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暖通设计说明

暖通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
1.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1.2.1.2. 《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1445-2012)
1.3.1.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1.4.1.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1.5.1.5. 当地室外气象参数
冬季:
采暖室外计算(干球)温度-7.3℃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2 ℃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 1.8 m/s
冬季大气压力636.1hPa
2.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
该建筑为中国联通西藏日喀则宿舍楼改造项目,本次设计为二、三、四层宿舍的电采暖,厨房、卫生间、走廊不做采暖
3.采暖设计
3.1 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卧室18℃
3.2 本项目建筑热负荷为42KW,面积指标为45w/m2。

3.3 供暖方式
建筑采用加热电缆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每个独立地暖回路安装室温、地温双温控制器,。

暖通毕业设计说明书

暖通毕业设计说明书

暖通毕业设计说明书暖通毕业设计说明书引言:暖通工程是建筑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它涉及到建筑物内部的空气调节、供暖、通风和给排水系统等方面,为人们提供了舒适和健康的室内环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暖通毕业设计的内容和目标,以及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一、设计背景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于室内空气质量的关注,暖通工程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因此,本设计旨在通过合理的暖通系统设计,为建筑物提供高效、节能、舒适的室内环境。

二、设计目标1. 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通过合理的空气调节系统设计,保证室内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的舒适性,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2. 实现节能减排:通过优化供暖、通风、给排水系统等,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建筑物的运行成本,并对环境产生更小的影响。

3.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暖通系统的运行稳定,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维护便利性。

三、设计内容1. 空气调节系统设计: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人员密度,确定合适的送风量、送风口位置和送风方式。

同时,考虑到室内外温差、季节变化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供暖和制冷设备,并合理布置空调末端设备,以保证室内空气的均匀分布和温度控制。

2. 通风系统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使用要求,确定合适的通风方式和通风量。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室内空气的新鲜度、湿度控制和有害气体的排除等因素,以提供健康和舒适的室内环境。

3. 给排水系统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功能,确定合适的给水和排水设备,并合理布置管道和设备。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供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及排水的顺畅性和卫生性。

4. 控制系统设计:设计合理的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对暖通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和运行监测。

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器的配合,实现对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的精确控制,提高系统的能效和运行稳定性。

四、设计考虑因素1. 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人员密度: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对于室内环境的要求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暖通系统设计方案。

暖通设计说明

暖通设计说明

暖通设计说明暖通设计说明⼀、设计依据1.国家设计规范:《民⽤建筑供暖通风与空⽓调节设计规范》 GB 50736-2012《建筑设计防⽕规范》 GB 50016-2014《⾼层民⽤建筑设计防⽕规范》 GB50045-95 (2005年版)《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规范》 GB 50067-2014《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100-2015《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67-200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2015《建筑机电⼯程抗震设计规范》 GB 50981-2014《环境空⽓质量标准》 GB 3095-2012《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6-2008《房间空⽓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12021.3-2010《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4-2008《全国民⽤建筑⼯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2009年版)《全国民⽤建筑⼯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2007年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规范》 WS394-20122.地⽅设计规范(上海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GJ08-107-2015《公共建筑绿⾊设计标准》 DG/TJ08-2143-2014《机动车停车库(场)环境保护设计规程》 DGJ08-98-2014《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 DGJ08-88-2006《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 DB 31/844-2014《餐饮⾏业环境保护设计规程》 DGJ08-110-2004《上海市民⽤建筑⼯程施⼯图节能设计⽂件编制深度规定》沪建交(2012)1273号3.公消【2015】98号-关于执⾏新版消防技术规范有关问题的通知4.建设单位关于本⼯程的设计任务书、设计要求和提供的有关资料;5.建筑专业提供的技术⽂件。

⼆、⼯程概况:本⼯程地块总建筑⾯积约119110㎡,其中地上⾯积约87603㎡,地下⾯积约31507㎡。

建筑设计-暖通方案设计说明

建筑设计-暖通方案设计说明

建筑设计-暖通方案设计说明建筑设计-暖通方案设计说明1. 引言本旨在详细说明建筑设计项目中的暖通方案设计内容,以确保建筑物内温湿度和空气质量的控制达到舒适和健康的标准。

2. 项目概述本项目是一个建筑设计项目,涉及到一个室内面积为X平方米的建筑物,位于X地址。

建筑物主要功能包括X功能,使用人员约为X人。

3. 设计目标通过本方案的设计,我们将确保建筑物的室内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在合理舒适的范围内,并满足以下要求:- 室内温度范围为X度至X度,适合建筑物使用场景;- 室内相对湿度范围为X%至X%,以维持舒适和健康的环境;- 室内空气质量符合X标准,以保障使用者的健康和舒适。

