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如何组建管理团队
唐太宗管理之道四:控制住下属就控制了组织

唐太宗管理之道四:控制住下属就控制了组织恩威并施强调的是:在实施控制时,既要施之以恩、施之以德,感化影响、说服指导,从而赢得部属的信赖;又要施之以威、施之以权,查验所为,奖优罚劣,使部属有敬畏之感。
所谓恩威并施,就是恩惠和惩罚这两手政策并行使用,古今中外的政治家、统治者,大多会使用这软、硬两手策略。
你臣服于我,就施以恩惠,同时又以武力和惩罚对付叛逆行为。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皇帝,很善于处理君臣关系,恩威并施,双管齐下。
李靖,原名药师,雍州三原人。
出身官宦世家,隋朝大业末年,曾任马邑丞。
唐高祖兵入长安时,将李靖擒获,欲斩之,而秦王李世民求情,高祖遂赦李靖,从此李靖加入唐将行列。
贞观四年,李靖破突厥颉利可汗牙帐,因所率部队纪律一时松弛,致使突厥珍物,被官兵虏掠殆尽。
御史大夫萧弹劾李靖,劾请交付法律部门推勘审理,唐太宗予以特赦,不加弹劾。
等到李靖进见,太宗则大加责备,李靖磕头谢罪。
过了很久,太宗才说:“隋朝时史万岁打败达头可汗,而隋文帝却有功不赏,反而因其他小罪将其斩首。
朕则不这样处理,记录下你的功劳,赦免你的过错。
”于是,加封李靖为左光禄大夫,赐给绢一千匹,所封食邑连同以前的共五百户。
不久,太宗对李靖说:“以前有人说你的坏话,现今朕已醒悟,你不必挂在心上。
”又赐给绢二千匹。
李世民驾驭功臣手段便是恩威并用。
他并没有像李渊那样对李靖动过杀机,只是想通过别人对李靖的弹劾,稍稍警告一下李靖。
唐太宗很聪明,他知道对卓尔不群的李靖该怎么收,应如何放,拿捏得恰如其分。
所以李靖才会心甘情愿地帮助唐太宗去打天下。
唐太宗去世前夕,曾故意把已经负有辅佐太子重任的宰相李贬官。
他告诉太子道:“李是有能力辅佐你的,但他是我手下的功臣,是前朝元老,而你跟他并没有什么恩爱相联,因此,他难免会摆出桀骜不驯的样子,使你难于驾驭他,所以我才故意贬谪他。
你继位后,可即刻让他官复原职,他便会对你感恩戴德,忠实地效命于你。
”果然,太宗逝世后,太子李治继位的当日,就让李复任宰相,由此,李对新皇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从此忠心耿耿、不复二心。
《西游记》里的团队建设

《西游记》里的团队建设从西游记里看现在企业团队建设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团队组建适应期,就是建立团队的构架,明确组织目标,并按人的能力性格等方面分配角色;二不满期、也就是团队的磨合期,员工对公司、团队以及领导所倡导的理想和企业目标方向产生怀疑,有可能出现员工的离开和放弃,就像猪八戒在师傅被抓后失去目标方向,要分东西离开一样;三、认同期,通过一段时间段的磨合,大家对目标的重新认识,团员之间相互理解和认同以及对企业发展方向的认同,能够看见在企业发展期间所带来目标收获,对企业的发展增强了信心;四、成熟收获期,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发展,企业到了稳定时期,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已经形成,时刻维护团队的利益,更能积极的为团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付出,并且员工能从企业和团队的发展中提升自我和得到自身的需求及目标。
一、团队的建设根据人物性格背景的不同把人物安排到不同的位置孙悟空:孙悟空自出世就争强好胜,性格外露,孙悟空自己认准的事情,其他人难以改变,甚至是自己的师傅这种性格的人,在团队中会起到那些作用。
首先,孙悟空的执着性很强,喜欢挑战自我。
一个团队在面临挑战的时候,必须有这样一种人,冲在团队前面,担负起迎接挑战的任务。
同时他也具备战胜挑战的能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唐僧可以一次次转危为安的道理。
