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歌鉴赏典型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南安军》含答案1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南安军》含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73.(1)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此归”的原因。
(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1)被捕归来,壮志未成,无颜见家乡父老,不如战死沙场。
(2)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
【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诗人之所以说“归乡如此归”,是因为他并非正常情况下的返乡。
而是在被捕后,虽然侥幸逃脱,但并未能完成他报国杀敌的壮志。
这种壮志未酬的遗憾与愧疚,让他深感无颜面对家乡的父老乡亲。
他宁愿在战场上英勇牺牲,也不愿以这种失败者的身份回到家乡。
因此,他的“归乡”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回家,而是充满了深深的无奈和遗憾。
(2)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在这句诗中,诗人将“山河千古在”的永恒与“城郭一时非”的短暂进行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深眷恋,更强烈地表达了他对城郭沦陷、国家灭亡的沉痛之情。
山河依旧,而城郭已经面目全非,这种强烈的反差使诗人的亡国之痛更为突出,使诗歌情感更加深沉、感人。
这种对比手法也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坚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中考专题诗歌鉴赏含答案

1塞上忆汶水曹元用沙碛秋高苑马肥,哀笳一曲塞云飞。
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
【注】沙碛:沙漠。
苑马:西域大苑所产的马。
(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答:(2)最后一句写“征鸿”有什么作用?(2 分)答:9. (1)边塞秋高云飞,展示频繁的惆怅、悲哀的景象。
(2分)(2)征鸿,意为“远飞的大雁”,古人常利用它们寄寓自己的情怀。
这里借写征鸿未归,表达了思乡思亲之情及厌战的心理。
(2分)2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22.本诗语言有何特点?(2分)答:23.“应知故乡事”中的“应知”一词用得好,为什么?(2分)答:22.(2分)本诗语言质朴、平淡.却又韵味无穷。
23.(2分)“应知”一词近乎口语,又略带主现臆侧,生动地表现出“我”急于了解故乡风物人情的殷切乡思。
3柳枝词(宋)郑文宝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26.诗中将无形的愁思具体化,并表现出愁思很多的一个字是;作者埋怨船“不管烟波与风雨”都要出发,“烟波与风雨”既指自然的现象,也指。
(三)26.载;(2分)社会的险恶,人生的困难、坎坷等。
(意思对即可)(2分)4遣兴 [清]袁枚爱好①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是初笄女②,头未梳成不许看。
[注释]①爱好(hǎo):追求艺术价值高的诗作。
②初笄(jī)女:刚成年的女子。
8.这是一首论诗的绝句。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阿婆还是初笄女”的理解。
(3分)▲8.这里的“阿婆”喻指自己的诗作,还没有修改润色好,就像“头未梳成”的“初笄女”,是不肯让人欣赏的。
5雨过山村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0.“斜”现读xié,在此诗中以求押韵,古音应读为:。
(2分)1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3分)12.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
(2分)10、答案:xiá 共2分11、答案示例:偏僻人稀、清新秀丽、自然静谧12、答案示例:既用“闲”来反衬农家的“忙”,突出了人的勤劳;又用拟人手法,以栀子花的美烘托出人情的温馨和谐。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道标上人归南岳(唐)刘长卿悠然倚孤棹,却忆卧中林。
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
白云留不住,渌水去无心。
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人即高僧;棹为划船工具,代指船;南岳衡山。
为五岳之一。
B. 首联写道标上人飘然远游之中怀想林中高卧。
暗示他即将归去。
C. 颔联点出道标上人归去之地,江岸青草如作者的离愁伴他远行。
D. 本诗前四句描写景物,后四句感时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
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
作者借行云流水刻画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僧人形象,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解析】【分析】(1)ABC赏析正确。
D错在“后四句感时抒怀”,应是表达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2)结合诗歌题目及内容分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送道标上人归南岳”,最后两联的意思是:道标商人要离开了,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
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
最后两句作者以一组流畅的林山云水镜头,写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上人,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故答案为:⑴ D;⑵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
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
作者借行云流水刻画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僧人形象,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诗歌的全面理解能力,涉及内容、主题、感情等方面。
需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⑵此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15篇含答案

第1篇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
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
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2.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答案:①姿致轻盈:花瓣薄如蝶翅,轻盈有致。
②形小色艳:花朵固小,却猩红如燃,鲜艳娇美。
意思对即可。
2.写对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愁苦。
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意思对即可。
第2篇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以一个“”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
