铟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砷量的测定

合集下载

砷检测方法

砷检测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古蔡氏法测定砷含量的原理方法。

二、原理:样品经消化后,以碘化钾、氯化亚锡将高价砷还原为三价砷然后与锌粒和酸产生的新生态氢生成砷化氢,再与溴化汞试纸生成黄色至橙色的色斑比较定量。

三、试剂与仪器:1、5%溴化汞乙醇溶液2、溴化汞试纸:将滤纸剪成直径为2cm的圆片,浸泡于溴化汞乙醇溶液中。

使用前取出,使其自然干燥后备用。

3、40%酸性氯化亚锡溶液:称取20克氯化亚锡(Sncl2.2H2O),溶于12.5毫升浓盐酸中,用水稀释至50毫升。

另加2颗锡粒于溶液中。

4、10%醋酸铅溶液。

5、醋酸铅棉花:将脱脂棉浸泡于10%醋酸铅溶液中,1小时后取出,并使之疏松,在100℃烘箱内干燥,取出置于玻璃瓶中塞紧保存备用。

6、醋酸铅试纸:将普通滤纸浸入10%醋酸铅溶液中,1小时候取出,自然晾干,剪成条状(8×5cm),置于瓶中保存,备用。

7、无砷锌细粒。

8、浓盐酸。

9、20%碘化钾溶液。

10、10%硝酸镁溶液。

11、氧化镁;12、砷标准溶液:精确称取预先在硫酸干燥器中干燥过的或在100℃干燥2小时的三氧化二砷0.1320克,溶于l0毫升lN氢氧化钠溶液中,加1N硫酸溶液10毫升将此溶液仔细地移入1000毫升容量瓶中,并用水稀释至刻度。

此液每毫升含0.1毫克砷。

使用时可将此液稀释成每毫升含l或10mg的砷。

13、1N氢氧化钠:量取52毫升氢氧化钠饱和溶液,注入l000毫升不含二氧化碳的水中,混匀。

14、1N硫酸溶液。

15、古蔡氏砷斑法测定器(见下图)四、操作方法:1、样品处理:准确称取样品10克,置于瓷坩埚中,加入氧化镁粉2克,10%硝酸镁溶液10毫升,在水浴上蒸干。

小火炭化后,移入550℃高温炉中灰化至白色灰烬,冷却,加人l0毫升浓盐酸溶解残渣,然后用水移入100毫升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2、样品分析:准确吸取样品溶液20毫升,移入砷斑法测定器,分别置于三角瓶中,分别加入每毫升含1mg的砷的标准溶液0.0、1.0、2.0、3.0、4.0、5.0毫升。

砷的测定分析方法

砷的测定分析方法

砷的测定分析方法一、前言地方性砷中毒是近年来被发现并列入地方病。

虽然历史较短,仅有十几年,但涉及的面积广、人口多、病区复杂、病情严重。

我省也发现有饮水型高砷区。

中国的砷危害特别是水中含有危险浓度的砷,已成为潜在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21世纪中国急需解决的饮水卫生重大问题。

砷是一种原生质毒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效应,已被美国疾控中心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确定为第一类优先控制的致癌物质。

而随着我国饮水型和燃煤型砷中毒病区的不断扩大,高砷区的确定和砷中毒病人的诊断正成为我国地方性砷中毒防治的中心工作。

而饮用水、燃煤、各种砷污染物及暴露者各种生物材料中砷含量的测定对于高砷区的准确判定和患者的正确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起着关键作用。

二、砷的化学性质砷是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五族元素,砷(As,原子量74.9216)是一种斜方六面体的灰黑色非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能升华,沸点:615℃。

单质砷的化学活性不高,不溶于水、酸或醇类,无毒性。

As的化合物有三价(As2O3)和五价(H3AsO4)两种。

在氧化剂作用下或在空气中加热都可氧化成As2O3(砒霜),可与卤素和硫化合。

一般不与碱溶液作用。

1.砷的氢化物性质已知的砷的氢化物有:As2H2、As4H2、AsH3。

在酸性溶液中:金属锌、铝及其他许多金属与砷化合物反应生成砷化氢。

AsO33-+3Zn+9H+→3Zn2++3H2O+AsH3↑AsO43-+4Zn+11H+→4Zn2++4H2O+AsH3↑硼氢化钾(KBH4)还原砷化合物也生成砷化氢。