我们说,一个民族在面对外强入侵时,是需要英雄的出现,我国历史上有过很多这样的英雄人物,像杨家将、岳飞,郑成功等。
一个企业目前虽然不会面对外强的侵略,但商场如战场,同样竞争激烈,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在面对运营困难时,就需要像孙悟空这样的人,挺身而出,带领团队中的其他人,去战胜挑战。
其次,孙悟空的强势性格,也给他带来了很多磨难。
例如不止一次受到唐僧念紧箍咒的惩罚,不止一次被赶回花果山,大闹天空时,最终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 500 年。
这也就是说,孙悟空的这种外敛、强势的性格,除了带给他齐天大圣的名声外,也同时带给他相应的严惩。
因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唐太宗贞观之治盛世的治理之道

唐太宗贞观之治盛世的治理之道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皇帝,他的统治被称为贞观之治,被誉为盛世之治。
在其长达二十三年的统治期间,唐太宗以其独特的治理之道塑造了唐朝的盛世景象。
本文将探讨唐太宗贞观之治的治理之道,通过对其政治、经济和社会治理的观察,分析其成功的秘诀。
一、开明的政治体制建设在唐太宗的统治下,他着重建立了一个开明的政治体制,充分充实了中央政权的机制和运作。
首先,太宗设立了侍中、侍郎、中书令等重要职位,加强了中央政府的集权。
这有助于加强皇权,提高统治效率。
其次,他重视选拔人才,以市侩之术取人,不拘一格用人。
唐太宗任用了一批有才能胜任工作的官员,使政府高层拥有了一支精干的队伍。
一个具备智慧、行动力和忠诚度的政府团队是治理国家的基石。
此外,唐太宗还采取了多元的政策决策机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并进行讨论,以此确保政策的多样性和民众的代表性。
二、积极的经济发展政策唐太宗推行了一系列积极的经济发展政策,为盛世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他实行了宽泛而公正的税收制度,降低了农民和商人的负担,鼓励人们从事农业和商业活动。
太宗还鼓励外交贸易,加强与丝绸之路等国际贸易路线的联系,推动经济的繁荣。
此外,他还注重对工艺和手工业的发展,并在国家范围内修建了灌溉系统和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和交通的发展。
三、注重社会和文化的稳定与进步唐太宗非常注重社会和文化的稳定与进步,他采取了措施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
他建立了严密的监察体系,以保护人民的权益,打击腐败和不法行为。
太宗还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对文化教育的投资,扩展了学校的教育资源,并建立了士人制度来选拔人才,推动文化的繁荣。
同时,他还注重文化交流,推动了佛教和道教的传播和发展。
结语唐太宗贞观之治盛世的治理之道从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展现出其独特的管理方式。
他通过建立开明的政治体制,培养优秀的政府团队,有效地解决了政府运作的问题。
他还采取了积极的经济发展政策,为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从西游记看团队建设

