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有效成分的提取及药理作用
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作用探讨

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作用探讨引言白芍,又称女参、茯神,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功效。
白芍中主要含有芍药苷,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
而炮制方法作为影响药材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对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作用进行探讨,以期为该药材的更好应用提供参考。
一、白芍的药理作用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白芍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同时也可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胃痛等疾病。
这些功效主要归功于白芍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芍药苷。
芍药苷具有抗炎、抗氧化、解痉、镇痛等多种药理作用,对于调节免疫、改善微循环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1. 炮制温度对芍药苷含量的影响炮制温度是影响药材中有效成分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白芍的炮制温度对芍药苷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炮制温度升高会促进药材中芍药苷的释放,从而导致芍药苷含量的增加。
但是当炮制温度过高时,可能会导致芍药苷的分解和损失,从而使芍药苷含量下降。
炮制温度需控制在一个适宜的范围内,以确保芍药苷含量的最大化。
3. 不同炮制方法对芍药苷含量的影响目前,炮制白芍的方法主要包括醋炮、酒炮、盐炮、清水炮等多种。
研究表明,不同的炮制方法对白芍中的芍药苷含量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醋炮可能是使芍药苷含量最大化的方法之一,因为醋炮可以有效促进药材中芍药苷的释放,并且不易使芍药苷分解和损失。
而酒炮、盐炮等方法对芍药苷含量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
三、结论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炮制温度、炮制时间以及炮制方法,以尽量确保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最大化。
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规律,为白芍的更好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白芍有效成分的提取及药理作用

白芍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及中西医药理作用研究谢海潭(湖南康寿制药有限公司)摘要:目的:从中药白芍中提取有效化学成分以及临床药理分析作用方法:通过对中药白芍的中西医药理研究,并对其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药理统计与分析结果:白芍的主要化学成分主要甙类、萜类、黄酮类、鞣质类等,其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炎、抗菌、保肝、镇痛等结论:目前,白芍已在多种中药或中西药制剂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白芍将进一步发挥出更大的药用价值。
关键词:白芍有效成分中西医药理研究目前,许多药物制剂当中含有白芍,这是由于白芍本身含有许多药用成分,对多种疾病都有显著的治疗或辅助治疗效果。
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有效部位含有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其中芍药苷的含量占总苷的以上,一般认为芍药苷为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故的药理作用基本代表了白芍的药理作用。
本文就白芍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进行简单的阐述。
:白芍的活性成分提取及现代医学(西药)药理研究1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查阅各种中医医学典籍以及近年来各大代表性的有关中药白芍的医学著作或杂志。
方法:通过对本草考证、品质研究、生物学研究、化学成分研究、药理研究等方法的统计和分析,研究和讨论中药白芍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结果白芍的化学成分[]单萜及其苷类成分:自年首次分离得到芍药苷以来,经过科研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又先后分离得到了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白芍苷、苯甲酰氧化芍药苷等成分。
三萜及其苷类化合物:年,等首次报道了芍药中的个三萜化合物,其主要属于五环三萜中的齐墩果型,其特点是大部分的位连有羧基。
黄酮及其化合物:年,从白芍中得到个黄酮化合物,其特点是位,’位羧基,在位可成苷。
鞣质类:等从芍药根中得到了没食子酰鞣质类化合物。
