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学案26

合集下载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我很重要》PPT课件(共11张PPT)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我很重要》PPT课件(共11张PPT)
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还有权利和资格说我不重要吗? 生长 — — 人类进化中重要的一环 —— 生命诞生的偶然性 • ⑥ 每个人都是万物之灵; • ⑦ 每个人都是人类不断进化的成果; • ⑧ 每个人的出生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021/10/10
5
人们断定自己是否重要的角度是什么? 作者又是如何认为的?
2021/10/10
6
阅读质疑
由于所受的教育和传统的价值观念使 然,作者从开始的担心别人的批判到 后来响亮地向世界宣布“我很重要”, 其中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思想过程?这 一过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021/10/10
7
• 经历过程:
• ① 对自己小声说——不习惯(但是我说了) • ② 声音放大一点说——激 动(我这样说了) • ③ 大声对世界宣布——勇 敢(我终于说了) • ④ 昂头响亮地宣布——骄 傲(我坦然说了)
Type : Image
Type : Image
Type : Image
作图元素 立体部件化组合
数据库
作图元素
放一些财务数据或者市场份额(国内、国际)、产品归 类、组织结构之类的文字,反白字,加阴影。
TMG
AGW
作图元素
产品示意图标,使用时标上名称。 (组网图不能使用产品实物图, 所以大家要善于运用此示意图标)
Soft X (CS)
策略管理服务器
SGW 信令网关
GK
C&C08 iNET
MSR多业务交换机 (ATM/IP/但 对于无法用 符号表达的 就用此色块 示意,标上 名称即可。
ATM交换机
MD
MPLS
Thank You!
10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我很重要” 的看法。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鲁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鲁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鲁教版)教学进度表二周:完成单元教学任务,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三、四、五周:完成第三单元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六、七周:完成第三单元教学任务,让学生提高欣赏作品的水平,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组织学生进行现场作文比赛。

第八、九周:复习前三个单元,准备期中考。

第十一、十二周:完成第四单元教学任务,使学生领会联想和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第十三、十四周:完成第五单元教学任务,让学生理解,背诵古代诗文。

第十五、十六周:完成第六单元教学任务,要求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第十七、十八周:复习,准备期末考。

理想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能力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德育目标: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教学重点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时间:3月2、3日课时一、回顾导入:同学们,在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

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

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二、教学新课:诵读解诗意在“学生自读——小组品读——学生互读”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朗读课文的标准,请一个学生记录,并把认同率比较高的标准选出来,用以指导学生的朗读教师归纳:读准字音把握语调,音律,节奏区分句子中的词语轻重缓急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恰当的语气生字词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蜕变tuì倔强jué洗濯zhuó玷污diàn扒窃pá诅咒zǔ寂寥liǎo夸耀yào脊梁jǐ贪婪lán怨恨yuàn鬓发bìn你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回答出主旨。

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理想的风筝》导学案

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理想的风筝》导学案

《理想的风筝》导学案【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崇高的追求的人;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学会“哽、蜈、蚣、翩”4个会认字,掌握“风筝、哽咽、翩翩起舞、忠厚、酸涩、沉醉、精妙”等词语。

【学习重点】了解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学习难点】探究刘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学习指导】自读——体会——表达——感悟【知识链接】苏叔阳是当代著名作家。

他自己曾遭受过不公正的待遇,也曾身患绝症,但他笑对生活,顽强、乐观地与命运抗争,为人民奉献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学习过程】一、基础达标。

1.你会注音并组词吗?哽( ) 蜈( )蚣( ) 翩( )2.你能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吗?哽咽:翩翩起舞:忠厚:酸涩:沉醉:精妙:擎住:3.近义词舒展()天穹()不由自主()慈祥()酸涩()沉醉()各式各样()4.反义词强壮()沉重()清楚()强烈()二、初读。

整体感知。

3.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互相交流学习方法。

4.课文按(不同内容,不同时间),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春天柳枝染绿,风筝竟翔的美景;)第二部分(第4一l 0自然段)写(刘老师外貌、性格工作特点和生活片段;)第三部分(第11—1 2自然段)抒发了(“我”对刘老师深深的思念。

