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悬浮粒子监测如何设置警戒限度报警值

合集下载

洁净室环境监测操作规程

洁净室环境监测操作规程

青岛有限公司文件目的建立洁净区环境监测规程,规范洁净区沉降菌、浮游菌、悬浮粒子的测试,保证药品在规定的洁净级别内进行生产。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洁净区沉降菌、浮游菌、悬浮粒子的监测。

责任环境监测员内容1、检验依据:1.1 GB/T16294-2010《医药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1.2 GB/T16293-2010《医药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1.3 GB/T16292-2010《医药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2、悬浮粒子的监测2.1概述:本测试方法采用计数浓度法,即通过测定洁净区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粒径悬浮粒子数,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悬浮粒子洁净度等级。

2.2仪器和设备:尘埃粒子计数器,严格按照《尘埃粒子计数器操作、维护保养规程》(SOP-ZL95-1)操作。

2.3测试步骤2.3.1测试条件:在测试之前,要对洁净室(区)相关参数进行预先测试,包括温度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压差等,同时应满足仪器的使用范围。

2.3.2测试状态:静态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测试报告中应明确测试时所采用的状态及测试人员数。

2.3.3测试时间:在空态或静态a测试时,对单向流洁净室(区)而言,测试宜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10min后开始。

对非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30min开始。

在静态b测试时,对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生产操作人员撤离现场并经过10min后开始;对非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生产操作人员撤离现场并经过20min自净后开始。

2.4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2.4.1在空态或静态测试时,悬浮粒子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应力求均匀,并不得少于最少采样点数目。

在动态测试时,悬浮粒子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应根据产品的生产及工艺关键操作区设置。

最少采样点数目如下采样点的布置:2.4.2试人员应在采样口的下风侧。

2.4.3采样次数的限定:对于任何小洁净室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采样点的数目不得少于2个,总采样次数不得少于5次。

悬浮粒子在线监测警戒限度报警值的2种方法

悬浮粒子在线监测警戒限度报警值的2种方法

悬浮粒子在线检测警戒限度值的2种设置方法苏州工业园区鸿基洁净科技有限公司曾世清悬浮粒子在线监测系统中如何设置警戒限度报警值?根据2010版GMP要求,第十条应对洁净区的悬浮粒子进行动态监测。

对A级区必须进行动态监测,监控的警戒/纠偏限度要求根据所从事操作的性质来确定。

判断监测点在生产过程中人为干预、偶发事件及系统的损坏的状态。

所以监测的警戒值的设置根据不同点的状况设置,每个点的警戒值可能都不完全一样。

具体设置警戒值有如下两个方法:1、第一种方法,一般将一周的数据作为基数,平均值*d作为基准,参照一周的最大值,在洁净度允许范围内,以(平均值*d)作为警戒值。

这里的d值一般为1.1-1.5范围内。

也就是将基数值放大10%-50%作为基准值。

运行一个月后再以同样的方式调整该值。

警戒值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段时间内是随着工位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但必须保证警戒值不得超过环境洁净度的要求值。

2、第二种方法:设置警戒值按环境洁净度值设置。

对于A级,警戒值直接设置为A级洁净度超标值的50%-80%,可根据实测的洁净环境情况和工位点状况设置。

比如:按A级环境洁净度超标值的60%设置如下:0.5um警戒值=3520*60%=2112,5.0um警戒值=20*60%=12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如经常出现报警的话,再调整该值,一般上浮10%,直至到超标限度范围。

这种两种设置警戒限度值中,第二种方法设置比较简单,大部分操作者喜爱采用。

鸿基洁净科技的悬浮粒子在线检测系统是通过计算机化验证的系统,以上两种设置警戒报警值时,鸿基在线检测系统按时间、操作人员、系统状态等信息记录警戒值变更情况并形成报表,符合2015药典计算机化验证要求。

悬浮粒子在线监测解决方案

悬浮粒子在线监测解决方案

悬浮粒子在线监控设备解决方案1概述建立远程粒子监控系统的目的,是定义空气微粒检测系统并记录在不断生产中关键区域空气微粒的存在的实际状况,用来检测环境和净化室空调,并将空气中颗粒的颗粒和数量等级分布进行自动的、连续的、精准的监测和记录,并以数据报告的形式显示在最终使用者的面前。