其他成分:从白芍中也可分离得到白芍根基本油的种成分,树脂、糖、蛋白质、金属元素、、、、及种氨基酸。
白芍的药理作用芍药苷是中药芍药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一种单萜类糖苷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自由基损伤、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免疫调节等,且毒副作用小。
白芍总苷的药理作用及其毒性研究进展

白芍总苷的药理作用及其毒性研究进展【关键词】白芍总苷药理作用毒性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TGP)为白芍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主要含有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单萜苷类化合物。
白芍总苷的药理及临床研究发现,白芍总苷具有止痛、抗炎、保肝,以及多途径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等多种药理作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有确切疗效。
现对其药理作用和毒性综述如下。
1 药理作用研究1.1 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镇痛作用,高崇凯等[1]用TGP粉针剂100~300mg/(kg・d)静脉滴注可显著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揭示该药具有镇痛作用。
王永祥等[2]利用大鼠热板反应和扭体反应检测TGP对痛觉的影响,发现TGP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小鼠扭体和嘶叫,且该作用不能被纳洛酮阻断,提示其镇痛作用可能与吗啡受体无关。
而TGP对白细胞介素-2的抑制作用,可能参与其镇痛机制。
Kobayashi M等[3]通过动物实验证实,白芍有抗胆碱能作用,因而具有止痛功效。
国内动物实验研究证实TGP具有抗惊厥作用。
张艳等[4]采用最大电休克发作法、士的宁惊厥法和戊血氮最小阈发作法,观察TGP对动物惊厥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TGP呈剂量依赖性对抗小鼠的最大电休克发作,TGP[60~100mg/(kg・d),ig]能对抗士的宁引起的小鼠和大鼠的惊厥。
TGP[40~80 mg/(kg・d),ig]对小鼠的戊血氮最小阈发作无影响。
TGP[40~80 mg/(kg・d),ig]对小鼠最大电休克发作的作用高峰时间在0.5~1.5h之间。
1.2 抗炎作用TGP粉针剂50~150mg/(kg・d)静脉滴注可明显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并对佐剂性关节炎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100~300mg/(kg・d)静脉滴注可显著抑制小鼠耳二甲苯所致的炎症,揭示该药对急性、慢性和免疫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5]。
白芍提取物

白芍提取物白芍提取物常应用与美容化妆品,主要功效有漂白润肤和护发生发。
配成膏、霜可治面部皮肤一些由肝脾不调所引起的疾患,且其性味苦、酸、微寒,故由阴虚内热,血燥所引起的头面皮肤疾患皆能应用治疗。
产品基本信息【中文名称】:白芍提取物【拉丁名称】:White Paeony Root【英文名称】:Paeonia lactiflora P.E.【使用部位】:毛茛科芍药属植物芍药的干燥根【产品性状】:浅棕黄色至棕褐色的粉末【产品规格】:芍药苷10%-98% HPLC【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
根肥大,通常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
茎直立,光滑无毛。
叶互生;具长柄;2回3出复叶,小叶片椭圆形至披针形,长8~12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楔形,全缘,叶缘具极细乳突,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叶脉在下面隆起,叶基部常带红色。
花甚大,单生于花茎的分枝顶端,每花茎有2~5朵花,花茎长9~11厘米;萼片3,叶状;花瓣10片左右或更多,倒卵形,白色、粉红色或红色;雄蕊多数,花药黄色;心皮3~5枚,分离。
蓇葖果3~5枚,卵形,先端钩状向外弯。
花期5~7月。
果期6~7月。
【产地】:分布安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炮制方法】:白芍:拣去杂质,分开大小个,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捞出,晒晾,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干燥。
酒白芍:取白芍片,用黄酒喷淋均匀,稍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
(每白芍片100斤,用黄酒10斤)【化学成分】:主要含芍药甙(Paeoniflorin),羟基芍药甙(Oxypaeoniflorin)、芍药内酯甙(Albiflorin)、苯甲酰芍药甙(Benzoylpaeoniflorin)等【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2、镇痛作用3、催眠和抗惊厥作用4、免疫调节作用芍药甙对离体肠管,在位胃运动和子宫平滑肌均表现抑制,并能拮抗催产素所引起的收缩。
中药白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鉴别方法和有效成分测定

