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食物中毒的预防原则

合集下载

如何防止食物中毒

如何防止食物中毒

如何防止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指人体摄入了被污染或者变质的食物后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不仅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还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食物中毒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帮助大家有效地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

首先,保持食品的新鲜和卫生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要求。

在购买食材时,要选择新鲜、无异味、无霉斑的食材,避免购买已经过期或者变质的食品。

在储存食物时,要注意分开存放生熟食物,避免交叉污染。

冰箱是食物储存的重要工具,要定期清洁冰箱,保持冰箱内部的卫生。

烹饪食物时,要彻底煮熟肉类和禽类食品,避免生吃或半生食用,确保食物达到适宜的温度。

其次,注意食品的加工和烹饪过程也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

在食品加工前,要彻底清洗食材,去除表面的污垢和农药残留。

在烹饪过程中,要注意食材的加热时间和温度,确保食物彻底煮熟。

避免使用过期的调味料和废弃油脂,以免引起食物变质。

另外,要避免生食海鲜和生食蔬菜水果,尤其是在外就餐时更要注意食品的卫生和质量。

此外,餐具和厨具的清洁也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环节。

餐具和厨具要经常清洗消毒,避免细菌滋生。

尽量使用专用的砧板和刀具,避免生熟食物混合使用同一砧板和刀具。

在烹饪过程中,要及时清理食材残渣和油渍,保持厨房的清洁卫生。

另外,要定期更换厨房抹布和洗涤用具,避免细菌滋生和传播。

最后,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也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因素。

在进食前,要彻底洗净双手,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食物。

避免在不洁净的环境中进食,尽量选择干净卫生的餐厅和食品摊点。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食用过量油腻食物,有助于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

综上所述,预防食物中毒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食材的选择、加工和烹饪过程、餐具和厨具的清洁、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等多个方面。

只有做到全方位的预防,才能有效地避免食物中毒的发生,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做到“从源头抓起、从细节做起”,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饮食环境。

预防食物中毒的原则

预防食物中毒的原则

预防食物中毒的原则
预防食物中毒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六点:
1.防止食品受到病原菌污染。

应避免熟制后的食品受到病原菌污染,如避免熟制后的食品与生的食品原料接触。

从业人员需要经常性清洗手部,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在清洗手部后还应在消毒后进行操作。

同时保持餐饮服务场所、设施、设备、加工制作台面、容器、工具等清洁,并消灭鼠类、虫害等有害生物,避免其接触食品。

2.控制病原菌生长繁殖。

采取适当的温度控制措施,如使食品的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贮存熟制食品时,将食品的中心温度保持在60℃以上热藏或在8℃以下冷藏或冷冻。

3.尽量缩短食品的存放时间。

当餐加工制作食品后当餐食用完,尽快使用完食品原料、半成品。

4.清洗和消毒。

对所有接触食品的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包括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等物品以及生吃的蔬菜、水果等。

5.控制加工制作量。

食品加工制作量应与加工制作条件相吻合。

当食品加工制作量超过加工制作场所、设施、设备和从业人员的承受能力时,加工制作行为较难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易使食品受到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6.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鸡
蛋、鱼类等动物性食品,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物,生熟食品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餐饮业食物中毒的特点及预防原则

餐饮业食物中毒的特点及预防原则
C i et ae u io h a nhC rN ttn nH t ri
・中 国 保 健 营 养

餐饮 业食 物 中毒 的特点及预 防原 则
孙 冬 梅
【 中图分 类 号 】 R1 5 5

【 献标 识 码】 A 文
【 文章编 号】 1 0 — 4 42 1 )4 0 9 一 4 7 8 (0 00 — 1 a 0 0 0
随着 医学 技术的 H 发展 , 益 腹腔镜手 术在临床 上应 用越来越广泛 , 由此而造成 的感染也 日益增 多。据国外调查 , 其感染率一 般在 8 0 -1 万 左右 , 国的感染 率更高一些 。由 f腹腔镜 手术所需的 器械精密 , 我 贵重 及在临床上 使用频繁 , 存在着 交叉感 染的 危险性 。所 以腹腔 镜器械 的 灭菌 显得尤其 重要 。 另外 , 腹腔 镜手术的成功 , 很大程 度. 依赖器械性 能是否 良好及仪 器是 否T 常 。因此器械 保养就很莺要 。现将我院一年 F 来开展 腹腔镜手 术器械 灭菌方法 与管理 介绍 如下 :