)三、再读课文,归纳大意,理解感悟。

5.课文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分别可以看出刘老师的什么特点?四、精读。

重点突破。

6.第2自然段描写春天的景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景物的生机勃勃、生意盎然,从而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引发对刘老师的深切怀念,为下文做好铺垫。

7.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而刘老师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为什么是放风筝?8、第3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答:承上启下。

9、填空(1)第4自然段第第一句通过描写刘老师的(外貌),突出了刘老师(慈祥)、(忠厚)的性格。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6页选作怎么写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6页选作怎么写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6页选作怎么写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写的。

本单元选编的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文言文两则》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

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

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过作者与种树人的交谈,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

赵丽宏的散文《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团结有力量”的道理。

学习目标一是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注意事项本组导语点出了“人生感悟”的专题。

由于学生对人生的哲理缺乏实际的生活体验,教学本组教材时,既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单元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课文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回顾拓展一教学目的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

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

重点:回顾、总结、梳理读写知识和学生的体会感悟。

难点:理解“日积月累”中的格言和成语故事。

六年级下册语文完美学案答案人教版2020

六年级下册语文完美学案答案人教版2020

六年级下册语文完美学案答案人教版20201、1交警对正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说:“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再走,多谢您的合作。

”交警的表述是得体的。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2、1《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此诗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3、1《劝学》是《荀子》开篇之作。

在《劝学》里,荀子主要论述了后天的学习对人的品性具有决定的意义。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关于《红楼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贾元春是荣府的大小姐,因为德才兼备,被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B.《红楼梦》里有句话说:“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正确答案)C.水月庵的智能私逃进城,找至秦钟家下看视秦钟,不料被秦业发现。

秦业将智能逐出,将秦钟痛打一顿,自己也被气死了。

D.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说凤姐“是个有名的烈贷,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

5、下列选项中,与加着重号字的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鲜(xiān):鲜红新鲜屡见不鲜鲜为人知B、强(qiǎng):坚强牵强强词夺理博闻强识C、供(gōng):供给供应提供供不应求(正确答案)D、当(dāng):当家当代门当户对安步当车6、1希望别人原谅自己,可以说“请原谅”,也可以说“请包涵”。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7、1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8、1著名元杂剧《西厢记》是白朴的代表作。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9、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0、2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单选题] *A.妯娌(zhóu)酒肆(sì)镌刻(juān)暴风骤雨(zhòu)(正确答案)B.狡黠(xié)挟持(xié)胡髭(zī)惨绝人寰(yuán)C.燥热(cào)翘首(qiào)嶙峋(xún)言不由衷(zhōng)D.私塾(shú)遁形(dùn)糜子(mí)日夜不辍(zhuì)11、1“爱而不见”的下一句是“俟我于城隅。

六年级语文下册 26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文(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 26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文(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文知识点知识点:创作背景:春末时节,词人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

虽然词人家在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愁难以释怀,但他仍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作者介绍: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皋( 今属江苏) 人,宋代词人。

官至翰林学士。

其词构思新颖,用语巧妙,不落俗套。

主要作品:《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临江仙·离怀》《高阳台》等。

诗歌理解: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注释:(1)卜算子:词牌名。

北宋时盛行此曲。

(2)鲍浩然:生平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3)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

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4)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

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

(5)欲:想,想要。

(6)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7)眉眼盈盈处: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

盈盈:美好的样子。

(8)才始:方才。

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想问朋友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方才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

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主题:这首词通过描写词人送别好友鲍浩然归乡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好友的美好祝愿,抒发了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赏析:词的上阕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着重写人,起首两句,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时所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含蓄地表达了惜别之情。

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6课_蟋蟀的住宅》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6课_蟋蟀的住宅》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6课蟋蟀的住宅》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基础知识达标1.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2. 读课文,再填空。

