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兰坪盆地金顶铅锌矿盐构造发育特征及其与成矿关系
云南兰坪盆地构造体制和成矿背景分析

云南兰坪盆地构造体制和成矿背景分析摘要: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地质构造背景是国内外矿床学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文章从盆地整体着眼 ,从盆地构造-沉积-岩浆-变质作用过程着手 ,通过盆地内地质、地球物理和遥感等事实分析了滇西兰坪盆地的构造体制和成矿背景。
兰坪盆地在古特提斯构造基础上发展起来 ,近南北向盆缘超岩石圈断裂和盆中央穿壳断裂及近东西向隐伏构造共同控制了盆地的动力过程,中-新生代经历了印支期裂谷、燕山期拗陷及喜马拉雅期走滑拉分的性质演变。
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制约 ,板内构造体制下的深大断裂和岩浆活动、幔流上涌、地层中不整合及壳幔相互作用等所体现的大陆地壳强烈运动是兰坪盆地的成矿基本地质背景。
推测兰坪盆地具有大规模有效沟通地幔的盆地动力学体制;关键词:成矿背景构造体制兰坪盆地云南西部一、兰坪盆地构造位置兰坪中新生代盆地在大地构造上属于环特提斯构造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巨型构造带东段弧形转弯处 ,濒临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接部位。
滇西“三江”地区包括了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哀牢山三条板块缝合线 ,兰坪盆地是处在澜沧江与金沙江—哀牢山缝合线之间的一个微板块 ,即昌都—思茅微板块 ,其东侧与扬子板块相接 ,西侧与藏滇板块毗邻。
由于受到后期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的强烈俯冲、顶撞 ,加之扬子板块的阻抗 ,结果在印度板块的东北角处形成了横断山构造结及相应的弧形弯折 ,兰坪盆地正处在该弧形弯折南端的北北西向构造带中。
二、盆地断裂系统和隐伏构造兰坪盆地东西边缘超岩石圈断裂 (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和澜沧江断裂)、盆地中央穿壳断裂 (兰坪—思茅断裂) 及它们的次级断裂长期继承性活动 ,构成了盆地的基本断裂系统。
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是兰坪盆地东侧的边界断裂 ,北段大致沿金沙江延伸 ,南段沿哀牢山延出境外;沿断裂挤压破碎及糜棱岩化发育,断裂带对古生代、三叠纪沉积有明显控制,东侧为台地沉积,西侧为槽型沉积,东西两侧分别发育有深、浅变质带;石炭纪—早二叠世沿断裂带有准洋脊火山岩,表明当时为洋盆环境 ,晚二叠世火山岩性质转变为火山岛弧型,反映板块俯冲作用;印支初期洋盆封闭 ,沿断裂带发育蛇绿岩及混杂堆积;到喜马拉雅期,由逆冲推覆转化为平移剪切或走滑运动 ,使其构造形迹更为复杂。
滇西地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

2019年 1月下 世界有色金属89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滇西地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吴云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摘 要:滇西地区铅锌矿床位于滇西地区的南部,是该地区规模最大的铅锌多金属矿床,因此通过实地调查对滇西地区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分析。
滇西地区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控矿层位特征、构造特征、矿体特征、围岩蚀变特征;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则主要来源于地层与岩浆,并且该地区一系列的北东向断裂构造与东西向断裂构造对矿床的形成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关键词:滇西地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02-0089-2A brief analysis