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合集下载

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教学设计(5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教学设计(5篇)》,快快拿去用吧!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这是一首采莲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隽永,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的欢悦的心情。

诗歌主要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述,来表达人们彩莲时的愉快心情。

连用了5个叠句,手法独特,更能表现鱼的灵动和采莲人的快乐。

本课以传统的水墨画配图,整个画面花青中略带墨韵,色彩清新,格调高雅,正所谓“水墨江南”。

学情分析本课是一首古代诗歌,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会读并不难,但是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可结合图画来理解字词的意思。

教学目标认识笔画“竖弯”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评价任务通过指导练习,书空练习,教师的讲解,认识生字“西”。

通过动画和示范朗读,以及男女生朗读正确朗读文章,背诵文章。

通过观看插图,教师的介绍以及课下搜集资料,了解江南水乡的美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活动一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孩子说:“我看到()的荷叶。

”2.教师启发想象,散发清香的荷花会把谁吸引来?3.“除了采莲姑娘,谁也很开心?”(完成目标二)活动二1.聚焦方位词:东西南北2.参照坐标方位配上动作朗读诗句。

3.分小组合作表演,背诵诗句。

(完成目标二)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图片,展开想象,以提供句式的方式,引导规范表达,并且理解“莲叶何田田”的意思。

(评价目标二)环节二拓展阅读,积累知识活动一1.观赏江南图片。

2.小结3.阅读白居易的《池上》(完成目标三)引导孩子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规范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想象画面,感受情趣。

(评价目标三)环节三字词盘点、指导书写活动一1.指导书写“西”2.描红练习3.反馈评价(完成目标一)通过开火车、男女分读等多种方式人资,组词,熟练掌握本课生字。

《江南》教案(通用20篇)

《江南》教案(通用20篇)

《江南》教案(通用2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江南》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江南》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1个生字“旗”,认识2个生字“莺、郭”。

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把讽喻之意。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春天在哪里》,音乐《水调歌头》屏幕出示相关古诗。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听、唱《春天在哪里》。

2、说春天。

3背春天的诗。

你们关于春天的诗知道得可真多,这个月诵读之星该评给谁呢?这可难位老师了,不过没关系,接着往下比。

4、池州“千载诗人持”有哪些诗人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呢?(其中重要的有2人:大诗人李白写下了秋浦歌十七首。

杜牧在我们池州做过刺史,关心人民疾苦,贡献最大的算他的《清明》诗,因为有了《清明》我们池州的杏村才名扬千古,名扬四海,感谢杜牧。

)5、今天学习杜牧的江南春板书:江南春,唐,杜牧,七绝二、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反复读(对照拼音读准生字音、并想办法记住字形,尤其是生字“旗”字,还可以给诗标上平仄,吟诵吟诵)。

2、指名读生字,说字意,组词。

(给二类字说意思,组词,一类字记字形,组词)。

记字形,书空写。

3、指名读古诗。

4、根据平古诗仄反复吟诵。

指名说感受,再读,评价。

三、体会古诗意境美(一)学习1—2句1、(古诗穿越千年,还那么有魅力,是因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复吟诵1、2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哪些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呢?2、生汇报。

“千里”,写出了范围之广,是虚指,指整个江南广袤的大地。

“莺啼”1、想象一下,你听到了什么?黄莺在鸣叫,在哪里,怎样地鸣叫),指导完整地说,我听到了黄鸢在__________________里_____________地鸣叫。

一年级语文《江南》教学设计3篇

一年级语文《江南》教学设计3篇

一年级语文《江南》教学设计3篇一年级语文《江南》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是一首采莲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隽永,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的欢悦的心情。

诗歌主要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述,来表达人们彩莲时的愉快心情。

连用了5个叠句,手法独特,更能表现鱼的灵动和采莲人的快乐。

本课以传统的水墨画配图,整个画面花青中略带墨韵,色彩清新,格调高雅,正所谓“水墨江南”。

学情分析本课是一首古代诗歌,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会读并不难,但是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可结合图画来理解字词的意思。

教学目标认识笔画“竖弯”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评价任务通过指导练习,书空练习,教师的讲解,认识生字“西”。

通过动画和示范朗读,以及男女生朗读正确朗读文章,背诵文章。

通过观看插图,教师的介绍以及课下搜集资料,了解江南水乡的美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想象情境,读懂诗句活动一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孩子说:“我看到()的荷叶。

”2、教师启发想象,散发清香的荷花会把谁吸引来?3、“除了采莲姑娘,谁也很开心?”(完成目标二)活动二1、聚焦方位词:东西南北2、参照坐标方位配上动作朗读诗句。

3、分小组合作表演,背诵诗句。

(完成目标二)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图片,展开想象,以提供句式的方式,引导规范表达,并且理解“莲叶何田田”的意思。

(评价目标二)环节二拓展阅读,积累知识活动一1、观赏江南图片。

2、小结3、阅读白居易的《池上》(完成目标三)引导孩子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规范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想象画面,感受情趣。

