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资料

合集下载

关于诗经的资料

关于诗经的资料

关于诗经的资料【最新版】目录1.诗经的概述2.诗经的历史背景3.诗经的内容与特点4.诗经的艺术价值和影响正文【诗经的概述】诗经,又称《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共计 305 篇。

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诗经在内容上主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政治制度、道德观念以及人们的生活习俗,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诗经的历史背景】诗经的编纂时间约为春秋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野。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乱频仍。

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为诗经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同时也影响了诗经的文学风格。

【诗经的内容与特点】诗经共分为风、雅、颂三类。

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四十首。

诗经的内容涵盖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

诗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实主义精神,诗经中的诗歌大都反映了现实生活,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二是语言优美,诗经的语言既简练明快,又具有音乐性,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三是形式多样,诗经中的诗歌有长有短,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为后世诗歌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样式。

【诗经的艺术价值和影响】诗经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优美的诗歌语言上。

诗经的诗歌语言既简练明快,又具有音乐性,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如《关雎》、《蒹葭》等,至今仍为人们传颂。

诗经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它不仅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楚辞》、《乐府诗集》等,还对后世的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诗经中的许多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民为邦本”、“礼义仁智信”等。

总之,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简述诗经的主要内容

简述诗经的主要内容

简述诗经的主要内容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诗经共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包括诗篇305首,其中风105篇,雅74篇,颂31篇,其他的15篇则为小雅、周颂和鲁颂。

诗经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了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风貌和风土人情的重要资料。

首先,诗经中的《风》是最早的诗歌形式,它主要反映了周代初期的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

《风》的内容涉及了农业、渔猎、婚姻、宴会等各个方面,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

例如《关雎》描写了婚姻的苦涩和无奈,《葛覃》描绘了农民的劳作场景,《卫风》则反映了宫廷生活的奢华和虚荣。

这些诗篇不仅在形式上具有鲜明的特点,而且在内容上也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

其次,诗经中的《雅》是以周室王室的礼仪乐舞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形式。

《雅》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宗庙祭祀、宴会娱乐、官职任命等方面,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宗教和文化生活。

例如《大雅》中的《文王》、《周颂》中的《清庙》等篇章,都是表达了对于神灵的崇敬和对于王室的忠诚。

这些诗篇不仅在形式上具有庄严肃穆的特点,而且在内容上也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是我们了解古代政治制度和宗教信仰的重要资料。

最后,诗经中的《颂》是以周室王室的歌颂和颂扬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形式。

《颂》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对于周室王室的歌颂和颂扬,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宗教和文化生活。

例如《周颂》中的《载芟》、《鲁颂》中的《鹊巢》等篇章,都是表达了对于周室王室的歌颂和颂扬。

这些诗篇不仅在形式上具有庄严肃穆的特点,而且在内容上也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是我们了解古代政治制度和宗教信仰的重要资料。

总的来说,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形式上具有独特的特点,而且在内容上也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通过诗经,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政治制度和宗教信仰,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

《诗经》五首资料讲课讲稿

《诗经》五首资料讲课讲稿
❖ 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 “风”本是乐曲 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 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国风有十五国风。 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 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间诗歌。作者大多 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风》指 民间诗歌。
❖ “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 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分 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雅》又 分《小雅》,为宴请宾客之音乐。《大雅》 则是国君接受臣下朝拜,陈述劝戒的音乐。 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 部分是民间诗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 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 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 “雅”在此可以指贵族官吏诗歌。
❖ 男女相悦,家中礼教仍要守,不可逾越,故 婉转以谢男子之意。
❖ 在中国的民间文化里,七夕是可以视为的情 人节的。但七夕的起源并不是十分的古老, 七夕成为中国民间的情人节,和唐明皇、杨 贵妃七月七日长生殿誓约有关,即使不是源 于此,至少它也起过很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 但诗经时代的情人节与七夕无关,那时代的 情人节是上巳。上巳节的风俗,是在春天聚 会、在聚会时祭祀高媒和祓契于水滨以求子 。
❖ 还有一些表现婚姻与家庭不幸生活 的“弃妇诗”,是最能反映社会问 题的。如《邶风·日月》、《邶 风·谷风》、《秦风·晨风》等皆属 此类。其中最典型的是《卫 风·氓》,诗以弃妇的口吻,倾述 了她从恋爱、结婚到受虐待以至被 弃的全过程,抒发了她内心的不平、 哀伤、怨恨和反抗。诗的结尾弃妇 抱定与氓决裂的态度,性格由多情、 忍耐转为清醒、刚强和果断,是我 国文学史上较早注意人物性格变化 表现的诗篇。
❖ 另有一些恋歌则表现了青年男 女对礼法压迫的反抗及其内心 创伤。如《郑风·将仲子》写女 主人公,强压着深挚的爱情, 求其心爱的“仲子”不要翻墙 折树来幽会,以免被父母、兄 长或别人发现的矛盾心理; 《邶风·柏舟》的姑娘则不顾父 母的强烈反对,大胆声言:那 个垂发少年,才是我心中思念 的对象,并且发誓至死不渝。