中药白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鉴别方法和有效成分测定中药白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鉴别方法和有效成分测定中药白芍的化学成分根含芍药甙、牡丹酚、芍药花甙,苯甲酸约1.07%、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β-谷甾醇和三萜类。
另四川产者含一种酸性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花含黄芪甙、山柰酚3,7-二葡萄糖甙,多量没食子鞣质(10%以上)、除虫菊素0.13%、13- 基十四烷酸、β-谷甾醇、廿五碳烷等,叶含鞣质。
白芍含有芍药甙(Paeoniflorin)、牡丹酚(Paeonol)、芍药花甙(Paeonin).亦含有苯甲酰芍药甙(Benzoylpaeoniflorin)、芍药内酯甙(Albiflorin)、氧化芍药甙(Oxypaeoniflorin)、芍药吉酮(Paeoniflorigenone).尚含有苯甲酸(Benzo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没食子鞣质(Gal- lotannin)等.此外,还含有挥发油、脂肪油、树脂、糖、淀粉、黏液质、蛋白质和三萜类成分.中药白芍的药理作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芍药甙对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与甘草的甲醇复合物合用,二者对醋酸扭体反应有协同镇痛作用.白芍总甙(TGP)对吗啡、可乐定抑制小鼠扭体反应有协同作用.白芍总甙的镇痛作用不能被纳络酮阻断,亦不影响低频电场刺激的豚鼠回肠纵肌收缩.提示白芍的镇痛作用不是兴奋阿片受体所致.白芍总甙(1~40mg/kg)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小鼠扭体、嘶叫、热板反应,延长大鼠热板反应潜伏期,作用高峰在0.5~1小时.不同的疼痛指标,反映不同的痛整合中枢的功能活动,甩尾反应主要由嵴髓参与完成,而嘶叫、舔后足反应在高级中枢完成,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情绪活动.白芍总甙对甩尾反应无明显影响,但可抑制嘶叫、舔足反应,表明白芍总甙作用部位在高级中枢.白芍总甙可明显抑制小鼠活动;对电刺激引起的小鼠激怒反应亦有明显抑制作用.白芍总甙(5~40mg/kg)腹腔注射能降低小鼠和大鼠的正常体温,并呈剂量依赖关系,作用高峰在0.5~1小时,其降温作用受环境影响.给大鼠侧脑室注射微量白芍总甙(2.4mg/kg)亦有明显降温作用.H1-受体阻断剂氯苯吡胺(10mg/kg、20mg/kg 皮下注射)可明显拮抗白芍总甙对大鼠和小鼠的降温作用.因此,有人认为白芍总甙的降温作用与增敏脑内H1-受体有关.但是白芍总甙(40mg/kg 腹腔或皮下注射)对正常豚鼠和家兔则无明显降温作用.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白芍水溶物可明显延长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缺氧的存活时间;对抗由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电图变化;增加小鼠心肌的营养性血流量.在体实验表明:白芍有收缩血管和增加外周阻力的作用,白芍总甙可使兔舒张压升高,dp/dtmax 增加,心率减慢,酚妥拉明对其升压无阻断作用,还有增强 NA 升压作用,增强心音强度的作用.然而,白芍总甙对离体兔耳血管,则能使其扩张,使每分钟内的滴数和容量(ml)均增加;对离体兔主动脉条无明显作用,但能显着增加NA对兔主动脉条的收缩作用.3.解痉作用芍药甙有较好的解痉作用,其解痉作用是它直接作用于肠管平滑肌的结果.芍药甙及芍药的浸出液对豚鼠离体小肠均有抑制自发收缩,降低紧张性的作用,对乙酰胆碱引起的肠管收缩无明显作用,但可抑制氯化钡引起的肠管收缩.通过对芍药甘草汤解痉作用的研究,有人认为,白芍抑制副交感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游离,具有突触前抑制作用.白芍的作用被认为与腺苷样物质有关,但茶碱不能完全抑制芍药的作用,因此芍药的作用除了与腺苷样物质有关外,尚有其他物质参与.芍药的配糖体对小鼠离体子宫运动,低浓度时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呈抑制作用.芍药甙对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对肝脏的保护作用白芍提取物对 D-半乳糖胺所致肝损伤和 SGPT 升高有明显的对抗作用,能使 SGPT 降低,并使肝细胞的病变和坏死恢复正常.白芍的乙醇提取物能使黄曲霉素B1引起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所表现出来的乳酸脱氢酶及同功酶的总活性升高得以降低.白芍总甙可抑制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血浆 GPT 和乳酸脱氢酶升高,并对肝脏组织噬酸性变性、坏死有一定的对抗作用.有人认为,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损伤是因细胞膜结构发生过氧化作用而破坏,使血中谷丙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升高,白芍总甙可能对肝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因此可使转氨酶降低.5.抗炎作用实验表明:白芍总甙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同时可使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过多的过氧化氢和白细胞介素-1水平下降,并可使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所致低下的胸腺分裂原反应及脾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的能力恢复正常.