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公开课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數學教案設計【教案名称】: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数学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能识别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

3.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含义,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难点:正确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以猜谜语的方式引入课题:“我有一个好朋友,有时来,有时不来。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答案:可能是明天)二、新知探究1.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抛硬币、摸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情的结果是确定的还是不确定的。

2. 分析讨论后,教师总结:有些事情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叫做“一定”,比如每天太阳升起;有些事情的结果是不能预知的,叫做“可能”,比如明天会下雨;有些事情的结果是不可能发生的,叫做“不可能”,比如鱼儿可以在陆地上行走。

三、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抛硬币游戏,让他们预测正反面出现的可能性,并记录结果。

2. 提供一些具体情境,让学生判断这些事情是“可能”、“一定”还是“不可能”。

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本上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找出至少5个“可能”、“一定”、“不可能”的例子。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含义,并能初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但也有部分学生对于“可能”的理解和判断还有些困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课程名称: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可能”、“一定”和“不可能”的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事件的可能性。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可能性的基本概念。

2. 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可能性实例。

3. 进行可能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实际感受可能性的存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个装有红球和绿球的袋子,让学生猜测摸出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大。

引发学生对可能性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测依据,并引入可能性的概念。

二、讲解新知1. 定义“可能”、“一定”和“不可能”三个词的含义,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这三个词的意思。

2. 讲解如何判断事件的可能性,例如抛硬币时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50%等。

三、课堂练习1. 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让学生判断其可能性。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判断依据。

四、实践活动1. 设计一个可能性游戏,如抽奖活动,让学生体验可能性的实际应用。

2. 游戏结束后,引导学生总结游戏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及其可能性。

五、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可能性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思考可能性问题。

六、作业布置1. 设计一道可能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回家后寻找答案。

2. 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找寻一个可能性的例子,第二天上课时分享。

教学反思:1. 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可能性的存在,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2. 在讲解新知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我发现和理解,而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

3. 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应注重实践性和生活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數學教案設計标题: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可能性的基本概念,能够判断和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可能性的产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能够判断和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三、教学难点: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到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抛硬币、掷骰子等游戏活动引入可能性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 新课讲授1. 讲解“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含义。

例如,“太阳每天都会升起”是“一定”,“明天可能会下雨”是“可能”,“鱼可以在陆地上生活”是“不可能”。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并区分“一定”、“可能”、“不可能”。

例如,从一个装有红球和黄球的盒子里随机取出一个球,取出的是红球或黄球是“可能”,取出的是蓝球是“不可能”。

(三)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抛硬币、抽卡片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和体验可能性。

(四)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可能性的习题,让学生做一做,巩固所学知识。

(五)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深化他们对可能性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寻并记录一些有关可能性的例子,加深对可能性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理解和感知可能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优质教案(精选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优质教案(精选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章《可能性》的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包括: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能够通过实例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掌握运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认识到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不确定的,可以用可能性来描述。

2. 能够运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可能性的概念,学会运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并掌握可能性的描述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骰子、硬币、盒子、多媒体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拿出一个盒子,告诉学生里面有一些红色和蓝色的球,让学生猜测:从盒子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2)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教材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教师讲解并示范解题过程。

3.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合作交流(1)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生活中其他可能性事件。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汇报,全班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可能性》2. 内容:(1)可能性的概念(2)运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3)实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从一副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抽到红桃的可能性是多少?(2)一个袋子里有5个红球和3个蓝球,随机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多少?2. 答案:(1)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1/4。

(2)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5/8。

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设计范文

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设计范文

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可能性的概念,知道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来探究可能性的大小。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可能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可能性的定义及分类2.可能性大小的判断3.可能性的运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可能性的概念,判断可能性大小。

2.教学难点: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可能性,进行可能性大小的判断。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可能性吗?谁知道可能性是什么?(2)生:可能性就是某个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3)师:对了,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可能性的相关知识。

2.学习可能性的定义及分类(1)师: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看看可能性的定义及分类。