2.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边塞秋景异2.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答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愤懑不平”即可)第3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了却:完成。
可怜:可叹。
(2)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
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
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第4篇辋川六言(其五)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
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中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中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①韦应物楚江②微雨里,建业③暮钟时④。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⑤深不见,浦⑥树远含滋⑦。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⑧。
【注】①赋得:分题赋诗。
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
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送别好友李胄时写的一首送别诗。
②楚江:指长江。
③建业:今江苏南京。
④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
⑤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
⑥浦:近岸的水面。
⑦含滋:湿润,带着水汽。
滋,润泽。
⑧散丝:雨丝。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 古诗常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
本诗通过写“雨”“江”“帆”“鸟”“树”等景物,抒发了离别伤感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 从景物状态看,动与静相结合。
例如颔联中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
C. 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背景空阔;海门深,浦树远,背景深远。
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
D. 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
E. 从情感表达看,尾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把别泪和江面的雨丝交融在一起,委婉地表达出了内心的忧伤。
(2)请赏析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中划线叠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1)B,C(2)“漠漠”、“冥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水气迷茫和天色昏暗的景象,渲染出浓浓的离愁别绪,使感情更加缠绵浓重;同时也为诗歌增添了音韵美。
【解析】【分析】(1)A错在“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从题目及尾联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BC正确;D错在“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的是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E从“ 沾襟比散丝”可以看出,尾联是直接抒发内心的忧伤。
(2)结合颔联内容分析,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
古诗赏析中考试题及答案

古诗赏析中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下一句是“________”。
答案:举头望明月2.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下一句是“________”。
答案:感时花溅泪二、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不是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 白日依山尽B. 黄河入海流C. 欲穷千里目D. 会当凌绝顶答案:D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孟浩然D. 王维答案:C三、简答题1. 请简述王昌龄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含义。
答案:这句诗通过“秦时明月汉时关”来表达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同时暗示了边关的古老和战争的持久。
2. 解释一下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所描绘的景象。
答案:这句诗描绘了江南地区南朝时期佛教盛行,寺庙众多的景象,同时“烟雨中”增添了一种朦胧、梦幻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四、赏析题1. 阅读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并分析诗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这句诗通过描绘原野上草的枯荣更替,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循环和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和离别之情的抒发。
2. 分析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蕴含的意境。
答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和朋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美好愿望的寄托。
“千里共婵娟”意味着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同一轮明月,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
五、写作题1. 以“春夜喜雨”为题,写一首五言绝句。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以下为示例)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 以“秋日登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散文。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以下为示例)秋日登高秋风送爽,天高云淡。
我站在山巅,极目远眺,只见层林尽染,金黄一片。
中考语文专题7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解析版)

诗歌鉴赏专题(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思维导图习题训练一、(2022·河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新制布裘白居易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袭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袭起逡巡⑤。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袭,盖裹周四垠⑥。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①桂:地名。