4. 设计原则和方法在设计暖通方案时,我们将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4.1. 温控策略:根据空间功能和使用情况,采取适当的温控策略,例如集中供暖、分体供暖或者空调系统等。

4.2. 通风设计:考虑建筑物的使用特点和环境要求,设计适当的通风系统,包括新风系统、排风系统和空气净化设备等。

4.3. 管道布置:合理布置供暖、通风和空调管道,确保管道长度、连接方式和支撑方式符合相关标准,以最大限度减少能耗和维护成本。

4.4. 节能措施: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节能的要求,采取合理的能源利用方案,包括利用太阳能、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5. 设计内容和细节5.1. 供暖系统设计:- 选择适当的供暖设备,如锅炉、热水器等;- 设计供暖管道的布置和尺寸,确保供暖效果和能源利用效率;- 考虑供暖系统与其他暖通系统的协调。

5.2. 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 设计通风系统的新风量和排风量,以及空气净化设备的布置;- 考虑通风系统与供暖系统的协调,实现能耗最小化和舒适性的最大化。

5.3. 温湿度控制设计:- 选择合适的温湿度传感器和控制设备,确保室内温湿度在合理范围内控制;- 设计温湿度控制系统的逻辑和策略,以提供舒适和稳定的室内环境。

5.4. 管道布置设计:- 根据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的需要,合理布置管道,确保运行平稳、线路短、能耗低。

暖通设计说明

暖通设计说明

暖通设计说明一、建筑概况自述项目情况。

二、设计规范、依据1)《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19-2015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736-2012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6)《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50981-20147)《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013版8)《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源效率限定》GB21454-20089)《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JGJ174-20101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201211)《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6-2008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WS394-20121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公消〔2015〕98号"文件14)《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2016年版);1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16)其他相关的设计规范、规程和措施。

三、设计范围设计含以下内容:1、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2、机械通风系统设计;3、消防防、排烟系统设计;四、通风空调设计室外气象参数(根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夏季大气压力: 965.8hPa 冬季大气压力: 983.0hPa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4.6°C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 2.6°C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7.1°C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67%%%夏季通风室外计算计算温度30.5°C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7.7°C五、室内设计参数六、空调系统1、本工程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负荷:空调总冷负荷为:1814.10kW,空调总热负荷为1332.86kW。

暖通课设说明书

暖通课设说明书

暖通课设说明书一、引言暖通工程是指建筑物内部环境的空气质量和热舒适的保障工程,主要包括供热、通风、空调和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与安装。

本说明书旨在介绍暖通课设的设计要点和实施步骤,为学生们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设计要点1.建筑物类型:首先,要明确课设的建筑物类型,例如住宅、商业大厦、医院等。

不同建筑类型对暖通系统的需求有所不同,需要针对性地设计。

2.能耗控制:在设计暖通系统时,要注重能耗控制,减少能源的浪费。

可以通过采用高效节能设备、优化布局和系统调节等方法来降低能耗,并且结合当地的能源政策和要求。

3.空气质量保障:暖通系统不仅要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还要确保空气质量良好。

可以采用空气净化设备、合理的空气流通设计和有良好的室内排风系统等方式来保障室内空气质量。

4.个性化需求:考虑到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可以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用户的偏好设计个性化的暖通解决方案,例如舒适度、节能和环保等方面的需求。

三、实施步骤1.数据收集:首先,需要收集相关建筑物的数据,包括建筑面积、楼层高度、建筑物朝向、热负荷要求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能源政策。

2.系统设计:根据数据分析和需求评估,进行暖通系统的设计。

包括供热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系统和给排水系统等。

设计要考虑到系统的稳定性、经济性和安全性。

3.设备选择:在设计过程中,要选择适合的设备和材料。

可以参考市场上的先进产品和技术,选择高效节能设备,并考虑到设备的维护成本和寿命。

4.布局规划: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需求,进行系统布局的规划。

将不同的系统和设备合理地布置在建筑物内部,确保系统的协调运作。

5.施工安装:在施工过程中,要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暖通系统的安装和调试。

保证系统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并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

6.运行维护:系统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运行和维护工作。

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保持设备的清洁和正常运行。

定期维护设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四、总结暖通课设的设计要点包括建筑物类型、能耗控制、空气质量保障和个性化需求。

