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用一轮复习地域分异规律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3:2.13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北半球 中低纬 度大陆 东、西 两岸
东西两 岸自然 带的分 布纬度 应该大 致相当
大陆东岸自 然带向较低 纬度延伸, 大陆西岸自 然带向较高 纬度延伸
大陆东岸自 然带向较高 纬度延伸, 大陆西岸自 然带向较低 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高 纬度,大陆 东岸是寒流, 降温减湿。 大陆西岸是 暖流,增温 增湿
[答案] (1)D (2)C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的判断方法 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海拔高度,按 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 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 就是非地带性现象。
角度: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右图是“某区域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
1.影响自然带a呈狭长分布并向北延伸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水分 B.地形 洋流 C.洋流 水分 D.热量 地形
[解析] a处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受秘鲁寒流的影 响,分布的纬度较低,向北延伸,受东侧安第斯山脉阻挡, 分布呈狭长状,因此B选项正确。
[答案] B
2.关于b、c自然带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自然带的生物量大于c B.b自然带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较c显著 C.c自然带的热量条件优于b D.c自然带的年降水量多于b [解析] b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处受西侧 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形成温带荒漠景观,可排除C、D项; b、c处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都较大,排除B选项,A为正确 选项。 [答案] A
(2015·江苏卷)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 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 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 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1.关于以下山地雪线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珠穆朗玛峰北坡纬度比南坡高,对应的雪线高度是北坡低于南坡B.天山北坡降水多于南坡,雪线高度是北低南高C.阿尔卑斯山南坡降水多于北坡,雪线南低北高D.安第斯山南端东西坡纬度一样,对应的雪线东低西高2.多年积雪区和季节性积雪区之间的界限称为雪线,山岳冰川分布的高度受雪线高度的制约。
有关冰川与雪线,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雪线的高度是变化的,冰川分布的高度是不变的B.雪线的高度是不变的,冰川分布的高度是变化的C.雪线高度以上,年降雪量小于年消融量D.一个地区假如地表高度没有高出雪线,就不可能形成冰川以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
完成下面两题。
3.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A.自北向南增高B.自西向东增高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4.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B.降水C.热量D.坡向以下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 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
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5.假设图中的虚线表示雪线,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a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B. a坡是向阳坡,b坡是迎风坡C. b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D. b坡是向阳坡,a坡是迎风坡6.假设山顶有永久性冰川,那么山麓的气温T(T冬表示冬季最低气温,T夏表示夏季最高气温)应是()A. T冬<0℃B. T夏>18℃C. T冬<18℃D. T夏<18℃安第斯山脉纵贯南美大陆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
整个山脉的平均海拔3 660米,有许多顶峰海拔超过6 000米,终年积雪。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安第斯山脉不同纬度地段雪线示意图7.图中能分别表示安第斯山脉在10°S和45°S雪线分布的是()A.甲、丙B.乙、丁C.乙、丙D.甲、丁8.关于安第斯山在10°S和45°S雪线东、西差异原因的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 10°S山脉西侧受海洋影响强,降水多,雪线低B. 45°S山脉东侧受巴西暖流影响,降水多,雪线低C. 10°S山脉东侧为东南信风,枯燥,降水少,雪线高D. 45°S山脉西侧迎西北风,降水多,雪线低假设甲乙丙为55°N沿线的三座高度相近的山地,且山顶都有冰川分布。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水平地域分异课件

(2022·浙江6月选考)如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 成9~10题。 9.图示①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的 地域分异规律是(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 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10.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深入内陆,其影响因素是( )A.
