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人机工程学】总复习【1】195页

合集下载

安全人机工程复习总结

安全人机工程复习总结

第一章概论安全人机工程学,可以定义为: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出发,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系统中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内容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人机系统中人的各种特性。

包括人体形态特征参数,人的生物力学特性、人的感知特性、人的反应特性、人在劳动中的心理特征等。

2)研究人机功能分配。

功能分配要根据两者各自特征,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高效、安全、舒适、健康的目的。

3)研究各类人机界面。

研究不同人机界面的特征以及安全标准的依据,研究不同人机界面中各种显示器、控制器等信息传递装置的安全性设计准则和标准。

4)研究工作场所和作业环境。

研究工作场所布局的安全性准则,研究如何将影响人的健康安全及工效的环境因素控制在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使环境条件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创造安全的条件。

5)研究安全装置。

许多设备都有“危区”,若无安全装置、屏障、隔板、外壳将危区与人体隔开,便可能对人产生伤害。

因此,设计可靠的安全装置,是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任务之一。

6)研究人员选拔问题。

研究如何依据人机关系的协调性需求选择合适的操作者方法。

7)研究人机系统的可靠性,保证人机系统的安全。

主要研究人因事故的预防和人误的控制。

8)研究人机系统总体安全性设计准则和方法以及安全性评价体系和方法。

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研究目的:对人和机以及围绕着人和机器而产生的关系及其环境条件的综合体建立合理的方案,更好地在人机之间合理地分配功能,使人和机有机结合,有效地发挥人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为人提供安全卫生和舒适的环境,同时带来活动效率的提高。

第二章人体的人机学参数测量基准面:人体测量基准面是由三个互为垂直的轴(铅垂轴、纵轴、和横轴)来决定的。

——对应于百分位α的百分位数;——样本均值S——样本标准差k——与α有关的变换系数大脑生理学角度把大脑意识状态划分为5个阶段:阶段0:无意识,无反应能力(失去知觉,睡眠)。

安全人机工程学复习资料

安全人机工程学复习资料

安全人机工程学定义:指从安全的角度研究人与机的关系,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人机工程学定义:指运用人的生理学、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知识,使机器和人相互适应,创造舒适和安全的工作环境条件,从而提高功效的一门学科。

人机系统:包括人、机、环、人机结合面。

人机结合面:指人和机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或界面。

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①人的因素:人体生理心理人体测量及生物力学②机的因素:显示器和控制器等物的设计③环境因素:对人身心产生影响的因素,如采光噪声④人机系统综合研究:整体、岗位、控制器、作业方法。

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学科体系、人机结合面的安全依据标准、人机系统的安全设计。

研究方法:①实测法②实验法③分析法④调查研究法⑤计算机仿真法⑥图示模拟和模型模拟法⑦感觉评价法近期国内外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方向:1工作负荷研究: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2工作环境的研究3工作场地、工作空间、工具装备4信息显示5计算机设计6工作成效的测量与评定7机器人设计的智能模拟等8人—机—环境系统中心理学的研究。

感觉评价法定义:运用人体主观感受对系统的性质、质量、特征等进行判断评价的一种方法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目的:对人类活动的场所,即包含人和机以及围绕着和机器的关系及其环境条件的这样的综合体,建立合理的方案,更好地在人机之间合理的分配功能,使人和机有机结合,有效地发挥人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为人提供安全卫士和舒适的环境,达到保障人的健康、舒适、愉快地活动的目的,同时提高活动效率(进行人机设计,改善人机关系,提高人机系统可靠性,减少消除安全隐患,保证人的舒适。

)。

安全人机工程学与功效人机工程学:前者着眼于安全,侧重与人体的安全卫生,后者着眼于工作效率,侧重于用人保证机器,两者是人机工程学不同方向的应用学科。

安全人机工程学与安全心理学:安全心理学是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理论之一,安全人机工程学是安全心理学的延伸和扩展。