KBH4+2H2O→KBO2+4H2↑2As3++BH4-+2H2O→2AsH3+BO2-+H2↑上述反应是广泛用于产生砷化氢后以多种检测技术来测定砷的基础。

砷化氢是一种很强的还原剂,能分解重金属盐使重金属沉积出来。

砷化氢还原硝酸银是一个有实际意义的反应。

2AsH3+12AgNO3+3H2O→As2O3+12HNO3+6Ag↓2.砷的氧化物特性氧化砷(As2O3)和亚砷酸:常称“砒”或“白砒”,是剧毒品。

不同含量铟的分析方法综述

不同含量铟的分析方法综述

冶金分析,2010 ,30 (4) :45253Metallurgical Analysis ,2010 ,30 (4) :45253文章编号:1000 - 7571 (2010) 04 - 0045 - 09不同含量铟的分析方法综述姚金环3 1 ,2 ,李延伟2(11 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 ;21 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对不同含量铟的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情况。

内容包括常量铟、微量铟以及痕量铟的分析方法。

在常量铟的分析方法中,络合滴定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其次是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极谱法。

在微量铟的分析方法中,分光光度法属于研究的最多且最活跃的领域,该方法一般采用荧光酮类、偶氮类以及各种染料类试剂作为显色剂,与铟呈灵敏的显色反应;另外,原子吸收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方法也是微量铟分析的重要方法。

对于痕量铟的分析,目前主要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由于铟含量非常少,在测定前,大多需要对铟进行分离富集;另外,文中也报道了直接测定痕量铟的方法,但是关于这方面的报道比较少。

在不同含量的每一种铟分析方法中,主要从测定方法、测定条件、测定结果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概述。

关键词:铟;分析方法;综述中图分类号:O657 ,O652 文献标识码:A铟是一种多用途的稀散金属,常被称为材料行业的“味精”。

铟具有熔点低、沸点高、传导性好等特点,被广泛用于航空及汽车工业的防腐涂层、高速发动机的轴承、红外线探测器、液晶显示盘及显像管、低熔合金、催化剂等方面。

含铟的渣料、烟灰、废水、合金、废铟锡氧化物( ITO) 靶材等是提铟的主要原料。

然而,由于提铟原料中铟含量不同,所以铟的分析方法也不尽相同。

随着铟的不断开发应用,国内外对铟的分析等研究进展非常快。

本文就近十年来不同含量铟的分析方法进展进行综述。

1 常量铟的分析九十年代以来,对于常量铟的分析主要以络合滴定法为主。

铟的测定方法

铟的测定方法

DB34/T 3438—20199附录A(规范性附录)铟的测定方法A.1方法原理在硫酸溴化钾介质中有Fe 3+存在时,In 3+与Br -形成络阴离子[InBr4]-,和MIBK 作用形成离子缔合物而被MIBK 萃取,直接将有机相进石墨炉作原子吸收测定。

A.2方法的适用范围本方法的铟检出限为1.08ug/L,测定上限为80ug/L。

A.3干扰及消除用H 2SO 4-KBr 体系萃取效果较好,绝大多数共存元素经一次萃取对铟测定已无影响。

A.4仪器A.4.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带石墨炉及背景校正器。

A.4.2涂Mo 或涂La 石墨管。

A.4.3仪器参数如表A.1所示。

表A.1铟的测定条件元素In 波长(nm)325.6通带宽度(nm)0.4干燥(℃/s)80~120/30灰化(℃/s)700/30原子化(℃/s)2600/5清除(℃/s)2800/3进样量(μl)40Ar气流量(ml/min)200A.5试剂A.5.1铟标准贮备液:准确称取1.000g 光谱纯金属铟,溶于20ml(1+1)硝酸中,当铟完全溶解后,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此溶液含 1.00mg/ml 铟。

