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分类账详解(S4 HANA修订版)

合集下载

物料分类帐详解之功能篇

物料分类帐详解之功能篇

物料分類帳詳解(一).ML功能簡介關鍵字:計畫成本法/標準成本法/實際成本法/混合成本法計畫成本/標準成本/實際成本標準成本|標準成本估算|標準價格零售價法|毛利率法為什麼使用物料分類帳?中國會計準則規定:對存貨的核算必須採用歷史成本法(即實際成本法),如果企業採用計畫成本法或者定額成本法進行日常核算的,應當按期結轉其成本差異,將計畫成本或者定額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而SAP中則可以使用物料分類帳來解決這個問題。

如分析“實際成本”和標準成本的差異),通過分析可得出差異產生的各種的原因比如投料混亂,替代料頻繁,供應商材料品質差,企業自身製造工藝不穩定造成廢料,材料價格波動,員工生產效率低下,機器換模時間過長等等,管理者可立即相應採取控制措施,從而做到事中控制,很多企業更會在新產品生產時組織各部門進行Pilit Run,目的就是要找出設計生產工程製造方面的缺陷,否則等到期末才能得到核算得到結果,黃花菜都涼了。

3.在ERP系統中,當然也可使用實際成本法,新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規定,企業應當採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取消了後進先出法。

加權平均法包括移動平均法和月末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可實現“即時成本”,但也僅僅是針對對物料(料),對於象直接人工,機器折舊和各種間接費用(工和費)也只能在月末才能得到真正的實際值,在SAP中,人工,折舊和間接費用可通過作業類型使用計畫價傳送到產品,月末通過費用分割結構(Tcode:OKES)才能計算出作業的實際價格,所以,真正“即時的”實際成本的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按期間計量的實際成本。

那麼,SAP系統又如何實現先進先出法和加權平均法呢?先進先出法的實現方法大致有兩種,一是採用批次管理(分批法),比如原料每次入庫時產生一批次,發出時使用Batch determination策略將先進的材料先發出,二是平時收發不計先後,到月末使用FIFO Method一次性調整,但是這個FIFO調整似乎是針對Plant Level的,如果物料採用了分割評估,這個調整做不到分割評估層,如果沒有相應補丁就會出問題。

SAP咨询:SAP 物料分类账详解说明

SAP咨询:SAP 物料分类账详解说明

SAP咨询:SAP 物料分类账详解说明SAP咨询:SAP 物料分类账详解说明SAP咨询:物料账(英文缩写ML)是按照物料的实际流向来分摊差异的,它支持每月物料收支业务采用标准价,期末核算物料的实际成本。

即在月内每天出、入库业务采用标准价记帐,期末计算物料实际成本并重估库存值。

一、业务背景:中国会计准则规定,对存货的核算必须采用历史成本法(即实际成本法).如果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或者定额成本法进行日常核算的,应当按期结转其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或者定额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有利于简化财务会计处理工作,有利于考核采购部门的经营业绩,促使降低采购成本、节约支出”.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最核心、本质的差异在于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上,比如生产设备的折旧被划分为固定制造费用,如受外界影响企业两个月份的产量差异很大,那么这种差异反映到产品的单位成本上的差异就会很大。

而事实上这种成本差异并不会被市场所认可。

所以,可以把当期产品该摊的部分(通过定额确定)以变动成本的形式计入产品,而不该摊的部分(与期间相关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二、物料帐概念物料的明细分类账它平行于总账每个物料在物料分类账中都视同一个明细科目系统自动在该明细分类账中记录所有和该物料有关的业务从而可以按照期间计算该物料的实际成本(周期单位价格PUP即月末加权平均价)三、物料分类帐的差异分摊原理(一) 启用物料分类账的意义作用在于:1、记录差异2、分摊差异在期末分摊差异之后,以实现还原物料的实际成本。

(二) 差异类别。

SAP将差异分为两大类:1、价格差异。

价格差异是由于物料移动的评估价格与实际价格(或者计划价格)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2、汇率差异。