患。 大 多数 食物 中毒 由各 种致病 的细菌 、病毒 和寄生 虫引起 , 少数 有
食品中的 各种有毒 物及有 害化学物 质 引起 。 二 、一 些城 市 餐饮 业 食物 中 毒的 特 点 餐饮业 向来是食物 中毒的高发行 业 , 一些城市 2 0— 0 9 的食 00 20 年 物 中毒报告 显示 , 发生 在餐饮业 的食物 中毒 占中毒总起 数的 8 .%且 51 有以下 特点 : 致 病原 : 餐饮 业食物中毒 的 8 .%是细 菌引起的 , 03 是最 为主 要的致
中毒 食 品 : 餐饮 业发 生的 食物 中毒中 , 因冷 菜 、盒 饭 、桶 饭导致 的 占 3 . %, 较易发 生食物 中毒的高风 险品种 。 55 是 中毒 季 节 : 二 、三 季发 生的 食物 中毒 分 别 占全年 中毒 数量 的 第 2 . %和 4 . %, 细菌性 食物 中毒 的好发季节 。化学性 食物 中毒季 92 43 是 节性特 点不 明 。 三 、预 防 细 菌性 食物 中毒 的基 本原 则 细菌性 食物 中毒是发 生最 多的食物 中毒 , 其预 防原则具 有共同之 处: 首先是防止 食品受到细菌 污? , 染 其次是控 制细菌生长繁殖 , 最后也 是 最重要 的是 杀灭病 原菌 。具体 的措施 包括以 下方 面 : 原则一 防止食 品受到 细菌污染 () 1 保持 清洁 。2 生熟 分开 。3 使用安 全 的水和 食品 原料 。 () () 原则二 控制细 菌的繁殖 () 1 控制 温度 。 2 控制 时间 。 () 原则三 杀灭病原 菌 () 1 烧熟 煮透 。 2 严格 洗消 。 () 作者 单位 : 牡丹 江市卫生局 卫生监 督所 1 ' 1 7 U0 1

预防食物中毒制度(2篇)

预防食物中毒制度(2篇)

预防食物中毒制度1.豆浆、四季豆等含有天然有毒物质,必须煮熟煮透方能食用。

2.马铃薯(土豆)发芽时,因芽内含有龙葵素,必须将芽彻底挖掉,才可进行烹调食用。

3.未烧熟煮透的海产品不得食用,熟透的海虾、海蟹应一次或当天食用,如有剩余,放凉后立即妥善冷藏,再次食用前要加热煮透。

4.夏秋季多发细菌性食物中毒,要注意食物加工消毒及炊具、餐具消毒。

5.严防发生投毒事件。

外部人员不得随意进入食品加工经营场所,加强餐饮服务人员的思想建设,及时化解矛盾,以免发生过激行为。

6.食品仓库、加工间不得存放任何有毒、有害物质。

7.食堂内不得有员工住宿、午休房间。

8.如怀疑有食物中毒发生时,应迅速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和主管部门,采取及时有效措施进行救治。

预防食物中毒制度(2)预防食物中毒的制度是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和传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食物中毒的制度措施:1.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各国制定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定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的要求和标准,以保障食品安全和卫生。

2. 食品生产许可和监管:食品生产企业需要获得生产许可,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管和检查,确保生产过程符合卫生要求。

3. 食品安全监测和抽检:相关部门对市场上的食品进行不定期的监测和抽检,检测食品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如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 食品安全培训和宣传:针对食品从业人员和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卫生习惯。

5.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评估食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控制体系,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6. 家庭和个人防护:加强个人和家庭在食品购买、存储、加工和烹饪过程中的卫生习惯,保证食品的安全。

7. 严厉打击食品违法行为:对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企业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罚和惩治,形成威慑力。

总之,预防食物中毒的制度主要包括法律法规、监管措施、宣传教育和个人防护等多种措施,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公众健康和食品安全。

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吃东西时一定遵守这五项原则才能保你健康!