纬度 洋流
B.地形 洋流C.纬度 大气环流 D.地形 大气环流
内陆,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其 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和大气环流
读阿尔金山—祁连山方向基带多年平均温度 与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东部地区降水量变化特点出现的原因是( )
A.温度降低,蒸发减弱 B.受季风影响增强C.高山
冰雪融水增多
D.地形抬升作用12.说明阿尔金山
图示
典型地区
典型案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 带性)规律
热量(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即以热量为基础
东西方向(或纬线方向)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或 干湿度地带性)规律
水分(海陆位置)
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即以水分为基础
南北方向(或经线方向)
南北方向(或纬度变化的方向)
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的方向)
14.B 根据图信息可推测出,④为热带荒漠,⑧为温带荒漠,热带荒漠主要是受大气环 流的影响,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降水量小,蒸发量大; 温带荒漠主要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量小,蒸发量大,B对; ④和⑧两地植被类型的形成都与人类活动相关,但人类活动不是主导因素,A错;④地 植被类型的形成与洋流性质也有关联,但不是主导因素,C错;荒漠决定土壤性质,而 不是土壤性质决定荒漠的形成,D错。选B。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垂直分异规律

课时38垂直分异规律1.形成原因:海拔的变化。
2.分异基础:水热的垂直变化。
3.垂直自然带:在垂直分异规律的支配下,具有一定高度的山体,由下而上出现随等高线延伸的不同带状自然环境。
通常以植被或土壤作为划分垂直自然带的主导标志。
同一山体的垂直自然带,又有阴坡和阳坡的明显差异。
思考草甸和草原有何区别?答案(1)草甸一般属于非地带性植被,可出现在不同植被带内,草层高而茂密,种类繁多,植物在不同季节开花,典型的有高山草甸。
(2)草原属于半湿润和半干旱条件下的地带性植被,以旱生草本植物占优势,主要有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等类型。
1.垂直带分布特点地表景观随海拔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差异是基础。
(1)垂直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2)山麓的垂直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陆地自然带相一致。
(3)山地垂直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
(4)同一垂直带:阳坡分布海拔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如下图所示:2.雪线(1)概念:终年积雪的下限,年平均降雪量等于消融量(受热融化、蒸发)。
(2)影响因素:雪线高度一般与温度、降水、坡度等有关。
具体情况如下:因素影响温度(热量或纬度)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降水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呈负相关。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
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坡度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反之偏低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荒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增强,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气候、地貌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3.林线(1)概念:森林分布的上限,是高纬度地区或高山地带,由于气温、水分、风力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生长乔木的界限。
广东省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课前小测】下图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理想模式图,请将自然带所代表的序号填入模式图中。
①热带雨林带②热带草原带③热带荒漠带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⑤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⑥亚寒带针叶林带⑦苔原冰原带⑧热带季雨林带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⑩温带草原带⑪温带荒漠带【单元知识结构】非地带性因素:某些地区由于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分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与水平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称为非地带性。
实例:典型地区影响因素南半球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南美巴塔哥尼亚荒漠带,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海岸狭长延伸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高,大陆东岸分布纬度低【课堂探究】阿尔泰山区的喀纳斯河自喀纳斯湖流出后向东南方向流动,形成两坡不对称的宽谷,其中泰加林仅分布在右岸山坡,且谷底分布稀疏。
左岸多冰川搬运的大小混杂的颗粒物,称为冰川漂砾。
冰川漂砾处没有现代冰川。
下图示意喀纳斯河研究河段的横剖面。
据此完成下题。
1.泰加林仅分布在喀纳斯河右岸山坡,主要是因为右岸山坡( )A.坡度较大B.水分充足 C.热量适宜 D.基岩广布2. 谷底泰加林分布稀疏,主要受制于( )A.积温B.河流C.坡度D.冻土3. 与冰川漂砾形成时期相比,目前泰加林( )A.分布上移,范围扩大B.分布上移,范围缩小C.分布下移,范围扩大D.分布下移,范围缩小(2023·盐城模拟)丹霞地貌具有顶平、坡陡的特征。
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多耸立的孤岛状山峰,海拔多在300—400 m,相对高度一般小于200m。
因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的孤立山顶植被呈环状分布格局。
右图为某丹霞山峰植被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题。
4.导致植被环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 B.热量C.光照 D.岩性5.山顶植被环状分布体现了()A.纬度地带性分异 B.干湿度地带性分异C.垂直地域分异 D.地方性分异登曲是青藏高原东部澜沧江的一级支流,流域内总体光照充足,低温干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水平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课件

北
南
阳坡
南半球
南
北
阳坡
北半球
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垂直自然带分布 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 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 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图 所示:
