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光一生,一生有光——记“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炽热百年_一生有光_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阅读笔耕养生法

炽热百年_一生有光_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阅读笔耕养生法

他是当今中国年长的著名学者,105岁了头脑仍然思维清晰,行动自如。

近日,针对中国经济文化融入主流世界的问题侃侃而谈,珠玑妙语,见地独到,没有一点百岁人瑞的龙钟老态。

每有来访者向他讨教长寿秘诀时,他总会说:“哪里有什么秘诀,是上帝糊涂,把我忘掉了。

”坎坷历尽无幽怨,劫后余生享晚年有人说他幸运,有人说他命大,一生躲过无数大小劫难,直到105岁的今天,每日仍在自己的小书房里静静地读书、思考、写作。

桌上依旧是摆放了几十年的老三样:一杯温咖啡,两条白手帕,一个放大镜。

关于长寿这一话题,老人幽默地说:“上帝不是糊涂,就是太忙,把我忘掉了。

”假如非要总结出周老的长寿秘诀的话,只有四个字:心平气和。

既使遭遇别人眼里的灭顶之灾,也不绝望,相信脚下总会有路可以走的。

这位出生于20世纪初的老人,无疑见证了晚清以来整个中国的近现代史。

国家的兴衰荣辱的境遇,直接折射到他命运的印痕中。

抚今追昔,周老自然感慨良多。

他说,从我曾祖父时起,我们家族经历三次被扫地出门的灾难,仅我一人便赶上了两次。

炽热百年,一生有光———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阅读笔耕养生法卓然一百多年前,每一个新出生的中国人的身后都追逐着一堆不同名目的灾难,那是名副其实的战乱年代。

当时周家在常州属于殷实富足的大户,不想太平天国燃起的战火,扰乱了他们平静的生活。

在太平军打进常州城,恐惧羞辱的曾祖父投河自尽,偌大的周家第一次被扫地出门。

77年后,抗日战争爆发,日本兵很快打进周家迁居的苏州,他们第二次被扫地出门。

“十年动乱”中,周老下放宁夏两年四个月,回来后发现造反派住在自己家,往日温馨静谧的小天地,被弄得面目全非,一片狼藉。

这是周家第三次,周有光第二次被扫地出门。

对于不堪回首的苦难,周老非但没有铭刻于怀的怨恨,反倒认为它有好的一面,不是么,没有财产,就没有包袱,无所牵挂,让人活得自在轻松。

读书学习兼笔耕,心平气和神淡定纵观历史,一生读大书,进行大研究并取得大成就的大学者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一息尚存,求索不止。

《周有光先生访谈实录》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有光先生访谈实录》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周有光先生访谈实录2017年1月14日,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逝世,享年112岁。

本次访谈完成于2010年1月21日。

访: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法,但今天已经是需要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您以前进私塾时,经常吟诵吗?周:我们那时读古书,都喜欢吟诵,那是一种比较初级的音律,用不到教就会的,因为常常听到某个人吟诵。