从《西游记》里的团队建设从西游记里看现在企业团队建设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团队组建适应期,就是建立团队的构架,明确组织目标,并按人的能力性格等方面分配角色;二不满期、也就是团队的磨合期,员工对公司、团队以及领导所倡导的理想和企业目标方向产生怀疑,有可能出现员工的离开和放弃,就像猪八戒在师傅被抓后失去目标方向,要分东西离开一样;三、认同期,通过一段时间段的磨合,大家对目标的重新认识,团员之间相互理解和认同以及对企业发展方向的认同,能够看见在企业发展期间所带来目标收获,对企业的发展增强了信心;四、成熟收获期,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发展,企业到了稳定时期,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已经形成,时刻维护团队的利益,更能积极的为团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付出,并且员工能从企业和团队的发展中提升自我和得到自身的需求及目标。
一团队的建设根据人物性格背景的不同把人物安排到不同的位置孙悟空:孙悟空自出世就争强好胜,性格外露,孙悟空自己认准的事情,其他人难以改变,甚至是自己的师傅这种性格的人,在团队中会起到那些作用。
首先,孙悟空的执着性很强,喜欢挑战自我。
一个团队在面临挑战的时候,必须有这样一种人,冲在团队前面,担负起迎接挑战的任务。
同时他也具备战胜挑战的能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唐僧可以一次次转危为安的道理。
我们说,一个民族在面对外强入侵时,是需要英雄的出现,我国历史上有过很多这样的英雄人物,像杨家将、岳飞,郑成功等。
一个企业目前虽然不会面对外强的侵略,但商场如战场,同样竞争激烈,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在面对运营困难时,就需要像孙悟空这样的人,挺身而出,带领团队中的其他人,去战胜挑战。
其次,孙悟空的强势性格,也给他带来了很多磨难。
例如不止一次受到唐僧念紧箍咒的惩罚,不止一次被赶回花果山,大闹天空时,最终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500 年。
这也就是说,孙悟空的这种外敛、强势的性格,除了带给他齐天大圣的名声外,也同时带给他相应的严惩。
因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盛世

成功团队分析2 成功团队分析
• 创业期(形成和震荡阶段):重人治、收人心、组团队 创业期(形成和震荡阶段):重人治、收人心、 ):重人治 • 李世民曾经这么说,“争天下的关键是,你是否有争天下 李世民曾经这么说, 争天下的关键是, 的人才。 的人才。” • 自古管理即以人为本。唐太宗非常重视选才用人,提出了 自古管理即以人为本。唐太宗非常重视选才用人, “治天下以人为本”的思想,并把招揽人才,选贤用能看 治天下以人为本”的思想,并把招揽人才, 作治国第一要务。 作治国第一要务。这就为李世明的精英团队奠定了人才基 同时,从组织行为学知识上来看, 础。同时,从组织行为学知识上来看,就满足了建设高效 工作团队的四大因素之一——团队构成。 工作团队的四大因素之一 团队构成。 团队构成 • 我们知道,团队绩效取决于它的成员的知识、 我们知道,团队绩效取决于它的成员的知识、技能和能 而李世民早在即位之前的秦王时期,就广纳贤士, 力。而李世民早在即位之前的秦王时期,就广纳贤士,文 有房玄龄、杜如晦、于志宁等“秦王府十八学士”,武有 有房玄龄、杜如晦、于志宁等“秦王府十八学士” 程知节、秦琼、尉迟敬德等一干猛将。 程知节、秦琼、尉迟敬德等一干猛将。为世艳羡的秦王府 臣正是李世民为收人心、组团队建立的人才库。 臣正是李世民为收人心、组团队建立的人才库。显而易见 这支日后成为大唐中枢管理团队的精英力量, 地,这支日后成为大唐中枢管理团队的精英力量,组成人 员文见文,武见武,各尽其能, 员文见文,武见武,各尽其能,在加上李世明这个高瞻远 瞩的政治家可谓是如虎添翼。 瞩的政治家可谓是如虎添翼。这些人才都成为他日后发动 玄武门之变,夺权登基的骨干力量, 玄武门之变,夺权登基的骨干力量,为大唐创业直至贞观 盛世的出现奠定了人才基础。 盛世的出现奠定了人才基础。
大唐第一CEO李世民成功秘决

作为领导者,有上中下三个类别。
诸葛长青认为,最高级别的当属“文韬武略+人才济济”。
如果没有文韬武略,那么你就至少学会如何吸引人才……你吸引的人才多少、素质多高,决定了你事业辉煌有多高。
