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敬畏自然》教学教案设计

《敬畏自然》教学教案设计

《敬畏自然》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的重要性,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感。

3. 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备环保意识的现代公民。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的重要性2.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3. 敬畏自然的意义4. 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方法5. 环保意识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自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敬畏自然的情感。

难点: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的重要性、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敬畏自然的意义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环保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方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如何树立环保意识、践行绿色生活展开讨论。

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自然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方法。

4. 讨论环节:组织学生就如何树立环保意识、践行绿色生活展开讨论。

5.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制定一份环保计划,践行绿色生活。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自然的重要性、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认同感。

3. 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实际行动。

4. 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绿色生活方式的践行情况。

七、教学资源:1. 环保案例资料:包括国内外环保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

2. 环保实践活动指南:提供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实践活动的具体操作指南。

《敬畏自然》教学教案

《敬畏自然》教学教案

《敬畏自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敬畏自然的概念与内涵2.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3.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及后果4. 保护自然、敬畏自然的方法与行动5.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敬畏自然的概念、原因及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保护自然、敬畏自然的方法与行动。

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自然界的美景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 讲解敬畏自然的概念与内涵,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敬畏自然。

3. 分析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及后果,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4. 讲解保护自然、敬畏自然的方法与行动,引导学生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做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敬畏自然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保护自然、敬畏自然的方法与行动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实际情况。

六、教学资源1. 视频资料:自然界的美景、环境破坏的实例。

2. 图片资料:自然景观、野生动物、环境污染。

3. 教材:关于敬畏自然、环境保护的教材或阅读材料。

4. 环保活动资源:如植树、清理垃圾等。

七、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干净、整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 小组讨论区域:适当的空间以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八、教学安全1. 确保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视频、图片等资料不含有不适当的内容。

2.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环保活动的意义,避免在实践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3. 教师应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以应对突发状况。

《敬畏自然》课堂教案

《敬畏自然》课堂教案

《敬畏自然》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的重要性,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生命,保护生态环境。

4.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的定义与特点2.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3. 敬畏自然的意义4. 尊重生命,保护生态环境5. 环保行动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自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敬畏自然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将环保行动融入日常生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的重要性、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态环境破坏的案例,引导学生反思人类行为。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等话题展开讨论。

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五、教学准备1. 课件: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破坏等图片和视频。

2. 教材:关于自然、环保等方面的教材或资料。

3. 环保工具:如垃圾分类桶、植树工具等。

4. 实践活动场地:如公园、社区等。

章节一:自然的定义与特点1. 讲解自然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的重要性。

2. 分析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人类依赖自然生存。

章节二:敬畏自然的意义1. 讲解敬畏自然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2. 分析生态环境破坏的案例,引导学生反思人类行为。

章节三:尊重生命,保护生态环境1. 讲解尊重生命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动植物。

2. 分析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章节四:环保行动与可持续发展1. 讲解环保行动的意义,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2. 讲解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意识。

章节五:总结与反思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回顾所学内容。

六、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章节一:自然的定义与特点a. 讲解自然的定义,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构成和自然现象。

《敬畏自然》课程教案

《敬畏自然》课程教案

《敬畏自然》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的重要性,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形成敬畏自然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的重要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为人类提供食物、水源、空气等资源。

2.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依赖自然生存发展,人类活动也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3. 敬畏自然的意义:敬畏自然有助于人类保持谦卑、珍惜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4. 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遵循自然规律,采用环保生活方式,参与自然保护行动。

5. 案例分享:介绍国内外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典型事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的重要性、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敬畏自然的意义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享国内外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典型事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 准备案例分析讨论题。

3. 联系环保志愿者组织,安排实践活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及提出的建议。

3. 实践活动报告: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及环保意识。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导入敬畏自然主题。

2. 讲解自然的重要性:阐述自然为人类提供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的作用。

3. 分析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探讨人类如何依赖自然生存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4. 讲解敬畏自然的意义:解释敬畏自然有助于人类保持谦卑、珍惜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5. 分享案例:介绍国内外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典型事迹。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共4篇)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共4篇)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共4篇)第1篇:敬畏自然教学设计《敬畏自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品味文章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搜集资料,教师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抓住文章的关键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教学重点辩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及体味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课前准备学生:①预习文章,自学字词,弄清文意。