每个人吟起来不完全一样,它是很自由的,等于是唱山歌啊。

唱山歌有一个音乐的调子,这调子用不着教,他就会了。

唱起来每一个人都有一点改变,没有很严格的标准的。

访:我们现在要把这种吟诵传承下来,要教孩子或去学习,有没有要掌握的规则呢?周:什么东西开头都是没有规则,到有规则。

我看你们可以自己创造吟诵的规则,但首先要把它保留下来,甚至可以用五线谱把它记下来。

我做了一次试验。

苏州的评弹非常有名,我就想用科学的方法把它们记录下来,将来失传了,可以根据记录来恢复。

记录它的语言呢,要用汉字,要用国际音标,还要另外设计一种吴语拼音,可以方便打字;记录音乐呢,要用五线谱,用简谱。

每一句都有5个方法记录下来。

隔了许多年以后,完全失传了,学者可以根据这个东西把它恢复。

访:我们也可以做这个工作。

周:现在世界上语言共同化很厉害,许多语言都失传了,中国许多方言都失传了。

怎样来保留文化,保留古代的东西,很值得研究。

访:周先生,诗的体裁不一样吟诵就不同吗?律诗和绝句它的吟诵是否一样?近体诗和古体诗是不是不同?周:调子跟文字的内容没有绝对的关系。

文字的内容,你吟诵时,会感觉到对于这种意义有共鸣的时候,可以用调子表达。

可是你的表达人家不一定理解。

所以说吟诵主要是给自己听的。

小时候,我父亲有个小书房特别雅致,常听到他一个人在那边吟诵古书啊。

他念给自己听,自己觉得舒服。

访:周先生,刚才您在吟诵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您这有摇晃,这个摇,是该前后的摇,还是左右摇?周:是很自然的。

唱山歌的时候自己会手舞足蹈,就这个道理。

《周有光》阅读题附带答案

《周有光》阅读题附带答案

《周有光》阅读题附带答案《周有光》阅读题附带答案试题内容:(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材料一:上世纪80年代,日本夏普公司根据周有光提出的“从拼音到汉字自动变换不用编码”的设想,研制出中西文电子打字机,并送给周有光试用。

那个时候,85岁的周有光刚刚离休,他回到家中,开始“弃笔”写作,写文章、写信、编辑书稿都用这种打字机完成,他说“工作效率提高了5倍”。

周有光很早就接触了打字机,对语言文字也早有研究兴趣。

他回忆说,上世纪20年代初,“那时在圣约翰大学,都是用英文,用打字机,太方便了,这给我印象太深刻了。

我也学了一点语言课程,后来在外国,特别到英国,我买到许多字母学的书。

字母学在中国没有人研究的,我看了觉得很有趣味。

那时候我们的银行在美国经常跟英国联络,因为业务的关系,我要到英国丢,那时候是业余的爱好,想不到后来会用上。

”金融危机爆发后,“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再次风行,不少人认为,随着美国经济衰退,西方文明已开始走下坡路,中国崛起象征着东方文化将成为世界发展的主导。

在周有光看来,这也是一种中国人惯有的自欺罢了,“文化的流动哪里是忽东忽西,轮流坐庄呢?文化的发展是高处流向低处,落后追赶先进。

”他再次向记者强调了自己的“双层文化”论,“现在已经形成一种国际现代文化,这个文化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大家共同的现代文化,一个是各国的传统文化。

现代人是同时在这双层文化中生活的,每个国家的透明性都更强了。

”在他的朋友陈章太眼中,周有光是真正的现代学者,“从不与世界为敌”。

材料二:眼前的小书桌,黄色的漆掉了大半,露出木头纹理,但磨得久了,也不觉得粗糙。

眉毛已经全然没有,两道眉骨泛着红润的光,105岁的周有光老人端端正正坐在椅子上讲笑话,他说:“很有趣味。

”一笑就用手挡在嘴前,好像不该笑得这么开心似的。

“人老了,牙不大好。

”他调皮地说,“我不讲究吃,可是有好东西我要吃。

”“资本主义是腐朽的,我这种从外国回来的人腐朽思想是很多的,你们听我讲话要小心了。

新人教版必修1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群文阅读人生真谛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1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群文阅读人生真谛含解析

群文阅读·人生真谛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限时15分钟)生生不息的人生境界论袁济喜①人生境界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亘古长存的人文话题。

谈到“境界”一词,我们生活中常说某人思想道德高尚,就称赞他境界高;有时也指人在某件事物上的处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强调,人生境界是文学境界的前提,没有人生境界就写不好诗词。

我以为,中国文化视野中的人生境界论是理想与现实、永恒性与当下性的统一。

②在传统文化中,人生境界与人格境界直接相关。

中国人自古至今,较多地从道德的层面上去看待人格现象。

中国古代虽没有人格这个名词,但儒家经典《礼记》中有所谓“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这里所说的“格”也就是指内在道德与外在行为的统一。