A.5.2铟标准溶液:准确移取铟标准贮备液1.00ml 于100ml 容量瓶中,用1%硝酸定容。

此溶液含铟10.0ug/ml。

DB34/T 3438—201910A.5.3铟标准操作液:准确移取铟标准溶液10.00ml 于1000ml 容量瓶中,用1%硝酸稀释至标线,摇匀。

此溶液含铟 1.00ug/ml。

A.5.450%溴化钾溶液。

A.5.5三氯化铁溶液:称取241g FeCl 3·6H 2O 溶于500ml 水中,Fe 3+含量为100mg/ml。

A.6步骤A.6.1水样消解A.6.1.1准确移取适量水样(铟含量应小于0.4ug)于烧杯中(视水样的量可选用100~250ml 的烧杯),加入三氯化铁溶液0.5ml,浓盐酸5ml,在电热板上蒸发至约剩5ml 时,加入15ml (1+1)硫酸微热溶解可能产生的残渣。

铟废料化学分析方法铟量的测定EDTA络合滴定法

铟废料化学分析方法铟量的测定EDTA络合滴定法

行业标准《铅锑精矿化学分析方法锌量的测定EDTA滴定法》预审稿编制说明一. 计划来源及要求根据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色标委【2013】39号”文件精神,《铅锑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4部分:锌量的测定EDTA滴定法》行业标准【制订计划(计划号:2013-0353-YS)】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冶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牵头,广西壮族自治区分析测试研究中心负责起草,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南宁市奥博斯检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参加起草。

本项目为《铅锑精矿》行业标准(YS/T 882-2013)起草制订配套的分析方法。

该项目计划于2014年完成。

二. 编制过程(包括编制原则、工作分工、征求意见单位、各阶段工作过程等)1、本标准的编制原则本项目为《铅锑精矿》行业标准(YS/T 882-2013)起草制订配套的分析方法。

本标准的制定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1符合性:本标准的制定工作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和GB/T 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的规定编写。

1.2合理性:本标准力求反映国内生产、贸易、商检等企事业的技术水平,便于生产,宜于应用,经济上合理。

1.3先进性:本标准填补国内铅锑精矿检测标准的空白,满足铅锑精矿的生产及贸易行业的检测要求。

2. 工作过程2.1立项批准3013年6月8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第二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2013】102号),3013年11月1日,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发“关于召开《铜及铜合金板带材安全生产规范》等40项有色金属标准工作会议的通知”(有色标委【2013】39号),项目计划号:2013-0353-YS。

2.2任务落实1)根据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色标委【2013】39号”文件精神,于2013年11月26日~11月29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有色标准工作会议会议,会议代表就铅锑精矿化学分析方法行业标准(项目计划号:2013-0350-YS~2013-0356-YS)起草有关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一步明确各责任单位(人)的具体工作安排。

超高纯铟化学分析方法 辉光放电质谱法 痕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超高纯铟化学分析方法 辉光放电质谱法 痕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附录A(资料性)超高纯铟化学分析方法辉光放电质谱法痕量元素含量的测定A.1方法原理试料作为阴极进行辉光放电,在氩气气氛下,其表面原子被溅射而脱离试样进入辉光放电等离子体中,在等离子体中离子化后被导入质谱仪。

在每一元素同位素质量数处以预设的扫描点数和积分时间对相应谱峰积分,所得面积即为谱峰强度,元素含量用公式(1)求出。

无标准样品时,计算机根据仪器软件中的“典型相对灵敏度因子”自动计算出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有标准样品时,需通过在与被测样品相同的分析条件、离子源结构以及测试条件下对标准样品进行独立测定获得相对灵敏度因子,应用该相对灵敏度因子计算出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被测元素含量以该元素的质量分数w x计,以µg/kg表示,按公式(A.1)计算:w x=RSF(x/In).(I x.A In)/(I In.A x).w In………………………………………(A.1)式中:w x——待测杂质元素质量分数,单位为微克每千克(µg/kg);RSF(x/In)——为在特定辉光放电条件下测定In中X元素的校正系数;I x和I In——分别为待测元素X和In元素的同位素谱峰强度,单位为个每秒(cps);A x和A In——分别为待测元素X和In元素的同位素丰度;w In——In的质量分数,数值为1.00×109µg/kg。