(2)生:可能性是指某个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可能性分为三种:一定、不可能、可能。

(3)师:很好,那请同学们举例说明这三种可能性。

3.学习可能性大小的判断(2)师:现在请同学们掷一次正方体,看看哪个数字朝上。

(3)生:掷完后,同学们纷纷报告结果。

(4)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每个数字朝上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那我们如何判断可能性大小呢?(5)生:通过实验次数的多少来判断可能性大小。

4.学习可能性的运用(1)师: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图形,判断它们出现的可能性。

(2)生:观察图形,判断可能性。

(3)师: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们的判断结果。

(4)生:图形①出现的可能性最大,图形②出现的可能性次之,图形③出现的可能性最小。

(1)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可能性的概念、判断可能性大小以及可能性的运用。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到了什么?(2)生:我们学会了理解可能性的概念,判断可能性大小,以及运用可能性。

(3)师:很好,那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何将可能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4)生:举例说明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完成书本上的练习题。

2.思考一下,如何将可能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举例说明。

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教案(精选13篇)

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教案(精选13篇)

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教案(精选13篇)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篇1《可能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04-105页内容。

其相关知识是新课标增设的教学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学习领域。

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有关可能性的知识,是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从定性向定量的过渡。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根据这一理念,基于这样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在设计教学时,我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精心组织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究空间、交流平台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案例描述: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活动,充分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判断、推理、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事情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会判断生活中“一定、可能、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教、学具:课件、彩球、塑料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1、初步感受事情发生的确定性(1)用“一定”来描述事情发生的确定性。

师:同学们,老师最近学会了一种很神奇的魔法,想表演给大家看,你们想看吗?生:想看。

师:老师手里有一个魔袋(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面装着一些彩球,请同学们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我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的。

你们相信吗?(学生有的说信,有的说不信)师:那我们就试试吧。

(师出示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面装有彩球,请学生任意摸出一个球,老师都能准确猜出球的颜色。

学生猜测,袋中装的都是黄颜色的球。

)师:因为袋中装的全都是黄球,所以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结果怎样?师:当事情确定会发生时,我们可以用“一定”来描述。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精品教案(精选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精品教案(精选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精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可能性》第1课时。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通过摸球、抛硬币等实验,感受和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掌握用文字和符号表示可能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摸球箱、硬币、骰子、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组一个摸球箱、一枚硬币、一个骰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从摸球箱中随机摸一个球,观察球的颜色,猜测摸出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大。

(2)抛硬币,让学生猜测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大。

2. 探索新知(1)学生进行摸球实验,记录实验结果,讨论分析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抛硬币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 例题讲解讲解例题1和例题2,让学生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第80页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可能性》2. 内容:(1)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一定(2)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可能、不可能(3)实践操作:摸球、抛硬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从盒子里随机抽取一张卡片,说出卡片是红色、蓝色或黄色的可能性。

(2)抛骰子,说出点数是单数或双数的可能性。

2. 答案:(1)红色:可能;蓝色:可能;黄色:可能。

(2)单数:可能;双数:可能。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知道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2.通过实验和游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可能性概念的理解。

2.实验和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难点:1.可能性大小的判断。

2.实验和游戏中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教学准备:1.课件、教具等教学资源。

2.实验材料:纸牌、骰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生活场景,如抛硬币、摸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件的结果是确定的吗?2.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这些事件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即存在可能性。

二、探究可能性1.教师展示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面装有红球和蓝球,让学生猜测盒子里有多少个红球和蓝球。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次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球,记录颜色,然后放回。

3.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摸出红球和蓝球的可能性是不同的。

三、可能性大小的判断1.教师出示一个骰子,让学生猜测投掷一次,出现1的点数的可能性有多大。

2.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出现1的点数的可能性是1/6。

3.教师出示另一组数据,让学生判断可能性大小:投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与反面朝上的可能性。

4.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四、实际应用1.教师出示一道实际问题:小明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衣服,他随机挑选一件衣服穿,请问他穿红衣服的可能性有多大?2.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实验和游戏中的发现。