暖通设计说明

暖通设计说明

1设计说明1.1、概述1.1.1、设计依据1.1.1.1、业主与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签署的工程总承包EPC合同.1.1.1.2、业主提供的相关要求及图纸、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会议纪要.1.1.1.3、国内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标准、规程及规定:《采暖通风与空?鹘谏杓乒娣丁稧B50019-2003《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01-621-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大气污染物综?吓欧疟曜肌GB16297-1996《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1.1.1.4、设计联络会议纪要1.1.1.5、工艺、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等相关专业对通风、空调、净化、降温的要求及提供的图纸。

1.1.2、设计范围本次设计为1#主厂房通风、防排烟、空调、净化及降温系统的施工图设计。

该建筑办公楼四层,厂房三层,其建筑面积为47897.66 m2。

1.1.3、室外内空气计算参数1.1.3.1、室外空气计算参数:1)冬季通风计算温度3 ℃;冬季空调计算温度-4 ℃。

2)夏季通风计算温度32 ℃;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4.1 ℃;夏季空调计算湿球温度28.2 ℃。

3)冬季空调计算相对湿度74 %;夏季通风计算相对湿度64 %。

4)冬季平均风速2.8 m/s;夏季平均风速1.9 m/s。

5)?局鞯挤缦駽 19% N 13% NNW 13%;夏季主导风向C 24% N 9%。

6)冬季大气压力:1020.4 hPa;夏季大气压力:998.6 hPa。

1.1.3.2、室内空气计算参数:1、各空调、净化空调房间的温度、湿度及洁净度等级等计算参数要求见空调系统原理图。

2、洁净室人员新风不小于40m³/h,其他房间20~30m³/h.3、普通站房通风换气次数为6次/时,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等设计平时通风与事故通风合用系统,换气次数分别为6次/时、12次/时。

暖通初步设计说明

暖通初步设计说明

暖通初步设计说明
1.确定暖通设备的类型和容量: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面积,确定采用
的供暖系统(如集中供暖还是分散供暖)和空调系统(如中央空调还是分
体空调),并计算出相应的供热和制冷负荷,以确定设备容量。

2.管道布置设计: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和各个房间的使用需求,设
计供暖、通风和给排水系统的管道布置。

合理布置管道,可以尽量减少管
道的长度、降低水力损失,并方便维修和清洁。

3.选择暖通设备和材料:根据建筑物的需求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
供暖、通风和空调设备,以及管道、风道和阀门等材料。

选用高效能的设
备和材料,可以降低运行能耗和维护成本。

4.控制系统设计:设计合适的暖通控制系统,以便实现温度、湿度和
空气质量等参数的自动控制。

控制系统应能满足建筑物的需求,同时尽量
节约能源。

可以考虑使用智能化的控制设备,以实现更精细化的控制和管理。

5.安全与可持续性考虑: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合理选择供暖和制冷方式,使用高效能设备,可以减
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建筑物的可持续性。

6.成本估算和优化:根据设计方案,估算出暖通系统的投资和运行成本,并进行优化。

通过合理的设备选择和管道布置,可以降低成本,并提
高系统的效能。

总之,暖通初步设计是对建筑物的供暖、通风、空调和给排水系统进
行规划和设计的重要阶段。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建筑物的需求和气候
条件,合理选择设备和材料,并设计合适的控制系统,以实现舒适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暖通设计说明工程概况:本项目为总部办公基地。

地上建筑9层,包括办公及会议。

地下两层,包括员工餐厅、厨房、活动中心及配套车库。

本基地位于徐庄软件园,被东环路环绕,南临苏宁产业总部大楼。

总用地面积125030平方米,总建设用地面积11302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242023m平方米,建筑总高度52.49M。

一、设计依据1、已批准的审批意见;2、建设单位对本专业提出的有关意见;3、有关设计规范:(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738-2011(4)《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6)《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2002(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省标)DGJ32/J96-2010(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9)《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二、设计范围1、本工程空调及通风系统设计2、本工程防烟排烟系统设计3、空调冷热源设计见动力专篇三、设计标准1、室外气象参数(南京)夏季空调室外设计计算干球温度: 34.8°C夏季空调室外设计计算湿球温度: 28.1°C冬季空调室外设计计算干球温度: -4.1°C 冬季空调室外设计计算相对湿度: 76%2、室内设计参数:四、空调负荷本工程空调区域建筑面积119300m2根据业内公认的鸿业负荷计算软件6.0版,得到本工程空调负荷如下:夏季冷负荷:18300kw 冬季热负荷:10500kw单位面积冷负荷指标:153w/ m2 单位面积热负荷指标:88w/ m2五、冷热源1、空调冷源制冷设备为4台855RT(3343KW)单工况离心水冷冷水机组,供回水温度为4/12°c, 另设置体积为5200m的蓄冷水槽。