A.2试剂或材料除非另有说明,分析中所用的试剂均为优级纯,所用的水为一级水。

A.2.1硝酸(ρ=1.42g/mL)。

A.2.2硝酸(1+5)。

A.2.3铟标准样品,被测元素质量含量在1µg/kg~500µg/kg之间。

A.2.4仪器背景监控样品,被测元素质量分数低于被测试样的10倍以上。

A.2.5氩气(w Ar≥99.999%)。

A.2.6氮气(w N2≥99.999%)。

A.3仪器A.3.1高质量分辨率辉光放电质谱仪,中分辨率模式下分辨率可达3000~4000,高分辨率模式下分辨率可达9000~10000。

GB8221.5-87铟化学分析方法

GB8221.5-87铟化学分析方法

口— 零浓度溶液吸光度; o 零浓度溶液吸光度的平均值;
GB 8 221.5一 87
附 录 B
P - E 6 0 3 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工作条件参数
( 参考件)


铁 锌 镐

3 21 . 7 2 4 8 . 3
1 方法提要
试样用盐酸分解。在盐酸介质中, 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波长 3 2 4 . 7 , 2 4 8 . 3 , 2 1 3 . 8 , 2 2 8 . 8 n m处, 以空气 一 乙炔火焰, 分别测量铜、 铁、 锌、 锡的吸光度。按标准曲线法计算铜、 铁、 锌、 锡的百分含量。
本法 以氛灯扣 除背景, 用增量法消除基体干扰
按下式计算铜 、 铁、 锌、 福的百分含最 :
兰 三xl a - 0 x1 0 0 C u , F e , Z n , C d ( %) 二旦
GB 82 21 .5一 87
式 中: C— — 6 允许差
自工作曲线上查得的试样溶液中铜、 铁、 锌、 福浓度, u 8 / 1 0 1 :
0 . 0 0 0 2 5 >0 . 0 0 0 6 . 0 15 0 - - 0 . 0 0 5 0 0
>0 . 0 0 5 0 -0 . 0 1 0
0 . 0 0 1
>0 . 0 0 1 0 ^ - 0 . 0 0 1 5 0 . 0 0 0 3
>0 . 0 0 5 0 - - 0 . 0 1 0
2 试荆
2 . 1 盐酸 ( p 1 . 1 9 ) , 超纯。
2 . 2 盐酸 ( 1 +1 ) , 以二次蒸馏水配制。 2 . 3 盐酸 ( 5 +9 5 ) , 以二次蒸馏水配制。
2 . 4 硝酸 ( p 1 . 4 2 ) , 超纯。

新银量法测定砷

新银量法测定砷

实验八土壤中砷的污染分析前言砷(As)是人体的非必需元素,元素砷的毒性极低,而砷的化合物均有剧毒,三价砷化合物比其它砷化合物毒性更强。

砷的污染主要来源于采矿、冶金、化工、化学制药、农药生产、纺织、玻璃、制革等部门的工业废水。

土壤中砷的本底值约为10 μg/Kg左右。

含砷废水灌溉农田后,由于砷的残留高, 不能为微生物所分解, 因而使土壤被砷污染。

大量资料表明,被砷污染的土壤可能使农作物产量大幅度下降。

砷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接触进入人体。

如摄入量超过排泄量,砷就会在人体的肝、肾、肺、脾、子宫、胎盘、骨胳、肌肉等部位,特别是在毛发、指甲中蓄积,从而引起慢性砷中毒,潜伏期可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

慢性砷中毒有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和皮肤病变等,砷还有致癌作用。

测定土壤(或本底)中砷含量的常用方法有新银量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简称DDTC-Ag)比色法和原子吸收光度法等。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新银量法测定砷的原理,掌握其基本操作。

