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习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人教版必修3) Word版含解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人教版必修3)   Word版含解析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A.将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B.将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C.将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琼脂块和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D.将胚芽鞘尖端和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的同一侧2.如下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给予不同方向的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甲不生长也不弯曲、乙直立生长、丙向左生长、丁直立生长、戊向右生长B.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向左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左生长C.甲向左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向右生长、戊向左生长D.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右生长3.如下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作实验材料,可使其发生向右弯曲生长的是()4.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

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B.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C. 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5.科学家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块上,约1~2 h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如下图)。

该实验结果不能直接证明的问题是()A.胚芽鞘尖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B.影响生长的物质自尖端向下运输C.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D.单侧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6.右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长素由②向①运输B.生长素由④向③运输C.生长素由①向③、由②向④运输D.③处比④处生长得快7.下页左上图是一组探究金丝雀草胚芽鞘生长情况的实验,每组处理方法不同,其中能说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的是()A.②与③B.①与②C.①与③D.③与④8.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②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多③产生部位也是作用部位④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⑤化学本质是蛋白质⑥化学本质是有机物A.①④⑥B.①③④⑤C.②④⑤D.②③④⑥9.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

高中生物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A组·基础达标练]1.下列有关植物向光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达尔文实验弄清了植物向光性的原因B.有光时产生的生长素比黑暗中产生的多C.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D.植物的向光性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无关解析:达尔文实验推测出胚芽鞘接受单侧光刺激后,会向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而没有真正弄清楚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光照只是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并不影响生长素的产生。

植物的向光性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有关。

答案:C2.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发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鲍森·詹森实验是将胚芽鞘尖端切下,并移至一侧,置于黑暗中培养B.拜尔实验的结论是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C.温特实验的结果证实: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化学物质是吲哚乙酸D.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解析:鲍森·詹森实验的结论是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拜尔实验是将胚芽鞘尖端切下,并移至一侧,置于黑暗中培养,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

温特实验结果证实确实存在某种物质——生长素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

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并确定是吲哚乙酸。

答案:D3.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在太空飞行的航天飞船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一段时间后该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 )A.水平方向生长B.背地(心)生长C.向地(心)生长D.无法确定解析:植物水平放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船内,不受重力的影响,但受单侧光的影响,在单侧光的作用下该植物茎向光生长。

答案:C4.如图所示,在一株发生向光弯曲生长的玉米幼苗上,a表示弯曲部位的向光侧细胞,b表示弯曲部位的背光侧细胞。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生长素浓度:a=bB.生长素浓度:a<bC.细胞长度:a=bD.细胞长度:a>b解析:由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生长、弯曲部位是尖端下部,因此图中给以单侧光照射后,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即a<b;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所以细胞长度为a<b,进而使幼苗向光弯曲生长。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习题(word解析版)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习题(word解析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专题练习1.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对实验结果预测正确的是(甲~丙是在切去尖端后进行的处理A.上述四组实验中最先发育为侧枝的是侧芽4B.上述四组实验中最先发育为侧枝的是侧芽3C.主枝仍能直立生长的只有丙D.能弯向光源生长的只有丁【答案】A【解析】上述四组实验中最先发育为侧枝的是侧芽2,A、B错误;主枝仍能直立生长的是甲、丙,C错误;丁给以单侧光照,植物会弯向光源生长,甲、乙、丙不具有尖端,不能接受单侧光照,因此甲、乙、丙不能向光弯曲,D正确。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为不透光的锡箔帽和套)A.若探究苗尖端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B.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应设置②③进行对照C.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应设置①⑥进行对照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①③⑤【答案】A3.侧芽生长素的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存于侧芽部位,这是因为生长素运输的方式属于A.主动运输B.极性运输C.自由扩散D.渗透作用【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侧芽生长素的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存于侧芽部位,说明生长素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运输,这种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4.下图为达尔文进行的某植物向光性研究的示意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结果说明尖端是该植物的感光部位B.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植物是否具有向光性C.省略第⑤组实验,该实验仍可获得确切的实验结论D.实验处理一段时间后,②、③的尖端以下部位生长高度相同【答案】A【解析】据图分析,①②实验说明尖端是该植物的感光部位,A正确;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植物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和发生弯曲的部位,B错误;省略第⑤组实验,则该实验不能获得确切的实验结论,C错误;实验处理一段时间后,②由于没有尖端,不能生长,而③直立生长,D错误。