③从孔子到思孟学派的《中庸》《大学》,推崇的是内心的真诚无伪,慎独养心,直到今天,我们中国人最恨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两面派。

所谓人格,更多的是指内外合一的道德境界。

中国古代推崇的人格境界,就是一种有着自我体认的道德精神与坚定意志能力,达到了与天地并流,与宇宙合一的超越境界。

《易传》上提出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这种坚毅厚重人格境界的写照,一直到今天依然成为我们的精神训条。

④没有心灵火光的照亮,就达不到人格境界的高尚。

心灵攀登游历所达到的层次叫做“境”,即境界,它是指对于世俗利益解脱之后,达到的心灵修养境致。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认为道德的境界有三种,第一种是了解与知道,第二种是喜好,第三种才是乐以为之。

这分明说的是三种道德境界的依次攀登升华。

⑤对人生境界,古人常用“胸次”“胸怀”“怀抱”来形容之,认为这是一个人道德层次与人生修养的显现。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人生的历练,当人经历了许多沧桑,往往对于人情世故有些看穿,胸次超然。

古人一再强调,做学问如果没有胸襟气度,肯定是做不成大学问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指出,古来成大事业者,做大学问者,一定要有很高的心胸境界。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去年8月,友人送来周有光前辈给温家宝总理的一封关于青少年教育的信,我被这位104岁老人的精神所感动,马上遵嘱代转,并让友人表达我对周老的敬意。

9月25日,不顾我的劝阻,周老在儿子周晓平(75岁的著名气象专家)和蒋彦永教授的陪同下,硬是坐轮椅来到我家,畅谈了一个多小时,使我受教非浅。

周老谈到早年去美国留学,主修经济,有幸同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过接触。

那时美国的科学技术已经处于一个新高峰,站在世界前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二战时期大量人才流入美国;二战以后,美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不是偶然的。

我很同意周老的看法。

1979年后,我去过美国三次,才认识这个国家,建国二百来年,确实是在“一张白纸上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有一个统计资料可以说明,即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人占70%(德国人占12%,犹太人占18%,中国大陆一个也没有)。

这也可证明,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是靠科学知识的发展,“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的载体是知识分子)。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一百零五岁之前对世界思考”周老说:“我在美国感受最深的是,美国什么都是自下而上,尊重个人的权利(尤其是言论自由),尊重知识和人才,尽量发挥每个人的长处。

改革开放后,差不多每年到外国去,人家都请我参加学术性的国际会议。

在国际会议里面有许多美国的大官,他们也是学者。

可是他们的教授都坐在前面,大官都坐在后面。

我们中国刚好相反,大官坐在前面,教授坐在后面。

”周老还谈到这样一件小事:“克林顿到西安参观,碰到一个十来岁的男孩子,谈起话来,男孩子在电视中见过克林顿,就说你是克林顿,你领导美国。

克林顿说,错了,不是我领导美国,是美国人民领导我。

这一句话就说明美国跟中国不一样。

”这也就说明中国自古以来的政治文明,“三纲五常”的传统,居高临下,大家养成眼睛向上的习惯。

闲谈中周老还谈到:“社会科学要用科学方法来研究,本来研究中心都在欧洲,后来跑到美国去了。

自然科学三百年前就达到了一个高峰,社会科学是比较晚的。

【2019最新】周有光:周全而有光 王乾荣阅读附答案-范文word版 (3页)

【2019最新】周有光:周全而有光 王乾荣阅读附答案-范文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周有光:周全而有光王乾荣阅读附答案周有光:周全而有光王乾荣周有光,江苏常州人,中国语言学家、文字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青年和中年时期主要从事经济、金融工作,当过经济学教授,1955年,他的学术方向改变,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曾参加并主持拟定《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大陆的语文改革。

