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主要矿产资源
云南矿山可行性研究报告

云南矿山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背景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亚热带和热带的过渡地带,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云南矿山资源丰富,包括锌、铅、锡、铜、钨、金、银等多种矿产资源,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然而,矿山开发存在一定的环境和社会影响,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确保矿山开发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和当地社会的负面影响。
矿山资源概况云南省矿产资源种类繁多,主要包括金属矿、有色金属矿和稀有金属矿。
其中,锌、铅、锡、铜等金属矿储量较大,分布广泛。
此外,云南还拥有丰富的钨、金、银等稀有金属矿资源。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可行性研究内容1.市场需求分析:对矿产品市场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市场供需关系,预测未来市场走势,为矿山开发提供市场保障。
2.技术可行性分析:评估矿山开发所需的技术水平和设备,确定技术方案,确保矿山开发过程中技术可行性。
3.经济效益评估:进行矿山开发的成本核算,评估开发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分析矿山开发对当地经济的贡献。
4.环境影响评估:评估矿山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制定环境保护措施,确保矿山开发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
5.社会效益评估:分析矿山开发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包括就业、收入分配、社会稳定等方面,提出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建议。
可行性研究结论综合以上分析,我认为云南矿山开发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首先,云南矿产资源丰富,市场需求旺盛,有利于保障矿产品销售。
其次,技术水平较高,有利于提高矿山开发效率。
再者,经济效益较好,开发项目具备一定的投资回报率。
同时,在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方面,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望与建议在进行云南矿山开发时,应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加强技术研发,提高矿山开发的科技含量,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云南区位优势数据搜集

云南区位优势数据搜集云南简称云"或"滇",省会昆明,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北回归线横贯南部,有“彩云之南”的美称。
一、土地资源(土地大小、类型、质量)土地大小:云南国土总面积39.41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8位。
地形:属山地高原地形,山地面积33.1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84%。
全省地势呈现西北高、东南低,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级下降,从北到南的每千米水平直线距离,海拔平均降低6米。
土壤类型:云南省土壤类型多样,具有垂直分布特点。
全省有16种土类,其中黄土壤占20%,红土壤占全省面积的一半,故云南有“红土高原”之称。
云南稻田土壤细分有50多种,成土母质对为冲积和湖积物,部分为红壤性和紫色性,大部分呈中性和微酸性,有机质在1.5%-3.0%,氮磷养分含量比旱地高。
二、气候资源(气温、降水、光照)气温:云南气候基本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型,立体气候特点显著,类型众多、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节分明、气温随地势高低垂直变化异常明显。
全省平均气温,最热(七月)月均温在19°C~22°C 之间,最冷(一月)月均温在6°C~8°C以上,年温差一般只有10°C~12°C。
同日早晚较凉,中午较热,尤其是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12°C~20°C。
全省无霜期长,南部边境全年无霜,偏南地区无霜期为300~330天,中部地区约为250天,比较寒冷的滇西北和滇东北地区也长达210~220天。
降水:全省降水在季节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极不均匀。