3.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2)降水: 负相关 降水多,雪线低,降水少,雪线高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
背风坡
迎风坡
冰川
雪线低 降雪多
山体迎风坡与背风坡雪线示意图
3.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3)地形坡度: 坡度越陡,积雪易下滑,雪线越高; 坡度越缓,雪线越低
喜马拉雅山脉冈仁波齐锋冰川
(2)在分析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3.地方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常见的地方性分异规律及成因 自然带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河流等地方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地方 性分布。地方性分异规律及成因分析分类总结如下:
因素 分布地区 理想自然带 现实自然带
成因
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运动弱,降 地形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 亚热带常绿阔
部,澳大利亚东北部, 叶林带
巴西东南部等地区
受暖流影响,且地处来自海洋 热带雨
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 林带
大,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地 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与当地水平自 高山植 海拔高,温度低,降水发生垂
形 青藏高原地区
然地带一致 物区 直及水平方向的递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2.1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 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 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 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下图所示:
(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 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 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6)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 坡向 ①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 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答案] (1)C (2)B
分析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一定要注意:山地的基带和山 地两侧带谱的分布差异。例如,本题就是利用四座山的基带 不同来判断该山为昆仑山。
角度: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015·四川德阳二模)下图为某山脉南、北两坡气候资料 图,实线表示气温,虚线表示降水。据此回答1~2题。
1.该山脉南坡为( ) A.背风坡、向阳坡 B.迎风坡、背阴坡 C.迎风坡、向阳坡 D.背风坡、背阴坡 [解析] 图中1月气温曲线显示,同一海拔南坡气温高 于北坡,则南坡为向阳坡;另外,从1月、7月降水曲线可看 出,南坡降水量多于北坡,则南坡为迎风坡。
[解析] (1)由图可知,该山地北坡三地山麓自然带均为 暖温荒漠带,说明其位于我国暖温带的内陆地区,最可能为 昆仑山。(2)由图可知,该山地由山麓至山顶自然带呈现出 荒漠带→荒漠草原带→草原带→森林草原带→高山草原带→ 高山草甸带→亚冰雪带→冰雪带的变化,在山的一定高度出 现森林带,昆仑山北坡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为迎风坡,降 水从山麓至山顶呈现出少→多→少的变化趋势。综合可以判 断影响该山地北坡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高中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用书 第6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 含答案

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一、选择题富铝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
其在我国分布广泛,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
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成土母质B.气候C.生物D.地形2.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A.赤红壤B.砖红壤D.黄壤2.B1题,富铝土是土壤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体铝硅酸盐矿物受到分解,氧化铝在土壤中残留和,影响其形成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B项正确。
第2题,湿热气候促进矿物分解,更易形成富铝土。
红壤、赤红壤分布区,热量较低,气候干燥,土壤铁、铝含量较少;南方气温较高,东部沿海气候湿润,所以铁、铝含量最高的是砖红壤;黄壤分布的纬度较高,热量较低,铁、铝含量较少。
(2021·天津高三二模)植被覆盖度是指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
气候、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一个地区的植被覆盖度。
下图为我国某山脉4—10月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统计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根据图中的海拔信息,该山脉可能为()A.盘山B.天山C.秦岭D.南岭4.图中甲处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基本一致,其主要原因是()A.植被类型相似B.人类活动相似C.水热条件相似4.B3题,4—10月为我国绝大部分植被的生长期,图示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在海拔1000~3000米说明该山脉植被覆盖度较高。
海拔2000米以下,南坡大部分植被覆盖度比北坡高,说明在2000米以下的同海拔处,南坡水热条件好。
天山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度较低,北坡受北冰洋和大西洋水汽的影响,水分条件比南坡好,所以北坡应比南坡植被覆盖度高,B项错误;盘山主峰挂月峰海拔864.4米,盘山平均海拔400~600米,不符合本山的海拔,A项错误;秦岭是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雨热同期,水热丰富,植被覆盖度高,且秦岭海拔接近4000米,南岭海拔较低,海拔仅千余米,C项正确,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知道有哪些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知识梳理:
1、陆地自然带的定义和形成
定义:
地球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 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相同,分别具有一
定的_热__量___和_水__分__组合。不同的气候,
又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
__植__被__和_土___壤__类型,从而形成了具有
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温带荒
漠带
温带落叶阔 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冰原带
苔原带
陆