关于诗经的资料

关于诗经的资料

关于诗经的资料摘要:一、诗经简介1.诗经的起源2.诗经的内容与分类3.诗经的地位与影响二、诗经的主要内容1.爱情诗2.史诗3.政治诗4.社会风俗诗5.哲理诗三、诗经的艺术特点1.形式美2.比兴手法3.语言风格四、诗经的历史地位与影响1.对后世文学的影响2.文化价值3.国际影响正文: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起源于西周初年,距今已有约3000 年的历史。

它包含了先秦时期的诸多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诗经简介诗经共有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四十篇。

诗经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劳动、战争、政治斗争等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二、诗经的主要内容诗经的内容广泛,涉及爱情、史诗、政治、社会风俗和哲理等多个方面。

其中,爱情诗如《关雎》、《蒹葭》等描绘了青年男女之间纯真、热烈的爱情;史诗如《生民》、《公刘》等记录了古代英雄的业绩;政治诗如《荡》、《节南山》等反映了士人的忧患意识和政治批判;社会风俗诗如《七月》、《甫田》等描绘了先秦时期的社会风貌;哲理诗如《卷耳》、《采薇》等传达了古人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

三、诗经的艺术特点诗经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形式美、比兴手法和语言风格上。

形式美体现在结构的整齐、韵律的和谐、字句的锤炼等方面;比兴手法是诗经最具特色的艺术手法,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用雎鸠的和谐鸣叫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语言风格以四言诗为主,简练明快,形象生动。

四、诗经的历史地位与影响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石。

它对后世的文学、诗歌、辞赋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诗经也是研究先秦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在国际上,诗经也备受关注,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

总之,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预习资料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预习资料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预习资料参考一、相关资料《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将其作为道德教育的教材。

自西汉以后被儒家学派尊崇为经典,奉为“六经”之一。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的第一篇。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诗经》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风:是各地的民歌,分15国风,共160篇,是《诗经》中的精华,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常用复沓手法,体现民歌特色。

雅:多是祭祀、宴会的乐歌和史诗,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

颂:多是宗庙、颂神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赋:即陈述铺叙。

比: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二、课文翻译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注释:关关:拟声词。

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漂亮,美好。

逑:配偶。

译文: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在河心小洲上。

文静美好的女子,是男子的好配偶。

原文: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参差: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

寤寐:指日日夜夜。

钟鼓:钟和鼓。

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敲钟,击鼓。

乐:使……快乐。

译文: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捞。

文静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追求她。

追求她却得不到,白天黑夜总是思念她。

思念啊思念,竟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采。

文静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挑。

文静美好的女子,敲击钟鼓使她快乐。

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的资料

诗经的资料

诗经的资料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珍贵遗产。

以下是《诗经》的一些基本资料:
1. 作者和年代:《诗经》的作者和创作时间很难确定,相传是周朝的文、武王及其后代和享宴乐府师所创作。

大致可分为先秦和汉代两个时期,从西周至春秋时期有所创作,后世经过整理编成了《诗经》。

2. 诗篇内容:《诗经》收录了305篇不同主题的诗歌,大致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风是民歌,雅是宫廷乐曲,颂是祭祀歌词。

3. 传世本:现传世《诗经》总共有10篇,其中含有5种不同版本,分别是毛诗、鲁诗、古诗、商诗、大雅、小雅、周颂、鲁颂、商颂、国风。

4. 体裁和特点:《诗经》的诗歌体裁丰富多样,有民歌、宫廷乐曲、祭祀歌词等,反映了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风土民情、思想观念和道德伦理。

它以纯朴、真挚、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爱情、人伦关系、命运等方面的体验和感受,体现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艺术价值。