《安全人机工程学》复习资料

《安全人机工程学》复习资料

一、安全人机工程学概述一、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定义1、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2、它作为人机工程学的一个应用学科的分支,以安全为目标、以工效为条件,将与以安全为前提、以工效为目标的工效人机工程学并驾齐驱,并成为安全工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二、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对象:1、人,是指活动的人体即安全主体2、机,是广义的,它包括劳动工具、机器(设备)、劳动手段和环境条件、原材料、工艺流程等所有与人相关的物质因素。

3、人机结合面,,就是人和机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或称“界面”)。

二、人的基本特性一、人的物理特性主要包括:几何特性、力学特性、热学特性、电学特性、声学特性以及其他物理特性。

二、人的生理特性主要包括:人的感觉特性、适应性、和生理节律性,人体的兴奋性和反应性。

三、人的感觉特性:1、三类感觉:①接受外部感觉刺激的外感器;②接受内部感觉刺激的内感器③在身体外表和内表面之间的感受器。

2、感觉的基本特征:①人的各种感受器都有一定的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②从人的感觉阈限来看,刺激本身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对感受器官发生作用。

③一种感受器官只能接受一种刺激和识别某一种特征,眼睛只接受光刺激,耳朵只接受声刺激。

人的感觉印象80%来自眼睛,14%来自耳朵,6%来自其他器官。

④同时有多种视觉信息或多种听觉信息,或视觉与听觉信息同时输入时,人们往往倾向于注意一个而忽视其它信息,如果同时输入的是两个强度相同的听觉信息,则对要听的那个信息的辨别能力将下降50%,并且只能辨别最先输入的或是强度校大的信息。

⑤感觉器官经过连续刺激一段时间后,敏感性会降低,产生适应现象。

四、知觉的基本特征:人的知觉一般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与社会知觉等。

它们有如下共同特征:①知觉的整体性;②知觉的理解性;③知觉的恒定性;④错觉。

五、视觉运动规律:1、眼睛的水平运动比垂直运动快。

安全人机工程学知识总结

安全人机工程学知识总结

安全人机工程学知识总结第一章安全人机工程学概述及其研究方法一、系统的特性:1.相关性 2.目的性 3.层次性 4.整体性 5.适应性二、安全科学的本质特征:1.安全科学要体现本质安全,即要从本质上达到事物或者系统的安全。

2.安全科学要体现科学性、理论性 3.安全科学即要体现它的交叉性,又要体现研究对象的全面性。

三、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安全因素,研究的重点是各种技术危害。

四、安全科学的研究的主要内容:1.安全科学的理论基础 2.安全科学的应用理论 3.安全科学的专业技术五、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1.动力理论 2.事故致因理论 3.人机学理论六、安全人机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1.人的特性研究 2.机的特性研究 3.环境的特性研究 4.人——机关系的研究 5.人——环关系的研究 6.人——机——环总体性能的研究 7.事故预防以及事故致因的研究。

七、人机学的研究方法:以系统科学、安全科学、工程生物学、优化理论、企业管理科学,以及工程控制理论为基础理论,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怎么样才能达到最佳匹配。

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是主要的两大研究手段。

第二章人因失误事故模型一、事故致因理论: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直接原因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间接原因分为 1.技术 2.教育 3.身体 4.精神 5.管理 6.社会及历史的原因。

其中技术、教育、管理三者为最重要的间接原因。

二、事故的因果类型:多因致果型、因果连锁型、集中联锁型。

三、事故的预防原则:从技术、管理、教育方面预防(各四条)技术原则:1.闭锁原则 2.距离保护原则 3.个体保护原则 4.能量屏蔽原则 5.作业时间保护原则组织管理原则:1.系统整体性原则 2.计划性原则 3.效果性原则 4.责任性原则5.坚持合理的安全管理体制的原则。

