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_课件
合集下载
《十五夜望月》古诗三首PPT课件

月夜冷清,作者的心情也是清冷的
重点词语理解:
● 从第二句中的“冷”和“无声”这两个词语中
你体会到了什么? “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 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独。惆怅的心境。 “无声”表现出冷露轻盈无迹,又渲染了 桂花的浸润之久
中庭 地白树栖鸦
庭中,庭院中
歇,休息
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
中秋的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 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子,树枝上安歇着乌鸦
品味“树栖鸦”的韵味。
● “树栖鸦”为了押韵而使用倒装,这三个字,简洁凝练朴实, 明写
树上的乌鸦已经安静息栖,暗示夜已经深了,月夜一片寂静。 从
视角和听觉的角度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况,又烘托了月夜的 寂静。
读诗悟情:
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
初读古诗:
●读准字音 ●把握节奏 ●读出韵律 ●读出感情
十五夜望月
【唐】
qī
中庭 地白 树 栖鸦,
栖
冷露 无声 湿 桂花。
yā
今夜 月明 人 尽望,
鸦
不知 秋思 落 谁家。
体会诗中月的影子:
● 读一读诗的前两句,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看到的
听得到
感受得到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让夜显得更加宁静
中庭 地白 树 栖鸦, 冷露 无声 湿 桂花。
读一读着句诗,想一想在这个团圆的夜晚,诗人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他此刻有何感受?
“冷”写出的是月夜的冷清,还表现了什么?诗人此刻的心情也是冷清的。
主题概括:
《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中秋之夜的————————和———— ————的心情, 展现了一幅寂寞、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画面。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古诗三首PPT精品课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多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清]袁枚《随园诗话》
读一读
朗读时,“冷露无声 湿桂花”可以读得轻柔一 些,读出其中的静寂、幽 美之意,“人尽望”可以 适当加重语气,“不知秋 思落谁家”要读得悠远绵 长一些。
课后作业
背Hale Waihona Puke 本课学习的两首古诗《寒食》 《十五夜望月》。
初读课文 点击图标, 听范读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qī
解诗题
中秋节的习俗
本诗在《全唐诗》中 名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 中》。杜郎中是诗人的朋 友,具体名字、生辰不详, 从诗的原题来看,应该是 诗人思念朋友所作。
明诗意
大意: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 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 院中的桂花。
学写字
点击生字,观看生字视频
yù
hóu
qī
yā
御侯栖鸦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hóu
hóu
hòu
侯候
王侯 侯门 等候 候鸟
书写时不要多写 一笔竖。
qī
右半部分是“西”, 不要写成“酉”。
课堂演练
将《十五夜望月》中“不知秋思落谁家” 的“落”字改为“在”字,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落”字更有表现力,给人以形象的动 感,新颖妥帖,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 向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十五夜望月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以月之圆兆人
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始 于唐朝初年,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 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 古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课件(共23张PPT)

初读古诗,读出韵味
1.将不明确的字音标识出来。 2.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3.第二遍做到字正腔圆。
朗庭 地 白 树 栖qī 鸦 ,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栖:在 这里是指 “乌鸦在树 上休息”。
不知秋思落谁家。
把握大意,整体感知
结合以下词语解释,探究诗的大意。
“无声”从听觉的角度形象地写出冷露 轻盈无痕的特点,又渲染桂花的浸润。这 两句诗展现了一幅寂静冷清的中秋之夜的 图画。
例如:
鸦:栖息的鸦鹊,衬托此时月夜的寂静。 桂花:八月盛开,让人联想到吴刚伐桂的 传说。
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全诗营造了寂寥冷清、静寂凄苦的氛围。
拓展
营造意境手法的探究:
景物修饰语赋予主观感情色彩。 用约定俗成的景物入诗。 景物组合烘托情感。
诗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作者的离别之情、思友之情。
想 象联 想
观赏图片,根据令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 发挥想象、进行联想。
海上生明月
明月照山川
明月映桥头
布作 业
课下搜集关于明月的相关诗句、传说。 小组交流 并展示成果。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
3 古诗三首
第3课时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作者 简介
王建(约767—约830),字仲初,唐代 诗人。20岁左右,与张籍相识,一道从师求 学,并开始写乐府诗。他写了大量的乐府诗, 同情百姓疾苦,反映时政弊端。他的乐府诗 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背景 指 导
《十五夜望月》原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 郎中》。中秋夜怀念友人之作。
今夜人们都望着明月,不知那茫茫 的秋思落在谁的身上。
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试着根 据你最感兴趣的景物说说这幅画面有 什么特点?
十五夜望月_课件_