跟周有光老人首次见面,在201X年7月14日全国政协礼堂《群言》杂志创刊20周年座谈会上。

周有光是与会者中最年长者。

他中等个子,穿着朴素,风姿儒雅,戴黑色上缘框框的眼镜,面容滋润,目光睿智,头发稀疏而白,乍看,六七十岁模样,只迈步稍稍蹒跚。

周老曾遭遇“被下放”诸种坎坷,他都平和豁达以对。

他也不求什么世俗的荣华富贵。

天长地自久,人道有亏盈。

对人生真谛通透的体味,自足达观,随时“锻炼筋骨”,也许正是这位文化老人长寿的“秘诀”。

他说了:“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

”作为学人,善于思考,“伏案太勤”,周先生一生著述等身,百岁过后,仍然关注社会民生,笔耕不辍,尚能一年写一本书,可谓奇迹中的奇迹。

年轻时留美攻读经济,一个偶然机遇,改变了周老的后半生。

他说自己的人生,原是个“错位”。

可正是这个错位,使他成为一个著名语言学家和文化大师,成为新中国文字改革方面的重磅专家。

周老幼年即具语言天赋,他那颗语言中枢敏感发达的大脑,对这门学问的奥妙魅力,充满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求学期间,他即选修《语言学》,热衷于参加“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并且发表过相关论文。

这个“拉丁化运动”,简单说就是使用拉丁字母——或称罗马字母,周老笑说“有人指它是‘帝国主义的字母’”——给汉字注音,进而以拉丁字母拼写汉语,使汉语成为世界通用的“蝌蚪文”。

这是咱们老祖宗几千年来从未涉猎过的先锋学术活动,始于100多年之前。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阅读理解及答案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阅读理解及答案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阅读理解及答案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新中国的号角已经吹响,母亲的召唤深切而真实。

周有光想到祖国此时最缺乏的是经济建设人才,就毅然放弃高薪从美国回来搞经济建设。

他受邀到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任教,同时担任新华银行秘书长,还兼任人民银行华东区处长,身兼三职,乐此不疲。

精力充沛的他和吴大琨、许涤新等经济学家一起创办《经济周刊》,受到金融界的关注。

1955年10月,周有光到北京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

周有光受邀此行,全然出乎意料,却也正是会议主办方的高明之处。

周有光虽然执著于经济学,但对文字、语言的爱好从未消减。

20年代在圣约翰大学学习,周有光饶有兴趣地学起语言课程。

40年代到美国工作,买到很多字母学的书籍,边写经济类文章,边写语言学文章,出版《中国拼音文字研究》。

参加完文字改革会议后,周有光正式改行,真正把经济学丢开,把全部精力放在语言学的研究上。

中国的文字改革由来已久,古代人们为了学习汉字,创造了直音、反切等方法给繁难的方块字注音。

1892年,福建人卢憨章出版专著《一目了然初阶》,这是首位中国人创制字母式拼音文字方案;1913年,政府制订注音字母方案,赵元任等语言学家不用中国汉字的符号,而用国际上流传最广的拉丁字母;新文化运动兴起,钱玄同论述了26个拉丁字母的世界通用性,蔡元培的《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公布于世;20世纪30年代,国内掀起了拉丁化运动的高潮,其简单易学的特点适用于广大群众,拉丁化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更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

1935年,近七百位文化界人士签名发布《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方块汉字难认、难学,中国大众所需要的新文字是拼音的新文字。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合作下,讨论汉语拉丁字母字拼写标准问题已经很多年了,但因中国未参加而迟迟未作决定。

1979年,波兰首府华沙国际标准化组织召开会议,周有光代表中国发言,提议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有光一生,一生有光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有光一生,一生有光

周有光先生是一位保持心灵睿智最为长久的学者,每年有更多的报道在他生日前后出现,就像一种习惯性反应,多半匆匆一掠,难以深入。

因为他是“名人”,有很多光环,而且如此长寿,自然会吸引媒体和大众的关注。

唯有非常理性的人,才能体会到这种异于常人之长寿,或如寂寞花开的过程。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有光一生,一生有光2017年1月14日,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岁。