干湿季节分明,湿季(雨季)为5~10月,集中了85%的降雨量;干季(旱季)为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5%。
全省降水的地域分布差异大,最多的地方年降水量可达2200~2700毫米,最少的仅有584毫米,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光照:云南光照每年每平方厘米为90~150千卡。
云南矿产资源分布

重要矿产有重晶石、磷矿、水泥灰岩、水泥用粘土、电石 灰岩等。
一般矿产资源有铁矿、锰矿、黄铁矿、铅锌矿等。
(3)滇东南矿产分布亚区
本区南邻越南,是南昆铁路经过的辐射地带,也是云南有 色金属采、选、冶的主要基地。 优势矿产锡矿和锰矿(资源丰富,在国内享有盛名,经济 效益十分明显) 其他重要矿产有水晶、锑、钨、铜、铅、锌、汞、铝土矿 、硫铁矿、水泥用石灰岩、耐火粘土、褐煤等10多种。
(三)非金属矿产的分布
磷矿:主要分布在滇中地区,昆明市附近的安宁大型盐矿 ,厚度大,品位高,宜于大规模水采,在60平方千米范 围内已控制氯化钠远景储量130.89亿吨、芒硝62.48亿 吨,是理想的盐化工基地钾盐:江城勐野井钾盐矿,另有 个旧白云山霞石正长岩矿,含氯化钾硫铁:主要分布在滇 东和滇东北地区 岩盐矿:云南是一个岩盐岩盐矿丰富的省份,分布极不均 衡,主要集中在昆明、楚雄、思茅、大理、西双版纳5个 地州市。 钾盐矿:我国钾盐资源贫乏,云南钾盐矿也不丰富,目前 只开采了出江城勐野井,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二位。
(2)锡矿
云南的锡矿产地共有80处,总资源储量为128.64万吨。 其中原生锡矿有52处,资源储量为109.42万吨;砂锡矿 28处,资源储量19.22万吨。 近几年,在6个地、州19个县发现多处锡矿床或矿点,使 得云南仍然保持锡矿资源居全国之首的地位。 云南的锡矿资源主要分布在滇东南锡矿带的红河州个旧市 和文山州马关县,其次分布在滇西的保山市。
(3)滇西矿产分布亚区
位于澜沧江源断裂带以西至国界的地区。 优势矿产有锡矿和平、贫铁矿。澜沧江至腾冲地带是云南 新发现的一个锡矿带,具有矿床点多,矿石易采、易选、 易炼等优点,潜在资源可观。澜沧江惠民铁矿占全省½, 规模巨大,但是选矿难度大。 重要的矿产有富铁矿、汞、铍矿、铅锌矿、银矿,其中汞 和铍矿的探明量占全省½。 怒江大理石资源也很丰富,质量也好,但目前没有做进一 步地质勘探。
云南省五年级地方课程课件 1.云南的矿产资源

多样,是我国矿产种类比较齐全 的省份之一。其中有色金属矿产 优势明显,不仅分布广,且超大、 大、中型矿床数量多,素有“有 色金属王国”的美称。到目前为 止,云南省共发现各类矿产142种, 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83.4%。全省 发现矿产地1274处.已探明资源储 量的矿产有92种。
云南省有61种固体矿产保有资
源储量排在全国前十位,其中能 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29种,非 金属矿产31种。保有储量排在全 国第一位的9种矿产中,铅、锌、
锡、磷在全国同种矿产中具有绝 对的优势。
云向巳探明储量的非金属矿产中, 一部分品位较高 ,多数具有良好的
开采条件,且开发价值很大,如磷 矿、优质石英砂岩、硅藻土等。但 全省石油、天然气等矿产稀缺,部 分能源不能自给。有些矿产虽然储 量大,但由于受选冶技术、开发成 本等因素的制约,利用程度有待进 一步提高。
云南省矿产资源

云南省矿产资源云南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我国矿产种类齐全,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
全省已形成了包括能源、黑色冶金、有色金属、化工、建材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加工的完整生产体系,矿业已成为云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云南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依托优势矿产资源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矿业经济发展较快,磷、锡、锌、铅、铜、锑、锗等矿产品种产量产值均居全国前列,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
2001 年,云南省矿业总产值(采矿、选矿、冶炼、加工)占工业总产值的31.06%,矿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贸易的47.50%,以有色金属和磷化工为主的矿业是云南省五大支柱产业之一。
1. 矿产种类、矿区数及矿床规模截止2002 年底,全省共发现各类矿产142种,占全国171种已发现矿种的83.04%。
在已发现的矿产中,有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85 种,其中能源矿产2种,占2.4%,金属矿产38种,占44.7%,非金属矿产48种,占52.9%。
矿产资源储量及在全国的排位云南省探明的矿产资源在全国占有较重要的地位,根据全国矿产资源储量统计资料,截止2000 年底,云南省固体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列居全国前十位的矿产有58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26种,非金属矿产31 种。