提示白芍总甙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有抗炎和机能依赖性地免疫调节作用.白芍提取物能显着抑制大鼠蛋清性急性炎症水肿,对棉球肉芽肿亦有抑制其增生的作用.6.对免疫系统的作用研究表明:白芍对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增强作用.每天给小鼠饲以50%的白芍水煎剂0.8ml/只,连续5天,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每天用白芍总甙40mg/kg给小鼠灌胃,亦能促进其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实验证明:白芍总甙对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调节作用;白芍总甙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 具有低浓度促进和高浓度抑制的作用,由于白细胞介素-1在免疫调节及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形成中均起重要作用,因此可以认为,白芍总甙调节白细胞介素-1的产生可能是其发挥免疫调节及防治关节炎的机制之一.亦有实验表明:白芍总甙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白三烯 B4呈抑制作用,并有剂量依赖关系,100mg/L的抑制作用与相同剂量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氟灭酸相当,但作用较缓慢.其50%抑制率为0.66mg/L;所以,白芍总甙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可能也与其影响白三烯 B4 的产生有关.中药白芍的理化鉴别1.该品提取液加三氯化铁试液显蓝色(鞣质反应).2.取该品粉末5g,加乙醚50ml,加热回流10分钟,滤过.取滤液10ml,蒸干,加醋酐1ml与硫酸4~5滴,先显黄色,渐变成红色、紫色,最后呈绿色.3.薄层层析:取该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振摇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lml含1mg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一醋酸乙酪-甲醇一甲酸(40:5:1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紫色斑点.中药白芍的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参阅中国药典2000版附录Ⅵ D)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一醋酸一异丙醇(67:173:4: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在五氧化二磷减压干燥器中干燥36小时的芍药甙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该品中粉约0.5g,精密称定,置20ml量瓶中,加甲醇约18ml,浸泡4小时,超声处理(功率150W,频率20kHz)30分钟,取出,放冷,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滤液,即得.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I,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该品含芍药苷(C23H28O11)不得少于0.80%.。
白芍及其化学成分的药理研究进展_李岩

·综述·白芍及其化学成分的药理研究进展Progress of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on radix paeoniae alba and its chemical constituents李岩LI Yan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061000摘要:白芍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干燥根,性微寒,味苦而酸,入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头痛、眩晕、肋痛腹痛、四肢挛痛、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等症,也是自身免疫病、肝炎及肝硬化治疗中重要的组方之一。
白芍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单萜及其苷类、三萜类、黄酮、鞣质、多糖、挥发油等。
近年来白芍及其化学成分的药理研究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作者就其对抗炎、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扩大白芍的临床用药范围和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白芍;白芍总苷;抗炎;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257(2015)15-2153-04Progress of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on radix paeoniae alba and its chemical constituentsLI YanCangzhou Peo ple's Hospital ,Hebei ,061000,ChinaAbstract:Radix paeoniae alba is the dry root of peony which belongs to ranunculaceae perennial herbaceous plant ,it shows the slight cool character ,bitter and sour in taste ,into the collateral channels of liver and spleen ,and has the efficiency of nourishing the blood ,convergence Yin ,acesodyne and stabilizing liver Yang.It is mainly used to treat headache ,vertigo ,rib pain and celiodynia ,limbs spasm pain ,irregular menses and sweating ,a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escrip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utoimmune disease ,hepatitis and cirrhosis.The ma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radix paeoniae alba include monoterpenes and its glycosides ,triterpene ,flavonoids ,tannins ,polysaccharides and volatile oil.In recent years ,the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on radix paeoniae alba and its chemical constituents has gained significant progress ,and the author reviews their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n anti -inflammatory ,immune system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ardiovascular system and digestive system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expanding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implementing further development of radix paeoniae alba.Key words :Radix paeoniae alba ;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 ;Anti -inflammatory ;Immune system ;Central nervous system基金项目:沧州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131302102)作者简介:李岩,女,主管药师,主要从事中药工作。
白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白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崔红倩;迟宇昊;申远
【期刊名称】《新乡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41)3
【摘要】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主要产于浙江(杭白芍)、安徽(毫白芍)、四川(川白芍),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等功效。
与白芍来源相近的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二者化学成分相似,但由于加工方法、炮制工艺等不同,导致二者功效及临床应用各有偏重,区别明显。
现代研究表明,白芍中化学成分丰富,主要包含单萜及其苷类、三萜及其苷类、挥发油类、黄酮类、多酚类等,具有镇痛、抗炎、抗抑郁、保肝、抗肿瘤及抗高血糖等广泛的药理作用。
本文从白芍的化学成分出发,对近年有关白芍有效成分及其药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白芍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总页数】7页(P291-297)
【作者】崔红倩;迟宇昊;申远
【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药学院中药学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
【相关文献】
1.白芍炮制的历史沿革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白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3.白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4.白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芍的化学成分及功能主治

白芍的化学成分及功能主治白芍的概述白芍,又称芍药,是中医学常用的药材之一。
其学名为Paeonia lactiflora Pall.,属于毛茛科植物。
白芍装饰品馆有丰富的白芍珠宝,白芍手链名望更是叫好又叫座。
白芍的根茎被称为“白芍根”或“白芍草”,为中草药白芍的主要部位,常用于药品制作。