5. 影响和价值:《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都有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独特奇迹,被誉为“中国诗歌的源头”和“世界文化宝库的明珠”。

它的价值在于,深刻反映了
古代中国社会、文化、思想、艺术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对后世文化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民的歌唱《诗经》ppt资料

先民的歌唱《诗经》ppt资料
怨刺诗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往往在辛辣 的讽刺中寓有强烈的怨愤和不平。被后人称为“变 风”“变雅” 。
政治颂美诗和怨刺诗都是周代政治的产物,前者大多在宗 周建国时,封建礼制与道德确立与完备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后 者则多是在领主封建制衰落,礼崩乐坏的时候出现。两者都表 现了对统治者的态度,充分发挥了文学的社会功能。
天帝发令给神燕,生契建商降人间,住在殷地 广又宽。当时天帝命成汤,征伐天下安四边。 昭告部落各首领,九州土地商占遍。商朝先王 后继前,承受天命不怠慢,裔孙武丁最称贤。 武丁确是好后代,成汤遗业能承担。龙旗大车 有十乘,贡献粮食常载满。千里国土真辽阔,百姓 居处得平安,四海疆域至极远。 四夷小国来朝拜,车水马龙各争先。景山外围 大河流,殷受天命人称善,百样福禄都占全。
《豳风· 七月》是诗人和着血泪唱出的一曲饱含着 辛酸苦楚的生活之歌、劳动之歌,在客观的叙述之中 诗人不自觉地流露出对饥寒交迫的深沉感叹。但这并 没有使诗人对自己的处境感到不平甚至愤怒,相反, 却认为这种命运是必然的。 《魏风· 伐檀》在奴隶和主人之间划开了一道感情 鸿沟:无偿奉献由一种不可推卸的义务变成了荒谬和 屈辱的事情,不劳而获由一种道德上的合理行为变成 了无法忍受的非道德丑行。
《豳风· 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tāo)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 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 (yuān)者蠋(zhú),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 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 (luǒ)之实,亦施(yì )于宇。伊威在室,蠨蛸(xiāo shāo)在户。町畽(tuǎn)鹿场,熠(yì )耀宵行。不 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 于垤(dié),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 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 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lí ), 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诗经 资料

诗经 资料

《诗经》是产生在二千五百余年以前,我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

它是我国古代诗歌开端,对研究我国古文学史、古代历史,尤其研究古代诗歌史,是非常重要的资料。

从我国诗歌发展史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搜集了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的诗歌,反映了我国从西周初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最后编定成书在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诗经》最初称为《诗》或《诗三百》,“经”的名字是战国时加上的。

根据《史记》记载,编定之前原有古诗三千多首,经过孔子删定留下“可施于礼仪”的三百零五篇。

孔子删诗之说虽不一定可信,但保存在《诗经》里的诗歌,可以肯定是经过统治者的选择和删改的。

《诗经》都是合乐的唱词,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大类,现存三百零五篇。

《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对研究我国古文学史、古代历史,尤其研究古代诗歌史,是非常重要的资料。

更是文学宝库大浪淘沙后的精品,王老师谈到历史背景不得不介绍,独辟蹊径,有新意,有深意.,《诗经》中的乐歌,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礼礼仪的一部分,二是娱乐,三是表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

但到后来,《诗经》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诗经》成了贵族人士必备的文化素养。

这种教育一方面具有美化语言的作用,特别在外交场合,常常需要摘引《诗经》中的诗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其具体情况在《左传》中多有记载。

