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暖通方案设计说明
暖通设计说明范文

暖通设计说明范文暖通设计是指对建筑物内部的供暖、通风、空调以及给排水等系统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
它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保证建筑物内部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的要求。
供暖系统是暖通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供暖系统可以根据建筑物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供热方式,如集中供热、分户供热、地板辐射供热等。
供暖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建筑物的热损失以及供热设备的性能选择,以达到舒适、高效的供暖效果。
通风系统也是暖通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通风系统能够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程度,排除室内污染物和湿气,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通风系统的设计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特点,合理选择通风方式和通风设备,以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和适宜的室内温湿度。
空调系统是暖通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空调系统可以根据建筑物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空调方式,如集中空调系统、分户空调系统等。
空调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建筑物的热负荷和冷负荷,合理选择空调设备和控制方式,以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和湿度。
给排水系统是暖通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给排水系统可以根据建筑物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给排水方式,如集中供水和分户供水等。
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建筑物的用水需求和排水环境,合理选择给排水设备和管道材料,以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排水的顺畅。
此外,暖通设计还需要考虑节能和环保等因素。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暖通设计要注重节能技术和环保材料的应用,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在进行暖通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使用需求和环境条件,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
而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施工管理和后期维护等工作,以保证设计方案的有效实施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暖通设计是建筑物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建筑物内部的温湿度、空气质量和水资源利用等方面。
在进行暖通设计时,需要考虑供暖、通风、空调和给排水等系统的设计,并注重节能和环保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和环保水平。
暖通设计说明

暖通设计说明暖通设计说明⼀、设计依据1.国家设计规范:《民⽤建筑供暖通风与空⽓调节设计规范》 GB 50736-2012《建筑设计防⽕规范》 GB 50016-2014《⾼层民⽤建筑设计防⽕规范》 GB50045-95 (2005年版)《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规范》 GB 50067-2014《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100-2015《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67-200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2015《建筑机电⼯程抗震设计规范》 GB 50981-2014《环境空⽓质量标准》 GB 3095-2012《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6-2008《房间空⽓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12021.3-2010《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4-2008《全国民⽤建筑⼯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2009年版)《全国民⽤建筑⼯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2007年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规范》 WS394-20122.