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辩证评价陈独秀

合集下载

评陈独秀

评陈独秀

评陈独秀陈独秀(1879-1942),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对陈独秀先生,我觉得应从功与过两个方面来评价。

首先是功绩方面。

对于陈独秀的历史地位,已有很多著作进行了论述。

总的来说,我认为他主要有以下几大贡献:一.在辛亥革命之前陈独秀组建岳王会,借岳飞精忠报国抗击金人的精神,宣传鼓动革命,后来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牺牲的烈士大多是出自岳王会可见,陈独秀领导的岳王会对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起了多大的作用二.新文化运动是陈独秀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他以《新青年》为战斗堡垒培养出一代以改造黑暗中国为己任的新人;他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率先向传统封建思想的堡垒发动了猛烈的攻击;他发动文学革命,把思想解放运动引向更加广阔的领域;他锐意改革北大文科,为青年学生开辟了思想自由的新天地。

众所周知,20世纪中国有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40年代的延安整风运动,70至80年代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影响最早而且时间最长的当然是第一次,即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如果没有这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就没有後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後两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扬,与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三.被毛泽东成为“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的陈独秀,通过《新青年》,以科学和民主的思想惊醒了长期束缚在封建桎梏中的一代青年,于是在1919年5月4日这天掀起了思想解放热潮,这个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它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除了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亦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四.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

陈独秀人物分析报告

陈独秀人物分析报告

陈独秀人物分析报告陈独秀(1879年-1942年),原名高寿,字独秀,江苏常熟人。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化活动家。

本文将从他的早期生活、政治理念和文化活动三个方面对陈独秀进行人物分析。

陈独秀早年伟岸的人格特质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为他在思想政治领域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在上海南洋公学任教期间,陈独秀推崇西方科学与自然,崇尚民主和自由,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

他积极参与中国同盟会和同兴会等革命组织的活动,追求国家独立和人民幸福。

陈独秀对遭受封建压迫和国家割让的中国社会状况感到深深的忧虑。

他提出了“一切愿足下的心首恶者、勿问何人”和“信用至上”的主张,倡导逐步实现革命与改良的统一,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他强调要通过巩固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使中国能够摆脱列强的控制,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陈独秀的文化活动对于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他担任《新青年》杂志的主编,提倡新文化运动。

他提出了“实用主义文学”和“民众文化”等理论,鼓励文人撰写现实主义小说和描写工农生活的作品。

他倡导普及教育,提倡女性解放,呼吁废除传统礼教。

陈独秀的文化思想为当时的青年人提供了新的思想空间和创作方向,影响了后来的文化运动。

综上所述,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化活动家。

他在早年就展现出了追求真理、为人民谋幸福的坚定信念。

他的政治理念和行动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文化活动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陈独秀以他的智慧和才情,为中国近代政治和文化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评陈独秀的中国近代史观

评陈独秀的中国近代史观

以及 帝 国 主 义 援助 北 洋军 阀 压 迫 革 命 党

,
使得 辛
,
亥 革命 的 结果 是

除 剪 了 一 些 辫 子 和 挂 上 一 块 民 国招 牌 外 别 无 所 谓 成 功
, ,
&
资产 阶级
应该

民 主革 命 的 任 务没 有 完 成
国 共 合 作 的 北伐 战 争 ∋ 即大 革 命( 则 是 辛 亥 革命 的 继 续

前资 本 主 义 社 会
,

的 结 束 和 半 封 建半 殖 民 地 社 会 的
,
中国 从 此 进 入 了 一 个新 的历 史 阶段
,
即 近 代 史 阶段

第 二 个 过程
陈 独秀 认 为应 从
世 纪 ∃ 年 代 开 始 的 洋务 运 动 算 起 %
,
,
以 洋务 运 动
— 几 个 基本 阶 段
的 头 一炮

八 国 联 军 侵 华战 争
日本 帝 国主 义 侵 华 战 争 为 主 线

他说
,


—鸦 清代

也 就是 沉 睡 的长城 标 志 着 中国 历
内老 大 帝 国封 建宗 法 的 道 德 思 想 制 度 开始 大 崩 溃
#

这 一 崩溃 的 开 始

史 的 一 大 转变
开始

,
即是陈 独 秀 所 指 的

不 幸这 次改 革 仍 为 清 廷

因 而 酿 成 了 庚 子 义 和 团 运动 和北 国联 军 占领 首 都 前 恶 果 ”