周有光身上的标签实在太多:作家沈从文的连襟、才女张允和的丈夫、经济学家、语言学家。

周有光一辈子活出了别人几辈子。

他的一生分了几个阶段:50岁以前是银行家;50岁到85岁,是语言文字学家,精力都倾注在语言文学领域;85岁开始写文章,广泛探讨诸如全球化、中东局势、公民意识等问题,成为公共知识分子。

C ulture 文化·阅读本栏目冠名:英皇星艺(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有救国抱负,但保持政治上的疏离感资中筠先生说,周有光先生在民国时代受到了最好的教育,为他的人生打下了最好的底色。

很早他就与那个时代的许多青年学生一样,受到五四运动中科学和民主思潮的熏染。

周有光先生自己说,17岁他从常州中学毕业,阅读英文已无障碍。

而考上圣约翰大学,无疑是他最珍视的经历,他因此从一个江南小城市来到风云际会的上海,眼界由此大为开阔。

抗战时期,是周有光先生精神极为振奋,投入精力最多的几年。

1937年周有光先生带着全家离开上海,经过长沙、成都,最后到达重庆。

这一时期,他主要为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的农本局工作,“因为跟日本人打仗,要有后方经济的支持”。

抗战前夕,鉴于“复兴农村工作”和“加强农业金融发展”的需要而设立的农本局,在以重庆为大本营的抗战后方起到了流通农村资金、调整农产运销、支撑后方经济的巨大作用。

按照周有光先生的描述,就是要尽快解决从东南沿海转移到重庆几十万人的吃穿问题。

1949年以前,周有光主要从事与经济相关的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有光一生一生有光
——记“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周有光,中国著名语言学家。

这位知识渊博的学者,曾被大作家沈从文称为“周百科”。

他治学严谨、为人乐观豁达,是一位不慕名利的学者。

周有光十岁进入苏州新式学堂读书,中学毕业后,考上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又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

大学毕业后,他与夫人张允和同往日本留学。

1935年,周有光放弃日本的学业返回上海,任教光华大学,并在上海银行兼职。

1955年,他到北京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后就决定留在北京,改行语文。

周有光发现汉语拉丁化的方案五花八门,需要有一个统一并可行的方案。

他和他的同事经过努力最终促成了这个今天看来仍然发挥作用的方案。

也正是由于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参与设计、推广汉语拼音体系,周有光被不少人尊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他本人却一直觉得被这样称呼不好。

他说:“读过我书的人,绝不会把那顶桂冠随便加在我头顶上。

”周有光的外甥女毛晓园说:“他觉得汉语拼音有一个发展过程,不要把功劳都归在一个人身上。

”周有光曾戏言自己50岁起由经
济学教授改行从事语言文字学研究,前者是半途而废,后者是半路出家,两个“半”字合在一起,就是个圆圈,一个“零”。

进入全球化时代,周有光努力推进语文现代化进程,并指出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语文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张森根说:“除了对汉语拼音的贡献,周老在创建现代汉字学、研究比较文字学以及研究中文信息处理和无编码输入法方面的学术成就都
具有深远的影响。

”1991年,周有光将目光从研究拼音、文字等转移到对文化学、时代变化等问题的探索上,阅读、思考与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大,写作的领域也越来越广。

据张森根介绍,周有光迄今为止出版的40多本著作中,约有一大半是在退休之后完成的。

“生活中,周有光老先生拥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在学术上则总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心。