中 庭 地 白 树 栖 鸦(ya), 冷 露 无 声 湿 桂 花 (hua)。 今 夜 月 明 人 尽 望, 不 知 秋 思 落 谁 家(jia)?
(二)解诗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 庭 地 白 树 栖 鸦,
庭中,庭院中
指月光照在庭院的 地上,像铺了一层 霜一样。
• • 说说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别离思绪、望月怀人的思想 感情。
链
(1 )说出月亮的别称 (2 ) 搜集咏月名句
月亮的别称:
银钩、玉钩、玉弓、金轮、 玉轮、银盘、玉盘、金镜、 玉镜、银兔、玉兔、金蟾、 银蟾、蟾宫 桂月、广寒、清虚、嫦娥、 婵娟
咏月诗词句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李白)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 色, 试分析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 的图画,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 心境。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天的情思, 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谁家”就是“谁” 的意思。“家”是语 尾助词,无实义
* ”落“换成”在“,就显得平淡寡味,
相形见绌了。
如果把结尾改成“今夜我独望明月,无限 秋思落心头”好不好,为什么?
诗人在这里并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情, 而是采用委婉的疑问语气,将诗人对月怀 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悟
• (一) 借景抒情
• •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一二句写景,三四句抒情
(二)悟主旨
歇,休息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 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 乌鸦。
(二)解诗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 庭 地 白 树 栖 鸦,
庭中,庭院中
指月光照在庭院的 地上,像铺了一层 霜一样。
• • 说说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别离思绪、望月怀人的思想 感情。
链
(1 )说出月亮的别称 (2 ) 搜集咏月名句
月亮的别称:
银钩、玉钩、玉弓、金轮、 玉轮、银盘、玉盘、金镜、 玉镜、银兔、玉兔、金蟾、 银蟾、蟾宫 桂月、广寒、清虚、嫦娥、 婵娟
咏月诗词句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李白)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 色, 试分析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 的图画,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 心境。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天的情思, 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谁家”就是“谁” 的意思。“家”是语 尾助词,无实义
* ”落“换成”在“,就显得平淡寡味,
相形见绌了。
如果把结尾改成“今夜我独望明月,无限 秋思落心头”好不好,为什么?
诗人在这里并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情, 而是采用委婉的疑问语气,将诗人对月怀 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悟
• (一) 借景抒情
• •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一二句写景,三四句抒情
(二)悟主旨
歇,休息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 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 乌鸦。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 3.古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共20张PPT) .ppt

洁白的地面 熟睡的乌鸦 飘洒的冷露 润湿的桂花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本 诗所描绘的优美画面。
• 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散在庭院中,地上好像 铺上了一层雪,树枝上影影绰绰,安歇着 几只乌鸦。夜渐渐深了,清冷的露水湿润 了庭中的桂花,散发着清香。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 无声湿桂花” 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意境图画, 试分析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
THE EN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0/12/172020/12/172020/12/172020/12/17
谢谢观看
咏月诗词句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乡。
(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0/12/172020/12/17Thursday, December 17, 2020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本 诗所描绘的优美画面。
• 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散在庭院中,地上好像 铺上了一层雪,树枝上影影绰绰,安歇着 几只乌鸦。夜渐渐深了,清冷的露水湿润 了庭中的桂花,散发着清香。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 无声湿桂花” 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意境图画, 试分析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
THE EN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0/12/172020/12/172020/12/172020/12/17
谢谢观看
咏月诗词句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乡。
(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0/12/172020/12/17Thursday, December 17, 2020
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之《十五夜望月》课件(19张PPT)