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吃东西时一定遵守这五项原则才能保你健康!

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吃东西时一定遵守这五项原则
才能保你健康!
气温转趋炎热,食物很容易腐败。

在高温、潮湿环境,微生物、细菌很容易滋长,想避免食物中毒,烹饪、调理食物时,应谨守要洗手、要新鲜、要生熟食分开、要注意保存温度、要澈底加热等五项原则,以免享受美食时,发生食物中毒悲剧。

一、5到10月食物中毒高峰期
根据历年统计数据,在高温、潮湿环境,微生物、细菌很容易滋长,5到10月为食物中毒案件高峰期,民众要特别注意食物保存温度、环境,避免因为保存不当导致微生物、细菌生长。

二、海鲜水产品应彻底加热煮熟
炎夏季节,不少民众喜欢吃海鲜、水产品,食药署也提醒,海鲜、贝类与各式水产品,应彻底加热、煮熟,彻底加热后再食用,较为安全,千万不要为了追求口感,忽略生食风险,餐饮业者也应确保水产品来源、质量,多为消费者提供熟食产品,且烹煮、调理食品前后,都需要将双手洗干净,处理生、熟食时,刀具、砧板应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三、预防食物中毒5大招
1、要洗手:烹煮、调理食品前后,都要澈底将双手清洁干净,若有伤口,就要包扎。

2、要新鲜:不只食材要新鲜,用水也要注意要卫生。

3、要生、熟食分开:处理生、熟食过程,需要使用不同器具,以免发生交叉污染,增加食物中毒风险。

4、要彻底加热:食物中心温度需要超过摄氏70度,细菌才容易被消灭。

5、要注意食品保存温度:生鲜食品保存温度要低于摄氏7度,在室温下不宜放置过久,否则细菌、微生物很容易大量滋长,造成食物中毒风险。

食堂预防疑似食物中毒管理制度

食堂预防疑似食物中毒管理制度

食堂预防疑似食物中毒管理制度概述食堂是供应员工和学生的重要场所,食物的安全与质量直接关系到员工和学生的健康。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预防和管理食物中毒事件,制定食堂预防疑似食物中毒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食堂预防疑似食物中毒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

食堂卫生管理清洁与消毒食堂的清洁与消毒是预防疑似食物中毒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相关管理要求:•食堂设施、器具定期清洁,特殊情况下需要及时清洁。

•食堂地面、墙壁、天花板定期进行清洁,保持整洁干净。

•食堂餐具、餐盘、碗筷等器具要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确保无污染。

•食堂厨房要定期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保持卫生。

员工健康管理食堂员工的健康状况与疑似食物中毒的发生密切相关。

以下是相关管理要求:•食堂员工每日体温监测,并记录在案。

•员工如果出现身体不适,如发热、呕吐等症状,需要及时报告并停止工作。

•食堂员工患有任何传染性疾病时,需立即停止工作,并在康复后经相关医疗机构检查合格后方可复工。

食材采购与存储管理食材采购食材采购是确保食物安全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相关管理要求:•食堂要与正规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确保食材来源可靠。

•食堂要保留食材采购的相关证明,以备查验。

•食材的保质期、生产日期等信息要进行记录和管理。

食材存储食材的储存管理对于食物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相关管理要求:•食材应存放在干燥、通风、无异味的环境中。

