0256页 0444页 0503页 0626页 0777页 0916页 0987页 1095页 1167页 1308页 1400页 1527页 1604页 1717页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世界的物质性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的作用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综合探究 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综合探究 求真务实 与时俱 进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 识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 神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生活处处有哲学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哲学的基本问题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43页 0119页 0256页 0444页 0503页 0626页 0777页 0916页 0987页 1095页 1167页 1308页 1400页 1527页 1604页 1717页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世界的物质性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的作用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综合探究 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体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名句:
1.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转化为成功) 2.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进步与落后可 相互转化) 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注意: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不能说是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转化.
知识小结
(1)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 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表 现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注意3:哲学上所讲的矛盾≠逻辑矛盾/生活矛盾
【注意】哲学矛盾≠ 逻辑矛盾≠生活矛盾
逻辑矛盾——人们在叙述问题、回答问题时出现首尾不一、相互打架 的现象。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生活矛盾:同学A和同学B发生冲突,动起手来。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会遇到既相互对立、又相互 依存的两种方面。如:
空间上: 上下、左右、高低、长短、远近; 物质属性: 冷热、软硬、黑白、强弱、轻重; 人的属性: 高矮、男女、老幼、胖瘦; 认识领域: 好坏、是非、美丑、善恶、难易;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特点: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3)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
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强调斗争性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相反相成的事物才能形成统一体。)
只有不同的音符,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只有不同的颜色,才能描绘出美丽的图画; 只有不同的味道,才能制作出美味佳肴。
• 人的思维中知道与不知道,真理与谬 误……
第三讲 唯物辩证法之总特征-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

3、量变质变辩证关系 原理: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方法论: ①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 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当我们要保持事物性质不变时,必须坚持适度原 则
基础精讲 二、发展观
(一)发展的内涵 1、普遍性:发展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着 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2、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 新事物的成长
(二)发展的途径 1、新事物: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 2、旧事物: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 灭亡 3:原理: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 迂回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是螺旋式 上升、波浪式前进 方法论: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 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 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考点:发展的实质
2 、 (2022·全国乙卷)某市滨江5.5公里的江岸线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重要 发源地,曾经工厂林立,机器轰鸣。随着城市功能的调整,传统工业被逐步 淘汰,昔日的工业辉煌变成了斑斑遗迹。如今,经过对工业遗存的创新改造, 原先的工业带转变为生活带、生态带和景观带。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蕴 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①在事物发展中,肯定比否定更重要 ②否定不是徒然的,而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③事物经过“扬弃”,才能推陈出新、吐故纳新 ④发展本质上是后来事物对以前事物的辩证否定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 (共66张PPT)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着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也相 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 的统一整体。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联系的客观性的表现
事物的联系是在其固有的本质属性和规律中起作用的,它按照本身所固有的规 律形成和发展,而不是人们主观臆想出来的。
在科学实验中,研究者需要考虑 到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如变量 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依赖关系,以
得出准确的结论。
理论构建中的联系
科学研究中的理论构建需要基于对 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从而建立具有内在逻辑和相互支持 的理论体系。
跨学科研究的联系
现代科学研究往往需要跨学科合作, 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交叉为科学 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矛盾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存在 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
本动力。
联系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存在 着普遍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客 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
发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不断发 展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
实践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是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 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联系观
联系观是唯物辩证法中的一个基本观点,它认为事物之间是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联系观对于人 们认识世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课程目标
掌握唯物辩证法的联 系观的基本原理和观 点;
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了解联系观在认识世 界、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中的应用;
06
CHAPTER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联系的客观性的表现
事物的联系是在其固有的本质属性和规律中起作用的,它按照本身所固有的规 律形成和发展,而不是人们主观臆想出来的。
在科学实验中,研究者需要考虑 到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如变量 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依赖关系,以
得出准确的结论。
理论构建中的联系
科学研究中的理论构建需要基于对 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从而建立具有内在逻辑和相互支持 的理论体系。
跨学科研究的联系
现代科学研究往往需要跨学科合作, 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交叉为科学 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矛盾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存在 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
本动力。
联系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存在 着普遍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客 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
发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不断发 展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
实践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是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 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联系观
联系观是唯物辩证法中的一个基本观点,它认为事物之间是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联系观对于人 们认识世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课程目标
掌握唯物辩证法的联 系观的基本原理和观 点;
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了解联系观在认识世 界、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中的应用;
06
CHAPTER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贯彻新发展理念 (共17张PPT)

一、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基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 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分歧: (1)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 (2)发展观点与静止观点的对立; (3)全面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
一、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3、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
阅读教材81页三组材料所列举的老子和郭象、 韩非和董仲舒、黑格尔和杜林的言论,分析三组 言论的不同。
阅读教材81页三组材料所列举的老子和郭象、韩非和董仲舒、黑格尔 和杜林的言论,分析三组言论的不同。
人物 老子 郭象 韩非 董仲舒 黑格尔 杜林
言论体现的观点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用静止的观点看世界 肯定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否认矛盾的存在及其作用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 2、新发展理念与唯物辩证法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辩证法的运用; 新发展理念的实施,离不开辩证法的指导。
回顾《我是一只小小鸟》的视频资料,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 们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坚持唯物辩证法,贯彻落实新发展 理念,小鸟会失去家园冻死在雪地里吗?
让我们都来做帮助小鸟实现梦想的人吧!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矛盾)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因而唯物辩证法能够用联系、发展、全面的 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 1、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创新发展 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 开放发展 共享发展
结合课本第82页下半部分内容,根据你对五大新发展 理念的认识,谈谈它们的唯物辩证法依据。
新发展理念的唯物辩证法依据: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 辩证法联系观课件人教版必修四

