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江南》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教学设计 3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教学设计 3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江”“南”“采”等9个生字。

会写“可”“东”“西”3个生字。

2、掌握竖钩、竖折两种笔画,掌握“氵”“十”“艹”3个偏旁。

3、准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图画和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看图导入1、师(略带神秘):同学们,快闭上眼睛,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欣赏那儿迷人的风景。

(出示配乐课件“江南可采莲”。

)2、这儿的景色美吗?你能把看到的美景,尽量用美的语言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吗?(学生表述,教师鼓励性地点评。

)3、教师边讲述边引导学生欣赏,揭示课题。

二、读通词句,感受节奏1、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注意停顿的节奏。

2、老师示范朗读,指导停顿: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让同学们按照划分的节奏,再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4、师:同学们通过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鱼儿在荷叶间欢快嬉戏的情景。

三、再读诗歌,学习生字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动动小手将课文中要求会写的生字和会认的生字画出来。

2、开火车认读生字,去拼音读,听音找字。

(出示:可东西)3、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以及笔顺,然后老师示范书写。

4、指导书写“可、东、西”。

(1)“可”先写横,再写里面的“口”,末笔是竖钩()(2)“西”第五笔是竖折(),里面不要多写一横。

5、让学生练习,独立书写,评讲,看谁写得美。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快乐朗读,谈话导入师:现在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莲叶一片连一片,鱼儿快乐地游来游去的画面。

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我们已经来到了一片美丽的荷塘……(指导学生朗读想象,感受江南水乡的美。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描写性、表现性、抒情性。

2.了解江南的地理位置、气候、风俗、特产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3.能够理解《江南》这首诗的意思,体会其中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江南》可爱的江南啊,我亲爱的江南雨后的清波,瘦影湖面断桥残雪,寂寞侯爵夫人玉簪子弄,谁家狂儿童亭亭小女,卷水浸流花同学玉楼金阙,宛转笙歌九重2. 江南的一些基本情况江南地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带,包括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四个省份,并不具体指某个地方。

江南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四季如春。

江南人民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文化也各具特色,如南京的鸭血粉丝汤、杭州的西湖醋鱼等,而江南几省的大部分地区是水乡,因此水路交通发达,泛舟湖水、游览古镇是江南的一大特色。

三、教学重点1.理解《江南》这首诗的含义和表现手法。

2.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江南的地理环境和风俗文化。

四、教学方法和过程1. 教学方法主要采取“导读法、朗读法、情感体验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阅读能力。

2.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共同欣赏江南的美丽风景。

可以展示一些江南的美景图片,让同学们直观感受江南的自然风光。

引导学生,看图片能找出哪些是江南的特产,哪些是江南的水乡风景,哪些是江南的雨景等等。

步骤二:导读导读全诗,帮助学生了解江南的自然风光,以及这首诗的诗意和描写方式。

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并搭建出作者艺术表现的整体形象。

我们可以用类比或比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生僻的句子和词汇。

步骤三:朗读让学生朗读这首诗,重点让学生注意每个字的发音和每句话的正确表达方法。

在朗读时,让学生把描写江南的词语和句子特别地读出来,比如清波、瘦影湖面、断桥残雪、寂寞侯爵夫人等,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步骤四: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悟道思辨和情感体验方面的能力。

我们可以借助诗歌中一些沉浸在情感当中的文章段落,来让学生了解文学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生哲理思考。

2024年一年级《江南》说课稿(精选篇)

2024年一年级《江南》说课稿(精选篇)

2024年一年级《江南》说课稿(精选篇)一年级《江南》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江南》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选自《汉乐府》,写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

这首诗共七行两句话。

诗句的前两行直接介绍了江南的水乡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是写鱼儿在下面戏水嬉戏。

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适合儿童阅读。

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可供学生观察,帮助理解古诗。

课文后面田字格里的7个字是本课要学会的生字。

二、说学情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

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游戏活动所吸引。

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生字,能借助拼音读课文、儿歌等,同时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容易接受形象直观的知识。

三、说教学设计理念1、说重难点本课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识字,能正确流利地读、背古诗。