----题记韩斌先生认为,如果三国时代是一本人才学的典章教本,那么贞观盛世则是一本CEO的管理实践手册。
CEO李世民的治理能耐,则可用十六字管理真言总结。
李世民的“文韬武略+人才济济”成就了他的千秋大业。
而韩斌先生总结的——“屈己纳谏、任贤使能、恭检节用、宽厚爱民”则是他吸引人才的秘密“葵花宝典”。
韩斌先生指出,中央电视台一套热播的《贞观长歌》和稍早的电视剧《贞观之治》描述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
他是中华第一盛世的开创者,也是历史上盛唐近300年繁荣昌盛时期的起点。
“狂人”作家李敖点评唐史曾经说,领导人谨慎而小心,低调而坚持,通常是开创事业格局的起点。
作为领导人,李世民开创出四方朝拜的天可汗帝国,成为中华第一大帝;经济实力强盛,百姓不仅丰衣足食,而且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当时之长安,则可比今日之纽约,成为四方汇集的国际大都市。
但是,现代企业界往往只知三国历史,却不晓贞观。
如果说,三国时代是一本人才学的典章教本,那么贞观盛世则是一本CEO的管理实践手册。
CEO李世民的治理能耐,则可用十六字管理真言总结——“屈己纳谏、任贤使能、恭俭节用、宽厚爱民”。
领导者要学会韬略,没有韬略,你只需学会如何吸引人你才……这十六字领导人真言,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盛世贞观之治,也成了现代企业CEO的管理启示录。
掌管上万名员工,排名中国第一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的上海外服公司总经理顾家栋最喜欢借古喻今。
评论说,屈己纳谏,强调的是领导人个人修为、态度以及避免领导人一言堂的决心;任贤使能是一种量体裁衣的团队组合人才学;而恭俭节用则是成本意识,宽厚爱民是市场导向,李世民真正做到了修身而治天下。
所以,领导者必须学会忍耐人才、诚心求人才……后人评论李世民常常用“文治武功天下第一”来形容,其实说的就是李世民创业成功后,却能抛开创业者依靠人治、独断成功的法宝,完全用另外一种不同的方式,靠法制、分权治理国家。
唐太宗的企业管理艺术

逆 转 地 走 上 了 全 球 经 济 舞 台 上 的 时 候 , 应 变 能 力 是 现 代企业 家 的试 金 石。 要 能及 时 发现 新情 况 、 新 问 题 , 随 时 调 整 和 探 索 新 途 径 、 新 方 法 。 特 别 是 某 些 突 发 事 件 ,没 有 常 规 可 循 ,而 且 要 立 即 处 理 , 这 就 要 靠 随 机 应 变 能 力 。 特 别 要 重 视 风 险 和
危 机 管理 ,提 前 制 定 风 险和 危 机 管 理 预 案 ,把 风
险 和 危 机 消 除 在 萌 芽 状 态 之 中 。 稳 定 是 压 倒 一 切 的 大 事 。 企 业 深 化 改 革 、 促 进 发 展 必 须 要 有 稳 定 的 内部 环 境 作 保 障 ,否 则 ,一 切 无 法 进 行 ,多 么 好 的 目标 规 划 都 将 难 以 实 现 。 维 护 企 业 内部 稳 定 是 一 项 政 治 性 、政 策 性 和 时 效 性 很 强 的 工 作 ,领 1
毽 百 家
害 , 团 结 全 体 职 工 群 众 , 充 分 调 动 各 个 方 面 的 积
极 因 素 ,妥 善 处 理 和 化 解 各 种 矛 盾 , 使 班 子 成 员
之间 、干群 之间达 到和谐 、和 睦。 五 是 要 提 高 应 对 复 杂 局 面 的 能 力 。 面 对 问 题
醒 的 头 脑 , 力 争 为 百 姓 做 事 , 在 太 宗 和 他 的 贤 臣 集 团 的 努 力 下 ,唐 贞 观 年 问 政 治 清 明 , 君 臣相 得 ,人 民安 居 乐 业 ,不 仅 国 家 的 统 治 力 和 影 响 力 空 前 强 大 ,而 且 社 会 经 济 也 发 展 迅 速 。史 家称 为 “ 观 之治 ” 贞 有 “ 球 第 一 CE ” 之 称 的 通 用 电 气 第 全 o 八 任 总 裁 杰 克 。 韦 尔 齐 ,他 认 为 :一 个 成 功 的 CE , 他 本 人 不 一 定 是 天 才 , 因 为 天 才 也 o