奶农和企业道德缺失、 诚信缺失
整个社会滥用添加剂、食品安 全制度落后、法制不健全
制造“毒”奶粉
添加三聚氰胺,迟 早要出事
首先在三鹿爆发
你在认识事物时容易注意到哪些联系,忽视哪些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
(1)多样性的种条件,一切以时 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教学目标 知识: 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能力: 能在奶粉事件中归纳出联系的含义,在多 种原因中分析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 件为转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联系的客观性学习树立唯 物主义世界观,反对迷信思想。 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难点:联系的客观性
么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 “8”与吉祥、“4”与不祥之间有联系吗? 应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着联系。 ”这种说法对吗?
注意:联系是有条件的、客观的
2、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2、联系的客观性
(2)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运用联系的观点说说: 三鹿“毒”奶粉事件对国 家、企业、个人有什么启 示?
(3)方法论要求: A.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反对主观 臆造联系。 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 系无能为力呢?
B.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 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
(1)多样性的表现:
从三鹿奶粉事件分析联系的多样性
进口奶粉旺销 奶 粉 里 添 加 三 聚 氰 胺 婴儿肾结石 企业内部管理不严, 内部检测不力
整个社会滥用添加剂、食品安 全制度落后、法制不健全
制造“毒”奶粉
添加三聚氰胺,迟 早要出事
首先在三鹿爆发
你在认识事物时容易注意到哪些联系,忽视哪些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
(1)多样性的种条件,一切以时 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教学目标 知识: 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能力: 能在奶粉事件中归纳出联系的含义,在多 种原因中分析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 件为转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联系的客观性学习树立唯 物主义世界观,反对迷信思想。 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难点:联系的客观性
么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 “8”与吉祥、“4”与不祥之间有联系吗? 应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着联系。 ”这种说法对吗?
注意:联系是有条件的、客观的
2、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2、联系的客观性
(2)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运用联系的观点说说: 三鹿“毒”奶粉事件对国 家、企业、个人有什么启 示?
(3)方法论要求: A.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反对主观 臆造联系。 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 系无能为力呢?
B.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 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
(1)多样性的表现:
从三鹿奶粉事件分析联系的多样性
进口奶粉旺销 奶 粉 里 添 加 三 聚 氰 胺 婴儿肾结石 企业内部管理不严, 内部检测不力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网课)

互动学习
资源共享
评估和反馈
通过在线讨论、团体项目等活动, 促进学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网络课程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共享、交流并相互受益。
通过在线考试和实时反馈,培养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持续进步。
发展观的概念
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事物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发展观的基本原理
1 历史性
发展观认为一切事物都有 其历史性,都处于不断变 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2 辩证法
3 目标导向
发展观强调事物的矛盾运 动和阶段性发展,承认事 物的发展是复杂、多样的。
发展观要求我们树立正确 的发展目标,通过有效的 方法实现事物的全面发展。பைடு நூலகம்
发展观在网课中的实践
1
在线互动
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2
教学资源更新
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3
个性化学习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线和支持。
3 全局观念
联系观要求我们采取全局 观念,看待事物的发展和 变化。
联系观在唯物辩证法中的作用
揭示事物本质
联系观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特征。
分析矛盾问题
联系观使我们能够准确把握事物的矛盾关系,找到矛盾的根源和解决方法。
推动事物发展
充分运用联系观可以推动事物的创新、变革和持续发展。
联系观在网课中的应用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 展观(网课)
联系观的概念
联系观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强调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相互作用的,相互联系的。
联系观的基本原理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共12张PPT)