另一方面,《诗经》的教育也具有政治、道德意义。

《礼记·经解》引用孔子的话说,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

《论语》记载孔子的话,也说学了《诗》可以“远之事君,迩之事父”,即学到事奉君主和长辈的道理。

《诗经》成书以后,广为流传。

虽然后来遭了秦火,但由于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得以保存。

汉初传授《诗经》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顿丘,宛丘,首阳,岐山,蒙山,新甫,象服,丝衣干旄美好善也卫文公臣子多好善贤者乐告以善道也定之方中一篇经文明白故序得以不误蝃蝀以下亦因其在此而以为文公之诗耳他未有考也(《诗序》卷上)鸟章画鸟隼之文章于其上白旆继旐者也央央鲜明貌元大也大车十乗先启其行以冲突乎其前也此章葢言玁狁不自量度辄敢猖獗焦获之地安然而居之以侵伐于中国也其猖獗如此则不可以不征之织文鸟章白旆央央言其旗章之盛元戎十乗以先启行言其车马之壮惟其车旗旣盛而壮故可以征之也戎车旣安如轾如轩此章又言车马之盛也戎车旣安矣从后视之则如轾从前视之则如轩言其调也(《毛诗集解》卷二十一)旌释名曰折羽为旌旌精也有精光也尔雅曰注旄首曰旌载旌于竿头也周礼曰析羽为旄凢军士建旌旗甸亦如之凢射共获旌歳时共更旌取旧与新礼记曰武车绥旌绥垂舒之德车结旌不尽饰结谓収敛之也左传曰 卫宣公烝于夷姜生伋子属诸右公子为之娶于齐而羙公取之生寿及朔属寿于左公子夷姜缢宣姜与公子朔构伋子公使诸齐将杀之寿子吿之使行不可曰弃父之命恶用子矣有无父之国则可也及行饮以酒寿子载其旌以先盗杀之伋子至曰我之求也彼何罪请杀我乎又杀之又曰楚许伯御乐伯摄叔为右以致晋师许伯曰吾闻致师者御靡旌摩垒而还又曰宋公享晋侯于楚丘请以桑林舞师题以旌夏旌夏大旌也以大旌表识其行列晋侯惧退入于房去旌卒享而还诗曰子子干旌在浚之城史记曰楚合从楚王曰寡人自料以楚当 不见胜也内与羣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揺揺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今主君欲一天下収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太平御览》六百八十仪式部一)斾释名曰杂帛为斾以新色缀其边为翅尾也将帅所建物杂色也尔雅曰継旐曰斾续旐未为燕尾诗曰萧萧马鸣悠悠斾旌又曰织文鸟章白斾央央鸟章鸟之文章也央央鲜明皃隼毛诗曰织文鸟章白斾央央笺云鸟章隼之文章将帅之服又曰鸩彼飞隼其飞戾天亦集爰止隼急疾之鸟诗义䟽曰鹞也齐人谓之击正或谓之题肩或曰雀鹰春化为布榖此属数种皆为隼(《太平御览》九百二十六羽族部十三)四牡修广其大有颙薄伐玁狁以奏肤公有严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王国集传曰颙大貌奏荐肤大公功严威翼敬也共与供同言将帅皆严敬以共武事也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织文鸟章白斾央央元戎十乗以先启行集传曰茹度整齐也焦获镐方皆地名焦未详所在获郭璞以为瓠中则今在耀州三原县也镐刘向以为千里之镐则非镐京之镐矣亦未详所在方疑即朔方泾阳泾水之北在豊镐之西北言其深人为㓂织帜字同鸟章鸟凖之章白斾继旐者也央央鲜明貌戎戎车军之前锋启开行道犹言发程也言玁狁不自度深入为㓂如此是以建此旌旗选锋鋭进声其罪而致讨焉直而壮律而臧有所不战战必胜矣(《通鉴前编》卷六)《释名》曰:“旌,精也,言有精光也。

旗期也,言与众期于下也。

”按《列子》黄帝与炎帝战以鵰鹖鹰鸢为旗帜,葢旌旗之始也。

《周官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交龙为旗,通帛为旃,杂帛为物,熊虎为旗,鸟隼为旟,龟虵为旐,全羽为旞,析羽为旌,龙旗九斿以象大火也,鸟旟七斿以象鹑火也,熊旗六斿以象伐也,龟虵四斿以象营室也,弧旌枉矢以象弧也。

”(《释名》曰:“九旗之名,日月为常,画日月于其端,天子所建,言常明也。

交龙为旗旗倚也,画作两龙相依倚,通以一赤色为之无文采诸侯所建也。

通帛为旃,旃战也。

战,战恭己而已,三孤所建象无事也。

熊虎为旗,旗期也。

言与众期于下军,将所建象其猛如熊虎也。

鸟隼为旟,旟誉也。

军吏所建急疾趋事则有称誉也。

杂帛为物,一作斾以杂色,缀其边为燕尾将帅所建象物杂也。

龟虵为旐,旐兆也。

龟知气兆之吉凶建之于后,察度事宜之形兆也。

全羽为旞,旞顺滑貌,析羽为旌,注旄竿首。

) 又《广雅》云:“天子之旌高九仞,诸侯七仞,大夫五仞,士三仞,则《礼含文嘉》曰:“天子之旗,九仞十二旒曳地,诸侯七仞九旒齐轸,卿大夫五仞七旒齐较,士三仞五旒齐首是也。