2、说设计理念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而一年级学生学习更在于兴趣。

因而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多媒体课件以及图片辅助教学,意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呈现形象直观的教学。

其中也安排了游戏学习及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来贯穿于整堂课的学习。

使课堂形式丰富有趣,也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通过创设和小伙伴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本课安排为两课时,这里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

我主要设置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播放《江南、汉乐府》歌曲、美景图片。

一年级学生又是刚入学不久,可能会产生紧张的心理。

为消除其紧张心理,特意安排学生欣赏动听的歌和美丽的江南图片,让学生放松,同时营造优美的情景,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赞美江南,过渡新课(在观看了图片后,教师因势利导的进入新课,带学生去江南旅游)(二)朗读训练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播放《江南》范读让学生欣赏(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主体性)。

《江南》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江南》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江南》教学设计(通用15篇)《江南》教学设计(通用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江南》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南》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了解孔尚任及《桃花扇》。

2、学习此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3、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深挚、强烈的亡国之痛。

教学重点通过对文中写景之语朗读分析,体会文中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方式自学引导式。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要点1、检查先学内容。

2、梳理课文层次。

3、体会曲子的抒情特点,体会课文情感。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学生介绍作者及《桃花扇》2、教师补充补充介绍相关知识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曲阜(今山东曲阜)人,清代戏曲作家、诗人。

《桃花扇》共40出(其中有4出各加1出,实际共44出),写明末复社名士侯方域,寄居南京莫愁湖畔,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爱。

成亲之日,侯方域赠宫扇给香君作为定情之物。

奸党余孳阮大铖为了拉拢侯方域,出重金置办妆奁,被李香君坚决拒绝。

阮大铖恼羞成怒,对侯、李施加种种迫害。

侯方域只身遣往扬州,投奔爱国将领史可法。

阮大铖仰仗权奸马士英的势力,逼迫李香君嫁给新任漕抚田仰,香君誓死不从,将头撞破,血溅宫扇。

侯方域之友点血在宫扇上画成一枝桃花,所以称为桃花扇。

南明王朝覆灭后,侯方域在栖霞山同李香君相会。

这时,复社文人死的死,散的散,爱国将领史可法也壮烈牺牲了,他们相对嗟叹,百感交集,怀着亡国之恨,割断情根,双双出家。

剧本“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侯、李爱情故事为线索,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献资料,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明末腐朽、动乱的社会现实,谴责了南明王朝昏王当朝,权奸掌柄,争权夺利,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的腐朽政治。

二、出示课堂教学目标1、梳理课文层次。

2、体会曲子的抒情特点,体会课文情感。

一年级上册《江南》优秀教案(精选13篇)

一年级上册《江南》优秀教案(精选13篇)

一年级上册《江南》优秀教案(精选13篇)一年级上册《江南》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朗读、背诵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投影录音小黑板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的意思。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习生字“江、南、鱼、叶”,能正确书写。

一、看图导入1、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

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并注音。

指名读,齐读课题。

)学习“江、南”这两个字。

谁能记住这两个字?写字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这一环节的设计、分散了识字的难度。

用学生互相提醒写字注意点的方式,把识记字形的任务交由学生自己完成,并受到了“我是小老师”的暗示,产生学习汉字的自信心。

)2、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为之乡。

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

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

你们瞧,(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

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姑娘采的是莲蓬)(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做好阅读学习课文的准备。

)二、初读课文1、范读课文,听准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在读的时候,我要求学生读一遍拼音,这一层次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获得对古诗初步的感知,主要目的在于扫清阅读障碍。

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的生字。

4、指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

5、说说你最喜欢读哪些句子?6、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江南的什么?三、学习生字1、老师把文中的生字挑出来,你们会读吗?2、开火车读生字,去拼音读生字,听音找字。

我的修改:检查重点词语的认读情况。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课文3《江南》教学设计(含2课时)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课文3《江南》教学设计(含2课时)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课文3《江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江南》这篇课文,激发学生对江南风光的向往和热爱,培养学生细腻的情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

2.知识目标:–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基本意思,把握课文的主题。

–能够朗读、理解常见字词、短语。

–能够描述江南的风景及其特点。

3.能力目标:–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生词。

难点:能够用简单语言描述江南的风光及其特点。

三、教学准备1.教材: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2.教具:图片、PPT。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江南风光,引入课文《江南》的学习。

