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工大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_通信0803班______指导教师:____杨福宝____ 工作单位:_____信息工程学院____ 题目:(1)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电路设计;(2)LC振荡器的设计;(3)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电路设计。

课程设计目的:1.较全面的了解常用的数据分析与处理原理及方法;2.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模拟分析;3.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和文献阅读的方法;4.提高正确的撰写论文的基本能力。

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1.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电路设计2.LC振荡器的设计3.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

初始条件1.EWB软件2.通信原理及高频电子线路基础知识时间安排第18周,安排任务第18周,程序设计与计算第21周,完成(答辩,提交报告,演示)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1.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电路设计 (1)1.1概述 (1)1.2设计目标 (1)1.2.1主要技术指标: (1)1.2.2给定条件 (1)1.3 设计过程 (2)1.4 单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电路仿真实验 (5)1.4.3研究阻尼电阻变化对放大器增益、带宽、品质因数的影响 (5)1.4.4 研究反馈电阻变化对放大器的影响 (5)2.LC三点式反馈振荡器与晶体振荡器设计与制作 (6)2.1 概述 (6)2.2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工作原理分析 (6)2.3 设计目标 (10)2.3.1主要设计技术性能指标 (10)2.3.2 .基本设计条件 (10)2.4 .电路结构 (10)2.5电路参数计算 (11)2.5.1 静态工作电流的确定 (11)2.5.2 确定主振回路元器件 (11)3.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与制作 (12)3.1 概述 (12)3.2 设计要求 (13)3.3 参数确定 (13)4. 小结与体会 (16)5. 参考文献 (17)摘要通信电子线路是信息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是联系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课程,系统性和实践性较强。

通信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2

通信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2

小功率调频发射机的设计与制作一、设计任务与要求1、主要技术指标:1、中心频率: 012f MHz =2、频率稳定度 40/10f f -∆≤3、最大频偏 10m f kHz ∆>4、输出功率 30o P mW ≥5、电源电压 9cc V V =二、 原理及图1、 小功率调频发射机原理:拟定整机方框图的一般原则是,在满足技术指标要求的前提下,应力求电路简单、性能稳定可靠。

单元电路级数尽可能少,以减小级间的相互感应、干扰和自激。

在实际应用中,很多都是采用调频方式,与调幅相比较,调频系统有很多的优点,调频比调幅抗干扰能力强,频带宽,功率利用率大等。

调频可以有两种实现方法,一是直接调频,就是用调制信号直接控制振荡器的频率,使其按调制信号的规律线性变化。

令一种就是间接调频,先对调制信号进行积分,再对载波进行相位调制。

两种调频电路性能上的一个重大差别是受到调频特性非线性限制的参数不同,间接调频电路提供的最大频偏较小,而直接调频可以得到比较大的频偏。

所以,通常小功率发射机采用直接调频方式,它的组成框图如下所示。

其中高频振荡级主要是产生频率稳定、中心频率符合指标要求的正弦波信号,且其频率受到外加调制信号电压调变;缓冲级主要是对调频振荡信号进行放大,以提供末级所需的激励功率,同时还对前后级起有一定的隔离作用,为避免级功放的工作状态变化而直接影响振荡级的频率稳定度;功放级的任务是确保高效率输出足够大的高频功率,并馈送到天线进行发射。

2、小功率调频发射机电路图图1小型调频发射机原理图三、调频发射机调试步骤1、调试步骤及原理1)电路的调试顺序先分级调单元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测量其性能参数;2)然后在逐级进行联调,直到整机调试;3)最后进行整机技术指标测试;4)分析调试结果。

(1)第一级调试为了检查电路是否正确,应该对三极管Q1和变容二极管的静态工作点进行测量,然后调节中周L1,使振荡频率为12MHz,测量结果如表5.2-1所示表5.2-1(2)第二级调试对三极管的各个静态工作点测量,然后调节中周L2,使该级的LC谐振回路谐振在12MHz上,而且为了使第三级有更大的功率放大,该级的Vpp尽量调到靠近4V。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目录一、题目 (1)二、实验目的 (1)三、主要技术指标 (1)四、设计和制作任务 (1)五、设计思路及工作原理 (2)六、方案的选择与论证 (2)七、整机电路的设计 (7)八、电路的调试与仿真 (10)九.课程设计总结与体会十.参考资料 (11)十一.附件 (12)AM 广播接收机系统设计一. 题目:设计个一由分立元件构成的AM 广播接收机系统二. 实验目的:通过调幅广播接收电路设计设计,学生应建立无线电接收机的整机概念,了解接收整机各单元电路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从而能正确设计、计算接收机的各个单元电路:包括高频放大级、主振级、中放级、检波级及音频放大器的参数设计、元器件选择。