(3)系统优化的方法论? ①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系统作为整体具
有每个要素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各
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体
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④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
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要素联 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 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认识。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 中,并不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 现实的
(2) 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性?
原理: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
事物,不要违背联系的真实性,主观臆造 联系。 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属性,可 以改变事物联系的具体方式,建立新的具 体联系。
本课 知识 重点
1 联系的含义 2 联系的特点
世界是 普遍联系的
3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4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用联系的 观点看问题
(3) 如何理解联系的多样性?
原理: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直接和间
接;内部和外部;横向和纵向;本质和非 本质;必然和偶然;全局和局部;自在和 人为)。
方法论: ①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
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②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 正确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原理: (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①含义不同。整
多样性、条件性
(1) 如何理解联系的普遍性?
原理: ①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
互联系的; 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 样或那样的联系;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 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
有每个要素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各
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体
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④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
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要素联 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 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认识。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 中,并不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 现实的
(2) 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性?
原理: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
事物,不要违背联系的真实性,主观臆造 联系。 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属性,可 以改变事物联系的具体方式,建立新的具 体联系。
本课 知识 重点
1 联系的含义 2 联系的特点
世界是 普遍联系的
3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4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用联系的 观点看问题
(3) 如何理解联系的多样性?
原理: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直接和间
接;内部和外部;横向和纵向;本质和非 本质;必然和偶然;全局和局部;自在和 人为)。
方法论: ①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
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②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 正确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原理: (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①含义不同。整
多样性、条件性
(1) 如何理解联系的普遍性?
原理: ①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
互联系的; 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 样或那样的联系;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 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 唯元 物唯 辩物 证 辩 法证 的法 总 的 特总 征特— 征—— 联— 系 观联、系发观 展、观发公展 开观课(共-PP4 T7张PPT )
特征 含义
表现
联系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
联系是事 物本身所 客观 固有的, 性 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 移
事物的联系就其 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
复习.哲学生活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观、发展观
【高考考点】
1.唯物辩证法 ①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②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即对立统一规律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①联系的普遍性 ②联系的客观性 ③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①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②系统优化方法
[提示] 联系是普遍的,旨在强调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 系又是有条件的,并非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判断: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只有人力才能改变,自在事物 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没有确定的界限。
[提示] 联系是客观的,人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 立新的联系,但联系又具有多样性,会随着时间、地点和条 件的变化而变化;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区别 在于是否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与实践的关系来 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
说,可以分为自 在事物的联系和
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 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 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
二者都是客观的 建立新的联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 唯元 物唯 辩物 证 辩 法证 的法 总 的 特总 征特— 征—— 联— 系 观联、系发观 展、观发公展 开观课(共-PP4 T7张PPT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 唯元 物唯 辩物 证 辩 法证 的法 总 的 特总 征特— 征—— 联— 系 观联、系发观 展、观发公展 开观课(共-PP4 T7张PPT )
2.准确把握联系的特征
P54-56
不存在孤立的 事物
特征 含义
世界上的
一切事物
普遍 性
都与周围 其他事物 有着这样
或那样的
联系
表现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 唯元 物唯 辩物 证 辩 法证 的法 总 的 特总 征特— 征—— 联— 系 观联、系发观 展、观发公展 开观课(共-PP4 T7张PPT )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 唯元 物唯 辩物 证 辩 法证 的法 总 的 特总 征特— 征—— 联— 系 观联、系发观 展、观发公展 开观课(共-PP4 T7张PPT )
2个关系: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 3个特征:联系的基本特征 4个概念:联系、整体、部分、系统 5个原理: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的多样 性原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系统优化原理
一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是什么 二 联系的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三 联系观的方法论(1):整体与部分 四 联系观的方法论(2):系统优化
【特别提示】明确三个不等于 (1)普遍联系≠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因为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条件存在,才会产生某种联 系。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建立联系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是说人们无法建立联系。在实 践中人们可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要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以 及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而不是自己的需要。 (3)人为事物的联系≠主观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联系;而主观联系是主观臆造 的根本不存在的联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 唯元 物唯 辩物 证 辩 法证 的法 总 的 特总 征特— 征—— 联— 系 观联、系发观 展、观发公展 开观课(共-PP4 T7张PPT )
联系具有不同 的形式
特征 含义
表现
方法论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 要善于分析和
事物的联 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 把握事物存在
多样 性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 唯元 物唯 辩物 证 辩 法证 的法 总 的 特总 征特— 征—— 联— 系 观联、系发观 展、观发公展 开观课(共-PP4 T7张PPT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唯物 辩证法 的总特 征—— 联系观 、发展 观(共4 7张PPT )
判断: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方法论
①事物之间:一切事物都与
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
样的联系;
用联系的观点
②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 看问题,反对
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整 用孤立的观点
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 看问题
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
孤立存在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 唯元 物唯 辩物 证 辩 法证 的法 总 的 特总 征特— 征—— 联— 系 观联、系发观 展、观发公展 开观课(共-PP4 T7张PPT )
系是多种
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
和发展的各种 条件。一切以
多样的 联系和偶然联系、原因和 时间、地点和
结果的联系等
条件为转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 唯元 物唯 辩物 证 辩 法证 的法 总 的 特总 征特— 征—— 联— 系 观联、系发观 展、观发公展 开观课(共-PP4 T7张PPT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 唯元 物唯 辩物 证 辩 法证 的法 总 的 特总 征特— 征—— 联— 系 观联、系发观 展、观发公展 开观课(共-PP4 T7张PPT )
总特 征
实质 与核 心
联系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
观点 系之中
发展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
观点
的
矛盾的 观点
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 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 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 唯元 物唯 辩物 证 辩 法证 的法 总 的 特总 征特— 征—— 联— 系 观联、系发观 展、观发公展 开观课(共-PP4 T7张PPT )
主干知识
客观性
请你添枝叶
普遍性
多样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 唯元 物唯 辩物 证 辩 法证 的法 总 的 特总 征特— 征—— 联— 系 观联、系发观 展、观发公展 开观课(共-PP4 T7张PPT )
考点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全面认识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实质与核心 P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