,

近代史人物陈独秀评价两千字

近代史人物陈独秀评价两千字

中国历史人物—陈独秀陈独秀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家和民族灾难沉重的年代,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他的一生是跌宕起伏,领导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等重要的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曾当过总书记;但也受过多次牢狱之灾,......1937年7月,陈独秀经受过8年的监狱生活后,作为政治犯被释放出狱。

几十年过去了,陈独秀关于民主思想的见解有的被证明是错误的,但有的是正确的,应以一个公平的心态去评价陈独秀。

我的家乡是安庆市,作为陈独秀先生的老乡我深感自豪也深为其思想、博学、人格、个性、理性、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真知灼见与正确预见所折服。

人如其名,“独秀”即独特而优秀的品质和才华是我中华最值得自豪的人物。

以他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在宣扬民主、自由、张扬个性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地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扬弃不能不说是他的独特而优秀之处,对于今天的知识分子来说也是值得吸收的精神财富。

我一直尊敬和欣赏陈独秀的才气、智慧和人格,他是当今中国政坛与思想界无人可比的人才,但他的真实思想与行为却被世人所忽视或者说误解了,而那些荒谬的观点却在中国风靡一时,不能不说是中国人的悲哀啊!他不愧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其学识渊博,懂日、英、法三国文字,工宋诗,善写隶书,对旧学很有功底,新学造诣尤深,思想锐利,通晓中西文明,是民主自由和科学的倡导者,他的政治预言已被现实证实(比如苏联的大清洗、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东欧巨变而解体等)是正确的,而且对于现在的中国正走向民主与自由历史趋势同样有现实意义。

我想毛泽东的“实事求是”的思想也许就是陈独秀提倡科学精神的延续吧,毛泽东一直很尊敬与欣赏他的前辈兼老师陈独秀先生,但遗憾地是他没有继承和发扬陈独秀的民主与自由的普世真理而是走向了民主与自由的反面独裁(专制),也没有陈独秀的学识渊博和高尚人格,进而酿成了后来的“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悲剧,也为后来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带来了专制这个消极影响,如果毛泽东很好贯彻了陈独秀的民主自由与科学那今日之中国也不会出现国共两党两岸对立,也不会出现众多的官僚与贪官,经济发展也会比现在发达多了,至少在经济上中国起步会早五六十年时间,如果从陈独秀提倡民主自由科学起一直执行和贯彻它那么这种政治思想经过八九十年(1915-2004年)的发展早已深入民心了。

近代史 评价陈独秀

近代史 评价陈独秀

毛泽东对陈独秀的评价
• 毛泽东在1945年中国共产党“七大”预备 会议上,在指出陈独秀在大革命后期犯了 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以及后来搞托陈取消派 “反对我们”之后说:“关于陈独秀这个 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 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 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 ,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 ……
陈独秀
简介
陈独秀,1879~1942, 安徽安庆市人,原名 庆同,字仲甫,号实 庵。新文化运动的发 起人和旗帜,中国文 化启蒙运动的先驱, 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 及首任总书记,一大 至五大党的最高领袖。
人物生平
• 1879年生于安徽安庆。自幼丧父,随祖父 修习四书五经,1896年考中秀才。 • 1897年入杭州求是书院学习,开始接受近 代西方思想文化。1899年因有反清言论被 书院开除。 • 1901(22岁)年因为进行反清宣传活动, 受清政府通缉,逃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 范学校速成科学习。 1903年在日本与邹容、 张继等怒剪学监发辫被遣返回国,与章士 钊、张继等共同在上海创办《国民日日报 》
箭杆胡同20号
独 秀 引 来 万 木 春 小 院 当 年 聚 风 云
• 陈独秀说:“所谓无产阶级独裁,根本没有这种 东西,他只是党的独裁,结果也只能是领袖独裁 ,任何独裁都和残暴、蒙蔽、欺骗、腐化的官僚 政治是不能分离的。”
• 他的这段话,把苏维埃独裁与法西斯独裁等 同起来看,而在分析斯大林独裁政权时,把责任 追溯到列宁,并批判了托洛茨基。这在中国托派 内部几乎没有什么人所同意的。实际上,这同第 三个问题是分不开的,我们可在第三个问题上一 起探讨。
“陈独秀是有过功劳的”
• 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 。五四运动替 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那个时候有《新 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 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 份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 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集合起 来,这才成立了党。

陈独秀生平评价_2

陈独秀生平评价_2

陈独秀生平评价_2
陈独秀,字汝钧,后改字叔旻,号端阳子,浙江宁波人,是早期民主主义思想家,同时也是洋务运动的先驱者和领导者,主要从事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曾被誉为中国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运动的奠基人。