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通信电路知识理解,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其利用通信电子线路知识处理通信系统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使学生能比较扎实地掌握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通信系统及有关设备的分析、开发等基本技能,受到必要工程训练、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训练和实践锻练,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新发展。

三.主要技术指标调幅波接收机设计参数:1.载波频率:f 0=10.7MHz2.输出功率:P Omax ≥0.25W3.检波效率:ηd >80%±5%4.包络失真系数:γ≤1%5.负载电阻:R L =8Ω6.频率稳定度:0f f≤5×10—4四. 设计和制作任务:1.熟悉设计任务及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

2.选定方案的论证及整体电路框图的工作原理。

3.单元电路的设计及计算,元器件选择,电路图。

4.按国家有关标准画出整体电路图,列出元件﹑器件明细表。

5.对设计成果作出评价,说明本设计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6.独立思考,认真设计。

7.认真书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五.设计思路及工作原理:天线从空间接收个重点太发送的无线电波,并将他们转换成电信号送到输入调谐回路,输入调谐回路从中选出某一个电台节目信号再送到混频电路,与此同时本真电路会产生一个频率很高的本振信号也送到混频电路,在混频电路中,本振信号与电台信号进行差拍(相减),得到频率为465kHz的中频信号。

合工大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

合工大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设计报告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学号:班级:通信工程14-2班指导老师:正琼目录键入章标题(第1 级)1键入章标题(第2 级) 2键入章标题(第3 级) 3 键入章标题(第1 级)4键入章标题(第2 级) 5键入章标题(第3 级) 6设计课题一 LC 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1. 设计容和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设计容:设计一个LC 正弦波振荡器 ● 已知条件:三极管 负载● 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① 谐振频率ƒ0 = 5MHz ② 频率稳定度ocf f ≤510–4/小时 ③ 输出峰峰值2. 设计方案选择 ● 方案选择 ① 电感三点式振荡器优点:由于1L和2L之间有互感存在,所以容易起振。

其次是频率易调(调C)。

缺点:与电三点式振荡器相比,其输出波形差。

这是因为反馈支路为感性支路,对高次谐波呈现高阻抗,波形失真较大。

其次是当工作频率较高时,由于1L和2L上的分布电容和晶体管的极间电容均并联于1L与2L两端,这样,反馈系数F随频率变化而变化。

工作频率愈高,分布参数的影响也愈严重,甚至可能使F减小到满足不了起振条件。

因此,优先选择的还是电容反馈振荡器。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优点:高次谐波成分小,输出波形好,其次振荡频率可以做得很高,因而本电路适用于较高的工作频率。