第三章人机系统中人的基本特征与热感觉一、人的物理特性:包括几何特性、力学特性、热学特性、电学特性、声学特性以及别的物理特性。

安全人机工程学考试复习资料

安全人机工程学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1、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出发,以安全科学,系统科学与行为科学为基础,运用安全原理以及系统工程的方法去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与机以及环境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才能保证人的安全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1、事故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事故的因果性,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和预测性。

(7性,因偶必规潜再预)2、能量意外释放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许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并转移与人体3、能量引起上的上害:一类、是由于转移到人体的能量超出了局部或全身损坏阈值而产生的;另一类是由于影响局部或全身能量交换引起的(如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窒息)。

4、轨迹交叉论的基本思想:伤害事故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的时间顺序发展的结果。

这些时间干扩起来可分为人与物两大系列。

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时,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两者发生了接触或交叉,由于导致能量转移到人体,便发生了伤害事故。

4、事故的预防原则(论述题)①、技术原则在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前提。

因此要预防事故的发生,就需要针对危险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治理,其基本原则是:(1)消除潜在的危险原则。

如用不可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

(2)降低潜在危险严重度的原则。

如在高压容器中安装安全阀,手电钻工具采用双层绝缘措施等。

(3)闭锁原则。

如冲压机械的安全互锁器,煤矿上使用电闭锁装置等。

(4)能量屏蔽原则。

如建筑高空作业安装安全网,核反应堆的安全壳等。

(5)距离安全原则,应尽量使人与危险源距离远一些。

如化工厂应该远离居民建立等。

(6)个体保护原则。

如作业者系安全带,戴护目镜等。

(7)警告、禁止信息原则。

如使用警灯、警报器、安全标识等。

(8)作业时间保护原则。

此外,还有根据需要而采取的预防事故发生的技术原则。

②、组织管理原则1)系统整体性原则。

2)计划性原则。

3)效果性原则。

4)责任制原则。

5)坚持合理的安全管理体制的原则。

③、安全教育原则可包括安全态度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

安全人机工程学复习题及答案

安全人机工程学复习题及答案

安全人机工程学复习题及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安全人机工程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 )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但本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美国完成的。

A. 美国B. 德国C. 法国D.英国2.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象通道、出入口、防触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等),应以第(D)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3.按钮有三个主要参数为:(B)、作用力及移动距离。

A. 体积B.直径C.色彩D.形状4.模拟显示大都是靠指针指示。

指针设计的人机学问题,主要从下列几方面考虑,但其中( D)不属于重点考虑范围。

A. 手套B.鞋C. 工作服D.口罩5.为了使操作人员在工作时行动自如,避免产生不良的心理障碍和身体损伤,最小工作间的地面面积不得小于(B )米2。

6.人机界面主要指(D )。

A. 控制和运行系统B. 控制系统C.显示系统D. 显示和控制系统7.( B)是指机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偶发故障。

A. 初期故障B. 随机故障C. 耗损故障D. 晚期故障8.能量代谢率的英文简写是( C)。

A. BMRB. RBRC. RMR9.在人的三种视野中,(B)范围最大。

A. 静视野B. 动视野C. 注视野D. 视平面10.下列(B)不属于疲劳测定方法。

A.闪光融合值测定B.空气含氧量测定C.能量代谢率测定D.心率测定11.温度计、速度计均属于( B)A.屏幕式显示B.定量显示C.定性显示D.警告性显示12.闪光信号的闪烁频率一般为(D ),亮度对比较差时,闪光频率可稍高。

A. ~167Hz B. 6~167Hz C. ~ D. ~13.按钮有三个主要参数为:(B )、作用力及移动距离。

A.体积B. 直径C. 色彩D. 形状14.照明的均匀性主要从( D)上来解决。

A.空间的大小B.设备的布置C.光源的选择D.灯具的布置15.通过人与机器的特性比较,进行客观的和符合逻辑的分配,这是(C )。

安全人机工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安全人机工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安全人机工程》课程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人机系统的最高综合效能是指、、。