白芍具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和多种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白芍的化学成分白芍主要的化学成分包括以下几种:1.单萜类化合物:白芍中含有丰富的单萜类化合物,如白芍苷、白芍苷H、白芍苷K等。
2.黄酮类化合物:白芍中还富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包括芍药苷、芍药甙、芍药苷B等。
3.生物碱:白芍中的主要生物碱成分包括槲皮素、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等。
4.多糖类化合物:白芍中含有多种多糖类化合物,如白芍多糖A、白芍多糖B等。
5.氨基酸:白芍中富含多种氨基酸,如丝氨酸、酪氨酸等。
白芍的功能主治白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抗氧化作用:白芍中的化学成分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保护细胞免受损害。
2.抗炎作用:白芍中的芍药苷、芍药甙等化合物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炎症症状。
3.抗痉挛作用:白芍中的芍药苷具有明显的抗痉挛作用,可以缓解平滑肌的痉挛,减轻相关疼痛。
4.免疫调节作用:白芍中的多糖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
5.血液循环调节作用:白芍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减轻血液黏稠度,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6.保肝作用:白芍中的化学成分可以保护肝脏细胞,促进肝脏的修复和再生,有助于改善肝脏功能。
7.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白芍中的芍药苷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以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白芍的应用范围基于白芍的多种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白芍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常用于以下方面:1.调理女性生理功能:白芍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调理女性生理功能、缓解痛经、改善月经不调等有一定的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芍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及中西医药理作用研究谢海潭(湖南康寿制药有限公司)摘要:目的:从中药白芍中提取有效化学成分以及临床药理分析作用方法:通过对中药白芍的中西医药理研究,并对其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药理统计与分析结果:白芍的主要化学成分主要甙类、萜类、黄酮类、鞣质类等,其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炎、抗菌、保肝、镇痛等结论:目前,白芍已在多种中药或中西药制剂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白芍将进一步发挥出更大的药用价值。
关键词:白芍有效成分中西医药理研究目前,许多药物制剂当中含有白芍,这是由于白芍本身含有许多药用成分,对多种疾病都有显著的治疗或辅助治疗效果。
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为TGP,有效部位含有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其中芍药苷的含量占总苷的90%以上,一般认为芍药苷为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故TGP的药理作用基本代表了白芍的药理作用。
本文就白芍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进行简单的阐述。
A:白芍的活性成分提取及现代医学(西药)药理研究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查阅各种中医医学典籍以及近年来各大代表性的有关中药白芍的医学著作或杂志。
1.2方法:通过对本草考证、品质研究、生物学研究、化学成分研究、药理研究等方法的统计和分析,研究和讨论中药白芍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2 结果2.1白芍的化学成分[1]2.1.1 单萜及其苷类成分:自1963年Shibatas首次分离得到芍药苷以来,经过科研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又先后分离得到了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白芍苷、苯甲酰氧化芍药苷等成分。
2.1.2 三萜及其苷类化合物:1995年,Ikuta等首次报道了芍药中的8个三萜化合物,其主要属于五环三萜中的齐墩果型,其特点是大部分的28位连有羧基。
2.1.3 黄酮及其化合物:1997年,Kamiya从白芍中得到2个黄酮化合物,其特点是5位,4’位羧基,在3,7位可成苷。
2.1.4 鞣质类:Nishizawa等从芍药根中得到了没食子酰鞣质类化合物。
2.1.5 其他成分:从白芍中也可分离得到白芍根基本油的32种成分,树脂、糖、蛋白质、金属元素Mn、Fe、Cu、Cd、Ph及17种氨基酸。