从小,陈独秀自学成才,具有雄厚的学识和创新精神。

他历经艰辛,发表众多著作,以及发表了《独孤论》等一系列的文学著作、《新青年》杂志等。

他的文章与George Washington、ThomasJefferson等美国建国先贤的英雄事迹相值,受到众多人的称赞。

他批判封建制度,推崇民主自由,通过他开展的科学、文化运动,引导人们从传统观念中脱离,把追求更高的创新理念放到前面,这在那个时代是个革命性的举动,受到众多同道仰慕。

他创办的青年主义以及北洋政府的改革措施,都促使中国经历了革命的地位,并且使许多中国人的思想出现波澜。

此外,他的社会活动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发展。

总之,可以说,陈独秀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意义深远,在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誉为民族理想的先驱。

陈独秀调研报告

陈独秀调研报告

陈独秀调研报告
最近,我对陈独秀展开了一次调研,主要了解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以下是我所得出的结论:
1.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起到了重要的领导和组织作用。

他积极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方案。

2.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者。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并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和理念,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陈独秀对于中国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和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引入中国,并积极宣传和解释这一思想,从而推动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4. 陈独秀在中国政治圈和文化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担任中华民国文化部部长的人物,他在这个职位上推动了一系列的文化和教育改革。

5. 陈独秀所倡导的思想和理念具有开拓性和前瞻性,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的思想和贡献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陈独秀评价(1)

陈独秀评价(1)

陈独秀评价陈独秀(1879年-1942年),字公千,号一山,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陈独秀的思想主张理性、进步和民主,对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陈独秀进行评价与分析。

一、思想家的标志陈独秀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其主要思想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1.民主主义:陈独秀主张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制度,认为民主政治是解放人类的根本途径。

他强调人民权利的保障,主张实行普选制度,促进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这种民主思想对于当时封建专制的社会来说,无疑是一种革命性的进步观念。

2.科学思维:陈独秀崇尚科学思维,主张以科学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

他倡导以理性和实证为基础,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

陈独秀运用科学思维分析社会问题,提出种种解决方案,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3.文化自信:陈独秀强调文化自信,提倡融合中西文化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的成果。

他认为,只有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吸收现代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才能够真正实现中国文化的复兴。

陈独秀对于文化自信的强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4.教育改革:陈独秀主张进行教育改革,提倡以科学教育为核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改革,才能够满足国家现代化的需要,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二、陈独秀的影响力陈独秀的思想主张和政治活动对于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篇章,对于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进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倡以科学、民主、新道德为核心价值观,呼吁文化自信,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发展。

2.中国共产党的创立: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国共合作策略出台的历史背景

1. 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屡遭挫折。这使孙中山 意识到,革命不成功的原因是由于受各帝国主义支持的反 革命军阀力量过强,意识到他所建立的政党缺乏真正的革 命力量,没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导致革命的多次失败。由 此,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成为孙中山决心寻求的新的革 命道路。

捍卫壮大中共党组织

1. 争夺无产阶级领导权。陈独秀积极投身于对工人运动的 领导,其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曾一度获得发展。在工人运 动中,使陈独秀更加深入,更加正确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 大力量,强调中国革命要有无产阶级领导才能获得最终胜 利。
2. 壮大中共组织。陈独秀力促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率 先加入国民党,在他的率领下,大批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 从此,共产党人有地下转为地上,改变了被动状态,公开 活动。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做了宣传。由此促进了工农运动 的恢复和发展。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给我们的启示
1.
统一战线工作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和独立自主原则 2. 统战工作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 本国实际相结合 3. 积极探索国共第三次合作,打开两 岸关系新局面
谢谢

领导工农运动

1. 恢复发展工人运动。在工农运动中,以陈独秀为首的中 国共产党不仅亲自进行领导,策划和智慧,还带动了国民 党参与到工人阶级的罢工运动中来,使全国的无产阶级斗 争进入空前绝后的高潮。
2. 重视农民运动。国共合作期间,陈独秀对农民的革命作 用及农民运动的重视程度虽不及工人运动,但从未放弃。 他对农民运动的关注,首先体现与他的一系列理论论述之 中。