o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pb-zn deposit in west yunnanWU Yun-hui(China nonferrous metal industry kunming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Kunming 650000,China)Abstract: The lead-zinc deposits in Western Yunnan are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Western Yunnan and are the largest lead-zinc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this area. Therefore,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the lead-zinc deposits in Western Yunnan are analyzed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ead-zinc deposits in Western Yunnan mainly include ore-bearing formation,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 orebody characteristics and wall rock alteration characteristics; while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of lead-zinc deposits mainly come from strata and magma, and a series of NE-trending fault structures and E-W-trending fault structures in the area also play a grea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deposits.Keywords: western Yunnan; lead-zinc deposit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sis of deposits滇西地区铅锌矿床位于一个多金属矿集区内,该多金属矿集区富集金、铜、锌、铅、铁、锡等丰富的矿产资源,矿区构造复杂,并且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岩浆活动,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1]。
云南省兰坪县金顶铅锌矿边(深)部找矿前景浅析

233云南省兰坪县金顶铅锌矿边(深)部找矿前景浅析胡兴涛,杨俊楠,李仕斌(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地质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云南 昆明 650216)摘 要:兰坪县金顶铅锌矿为特大型铅锌矿,随着矿山几十年的不断开采,保有资源量不断减少,增储工作提上了日程。
为了矿山的可持续发展,本次笔者通过对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特征综合区域地质成矿条件对矿区铅锌矿边(深)部找矿前景进行分析。
为矿区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
关键词:铅锌矿;找矿前景;兰坪金顶中图分类号:P6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4-0233-2Analysis on the prospecting prospect of Jinding lead zinc deposit in Lanping County, Yunnan ProvinceHU Xing-tao, YANG Jun-nan, LI Shi-bin(Yunnan Institute of geology, geophysics and chemistry, coloured geology bureau,Kunming 650216,China)Abstract: Jinding Lead-Zinc Mine in Lanping county is a super large lead-zinc mine. With the continuous mining of the mine for decades, the amount of retained resources is decreasing, and the work of increasing reserves is put on the agenda.