2.人机工程学的分支有人机工程学和人机工程学。

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人机工程学发展的第二阶段,本学科在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是:重视工业与工程设计中“”。

4.经验人机工程学时期的三项著名试验是、、。

5.研究人机系统中人的各种特性是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研究范围和内容之一,而人机系统中人的特性是指人的和。

6.人体测量的基准面有、、和。

7.人体尺寸测量时,被测者的坐姿应使左、右大腿大致,膝弯屈大致成直角,足平放在地面上,手轻放在大腿上。

8.测量基准面中,通过铅垂轴和纵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都称为。

9.人体尺寸测量时,被测者的立姿应使两足大致呈夹角,体重均匀分布于两足。

10. 是指被测者在确定的静止状态下,如立姿或坐姿,利用人体测量仪器进行的测量。

11.测量基准面中,通过铅垂轴和横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都称为。

12.人体测量的数据常以百分位数来表示人体尺寸等级,最常用的是以、、三种百分位数来表示。

13.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象通道、出入口、防触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等),应以第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

14.表示样本的测量数据集中地趋向某一个值,该值称为。

15.人的知觉一般分为,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与社会知觉等。

16. 觉在人接受的信息中所占比例最大。

17.人眼所能感受到的电磁波长为毫微米,这个波长范围的光称为可见光。

18.如需要人的视线突然转动时,应要求慢一些才能引起视觉注意。

为此,应给出一定标志,如利用预先引起人的注意,以便把视线转移放慢。

或者采用结构。

19.维持生命所必须消耗的基础情况下的能量代谢量叫。

20.劳动强度可以理解为,作业中人在单位时间内和机体代谢能力之比。

21. 是处于变动状态,或显示停留时间很短或显示不停地连续变化。

22.指针式模拟显示的显示作用不仅是用来提供准确的定量信息,许多情况下还要表示。

安全人机工程复习总结

安全人机工程复习总结

1. 何谓人机工程学?它的研究目的、内容、方法是什么?P5答:人机工程学是运用人的生理学、心理学和其它有关学科知识,使机器和人相互适应,创造舒适和安全的工作与环境条件,从而提高工效的一门科学。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目的:设计机器和设备及工艺流程、工具以及信息传递装置与信息控制设备时,必须考虑人的各种因素——生理的和心理的及人体测量参数、生物力学的需要与可能;使人操作简便、省力、快速而准确;使人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安全卫生和舒适;最终目的是为了使人机系统协调,保障安全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人的因素方面,主要包括人体生理、心理、人体测量及生物力学、人的可靠性;机的因素方面,主要包括显示器和控制器等物的设计;环境因素方面,主要包括采光、照明、尘毒、噪声等对人身心产生影响的因素;人机系统的综合研究,研究人机系统的整体设计;岗位设计;显示器设计;控制器的设计;环境设计;作业方法及人机系统的组织管理等。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实测法、实验法、分析法、调查研究法、计算机仿真法、图示模拟和模型试验法、感觉评价法2. 何谓安全人机工程学?它所研究的科学对象是什么?其内涵是什么?P5、P10答: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研究对象:人、机、人机结合面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研究人机系统中人的各种特性;研究人机功能合理分配;各种人机界面的研究;作业方法与作业负荷研究;作业空间的分析研究;事故及其预防的研究3. 如何理解安全人机工程学与工效人机工程学的关系?P13答: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以人机工程学中的安全为着眼点,侧重于人体的安全卫生;而工效人机工程则是从工作效率的角度和着眼点侧重于用人保证机的作用。

二者均属人机工程学不同方向上的应用学科。

4. 安全人机工程学在安全工程学学科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P13答:安全人机工程学是实现安全工程学的科学依据和最活跃的人的作用因素;安全设备工程学是实现安全工程学的物质条件;安全管理工程学是实现安全工程学的“人与物关系”的组织手段;安全系统工程学是实现整个安全工程学内在联系的方法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