2. 矿产资源潜在价值截止2000 年底,云南省固体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为30044亿元。
其中,化工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潜在价值最高,为14350 亿元;其次为能源矿产12282亿元,黑色金属矿产1011 亿元,建材非金属矿产102亿元,有色金属矿产788亿元,稀有、稀土金属及分散元素矿产366亿元,贵金属矿产143 亿元,冶金辅助原料矿产63亿元。
单矿种资源储量潜在价值居前十位的矿产为:煤矿(12280 亿元)、芒硝矿(7039 亿元)、盐矿(5336亿元)、磷矿(1356亿元)、铁矿(851亿元)、石膏矿(420 亿元)、铜矿(368亿元)、硫铁矿(356 亿元)、水泥用灰岩(353亿元)和锌矿(140亿元),其潜在价值总计达28504 亿元,占全部矿产资源潜在次于青海、内蒙古、山西、宁夏、新疆、陕西、贵州、西藏,排在全国第9 位;人均资源储量潜在价值7.08 万元,排在全国第9 位;单位国土面积资源储量潜在价值为762.55 万元,排在全国第12 位。
一文看遍——云南六大重点有色矿种资源量及分布,行业利润及政策导向

一文看遍——云南六大重点有色矿种资源量及分布,行业利润及政策导向一、云南有色金属资源储量金属矿以有色金属矿为主,种类多,储量大,尤以个旧锡矿、东川铜矿以及储量名列全国前茅的钛矿著名于世,有“有色金属王国”之称,其形在以燕山运动影响较大。
铁矿有形成于早期变质岩中的,也要形成于泥盆系砂岩中的浅海相沉积铁矿。
云南素有'有色金属王国'的称誉,12种有色金属矿产分布广,矿种齐全,超大型及大中型矿床数量多。
1994年除铝以外的有色金属矿产储量为3990万吨,在中国同年同类储量之中,居第1位的有锡、铅、锌,居第3位的有铜、镍、钴。
锡矿:探明储量235.65万吨(保有储量125.24万吨),分布在滇东南及滇西(澜沧江以西)地区,储量分别占全省的84%和16%。
个旧锡矿具特大型矿床规模,探明储量达172.11万吨,保有储量64.61万吨;滇西锡矿带探明储量23.15万吨,主要矿区有腾冲小龙河、梁河来利山及云龙铁厂锡矿,分别探明储量6.56万吨、2.04万吨和3.89万吨。
展开剩余85%铅锌矿:探明储量2764.86万吨(保有储量2431.43万吨),主要分布在兰坪县、滇东南及滇东北3个地区,储量分别占全省的60%、23%和10%。
兰坪金顶铅锌矿属特大型矿床,探明铅锌储量1574.61万吨;大型矿区7个,有马关都龙锡锌矿、个旧锡矿共生铅锌矿、澜沧老厂银铅矿及建水荒田、会泽矿山厂一七0厂等。
铜矿:探明储量855.39万吨(保有储量695.05万吨),76.5%的储量集中富铜矿带,次为滇东南(占12%)及滇西北地区(占6%)。
大型铜矿有东川铜矿(探明铜储量270.98万吨)、大红山铜矿(155.65万吨)及易门铜矿(80.60万吨)。
矿以硅酸镍为主,分布在墨江与元江交界地带。
锑矿85%储量集中在广南木利(储量17.39万吨)、西畴小锡板及巍山笔架山3个大中型锑矿中。
铝土矿分布在文山州及昆明地区,以前者矿石质量及开发条件较好。
云南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云南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报告云南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报告一、引言云南省是中国的一个资源丰富的地区,拥有多种矿产资源,包括金、银、铜、锌、铅等金属矿产,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非金属矿产。
本报告旨在调查研究云南省矿产资源的利用现状,为进一步促进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二、云南省矿产资源概况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地质构造活跃,矿藏丰富。
根据云南省地矿局的统计数据,目前云南省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150种以上,其中金属矿产资源占比较大。
云南省的金矿储量居全国前列,银矿储量也较丰富。
非金属矿产资源方面,云南省煤炭和石油等资源开发利用也相当重要。
三、云南省矿产资源利用状况1. 金属矿产资源利用云南省的金矿储量占全国的50%以上,金矿资源非常丰富。
目前,金矿资源主要以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的方式进行。
金属矿产的冶炼和加工主要集中在昆明等地,然后再销往国内外市场。
金属矿产的利用率较高,但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2. 非金属矿产资源利用云南省的煤炭和石油资源较为丰富。
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红河、文山、楚雄等地,石油资源则分布在昆明、曲靖等地。
目前,煤炭和石油资源主要用于能源消耗和工业生产。
煤炭资源的利用率相对较高,但石油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