缺点:频率不易调(调L,调节围小),调1C 或2C 来改变震荡频率时,反馈系数也将改变。

但只要在L 两端并上一个可变电容器,并令1C 与2C 为固定电容,则在调整频率时,基本上不会影响反馈系数。

克拉波振荡器优点:频率可调,,其次改变F 不受影响,与无关,故比较稳定。

缺点:频率不能太高,波段围不宽,波段覆盖系数一般约为1.2~1.3,波段输出幅度不平稳,实际中常用于固定频率振荡器。

○4 西勒振荡器优点:振荡频率可以很高,且在波段振幅比较稳定,调谐围比较4C宽,克拉波电路中是改变来调节频率,而的改变会影响接入系数P,从而可能停振。

但西勒电路中,改变来调节频率,而的改变不会影响接入系数P。

合肥工业大学电子线路CAD实验报告

合肥工业大学电子线路CAD实验报告

综合实验报告二〇一一~ 二〇一二学年第三学期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实验名称电子线路CAD专业班级自动化5班学号20101873学生姓名汤瑞指导教师李鑫、林逸榕成绩实验2 Protel 99SE原理图设计图2.1 PS/2键盘接口电路图2.2 直流/交流转换电路图2.3 部分人机界面接口电路图2.4 手动/自动触发信号产生电路图2.5 系统电源电路图2.6 信号复现模块电路实验3 Protel 99SE原理图编辑图3.1 7段LED数码管库元件图3.2 变压器库元件图3.2 变压器库元件图3.4 计数器库元件图3.5 运算单元库元件实验4 Protel 99SE原理图设计的电路测试与报表输出图4.1 单片机最小系统Error Report For : Documents\单片机最小系统.Sch 13-Jul-2012 09:29:48 #1 Warning IO Pins And Output Pins On Net AD0IO Pins : 单片机最小系统.Sch(U1-39 @140,550)Output Pins : 单片机最小系统.Sch(U3-11 @840,530)#2 Warning IO Pins And Output Pins On Net AD1IO Pins : 单片机最小系统.Sch(U1-38 @140,540)Output Pins : 单片机最小系统.Sch(U3-12 @840,520)#3 Warning IO Pins And Output Pins On Net AD2IO Pins : 单片机最小系统.Sch(U1-37 @140,530)Output Pins : 单片机最小系统.Sch(U3-13 @840,510)#4 Warning IO Pins And Output Pins On Net AD3IO Pins : 单片机最小系统.Sch(U1-36 @140,520)Output Pins : 单片机最小系统.Sch(U3-15 @840,500)#5 Warning IO Pins And Output Pins On Net AD4IO Pins : 单片机最小系统.Sch(U1-35 @140,510)Output Pins : 单片机最小系统.Sch(U3-16 @840,490)#6 Warning IO Pins And Output Pins On Net AD5IO Pins : 单片机最小系统.Sch(U1-34 @140,500)Output Pins : 单片机最小系统.Sch(U3-17 @840,480)#7 Warning IO Pins And Output Pins On Net AD6IO Pins : 单片机最小系统.Sch(U1-33 @140,490)Output Pins : 单片机最小系统.Sch(U3-18 @840,470)#8 Warning IO Pins And Output Pins On Net AD7IO Pins : 单片机最小系统.Sch(U1-32 @140,480)Output Pins : 单片机最小系统.Sch(U3-19 @840,460)End Report图4.2 电气法则测试结果图4.3 由原理图生成的网络表图4.4 Protel Format格式的元件列表图4.5 元件引脚列表实验5 PCB印制电路板设计图5.1 电平转换电路原理图图5.2 元件PCB图。

合工大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

合工大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设计报告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姓名:学号:班级:通信工程14-2班指导老师:刘正琼目录键入章标题(第 1 级) (1)键入章标题(第 2 级) (2)键入章标题(第 3 级) (3)键入章标题(第 1 级) (4)键入章标题(第 2 级) (5)键入章标题(第 3 级) (6)设计课题一 LC 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1. 设计内容和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 设计内容:设计一个LC 正弦波振荡器● 已知条件:Vcc =+12V 三极管9013 负载 R L =1kΩ ● 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① 谐振频率ƒ0= 5MHz② 频率稳定度ocf f ≤5×10–4/小时 ③ 输出峰峰值L LL −L ≥1V 2. 设计方案选择 ● 方案选择 ① 电感三点式振荡器优点:由于1L和2L之间有互感存在,所以容易起振。