使其同时符合FDA、EU及SFDA 的GMP 规则。

2方案介绍本方案包含从项目建立初始到项目移交等各个环节的技术描述、参数描述、以及运行性能描述的整体整合方案。

是我公司运用专业团队、专业技术为用户提供的,包括整个系统方案研讨设计、系统安装施工、运行测试调试、相关认证的交钥匙工程。

系统集成了颗粒和浮游菌采样的功能,通过系统的自动控制来准确的采集环境中的尘埃颗粒或浮游菌群落数。

并且允许最终使用者通过自身生产要求设定报警系统的限制,完成对空气中颗粒或浮游菌超标状况的实时在线监控。

以达到最终用户正常生产环境指标的洁净要求。

本系统方案从技术角度上分析,符合FDA 及SFDA的GMP 规则。

本方案包含如下内容:1、颗粒传感器系统2、真空系统3、警报系统4、监控软件实时记录(制药专用)符合21CFR 11PART5、项目管理、安装调试、系统测试服务6、认证文件7、售后服务8、浮游菌采样系统2.1规则标准2.1.1设备制造标准本系统主要设备粒子计数器、真空泵是依据ISO 21501、IEC 60970、 DIN EN ISO 16330-2004等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制造、校准。

2.1.2安装标准本系统依据GB_50073-2001_洁净厂房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安装。

2.1.3技术规范ISO 14644-1目前洁净室级别分级的标准是 ISO 14644-1:1999(E),本方案依据ISO 14644-1 Class 5 的要求进行设计。

完全符合ISO的要求,系统软件可以根据ISO 的要求自动输出报告,计算UCL。

执行标准如下:2.1.4技术规范EU GMP 2009 Annex 1本方案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 EU GMP 2009 Annex 1 的相关要求,系统也可以根据该规范标准输出标准报告。

洁净室环境监测操作规程

洁净室环境监测操作规程

青岛有限公司文件目的建立洁净区环境监测规程,规范洁净区沉降菌、浮游菌、悬浮粒子的测试,保证药品在规定的洁净级别内进行生产。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洁净区沉降菌、浮游菌、悬浮粒子的监测。

责任环境监测员内容1、检验依据:1.1 GB/T16294-2010《医药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1.2 GB/T16293-2010《医药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1.3 GB/T16292-2010《医药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2、悬浮粒子的监测2.1概述:本测试方法采用计数浓度法,即通过测定洁净区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粒径悬浮粒子数,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悬浮粒子洁净度等级。

2.2仪器和设备:尘埃粒子计数器,严格按照《尘埃粒子计数器操作、维护保养规程》(SOP-ZL95-1)操作。

2.3测试步骤2.3.1测试条件:在测试之前,要对洁净室(区)相关参数进行预先测试,包括温度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压差等,同时应满足仪器的使用范围。

2.3.2测试状态:静态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测试报告中应明确测试时所采用的状态及测试人员数。

2.3.3测试时间:在空态或静态a测试时,对单向流洁净室(区)而言,测试宜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10min后开始。

对非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30min开始。

在静态b测试时,对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生产操作人员撤离现场并经过10min后开始;对非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生产操作人员撤离现场并经过20min自净后开始。

2.4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2.4.1在空态或静态测试时,悬浮粒子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应力求均匀,并不得少于最少采样点数目。

在动态测试时,悬浮粒子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应根据产品的生产及工艺关键操作区设置。

最少采样点数目如下采样点的布置:2.4.2采样点位置:一般在离地0.8m 高度的水平面上均匀布置,并避开回风口。

在线悬浮粒子计数系统操作规程

在线悬浮粒子计数系统操作规程

1 目的建立粒子监测系统的标准操作规程,规范该系统的使用,确保系统数据完整性。

2 范围仅适用于本公司的PMS在线粒子监测系统,包括头孢粉针车间和小容量注射剂车间的所有在线监测点。

3 责任3.1 质量保证部负责该系统的管理,包括使用、维护、记录等。

3.2 验证部负责定期对该系统校准。

3.3 各级别用户的管理者和使用者负责该系统的具体操作和记录,确保用户的安全和数据的完整。

4 定义无5 程序5.1 用户名设置5.1.1 用户名分类5.1.1.1 一级用户:ADMIN5.1.1.2 二级用户:SUPERUSER5.1.1.3 三级用户:USER5.1.2 用户使用权限5.1.2.1 一级用户(ADMIN):由质保部主管负责管理,拥有该操作系统所有权限。

5.1.2.2 二级用户(SUPERUSER):由现场分装QA、现场外包QA负责管理,拥有与一级用户相同权限,但没有建立新用户的权限。

5.1.2.3 三级用户(USER):属于公众用户,用于观察人员,拥有以下权限。

5.1.3 用户登录及权限设定5.1.3.1 于Pharmaceutical Net界面中点击“安全设置”,在其项目下点击“登录”,管理者在弹出窗口中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即可完成登录。