(《蟋蟀的住宅》)3. 选词填空。

柔弱柔和柔软(1)练杂技的大姐姐身体很________。

(2)蟋蟀的挖掘工具很________。

(3)我们在________的灯光下看书。

简朴俭朴朴素(4)蟋蟀的住所是很________。

(5)爷爷的一生过着________的生活。

(6)刘老师的穿着总是那么________大方。

隐蔽隐藏隐瞒(7)犯了错误我们要勇于承认,绝不________。

(8)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________所藏身。

(9)青草丛中________着一条倾斜的隧道。

4. 比一比,再组词。

5. 选词填空。

结果成果后果(1)这件事已经产生了不良的________。

(2)人们对蟋蟀的劳动________感到惊奇。

6. 写出下列词语的修辞方法。

①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坦上弹琴。

________②他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________7. 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如果把这句话改为“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住宅,还由于它的唱歌。

”行吗?为什么?(《蟋蟀的住宅》)8.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课文中还有一句话跟这句话意思差不多,找到后写出来。

(《蟋蟀的住宅》)________9. “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请你用它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6课蟋蟀的住宅》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基础知识达标1.【答案】草率,窄小,明显,湿润,粗糙,复杂,崎岖,光滑,喧闹【考点】近义词,反义词蟋蟀的住宅【解析】考查了写反义词,反义词就是意思相反的词,做题的关键是先要知道所给词语的意思,然后再写出与它意思相反的词语。

语文书六年级下册26页小练笔

语文书六年级下册26页小练笔

语文书六年级下册26页小练笔
1、吃年夜饭是除夕的习俗。

请你仔细回忆一下,抓住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镜头,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写一写,来展现你家吃年夜饭时的热闹场景吧!
吃年夜饭真热闹,
2、《腊八粥》第一自然段通过视觉、嗅觉的描写以及拟人修锌手法的运用,写出了腊八粥的成分、状态、气味,让人馋涎欲滴。

请你运用拟人的修锌手法,并从不同方面来写一种你喜欢的食物的制作过程。

3、当鲁滨逊发现海边沙滩上有人的脚印时,他猜想一定是附近陆地上的野人留下来的。

之后他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上树枝,又将羊分在几个地方圈养。

鲁滨逊从发现脚印到做这些改变的过程中,内心一定在翻腾,请你按照提示,把人物的心理描写细致。

鲁滨逊看到海边沙滩上的脚印,他惊惶无措地想:
4、读了《匆匆》,你对“时间之流”有什么感触?请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抓住生活中的细节,按照由慢到快的顺序写一写时间的流逝。

5、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
如果母亲此时准备放下手中洗着的衣服,领着我”外出,“我”
高兴了,再看到同样的景物时,会是什么感受?请尝试写下来。

6、《十六年前的回忆》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是首尾呼应的关系,这样写使文章更加紧凑,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也更为深厚和浓重。

请你用首尾呼应的写法完成练习。

题目:风雨真情开头:风雨中,那把倾斜的伞遮在我的头顶。

我们的深厚友谊在风雨结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鹤群翔空》同步练习
预习提纲
一、《鹤群翔空》预习题(排除阅读障碍,把不理解、不熟悉的字词句标出来,查查工具书)1.给加点字注音
伫()立翱()翔飓()风漩涡()()绮()丽湮()没
冉()冉剽()悍()俯( ) 冲轻盈( ) 下坠( ) 飞飏( )
2.完成词语
无可()喻()不敌众()手无策精疲力()无()于事
3.仔细阅读课文,思考:
课文描绘了几幅图景?请分别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并给课文据此分段。

第一段(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任选课文描述的一个场景,作一幅画。

二、思考题
1.这篇文章是用第几人称写的?有何作用?
2.朗读,感受文中描绘的美妙场景。

思考:读完课文,鹤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用"这是一群____________的鹤"这个句式发言。

3.速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对你最喜欢的一句用"这一个比喻句形象地描摹了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品析。

4.迁移运用:仿照第8自然段的写法,用"恰似......又如......乍一看......仔细看......"的句式描写同一事物。

(如写花展、运动会、云层等)
5.讨论:
《心中的鹰》中,作者把鹰写得很美,而本文似乎把鹰写得很坏,你是怎待看待本文的鹰的?你认为本文所写的鹰美不美?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领悟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理解鹤群翔空的壮丽景观中蕴含着的精神。