[来源:学,科,网Z,X,X,K]5.某小组利用同一种植物幼苗进行如下实验,几天后,预测幼苗的茎仍直立生长的是A.ⅠB.Ⅰ和ⅡC.Ⅱ和ⅢD.Ⅰ、Ⅱ和Ⅲ【答案】A【解析】分析图示可知,装置Ⅰ中幼苗处于暗室中,没有单侧光的刺激,因此幼苗将直立生长;装置Ⅱ的右侧上方有单侧光刺激,此时单侧光使生长素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一侧,背光一侧生长快,从而弯向光源生长;装置Ⅲ的右上方和右下方均有单侧光,因此与装置Ⅱ相同,茎表现为弯向光源生长;而根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反而抑制生长,因此向光一侧生长快,使根背光生长,故A正确。

【苏版】高中生物三《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练习(含解析解析)

【苏版】高中生物三《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练习(含解析解析)

【苏版】高中生物三《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练习(含解析解析)※典题例析规律总结※【例1】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

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

以下推测错误的选项是〔〕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B、生长素极性与花的发育有关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解析】此题综合性较强,综合考查必修二中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及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必修三中植物激素部分,中难题。

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拟南芥,出现类P基因突变体的性状,可推测出要么是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A〕,要么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之有关〔B〕,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C〕。

而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故特定的因素不可能诱发特定的基因突变,故D选项错误。

【答案】D。

【例2】以下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C、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来源:1]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解析】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生长素的特性有关,与光照方向无关;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并不受到抑制;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和乙烯等多种激素有关;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不是主动运输,在植物体内才是。

【点评】此题考查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作用特点的知识,难度不大。

【答案】B。

【例3】在菜豆的幼根处作上标记如右图,置于适宜条件下,几天后,能正确表示该根生长情况的是〔〕【解析】考察的是生长素的两重性的特点,高浓度是抑制生长,低浓度的时候是促进生长的,对于根来说具有向重力性,茎有负重力性,【答案】B[来源:Z|xx|]规律总结:【一】燕麦胚芽鞘系列实验分析以上实验均可设计相应对照实验,具体有:(1)图①②说明:光并未抑制胚芽鞘的生长(光未抑制促进生长的物质的合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练习题(供参考)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练习题(供参考)

知识点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下列利用胚芽鞘所做的实验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生长素”的是()答案D解析温特的实验设计证明了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促进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弯曲生长。

2.如图所示,在燕麦胚芽鞘顶端的下部插入云母片(生长素不能透过),从右边用光照射,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A.直立向上生长B.向右弯曲生长C.向左弯曲生长D.不生长答案B解析由于云母片插入的位置偏下,不影响尖端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因此,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生长速度大于向光侧,胚芽鞘弯向光源的方向生长。

3.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从实验结果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C.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答案C解析由实验甲中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上端放置的琼脂块含生长素,胚芽鞘直立生长,而实验乙中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上端放置的琼脂块不含生长素,胚芽鞘不生长,可推知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4.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①、④和⑥B.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C.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⑥进行对照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③⑤答案C解析根据生长素的有无和分布是否均匀可以判断:①直立生长,②不生长不弯曲,③向光弯曲生长,④直立生长,⑤向光弯曲生长,⑥直立生长。

设计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④⑥不符合要求。

5.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部移到切口一侧,置于黑暗条件下,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如图。