5.1.3.2 于Pharmaceutical Net界面中点击“安全设置”,在其项目下点击“配置系统”,弹出“安全配置”窗口(如图1所示)。

5.1.3.3 于弹出窗口“用户Id”处选中“SUPERUSER”,按键盘的“Backspace(退格键)”,输入新建的用户名,于单个功能列表中选择使用权限,按住“Ctrl(控制)键”同时点击相对应空白方框处勾选,点击“确定”完成权限选择。

5.1.3.4 点击“设置密码”,按要求输入新密码及确认新密码,点击“确定”完成新建用户名。

5.1.3.5 用户应对“在线粒子监测系统”的登陆、使用做相应记录。

图15.1.4 系统使用规范5.1.4.1 采用上述的一、二、三级用户登录该系统所进行的所有操作均应记录在《PMS在线粒子监控系统使用记录》中。

洁净区(室)悬浮粒子监测操作规程

洁净区(室)悬浮粒子监测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洁净区(室)悬浮粒子监测操作规程,保证洁净区(室)空气的质量。

2范围:适用于公司洁净区悬浮粒子的监测。

3职责3.1 质量管理部、生产技术部、工程设备部负责悬浮粒子超标调查;3.2 QC 负责进行监测、检测;3.3 QA负责监督本规程的执行,确保药品生产及检测环境符合要求。

4内容4.1 术语及定义4.1.1警戒限:系统的关键参数超出正常范围,但未达到纠偏限度,需要引起警觉,可能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的限度标准,本规程用来指示环境中的悬浮粒子数是否有偏离正常水平的可能性。

4.1.2 纠偏限:系统的关键参数超出可接受标准,需要进行调查并采取纠正措施的限度标准。

本规程用来表示环境中的悬浮粒子数污染水平已严重偏离正常水平,并且对产品质量造成污染的风险,需要立即采取纠正措施。

4.1.3 合格限:法规规定的限度。

4.1.4 空态:洁净室(区)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安装完毕且功能完备的情况下,但没用生产设备、原材料或人员状态。

4.1.5 静态4.1.5.1 静态a:洁净室(区)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安装完毕且功能完备的情况下,生产工艺设备已安装、洁净室(区)内没有生产人员的状态。

4.1.5.2静态b:洁净室(区)在生产操作全部结束,生产人员撤离现场并经过20min自净后。

4.1.6 动态:洁净室(区)在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设备在指定的方式下运行,并且有指定的人员安装规程操作。

4.2 监测标准4.3 监测频率4.4 测试时间在空态和静态a测定时,对单向流洁净室(区)而言,测试宜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时间不少于10min后开始。

对非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30min 后开始。

在静态b测试是,对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生产操作人员册立现场并经过10min 自净后开始;对非对象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生产操作人员册立现场并经过20min自净后开始。

4.5测试状态4.5.1 空态,静态和动态三种状态均和进行测试。

新版悬浮粒子在线监测系统管理规程

新版悬浮粒子在线监测系统管理规程

目的:建立悬浮粒子在线监测系统管理规程,保证该系统正常使用及正确监控A级区、B 级区环境。

范围:适用于悬浮粒子在线监测的管理。

职责:生产部、质量部、设备部对本规程实施负责。

正文:1、悬浮粒子在线监测系统用于A级区、B级区的环境静态、动态监测。

2、悬浮粒子在线监测系统“在正常生产以及前后自净时间内”连续对上述区域监测。

3、监测系统的采样口应保持洁净,避免用赃物区污染采样口。

4、该系统实行专人负责制,非工作人员禁止操作系统。

小容量注射剂车间主任、QA 人员实行监督检查该系统监测情况,保证A级区、B级区的环境监测数据准确。

5、在线式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编号及其取样口分布图6、各计数器与计算机系统对应表7、监测时间管理7.1监测每10秒钟采集数据一次。

8、警戒限度与纠偏限度9、达到警戒限度、纠偏限度时采取的措施:监测操作者应及时将监测数据反馈给“B+A”线操作工,出现环境动态监控某个点达到警戒限度时,立即通知“B+A”线操作工对该点进行检查分析,并排除可能存在的干扰,使监测回到正常范围。

同时监控人员继续对该点进行监测若发现该点数据继续变大,待达到纠偏限度时,先排除系统自身问题后,若系统没问题,立刻通知“B+A”线操作工先停止灌装,再通知QA人员对操作进行复核。