重点、难点:1.理解鹤群翔空、鹤鹰之战、救助伤鹤中体现的精神。

2.比喻修辞的作用。

课堂研讨
一、通读,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1.找出文章表现鹤群飞翔于空中的细节。

2.找出文章表现鹤群搏击苍鹰的细节。

3.找出表现鹤群救护同伴的细节。

思考:(一)鹤群翔空美在哪里?讨论总结:
(二)1.作者为什么要写一只苍鹰来袭击?
2.为什么弱小的鹤能战胜苍鹰?
3.在鹤鹰之战中使用了许多动词、形容词,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划出来。

4.鹤鹰之战体现了什么精神?
(学生讨论并归纳)
(三)就鹤群救护同伴的细节展开想象,体会鹤的心里活动。

体现了什么精神?
二、深入阅读文章,进一步思索以下问题,并从总体上体会全文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1.作者描写鹤悠然飞翔于空中的意图是什么?
2.在鹤鹰之战中,一开始写鹤群"立即崩溃""惊恐万分""陷入一片混乱",这些描写是否破坏了鹤的形象?
3.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见到因车祸倒于血泊中的人,或看见寒风中沿路乞讨的乞丐,或看见老人颤巍巍立于公共汽车中,人们一般作何反应。

与鹤群比较,体会鹤群的可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4.文章最主要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5.讨论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的生动描写,赞扬了鹤群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的精神。

三、继续细读课文,创造一个句子。

天空未留痕迹,鹤群已经飞过。

可在你的心中,又留下一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发现,从对课文的美词、佳句、精段、画面、情感、手法、技巧、含义、主题......等各个方面的体味中任选一种或一处,用一个句子表达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体会,表现自己的欣赏水平。

(相互交流)
课堂训练
一、阅读从"鹤群变换队形为螺旋形长队"到"一路向北飞去"做下面的练习。

1.请给选文加一个小标题(限五字内)。

2."旋即降到看来已精疲力竭、缓缓下坠的伙伴身旁",能否将"精疲力竭"和"缓缓下坠"调换位置,为什么?
3.第二段中写到"几次缓慢地扑打翅膀",第四段却又写到"伤鹤虚弱地扑打着翅膀",这两句话能否调换,为什么?
4.大鹤救伤鹤时,其他鹤在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5."盘旋上升的鹤群,愈来愈小"文中哪个句子写出变化过程?
6.如果大鹤不救伤鹤,伤鹤会怎么样?
7.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精疲力竭________ 缓缓下坠__________ 引吭高鸣________ 无济于事__________
8.意料之外的事是什么?
9.画线句子"各自奋力扇动单翅,静静地飞回高空的队列"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10.作者在这个故事中寄托了什么深意?
二、作业: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一位朋友向我讲述了在南美洲一片森林边缘发生的故事:那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

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顺着风势游走着的火舌像一挂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

这时,明眼的巴西向导向我们叫道:"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我们随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可不是,被火舌缩小着的包围圈里已经变成黑压压的一片。

"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

"我心里惋惜地想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身体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显然,外层被灼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丝毫,肝胆俱裂也不离开自己的岗位。

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随着向对岸的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小层薄薄的烟雾
我听着这蚁国发生的真实故事,像听着一曲最悲壮的生命之歌,小小的蚂蚁,其重不足毫克,真正是比毫毛还要轻上十倍、百倍。

然而,在人类往往也要遭到重大伤亡的火灾面前,蚂蚁竟然能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牺牲自己,以求得种族的生存,其斗争的韧性,其脱险方式的机警,又是如此感人,怎能不发人深思,油然而生敬慕的情感来?
逐渐地,我自感到原先那种认为"蝼蚁之命,何足挂齿"的想法,实在是太无知、浅薄了。

1.第一段的横线上,原文有以下几句话,你认为怎样排列才恰当?
①可万万没有想到②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③火神肆虐的热浪里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④竟开始迅速的扭成一团⑤突然向河岸的方向突围滚去
恰当的排列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说"外层的蚂蚁被烧焦了",可"蚁团却不见缩小",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中有"又是如此感人"一句,请准确地回答作者认为蚂蚁为什么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明连贯地概述这则故事。

(要求:①不超过25字;②应包括背景、方式、结果三个要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