3.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游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可能性的存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发现可能性大小的判断方法。

同时,注重实际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江夏区明熙小学
教材分析:
《可能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04——105页的内容。

本课是新增加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可能性”问题学生在生活中有意无意都遇到过,但作为数学知识来学习还是第一次,对学生解释“可能性”也比较抽象,因此教材选取了现实情境,用摸彩色棋子的活动来说明其结果的三种可能性:“一定”、“可能”、“不可能”。

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猜一猜、摸一摸,在实践体验中获得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直观感受,产生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初步认识。

无论在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科学性的语言表述一些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现象,还是让学生“设计可能性”、“猜一猜”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体验、感悟,学会知识,习得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和简单实验,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叙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3、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4、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理解“一定”、“可能”、与“不可能”
教学用具:CAI课件、盒子、乒乓球、三种文具
学具准备:盒子、乒乓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课间都玩些什么游戏?今天老师想和你们玩猜一猜的游戏。

(老师出示三种文具,请学生闭上眼睛,老师偷偷放进其中一种,请学生猜猜盒子里是什么文具。


学生猜。

现在,我们不能确定是什么文具,只能是猜测。

可能是小刀,可能是尺子,还可能是笔,结果是不确定的。

这就是事件发
生的可能性。

今天我们一边做游戏,一边来研究可能性。

(板书课题)
二、活动体验,探究问题
1.一定(1号盒子:5个黄球)
(1)猜测:从1号盒中摸出一个,会是什么颜色的球?
(2)体验:①提出要求:
A、请同学按顺序轮流摸球;
B、摸球前先晃动盒子,再任意摸出一个球,并记住自己摸到的是什么球,摸出后,再把球放入袋中。

C、摸完球的同学请坐好。

②分组体验。

(3)汇报:从1号盒子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的是什么球?
(4)推想:为什么从1号盒子里大家都摸到的是黄色的球?
(5)验证:打开1号盒子,你发现了什么?
师:盒子里装的全是黄球,所以从这样的盒子里任意摸一个,而且随意摸几次一定能摸出红球。

(板书:一定)
2、不可能(2号盒子:3个红球和3个绿球)
(1)猜测:那从2号盒子里任意摸一个一定能摸出黄球吗?
(2)体验:学生从2号盒里轮流摸球,并作好记录。

(3)汇报:从2号盒子里任意摸一个,你摸到的是什么球?
(4)推想:为什么这一次没有一个同学摸到黄球呢?
(5)验证:打开2号盒子,里面有什么颜色的球?
师:因为盒子里没有黄球,所以从这样的盒子里任意摸一个,而且随意摸几次都不可能摸出黄球。

(板书:不可能)
3、可能
师:那从2号盒子里任意摸一个,会是什么球呢?
学生推理,师总结:盒子里有红球,有绿球,任意摸一个,有可能摸出红球,有可能摸出绿球。

(板书:可能)
4、简单小结:通过刚才的摸球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确实,像这样一定会发生、不可能发生、可能发生的事在生活中还有许多。

三、联系生活,内化提高
1、联系生活。

(1)电脑出示例2,先独立思考,再汇报交流,全班统一订正,说说理由。

(课件反馈)
(2)你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说说生活中的事情吗?
①课本108页第1题。

②说一说生活中的事情。

同桌说,全班交流。

(3)教育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发现,判断得正确与否与自己的经验、知识联系得非常紧密,因此,同学们要多看书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做个有心人。

2.内化提高
(1)涂一涂。

练习二十四第2题:
请你来设计可能性。

(先想再涂然后全班展示,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猜一猜。

根据老师的提示,让学生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来描述盒子里文具。

四、总结评价
1、想一想: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可能性”的问题,
知道在生活中有许多可能发生的问题。

下课以后,我们还
可以调查一下,看看生活中还在哪些事情可能发生,哪些
事情一定会发生,哪些事情不可能发生,同学之间可以相
互说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