这个实验能证明() A.顶端在光下产生某种“影响物”B.“影响物”具有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效能C.合成“影响物”不需要光D.背光一侧“影响物”分布多答案B解析本实验是置于黑暗条件下的,所以A、C、D错误。

知识点二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6.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旺盛的部位是() A.营养组织B.保护组织C.分生组织D.机械组织答案C解析合成生长素最旺盛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这些部位属于分生组织。

高中生物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D )A.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B.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C.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D.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解析]根据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及植物感受光刺激的部位进行分析.a由于生长素不能透过玻璃片,故a直立生长;b生长素能透过琼脂片,单侧光照使b向光弯曲生长;c由于胚芽鞘没有尖端,不能感光,c向右侧弯曲生长;d固定植株,旋转纸盒,植株向右弯曲生长,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光只能从开口进入,因此植株弯向纸盒开口方向生长.2.(2019·菏泽高三)对胚芽鞘进行如下图所示的①~④实验,其中旋转均为匀速旋转,一段时间后停止旋转时,实验①②装置仍停止在如图位置.则四个胚芽鞘的生长方向依次是( D )A.←↑→↑B.←↑↑→C.→↑→↑D.←↑←↑[解析]①向开口方向生长.②受光均匀,直立生长.③B侧生长素>A侧,向左生长.④A、B生长素浓度相同,直立生长.3.(2019·河北唐山一中期末考试)下列有关生长素与生长激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B ) A.二者都能促进相关生物的生长B.二者的化学本质都是大分子有机物C.二者都是由一定的部位产生的D.二者都能调节相关生物的生命活动[解析]生长素是植物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生长激素是动物激素,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够促进动物的生长;二者都是激素,都能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吲哚乙酸是有机小分子,B项错误.4.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C )A.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B.将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C.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D.胚芽鞘尖端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解析]要“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应当将“某种物质”作为自变量,用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处理作为实验组,用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组,故C项正确.5.(2019·吉林一中)用燕麦幼苗做如图所示的两组实验.甲组:将切下的胚芽鞘尖端③水平放置,分别取两个琼脂块①、②紧贴在③的切面上,数小时后做如图甲所示处理.乙组:将附有琼脂块X和Y的胚芽鞘顶端放在旋转器上匀速旋转,数小时后做如图乙所示处理.以下错误的是( D )A.去尖端的胚芽鞘④将向左弯曲生长B.去尖端的胚芽鞘⑤将直立生长C.④的右侧生长素多,右侧生长快D.⑤的两侧生长素浓度不相等[解析]由于重力的影响,生长素浓度②>①,而X、Y相当于是在等强度光照下,所以生长素浓度X=Y.胚芽鞘④右侧生长快于左侧,⑤的两侧生长一样快.6.(2019·辽宁大连二十四中高三上期末考试)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都由专门的器官分泌B.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C.均能直接参与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D.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解析]植物激素没有专门的分泌器官,由植物体的一定部位产生,A错误;植物激素如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动物激素如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中的固醇,均不一定是蛋白质,B错误;激素都不能直接参与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而是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C 错误;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D正确.7.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①、④和⑥B.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C.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⑥进行对照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③⑤[解析]根据生长素的有无和分布是否均匀可以判断:①直立生长,②不生长不弯曲,③向光弯曲生长,④直立生长,⑤向光弯曲生长,⑥直立生长.设计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④⑥不符合要求.8.如图为研究生长素(IAA)产生部位及运输方向的实验,初始时,琼脂块①~⑥不含IAA,对实验结果表述正确的是( B )A.①、②琼脂块中都有IAA,①>②B.③、④琼脂块中都有IAA,③≈④C.⑤、⑥琼脂块中都有IAA,⑤≈⑥D.③、④琼脂块中含有的IAA,与⑤、⑥相等[解析]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能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移动,但由于胚芽鞘尖端中间有不透水的云母片隔着,使生长素不能向背光一侧移动,因此①≈②.胚芽鞘的尖端是感光部位,因此没有尖端存在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均匀向下运输,因此③≈④.由于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因此⑤和⑥中均不含生长素.9.