从九型人格理论看唐太宗的团队建设

、
九 型 人 格 理 论
九 型 人 格 , 名 性 格 型 态 学 、 种 性 格 , 一 种 很 独 特 的 又 九 是 性格 归类 系统 , 揭示 了人 们 最深 层 、 本质 的价 值 观 。九 型 最 人格将 人们 分 为完美 型 、 人 型 、 就 型 、 觉 型 、 想 型 、 助 成 感 思 忠 诚 型 、 跃型 、 袖 型和 平 和 型 九种 类 型 。每 一种 类 型都 有 活 领 其 优点 与局 限性 , 但没有 优劣 之分 。九型 性格 理论 的 研究 既 有利 于个人 成 长 , 也有利 于 团队 科 学决 策 , 时还 有 利 于 对 同 人才 的选拔 。每个人 都 能在 这 九 种类 型 中找 到 自己 的主 导 类 型 , 过 随 着 后 天 环 境 的 变 化 , 及 人 的经 历 的 不 同 , 格 不 以 性 会 带有其 他类 型 的因素 。
有 包容 力 , 妥善 地解决 矛盾 。从 调和房 玄 龄与 魏征 关 于 创业 和守成 哪 个 更 难 的 争 论 中 可 以 看 出 , 唐太 宗 很 有包 容 力 , 制 造融 洽的气 氛 , 解 决部下 矛盾 方面 有特 殊 才能 , 能 在 他 对 双方 意见 都能充 分 理解 , 能不 带 偏 见地 耐心 调 停 , 并 以恰 当方式 消除 双方 的对立 , 且 自己能 找到 正确 的答案 。 并 胸 怀 宽 广 , 受 他 人 。从 《 观 政 要 》 论 任 贤 ” 记 载 的 接 贞 “ 中 李 世 民录用 魏征 、 王硅 的事 件 来看 , 世 民 的确 是 一 个 有宏 李 量 的人 , 他把 曾经担 任建 成 最 忠 实 、 敢 言 的部 下 收 为 自己 最 的谏议 大 夫 。凡 是 杰 出 的 领 导 人 , 应 该 有 这 种 度 量 与 都 涵养。 2 魏 征 — — 完 美 型 . 魏 征 是 唐 太 宗 最 有 名 的 谏 臣 。他 不 惧 权 威 、 白 分 明 、 黑 坚 持原则 、 究标 准 、 情 亢直 , 很 强 的 责任 感 和 使命 感 , 讲 性 有 认 为皇 上能力 德行 比不上尧 舜 , 常常 留心 于 向太 宗 直 言建 而 议 , 实在在 的完 美型 。 实 不惧 权威 , 讲真话 。从 “ 慷慨 自若 , 容对 日 : 皇太 敢 徵 从 ‘ 子 若 从 臣 言 . 无 今 日 之 祸 。 ’ 句 话 看 , 对 唐 太 宗 的 问 必 ”这 面 话, 他依 然从 容不 迫地 说 : 太 子 当初 要 是 听 从 我 的话 , 定 “ 一 不会 有今 天 的祸 事 。 ” 讲 究标 准 , 坚持 原则 。“ 贞观 二年 , 太宗 问魏征 日 :何 谓 ‘ 明君 暗君 ? 征 日 :君之 所 以明者 , 听也 ; 所 以暗 者 , 信 ’ ‘ 兼 其 偏 也 。这 就 是 明 君 与 暗 君 的 标 准 。 ” 黑 白分 明 , 情 亢 直 。魏 征 对 于 “ 天 下 难 ” 论 证 表 面 性 守 的 他敢 于直接 提 出 自己的意见 , 诫统 治者 要居安 思危 。 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世民如何组建管理团队
王凤翔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在用人组队的时候,不必苛求全面全能,关键是要弄清人才有什么长处,如何用他的长处。
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史称“贞观之治”,公认为中国历史发展的黄金时期,大唐盛世由此开始。
唐太宗李世民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第一明君”、“中国皇帝排行榜第一位”、“大唐第一CEO”等,贞观贤臣也是名扬千古。
唐太宗自述人君之道的《帝范》和记载贞观君臣政论的《贞观政要》,俱已成为后世君臣和今日领导干部的必读之书。
“贞观之治”之所以能达到如此高度,与唐太宗的治国用人之术及其组建的管理团队是分不开的。
那么唐太宗是如何在开国登基不久,将天下人才为己所用,组建成一支高效合理的管理团队的呢?