地⽅设计规范(上海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GJ08-107-2015《公共建筑绿⾊设计标准》 DG/TJ08-2143-2014《机动车停车库(场)环境保护设计规程》 DGJ08-98-2014《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 DGJ08-88-2006《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 DB 31/844-2014《餐饮⾏业环境保护设计规程》 DGJ08-110-2004《上海市民⽤建筑⼯程施⼯图节能设计⽂件编制深度规定》沪建交(2012)1273号3.公消【2015】98号-关于执⾏新版消防技术规范有关问题的通知4.建设单位关于本⼯程的设计任务书、设计要求和提供的有关资料;5.建筑专业提供的技术⽂件。
⼆、⼯程概况:本⼯程地块总建筑⾯积约119110㎡,其中地上⾯积约87603㎡,地下⾯积约31507㎡。
建筑设计-暖通方案设计说明

建筑设计-暖通方案设计说明建筑设计-暖通方案设计说明1. 引言本旨在详细说明建筑设计项目中的暖通方案设计内容,以确保建筑物内温湿度和空气质量的控制达到舒适和健康的标准。
2. 项目概述本项目是一个建筑设计项目,涉及到一个室内面积为X平方米的建筑物,位于X地址。
建筑物主要功能包括X功能,使用人员约为X人。
3. 设计目标通过本方案的设计,我们将确保建筑物的室内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在合理舒适的范围内,并满足以下要求:- 室内温度范围为X度至X度,适合建筑物使用场景;- 室内相对湿度范围为X%至X%,以维持舒适和健康的环境;- 室内空气质量符合X标准,以保障使用者的健康和舒适。
4. 设计原则和方法在设计暖通方案时,我们将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4.1. 温控策略:根据空间功能和使用情况,采取适当的温控策略,例如集中供暖、分体供暖或者空调系统等。
4.2. 通风设计:考虑建筑物的使用特点和环境要求,设计适当的通风系统,包括新风系统、排风系统和空气净化设备等。
4.3. 管道布置:合理布置供暖、通风和空调管道,确保管道长度、连接方式和支撑方式符合相关标准,以最大限度减少能耗和维护成本。
4.4. 节能措施: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节能的要求,采取合理的能源利用方案,包括利用太阳能、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5. 设计内容和细节5.1. 供暖系统设计:- 选择适当的供暖设备,如锅炉、热水器等;- 设计供暖管道的布置和尺寸,确保供暖效果和能源利用效率;- 考虑供暖系统与其他暖通系统的协调。
5.2. 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 设计通风系统的新风量和排风量,以及空气净化设备的布置;- 考虑通风系统与供暖系统的协调,实现能耗最小化和舒适性的最大化。
5.3. 温湿度控制设计:- 选择合适的温湿度传感器和控制设备,确保室内温湿度在合理范围内控制;- 设计温湿度控制系统的逻辑和策略,以提供舒适和稳定的室内环境。
5.4. 管道布置设计:- 根据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的需要,合理布置管道,确保运行平稳、线路短、能耗低。
暖通初步设计说明

暖通初步设计说明第一节设计依据一、建设单位委託及要求二、建筑工程设计档案编制深度的规定(202X年版)三、有关设计规範、标準《高层民用建设设计防火规範》gb50045-95(202X年版)《採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範》gb50019-202X《办公建筑设计规範》jgj67-8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範》gb50067-97《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範》gb50038-94四、建筑专业等提供的设计资料本工程南北栋均为综合性一类高层,地下一层,地上二十五层,建筑高度:南栋为:,北栋为:五、室外气象条件1、夏季空调室外计算乾球温度℃空调室外计算溼球温度℃通风室外计算乾球温度33℃最热月平均相对溼度 75%室外平均风速2、冬季空调室外计算乾球温度 -3℃通风室外计算乾球温度5℃最冷月室外计算相对溼度 81%室外平均风速第二节设计範围及主要技术指标一、包括一层至四层的营业用房、办公用房、大小会议室、活动室等房间舒适性空调。
室内设计参数列:二、防排烟1、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设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
2、地下一层汽车库设机械排烟、补风系统。
三、通风1、地下一层汽车库分别设机械送排风系统。
2、地下一层电装置房和空调装置房分别设机械送排风系统,空调装置房设事故排风系统。
3、南栋地下一层六级二等人员隐蔽所(平时为车库),设机械送排风系统。
4、卫生间、电梯机房採用自然通风。
第三节空调冷热源及空调方式一、冷、热负荷确定本工程主要为舒适性空调,两栋建筑物总冷负荷为400万大卡,热负荷为315万大卡。
二、空调冷、热源及水迴圈系统1、根据建设方要求,南、北栋的主机均设在北栋建筑物里,空调冷、热源採用直燃式(燃气)溴化锂机组型号bz200 ,2台,单台製冷量200万大卡(2326kw),供热量:1791kw,冷水量:300m3,冷却水量500m3。
2、空调水迴圈系统空调冷水温度7℃-12℃,温水温度57℃-65℃,选空调冷热水迴圈水泵三台(2用1备),型号is200-150-315,流量:400 m3;扬程:35mh2o;电功率:55kw。
暖通初步设计说明

暖通初步设计说明
1.确定暖通设备的类型和容量: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面积,确定采用