其次是频率易调(调C)。

缺点:与电三点式振荡器相比,其输出波形差。

这是因为反馈支路为感性支路,对高次谐波呈现高阻抗,波形失真较大。

其次是当工作频率较高时,由于1L和2L上的分布电容和晶体管的极间电容均并联于1L与2L两端,这样,反馈系数F随频率变化而变化。

工作频率愈高,分布参数的影响也愈严重,甚至可能使F减小到满足不了起振条件。

因此,优先选择的还是电容反馈振荡器。

②电容三点式振荡器优点:高次谐波成分小,输出波形好,其次振荡频率可以做得很高,因而本电路适用于较高的工作频率。

缺点:频率不易调(调L,调节范围小),调1C或2C来改变震荡频率时,反馈系数也将改变。

但只要在L两端并上一个可变电容器,并令1C与2C为固定电容,则在调整频率时,基本上不会影响反馈系数。

③克拉波振荡器优点:频率可调,L 0=1LL 3,调节L 3可改变L 0,其次L 3改变F 不受影响,L 0与L LL L LL 无关,故比较稳定。

缺点:频率不能太高,波段范围不宽,波段覆盖系数一般约为1.2~1.3,波段内输出幅度不平稳,实际中常用于固定频率振荡器。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动态测试:
输入信号Vi(mv)TP3
200mv
输入信号fs(MHz)
输出信号Vo(v)TP1
增益(dB)
通频带特性测试:(1)
输入信号fs(KHz)
465KHz
输入信号Vi(mv)TP6
50
100
150
200
输出信号Vo(v)TP7
增益Avo(dB)
动态曲线: 幅度-频率特性曲线:
(2)调节输入信号频率,测试并计算出。
二极管双平衡混频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二极管伏安特性的非线性。众所周知,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为指数律,用幂级数展开为
当加到二极管两端的电压v为输入信号VS和本振电压VL之和时,V2项产生差频与和频。其它项产生不需
要的频率分量。由于上式中u的阶次越高,系数越小。因此,对差频与和频构成干扰最严重的是v的一次方项(因其系数比v2项大一倍)产生的输入信号频率分量和本振频率分量。
由图2-2(a)和(b)可以看出,VL单独作用在RL上所产生的ωL分量,相互抵消,故RL上无ωL分量。由VS产生的分量在VL上正下负期间,经D3产生的分量和经D4产生的分量在RL上均是自下经上。但在VL下正上负期间,则在RL上均是自上经下。即使在VL一个周期内,也是互相抵消的。但是VL的大小变化控制二极管电流的大小,从而控制其等效电阻,因此VS在VL瞬时值不同情况下所产生的电流大小不同,正是通过这一非线性特性产生相乘效应,出现差频与和频。
输入信号fs(MHz)
输出信号Vo(v)TP1
增益(dB)
调节输入信号频率,测试并计算出。
谐振曲线的矩形系数测试:
(1)调节信号频率,测试并计算出。
(2)计算矩形系数。
(1)用示波器观测TP6,调节①号板信号源模块,使之输出幅度为150mV、频率为465KHz正弦波信号。

合肥工业大学模拟电子线路EDA课程设计报告

合肥工业大学模拟电子线路EDA课程设计报告

(1)在桌面上或开始菜单中找到并用鼠标双击Protel 99 se应用程序——Client 99 se,打开Protel 99 se的主窗口。

(上图)(4)元器件查找点击FIND按钮,依据所需元器件在软件中所表示的型号,便可以找到所需器件,随后点击PLACE按钮便可以放置所查元器件。

(5)创建网络表点击如图所示的Design按钮cerate netlist选项,便是生成网络表点击后变成了下图的Netlist Creation的界面,点OK选项便可生成网络表。

(6)创建元器件表下图为最终生成的元器件的列表。

内含器件类型,器件型号,封装号以及原件描述,从表格可以清晰的看出所使用的器件,便于查询和比较原理图是否缺少相关器件。

装载在前面生成的网络表,当然要尽量避免网络表节点和封装准确标准化装载网络表出错后要及时排错。

如果没有错便会有All macros没有错误的话便会生成下图的形式,元器件之间用绿线相连,同类型器件排列在一起。

电气有效体间安全间距,双击修改属性。

下图设置单面板和双面板的选项界面,单面板是:“Top layer”选“Not Used”,双面板是则是如图所示的选项。

下图以测量放大器电路为例生成了双面板图样。

(二)、实验对象1、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1)实验电路图:(3)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网络表:(4)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元器件表(5)用Protel软件绘制印刷电路板版图。