2.2白芍的药理作用芍药苷是中药芍药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一种单萜类糖苷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自由基损伤、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免疫调节等,且毒副作用小。
芍药苷作为白芍总苷的主要成分,已被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
2.2.1 对肝脏的保护作用[2]:白芍是肝炎及肝硬化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方之一,祖国医学认为其养血、通络作用可能有助于改善肝功能。
戴俐明等应用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肝炎动物模型,观察白芍总苷对实验性肝炎的保护作用。
结果发现白芍总苷连续7天腹腔注射的预防给药可显著改善小鼠肝损伤后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血清清蛋白下降及肝糖原含量降低,并使形态学上的肝细胞变性和坏死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恢复。
同时超微结构上肝细胞内线粒体的肿胀、内浆网的空泡变性,溶酶体的脱落也得到明显改善。
2.2.2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脂质代谢作用[3]:TGP能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同时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生物糖、脂代谢的紊乱,但TGP并不能直接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
2.2.3 镇痛作用[4]:TGP对小鼠扭体和嘶叫的抑制作用不能被纳洛酮阻断,提示TGP的镇痛作用可能与吗啡受体无关。
2.2.4 免疫调剂作用[4]:TGP对环磷酰胺降低的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具有恢复作用,对其增高的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TGP可不同程度地调节AA大鼠模型、SLE小鼠模型的免疫功能紊乱,对免疫应答多个环节具有作用,作用特点呈功能和浓度/剂量依赖性双向免疫调节。
2.2.5 对神经系统及骨骼肌、平滑肌的作用[5]:TGP肌注科明显抑制小鼠活动,腹腔给药能抑制小鼠电刺激怒反应。
日本木村正康用芍药、甘草的提取物芍药苷和甘草皂苷研究本方对骨骼肌的作用,结果表明芍药苷对神经肌肉结合部位呈阻断作用。
提示芍药对骨骼肌有松弛作用。
研究发现,芍药苷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同时,可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高表达白介6基因,并促进其细胞外分泌白介6蛋白。
由此说明,芍药苷或许是通过促进骨髓或外周血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促使其高分泌白细胞介素6等细胞因子进而影响造血细胞及免疫细胞的功能。
2.2.6 对妇科疾病的作用[5]:白芍对子宫具有特异性作用,其提取物对小鼠离体子宫运动,低浓度时呈兴奋、高浓度时呈抑制作用,且能对抗乙酰胆、组织胺引起的收缩。
芍药苷能明显抑制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
2.2.7 泻下作用:有学者以整体动物及动物的离体器官研究了白芍泻下作用的机理。
结果表明[5]:1.白芍的泻下作用是由白芍直接接触肠道而产生的;2.白芍使大肠分泌胶状物滑润肠道而致泻;3.白芍使小肠、大肠含水量增多而下泄。
2.2.8 抗炎作用:口服芍药水浸膏,可抑制小鼠由角叉菜胶引起的脚蹠浮肿,也可抑制醋酸扭体反应,此效果芍药配伍甘草有较强的协同作用。
2.2.9 对乙肝病毒的灭活作用[5]:于习民采用银花白芍饮对乙肝病毒进行灭活试验,实验结果提示,金银花、白芍对HBV灭活作用最强,田基黄、白花蛇舌草次之,白术、虎杖、黄芩、垂盆草24小时后滴度有下降趋势,而传统治疗肝炎中药,现代研究也认为有较强抗病毒作用的茵陈蒿、蒲公英及板兰根未见灭活效应。
2.2.10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6]:芍药苷可降低红细胞刚性,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红细胞压积,尚有抗凝血酶的作用。
白芍总苷具有抑制人血红细胞渗透性溶血的作用,能显著抑制H2O2引起的溶血反应,并显著抑制H2O2引起的红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的降低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增多,对ADP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
B:白芍的中医理论药理研究本药处方名有生白芍、炒白芍。
处方只写“白芍”,药房付生白芍。
【性味与功效】味苦、酸,性凉。
功效:疏肝理气,柔肝养血,缓中止痛,平肝敛阴。
【传统应用】主治肝胃不和所致的胸胁胀痛、脘腹疼痛,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以及自汗、盗汗,头痛、眩晕等病症。
本药常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芍药甘草汤(《伤寒论》):白芍、甘草,治疗伤暴脚挛急。
又《本草纲目》:白芍、炙甘草,治疗腹中虚痛。
又《本草纲目》:白芍、甘草,治疗消渴引饮。
②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白芍、当归、黄连、木香、槟榔、大黄、黄芩、官桂、甘草,治疗下痢脓血,里急后重。
③芍药汤《圣济总录》:白芍、桂、甘草,治疗产后血气攻心腹痛。