因汇率产生的差异。

价格差异又分类单层价格差异和多层价格差异,二者之和构成总的价格差异。

简单的讲,单层差异是由于物料本身而产生的差异;多层差异是由来自于物料所处BOM的下层物料的差异而引起的该物料的差异。

SAP物料分类账详解共7页

SAP物料分类账详解共7页

物料分类账详解一、ML功能简介关键词:计划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实际成本法/混合成本法计划成本/标准成本/实际成本标准成本|标准成本估算|标准价格零售价法|毛利率法为什么使用物料分类帐?中国会计准则规定:对存货的核算必须采用历史成本法(即实际成本法),如果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或者定额成本法进行日常核算的,应当按期结转其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或者定额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而SAP中则可以使用物料分类帐来解决这个问题。

几个小节:1.有人说计划成本法强调的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也有人说计划成本法即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意味着一个使用标准成本的核算体系,其中有两个重要因素:标准价格和标准用量。

2.”真正意义下的”标准成本核算体系(关于这个体系的详细内容此处不再细究)在期末产品的实际成本是按标准成本列示的, 产成品在产品在资产负债表上也以标准成本列示,通过分析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各种差异来改进管理,各种材料差异一般不需要做任何处理,可直接挂在损益表的销售成本或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下,也就是说,可将各种材料差异设置成为损益科目或资产负债表科目。

如果每个期间材料差异不大,特别是现在企业力求能做到JIT,零库存或产销相对平衡的情况下,和会计准则上要求使用实际成本要求就不违背。

因此标准成本法核算有一个前提: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差异非常小或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也就是说标准成本≌实际成本。

这样平时存货核算使用标准成本,方便了日常成本管理的需求,同时基本满足了财务的实际成本需求,但是,如果差异波动很大,则标准成本法的优点就无从谈起,尤其是产品品种多,材料价格变动大,产品利润薄,成本核算要求高的行业。

有些管理软件,平常的存货收发业务财务都不记帐,解释是当时确定不了物料的实际成本,只有到月末才计算出“实际成本”,有人说这是一种很“无聊的月末加权平均法“,它模拟的是手工模式核算,粗略地迎合了财务核算需求,对成本管理来说意义不大,因为成本管理要求是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才分析。

S4 HANA 核算及关帐最佳实践(25页)

S4 HANA 核算及关帐最佳实践(25页)

• 精确度 • 透明度 • 时效性 • 财务运营成本
• 合规 • 自动化 • 集成 • 效率
• 合规
• 合规
• 速度
• 速度
• 公司间交易对账 • 自动化
• 效率
• 效率
• 高效 • 洞察力 • 透明度 • 管控
• 标准化 • 一致 • 透明度 • 管控
11
举例:推进期末关账管理,4步骤的项目化管理手段
协同财务运营 管理企业风险及合规
SAP 核心商务组件 1
企业总部
管理业务增长与成本 支持业务拓展 达到企业财务卓越
分支机构
创新控制中 集成验证 心 (ICC)
运营控制中 心(OCC)
1 SAP Enterprise Foundation, extended edition ,即SAP 核心商务组件包括了 SAP ERP,中国本地化内容,优化的用户体验,基本的移动和商务智能方案, 25个行业的基本内容,SAP HANA和NetWeaver技术平台等。
关账时间 对账的成本 账本数据维护成本 内部和外部审计成本
• 统一的合并视图 – 具有在单一平台上法定 和管理合并报表
• 过程控制(Process Control) - 业务过 程流,审批和逐步确认功能
• 事先预制了大量的法规模板 – IFRS, 美国 GAAP 和日本 GAAP
18
SAP 财务关账驾驶舱
集计划,执行与监控,以及结果审核和分析于一体的整体平台
平行总账账务体系
中国会计准则
美国会计准则
xxx xxx xxx 国际会计准则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多维度的账务数据平衡
17
财务合并报表

物料分类账详解

物料分类账详解

物料分类账分析物料分类帐我将分为3块来讲,分别为:背景分析&启用物料分类帐的前提、前台操作、后台配置。

背景分析中国会计准则规定,对存货的核算必须采用历史成本法,即实际成本法,如果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例如标准成本进行日常核算,应当在月末结算成本差异,或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为了满足中国的会计准则,在传统的手工帐时代,人们更倾向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物料实际成本,即在物料发生业务时会计不做账,原因是不了解物料当时的实际成本,当月末收到发票后,才进行计算并补齐整月的凭证。