3. 矿产资源利用的问题和挑战尽管云南省矿产资源丰富,但在利用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部分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其次,部分矿产资源的加工和利用效率较低,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再次,矿产资源利用的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四、云南省矿产资源利用的发展策略为了进一步促进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云南省应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首先,云南省应加强环境保护和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采取科学的开采方式和先进的环保技术,最大程度地减少矿产资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云南省应加强矿产资源加工和利用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的效率和质量。
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球资源的日益丰富利用,环境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作为全国生态体系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云南省的地质环境保护也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政府为此颁布了《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来保护和维护云南省的地质环境。
一、云南省地质环境概况云南省位于中国南部,陆地面积38.4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5.5万平方千米。
云南的地质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包括黄金、稀土、磷矿、铜、煤、铁、锰、铝、镍、钨、锡、钼等多种矿产资源。
同时,云南省也是中国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民族文化十分丰富多彩,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但是,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云南省的地质环境面临着一系列的威胁。
二、《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的实施意义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于2007年12月9日正式颁布实施,共分为六章五十条。
《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的实施,对于保护云南省的地质环境、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的首要任务。
根据该条例规定,云南省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和相应的生物多样性。
同时,该条例还规定了云南省政府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计划和项目,针对威胁生态环境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保护云南省的生态环境。
(二)促进经济发展云南省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丰富的地质资源。
但是,经济发展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保护地质环境、促进经济发展需要平衡。
《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明确提出鼓励开发地质资源、发展地质经济,同时也规定了加强环境保护、推广新型环保技术等要求。
这些措施可以促进云南省的经济发展,平衡生态与经济的关系。
(三)强化政策法规保障《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的实施,将强化对云南省地质环境的保护,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也将加强政策法规保障。
这对于促进云南省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提升全民环保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主要矿产资源1、锡矿根据云南省国土资源厅2002年6月的统计资料,截至2001年年底,云南的锡矿产地共有80处,总资源储量为128.64万吨。
其中原生锡矿有52处,资源储量为109.42万吨;砂锡矿28处,资源储量19.22万吨。
近几年,在6个地、州19个县发现多处锡矿床或矿点,使得云南仍然保持锡矿资源居全国之首的地位。
云南的锡矿资源主要分布在滇东南锡矿带的红河州个旧市和文山州马关县,其次分布在滇西的保山市。
其中红河州资源储量为64.30万吨,占全省的49.99%,主要分布在个旧锡矿区。
个旧锡矿享有“锡都”称誉,驰名世界,产量居全国第1位,是我国两大锡业基地之一;文山州资源储量为41.26万吨,占全省的32.07%,主要分布在文山州马关县的都龙锡矿,属云南的第2大锡矿床;保山市锡的资源储量为12.60万吨,占全省的9.79%。