②吴:地名。
③馀:同“余”。
④中夕:半夜。
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
⑥垠:边际。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_________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
2.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
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答案】1.茅屋为秋风所破(或“秋风破屋”)2.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心系天下寒士的济世情怀。
【解析】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及情感主旨把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
这种感情,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贾生》《长沙过贾谊宅》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贾生》《长沙过贾谊宅》含答案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贾生【乙】长沙过贾谊宅唐·李商隐唐·刘长卿宣室求贤访逐臣,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贾生才调更无伦。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可怜夜半虚前席,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不问苍生问鬼神。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47.两诗均交代贾谊不幸的遭遇,【甲】诗从“”一词可以看出,【乙】诗从“”一词可以看出。
(用文中原词....填空)。
48.两诗都借古讽今,【甲】诗表达之情,【乙】诗表达之情。
49.下列选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意气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
B.“虚前席”把汉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表现出他为国家求贤若渴的状态。
C.“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暗含了作者景仰羡慕先贤却又寂寞兴叹的心情。
D.“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两句刻画了作者独立风中的形象,仿佛他在宅前徘徊,暮色更浓了,江山更趋寂静。
【答案】47.“逐臣” “谪宦”或“恩犹薄” 48.作者怀才不遇和对统治者不体恤民生疾苦的不满被贬的悲愤与对个人现实境遇的不满49.B 【解析】47.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理解。
甲诗“宣室求贤访逐臣”,句意为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
根据“逐臣”可知,贾谊曾被贬谪。
乙诗“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句意为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句意为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根据“谪宦”“恩犹薄”可知,贾谊不受君王重用且被贬谪的遭遇。
故①处应填“逐臣”,②处应填“谪宦”或“恩犹薄”。
48.本题考查诗歌的感情主旨。
《贾生》一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咏史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从表现手法上看:运用了对比和反衬。颔联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极 言天地之大,与尾联沙鸥的渺小形成鲜明的对比,正是为了反衬出诗人此时孤苦伶仃的形象。
4.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考点:思想情感 ) 答:①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满腹才华,而四处奔波,得不到朝廷重用,②刻画出了一个孤苦伶仃的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沈佺( quán)期:唐代诗人。 ②平仲:银杏的别称。浮客:游子。诗人自指。
1.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山月近得仿佛就在窗前;银河低得好像要流进房门。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① 这首诗通过描写旅途夜宿七盘岭的情景, ② 表达了诗人独宿异乡的愁思(失意、惆怅的情绪) , ③ 流露出
⑤ “争 ”字和 “啄 ”字前后呼应,使诗句对仗工整; ⑥ 表达了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答
“对西湖早春美景的热爱或赞美之情 ” 也可)。
3.这首诗处处紧扣初春的季节特征,把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请从诗歌画线句中选择一个体现季节特征的 词语加以说明。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 ② 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③ 。
注: ① 董颖:北宋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
② 摩挲:用手抚摸。 ③ 钓舟:指行舟。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羁旅孤客的离情别绪。或对羁旅漂泊的愁绪。或离别的依恋之情。或对结束羁旅漂泊的期盼。 其中一种得 2 分,两种得 4 分。意思对即可。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
写法一:运用衬托。以双鸥相伴相随衬托诗人的孤寂;以江天景致的空旷衬托柳树钓舟的渺小,进而创造 出开阔明朗的意境。
写法二:动静结合。如一二句分别写静景动景,既表现
JL 境界的开阔,又表现出画面的生机活力。
写法三:虚实相生。如第三四句将 “摩挲沙边柳 ”与想象柳树 “成阴系钓舟 ”相结合,虚实相生,耐人寻味。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 “几处早莺争暖树 ”的 “争 ”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案】 ① 运用了拟人手法; ② 写出了莺的活泼可爱; ③突出了初春乍暖还寒又生机勃勃的景象;
④ 表现
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每点 1 分,共 4 分)
“新燕 ”——燕是春的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子。
1. “社 ”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 在绍兴, 社是一种区域名称, 社中每年所演的 “年规戏 ”称为 社戏
。
2.诗中哪两句描写了村外村内丰收、富庶的景象,并反映了农家安宁平和的生活情景?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②
。(4 分)
【答案】 ⑴ 电掣( 2 分)
⑵ ① 热爱或怀念( 1 分)结合 “数梦,谁护,清晰记得时间:猿啼月落时 ”分析( 1 分); ② 惆怅或遗憾( 1
分)结合 “时光飞逝,年华老去,不能再临,谁护 ”分析( 1 分)。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示例 1:“早莺 ”——初春时飞来的莺,争着飞落到暖树上,表明鸟儿为避春寒而栖于初春的暖枝,体现了季 节特征。或: “早莺 ”——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一展歌喉。