的供暖系统(如集中供暖还是分散供暖)和空调系统(如中央空调还是分
体空调),并计算出相应的供热和制冷负荷,以确定设备容量。
2.管道布置设计: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和各个房间的使用需求,设
计供暖、通风和给排水系统的管道布置。
合理布置管道,可以尽量减少管
道的长度、降低水力损失,并方便维修和清洁。
3.选择暖通设备和材料:根据建筑物的需求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
供暖、通风和空调设备,以及管道、风道和阀门等材料。
选用高效能的设
备和材料,可以降低运行能耗和维护成本。
4.控制系统设计:设计合适的暖通控制系统,以便实现温度、湿度和
空气质量等参数的自动控制。
控制系统应能满足建筑物的需求,同时尽量
节约能源。
可以考虑使用智能化的控制设备,以实现更精细化的控制和管理。
5.安全与可持续性考虑: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合理选择供暖和制冷方式,使用高效能设备,可以减
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建筑物的可持续性。
6.成本估算和优化:根据设计方案,估算出暖通系统的投资和运行成本,并进行优化。
通过合理的设备选择和管道布置,可以降低成本,并提
高系统的效能。
总之,暖通初步设计是对建筑物的供暖、通风、空调和给排水系统进
行规划和设计的重要阶段。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建筑物的需求和气候
条件,合理选择设备和材料,并设计合适的控制系统,以实现舒适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目标。
3-1-暖通设计说明

暖通设计说明要求1、格式要求2、内容及示例2.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项目地点:项目规模:项目范围及分期情况:2.2、设计依据、标准1)建设方设计要求及认可方案;2)建设方提供的土建建筑图纸及其他相关资料;3)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201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0-2005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462-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T9361-88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2.3、室内外设计参数2.3.1、室外气象参数夏季空调室外干球温度:_℃,夏季平均湿球温度:_℃夏季空调极端湿球温度:_℃冬季空调室外干球温度:_℃,冬季空气相对湿度:_%,完全自然冷却空调干球温度:_℃(干冷器自然冷却时填写)完全自然冷却空调湿球温度:_℃(冷却塔自然冷却时填写)2.3.2、室内空调设计参数2.3.3、主要房间通风换气次数2.4、空调冷热负荷本工程空调总冷负荷为_kW(_RT),其中数据中心总冷负荷为_kW(全年制冷),冬季空调热负荷为_kW。
2.5、空调系统2.5.1、冷源部分空调冷源形式及设备配置冗余情况:冷源形式、配置冗余、设置位置、冷源设备供电情况(单/双路、市电/UPS电);空调水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冷冻水、冷却水;自然冷却情况:自然冷却的形式、系统运行模式、自然冷却的切换温度;蓄冷罐设置情况:是否设置、设置位置、蓄冷时间、串/并联;冷却水补水池:是否设置、设置位置、蓄水时间。
2.5.2、末端及管路系统末端空调形式及设备配置冗余情况:末端空调形式、配置冗余、设置位置、供电情况(单/双路、市电/UPS电);末端空调的运行工况:供回水温度、回风/送风温度;管路系统:环形管路、阀门设置情况、系统运行模式(平时双路同时供水or 单路供水)。
暖通设计说明

暖通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建设地点:陕西省西安市本建筑工程为一类高层住宅。
地下一层为设备用房。
地上一至二层为商业服务网点,三至二十一层为住宅。
总建筑高度为98.82米,总建筑面积为19575.27平方米。
二.设计内容本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包括采暖、通风、排烟设计。
三.设计依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甲方对本工程的有关意见及要求四.采暖室内外设计参数1室外计算参数1夏季:35℃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冬季:﹣5.7℃2空调夏季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5.8℃3空调冬季室外计算相对湿度66%4夏季:30.6℃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冬季:﹣0.6℃5夏季:959.80hPa大气压力冬季:979.10hPa6冬季供暖室外计算温度﹣3.4℃2室内设计参数室内采暖设计参数客厅,餐厅,卧室20℃;浴室25℃;厨房16℃。
五.节能设计1围护结构热工计算参数外墙:复合墙体传热系数0.57W/m2.℃外窗:塑钢中空玻璃传热系数0.60W/m2.℃屋面:复合屋面传热系数2.7W/m2.℃楼板:复合楼板传热系数0.5W/m2.℃2本工程对每个供暖房间均进行热负荷计算。
3本工程采暖系统入口设置热计量阀组,阀组置于地下室计量小室内。
于每层管井内设置分户热计量装置及水力平衡装置。
可根据用户实际使用情况计费。
房间温度可以分室调节。
六.采暖系统设计1一至十一层为低区,十二至二十一层为高区,一层二层层高4.00米,三层以上层高4.78米。