•食材应按照分类进行储存,避免交叉污染。

•存放食材的容器应保持清洁,并密封保存。

•过期食材一律禁止使用,要及时清理并记录。

食品加工与分发管理食品加工食品加工环节的操作规范对于预防食物中毒事件至关重要。

以下是相关管理要求:•食堂厨师要经过专业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

•厨房操作要保持整洁,并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加工食物要保持适当的温度,避免细菌繁殖。

食品分发食品分发环节的管理直接关系到食物安全。

以下是相关管理要求:•分发前要对食品进行检验,确保质量合格后方可分发。

•分发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包装方式,防止食品污染。

防范食品中毒:注意食品储存和烹饪卫生

防范食品中毒:注意食品储存和烹饪卫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注重食品卫生和储存。

因为不注意食品卫生和储存,很容易导致食品中毒和变质,给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如何防范食品中毒,特别是在食品储存和烹饪方面应该注意什么。

一、食品储存1. 保持食品干燥食品储存时,要尽可能地保持干燥。

因为湿润环境会促进细菌的繁殖,从而导致食品的变质。

所以,在存放食品时,要选择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防止潮湿。

2. 储存温度适宜食品储存温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冷冻食品的冷藏温度应该在0℃以下,而易腐食品的储存温度应该在4℃以下。

如果温度过高,食品会容易变质,从而导致食品中毒。

3. 分类储存在储存食品时,要将不同种类的食品分类储存。

特别是生肉和熟食要分开储存,避免交叉污染。

同时,也要注意保持储存环境的清洁,避免细菌的传播。

4. 注意食品保质期食品的保质期也是需要注意的。

如果食品已经过期,就不能再食用了。

如果吃了过期的食品,就容易引起食物中毒,严重者还可能危及生命。

所以,在购买食品时,一定要注意查看保质期,避免食用过期食品。

二、食品烹饪1. 食材清洗在烹饪食品前,首先要对食材进行彻底的清洗。

因为食材表面常常会带有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如果不清洗干净,就会影响食品的卫生安全。

2. 食品加工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卫生。

例如,要使用新鲜的食材,避免使用变质的食材;在加工生鲜食材和熟食时,要使用不同的切割工具和砧板,避免交叉污染;在加工过程中要避免口水直接接触食材等。

3. 烹饪时间在烹饪食品时,一定要注意烹饪时间。

特别是对于易滋生细菌的食品,如肉类、海鲜等,要确保烹饪时间充分,彻底杀死细菌,避免引起食物中毒。

4. 食品储存在烹饪好食品后,也需要注意储存。

如果食品不能一次性吃完,就要及时储存。

要将食品放入密封的容器中,并冷藏储存,以防止食品变质。

总之,食品卫生和储存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从饮食开始注意这些细节,才能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