随堂演练
(1)背诵并抄写十五夜望月。 (2)课后查找资料了解与传统节日、习俗 有关的古诗词。
板书设计
画面描述: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在庭 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树 枝上影影绰绰,安歇着几只乌鸦。夜 渐渐深了,清冷的露水打湿了庭中的 桂花,桂花散发着清香。
诗人“望月”,这两句诗却无“月”字出现,但又 处处可见月夜之清幽冷寂,这是从何处体现的?
庭院里地白如霜,树上栖鸦清晰可见。
既有听觉也有视觉。“树栖鸦” 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 了鸦鹊栖息安静的状态,又烘托了月 既有听觉也有视觉。“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息安静的状态,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夜的寂静。 树栖鸦
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 在《全唐诗》中名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可见是寄友人杜元颖的。以写景起,以抒情结, 韵味无穷。原诗诗题下注云:“时会琴客”,说 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点明时间
点明事件
通过诗题,我们知道了是谁在望月亮,那
他又是在哪里望月亮?是什么原因让诗人在这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随园诗话》
朗读全诗,背诵积累
我们再一起来 读一读这首诗,注 意读出诗人望月怀 人的心情,并试着 背诵。
十五夜望月
[唐]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课堂小结,随堂演练
课堂小结:这是一首描写中秋之夜望月怀人的 七绝,它首先给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如同王维的 诗一样“着壁成绘”“诗中有画”。在民俗中,中 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据《周礼》记载,当时人们 在中秋之夜击鼓奏乐以迎寒,到后代节日气氛越来 越浓,中秋夜常是家人或亲友团聚在一起赏月。所 以一旦离别,总会使人逢节思亲。
六年级下册 3 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课件(30张PPT)

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
读一读,比一比
“今夜我独望明月,无限秋思落心头。”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小学语文
《全唐诗》在收录这首诗时将末句的“落”字作 “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
小学语文
《全唐诗》在收录这首诗时将末句的“落”字作 “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
“落”字给人以形象的动感,新颖妥帖,仿 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向人间似的。而 “在”字就显得平淡寡味。
栖栖
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
形声字,“牙”本义为 “野兽犬齿”,是野兽 天生的进攻性武器。 “牙”与“鸟”联合起 来表示“一种富有进攻 性、侵略性的鸟” 。
小学语文
诵读训练: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停顿
qī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小学语文
中 庭 地 白 有哪 些类似 的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
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袁牧《随园诗话》
小学语文
课后作业
小学语文
课后作业
2.全诗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下面哪一个选项不符
“无声”表现出冷露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 的浸润之久。
小学语文
两句诗一个“月”字未见,却展现 了一幅月光澄澈、万籁俱寂的图画,渲 染了中秋望月寂寥冷清的氛围,烘托了 作者孤独、寂寞、怅然的心情。
小学语文
共 学 提 示2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句诗的表达妙在哪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
十五夜望月
小学语文
1古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课件(共23张PPT)

情节导入
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 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 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 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 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 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最初“ 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八月十五日。 中秋 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 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冷”字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是从 触 觉 的角度写的。这两句诗展现了一幅寂寥、冷 清的中秋之夜的图画,表现了诗人 在异乡孤寂、 怅然的心情 。
诗歌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深挚的思乡之情
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诗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全诗营造了月圆人缺、静寂孤苦的氛围,抒发了作者的
观赏图片,根据令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 发挥想象、进行联想。
海上生明月
明月照山川
月下的城市
明月映桥头
看完这么多的图片,相信你应该有很大的感悟。有 没有同样的诗句,表达思念之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大体思想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 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使人不 由会联想起 李白 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 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 周邦彦 《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的情思, 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谁家”就是“谁”的 意思。“家”是语尾 助词,无实义
➢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茫 茫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
后两行中哪个字 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 感情?
《全唐诗》在收录这首诗时将末 句的“落”字作“在”字,你认为 哪一个更有表现力?
落”字更有表现力,“落”字,给人以形 象的动感,新颖妥帖,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 清辉,一齐洒向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没有 这样的艺术效果。
如果把结尾改成“今夜月明我 独望,无限秋思落心上”好不好, 为什么?
➢ 诗人在这里并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 而是采用委婉的疑问语气,将诗人对月怀 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十五夜望月
❖中 庭 地 白 树 栖 鸦, ❖冷 露 无 声 湿 桂 花。 ❖今 夜 月 明 人 尽 望, ❖不 知 秋 思 落 谁 家?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 《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 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 ➢ 字仲初。 ➢ 出身寒微,曾中进士。
中 庭 地 白 树 栖 鸦,
庭中,庭院中
指月光照在庭院的 地上,像铺了一层 霜一样。
歇,休息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 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 乌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清冷的露珠
打湿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 的桂花。
诗歌前两行写景中,你最欢的是 哪一个景色?说说为什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 声湿桂花” 描绘了一幅什么样 的景色?
你能读出作者怎样的心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