各采暖系统总热负荷、总阻力及平均热耗指标见下表:采暖系统编号建筑面积(m2)总热负荷(Kw)采暖热指标(W/m2)系统阻力损失(KPa)低区109677466838高区997070871422热源:本工程采暖热源为地下室换热站。
暖通设计说明范文

暖通设计说明范文暖通设计是指建筑中的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设计。
它负责建筑内部的气温、湿度、空气流动和空气质量的控制,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暖通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供暖系统设计:供暖系统是指提供建筑物供热的系统,包括锅炉、辐射供暖、热泵等。
在设计供暖系统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热负荷,选择合适的供暖设备和管道布局,并合理调节热参数,以保证室内温度的稳定和舒适。
2.通风系统设计:通风系统是指用于室内空气流通,排除有害气体和保持室内空气清洁的系统。
在设计通风系统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的使用性质、人员密度和功能区的不同需求。
通过合理布置送风口、排风口和风机,以及使用空气净化设备,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均衡。
3.空调系统设计:空调系统是指通过控制温度、湿度、气流和空气质量,来提供室内舒适环境的系统。
在设计空调系统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热负荷、人员活动和气候条件等因素。
通过合理选择空调设备、设计风道系统和控制系统,以及使用能源节约技术,实现室内温湿度控制和舒适度的提高。
4.管道设计:暖通设计还包括管道设计,包括供暖管道、通风管道和冷暖水管道等。
在设计管道系统时,需要考虑管道的材质、大小、布局和施工要求等因素。
通过合理布局管道,保证供热、通风和水的正常流动和分配。
在进行暖通设计时,需要充分了解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要求,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能源情况,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此外,暖通设计还需要考虑节能和环保要求。
通过合理选择设备、材料和控制策略,减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提高建筑的能耗效益和室内环境质量。
总之,暖通设计是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乎人们的舒适和健康,并对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暖通设计,可以为建筑物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暖通设计
一.设计依据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汽车库、停车库、修车厂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5.《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00)
6.《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JGJ558-88)
7.建设单位提供的批准文件资料及要求
8.土建专业提供的建筑平、立、剖面
二.设计气象参数
1.大气压力:冬季Pd=1020.9hPa
夏季Px=1002.5hPa
2.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冬季通风温度:twf=5.0℃
冬季空调温度:twk=-2℃
夏季空调温度:twk=32.0℃
夏季通风温度twf=30.0℃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tws=27.7℃
夏季计算日较差:dt=6.0℃
3.室外风速:
夏季室外平均风速:Vx=3.2m/s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Vd=3.7m/s
三.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筑面积24853m2,除机动车库、设备用房及仓储用房外,均设置舒适性中央空调系统。
在满足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综合应用多种节能技术措施,实现“绿色、环保、节能”目标。
通风系统按照使用要求设置,保证室内空气品质与卫生程度,满足环保、人防等要求。
消防系统均按照一类高层建筑设防,执行《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范。
消防排烟系统与通风系统相结合设置,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完成功能转换,以降低工程投资并减少对建筑空间的需求。
四.空调系统设计:
1.本工程剧院与影城空调系统分别独立设置。
2.剧院部分空调系统冷负荷估算为2570kw,空调热负荷估算为1350kw。
冷热源系统根
据其使用特点及冷热负荷情况,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加水冷冷水机组。
其中地源热泵系统按照冬季热负荷选用。
室外部分采用垂直埋管系统,安装于绿化区域。
地源热泵系统夏季供冷量按照冬夏季冷热负荷平衡原则确定,不足部分采用水冷冷水机组补充。
地源热泵室外埋管等系统由专业单位负责勘探、实施及调试。
3.影城空调系统冷负荷估算为1150kw,空调热负荷估算为650kw。
为便于独立控制及计
量,冷热源系统采用风冷热泵机组。
机组安装于附楼屋面。
4.空调水系统采用两管制变流量系统。
冷冻水系统采用一次泵压差变流量系统。