单层板:2、测量放大器电路(1)电路原理图(3)测量放大电路网络表(5)用Protel软件绘制印刷电路板版图。

单面板双面板(3)整流稳压电路网络表:(5)用Protel软件绘制印刷电路板版图。

单面板三、EDA训练总结与体会本次课程设计实习持续了一个星期,每个过程我都认真的完成了,而且从中收获了很多,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对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的知识的巩固与提高本次课程设计学习了Protel软件的使用,并掌握了绘制电路原理图和PCB板的基本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设计报告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学号:班级:通信工程14-2班指导老师:正琼目录键入章标题(第1 级)1键入章标题(第2 级) 2键入章标题(第3 级) 3 键入章标题(第1 级)4键入章标题(第2 级) 5键入章标题(第3 级) 6设计课题一 LC 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1. 设计容和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设计容:设计一个LC 正弦波振荡器 ● 已知条件:三极管 负载● 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① 谐振频率ƒ0 = 5MHz ② 频率稳定度ocf f ≤510–4/小时 ③ 输出峰峰值2. 设计方案选择 ● 方案选择 ① 电感三点式振荡器优点:由于1L和2L之间有互感存在,所以容易起振。

其次是频率易调(调C)。

缺点:与电三点式振荡器相比,其输出波形差。

这是因为反馈支路为感性支路,对高次谐波呈现高阻抗,波形失真较大。

其次是当工作频率较高时,由于1L和2L上的分布电容和晶体管的极间电容均并联于1L与2L两端,这样,反馈系数F随频率变化而变化。

工作频率愈高,分布参数的影响也愈严重,甚至可能使F减小到满足不了起振条件。

因此,优先选择的还是电容反馈振荡器。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优点:高次谐波成分小,输出波形好,其次振荡频率可以做得很高,因而本电路适用于较高的工作频率。

缺点:频率不易调(调L,调节围小),调1C 或2C 来改变震荡频率时,反馈系数也将改变。

但只要在L 两端并上一个可变电容器,并令1C 与2C 为固定电容,则在调整频率时,基本上不会影响反馈系数。

克拉波振荡器优点:频率可调,,其次改变F 不受影响,与无关,故比较稳定。

缺点:频率不能太高,波段围不宽,波段覆盖系数一般约为1.2~1.3,波段输出幅度不平稳,实际中常用于固定频率振荡器。

○4 西勒振荡器优点:振荡频率可以很高,且在波段振幅比较稳定,调谐围比较4C宽,克拉波电路中是改变来调节频率,而的改变会影响接入系数P,从而可能停振。

但西勒电路中,改变来调节频率,而的改变不会影响接入系数P。

⑤最终选择方案通过对以上的几种电路的分析,可以看出: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容易起振,调频方便,但波形失真较大;电容三点式振荡器:波形好,频率稳定性好,但调频不方便;克拉泼振荡器:调频方便但可调围小;西勒振荡器:频率稳定性高,振幅稳定,调频方便。

所以,在本设计中拟采用并联改进型的西勒电路振荡器。

●设计电路图●工作原理振荡器是不需外信号激励、自身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装置。

LC 振荡器是一种能量转换器,由晶体管等有源器件和具有选频作用的无源网络及反馈网络组成。

正弦波振荡器的原理框图如下:振荡器原理框图放大器的增益: 反馈系数: 振幅起振条件:相位起振条件:振幅平衡条件:相位平衡条件:西勒电路是一种改进型的电容反馈振荡器,是在克拉泼电路上改进的来的,有效的改善了克拉泼电路可调围小的缺点。

其基本电路图如下:放大电路 选频网络正反馈网络输出提供直流偏压;作为耦合电容,直流开路,交流短路;组成谐振回路,作为晶体管放大器的负载阻抗。

反馈信号从电容两端取得,送回放大器的基极b上。

,振荡频率,与无关,故比较稳定。

3.电路参数计算、元器件选择偏置电阻值的计算与选择偏置电阻决定静态工作点,所以,要先确定振荡器的静态工作电流I CQ。

一般小功率振荡器的静态工作电流为,取=2 ,在实验室取得的三极管的值用万用表测得为。

则:一般取实验中则,则;由,一般取确定=-=;由流过的电流,确定==;由,确定=;综上,,=,,根据以上计算出的各电阻值,我选取了最接近的标称电阻值,为了便于调整静态工作点,在实际电路中用固定值的电阻与电位器串联。