教师:①准备与自然、保护自然相关的图文资料。

②准备有关爱护自然的名言、资料等。

教学方法:速读、自主、合作探究、教师讲解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无论是雄伟的高山,还是蔚蓝的大海,不管是辽阔的草原,还是温柔的沙滩,无不让人们神往;无论是春花还是夏荷,也无论还是秋雨还是冬雪,总是那样让人陶醉,面对大自然中一幅幅如此美丽的图景,不能不叫人由衷的赞颂自然母亲的伟力,下面请你仿照例句,唱一句歌颂自然母亲的歌,表达你对自然母亲的感恩之。

但是,人类的行为却使大自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展示大自然受到破坏的图片),刚才看图片时,我发觉大家面对美丽而又正遭破坏的图景时,神情是凝重的,有些同学情不自禁地发出叹惋声。

是的,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是令人痛惜的。

但是自然,我们不能不开发,不能不利用,我们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自然?相信今天所要学习的《敬畏自然》,会给我们带来启示。

二、理解题目敬:敬重,是各种推崇之心的涵盖,这个词还包含一种深深的爱护、珍惜和依恋之情;畏:畏惧之意,作者鲜明地表达了这种“畏惧”是由于“敬”---“爱”—“惜”到了极点之后的“怕失去”、“怕破坏”、“怕改变”。

《敬畏自然》的教案

《敬畏自然》的教案

《敬畏自然》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的重要性和价值,树立敬畏自然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和行为。

3. 引导学生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明白和谐共生的意义。

4. 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的定义与价值2.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3. 环境保护的现状与问题4. 敬畏自然的意义与方法5. 保护环境的责任与行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自然的重要性和价值,明白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掌握敬畏自然的方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思想认识到实际行动,树立长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的定义与价值、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环境保护的现状与问题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环境保护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敬畏自然的意义。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敬畏自然,培养保护环境的行为。

4.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自然的定义与价值,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环境保护的现状与问题。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敬畏自然的意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敬畏自然,提出具体的环保行动措施。

5. 分享与总结: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敬畏自然的方法和重要性。

6. 课堂小结:强调保护环境的责任与行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敬畏自然。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如何在家庭或学校中开展环保行动的课后作业,加深学生对敬畏自然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自然的重要性和价值的理解程度。

b. 学生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情况。

c. 学生对环境保护现状与问题的了解。

敬畏自然》教学精彩教案

敬畏自然》教学精彩教案

《敬畏自然》教学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的重要性,认识到敬畏自然的必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养成珍惜资源、节能减排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讲解自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自然是我们生命的源泉。

2. 敬畏自然的意义:阐述敬畏自然的原因,让学生明白敬畏自然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敬畏自然的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环保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敬畏自然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环境,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自然风光和环境污染图片。

2.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环保案例。

3. 小组讨论题: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话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自然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

2. 新课导入:讲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引出敬畏自然的主题。

3. 案例分析: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和案例,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环境,提出具体的环保措施。

5. 总结提升:总结敬畏自然的意义,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践敬畏自然。

六、教学活动1. 观看环保纪录片:选择一部关于自然保护的纪录片,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的重要性。

2. 制作环保手册:学生分组合作,搜集环保知识,制作成手册,用于课后宣传和普及。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他们对敬畏自然的理解和实践。

3. 环保手册:评价学生制作的环保手册,考察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对环保知识的掌握。

八、教学拓展1. 组织环保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或社区的环保活动,如植树、清理垃圾等,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精选16篇)《敬畏自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把握生字词2、把握文章,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哲理。

3、理解本文题材特点,侧重谈论的表达方式,学习反问修辞方法。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经常说:“人定胜天”“制服自然”,课文的却主见“敬畏自然”(板书课题),对大自然要又敬重,又畏惧,这是两种对立的观点,你站在哪一边?且看课文为什么主见敬畏自然而称赞“制服自然”呢?二、学习字词蓬(péng)蒿(hāo) 咫(zhǐ)尺(chǐ) 狼(láng)藉(jí) 呐(nà)喊(hǎn) 相(xiāng)形(xíng)见(jiàn)绌(chù) 精(jīng)巧(qiǎo)绝(jué)伦(lún) 美(měi)味(wèi)佳(jiā)肴(yáo) 鲲(kūn)鹏(péng) 混(hùn)淆(xiáo)咫尺:比方距离非常接近呐喊:乱七八糟自不量力:不能正确估量自己的力气,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