(2019·唐山一中)匈牙利学者拜尔(A.Paal)在1914~1918年间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研究时,曾在黑暗条件下,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部移到切口的一侧,胚芽鞘会向对侧弯曲生长(如图).这个实验主要证实( C )A.顶端能产生某种影响物B.合成“影响物”不需要光C.“影响物”具有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效应D.背光一侧“影响物”分布多[解析]该题是一个实验分析题,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每一步的处理都有其重要意义.拜尔的实验是在黑暗环境下进行的,并没有进行在光下的实验,所以B、D选项都不符合题意;拜尔的实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的,前人的工作已经证明胚芽鞘向光弯曲是由于胚芽鞘在单侧光下产生某种“影响物”,该“影响物”从胚芽鞘上部传到下部,造成背光侧和向光侧生长快慢不同,而拜尔的实验只是证明了“影响物”具有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效应.10.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的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D )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B.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解析]由题干信息“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可知,A、B项正确.由题干“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可推测P基因起作用的机制可能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C项正确.题干中没有P基因突变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关系的叙述,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1.如图所示是生长素发现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综合图1和图2可以证明胚芽鞘具有_向光弯曲生长现象__.(2)综合图2和图3可以证明与生长和弯曲有关的部位是_胚芽鞘尖端__.(3)综合图2和图4可以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_胚芽鞘尖端__,而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发生弯曲的部位是_尖端下面的一段__.(4)综合图6和图7可以证明_胚芽鞘尖端__能够产生某种_促进生长__的物质并且向下部运输.(5)经科学家努力,从植物组织中分离出了生长素并鉴定出了它的化学本质是_吲哚乙酸__.12.某研究性课题小组的同学对植物生长素非常有研究兴趣.设计了如下实验,以探究单侧光是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1)某同学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时,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你从实验中获得的结论是_单侧光引起生长素从向光侧更多地移向背光侧__.你获得这一结论的理由是_图1中乙向光侧的生长素若被光分解,则植物将弯向光源生长__.(2)另一同学做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设计,将经过图2甲处理后的琼脂块分别放在切去胚芽鞘尖端的切面上(见图2中乙),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的生长情况.①若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_c<a=b<d__,说明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②若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_c<a=b=d__,说明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1)图1甲中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乙中插入云母片后,胚芽鞘直立生长,说明生长素未被分解,而是生长素不能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生长素均匀分布使胚芽鞘直立生长.(2)图2中,若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则c<a=b<d;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则c<a=b=d.13.请根据题中所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重力影响生长素的重新分配”.实验材料和用具:若干相同的燕麦胚芽鞘尖端、若干相同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个实验支架(支架的材料托中,放置了6块已编号的相同琼脂块,相邻两个琼脂块之间用不透水的云母片完全分隔开).(1)实验步骤.第一步:将三个胚芽鞘尖端分别_放置在实验支架材料托的琼脂块正中央(一半放在A 上,另一半放在a上)__;第二步:将实验支架在_黑暗__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第三步:移走胚芽鞘尖端,然后将材料托中的琼脂块取出,分别放在6个_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__;第四步:分别测量和比较不同处理的胚芽鞘弯曲程度.(2)预期实验结果.放置a1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a2琼脂块的胚芽鞘_弯曲度大__;放置a3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a2琼脂块的胚芽鞘_弯曲度小__;放置A3琼脂块的胚芽鞘_弯曲度最大__.[解析](1)将三个胚芽鞘尖端分别放置在实验支架的材料托的琼脂块正中央(一半放在A上,另一半放在a上),由于三个胚芽鞘所处的具体位置不同,生长素受重力影响的程度不同,极性运输后在琼脂块上生长素分布不同,在A1与a1处胚芽鞘受重力的影响是均匀的,因此生长素在A1与a1处分布均匀;在A2和a2处胚芽鞘受重力的影响是不均匀的,因此A2处比a2处生长素分布得多,在A3和a3处胚芽鞘受重力的影响是最大的,A3处比a3处生长素分布得多;受重力影响后6块琼脂块中生长素分布的量依次为A3>A2>A1=a1>a2>a3.(2)由于生长素的量a1>a2,因此放置a1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a2琼脂块的胚芽鞘弯曲度大;由于生长素的量a3<a2,因此放置a3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a2琼脂块的胚芽鞘弯曲度小;A3处生长素分布的量最多,因此放置A3琼脂块的胚芽鞘弯曲度最大.。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含答案解析)