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ine,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prospecting prospect of the edge (deep) of the lead-zinc deposit in the mining area by analyzing the strata, structure, magmatic rock and ore bod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ning area and integrating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and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It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next work in the mining area.Keywords: lead zinc deposit; prospecting prospect; Lanping Jinding1 矿区地质1.1 地层地层分为原地系统和外来系统两套系统。
滇西兰坪盆地构造演化特征与成矿关系

1 1 4
云
南
地
质
( K—A r 9 3 . 7 Ma ) 。② 喜马 拉雅 期 :岩石 受 碧 罗 雪 山韧 性 剪 切带 影 响 ,普 遍 表 现 为糜 棱 岩 化 、千 糜 岩 化 。 糜棱 面理 总体 向西 陡倾 ,并形成 稳定 的南 北走 向 ,构 成 了碧罗雪 山韧 性剪切 带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其 中小 型 鞘褶 皱 、流褶皱 较 为发育 。于韧 性 剪 切 带 中见 透 人 性 的 糜棱 理 、千 糜 理 ,沿 该 面理 发 育 有 绢 云母 、绿 帘
1 . 2 构 造期 次划 分 ( 1 ) 营盘三 叠纪火 山岩浆弧 :经 历 了燕 山期 挤 压 、喜 马拉 雅期 韧性 剪切 两个 主要 变形期 次 。
①燕山期 :现存形迹为广泛发育 的片 ( 板 )理面及少量相似褶皱 。片理 面实为沿轴面劈理发育的板 劈 理 ,沿劈 理域发 育有 绢 云母 、绿泥 石 、石 英 等新生 变质 矿物 ,卷 入本期 变 形 的最 新地 层为 白垩 纪花 岗岩
试 性 探讨 。
1 盆 地 构 造 演 化
盆地 形成 之前 ,昌都 一思 茅 陆块 以东为金 沙 江一哀 牢 山洋 ,以西 为 昌宁一 孟连洋 。大约在 晚石 炭世一 二叠 纪 ,上述 两洋壳 开始 向所 挟持 的陆块 之下 俯 冲 ,在 陆 块 两侧 形成 了火 山 弧 , 中部 形 成 共用 弧 后 盆地 。
2 0 1 3 年 第3 2 卷 第1 期1 1 3 ~ 1 1 5 页
云 南 地 质
C N 5 3 — 1 0 4 1 / P I S S N 1 0 0 4 — 1 8 8 5
云南兰坪矿集区成矿系列及成矿规律

黄 竹厂 矿床 的铅 同位 素 的表 面年 龄 为 8 6 . 8 ~ 6 4 . 1 Ma , 多 数年龄 在 7 0 Ma 左右 l _ 】 , 代 表 了该 阶段 成矿 的年龄 , 在 沉 积 的 时候 初 始 富集 形 成 了准 矿化 层; 白洋厂银 铜 多金属 矿床 的铅模 式 年 龄 介 于 9 2 ~ 1 8 Ma之 间[ 1 引, 部 分 年 龄可 能代 表 了沉 积成 矿 期 的 年龄 , 也有 部分 年 龄 可 能代 表 了 热 液改 造 期 的年 龄 ( i N 当于喜 玛 拉雅 期 构 造 一 热事件) 。对 黄 竹 厂 方解 石矿 物流 体 包 裹 体 的测 试 显 示 : 均一温 度为 8 2 ~ 1 7 6℃ , 盐度 为 叫( Na C 1 ) 。 一2 0 . 4 ~2 0 . 6 , 密 度 为0 . 9 3 ~1 . 1 1 g / c m。 , 流 体 属 KC 1 一C a C 1 :一H 2 O 型[ 1 , 反 映此 时期盆地 流 体具 有 较 中等 的盐 度 和 中 移, 在有 利 的部 位沉 积成 矿 。此 类 矿 床成 矿 作 用 可