先不谈这种方式工作量如何,单从它的效果来看,个人认为,这种结算方式并没有真正的体现出财务管理的思想,只是机械的迎合会计准则的需要及自身条件的约束。

管理学认为,对企业财务的控制应当分为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及事后分析,而单一的事后核算对企业现代化发展,毫无帮助。

所以,采用标准成本法对物料进行管理,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

在SAP系统中,如果物料的价格控制方式为标准价,当采购价与标准价不一致时,系统会自动生产材料采购差异,这部分差异通常我们会在月末时,将其分摊至销售成本或库存中。

但事实上我们并不能够知道每种物料的实际成本,因为分摊至库存的那部分差异并没有与物料相对应。

如何满足企业精益生产(JIT)的需求?如何在SAP中计算出库存物料的实际成本?如何才能将材料采购差异,分摊至每一种物料?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进入下一阶段的讲述。

启用物料分类帐的前提对于采购差异的处理,SAP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下面,我们将对比不同的处理方式,从而明确启用物料分类帐的前提。

采购进行发票校验时产生的会计凭证:当采购发票价与标准价的不一致,产生了材料采购差异,这部分差异在月末订单结算时,会根据产成品的销售情况,分别计入销售成本及库存商品中,我们可能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种。

结转至本年利润如果差异较小并且相对平稳,我们可以将所有差异直接通过手工帐的方式,转移至销售成本中,再通过资产负债表直接将差异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物料账说明资料

物料账说明资料

采购价格差异 材料消費量差異+計画加工費差異 Single Lever价格差异 Multi Lever价格差异 销售成本的调整金额 销售成本的调整金额 成本的
300 300 -530 490 560
= = = =
A C+E M W
41059950 生产成本转出-作业价格差异 100
41059950 生产成本转出-作业价格差异 400
Single Lever差异
材料費 600
加工費(内部转出)

生产成本 转出-到货 1000 100
生产成本 转出-差异
当月入庫 1000 30 210
Multi Lever差异
500
当月出货 700 月末库存 300
Single Lever差异
700

400
成本中心A
(统计部门的实际加工费的单位)
12415XXX 半成品

生产订单B
(统计材料费、加工费的单位)
12430700 产成品

54010700 销售成本
标准成本BASE 销售成本
材料費 800
加工費(内部转出)

生产成本 转出-到货 1000 200
生产成本 转出-差异
当月入庫 1000 80 120
Multi Lever差异
当月出庫 600 月末库存 400
材料消耗量差异 +计划加工费差异 成本中心作业单价差异
\300 \500
此时不产生凭证、但是可以确认 实际发生额与内部转帐金额的差额。
12110101~0503 材料 月初库存 400 当月出庫 800 当月入庫 800 月末库存 400 100
Single Lever差异

SAP物料分类账详解-实际材料成本是这样算出来的!

SAP物料分类账详解-实际材料成本是这样算出来的!

SAP物料分类账详解-实际材料成本是这样算出来的!会计制度或会计实践要求存货要以实际成本计价,但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标准成本法无疑是一种更为清晰简单的核算方法,也有利于成本控制。

并且从会计信息化趋势来看,要想实现会计信息的实时性,产品的日常业务也只能以标准成本来计价。

而采用标准成本法就需要在账务期末将成本还原为实际成本,如何同时满足这两个需求,这时我们引入sap产品成本控制模块的另一个子模块——物料分类账来进行处理。

·定义物料分类账是按物料的明细分类账,它平行于总账,每个物料主数据在物料分类账中都是一个明细科目,系统自动在该明细分类账中记录下所有与该物料有关的业务,从而按期间计算出该物料的实际成本(周期单价PUP)。

·应用前提·采用标准成本法对物料进行管理。

物料分类账是基于企业日常标准成本核算的,当企业存在巨量的存货物流,每天下达的工单都比较多,为了满足平时管理会计的要求,实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的分析,必须要对标准价格和实际价格之间的差异实现一个比较规范的管控,这时启用物料分类账就能够有比较好的实现所谓的成本还原。