预防食物中毒的三项基本原则

预防食物中毒的三项基本原则

预防食物中毒的三项基本原则1. 清洁:洗手洗得勤,食品处理别马虎说到预防食物中毒,第一步就是清洁。

没错,你没有听错,洗手是王道!想象一下,刚刚摸过门把手、手机,甚至还可能跟朋友握过手,这些小细节都可能把细菌带到你准备的美食上。

所以,吃饭前洗手,那是必须的,别让细菌趁虚而入!用肥皂洗得仔细些,至少要20秒,这可是科学家的建议哦,不是我胡说八道的。

再说说食材的清洁。

买回来的蔬菜水果,尤其是那些露天长大的,得好好冲洗一番。

你知道,农药、泥土和小虫子啥的,可是一点也不想请你吃饭的。

用流水冲洗,别怕麻烦,搞定这些小细节,你的食物才会干干净净,吃得安心。

还有,别忘了厨房的清洁,砧板、刀具,使用完后记得消毒一下,做到“杀菌无情,备餐有道”。

2. 生熟分开:别让细菌开派对接下来,我们聊聊生熟食物的分开处理。

说实话,这可不是小事儿。

很多人可能觉得“哎呀,混一起也没啥”,但我告诉你,这简直是给细菌开了个狂欢派对。

生肉、生鱼、这些东西,携带的细菌可不是闹着玩的,碰到熟食的话,那就真是灾难了。

所以,务必要记得分开储存,冰箱里最好用不同的盒子,标好“生”和“熟”,让细菌乖乖待在自己的地盘上。

切肉的刀、砧板和切蔬菜的要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污染。

说到这,我脑海里就浮现出一个画面:一块生肉跟一根香肠亲密接触,嘿,别说我没提醒你,后果可得自负其责。

还有,在烹饪的时候,生食和熟食之间的隔离也很重要。

下厨的时候,先处理生食,再处理熟食,这样可以确保细菌不跑到你的美食上,真是心安理得地享用大餐。

3. 加热:高温灭菌是王道最后,我们得聊聊加热的问题。

好吧,听着,这可不是让你把菜煮成烂糊糊,而是强调高温的威力。

大多数细菌在高温下都没啥脾气,煮熟、蒸透,才能让你吃得更放心。

记得,鸡肉、牛肉和海鲜这些“高危食品”,可得煮到中心温度达到安全标准,才能放心下口。

我知道,有些人爱吃生鱼片、半生不熟的牛排,虽然那是风味,但是风险也得自己承担。

为了小心翼翼,还是尽量选择熟食,既安全又美味嘛!而且,不同的食材所需的加热时间可不一样,鸡翅要煮得久点,海鲜则稍微快些,真是个讲究的活儿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毒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破坏或杀灭 致病微生物。
消毒不能完全杀灭细菌芽胞。
医学PPT
10
原料、半成品和成品
原料
供制作食品所用的一切可食用的物质。
半成品
经初步加工后,尚需进一步制作的食品。
成品
经过加工制成的可直接食用的食品(又称即食食品或直 接入口食品)。
包括熟食品和即食生食品(如水果、生食蔬菜、生食水 产品等)。
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含量通常较高。 pH大于4.6。 水分活性大于0.85。
医学PPT
5
医学PPT
6
危险温度带
适宜细菌生长繁殖的温度区域
我国《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 的规定为10~60℃。
由于部分致病菌在5~10℃ 条件下仍可生长繁殖,建 议餐饮单位以5~ 60℃作 为危险温度带。
14.7%
非细菌性 食物中毒
19.7%
餐饮业食
物中毒
85.1% 餐饮业食物中毒占中毒总数比例
致病原
细菌性食 物中毒 80.3%
餐饮业食物中毒中的 80.3%是细菌引起。
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餐饮业中毒比例
医学PPT
14
2000~2006年本市餐饮业食物中毒2
发生原因
发生前五位原因:交叉污染、加工人员带
餐饮业预防食物中毒的 基本原则
医学PPT
1
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基本概念 本市餐饮业食物中毒的特点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
医学PPT
2
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基本概念
医学PPT
3
食物中毒
因食用中毒食品引起的一类疾病,国外也称食 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的定义是:食用了 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 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 亚急性食源性疾患。
医学PPT
19
食品未烧熟煮透
致病菌未被彻底杀灭,引发食物中毒 较易发生的情形:
烹调前未彻底解冻。 一锅烧煮量太大。 烧制时间不足等。
医学PPT
20
食品贮存温度、时间控制不当
具有潜在危害的即食食品在危险温度带贮存时 间超过2小时,食品中的细菌大量繁殖。