”又牙旗者将军所建也,黄帝出军决曰:“有所攻伐,作五采牙幢,青牙旗引往东,赤牙旗引往南,白牙旗引往西,黑牙旗引往北,黄牙旗引往中,此其义也。

”【事对】“招虞警众”(《孟子》曰:“齐景公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

”《礼记》曰:“前有水则载青旌”郑玄注曰:“载所谓举于旌首所以警众者也。

”) “举皮析羽”(郑记、王赞问曰:“举于旌首当皆以皮邪尽之也。

郑答曰:‘皆俱举皮置于首。

’不尽《周礼》曰:‘析羽为旌’”) “载青尚黑”(《史记》曰:“秦幷天下以水德之始于旄节旗皆尚黑”) “翼明鸟集”(《天文要集》曰:“翼星明旌旗,用《赵氏兵书》曰:‘有鸟集将军旌上,将军增秩禄’”) “表门设道”(《周礼》曰:“掌舍为帷宫殿旌门。

”注曰:“树旌以表门”《汉书》文帝诏云:“朝有进善之旌。

”应劭注曰:“尧设五达之道令人进善也。

”) “在浚沿河”(毛诗曰:“孑孑干旌,在浚之城。

”后《魏书》曰:“太祖进师临河,连旌沿河千余里。

”) “九名五法”(《周礼》曰:“司常掌九旗之物名。

河图曰:风后曰予告汝帝之五旗,东方法青龙曰:旗,南方法赤鸟曰:鼠,西方法白虎曰:典,北方法玄虵曰:旗,中方法黄龙曰:常。

”) “九仞六斿”并见上,“翠凤玄虵”(《史记》李斯上书曰:“今陛下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玄虵已见上。

”) “法鸟拟虹”(法鸟已见五法注,王沉《饯行赋》曰:“曳招摇之修旗,若蜿虹之垂天。

”) “喜光胜气”(郝萌占曰:“旗上有光,人主大喜,延年益寿。

黄帝出军,决曰:‘始立牙之日,吉气来应旗幡指敌,是谓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此大胜之征。

’”) “设黄尚赤”(周迁《车服杂记》曰:“晋元皇始制五牛之旗,设靑在左,黄在中。

”《史记》曰:“沛公祠黄帝、蚩尤于沛庭,旗帜皆尚赤,举青悬赤军令曰:‘闻雷鼓音举白幢丝旗,大小船皆进战,不进者斩;闻金音举青旗,船皆止,不止者斩。

”王孙子曰:“桀纣或身放南巢,或头悬赤旗,斯无他,不节财而暴人也。

”) “五牛四兽”(五牛事已见上注,《礼记》曰:“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靑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急缮其怒。

”注曰:“以此四兽为军阵象天也,画招摇星于旌旗上,以起居围劲军之威怒。

”)“骇军指敌”(《诗推度灾》曰:“上出号令而化天下,震雷起而惊蛰睹,旗鼓动三军骇,观其前动化而天情可见矣。

”黄帝出军决曰:“始立牙之日喜气来应旗幡指敌,或从风来,此大胜之征。

”) “赐黄鸟法青龙”(《墨子》曰:“赤鸟衔书降曰命周文王伐殷,天赐武王黄鸟之旗。

”法青龙已见上注。

)《家语》曰:“虞芮二国争田而讼,连年不决,乃相谓曰:‘西伯仁人也,盍往质焉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入其朝则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

’虞芮之君曰:‘嘻,吾侪小人,不可以入君子之朝。

’遂以其所争为闲田。

”《汉书》曰:“陈平少时,家贫好读书,治黄帝、老子之术。

有田三十亩与伯居,伯常耕纵平使游学,又曰:‘贡禹上书曰:‘臣禹年老家贫资不满万钱,妻子糠豆不赡短褐不完,有田百三十亩。

陛下过意征臣,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

又曰:‘张禹为人谨厚,内殖货财,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膏腴。

’又曰:‘太始二年,赵中大夫白公奏,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江渭中溉四千五百余顷,因名白渠。

民歌之曰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挿为云,决渠为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漑且粪,长我禾黍。