·企业采购价格差异较大,价格不稳定。

如果每个期间材料差异不大,特别是现在企业力求能做到准时生产、零库存货产销平衡的情况下,和会计准则上要求使用实际成本就不违背。

这样使用物料分类账来结算差异就不再必要。

1. 企业管理规范。

物料分类账对企业后勤业务的管理水平有一定的要求。

因为如果要将差异正确地进行分摊,那就必须制定每一笔差异所对应的物料、发生原因等关键数据。

某些不规范或不合理的业务,将直接影响差异分摊的正确性。

例如盘点差异,如果企业每月都进行盘点,实盘库存与系统库存差异巨大,这部分差异无法正确进行分摊,导致实际成本计算不正确。

·物料分类账的差异分摊ML主要作用就是记录采购过程中产生的采购价格差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成本差异、物料价格变更引起的差异在期末分摊出去,以实现还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物料分类账培训教材

物料分类账培训教材

问题讨论与交流
物料分类账给企业带来的收益
物料分类账
1
物料账启用背景分析
2 3
物料分类账的目的
物料分类账启用前提
4 5
6 7 8
物料分类账分摊原理
物料分类账的前台操作 物料分类账相关报表
物料分类账给企业带来的收益
问题讨论与交流
问题讨论与交流
T_code: S_ALR_87013181
物料分类账报表
物料分类账报表系列:其他系统标准报表
个性化格式的 报表,也可以 通过ABAP开 发实现!
物料分类账
1
物料账启用背景分析
2 3
物料分类账的目的
物料分类账启用前提
4 5
6 7 8ຫໍສະໝຸດ 物料分类账分摊原理物料分类账的前台操作 物料分类账相关报表
物料分类账给企业带来的收益
物料分类账的前台操作 物料分类账相关报表
物料分类账给企业带来的收益
问题讨论与交流
物料分类账的启用前提
标准价 计价
• 采用标准价 格对物料进 行管理
价格不 稳定
• 企业材料采 购差异较大, 价格不稳定
BOM结构 简单
• 企业物料数 量较少,BOM 结构较为简 单
管理规 范
• 企业管理规 范,有能力 建立相关配 套制度
T_code: S_P99_41000062
物料分类账报表
物料分类账报表系列之二:产品实际成本构成明细表
T_code: MLCCSPD
物料分类账报表
物料分类账报表系列之三:按价值排序的月末存货明细表
T_code: CKMTOPSTOCKVAL
物料分类账报表
物料分类账报表系列之四:产品的每月实际成本、标准成本及差异变动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料分类账详解(S4 HANA修订版)一、业务介绍:中国会计准则规定,对存货的核算必须采用历史成本法(即实际成本法).如果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或者定额成本法进行日常核算的,应当按期结转其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或者定额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物料的明细分类账平行于总账,每个物料在物料分类账中都视同一个明细科目,系统自动在该明细分类账中记录所有和该物料有关的业务从而可以按照期间计算该物料的实际成本(周期单位价格PUP即月末加权平均价)二、物料分类账的差异分摊原理(一) 启用物料分类账的意义各期间记录差异和分摊差异,在期末分摊差异后还原物料的实际成本。

(使用的标准价的月末还原实际成本所产生的凭证次月要冲销,S/4必须启用物料账,但可以不结算。

)(二) SAP物料计价方式此处的价格确定包含以下两种类型: 2 -Transaction-Based 基于交易3- Single-/Multilevel 单层/多级。

若选择2,物料价格控制可同时被定义为移动平均价或标准价。

若选择3,物料价格控制将只能选择标准价。

(S4必须启用物料账,计价方式都要选择S,如果原材料使用移动平均价V差异不自动分摊)成本核算中物料使用标准价格S核算,差异收集也方便成本管理分析,差异分析完毕后再在期末将它调整为实际成本,物料在重估后价格标志可从S变成V,期末CKMLCP在结算重估物料才得到实际价格。

(三) 差异类别1、价格差异是由于物料移动的评估价格与实际价格(或计划价格)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1).库存初始化差异:例如561类型的入库,若实际价与标准价不一致就会产生差异;(2).采购入库差异:采购订单采购价格与标准价格不一致,就会产生差异;(3).采购订单发票校验差异:此种差异通常是由于发票价格与采购价格不一致产生的;但还有一种差异即物料分类账中所体现的汇率差异。