实际使用的标称电阻值为,=,,振荡回路元件值的计算根据西勒振荡器的原理,,回路的振荡频率主要由、和L决定,即,一般谐振回路的电感L 与电容,其中+。

反馈系数,=,为了便于起振,取=,取=,由,得到。

综上,==,。

实际使用的标称值为==200,为。

●旁路电容值的选取一般应使旁路电容C b的容抗为与其并联的电阻值的1/20~1/10。

但是,当与其并联的电阻值较大时,应当使C b的容抗为几十欧姆甚至几欧姆。

这里选取标称值。

4.电路的安装和调试●主要技术指标测量○1静态工作点电极射极e 基极b 集电极c电压值/V 1.93 2.57 8.58○2谐振频率实验实际测得谐振频率=4.99MHz,接近于所设计的标称频率,满足频率的要求。

③输出峰峰值在未接负载时,输出峰峰值为,为减小接入负载的影响,与负载串联一的电容后与电感并联,接入负载后输出峰峰值有所减小,后调节滑动变阻器获得满足要求的输出峰峰值,在示波器上测得其输出峰峰值,满足幅度要求。

④频率稳定度在一分钟,用频率计测得实际工作频率最大偏离标称频率的数值如下图:频率稳定度=,满足频率稳定度的要求。

调试中的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调整电路参数直至满足要求)问题○1:在没有接负载的情况下,示波器上没有显示出正弦波,没有起振。

解决方法:在设计电路时,计算出的上拉电阻值但是在实验室并没有相对应的电阻,于是我用电阻与电阻进行串联,但是输出没有显示出正弦波,说明没有起振,说明可能是没有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将上拉电阻设为固定值不能够调整静态工作点,于是我将上拉电阻换为固定电阻与电位器的串联,适当调节电位器后,示波器上有了符合要求的输出波形。

问题○2:在接入负载后,振荡器不能够起振,示波器上没有显示正弦波。

解决方法:在没有接入负载时振荡器的负载为无穷大,在接入负载后,负载从无穷大减小,电导增大,增益减小,若小于1则停振,在西勒振荡器与负载之间串联一个的小电容之后,减小了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振荡器能够起振,适当调节电位器,输出峰峰值满足要求。

附录:LC振荡器的定制电路图和PCB图及元件明细表●LC振荡器定制电路图●LC振荡器PCB图元件明细表标志符元件参数/型号元件类型电阻电阻电位器电阻电阻电阻电容电容电容可变电容电容电容电感三极管设计课题二AM和DSB调制电路的设计1.设计容和主要技术指标要求●设计容:设计一个由构成的调幅器●主要技术指标:载波频率载波幅度峰峰值调制信号频率调制信号幅度峰峰值=输出峰峰值●已知条件:负载2.设计方案选择●设计电路图●工作原理振幅调制就是使载波信号的振幅随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而变化的技术。

通常载波信号为高频信号,调制信号为低频信号。

设载波信号表达式为, 调制信号的表达式为则调幅信号的表达式为,式中,为调幅系数,;为载波信号;为上边带信号;为下边带信号。

它们的波形及频谱如下图所示:调幅波波形调幅波频谱由图可见,调幅波中载波分量占有很大比重,因此,信息传输效率较低,称这种调制为有载波调制。

为提高信息传输效率,广泛采用抑制载波的双边带或单边带振幅调制。

双边带调幅波的表达式为。

由MC 1496u Ω1108612514234R 1C 2C 4RP 1C 1C 5C 3R 10R 2R 3R 4R 5R 6R 7R 8R 9+V ccR e-V EEu cu o其中,载波信号○10脚输入,为高频旁路电容,使○8脚交流接地;调制信号经低频耦合电容从○1脚输入,为低频旁路电容,使○4脚交流接地。

调幅信号从○12脚单端输出。

脚○2与脚○3间接入负反馈电阻,以扩展调制信号的线性动态围;增大,线性围增大,但乘法器的增益随之减小。

3. 电路参数计算及元器件选择 静态偏置电压的设置静态偏置电压的设置应保证各个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即晶体管的集-基间的电压应大于或等于,小于或等于最大允许工作电压。

对于所设计的电路,在应用时,静态偏置电压应满足下列关系:电阻及 提供静态偏置电压,保证乘法器部的各个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因此阻值的选取应满足静态偏置电压的关系。