系 的矿床 的 自然 组 合 _ g 。本 文 根 据 构 造 旋 回、 矿 体运 移 方式 以沿 断 裂 垂 向 向上 运 移 为 主 , 成 矿 流 体 1 , F以及 P b , Z n等 矿 物 质[ 4 ] , 沿 四十 里 箐一 床 的成 矿 时代 、 含 矿建 造 、 成矿 作 用 , 将 研 究 区 的矿 富含 C
是 P b , Z n , Ag , C u , C o的主要 含 矿岩性 。
积环 境形 成 的矿 床 , 将 该 成 矿 系列 进 一 步 划 分 为 以
下 3个成 矿亚 系列 。
云南省兰坪县分江铅锌矿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云南省兰坪县分江铅锌矿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本文主要对云南省兰坪县分江铅锌矿床地质的特征、成矿背景、成因、找矿标志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了找矿方向,为进一步加强兰坪盆地东缘铅锌矿的勘查与找矿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标签:兰坪盆地东缘分江地区sedex型铅锌矿床找矿标志云南兰坪中新生代陆内盆地是著名“三江”特提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资源丰富,以金顶超大型铅锌多金属矿最为引人注目,此外在金顶北西30千米的白秧坪Cu、Co、Pb、Zn、Ag多金属矿集区,具有大型规模超大型远景。
近年来随着云南省三年找矿行动计划的实施,在兰坪金顶—白秧坪矿集区的东部兰坪盆地东缘发现了分江、金山桃等铅锌矿,与以往发现的青甸湾、菜子地等铅锌矿床构成一南北向的铅锌银多金属矿带,该区目前已展示了大型以上规模远景。
1成矿背景矿区位于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中段,夹持于金沙江与澜沧江两深断裂间,总体构造线呈北北西向及近南北向展布。
地层主要出露中三叠统攀天阁组(T2P)中酸性火山岩;上三叠统三合洞组(T3sh)灰岩。
其次出露中三叠统上兰组上段(T2s2)泥质条带灰岩夹粉砂岩、泥岩及下段(T2s1)泥岩与粉砂岩互层;上三叠统歪古村组(T3w)板岩、石英砂岩、含砾砂岩、砾岩;挖鲁八组(T3wl)粉砂质炭质泥板岩夹粉~微粒泥基长石岩屑砂岩。
构造以矿区西部北北西向维西-通甸-乔后大断裂及其次级构造控制着区内构造格局,派生出北西向、北东向、近南北向断裂及金山桃向斜。
岩浆岩以印支期中酸性喷出岩为主,次为印支期-燕山期花岗斑岩、喜山期粗面岩,局部尚有零星分布的石英斑岩脉、正长斑岩脉、云煌岩脉。
本区位于兰坪-思茅Pb、Zn、Cu地球化学区(Ⅱ)北亚区(Ⅱ1)地球化学异常带内,Pb、Zn、Cu、Sb、As、Hg异常带浓度高、规模大,矿化强度高。
异常主要分布于三叠系上统上兰组(T2s)、攀天阁组(T2p)及中统三合洞(T3s)地层分布区,并以三合洞(T3s)地层中分布的异常规模大、浓度高、浓集中心明显,部分异常经解剖评价,已有较大找矿潜力的大、中型矿床存在,异常分布与已知矿床产出吻合性好,如菜子地铅、锌组合异常、分江-金山桃铅、锌组合异常带中有菜子地铅锌矿、分江-金山桃铅锌大、中型矿床产出,化探异常特征展现了区内良好的找矿前景。
兰坪县金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2 . 2 . 1 顶 板 围岩特 征
金顶 铅锌 矿床 矿 体顶板 围岩 主要 为 中侏 罗统 花 开左 组 ( J 2 h ) 泥岩 和 细砂 岩 ,个 别 地 方 为三 叠 系 三合 洞组 ( Ls )灰 岩 。其岩 性特 征如 下 :
晚期弯窿构造形成过程 中矿物质再次富集 ,形成了一个陆 ( 湖)相热水沉积超大型矿床 关键词 :多期成矿 ;陆 ( 湖)相热水沉积矿床 ;云南兰坪金顶
中 国分 类 号 :P 6 1 8 . 4 2— 4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1 8 8 5 ( 2 0 1 4 ) 4 — 5 2 6 - 0 6
1 区域成 矿背景
金顶铅 锌 矿 区为 一北北 东 向延伸 的弯 窿形构 造 ,弯 窿长约 4 k m,宽 约 2 k n,并 伴有不 同方 向的断 裂构 i 造 ,主要 以南北 向 、北 北 西 向和北北 东 向的 区域 断裂 构造 为主 。这些 断裂包 括盆 地边 缘 的金 沙 江一哀 牢 山
2 0 1 4 年 第3 3 卷 第4 期5 2 6 5 3 1 页
云 南 地 质
C N 5 3 1 0 4 1 / P I S S N 1 0 0 4 1 8 8 5