2.学习课文:–听读课文,师生一起齐读。

–教师讲解生字生词,让学生逐句跟读。

3.课文讲解:师生共同探讨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描绘的江南风光是怎样的。

第二课时1.复习:复习前一课时的内容。

2.朗读练习: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表现。

3.语言运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江南的风光,鼓励学生多用形象化的语言。

4.作业布置:布置练习册相应部分的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延伸活动1.绘画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江南的想象进行绘画。

2.游戏活动:设置游戏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课文口头传唱等。

六、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注重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但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达到教学目标。

江南 《江南》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江南 《江南》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江南《江南》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0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说到句子,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句子是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有一定的语调,表示不同的语气,句未有一个较大停顿的语言单位。

你知道什么样的句子才能称之为经典吗?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10篇《江南》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在江南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江南》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认读重点字词莲叶东西南北。

2、喜欢阅读古诗《江南》,能够理解诗歌内容。

3、通过游戏进一步增强同伴间的感情。

4、阅读江南,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江南的理解。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认读字词莲叶东西南北。

活动难点:掌握诗歌内容。

活动准备:1、字卡:绿色的东、红色的西、橘色的南、白色的北、莲花、莲叶、莲蓬和莲藕。

2、莲花池挂图一幅。

3、江南课件。

活动过程:一、猜谜导入活动。

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猜一种花)引出莲花、莲叶、莲蓬和莲藕,出示图片并配上相应的字卡。

师:你们在哪里看到莲花、莲叶的?(出示挂图,认读江南)二、认识重点字词。

1、出示莲叶师:这两个字叫莲叶,在这首诗里有没有莲叶这两个字。

(请幼儿上来找,并用笔把它圈起来。

)一起认读。

2、认读东西南北。

师:(出示字卡)小朋友认识他们吗?在这首诗里找一找。

如:东诗里哪个字和它一样,把它圈起来,读一读并学组词----东门、东面、东方、东风、东京、东北------如以上的方法学习西南北。

(为了让幼儿能较清楚地区分字,加上色彩,如:西瓜红,出示红色字卡西,并让幼儿跟说;冬瓜绿;南瓜黄;北方冷。

)3、游戏,复习巩固字词莲叶东西南北。

(1)游戏1:鱼儿游得对不对。

游戏玩法:请两个小朋友做莲叶,其他小朋友做小鱼,师扮演鱼妈妈,活动室贴有东南西北的字。

全体幼儿朗诵诗歌,鱼妈妈、鱼宝宝边听诗歌边往莲叶的四个方向游。

(2)游戏2:团结一致躲鳄鱼。

游戏玩法:配班教师扮演大鳄鱼,师生扮演小鱼。

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教案、教学设计
提示:在创作过程中,注意色彩的搭配和画面布局,展现古诗中的美好意境。
3.收集有关江南水乡的资料,如诗句、成语、民间故事等,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拓展知识视野。
提示:可以从课外书籍、网络资源等方面寻找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
4.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巩固对古诗《江南》的理解和记忆。
提示:在完成练习过程中,如遇到困难,可以与同学或家长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结合诗句,教师详细解读古诗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所表达的美好意境。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齐读、分组读、个别读等,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诗句中的意象,如“莲花”、“鱼”等,并思考这些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2.各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让学生体验古诗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4.学生的合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分享、互助,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学生的情感态度:一年级学生情感丰富,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波动,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江南》这首古诗的生字词,理解诗句的含义,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难点在于让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学会运用古诗中的意象进行创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上《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姿势规范。

2、正确认读9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4、感悟民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
仔细聆听课文录音,畅谈自己的所得,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多种形式,熟读诗歌;大胆对文本内容提出质疑,多方互动,解决问题,深入感悟诗歌内容;形式多样,感情诵读,赞美江南的美景,共享采莲人的快乐;邀请家长参与,亲身实践,亲自分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合作探究,识记、学写生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江南,激发孩子们热爱江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积极情感。