’”华峤《后汉书》曰:“周燮专精礼《易》,不读非圣之书,不修贺问之好,有先人草庐结于冈畔下,有陂田常肆勤以自给,非身所耕,渔不食晋《中兴书》曰:“郭翻少有志操,居贫无业,起往古荒田,先立表题,经年无主然后乃作,将熟有认之者翻悉推与之。

”萧广济《孝子传》曰:“原平墓下有数十亩田不属原平,每农月耕者恒裸,原平不欲使慢其坟墓,乃归卖家资买此田,三农之月辄束带垂泣躬自耕垦。

”诗宋陶潜《杂诗》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梁刘孝绰《报王永兴观田诗》曰:“重门寂已暮,案牍罢嚣尘,轻凉生笋席,微风起扇轮,浮聊可䝿溢,酒亦成珍复,有寒泉井兼以莹心神,睠彼㤀言客,闲居伊洛濵,顾已惭困地,徒知姜桂辛,但愿崇明德,无谓德无邻。

”议晋陆机《大田》议曰:“臣闻隆名之主不改法而下治,陵夷之世不易术而民怠,夫商人逸而利厚,农人劳而报薄,道农以利则耕夫勤,节商以法则游子归。

”论魏王粲《务本》论曰:“古者之理国也,以本为务,八政之于民也,以食为首,是以黎民时雍降福孔皆也,故仰司星辰以审其时,俯耕籍田以率其力,封祀农稷以神其事,祈谷报年以宠其功,设农师以监之置,田畯以董之黍,稷茂则喜而受赏,田不垦则怒而加罚,都不得有游民,室不得有悬耜,野积踰冬,夺者无罪,场功过限,窃者不刑,所以竞之于闭藏也。

先王藉田以力任,力以夫议其老幼,度其逺近,种有常时耘有常,节收有常期此赏罚之本,种不当时耘不及节,收不应期者必加其罚,苗实踰等必加其赏也,农益地辟则吏受大赏也,农损地狭则吏受重罚,夫火之灾人也,甚于怠农慎火之力,也轻于秬耘,通邑大都有严令,则火稀无严令,则烧者数,非赏罚不能齐也。

”《尔雅》曰:“赤苗芑白苗。

”《说文》曰:“粟,嘉榖实也,粟之为言续也。

”《周书》曰:“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破木,为耜鉏耨以垦草,莽然后五榖兴,以助菓蓏之实。

”《左传》曰:“郑饥而未及麦,民病,子皮以子展之命饩,国人粟户八钟。

”又曰:“冬晋荐饥乞籴于秦,秦伯轮粟于晋,自雍及绛相继命之曰泛舟之役。

”《论语》曰:“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子曰与之釜。

请益曰与之庾。

子曰赤之适齐也,乗肥马衣轻裘,吾闻君子周急不继富。

”又曰:“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

辞,子曰无以与尔邻里乡党乎?”《雒书说禾》曰:“仓帝起,天雨粟,青云扶日。

”《六韬》曰:“发鉅桥之粟,散鹿䑓之金钱以与殷民。

”《晏子》曰:“北郭骚见晏子托以飬母,晏子分仓粟府金以遗之,骚辞金受粟。

”《春秋说题辞》曰:“粟五变生为苖秀,为禾三变而发谓之粟,四变曰米,五变而蒸饭可食。

”孔丛子公仪曰:“子思居贫,其友有馈之粟者,受二车焉,或献樽酒束修,子思曰为费而无当也。

或曰:‘子取人粟而辞酒,是辞少而受多也,于义无名,于分则不全,行之何也。

’子思曰:‘然伋不幸而贫至,及困乏将絶先人之祀,夫所以受粟为周之也。

酒脯则所饮燕也,方乏于食而乃饮燕非义也,吾岂以为分哉度义而行之。

’又曰:“季桓子以粟十钟饩,夫子受而班门人之无者,子贡曰:‘季孙以夫子贫故致粟,今而施人无乃乖彼意乎。

’子曰:‘吾受而不辞为季孙之恵,受不为富恵于一人,岂若数百人哉!’”《庄子》曰:“荘周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贷子三百金可乎’?周忿然曰:‘若乃言此不如早索我枯鱼之肆。

’”《商君书》曰:“金一两生境内,粟一十二石死于境外。

粟十二石生于境内,金一两死于境外。

国好生金于境内,则金粟两死府库,两虚国弱。

好生粟于境内,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

”《吕氏春秋》曰:“饭美者不周之粟。

”《史记》曰:“伯夷、叔齐闻西伯善飬老,往归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