兰 坪县 金 顶 铅锌 矿床 地 质 特 征 及成 因分 析
宁选 凤 , 苏 昌学
( 1 . 云南弘迪矿产资源有 限公 司,云南 昆明 6 5 0 0 1 1 ;2 .云南有色地 质局勘测设计 院 ,云南 昆明 6 5 0 0 5 1 ) 摘 要:兰坪县金顶铅锌矿体主要赋存在一个封闭的构造体系当中 ,早期经过成岩成矿 阶段 的初步 富集 ,
化 特征 的差异 ,断层上 盘地层 ( K j )属 “ 外 来 系统 ” ,各地 保存 不 一 ,其 中穹 隆北 翼及 西翼 保存 较 为 完 整 ;断层 下盘 地层 ( E m) 为本地 系统 ,岩 性变 化较大 ,矿 体有 灰岩 型与沙 岩型 两类 ,主要 分数 分 布在 穹
兰坪金顶铅锌矿床膏盐与成矿关系初探

臣 膏 石 脉
国 石
凰 P G y a 、 固 ’ 含
罔
、
特别发育 , 石膏 中多见油气成分 , 常见石膏包裹早
关键词 膏盐
矿化蚀 变分 带
矿物组合
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成 因
TR S
中图法分类号
P 1.24 ; 684/ 3
文献标 志码
A
兰 坪金顶 铅锌 矿 是 目前 中 国最 大 的铅 锌 矿 床 , 已探 明 的铅 储 量 2 5 、 .3Mt锌储 量 近 130Mt同时 .0 ,
切相关。通常矿化程度高 的主矿体部位膏盐也特 别发 育, 盐丘底辟也影响着矿体 的矿 化蚀变分带 , 矿石特征 以及矿 物组合从
盐丘 的中心 向矿化 围岩 呈现有规律 的变化。 同时 , 铅锌矿 床所 需大量的 H s主要是 以硫酸盐 的热化学还原 成 因( S 形 成 T R)
的 , 区地 层 大 量 的膏 盐体 是 H S的 主 要 物 源 。 矿 ,
类是 产在 F7南 侧 云 龙组 地 层 中的石 膏 , 2 石
体 的矿 化特 征 来 看 , 成 矿 的 主 成 矿 期 , 矿 流 体 在 成 沿着构 造发 育部位 沉 淀 成 矿物 质 的 同时 , 盐 流体 膏 极有 可能 沿着 相 同 的 通 道在 流 体 的 终 端 聚 集 膏 盐 体, 同时这 膏盐在 运 移 的过 程 中也携 带 有 少 量 的 成 矿物 质 , 而使得 矿体 进一 步富化 。 从
⑥
2 1 SiT c. nr. 0 2 c eh E g . g
兰坪金顶铅锌矿床膏盐与成矿关 系初探
李 彬 薛传 东 董 帅
( 明 理 工 大 学 国 土 资源 工 程 学 院 , 明 60 9 ) 昆 昆 5 0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15-03-22; 改回日期: 2015-06-16项目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62008、U0933605)、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JJ14475)和核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NRE1506)联合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 朱志军(1976–), 男, 博士, 副教授, 从事沉积学教学和研究工作。
Email: zhuzj013@ doi: 10.16539/j.ddgzyckx.2016.02.012卷(Volume)40, 期(Number)2, 总(SUM)151 页(Pages)344~353, 2016, 4(April, 2016)大 地 构 造 与 成 矿 学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滇西兰坪盆地金顶铅锌矿盐构造发育特征及其与成矿关系朱志军1, 2, 郭福生1, 2(1.东华理工大学 省部共建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江西 南昌330013; 2.东华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摘 要: 滇西兰坪中新生代盆地广泛发育盐岩层系。
通过对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区的露天采厂和地下采坑的最新野外调查及大量钻孔资料的综合分析, 研究区盐岩层系具有多期、多阶段运动的特点, 厚度分布极不均一, 它们作为区域推覆构造作用的滑脱层, 对盐上层构造变形起着重要控制作用, 形成一系列储矿构造。
研究表明, 矿区盐构造主要包括盐枕、盐背斜、盐焊接、盐穿刺、盐推覆、盐岩滑脱‒断层相关褶皱组合等多种盐构造变形样式。