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知识点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1880年达尔文的实验(1)实验过程:(如图所示)(2)a.实验①和实验②的自变量是胚芽鞘尖端的有无,因变量是胚芽鞘是否生长与弯曲。

实现现象说明胚芽鞘的生长与弯曲都与尖端有关。

b.实验③和实验④的自变量是接受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胚芽鞘是否出现向光性弯曲生长。

实验现象说明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而不是尖端下面的一段。

(3)实验结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1910年詹森的实验(1)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⑤切去胚芽鞘的尖端,然后给予单侧光照不生长,也不弯曲实验⑥切去胚芽鞘的尖端,放置琼脂薄片,然后把胚芽鞘的尖端放置在琼脂薄片的上面,然后给予单侧光照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提醒】 该实验缺少另一组对照实验。

除了设计对照实验⑤外,可再设计一组实验:尖端与下部用云母片(化学物质不能透过)阻断,会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2)实验现象分析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了某种刺激向下运输,实验⑥在尖端和尖端下面的一段中间隔了琼脂依然能出现向光性弯曲生长,说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能透过琼脂。

(3)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尖端下部。

3.1914年拜尔的实验 (1)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⑦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置在切面的左侧胚芽鞘向右侧弯曲生长实验⑧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置在切面的右侧胚芽鞘向左侧弯曲生长【提醒】 拜尔的实验是在黑暗条件下完成的,排除光照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实验现象分析胚芽鞘都弯向了放置尖端切面的对侧,是因为伸长区两侧生长不均匀,放置尖端的部位生长快,未放置尖端的部位生长慢。

这说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3)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例题解析1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例题解析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例题解析1【例1】将燕麦的胚芽鞘顶端套上一个不透光的锡箔小帽,然后在暗室中从左侧照光,胚芽鞘经过一段时间A.向左弯曲B.不弯曲C.向右弯曲D.无规律弯曲解析:胚芽鞘的顶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又是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

顶端用锡箔小帽包住,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均匀向下运输,胚芽鞘两侧生长均匀,胚芽鞘直立生长。

答案:B考查植物的向光性,培养分析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例2】图3-1-8四个实验中,燕麦胚芽鞘继续伸长生长的是图3-1-8解析:植物生长素的向光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一是生长素是由顶芽产生的,并向下运输;二是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事实上是促进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的生长;三是单侧光照能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向光一侧分布得少,背光一侧分布得多,但能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芽的顶端;四是生长素能透过琼脂片但不能透过玻璃片。

A选项顶端感受不到光的刺激,生长素分布均匀,故直立生长;B选项切除了尖端,不能产生生长素,故不能生长;C选项虽切下尖端,但有琼脂块连接,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仍能运输到下部且分布均匀,故也能直立生长;D选项尖端下部用玻璃片隔开,生长素不能透过,故不能生长。

答案:AC考查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分析并能预测实验结果的能力。

【例3】切下4个同样的胚芽鞘的顶端,如图3-1-9那样插入云母片,A和B都置于整块的琼脂块上,C和D都置于2块分开的琼脂块上。

把A放置在暗处,B、C、D沿箭头方向光照,过一段时间后,定量测定扩散到琼脂块上的生长素含量。

图3-1-9(1)如果把测得的a的生长素含量相对值定为100,则其他各值分别为(从供选答案中选择序号填充):b_________;c_________;e____________。