任官惟贤才
自古管理即以人为本。
唐太宗非常重视选才用人,提出了“治天下以人为本”的思想,并把招揽人才,选贤用能看作治国第一要务。
他认为争天下的关键是有争天下的人才。
因此,李世民早在即位之前的秦王时期,就广纳贤士,文有房玄龄、杜如晦、于志宁等“秦王府十八学士”,武有程知节、秦琼、尉迟敬德等一干猛将。
为世艳羡的秦王府臣正是李世民为收人心、组团队建立的人才库。
这些人才都成为他日后发动玄武门之变,夺权登基的骨干力量,为大唐创业直至贞观盛世的出现奠定了人才基础。
李世民以知人善任著称,自有识人用人之道。
首先,内选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贞观外臣长孙无忌是李世民妻长孙皇后的哥哥,唐太宗评价他“善于躲避嫌疑,待人接物聪明敏捷,处理事务古人不及”,准备授其高位,但有人以“外戚位三公,嫌议者谓天子以私后家”进行劝阻,连长孙皇后也不同意。
唐太宗仍坚持拜其为相,终襄大业。
屈突通、尉迟敬德曾为沙场敌将,李世民却能倾心结纳,用之不疑,二人终究效其心膂,立下殊功。
魏征早年追随过李密、窦建德,入唐后又成为太子李建成的心腹。
在宫廷斗争激化时,他多次劝李建成除掉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后,本应杀之为后快的唐太宗却被魏征“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的气节所感动,毅然任用魏征为谏议大夫。
其次,任人唯贤,不限出身门第。
贞观名臣中,即有杜如晦、高士廉、崔仁师等世家大族,又有寒门子弟的刘洎、马周、张亮等,甚至还有出身奴隶而被提拔为大将的钱三陇、马三宝。
马周,本一寒门布衣,困顿流落京师后,靠给中郎将常何做门客糊口度日。
因偶替常
何给唐太宗奏陈二十余事,均称上意,马周即刻就被召见,委以重任。
张行成出身小吏,原为一县主薄,由于才华出众,政绩突出,唐太宗亲自擢为宰相。
但凡成大事的领导者,不仅自身能力超群,而且还善于识人、用人,手下人才济济,贞观君臣即是如此。
李世民认为“任官惟贤才”,因此选官用人不避仇嫌,不以尊卑为意,可谓不拘一格,惟才是举。
这充分体现出李世民思贤若渴的谦逊品格、不计仇嫌的宽广胸怀以及决断执着的领导气魄。
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在用人上,唐太宗主张人尽其才、量才录用。
他说:“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
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
不以一恶忘其善,勿以小瑕掩其功。
”他还说:“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进一步阐述了“用人所长”使人才“各得其所”的思想。
贞观名相房玄龄与杜如晦,是历史上著名的决策组合。
二人并未有轰轰烈烈的疆场功业,却居贞观功臣之首,以致宋代史臣在编修唐史时对他们颇多微词,其实这正反映了唐太宗用人取其所长的独到之处。
若细数贞观时期的台阁规制、典章文物,就会发现多出自二人之手。
房玄龄处事孜孜,恪尽职守,但遇事常犹疑不决;而杜如晦虽不善思想,但他分析周密,精于决断,二人性格行为互补,成为黄金搭档,号称“房谋杜断”。
在贞观管理团队中,可谓各取所长,人尽其用。
戴胄不通经史,有人嘲笑他不学无术,但他为人正直,忠诚廉洁,办事公道。
唐太宗就让他出任主管司法的大理少卿。
在任上,戴胄公正执法,不阿权贵,政绩斐然。
贞观名将李靖可称文韬武略,出将入相。
唐太宗让他统管重兵,战时御边出征,闲时入朝辅政,为政权巩固立下殊勋。
魏征常将谏诤之事视为己任,耻于君主不及尧舜,于是唐太宗任用他为谏议大夫,专门负责向皇帝提意见。
魏征前后献言三百余策,其中多为太宗采纳。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等人共参朝政,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构建起大唐的中枢管理团队。
唐太宗在总结自己的原因时,曾认为原因只有五条。
其中第二条就是说一个人做事,不可能样样都会,用人总是用他的长处,避免用他的短处。
在唐太宗的团队中,每个人各有所长;更重要的是唐太宗能将这些人依其专长运用到最适当的职位,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优势,进而使决策准确,国家保持良性运转。
因此,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在用人组队的时候,不必苛求全面全能,关键要弄清人才有什么长处,如何用他的长处。
毕竟,“通才”、“全才”是极少有的,只要每个人都能发挥出个体优势,密切合作,优势互补,通过有效的人才群体和合理的结构组合,就能发挥出“1+1
>2”的效果,成为最优绩效的团队。
摘自《决策》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