示例 2:“新燕 ”—似曾相识的燕子飞回来了,这是初春的信号,体现了季节特征。或: 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体现了季节特征。
社日 王驾
① 对官场的厌倦; ②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或 “对农村生活的喜爱 ”); ③ 回家的喜悦; ④ 想归隐; ⑤ 为另有理
想的生活选择而自得、喜悦或满足。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诗人用白描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
的沙鸥。 【试题】 1. 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考点:锤炼语言——炼字 )
【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还原内容。③点出该
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 ① " 垂 " 和 " 涌 " 在这里都是动词,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
②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③同时,也衬托出了诗人身居船中深沉凝重的孤独感。 2.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首联的画面,可以加上合理的想象。( 考点:意境、画面 ) 答:这一联是诗人“旅夜”的场景:微风轻轻吹拂着江岸边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
① “应知 ”一词近乎口语,又略带主观臆测, ②生动地表现出 “我 ”急于了解故乡风物人情的殷切乡思。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①据孙洙《唐诗三百首》介绍,本诗为盛唐时期张旭受陶渊明《桃花源记》启发而作。②矶:水 边突出的岩石。 1. “石矶西畔问渔船 ”中的 “问 ”字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对桃花源无限向往的急切心情。 (意近即可) 2.本诗与《桃花源记》二者主旨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
形象,③表现出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飘泊无依、孤独落魄的感伤。
中考古诗词赏析四大考点方法汇总
(一)、评价思想内容、思想情感
这首诗的
联描写了
(景、人、事、物) ,创设了
的意境,表达了诗人
的
(情感、理想、志趣) 。
(二)、体会意境
①捕捉意象,把握特点 +②联系背景,发挥想象 +③描摹诗歌图景(切忌翻译原句) 、概括意境特点(幽静、萧一片的景象。 【写作背景】诗人在湘江流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写下了这一首送别诗。
1.首联中写了哪些物象?古诗词常在物象中寄寓某种情感或精神,南宋词人陆游的《卜算子 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一句通过 “梅花 ”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咏梅》中 “零
意象:暮霭、芦苇、田野。 陆游《卜算子 ·咏梅》中梅花寄寓自己坚贞不屈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孤雅高洁的志趣。 2. “离人独上洞庭船 ”一句中的 “独 ”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① “独 ”是独自的意思, ② 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 ③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和艰
月夜中孤独地停泊着。 3. 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考点:写作技巧 )
答:①从修辞手法上看:诗人把在此时此景的自己比作天地间孤苦无依的一只沙鸥,运用了 比喻;此时的自己像什么呢?像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一问一答运用了设问。
②从抒情方法上看:尾联触景而生情,诗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 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 +④依景辨情,剖析作者(诗中人物形象)思想(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三)、赏析技巧
点手法 +析诗句、点意境 +明情感
(四)、锤炼语言
抓词语、释含义 + 描景象 +点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点作用、思结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辛, ④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梦至苍溪
(宋)陆游
骑驴夜到苍溪驿,正是猿啼月落时。
三十五年如电掣,败墙谁护旧题诗?
【注】诗序: “自春来,数梦至苍溪,五月十四日又梦。 ”苍溪在四川,杜甫曾在此题诗。作此诗时作者八
十二岁,与苍溪相隔万里。
1 .诗中形容时间过得很快的一个词是
。
2 .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①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班级:初三( 10) ★★★古诗词鉴赏四大典型题★★★
姓名: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赏析】 微风轻轻吹拂着江岸边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中孤独地停泊着。原野辽阔,天
边的星星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 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像什么呢?活像是漂零天地间的一只孤苦无依
3.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家家扶得醉人归 ”的场景。 只要能生动表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和社日热闹欢乐的场面即可。
(或者是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等方面来刻画也可以。
杂诗
1.
本诗语言有何特点?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本诗语言质朴、平淡,却又韵味无穷。 2. “应知故乡事 ”中的 “应知 ”一词用得好,为什么?
对故乡的依恋。
夜归丁卯桥 ①村舍 许浑 ②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 ③ 低水槛 ④ ,红叶半江船。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注释】①丁卯桥:地名。②许浑:字用晦,润州丹阳人。太和六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睦郢二州刺史。 ③紫蒲:紫色的蒲草。④水槛:临水的栏杆。
1.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 2 分)
诗人夜归看.到.了.明月、岩石、木桥、 _______、 _______、水槛、红叶、江船等景物。 2. “桥响犬遥吠 ”表现了月下村舍怎样的氛围?试作简要分析。
庭院 紫蒲
氛围:宁静。
分析: ①以声衬静, ② 用桥的轻微的响声和遥远的狗叫声衬托夜晚的宁静。 3.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出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9.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 ,对该诗进行赏析。 (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