2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策略方法:
播放课文录音,鼓励孩子们仔细倾听,畅谈所得,促使他们从整体上感知诗歌的大致内容;鼓励孩子们大胆质疑,引领他们在
问题解决中感悟诗歌内容,体味江南水乡的秀美以及人们劳动时的快乐;提供与诗歌内容和谐一致的优美乐曲,促使孩子们很好的诠释出江南的美景,采莲的欢愉!鼓励孩子们与家长一起,亲身实践,亲自分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教学准备:
1课文的录音磁带;
2写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戏曲、中间、东南西北”等词句的小黑板;
3生字卡片;
4计算机课件(荷花、荷叶、莲蓬图);
5与诗歌内容和谐一致的乐曲。

教学设计:
一、录音美读,畅谈所知,引入课题。

师:先请同学们听一首诗歌,听完后,说一说:你听懂了什么?我们要比一比,看哪些同学听得最认真,听懂的内容最多。

(播放课文录音)
生听,边听边想。

全班交流汇报。

师: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自己听录音,就能听懂这么多的内容,你们可真了不起!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这是一首写江南采莲时的景色的诗。

师边说边板书:江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生齐读课题。

二、熟读诗歌,识记生字。

(一)形式多样,熟读诗歌。

1生自己尝试着读,勾画出认读困难的字。

2师范读(或听录音),生听读,重点听认读困难的字的读音。

3指名大声范读,生小声跟读。

4自由读。

5小组读。

(二)小组合作,认读词句。

1师出示写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戏曲、中间、东南西北”等词句的小黑板。

小组互助,合作认读词句。

2师检查词句的认读情况。

全部会认的组奖励一面“小红旗”。

(三)合作探究,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2全班交流方法,识记生字。

3(出示生字卡片)师检查识字情况,并把东、南、西、北四个字贴在教室的相应方位上。

三、质疑问难,感悟内容。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
重点理解:
其一,“田田”是什么意思?(课件映示荷花、荷叶、莲蓬图,看图描述“荷叶怎么样”,以理解“田田”的含义)
其二,人们采的究竟是什么?(结合图理解)
其三,鱼儿们在干什么?它们在荷叶间玩耍时,心情怎样?想象一下,它们会说些什么?
其四,采莲的人们的心情如何?(结合美丽漂亮的荷花、鲜嫩碧绿的荷叶、风满硕大的莲蓬、在荷叶间自由自在玩耍的小鱼来谈)
3假如,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到了美丽的江南,亲眼看到了这种景象,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除了这些问题,其余的问题也可以提。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四、感情诵读,体味其情。

1依据自己的理解,看图,自由感情诵读,可以边读边加动作(尤其是东、西、南、北等几个方向的指示)。

2指名配乐感情诵读。

3全班配乐感情诵读。

五、合作探究,指导书写。

1小组合作,书空交流“东、西、南、北”四个字的笔画、笔顺。

2全班交流。

3讨论:“东、西、南、北”四个字怎样写才好看?
4自己在书上练习书写。

5小组互评,自我修正,精益求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教师巡视,书写规范的奖励“小笑脸”。

六、课外实践,明辨方向。

1利用早晨晨练的时间,面向太阳,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
右分别是什么方向。

(邀请家长参与此项活动)
2将亲身实践所得的结果,填写在书中。

3全班交流。

听课文录音,畅谈自己的所得,既可以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锻炼他们的听力;又能使他们从整体上感知诗歌的大致内容。

同时,加之教师热情洋溢的激励,促使孩子们信心十足的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把东、南、西、北四个字贴在教室的相应方位上,既有助于认读、巩固识字,又有助于对方位的感性认知。

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师生共同亲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引领孩子们在问题解决中感悟诗歌内容,体味江南水乡的秀美以及人们劳动的快乐。

面对真实的画面,聆听着教师亲切的话语,孩子们定会身临其境地去欣赏江南的美景,共享采莲人的欢乐!
在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配以优美的乐曲,加上个性化的动作,孩子们一定会很好的诠释出江南的美景,采莲的欢愉!
分辨“左、右、东、西、南、北”等,对于一年级孩子而言,是有相当难度的,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分辨清楚的。

因此,邀请家长参与,亲身实践,亲自分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举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