(评价目标三)环节三字词盘点、指导书写活动一1、指导书写“西”2、描红练习3、反馈评价(完成目标一)通过开火车、男女分读等多种方式人资,组词,熟练掌握本课生字。

(评价目标一)环节四复习回顾活动一1、总结回顾,感受江南采莲的美景。

(完成目标三)课外拓展,通过教师出示图片,感受江南的美丽风光。

《江南》教学设计10篇

《江南》教学设计10篇

《江南》教学设计10篇《江南》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词作者的生平创作。

积累相关名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词曲的朗读及对名句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和词曲的深刻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中理解诗人所表达的对现实的思考。

教学重点积累相关名句教学难点:理解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和词曲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课时设计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由词的风格导入词的学习二、简介温庭筠三、读顺全词1、读出节奏。

2、读出重音。

3、示例:“独”“尽”“千帆”“皆不是”“脉脉”“悠悠”“肠断”。

三、读懂大意1、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词的大义。

2、用一句话准确概括全词内容。

四、读出层次建议你再读全诗,从“时间、景物、情感、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说一句话,表示你读懂了课文。

1、从时间来看,全词描绘了一位独处深闺的女子从清晨到黄昏一天的活动。

2、从景物来看,全司的。

景物犹如一个个扫描镜头,从家中→楼头→千帆→江水,最后定格在白频洲。

3、从情感看,全词女主人公从满怀希望到一次一次失望,因而肝肠寸断。

4、从手法看,全词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5、从表达方式看,全词第一句叙事,第二句描景,第三句抒情,[叙一笔,描二笔,抒一笔],构成叙→描→抒的模式。

小结模式:叙一笔、描一笔、抒一笔(或事一笔、景二笔、情一笔)五、读出情味“梳洗”一词表现了女主人公满怀信心的期待,她早起梳妆打扮,是相信爱人今天必定会回来。

小结:1、“独”字,说明她是在等候选行爱人的归来,写出了这一个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同时又引出一个悬念:行人到底归来没有?2、“千帆”点明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舟,作者通过她看遍一艘艘驶过的客船,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充分地体现了她从希望到捻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改变语序“千帆过尽皆不是”)3、“脉脉、悠悠”描绘了夕阳即将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是在表达这一女子的思想情绪,她从清晨到黄昏已等待了一整天,结果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

《江南》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江南》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江南》教学设计(通用15篇)《江南》教学设计(通用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江南》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南》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了解孔尚任及《桃花扇》。

2、学习此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3、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深挚、强烈的亡国之痛。

教学重点通过对文中写景之语朗读分析,体会文中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方式自学引导式。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要点1、检查先学内容。

2、梳理课文层次。

3、体会曲子的抒情特点,体会课文情感。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学生介绍作者及《桃花扇》2、教师补充补充介绍相关知识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曲阜(今山东曲阜)人,清代戏曲作家、诗人。

《桃花扇》共40出(其中有4出各加1出,实际共44出),写明末复社名士侯方域,寄居南京莫愁湖畔,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爱。

成亲之日,侯方域赠宫扇给香君作为定情之物。

奸党余孳阮大铖为了拉拢侯方域,出重金置办妆奁,被李香君坚决拒绝。

阮大铖恼羞成怒,对侯、李施加种种迫害。

侯方域只身遣往扬州,投奔爱国将领史可法。

阮大铖仰仗权奸马士英的势力,逼迫李香君嫁给新任漕抚田仰,香君誓死不从,将头撞破,血溅宫扇。

侯方域之友点血在宫扇上画成一枝桃花,所以称为桃花扇。

南明王朝覆灭后,侯方域在栖霞山同李香君相会。

这时,复社文人死的死,散的散,爱国将领史可法也壮烈牺牲了,他们相对嗟叹,百感交集,怀着亡国之恨,割断情根,双双出家。

剧本“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侯、李爱情故事为线索,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献资料,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明末腐朽、动乱的社会现实,谴责了南明王朝昏王当朝,权奸掌柄,争权夺利,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的腐朽政治。

二、出示课堂教学目标1、梳理课文层次。

2、体会曲子的抒情特点,体会课文情感。

《江南》教学设计(15篇)

《江南》教学设计(15篇)

《江南》教学设计(15篇)《江南》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这些生字组成的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1、看图图上画了些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人们在干什么/这是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

二、分析课题三、初读指导1、范读课文2、自由轻声读课文3、检查自学效果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四、教学生字词语1、练习书空第二题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江:三点水,右边是“工”。

南;下面不是羊。

叶;口字旁,右边是十田鱼西北可引导学生自己分析第二课时一、复习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二、精读训练1、第一行:江南可采莲(引导学生理解词句义)2、第二行:莲叶何田田(理解莲叶的样子)3、第三至七行: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通过看电视来看鱼儿嬉戏的情景。