水蓄冷水池和末端冷冻水采用板换连接,板换负荷侧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为7/13℃,板换负荷侧冷冻水泵采用变流量系统;热源,选用3台3.5MW和一台1.16MW油气两用真空热水锅炉,3台3.5MW锅炉并联运行供空调采暖用, 供回水温度为60℃~50℃。

一台1.16MW锅炉供生活热水用,供回水温度为85℃~65℃。

2、冷冻机房设置于地下一层,冷冻机房建筑高度为8m. 热水锅炉设置于地下一层,锅炉房建筑高度为8m.3、其他需24h使用的房间或某些设备用房,如值班室、垃圾房、电梯机房、消防控制室等设独立分体空调.六、空调水系统1、两管制同程二次泵变流量系统.2、本工程从冷冻机房接出总供水管(一次泵系统)分别接至B1层的8个二次泵房,其中各个二次泵分区如下表:3、空调水系统立管、支管均为同程。

如在某些支管无法同程设计,设置必要的平衡阀。

4、空调水系统最高点设置自动放气阀,最低点设置泄水阀。

5、空调水系统通过屋顶膨胀水箱实现定压和系统补水。

6、加湿方式均采用湿膜加湿。

7、水系统采用化学加药方式进行全自动在线化学处理,以防止管内壁腐蚀与结垢。

七、空调风系统1、餐厅,员工活动中心,大空间办公、会议中心等大空间采用集中处理的低速变风量全空气系统。

气流组织为均匀送风,集中回风,送风口采用散流器.2、入口门厅高大空间区域设置低速变风量全空气系统,局部设置地送风方式,下送上回,以及采用上送下回的空调送风系统方式.气流组织为均匀送风,集中回风,地送风口采用条形送风口,上部送风口采用旋流风口和侧送的喷口送风.3、小空间办公、后勤用房、小型会议室等小空间房间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送风口选用条形散流器(条形送风口),风机盘管采用卧式暗装,新风空调箱选用吊装式新风机组。

4、标准层办公新风、排风竖向设置全热回收系统,采用板式全热换气机,集中设置于屋面.全热换气机采用组合式空调箱.5、厨房采用全新风直流式系统,厨房岗位送风经加热(冬季)或降温(夏季)处理后送至室内,厨房内保持负压。

送风机组选用吊装式新风机组,功能段包括初效过滤段、表冷加热段、风机段。

八、通风系统1、卫生间、库房、储藏室等设机械排风系统,其中卫生间排风量按照10次/小时计算,储藏室排风量按照3次/小时计算。

2、厨房预留排油烟系统及全室排风系统,总换气次数按45-55次/小时预留。

3、电梯机房设机械送排风系统,通风量按照10次/小时计算。

4、餐厅、员工活动、会议室设机械排风系统,排风系统与新风系统对应设置,排风量按照空调系统最大新风量的90%计算,排风机变频控制,通过调节风机转速满足空调季节和过渡季节不同的排风量要求。

5、办公、后勤用房等设机械排风系统,排风量按照新风量的90%计算。

6、标准层办公设置排风系统,在屋顶设置板式新排风全热回收机组.7、地下汽车库按照防火分区设置机械通风系统。

当防火分区有直接对外坡道时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当防火分区无直接对外坡道时采用机械送风,机械排风。

排风量按6次/小时计算,送风量按5次/小时计算。

8、地下一层外卸货车库部分设置机械排风系统,利用坡道自然进风。

排风量按6次/小时计算。

9、各水泵房设机械送排风系统,送、排风量按4次/时换气计算。

10、变配电间设机械送排风系统和空调系统。

当室外温度低于28°c时采取通风方式消除室内余热,通风量按照设备发热量计算;当室外温度超过28°c时,通过相应电动阀切换运行空调机组,消除室内余热。

11、锅炉房设机械通风系统。

排风量按事故通风换气次数12次/小时计算(锅炉房仅冬季运行),送风量为排风量与锅炉燃烧空气量之和。

12、地下一层柴油发电机房设通风系统。

排风量按照发热量计算,送风量为排风量与设备燃烧所需空气量之和。

13、油脂分离间和垃圾房等散发大量异味房间设独立的机械排风系统,排风量按照15次/小时计算。

九、防排烟系统1、标准层办公垂直方向设有机械排烟系统,每层平面划分为若干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设有排烟风口,平时常闭,火灾时由消防控制中心打开该防烟分区的排烟口(阀)。