亚寒带针叶林带
北极圈
地 自 然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温带
温带 荒漠
草 原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带
热带荒漠带
北回归线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带
赤道
(2013·山东文综)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 图回答2~3题。
4.同一自然带,在甲、乙两坡分布高度不同的主
A 要原因是
A.获得太阳辐射不同 B.地质构造不同
C.山体坡度不同
D.土壤类型不同
读下面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回答5~ 6题。
C 5.该山地可能位于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6.若该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12℃,则该
带谱分布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NS
D
A.四座山地都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同一半球 B.甲丙丁在南半球,乙在北半球 C.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甲丙丁乙 D.相同高度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数量的多少 与其所处的纬度高低有关
读图,完成:
C 3.该山可能位于
A.赤道附近 B.30°S附近 C.45°N附近 D.极圈附近
②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热量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 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 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 亚热带地区。
③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 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 反之则越高。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 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若是赤 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 发生的变化规律相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 化规律。
B.o→a 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水份
C.o→b 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D.o→b 所处纬度越来越高
递增
递减
热量
5. 据图 2 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
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
分干湿两季
C.全年炎热干燥
D.冬季温和湿润,
夏季炎热干燥
难点与常考点: 1、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
山地的海拔不超过
B
A.1000米
B.2000米
C.3000米 D.4000米
重点和难点: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
①通过带谱中南坡、北坡的同类自然带的 高低判断南北半球。如果南坡同类自然带 高于北坡,则该山位于北半球。因为,在 同等海拔高度情况下,水热状况南坡优于 北坡,因此,南坡靠近低纬,为北半球。 反之,则为南半球。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温带
温带 荒漠
草 原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带
热带荒漠带
北回归线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注意:哪两种气热候带类雨型林的带 自然带相同赤?道 哪种气候条件下有两种不同的自然带?
自然带与气候分布的关系
3、三种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水平
(纬度地带性)
地带
性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性)
3)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 垂直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 从赤道到两极
分布 南北更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规律 东西延伸
经度地带性 从沿海到内陆
东西更替 南北延伸
垂直地带性
沿海拔变 化
图示
形成 主要是由于纬 基础 度位置引起的
热量差异。
典型 在高纬和低纬
地区
地区表现得明 显
第五章
第2讲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课标要求】:
1、掌握陆地主要自然带名称和分布、植被 和对应的气候
2、根据资料能分析、判读三种地域分异规 律。
3、知道非地带性分布的实例。
【复习要求】:
1、了解什么是陆地自然带及陆地自然带是怎样形 成的?
2、掌握陆地自然带的(名称、分布、与气候和植 被的关系)。
3、理解三种地域分异规律,掌握其形成原因、影 响因素、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是由于距海 远近引起的水份 差异。
在中纬地区表现 明显
主要是由于海拔 高度引起的水热 变化。
在低纬度高山表 现更明显
热带草原带 热热带温带亚 温亚荒带雨热 带寒漠落林带 落带带叶带常 叶针苔温阔绿阔叶带原叶硬叶温林荒带林叶林带带漠带林带草带带原带
温带落叶 阔叶带
温带草 原带
亚热带常绿硬
叶林带
自然带
落实(完成学案第一部分): 1、陆地自然带名称及分布
2、三种地域分异规律及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典型地区
2、自然带名称、分布及其与气候、植被关系
7
6
陆
5
北极圈
地
11
4
自
然
10
3
带
9
8
北回归线
2
1
赤道
2、自然带名称、分布及其与气候、植被关系
冰原带
苔原带
陆
亚寒带针叶林带
北极圈
地 自 然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2、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几个规律 性问题及判读。
说出以下古文反映了哪种地域差异: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而为枳。”
1.下面四幅山地垂直带谱中,位于
D 北半球暖温带的山地是
2.下列是四座相同高度山地的垂直自然带
陆地自然带的形成:
不 同
纬度 位置
热量
地 区
海陆
水分
位置
气 候
植被 土壤
不
成带状
同 的
自 一定宽度 然
带
多
热
姿
带
多
雨
彩
林
的
带
地
表
面
貌
自然带
自然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自然带
热带荒漠带
自然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自然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自然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自然带
自然带
寒带冰原带
2.3、图我中国②东为部森林植被东西( 宽度) 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 化,A其.主草导原因素是 B.荒漠
CA..针纬叶度林 B.D.洋针流阔混C交.林地形 D.季风
(2010·天津文综)读图 1 和图 2,回答 4~5 题。
4. 据各自然带在图 1 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
是
()
A.o→a 距离海洋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