静态时(0c v v Ω==),测量器件各引脚的电压如下:引脚 ○8 ○10 ○1 ○4 ○6 ○12 ○2 ○3 ○5 ○7 ○14 电压/V6.0 6.0 0.0 0.0 8.6 8.6 -0.7 -0.7 -6.8 0.0 -8.0与电位器RP 组成平衡调节电路,改变RP 的值可以使乘法器实现抑制载波的振幅调制或有载波的振幅调制。

静态偏置电流的确定静态偏置电流主要由恒流源0I 的值确定。

当器件为单电源工作时,○14脚接地,○5脚通过电阻5R 接正电源CC V +(CC V +的典型值为+12V ),由于0I 是5I 的镜像电流,所以改变5R 可以调节0I 的大小,即0550.7500CC V VI I R -≈=+Ω当器件为双电源工作时,○14脚接负电源EE V -(一般接-8V ),○5脚通过电阻5R 接地,因此,改变5R 也可以调节0I 的大小,即0550.7500EE V VI I R --≈=+ΩMC1496构成的振幅调制器电路如设计电路图所示。

采用双电源供电方式,所以○5脚的偏置电阻5R 接地,由上式可计算静态偏置电流由上式可计算静态偏置电流,即根据MC1496的性能参数,器件的静态电流应小于4mA 。

一般取器件的总耗散功率可由下式估算:561455142()()D P I V V I V V ≈-+-4. 电路的安装和调试 主要技术指标测量○1当输出为普通调幅波时 输出峰峰值为500○2当输出为双边带调幅波时输出峰峰值为328调试中的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问题:电路连接完成后,加入调制信号以及载波信号后示波器上没有显示输出解决方法:一开始以为是电路搭建错了,于是对照参考书将面包板上的电路又检查了一遍,但是再三检查也没有发现连错,后我又检查了各个电阻的阻值,又更换了几个元器件,再次连接示波器还是没有输出,然后又用万用表测量了每一个引脚的电压值,与书上的理论的电压值相对照,结果发现除了○7脚与○14脚的电压值没有问题以外,其他引脚的电压值全部与理论值相差很多,最后怀疑可能是芯片的问题,结果换了芯片后示波器上就有了输出,每个引脚的电压也都正确了,输出的峰峰值也能够达到指标要求。

附录:AM和DSB调制电路的定制电路图和PCB图及元件明细表●AM和DSB调制电路的定制电路图●AM和DSB调制电路的PCB图元件明细表元件参数标志符元件类型20uF 电解电容20uF 电解电容0.1uF 电容0.1uF 电容0.1uF 电容10kΩ电位器750Ω电阻750Ω电阻51Ω电阻51Ω电阻6.8kΩ电阻1kΩ电阻51Ω电阻1kΩ电阻3.3kΩ电阻3.3kΩ电阻1kΩ电阻级联调试1.设计容和主要技术指标要求将第一级电路与第二级电路级联,加入相应的调制信号,示波器上输出调幅波(AM或DSB),输出峰峰值均大于0.3V。

2.设计方案选择设计电路电路图3.电路的安装和调试主要技术指标测量○1当输出为普通调幅波时,输出峰峰值为316,符合指标要求○2当输出为双边带调幅波时,调滑动变阻器,输出峰峰值为312(幅度峰峰值仍为,后增大幅度峰峰值到时,)●调试中的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问题:输出的调幅波出现上下不对称的波形解决方法:在同学的建议下,我在输出调幅波的之前加一个LC滤波电路,由电容电感并联而成,频率为5MHz,实际使用的电容电感及其连接如下图所示:C1 100p L110µH输出附录:级联的定制电路图和PCB图及元件明细表●级联的定制电路图级联的PCB图元件明细表标志符元件参数元件类型电阻电阻电位器电阻电阻电阻电容电容电容可变电容电容电容电感T9013 三极管20uF 电解电容20uF 电解电容0.1uF 电容0.1uF 电容0.1uF 电容100pF 电容L 10uH 电感10kΩ电位器750Ω电阻750Ω电阻51Ω电阻51Ω电阻6.8kΩ电阻1kΩ电阻51Ω电阻1kΩ电阻3.3kΩ电阻3.3kΩ电阻1kΩ电阻课程设计的收获及心得体会这次的高频课程设计过程还是有些坎坷的,但是却也让我收获了很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