他曾对我说过,自己是对这个世界认真思考了的。

”《周有光文集》策划人之一叶芳说。

对待学术问题,周有光的态度一向严谨,不避讳别人的批评。

在《周有光百年口述》一书的“尾声”中,周有光提倡“不怕错主义”,他认为自己的百年口述史中出错是难免的,所以他不仅不怕别人提出批评,相反更希望听到不同意见。

“为了追求真理,周老欢迎读者对他的文章提出批评。

为了学术的发展,他也决不当和事佬。


在很多亲朋好友眼中,周有光既是一位思维敏锐的学者,也是一位待人宽厚的老人。

每年过生日,都有不少人去看望他。

叶芳曾说过,近年周有光先生身体很弱,坐那么长时间听别人说话是很耗费体力的,“但他特别宽容,不会阻止别人说话,静静等着人家离去。

这是一种很高的人格”。

乐观,是身边人对周有光的另一个印象。

张森根回忆,周有光先生年轻时身体很弱,一位算命先生说他只能活到35岁,但现
在他活得比三个35岁还长,周老幽默地说:“不能怪算命
先生,那是因为科学发达了,我所以能活得健康。

还有,就是上帝把我忘记了。

”(有删改)
【相关链接】1955年,周有光提出普及普通话的两项标准:全国汉族学校以普通话为校园语言,全国公共活动以普通话为交际媒介。

他还提出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拉丁化、音素化、口语化。

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1979——1982年,周有光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会议,促成国际投票通过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之后,周有光继续研究以词语为单位的拼音正词法,形成《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1988年公布。

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主编的《汉语拼音词汇》,成为电脑中文词库的基
础。

(百度百科)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概括地介绍周有光的身份及其作为一个学者的
个性特点,其用意在于让读者对周有光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B.周有光因为在经济学学术领域难以取得突破,因此不得已半途而废,50岁时才选择改行,开始从事语言文字学研究。

C.周有光是一位谦逊处世的学者,他认为汉语拼音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是很多人共同的功劳,不愿接受“汉语拼音之父”的称呼。

D.周有光治学态度严谨,不怕批评,为了追求真理,他欢迎读者对自己的文章提出批评,为了学术发展,他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周有光将语文的功能与社会现代化联系起来思考,他充分肯定语文现代化的重要作用,这表明他是一位视野开阔、关心国家发展的学者。

B.周有光对拼音、文字失去兴趣后,转向对文化学、时代变化等问题的探索,阅读、思考与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大,写作的领域也越来越广。

C.周有光退休之后,仍然坚持思考研究,笔耕不辍,著作颇丰,表现出对社会发展变化的浓厚兴趣,以及活跃的思维与非凡的著述热情。

D.周有光在学术上积极探索,他认为青年人搞学术就要有对世界的好奇心,并由此展开对这个世界的认真思考。

E.周有光待人宽厚,心态积极乐观,这从他长时间静静聆听他人的讲话、对待生命的态度等事件中可以看得出来。

9.周有光对现代汉语的规范与发展做出过哪些贡献?请结
合材料简要说明。

(5分)
答案:
7.B 【解析】“周有光因为在经济学学术领域难以取得突破,因此不得已半途而废”的说法无中生有,而且原文“前者是半途而废,后者是半路出家,两个‘半’字合在一起,就是个圆圈,一个‘零’”是周有光的谦虚之言。

8.BD【解析】B项,“周有光对拼音、文字失去兴趣”错,由原文“周有光将目光从研究拼音、文字等转移到对文化学、时代变化等问题的探索上”可知,周有光只是转变了研究方向,不能说对拼音、文字失去了兴趣。

D项,“他认为青年人搞学术•••••的认真思考”无中生有,原文是说“周有光
••••••在学术上则总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心••••••自己是对
这个世界认真思考了的”。

9.【答案示例】①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参与设计、推广汉语拼音体系。

②建议全国汉语学校以普通话为校园语言,全国公共活动以普通话为交际媒介,并提出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

③促成国际投票通过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④研究形成《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主编的《汉语拼音词汇》,成为电脑中文词库的基础。

⑤努力推进语文现代化,创建现代汉字学、研究比较文字学。

(每点1分,共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