这些盐构造的形成演化及变形机制主要受到推覆挤压缩短作用、基底断层作用和塑性流动汇聚作用、盐下和盐上层断裂滑脱作用等控制, 主要沿推覆断裂构造带呈串珠状分布。
金项矿区盐构造分为两个阶段: 古新世–始新世挤压–拗陷层内变形阶段, 形成盐枕、隆升较低的盐背斜等整合型盐构造; 渐新世的逆冲推覆–盐岩滑脱阶段, 受强烈的挤压推覆作用而形成盐墙、盐株等盐穿刺型构造。
盐构造不同阶段的变形演化对金属元素富集成矿起到关键作用, 其流动变形而形成的盐构造圈闭促使了金属聚集成矿。
关键词: 金顶铅锌矿; 盐构造; 成矿特征; 兰坪盆地中图分类号: P61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1552(2016)02-0344-0100 引 言盐构造不仅与油气关系密切, 它还能聚集许多金属与非金属工业矿床, 如钾盐、(硬)石膏、重晶石、自然硫、铅、锌、银、硫酸锶等矿床(Kyle and Posey, 1991)。
位于我国三江多金属成矿带中的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铅锌矿床, 也是世界上形成时代最新且唯一产于陆相沉积岩容矿的超大型Pb-Zn 矿床, 并且不同于世界上公认的沉积岩容矿SST 、MVT 、Sedex 等基本类型(薛春纪等, 2007)。
金顶超大型铅锌矿拥有2亿吨矿石, 在不到10 km 2范围内堆积了如此巨量金属实属罕见, 但是关于矿床成因一直存在众多分歧。
在金顶矿区及其邻区可见到大量的金属矿体与膏盐在空间上密切伴生, 前人研究发现金顶矿区硬石膏产于铅锌矿体的边缘或深部, 在平面上, 围绕铅锌矿体, 形成明显的分带特征, 由中心向外, 依次为铅锌矿体、天青石矿体、硬石膏矿体(潘忠华, 1989)。
高广立(1989)认为兰坪‒金顶铅锌矿容矿岩石之一的灰岩角砾岩就是膏溶构造角砾岩; 王安建等(2007)将容矿角砾岩进一步分为不含矿的构造–膏溶角砾岩和含铅锌矿、黄铁矿、天青石和硬石膏矿化的底辟–侵位角砾岩两类; 高怀忠(1989)认为矿体分布于盐溶洞穴中, 并在溶洞中能够产生次生硫化物的富集。
通过砂岩型矿体第2期朱志军等: 滇西兰坪盆地金顶铅锌矿盐构造发育特征及其与成矿关系 345和灰岩角砾岩型矿体的叠置关系研究, 认为(硬)石膏、天青石矿体空间上展现了残余盐丘的特点。
进而认为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的形成与盐丘破坏、油气逃逸作用使成矿物质大量聚集等有一定的联系(修群业等, 2005)。
随着研究的深入, 王安建等(2009)提出金顶矿床为构造推覆–盐丘穹窿–区域伸展–油气聚集–流砂底辟–流体排泄–金属沉淀的成矿模式。
也有学者认为金顶矿床矿化与逆冲推覆引起的盐底辟构造密切相关, 金顶穹窿是逆冲推覆引起盐底辟的结果, 底辟角砾或底辟后盐溶角砾是矿化的重要部位(吴淦国和吴习东, 1989; 宋玉财等, 2011)。
董帅(2012)论证了兰坪盆地金顶矿区发育大量的盐丘构造。
李彬等(2012)通过研究盐丘周缘的矿化情况发现盐丘底辟也影响着矿体的矿化蚀变分带。
总之, 盐构造与金顶成矿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在金顶矿区膏盐体多呈蘑菇状、透镜状、囊状、枕状等, 显示出不同变形样式和不同变形期次的盐构造特征, 虽然许多学者在兰坪盆地已经重视膏盐与铅锌多金属成矿的联系, 但是对盐构造的发育规律、变形期次及其与金属成矿的关系尚未见有报道。
本文拟对金顶矿区盐构造进行解析, 查明盐构造与金属成矿的关系, 为该区金属矿产勘查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对丰富“金顶”式成矿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为在含盐盆地及盐构造发育的盆地中进行金属矿产勘探提供新思路。
1 地质背景滇西兰坪盆地处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结合部位, 位于金沙江断裂带与澜沧江断裂带之间, 是三江褶皱带的一部分(罗君烈等, 1994; 王义昭等, 2000)。
东以金沙江断裂为界与扬子陆块西南缘的金沙江–哀牢山造山带相邻, 西以澜沧江断裂为界与藏滇板块北东缘的碧罗雪山–崇山造山带相邻。
北起维西, 南至景东, 与思茅盆地相连, 南北长约270 km, 宽约25~70 km, 面积近2000 km2。
兰坪盆地除东西两侧发育巨型断裂以外, 中部还有兰坪–思茅中轴断裂。