较易发生的情形:
冷藏设施不足或超负荷。 供应宴席时冷菜提前切配并在
医学PPT
7
中心温度
块状或有容器存放的液态食品或食品原 料的中心部位的温度。
中心温度可用中心温度计测量。
医学PPT
8
交叉污染
通过生的食品、食品加工者、食品加工 环境或工具把生物的、化学的污染物转 移到食品的过程,细菌引起的交叉污染 是最常见的交叉污染。
医学PPT
9
清洗和消毒
清洗
用清水清除食品原料、餐具、 工具表面的污物。
中毒食品
冷菜、盒饭、桶饭引起的中毒占35.5%。
中毒季节
第二、三季度发生的食物中毒分别占全年中 毒数量的29.2%和44.3%,是细菌性食物中 毒的好发季节。
化学性食物中毒季节特点不明显。
医学PPT
16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医学PPT
17
交叉污染
食品的成品在食用前一般不再加热,一旦受到致病 菌污染,极易引发食物中毒。加工操作过程中如发生 以下情况,就可能使成品受到污染:
各种只需经分切、分装等加工后就能直接食用的食品也
应按成品进行管理,如待切配的冷菜、待切片的面包、
待分装成盒饭的饭菜等。
医学PPT
11
医学PPT
12
本市餐饮业食物中毒的特点
医学PPT
13
2000~2006年本市餐饮业食物中毒1
发生行业
发生在餐饮业的食物 中毒占中毒总起数的 85.1%。
其他行业 食物中毒
菌操作、未烧熟煮透、熟食品时间/温度控
制不当、餐具
容器/用具不洁。熟食品时间/
温度控制不
交叉污染占
当 4.8%
餐具容器/用 具不洁 4.8%
其他 11.2%
50%以上。
未烧熟 煮透 11%
加工人员带 菌污染 16.2%
餐饮业食物中毒发生原因
交叉污染 52.8%
医学PPT
15
2000~2006年本市餐饮业食物中毒3
成品和原料、半成品存放中相互接触(
工用具、盛器混用。
操作人员接触原料、半成
品后双手未经消毒即接触
成品。
医学PPT
18
从业人员带菌污染
一旦从业人员手部皮肤有破损、化脓、疖子,或 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便会携带大量致病菌。
如果从业人员患病后仍 在继续接触食品,且不 严格进行洗手消毒,就 极易使食品受到致病菌 污染,引发食物中毒。
大多数食物中毒由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和寄 生虫(即生物性危害)引起,少数由食品中的 各种有毒物及有害化学物质(即化学性危害) 引起。
医学PPT
4
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
虽然任何食品都有可能受到污染,但有些食品 特别适宜于细菌迅速生长、繁殖和产毒,这类 食品被称为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
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必须控制温度和时间来防 止细菌的生长、繁殖和产毒,通常其特点有:
常温下放置。 盒饭加工后在常温下保存较长
时间。 食品冷却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
医学PPT
21
餐具、容器、用具不洁
致病菌通过餐具污染到食品,也可引起 食物中毒。
较易发生的情形:
盛放食品成品的餐具或 容器清洗消毒不彻底。
消毒后的餐具受到二次 污染。
医学PPT
22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
医学PPT
23
原则一: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
保持清洁 生熟分开 使用安全的水和食品原料
原则二:控制细菌生长繁殖
控制温度 控制时间
原则三:杀灭病原菌
烧熟煮透 严格洗消


制 加

医学PPT
24
保持清洁
保持与食品接触的砧板、刀具、操作台等表面 清洁。
保持厨房地面、墙壁、天花 板等食品加工环境的清洁。
保持手的清洁,不仅在上岗 操作前及受到污染后要洗手, 在加工食物期间也要经常洗 手。
医学PPT
25
生熟分开
处理熟食要做到“五专”,即专间、专 人、专用工具、专用冰箱和专用消毒设 备。
生熟食品的容器、工用具
要有明显的区分标记。
从事粗加工或接触生食品
的从业人员不应从事处理
冷菜的工作。
医学PPT
26
使用安全的水和食品原料
选择来源正规、优质新鲜的食品原料。 熟食品的加工处理要使用净水。
医学PPT
27
控制温度
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制作后至食用的时间超过2小 时的,应在危险温度带范围之外温度条件保存。
食品应快速冷却,尽快通过 危险温度带。
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原料应 冷冻或冷藏保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