若操作没问题,经过环境净化监测结果回到正常范围,QA人员通知里面进行灌装。

若经过净化,粒子偏离程度较大,QA排除干扰因素后,通知设备部配合检查FFU及层流罩高效过滤器是受完好。

10、在A级区和B级区,连续或有规律地出现少量≥5.0 µm粒子计数时,可能是污染事件的征兆,应进行调查。

11、在关键操作的全过程,包括设备组装、应对A级区进行微粒监测。

工艺的污染(如活生物、放射危害)如可能损坏粒子计数仪时,应在设备调试操作和模拟操作期间进行测试。

A级区监测的频率及取样量,应能及时发现所有人为干预、偶发事件及任何系统的损坏。

灌装或分装时,由于产品本身产生粒子或液滴,灌装点≥5μm粒子也许不能始终如一地符合标准,这种状况是可以接受的。

悬浮粒子在线监测系统操作说明_标准版

悬浮粒子在线监测系统操作说明_标准版

悬浮粒子动态监测系统操作说明一、启动系统1、打开控制柜电源开关(电源开关在控制柜内,柜门需要用螺丝刀打开)2、打开采样头的盖子(盖子需要放在合适的位置,不能影响生产,同时防止丢失)3、打开真空分离器上的阀门(此阀门类似于水龙头,只需要旋转90度即可),开启真空泵,如图:4、打开电脑主机及虚拟机(vmvare player,当前已经设定为主机启动后虚拟机自动启动模式)5、在虚拟机中打开LMS Express(此程序在启动虚拟机时会自动运行)和LMS Pharma configuration viewstation6、用已经分配的用户登录到configuration viewstation,找到locations下的main(详细路径如下:locations-lijiexun-DG02-display-main)主页,点击Grid(栅格)、Trends(趋势)、Map(地图)、List(清单)、Reports(报告)即可查看粒子计数器的相关数据及报告,登录及查看数据过程如下图:①File-log on②输入用户名和密码③找到main 页面,双击它④查看栅格(Grid)中的数据(注意:不要点击此页面右上方的的退出按钮,否则需要重新登录)查看历史数据如下图:在清单中选择一条记录,点击鼠标左键,就可以在弹出的菜单中看到Display Historic List,点击它就可看到历史数据了;另外在栅格中同样可以选择一个显示面板左键点击就会弹出菜单,菜单中会有Display Historic List 选项。

制作报告的过程如下:①选择报告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点击上图中的时间面板就会弹出下面的窗体,手动修改时间,然后点击OK。

②点击报告列表中第一条记录Conformance Report ,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Generate New Report 然后等待,直到报告生成(大约需要等待1-2分钟),等待过程不要动鼠标,否则系统无法产生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悬浮粒子在线监测警戒值和纠偏值的设置方法
苏州工业园区鸿基洁净科技有限公司曾世清
悬浮粒子在线监测系统中如何设置警戒限值和纠偏限值?
根据2010版GMP要求,第十条应对洁净区的悬浮粒子进行动态监测。

对A级区必须进行动态监测,监控的警戒/纠偏限度要求根据所从事操作的性质来确定。

判断监测点在生产过程中人为干预、偶发事件及系统的损坏的状态。

所以监测的警戒值的设置根据不同点的状况设置,每个点的警戒值可能都不完全一样。

具体设置警戒值有如下两个方法:
1、第一种方法,一般将一周的数据作为基数,平均值*d作为基准,参照一周
的最大值,在洁净度允许范围内,以一周的(平均值*d)作为警戒值。

这里的d值一般为1.1-1.5范围内。

也就是将基数值放大10%-50%作为基准值。

运行一个月后再以同样的方式调整该值。

警戒值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段时间内是随着工位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但必须保证警戒值不得超过环境洁净度的要求值。

纠偏限值可以设置为警戒限值上浮15%-20%,当警戒限值调整后,纠偏限值也同
时调整。

注意;纠偏限值必须在超标值范围内,不得超过洁净度超标值。

2、第二种方法:设置警戒限值按环境洁净度值设置。

对于A级,警戒值直接设置为A级洁净度超标值的50%-80%,可根据实测的洁净环境情况和工位点状况设置。

比如:按A级环境洁净度超标值的60%设置如下:
0.5um警戒值=3520*60%=2112,
5.0um警戒值=20*60%=12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如经常出现报警的话,再调整该值,一般上浮10%,直至到超标限度范围。

同样,纠偏限值可以设置为警戒限值上浮15%-20%。

这种两种设置警戒限度值中,第二种方法设置比较简单,大部分操作者喜爱采用。

鸿基洁净科技的悬浮粒子在线检测系统是通过计算机化验证的系统,以上两种设置警戒报警值时,鸿基在线检测系统按时间、操作人员、系统状态等信息记录警戒限值和纠偏限值的变更情况并形成报表,符合2015药典计算机化验证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