并启动排烟风机进行排烟。

排烟量按最大一个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 m2/h计算。

2、中庭设置机械排烟系统,体积大于17000 m2的中庭,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4次/h换气计算;体积小于17000m2的中庭,排烟量按其体积的6次/h换气计算。

3、地下汽车库的排风系统火灾时兼作机械排烟系统。

汽车库排烟量按换气次数6次/小时计算。

消防补风为平时机械送风系统兼作消防补风系统,补风量满足不小于排烟量的50%。

4、地下一层卸货车库部分设机械排烟系统,由平时排风系统兼用。

排烟量按换气次数6次/小时计算,消防补风为机械补风,补风量满足不小于排烟量的50%。

5、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的房间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房间面积超过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同时设置机械补风系统,补风量不小于机械排烟量的50%。

6、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和虽然有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7、不满足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及合用前室分设独立的加压送风系统。

8、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口采用自垂式百叶送风口,隔层设置。

9、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多叶加压送风口,每层设置,风口为常闭型,设置手动和自动开启装置,并与加压送风机的启动装置联锁.。

着火时由消防控制中心开启着火层和上(下)层正压风口,同时启动正压送风机。

10、避难走道前室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11、送风系统分别维持防烟楼梯间40~50Pa,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25~30Pa的正压。

避难走道前室25~30Pa.12、采用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面积大于2m。

13、考虑到地下一层B区避难走道长度过长,做为安全加强措施,该避难走道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其正压送风量按照避难走道对外的两端门洞风速0.7m/s来计算.,同时保证每个正压送风口之间距离不超过80m.14、排烟系统:着火时,根据烟感信号,开启该防烟分区的排烟风机(办公及内走道开启该防烟分区的排烟口,并关闭排风防火风口,中庭开启常闭排烟口),系统转为排烟系统。

地下车库及商业餐厅等进风系统继续运行,以保证机械补风量。

当排烟温度超过280℃自动关闭排烟阀及排烟风机,停止排烟并关闭补风系统。

常闭排烟口设手动和自动开启装置。

15、安装在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其隔热层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保温厚度为40mm.并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

16、排烟风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30M。

17、排烟风机应满足280°C时连续工作30min的要求,排烟风机入口处设280°C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 并联锁关闭排烟风机和补风机。

18、防排烟系统中的相应风机、控制阀门均纳入消防控制系统(CACF)进行监控。

十.自动控制系统1、本工程商业、会议、餐饮等集中空调系统分设中央集中监控系统(BAS)。

2、除风机盘管、排气扇、外,各种空调、通风设备由BAS系统监控。

3、冷热源等主要设备顺序启动,顺序停止。

4、冷水机组、板式换热器、水泵等主要设备进行运转台数自动控制,达到高效运行。

5、板换负荷侧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空调供回水总管末端之间设置平衡管,实现系统变流量运行. 二次泵变流量系统在最不利环路末端设置压差控制阀,调节控制水泵转速,在满足系统用户侧流量需求同时节省水泵输送能耗。

6、空气处理机组(新风处理机组)控制系统由冷暖型比例积分控制器、装设在(送)回风口的温度传感器及装设在回水管上的电动二通调节阀组成。

系统运行时,温度控制器把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温度与温度控制器设定温度相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输出相应的电压信号,以控制电动动态流量阀的动作,通过改变水流量,使(送)回风温度保持在所需要的范围。

控制箱设于机房内,可就地控制及远程监控。

风机盘管系统以房间温度为控制目标,调节风机盘管回水管上设置的电动二通阀(ON-OFF)。

7、当新风温度小于0°C,同时机组不运行时,应保证电动二通调节阀保持最小开度,以便预热盘管。

新风入口设电动风阀与机组连锁,冬季机组不运行时关闭电动风阀。

8、电功率大于7.5KW的的空气处理机组配置NB2000空调机组智能恒温变风量节能控制系统9、实现变新风比的全空气系统,采用固定干球温度法进行判别控制。

在新风入口处设置温度传感器,通过比较室外新风温度和设定值,调节新、回风阀门以及相应排风机频率,以实现加大新风量,直至最大新风量或全新风运行。

10、空调、通风系统内主要设备(如冷热源、水泵、空调箱、风机等)的主要状态点均需通过区域DDC联络至BA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