以上3个州(市)锡的资源储量为118.16万吨,占全省的91.85%。
其他少量锡矿资源分布在德宏州、大理州和思茅地区等。
2、铅锌矿铅锌矿是云南的又一优势矿产。
在探明矿床中,伴生镉、铊的储量,均居全国第1位。
兰坪金顶铅锌矿储量1547.6万吨,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矿床之一,矿体集中,露采条件好,富矿比例大,国家已列入“九五”开发规划。
云南的铅锌在全国双双排名第1,而且比随后的第2名有明显的优势。
显然,铅锌是云南最有发展前途和竞争力的优势矿产,资源条件在全国最好,保有储量大且矿床品位较高、富矿较多。
截至2001年年底,全省发现铅矿区85处,铅资源储量689.39万吨;发现锌矿区76处,锌资源储量2129.94万吨。
铅矿资源主要分布在怒江州(资源储量188.75万吨)和红河州(184.35万吨),这两个地区铅资源储量占全省的一半以上。
其次是楚雄州(94.50万吨)和曲靖市(69.10万吨)。
其他铅矿资源依次分布在思茅、昭通、保山、大理、文山、迪庆等地[3]。
锌矿资源主要分布在怒江州(1184.64万吨),占全省锌资源储量的55.6%;其次是文山州,资源储量为380.87万吨。
其他部分资源分布在红河(189.57万吨)、曲靖(128.46万吨)、昭通(109.37万吨)等地。
其中,怒江州兰坪金顶铅锌矿储量巨大,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矿床之一,矿体集中,露采条件好,富矿比例较大。
3、铜矿云南铜矿资源丰富,查明铜矿产(点)217处,探明储量的产地156处,矿区分布较广,遍布全省14个地州(市)38个县,探明储量958.88万吨,现保有储量849.48万吨,占全国保有储量6251.88万吨的13.59%,仅次于江西、西藏,居全国第三位。
现有大型铜矿4处(东川汤丹、新平大红山、德钦羊拉、景谷民乐),中型铜矿24处,小型128处,预测铜资源量1220.3万吨。
77.3%的保有储量集中在滇中、滇南、滇西分别占12.5%和7.6%。
最重要的分布区是玉溪市(278.85万吨)和昆明市(271.84万吨),两市铜资源储量占全省的60%左右。
现已建成东川、易门、牟定、大姚等4个大中型铜矿生产基地。
其次是红河州(131.95万吨)和楚雄州(114.94万吨)。
其他铜矿资源依次分布在迪庆州(62.77万吨)、大理州(21.04万吨)、怒江州(17.60万吨)、文山州(14.60万吨)等地。
云南位于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的交界地区,成矿条件好,铜矿类型复杂多样,各类型铜矿保有储量占全省铜储量的比重及矿床平均品位为:沉积变质火山岩型铁铜矿(大红山式)占25%,;沉积变质含铜硅质白云岩型(东川式)占39.5%;砂页岩型铜矿占12.8%;斑岩型铜矿占1.34%;夕卡岩型铜矿占18.6%;铜镍硫化物型占0.87%,其他类型占1.93%。
全省铜平均品位w(Cu)=0.978%,富铜矿保有储量占全国富铜矿保有储量的14.11%,全省保有铜矿储量中硫化矿占46.51%,氧化矿占30.81%,混合矿占22.62%,伴生铜矿占全省保有铜储量的4%,共生铜矿占25%,其中有70%以上属单一铜矿。
随着滇西三江成矿带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以斑岩型为主的铜矿储量上升较快,近10年来新增储量超过200万吨,为云南铜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资源基础。
当前云南自产铜精矿只能满足铜冶炼能力的50%左右,约有50%的缺口靠省外或进口铜精矿弥补。
为此要凭藉云南靠边通海联结东南亚、南亚要冲的战略地位发展对外贸易,面向国外铜市场,在保护和合理利用我省铜资源的基础上,在互惠互利的情况下可向外国矿山投资,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融通稳定的铜精矿、粗铜或废杂铜进口渠道。
4、锑矿云南16个(州)市中,有11个(州)、市、38个县有锑矿产出,惟昭通市、楚雄州、丽江市、西双版纳州及昆明市(含东川区)为空白区。
共查明锑矿床(点)171处,其中已上平衡表16处,大型1处(木利),中型3处(小锡板,巍山石岩村,笔架山);小型12处(木利那丹矿段,广南皂角树、田坊,富源余家老厂,砚山金竹冲,富宁里达,屏边山后,维西石门多、白马吉,永德崇岗,镇康小荒田,双江南美河)。
云南锑矿资源居全国第3位,截至2001年年底,资源储量为30.22万吨。
已发现16个矿区,主要分布在滇东南和滇西成矿区。
其中文山州是主产区,7个矿区资源储量达19.09万吨,占全省总储量的63%仅广南(19.17万吨)就占全省锑储量57.15%;其次是大理州,2个矿区资源储量为9.27万吨,占全省总储量的30%左右。
云南省锑矿成因:云南可划分11个锑(金)成矿带(区)。
Sb-Au属同一成矿系列,二者常相伴产出。
滇东坡脚组与滇西三合洞组,同为锑矿矿源层。
滇东南与黔西区玄武岩喷溢早期的大厂层、主期玄武岩组、晚期龙潭组,三者含背景值远高于全球玄武岩,构成统一的Sb、Au矿源层(岩),在有利构造条件下,产出Sb矿伴生Au矿伴生Sb或二者共存),其成因都与幔源玄武岩喷溢作用有关。
5、钨矿截至2001年年底,云南已发现18个钨矿区,资源储量为24.26万吨,居全国第8位。
主要分布在个旧一文山钨矿带和迪庆州中甸南部金沙江河谷,前者属夕卡岩型白钨矿矿床;后者属热液型与夕卡型岩。
这些地区的成矿条件较好,钨矿的资源远景储量较大。
其中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资源储量为9.62万吨,迪庆州6.04万吨,文山州4.66万吨,怒江州2.55万吨,昆明市1.40万吨。