5.空调水系统按照用户要求及使用功能划分,管路采用双管制,干管异程式布置,各支
管设平衡阀。
6.空调水系统末端均设置电动二通调节阀,由控制系统根据负荷变化调节。
7.冷却水系统详见给排水说明。
8.空调方式:
a)剧院观众厅风系统采用全空气低风速系统,每个座椅下设送风口,控制送风
温差保证人体舒适度,顶部回风及排风。
空气处理采用二次回风方式,并根据室内外空气焓差等调节新风与回风比例。
b)剧院舞台采用全空气低风速系统,舞台采用喷口侧送风,侧台采用下送风。
空调机组变频调速运行。
c)影城影院均采用全空气低风速系统,顶送顶回。
空气处理采用一次回风方
式。
并根据室内外空气焓差等调节新风与回风比例,同时对排风进行热回收以降低空调系统冷热负荷。
过渡季节空调系统全新风运行。
d)展览厅、商业用房、餐饮用房等,为尽可能延长新风免费供冷时间,采用全
空气低风速空调系统。
空调机组采用变频风机,根据空调负荷变化调整风
量。
并对排风采用全热回收系统进行热回收。
过渡季空调系统全新风运行。
e)办公、会议等用房均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新风集中处理。
9.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空调通风系统全部采用DDC控制,控制内容包括冷热源系
统、空调水系统、空调风系统、通风系统等,控制对象为空调通风系统的各项运行参数、设备运行工况、状态检测,以及时间管理、程序控制等。
五.通风系统设计
1.汽车库按照6次换气次数设计机械排风系统,车库内设置CO浓度探测装置,排风机
根据CO浓度间歇运行或台数控制运行。
自然进风,排风排至地面以上。
2.设备用房等按照防火分区设置机械通风系统,通风量按照设备用房按照设备运行要求
及散热量计算。
3.剧场及影院均设置机械排风系统,排风量按照新风量及渗透风量确定,排风由上部经
全热交换器与新风热交换后排出。
同时设置过渡季排风系统,空调系统全新风运行
时,该排风系统启动排风。
4.餐厅、展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均设置排风系统,以保证室内空气品质,排风经全热交换
器与新风热交换后排放。
5.厨房设置机械排风及补风系统。
含油烟废气经油烟净化处理装置处理后排放。
6.卫生间设置机械排风系统,排风量按照10次/小时换气次数确定。
化妆间设置机械排
风系统。
六.防排烟系统设计:
1.汽车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量按照6次/小时换气次数设置,自然进风,消防通风
系统与平时通风系统兼用。
2.剧场及影院均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量按照观众厅体积13次/小时换气次数确定,
剧场闷顶内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3.舞台及台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4.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以及长度超过60m的通风走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口距走
道最不利点距离不超过30m。
火灾发生时手动或消防信号打开着火楼层排烟口,并联动排烟风机启动运行。
5.面积超过100m2且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房间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口距最不利点
距离不超过30m。
6.风管、水管及其配件采用不燃材料制作。
剧场部分空调系统的保温采用不燃材料。
其
余区域空调系统的保温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
七.环保设计
1车库排风采用变频式排风机根据车库内CO浓度变风量排风,排风通过土建竖井排放地面以上。
2餐饮用房厨房含油烟废气经净化处理后通过土建竖井排至屋面以上高度。
3空调机组及其它设备、基础均设减振垫,进出风管及水管连接均设软接头,管道支吊架均采用减震吊架,穿越机房的洞孔均用不燃材料封堵密实,送、回风干管均设消声器。
4冷热源设备、水泵等,在选型上考虑低噪声高效率设备,水泵基础设减震垫,管道连接装软接头,管道吊架采用减震吊架。
空调机房与其它房间均用隔墙分隔,机房采用防火隔声门,内墙粘贴吸声材料(矿棉吸音板)。
剧场空调机房采用双层隔墙内衬消声材料,进出风管均进行消声处理,风管支管采用玻璃棉板风管,以增强消声效果。
八.节能设计
1.空调能耗作为建筑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方案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用多
种技术手段与措施,充分降低空调系统能耗,实现节能环保目标,体现出
“绿色、节能、环保”理念。
2.空调热源采用地源热泵系统,作为一项绿色、高效的建筑节能技术,节省空调
能耗,同时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3.剧院观众厅风系统采用置换通风式空调系统,除提高人员舒适度、改善人员
活动区域空气品质外,由于提高了室内平均温度与排风温度,降低了空调负荷。
空气处理采用二次回风方式,避免了送风再热引起的再热损失。
同时由于置换通风方式送风量较大,送风温度高,延长了空调系统利用室外新风免费供冷的时间。
4.空调风系统均可依据室内外空气焓差等调节新风与回风比例,并在过渡季节
实现全新风运行,充分实现过渡季的新风免费供冷。
5.其他空调区域排风系统均采用变频风机,按照新风量变化,变频运行。
6.空调自动控制系统:作为实现上述空调节能技术措施的必要保证,本工程空
调通风系统全部采用DDC控制,控制对象包括冷热源系统、空调水系统、
空调风系统、通风系统等,控制内容为空调通风系统的各项运行参数、设备运行工况、状态检测,以及时间管理、程序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