相形见绌:跟另一个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不如。

精致绝伦:精细奇妙,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不行思议:无法想象,难于理解三、整体感知(一)自读课文思索:1、找出表达观点的语句2、是从哪些方面的论述得出这样的结论的?(二)争论,回答上面的问题规范:的观点 P89最终一段3、归纳本文行文的特色:(1)总的概括与详细的绽开相结合(2)奇妙运用对比的手法(3)谈论性的散文,主要使用谈论的表达方式,内容是谈论性的,有论点、论据、论证,但显著的特色是:富有文学颜色,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和感情颜色。

四、问题探究(一)“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1、“敬重”意味着应当怎样对待自然?2、畏惧是不是意味无所不为?3、为什么应当畏惧自然?4、你认为应当怎样正确对待自然?(二)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人类自己争论(三)“宇宙的才智”“宇宙的生命”毕竟存不存在?这个“才智”这个“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都是拟人的手法说:“人本身就是自然才智的最高体现,是她的杰出的作品之一”这也是用拟人的手法,有生动形象亲切的关系,宇宙才智与人类才智成为相对的两个概念,二者具有可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敬畏自然》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①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品味关键语句,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哲理。

③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
①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哲理,树立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课前准备:
学生:①预习文章,自学字词,弄清文意。

②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师:①准备与自然、与保护自然相关的图文资料。

②准备有关爱护自然的名言、故事、资料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速读文章两遍,把握文意。

②体会作者的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③学习反问、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①可以用爱护自然的警句、格言导入。

②也可以用大自然受损的图片资料导入。

③也可以用类似“罗布泊消失”的自然现象导入。

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壮大。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

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阅读本文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敬畏自然
目标:①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品味关键语句,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哲理。

③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2.感知内容
⑴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要求:自选难读难写的字同位相互交流识记,如:
蓬蒿咫尺狼藉呐喊自不量力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美味佳肴
⑵反复阅读文章两遍,初读可以自提问题,再读可以圈点勾画写下感受,理解评价。

充足的时间阅读后,进行课堂交流。

交流之中,学生可以互评,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而后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

如:
①本文写了什么内容?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②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
③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⑶课堂交流
提示学生讲观点还要学会讲根据,可以用文中的话理清因果,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教师引导学生发言后帮助学生整理归纳:
①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谈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表达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

②表达文章观点的句子是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③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

只有认识、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

人类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组成部分,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敬畏我们自己。

敬畏自然,即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
我们整体感知到人类应该敬畏自然,敬畏,就是敬重又畏惧,敬畏就是爱护。

人类要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应该时时刻刻想到爱护自然,求得人类自然
和谐发展。

对于这一观点,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让读者明理呢?
2.自主探究
学生可以自由讨论,提出质疑见解,学会质疑。

3.小组讨论,交流发言
教师可以将各小组讨论题集中归纳,如:
①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什么特点?
②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
③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写作手法有哪些?
④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呢?
师生可以互动式参与讨论,学生可以说,教师帮助引导归纳:
①本文以议论为主,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说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②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的方法,最后引出中心也是结论。

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从智慧——生命——敬畏自然与生命。

③也许印象最深的写法有对比、有拟人、有反问。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例句,读一读,并比较一下用法的不同,从中看出用对比、拟人、反问的妙处。

④文中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可联系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二)做一些反思和理解。

同学之间可以交流一些看法,教师引导评价就可以了。

体验反思
1.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自己学了文章后有哪些想法,能不能举例说明?
2.对于作者否定“征服自然”、倡导“敬畏自然”的观点,自己持什么态度?赞同呢?还是有其他观点?
3.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同学交流“人与宇宙”的资料或看法。

〖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进行讲述,也可以另立题目讲述,主要目的在于巩固并延伸文章内涵,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热爱科学的兴趣。

拓展延伸
1.比较学习郭牧华的《敬畏头顶的星空》、张晓风的《敬畏生命》、蒙田的《热爱生命》。

2.以“人·自然·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感想,专题讨论,课上交流。

板书设计
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
爱护自然
严春友
人类生命与大自然对比
人类智慧、自然智慧拟人
自然智慧、宇宙生命反问
有关资料:
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红帆丛书《书山之味》
中华书局《中华活页文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