(4).物料过账转移差异:若在OX14中配置评估级别是按工厂,则跨工厂的物料转移过账,会因为两工厂的物料标准价格不同而造成差异;若在OX14中配置评估级别是按公司,则跨公司的物料转移过账,会因为两公司的物料标准价格不同而造成差异(通常跨公司调拨也会视同销售和采购业务进行,若如此其差异如前2、3的差异);(5).标准价格变更差异:MR21/MR22或CK40N(CK11N)、CK24,以及CKMPRPN、CKME等方式的价格变更,都会造成差异(一般不允许修改标准价);(6).生产环节结算差异:生产订单的报工、生产收货都是按照标准价格或计划作业价格计算成本,在订单结算环节,会结转将投入与产出的差异(WIP也可以承担差异);此差异包括材料差异和制造费用(不同作业类型)差异;(7).其他类型业务差异:如退货、特殊库存间转储等。

2、因汇率产生的差异价格差异又分类单层价格差异和多层价格差异,单层差异是由于物料本身而产生的差异;多层差异是由来自于物料所处BOM的下层物料的差异而引起的该物料的差异。

(S4不再区分多层单层)(四) 差异分摊逻辑差异从期初库存和入库中收集,按物料及数量在消耗与期末库存之中分摊下图可以说明这两个原则:(五) SAP账相关表1、MLDOC 物料账凭证2、事务码CKMREP修复物料账的三个表格(RCKM_REP_TABI0F通过改标准程序,可以使CKMREP 直接保存),S4可通过FCML_MLMASTER查询CKMLPP 物料分类账期间汇总记录数量CKMLPR 物料分类账:价格CKMLCR 物料分类账:期间汇总记录值3、CKMLPRKEPH价格的成本组件分割(标准价与实际价)4、KEPH 成本构成5、MLAUFKEPH 单层差异6、CKMLKEPH 多层差异(S4已取消)7、MLDOCCCS 物料账凭证的成本分割表注:表T882中可以看到各公司代码启动的各种账套。

FCMLHELP 物料账帮助台若CDS视图FCML_REP_V 没有期初数( Category = 'AB' ) 、期末数(Category = 'EB') ,此时在视图FCML_REP_AB_EB_V没有数据,需要执行程序FINS_GENERATE_FISCAL_PERIOD或事务码OB_FCAL增加表FINSC_PERIOD。

三、物料账ML的主要功能:(一) 期末差异分摊(图1-4来源于网络)使用ML可以将物料采购产生的采购价格差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成本差异、物料价格变更引起的价格变更差异(S4不再区分多层差异和单层差异)分摊出去。

差异分摊的方法:如果当期差异很大,原则上不允许全部转入销售成本,否则严重影响当期损益,而应在在产品,产成品和销售成本间按比例分摊。

在ML中使用实际成本核算(Actual costing),相关物料的价格控制必须是S(即标准价),价格确定必须是3,期间发生业务时使用标准价格核算物料的各种交易,差异都被记录在ML(表MLCRF)中.在物料账结算差异结算后,(过账前一步)可以选择使用实际价格重估或不重估当期库存,如果选择重估计库存,则当期物料主数据的价格控制自动从S到V,产生的会计凭证是:Dr:库存 (OBYC->BSX) 如果不重估物料则使用OBYC-LKW科目.Cr:单层差异(OBYC-PRY科目,S4已废弃)多层次差异 (OBYC-PRV科目)在下个月初该凭证则被冲销回,在标准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差异分配只是在各种差异在销售成本和存货之间进行分配,由存货承担的差异依然留在差异账户中并带到下期期初,并未做到“实际成本还原”。

在物料分类账中,由存货承担的差异是可以全部还原到存货中,如果以上期的周期实际价做下期的标准价并且重估物料,则下期期初没有任何存货差异,如图1和图2(Tcode:CKM3),并且使用ML的的Actual Cost component Split功能也可做到根据成本组件进行“成本还原”。

图1中表示物料60000056在2007/08期物料分类账结算完后的画面,启动物料账后,CKM3可以非常方便地分析每个物料在某期间初始库存和期初差异(差异包括价格差异和汇率差异)、本期所有的收货收据,本期所有的消耗在消耗类别下和期末库存,上图中,没有初始库存没有差异,本期没有收货,价格差异64394.32元是后勤发票校验差异,所有有金额没有库存数量,物料的差异分配公式是:期初差异+∑本期收货差异= ∑本期消耗差异+ ∑期末库存承担的差异期初差异和收货差异在本期消耗和本期期末库存间分摊,差异分摊的依据是消耗和期末库存的数量,所以,本例中期末库存的差异是40195.28 = 64394.32 * ( 5204/(5204 + 3133 ))。