指导朗读,读出高兴的语气三、巩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小结五、作业:记住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小结:这种让学生自主探索得到的理解相信会比老师灌注给他们的印象要深刻的多。

教学反思《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本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图。

本诗共七行两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介绍了此处是一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

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

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可初步体验到诗中精彩的语言,受到古诗文的熏陶。

可要让刚接触汉字的一年级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语言的凝练之美,就有一定的难度。

这就必须由我们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看图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一、揭题激趣,感受美。

新课一开始,我从课题引入江南是一个鱼米之乡,然后凭借多媒体课件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请小朋友说说江南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二、读诵诗句,感悟美。

一年级上册《江南》优秀教案(精选13篇)

一年级上册《江南》优秀教案(精选13篇)

一年级上册《江南》优秀教案(精选13篇)一年级上册《江南》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朗读、背诵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投影录音小黑板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的意思。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习生字“江、南、鱼、叶”,能正确书写。

一、看图导入1、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

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并注音。

指名读,齐读课题。

)学习“江、南”这两个字。

谁能记住这两个字?写字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这一环节的设计、分散了识字的难度。

用学生互相提醒写字注意点的方式,把识记字形的任务交由学生自己完成,并受到了“我是小老师”的暗示,产生学习汉字的自信心。

)2、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为之乡。

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

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

你们瞧,(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

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姑娘采的是莲蓬)(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做好阅读学习课文的准备。

)二、初读课文1、范读课文,听准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在读的时候,我要求学生读一遍拼音,这一层次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获得对古诗初步的感知,主要目的在于扫清阅读障碍。

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的生字。

4、指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

5、说说你最喜欢读哪些句子?6、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江南的什么?三、学习生字1、老师把文中的生字挑出来,你们会读吗?2、开火车读生字,去拼音读生字,听音找字。

我的修改:检查重点词语的认读情况。

《江南》教案(优秀5篇)

《江南》教案(优秀5篇)

《江南》教案〔优秀5篇〕《江南》教案篇一设计理念:《江南》〔苏教版第一册〕是《乐府诗集》中一首古诗。

诗中描写的是江南夏天,碧绿的莲叶,美丽的莲花和采莲女采摘莲蓬的动人场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二年级学生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并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诵读,培养语感,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

2、情感目标: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3、思维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如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展开想象,体验江南水乡的美。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以歌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江南》2 5 3∣ 2 1 6 ∣2 ―∣2 0 ∣江南呀可采莲呀,鱼戏莲叶西呀,2 5 3∣ 2 1 6 ∣5 —∣5 0∣莲叶呀何田田呀,鱼戏莲叶南呀,6 5 6 1∣ 2 5 3∣ 2 ―∣2 0∣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北呀,2 5 2 1∣ 6 5 ∣ 1 2 6 ∣5 —∣5 0‖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东呀。

江南可采莲呀江南可采莲呀。

这首歌好听吗?大家想不想学呢?咱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

2、这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人们在干什么?〔课件展示江南采莲图〕课件出示:jiāng nán江南指导读音nán。

南教师讲解:江南自古以来就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二、预习检查,初读古诗1、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注意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预习情况。

liɑn yè tiɑn tiɑn kě莲叶田田可yú xì liɑn yè jiān鱼戏莲叶间3、再读课文。

要求:把句子读通顺,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朗读、背诵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

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

2、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为之乡。

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

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

你们瞧,(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

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姑娘采的是莲蓬)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听准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的生字。

4、指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

5、说说你最喜欢读哪些句子?
6、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江南的什么?
三、学习生字。

1、老师把文中的生字挑出来,你们会读吗?
2、开火车读生字,去拼音读生字,听音找字。

3、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
4、指导书写:东南西北。

5、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读生字。

2、揭示新课。

二、朗读课文。

1、指读第一行,这里的“莲”指的是什么?看图:姑娘是怎样采莲的?
2、是啊!江南一带的小河里、池塘里长满了荷花,夏天莲子成熟了,人们就乘着小船去采莲。

所以课文说——江南可采莲。

(指读)
3、大家看:这满池塘的莲叶长得怎么样?
(1)引导学生从颜色上来说说。

(2)引导学生从形状上来说说。

(3)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说说莲叶的特点。

(4)这句是赞美莲叶的,“何”可以理解为多么,莲叶是多么——漂亮、多么碧绿茂盛!
4、美美地朗读第一句话。

5、看图描述:小姑娘在莲叶丛中一边采莲,一边唱歌,听她们唱的多快乐呀!(放录音)小姑娘的歌声惊动了谁呀?
6、看图:鱼在干什么?它们是怎么游水的呢?
7、诗句里是怎么讲的?(指读)
8、鱼儿在莲叶间游戏,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游的怎么样?
(1)指导朗读。

(2)比赛读,齐读。

(3)请学生扮演小鱼活动活动。

9、连起来读课文。

三、背诵练习。

1、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不仅能读好诗,还能背诗呢!
自己看图试背。

表演背。

(引导学生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有规律地游动)
2、指名背诵。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