陈独秀的妥协

1.国民党“二大”前后妥协,造成组织上的大退让。陈独 秀在共产国际的坚持下,在组织上大让步,从而使国民党 新老右派掌握了实权,为蒋介石在这之后不久撺掇国民党 中央的领导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2. 妥协应对中山舰事件,造成了军事上的大退步。陈独秀 在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下的这次军事大让步,削弱了共产 党在国民革命军中的影响力,失去了对部分军队的实际控 制,把国共的合作逐渐推向破裂。
陈独秀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汉:王辛泰,张争气,唐泽幸,徐东琪,陈喜润
摘要

陈独秀曾任中国共产党“一大”到“五大”的总书记,是 中国共产党的功勋人物。他也是促成了国共统一战线的首 要人物。在国共合作的建立,开展乃至破裂的整个过程中, 他既为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也犯过严重错误。
通过对陈独秀与第一次国共合作之间的相关问题的研究, 深入分析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并总结第一次国共合作给 我们带来的启示。
陈独秀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开展


1.带领中共党人全力支持国民党。
帮助增强组织与军队实力。陈独秀发表数篇的文章呼 吁国人建立联合政府,组建国民革命军的思想,大大影响 了当时的有识之士。但是以陈独秀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 忽视了对武装政权的掌握,导致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成功 叛变革命。 帮助增强政治实力。陈独秀等共产党人大肆宣传 国民革命的思想,加入国民党后就积极参与国民党的改组 活动,并努力倡导中共党员,共青团员加入国民党。
2.1922年,马林在中国的国共合作方式上持有“党内合作” 的观点。当年4月6 日,陈独秀向共产国际远东局负责人维 经斯基致书,要求维经斯基在共产国际开会讨论中国国共 合作等事宜,并陈述了自己的六点反对意见。

陈独秀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3. 勉强同意有条件的加入国民党。陈独秀在西湖特别会议 上提出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的两个条件,改变了马林所提出 的中共单元无条件加入国民党的主张。一方面,多少限制 了国民党内所具有的旧式官僚主义党风;另一方面,促进 了国民党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人以后的加入和便于在国 民党内工作准备了条件。
陈独秀与“右倾”形成


1. 外在因素 : 作为共产国际的支部,中国共产党有义务遵 从和执行共产国际的各项指导。国民大革命时期,共产国 际和国际代表对中国社会和各阶级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 在关于共产党如何在国民党内保持独立性,争取对国民革 命的领导权,如何发展独立武装以及进行土地革命等重大 问题上,决策存在严重错误。这些错误,对陈独秀右倾机 会主义错误路线的形成,应该说有着直接关系。 2. 主观上,陈独秀在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想马克思主义 者转变的过程中,还保留着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成分,带 有旧知识分子的气味和封建家长制的作风,从而或多或少 的请示人民群众的巨大作用,特别是不能从本质上年轻的 额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陈独秀与“右倾”形成

2. 共产党成立后,陈独秀的旧民主主义思想没有适应新民 主主义的客观事实,从而导致了他对中国无产阶级,资产 阶级的错误认识,。
3. 客观上,共产党成立时间不长,理论水平还不高,出现 这样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在 探索革命成功道路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幼稚不可避免的 出现了错误的认识。 · 所以说,“右倾路线”的形成不全是陈独秀的错误。
2. 革命形势要求中共建立统一战线。建党初期,由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运动不断勃起。但由于反动军阀的残 酷镇压,使各地工会组织转入低潮。革命形势的发展迫切

1. 逐步接受马林关于国共合作的提议。陈独秀作为马克思 主义较早的宣传者和中共领导人,对资产阶级及其他党派 一直存在排斥心理。随后,由于马林结束了对中国社会各 阶级和各党派的考察,并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领导人分 别进行了多次交谈,使陈独秀原有的无产阶级坚决反对资 产阶级的革命思想有所动摇。
陈独秀的错误领导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

以陈独秀为主的共产党人,企图以汪治蒋,但是由于共产 国际对蒋介石的作用估计过高,害怕他反动或走向消极而 导致北伐阵线崩溃,想通过迁就,迎合且步步退让促使其 左倾。但蒋介石却利用此契机,逐步摆脱困境,加快发展 右翼势力。由于共产党自身经验不足,且受到错误指导, 从而使革命道路越走越偏,越走越难。

陈独秀的妥协

3.无力应对“整理党务案” ,造成政治上的大退步。面对 蒋介石处心积虑制造的三二零事件,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 党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进一步助长了蒋介石的野心,使 事态不断恶化。中共这次的大退步,动摇了中共在国民党 中的地位,使国民党的党权开始转向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 党右派分子的手中,给中国革命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