6、铝土云南省铝土矿资源已经发现23个矿区,截至2001年年底,资源储量为4250.00万吨(铝土矿矿石,下同)。
矿区集中在文山州和昆明市,两处的资源储量占全省的99%。
文山州有6个矿区,资源储量2585.80万吨,主要分布在麻栗坡、西畴和广南3个县;昆明市有15个矿区。
云南铝工业必须从资源安全的角度出发建立和健全铝土矿资源保障与开发利用产业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云南省区位优势,参与东南亚国家铝土矿资源的开发,建立我省铝工业资源战略储备,做好利用国外铝资源总体规划,加强铝土矿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加快推广选矿新技术的工业应用,有效利用低品位矿石,采用新的工艺技术与装备,提高铝土矿资源的可供应能力和保障程度,高度重视赤泥选铁新技术、新工艺攻关,实现铁和镓的产业化回收,同时兼顾化学品氧化铝等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实现我省铝工业快速持续发展。
7、铁矿云南有着丰富的铁矿资源,全省已探明储量22.24亿吨,保有储量21.86亿吨,其中A+B+C级4.76亿吨,列全国第十位。
其中有近4亿吨富铁矿,占全国富铁矿总量的1/4以上,居全国第1位。
目前已列入储量品平衡表内的铁矿共93处,其中,大型铁矿3处,中型l8处,小型36处,矿点36处。
大型铁矿开采地较少,主要以中小型的矿产开发地为主。
资料来源:中国自然资源丛书.云南卷据表3-1可知,云南省铁矿资源主要分布于三个矿带内:滇中铁矿带,澜沧江铁矿带,腾瑞丽铁矿带,包括普洱市、昆明市、楚雄州、玉溪市、红河州,富铁矿储量主要集中在新平大红山,其次在昆钢毗邻的玉溪、昆明、武定,滇西腾冲仅有少量分布。
资源储量在1亿吨以上的地区依次为:思茅19.94亿吨,玉溪7.09亿吨,楚雄2.71亿吨,西双版纳1.36亿吨,昆明1.29亿吨。
以上5个地区资源储量达32.39亿吨,占全省总资源储量的90.45%。
资源储量在0.5亿吨以上的地区依次为:红河0.99亿吨,迪庆0.76亿吨,保山0.66亿吨,昭通0.52亿吨,曲靖0.42亿吨。
从总体上看,云南铁矿贫矿多,富矿少,含铁品位大于45%的富矿仅占全省保有储量的15%左右,而且原生矿石组分复杂,硅、硫、磷等有害组分含量高,选、冶性能差。
云南铁矿石品位低,富矿少,矿石共伴生矿多,选矿工艺复杂,开采难度大,再加上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能力低,资源综合利用率低,造成极大的浪费。
设备老化,技术落后,单个矿山规模不大。
并且由于云南铁矿开采条件较差,小矿点多面广,铁矿资源开采过于分散,给开采带来困难。
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现象时有发和,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比较突出。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的原则,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和在开发中保护的基本方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8、锰矿云南省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冶金锰基地,已探明有储量的锰矿区有21处,资源储量为9391.7万吨锰矿石,居全国第4位。
其中,富矿占全国总量的52.6%。
全省锰矿储量中,工业储量占60.2%、富锰矿占全国保有富锰矿储量的51.09%放电锰、氧化锰和冶金锰,分别占保有储量的1.82%、18.31%和79.81%。
资源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红河州和文山州。
红河州有12个矿区,资源储量为7039.8万吨,占全省总资源储量的3/4;文山州有4个矿区,资源储量为1543.7万吨,占全省总资源储量的16.44%。
以上两个州的资源储量占全省的91.40%。
其他少量资源分布在曲靖(440.7万吨)和大理(264.4万吨)等地。
全省锰矿主要集中分布于中三叠统法郎组,占保有储量的68.63%,其次是二叠系和元古界昆阳群分别占保有储量的18.35%和13.02%。
这种结构有利于大、中、小并举多层次开发。
矿石低磷、低硫、低碱、易选矿石。
在云南省锰矿开采中,资源开发程度低,目前已建成的采矿能力16.93万吨/年,与我省丰富的锰矿资源的地位极不相称,而生产及规扩建、新建矿山的设计可采储量仅为矿山保有储量的11%-35%;资源利用率低,损失浪费严重,锰矿一般具有浅富深贫的特点,斗南、建水地区初期开采以品位40的块矿为主。
由于管理不善,开采方法落后.采富弃贫,采块丢粉,采易丢难,资源损失很大,几乎采一丢一;锰矿加工能力薄弱,我省锰矿石约有85%作为原矿出售,甚至把放电锰作为一般矿销售出省。
云南省应瞄准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积极发展锰矿深加工,加快作好发展锰矿业的经营决策,既要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相协调,又要符合国家宏观规划,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路子,有计划地开发商品资源,不失时机地调整产品结构,克服生产上的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