在图1-[5]中,注意价格控制标志已经是V ,即平时使用标准价29496752.14/10000元/吨,在月末加权平均价还原为29573991.33/10000元/吨,满足了平时标准价格计算抛出差异,期间还原为实际成本。

第8期物料分类账结算时针对该料产生一正一反两张凭证。

重估物料,将标准价格控制S改成V,结算凭证如下:Dr:原材料40195.28 (数量5204)->平时标准成本少计,期末加上这部分,因为价格控制已经是V,则8月份期末价格是29573991.33/ 10000元/吨.Cr:材料采购差异40195.28 (数量5204)Dr:物料消耗24199.04 (数量3133)Cr:材料采购差异24199.04 (数量3133)将第8期的材料采购64394.32在消耗和期末库存间分完,如果是生产性的物料消耗层层上转后反应到产成品的销售成本和期末库存上去,不需要再冲回。

而第9期期初将冲回期末存货差异部分,在物料分类账结算时和第8期的结算凭证同时产生,如果第9期依旧使用以前的标准价格(差异摊销至期末库存,实际单价发生变化),则冲回的会计分录如下,如图2:Dr:材料采购差异40195.28Cr:原材料40195.28*系统还提供一种方法是不重估计物料,将差异不分配到物料而是一中间科目(OBYC-LKW定义)。

图2中,在第9期间的标准价格依旧是8期的标准价格,所以差异是40195.28 = 5204 * (29573991.33/10000 - 29496752.14/10000),如果第9期的标准价格设置为第8期的周期单位价格,则第9期间的期初差异将为0 。

也就是说,第8期在重估物料后期末实际价格为29573991.33/ 10000元/吨,期末库存价值15390305.09,如图1显示的当前库存值,存货价值为而第9期依旧使用标准价,标准价格是29496752.14/10000,期初库存价值为15350109.81,如图2显示的当前库存值,相当是进行了一次价格变更,在9期期初显示差异,除非将上期的期末实际周期价格做为下期的标准价格。

标准价也可以在物料分类账结算前通过成本估算(Tcode:CK40N)标记发布为计划价格,同样,在上期物料分类账结算时下期自动冲回的期初价格差异金额则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冲回下期期初价格差异金额=(下期标准价格-上期期末周期价格)* 下期期初库存数量。

(二) 实现产品的成本还原“成本还原”指的是将产品在产品半成品,把所耗上一步骤的综合成本还原为按原材料、人工、折旧费、其他制造费用等最终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信息。

当物料账激活实际成本组件划分后,可以直观的在(Tcode:CKM3)中基于成本组件进行展示,如下图3.图3-[1]显示ML使用了3个货币类型,选择图3-[2]的成本组件,系统显示成本组件(OKTZ定义),在SAP系统中还可以将费用分成固定和变动两部分,如图3-[3]。

如果在S/4 1611第二个版本之后启用CKM3A(查询各成本中心作业类型计划价格与实际价格,同时废弃CON2重估功能)功能如下图,则可以通过事务码CKMLQS查询产品的多级成本还原,具体配置见后台配置部分。

也可以实现实际成本组件传输至CO-PA利润分析模块,在CO-PA建立标准成本和标准成本部件值字段,平时销售时的成本是标准成本,同时也传输标准成本部件值到CO-PA,工单的结算参数文件中设置“PA传输结构”比如传输结构CO,然后Tcode:KEI1制作传输结构CO,如图4。

有两种方式传送产品的差异(即生产成本结算差异)到CO-PA:方法一:如图4-[5]中的结算参数文件不设置PA传输结构,总差异通过会计科目传送到PA,步骤是Tcode:OKB9为该科目定义默认的成本对象为PSG,二是图4-[1]中在系统默认的MM/FI PA传输结构FI设置一分配行,源的成本要素是生产成本结算差异科目,源选择图4-[2]的”成本/收入”,再对应一值字段。

方法二:建立传输结构CO,在图4-[5]中将PA传输结构CO分配给工单的结算参数文件,源选择“生产订单差异”,并分配差异的一个“差异种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