在兰坪充填序列中已经证实主要有三套盐岩层系(帅开业, 1987; 高建华, 1989; 肖荣阁等, 1990)(图1), 中、上三叠统三合洞组普遍发育以硫酸盐为主蒸发岩建造, 局部达到石盐沉积阶段, 如云龙县的宝丰乡和兰坪县的马登乡、河西乡及洱源乔后盐矿等地; 中、上侏罗统膏盐沉积主要沿澜沧江东侧展布, 如兰坪县阿尼戛、大华, 永平四角田等地; 上白垩统–古新统盐系分布较广, 石盐矿床、矿点及盐泉、卤井随处可见, 且岩盐储量丰富, 已经开采的有兰坪的拉井镇、乔后等地。
2 金顶矿区盐构造类型及特征2.1盐构造平面展布特征金顶矿区已圈定天青石矿体100个, (硬)石膏矿体48个(李永强, 2006), 其规模都达到大型矿床。
其中天青石矿体主要集中在北厂矿段66个, 跑马坪矿段21个及架崖山矿段13个。
(硬)石膏矿体在架崖山矿段4个, 北厂矿段13个, 蜂子山矿段4个, 跑马坪矿段27个, 仅跑马坪矿段的石膏储量为16622万吨, 达到大型规模。
随着金顶铅锌矿架崖山–北厂矿段大面积、更深层地露天开采, 揭露出的地质现象为研究矿区盐构造提供了更为直观的证据(图2)。
本文选取了架崖山–北厂矿段–跑马坪矿段Ⅲ线进行盐构造剖析, 该勘探剖面具体位置见图2中的AA 线段。
金顶矿区的膏盐体主要分布在矿区东北部及东部, 至跑马坪矿段膏盐层更大、更厚(图3), 再往北东和东的方向膏盐层一直延伸到矿区外。
(硬)石膏矿体在矿区有两种, 一种产于棕红色和紫红色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中, 硬石膏矿体表现为青灰色的膏泥和纯白色的块状石膏, 晶体呈粗大粒状, 石膏层中夹紫红色的泥岩层, 未见灰岩夹层, 此膏盐矿体与铅锌矿体相差甚远。
另一种主要产于Pb、Zn 矿体上、下及边部, 在平面上围绕铅锌矿体形成由中心向外, 依次为铅锌矿体、天青石矿体、硬石膏矿体。
垂向上, 天青石矿体分布于(硬)石膏矿体上、下或石膏矿体与铅锌矿体的过渡带, 其矿体长几十米至二百米, 厚几十米至三四百米, 形态呈透镜状、囊状和蘑菇状, 表现出不同的后期变形特征。
(硬)石膏矿体往往呈块状, 夹薄层沥青质灰岩, 含有大量黑色灰岩角砾, 角砾多为白云质灰岩、沥青质灰岩, 角砾为尖棱角状, 大小混杂, 偶见灰岩条带。
矿区见石膏矿钻孔近50多个, 各个矿体呈断续分布, 在石膏矿体内部变形强烈, 常见揉皱构造, 有时不仅膏盐中所夹灰岩薄层被揉碎成角砾, 而且膏盐本身也呈角砾, 之后又被石膏胶结, 偶见这些角砾长轴呈定向排列, 显示出一定的流动特征, 尤其以跑马坪矿段最为发育。
据钻孔揭露, 跑马坪矿段上三叠统三合洞组灰岩层上、下皆有膏盐体, 上部膏盐保存较好, 呈大凸透镜状, 长度>1500 m, 最大垂直厚度约300 m。
下部膏盐体分布不规则, 如图3 ZK383孔, 在孔深474 m处突然出现厚层膏盐体,346 第40卷图1 兰坪中新生代盆地充填序列(据牟传龙等, 1999修改)Fig.1 Mesozoic-Cenozoic sedimentary sequences of the Lanping Basin直至600.65 m 终孔, 而相距仅不到100 m 的ZK390孔的膏盐层很薄。
该矿段膏盐层呈现出角砾状、碎裂状及沉积韵律不明显等特征, 仅在含季纹层白云岩角砾的(硬)石膏中见有纹层, 灰岩角砾中有膏晶化现象, (硬)石膏矿体在相邻钻孔中突然尖灭, 显然, 这些膏盐体已经不是原始沉积的产物了, 而是受到区域构造推覆–滑覆作用而形成的不同样式的盐构造。
盐构造的样式和展布与矿区的穹隆构造具有一定的耦合关系, 说明矿区的盐构造与穹隆构造在成因上有联系, 推测围绕穹隆构造边部发育的系列放射状断裂为膏盐底辟构造所造成。
众观全矿区可以看出: 盐构造走向大致有两种, 一种近SN 向, 另一种为NW 向, 可划分三个盐构造发育带, 东部平缓厚盐层带; 中部盐底辟发育带和北西部成熟盐底辟发育带。
由钻孔资料揭示, 在矿区东侧盐层较厚, 主要发育盐枕、盐背斜等构造; 中部膏盐层在穹隆斜坡背景上发育隆升幅度较低的盐底辟构造, 盐穿刺构造特征并不发育; 在北西侧表第2期朱志军等: 滇西兰坪盆地金顶铅锌矿盐构造发育特征及其与成矿关系 347图2云南金顶矿区地质简图(刘俊来等, 2009修改)Fig.2 Simplified geological map of the Jinding mining area in Yunnan图3架崖山–北厂–跑马坪矿段Ⅲ线剖面图Fig.3 Profile of line Ⅲ in the Jiayashan-Beichang-Paomaping ore block348 第40卷现为隆起幅度较高、盐穿刺特点明显的盐穿刺型构造, 盐层厚度由中心向两侧迅速减薄。
2.2 盐构造类型及特征通过钻孔资料、地表及坑道观察可以看出金顶矿区的架崖山–北厂矿段和跑马坪矿段分布着大量不同样式的盐构造(图4), 样式主要有盐丘、盐株、盐焊接、盐推覆体, 外来盐席、盐枕、盐背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