2. 初步了解土壤As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用HCl-HNO3-HClO4氧化体系消解土壤样品,将各种形态的砷转化为五价可溶态的砷。

用硼氢化钾(或硼氢化钠)在酸性溶液中产生新生态的氢,将水中无机砷还原成砷化氢气体,以硝酸-硝酸银-聚乙烯醇-乙醇溶液为吸收液。

砷化氢将吸收液中的银离子还原成单质胶态银,使溶液呈黄色,颜色强度与生成氢化物的量成正比。

黄色溶液在波长400 nm处有最大吸收,峰形对称。

颜色在2 h内无明显变化(20℃以下)。

化学反应如下:BH4-+ H+ +3H2O → 8[H]+H3BO3 As3++3[H] → AsH3↑6Ag++AsH3+3H2O → 6Ag+H3AsO3+6H+三仪器试剂1. 仪器(1) 可见分光光度计。

(2) 砷化氢发生与吸收装置(见图8-1)。

图8-1 砷化氢发生与吸收装置1-250 mL或100 mL、50 mL反应管(Φ30 mm,液面高约为管高的2/3);2-U形管;3-吸收管;4-0.3 g醋酸铅棉;5-0.3 g吸有1.5 mL DMF混合液的脱脂棉;6-脱脂棉;7-内装吸有无水硫酸钠和硫酸氢钾混合粉(9+1)的脱脂棉高压聚乙烯管2. 试剂(1) 硫酸,分析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 .77.99
YS Array铟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砷量的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Indium
Part 1:Determination of arsenic content-
Hydride generation-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送审稿)
××××-××-××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前言
YS/T 276《铟化学分析方法》共包括11个部分:
——第一部分砷量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二部分锡量的测定苯芴酮-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分光光度法
——第三部分铊量的测定甲基绿分光光度法
——第四部分铝量的测定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
——第五部分锌、铁量的测定方法一: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
方法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六部分铜、镉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七部分铅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八部分铋量的测定方法一: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方法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九部分铟量的测定EDTA容量法
——第十部分铋、铝、铅、铁、铜、镉、锡、铊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第十一部分砷、铝、铅、铁、铜、镉、锡、铊、锌、铋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本部分为第一部分。

本部分代替YS/T 276.1-1994《铟化学分析方法水相钼蓝分光光度测定砷量》,与YS/T 276.1-1994相比,主要有如下变动:
──改变了测定方法,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扩展了测定范围由0.0003%~0.0010%至0.0002%~0.0020%;
──补充了精密度、质量保证和控制条款;
──补充了“试验报告”要求。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公司。

本部分起草人:姜求韬、冯先进、阮桂色、高颖剑、杨观新、覃祚明、潘世山、严伟强、鲁青庆池凤华、李遵义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8221.1-1987;
──YS/T 276.1-1994。

2
铟化学分析方法
第一部分:砷量的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警告——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

本标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

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铟中砷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铟中砷含量的测定。

测定范围:0.0002%~0.0020%。

2 方法原理
试料以硝酸溶解,用硫脲-抗坏血酸将砷预还原,同时掩蔽铜、铁等杂质元素,在氢化物发生器中,砷被硼氢化钾还原为氢化物,用氩气导入石英炉原子化器中,于原子荧光光谱仪上测量其荧光强度。

3 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优级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3.1 氢氧化钾
3.2 氢氧化钠
3.3 盐酸(ρ1.19g/mL)
3.4 硝酸(ρ1.42g/mL)
3.5 盐酸(1+1)
3.6 盐酸(5+95)
3.7 硝酸(1+1)
3.8 硫脲-抗坏血酸溶液:称取硫脲、抗坏血酸各25g溶于500mL水中。

用时现配。

3.9 硼氢化钾溶液:称取10g硼氢化钾,溶解于500mL氢氧化钾溶液(5 g/L)中,过滤备用,用时现配。

3.10 砷标准贮存溶液:准确称取0.1320g 预先在硫酸干燥器中干燥的As2O3于300mL烧杯中,加20mL 氢氧化钠溶液(100g/L),加热溶解完全,用盐酸中和至微酸性,冷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此溶液1mL含0.1mg砷。