在著名方剂调和营卫、解表退热的桂枝汤中,养血调经的四物汤中,疏肝和胃的四逆散、逍遥散中,调和肝脾的痛泻要方中,清肝泻火的大柴胡汤中,治疗历节痹痛的桂枝芍药知母汤中,白芍均是重要的配伍药。
【主要成分】白芍主要含芍药苷、挥发油、氨基酸等成分。
1.8-药苷含量达3.8%o~5.7%,包括芍药花苷、丹皮酚,少量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新苷、芍药吉酮、(Z)一(1S,5R)一ls-β蒎烯一1-o代β-巢菜糖苷等。
2.挥发油白芍含挥发油。
油中为苯甲酸、牡丹酚等成分。
3.氨基酸白芍含氨基酸达12.3%。
其中以精氨酸最多,有6.81%;其次为谷氨酸、天冬氨酸等14种氨基酸。
4.其他白芍还含倍单宁等鞣质、没食子酸、没食子酸乙酯、β谷甾醇等。
【药理作用】(一)调节免疫:1.增强巨噬细胞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白芍水煎剂和白芍总苷灌服可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芍药酸性多糖和中性多糖均有激活网状内皮系统功能的作用。
2.调节T淋巴细胞功能:白芍总苷对T细胞功能呈双向调节作用。
可促进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调节细胞的诱导。
白芍总苷腹腔注射对特异性Ts细胞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能拮抗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作用。
3.调节体液免疫功能:芍药总苷腹腔注射对正常小鼠SRRC溶血素抗体无明显影响,但能拮抗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低下,使免疫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还可明显减轻60CO照射所致的胸腺、脾脏的萎缩以及溶血素抗体生成的抑制作用。
白芍总苷既能促进IgM生成,又能使IgM生成降低,对体液免疫起着双向调节作用。
(二)抗炎:芍药苷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丹皮酚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芍药苷和丹皮酚对多种致炎剂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渗出和水肿以及免疫性炎症,均有显著的抑制功效。
(三)对消化系统1.保肝:白芍对多种实验性肝损伤均有显著的保护。
对急性肝损伤白芍可使A1T显著下降.使肝细胞病变和坏死恢复。
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芍药总苷腹腔注射可使ALT显著下降,肝细胞超微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肝细胞再生活跃,肝脏病变程度明显减轻。
肝苏联膜特异性脂蛋白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得到恢复,表明芍药总苷不但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而且还有功能依赖性免疫调节作用。
2.解痉:白芍和芍药苷对肠平滑肌具有显著的解痉作用。
芍药甘草汤于低浓度时能促进胃蠕动,增及收缩力,高浓度时则抑制收缩。
芍药甘草汤及芍药、甘草均能抑制副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回肠收缩。
芍药能抑制副交感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为突触前抑制。
芍药苷为解痉的主要成分,芍药解痉还与其他成分有关。
芍药甘草汤对兔肠平滑肌的抑制作用,强于方中两药单味使用时的功效。
芍药甘草汤中的芍药分别选用芍药的5种炮制法,对乙酰胆碱所致肠痉挛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剂量增大,作用也随之增强。
5种炮制方法的功效,以醋炒白芍的作用最强,其次为麸炒、酒炒的,清炒的最弱。
3.抗胃溃疡:芍药苷和丹皮酚具有明显抑制小鼠应激性溃疡和胃酸分泌的作用。
芍药与甘草同用对胃酸分泌有协同作用。
(四)对心血管:白芍水提物可显著延长异丙基肾上腺素所致的小鼠心肌缺氧的存活时间,拮抗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心肌缺血,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
芍药总苷静脉注射可使兔、猫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
白芍水提物能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芍药总苷能减轻血小板血栓湿重,抑制血栓形成,其有效成分为氧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氧芍药苷。
(五)镇痛、镇静、抗惊、降温:1. 镇痛:芍药、芍药苷和芍药甘草汤均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芍药苷与吗啡、可乐定有协同作用。
2.镇静:芍药苷和丹皮酚均有镇静作用,有增强催眠药的作用。
3.抗惊:芍药苷和丹皮酚均有抗惊厥作用,并可明显减轻脑电痉挛波,提示有抗癫痫作用。
4.解热:芍药苷可降低正常小鼠体温,但对发热无解热作用。
芍药苷的降温作用与其能增敏脑内H1受体有关。
丹皮酚既可降低正常小鼠体温,又对发热有解热降温作用。
(六)增强耐缺氧和抗氧化、抗疲劳1.增强耐缺氧能力:白芍水提物腹腔注射可明显延长小鼠常压缺氧情况下死亡时间,可明显延长小鼠减压条件下缺氧存活时间。
2.抗氧化:丹皮总苷和芍药总苷对氧自由基有清除作用,丹皮总苷可显著抑制肝脏脂质过氧化形成和AlT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