3.11 砷标准溶液:移取2.00mL砷标准贮存液(3.10)于500mL容量瓶中,加入75mL盐酸(3.3)定容,混匀。

此溶液1mL含0.4μg砷。

4 仪器
原子荧光光谱仪,附砷高强度空心阴极灯。

在仪器最佳工作条件下,凡达到下列指标均可使用:
──检出极限:不大于2×10-9g/mL。

──精密度:用0.004µg/mL的砷标准溶液测量10次荧光强度,其标准偏差不应超过平均荧光强度的5.0%。

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参考工作条件:
1
——灯电流30mA;
——负高压300V;
——载气流量400mL/min;
——屏蔽气流量800mL/min;
——读数延迟时间0.5s;
——读数时间14s。

5 试样
按YS/T 222标准取制样,样品屑边长不大于3mm。

6 分析步骤
6.1 试料
称取试样1.000g,精确至0.0001g。

6.2 测定次数
独立的进行两次测定,取其平均值。

6.2 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

6.4 测定
6.4.1 将试料(6.1)置于150mL烧杯中,加入10mL硝酸(3.7),于低温电炉上溶解完全,并蒸至小体积,取下冷却。

按下表加入盐酸(3.5)和硫脲-抗坏血酸溶液(3.8),并定容至相应的体积。

表1 定容及分取体积、试剂加入量
6.4.2 按上表分取试料溶液至相应的容量瓶中,补加盐酸溶液(3.5)、硫脲-抗坏血酸溶液(3.8),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放置30min。

6.3.3 在原子荧光光谱仪上,以盐酸溶液(3.6)为载流,硼氢化钾溶液(3.9)为还原剂,以砷空心阴极灯为激发光源,随同试料空白为参比,测量试料溶液砷的荧光强度,从工作曲线上查出砷的浓度。

6.5 工作曲线的绘制
6.5.1 移取0.00mL、1.00mL、2.00mL、3.00mL、4.00mL、5.00mL、6.00mL砷标准溶液(3.11)于一组100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2mL盐酸溶液(3.5)、10mL硫脲-抗坏血酸溶液(3.8),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放置30min。

6.5.2 在与测量试料溶液相同的条件下,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量标准系列溶液的荧光强度,以砷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荧光强度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2
3
7 分析结果的计算
按式(1)计算砷的质量分数w As ,数值以%表示:
)1(100V m 10V V w 2
9
1As ⋅⋅⋅⋅⋅⋅⋅⋅⋅⋅⋅⋅⋅⋅⋅⋅⋅⋅⋅⋅⋅⋅⋅⋅⋅⋅⋅⋅⋅⋅⋅⋅⋅⨯⋅⨯⋅⋅=

式中:
ρ —从工作曲线上查出的砷的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 );
V 1—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 V 2—分取体积,单位为毫升(mL ); V —测定体积,单位为毫升(mL ); m —称取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

所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8 精密度 8.1 重复性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在以下给出的平均值范围内,这两个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重复性限(r ),超过重复性限(r )的情况不超过5%,重复性限(r )按表2数据采用线性内插法获得:
表2 重复性限
注:重复性(r )为2.8S r ,S r 为重复性标准差。

8.2 再现性
在再现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在以下给出的平均值范围内,这两个测试结果的绝对差不大于再现性限(R ),超过再现性限(R )的情况不超过5%,再现性限(R )按表3数据采用线性内插法获得:
注:再现性(R )为2.8S R ,S R 为再现性标准差。

9 质量保证和控制
应用国家级标准样品或行业级标准样品(当前两者没有时,也可用控制标样替代),每周或每两周校核一次本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当过程失控时,应找出原因,纠正错误后,重新进行校核。

10试验报告
——试样;
——使用的标准(包括发布或出版年号); ——分析结果及其表示; ——与基本分析步骤的差异; ——测定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 ——试验日期。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