A.约100B.约50C.大大高于50D.小于50(2)如图3-1-10所示,在胚芽鞘的各部分插入云母片,沿箭头方向照光,根据上述结果分别说明①~④胚芽鞘的生长情况: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专题练习
1.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对实验结果预测正确的是(甲~丙是在切去尖端后进行的处理
A.上述四组实验中最先发育为侧枝的是侧芽4
B.上述四组实验中最先发育为侧枝的是侧芽3
C.主枝仍能直立生长的只有丙
D.能弯向光源生长的只有丁
【答案】A
【解析】上述四组实验中最先发育为侧枝的是侧芽2,A、B错误;主枝仍能直立生长的是甲、丙,C错误;丁给以单侧光照,植物会弯向光源生长,甲、乙、丙不具有尖端,不能接受单侧光照,因此甲、乙、丙不能向光弯曲,D正确。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为不透光的锡箔帽和套)
A.若探究苗尖端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
B.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应设置②③进行对照
C.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应设置①⑥进行对照
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①③⑤
【答案】A
3.侧芽生长素的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存于侧芽部位,这是因为生长素运输的方式属于
A.主动运输B.极性运输
C.自由扩散D.渗透作用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侧芽生长素的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存于侧芽部位,说明生长素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运输,这种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4.下图为达尔文进行的某植物向光性研究的示意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结果说明尖端是该植物的感光部位
B.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植物是否具有向光性
C.省略第⑤组实验,该实验仍可获得确切的实验结论
D.实验处理一段时间后,②、③的尖端以下部位生长高度相同
【答案】A
【解析】据图分析,①②实验说明尖端是该植物的感光部位,A正确;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植物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和发生弯曲的部位,B错误;省略第⑤组实验,则该实验不能获得确切的实验结论,C错误;实验处理一段时间后,②由于没有尖端,不能生长,而③直立生长,D错误。

[来源:学,科,网Z,X,X,K]
5.某小组利用同一种植物幼苗进行如下实验,几天后,预测幼苗的茎仍直立生长的是
A.ⅠB.Ⅰ和Ⅱ
C.Ⅱ和ⅢD.Ⅰ、Ⅱ和Ⅲ
【答案】A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装置Ⅰ中幼苗处于暗室中,没有单侧光的刺激,因此幼苗将直立生长;装置Ⅱ的右侧上方有单侧光刺激,此时单侧光使生长素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一侧,背光一侧生长快,从而弯向光源生长;装置Ⅲ的右上方和右下方均有单侧光,因此与装置Ⅱ相同,茎表现为弯向光源生长;而根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反而抑制生长,因此向光一侧生长快,使根背光
生长,故A正确。

6.下列哪种状况下,胚芽鞘将向光弯曲生长
【答案】C
7.如图所示,A、B、C为对某一植物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组,D为同一种被纸盒罩住的固定植株,纸盒的一侧开口并匀速旋转,有单侧光照。

则A、B、C、D中表现为直立生长的是
【答案】A
【解析】A中虽然有单侧光照,但由于玻璃片阻挡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所以生长素分布均匀,胚芽鞘直立生长。

B向左生长,C向右生长,D向光源方向生长。

8.下图所示是某幼苗向光弯曲部位的显微镜观察结果。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是由色氨酸合成的大分子有机物
B.甲侧为向光侧
C.生长素影响细胞的伸长生长
D.乙侧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
【答案】C
9.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

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

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该实验证明了
A.生长素是极性运输
B.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尖端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
【答案】B
10.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

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图a中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B.图b中植物直立生长
C.图c中植物向光弯曲
D.图d中如果将植物固定不动,仅纸盒旋转,则植株向光弯曲生长
【答案】D
【解析】图a中生长素不能通过玻璃片而发生横向运输,因此单侧光照不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胚芽鞘不会向光弯曲生长,a直立生长,A项错误;图b中生长素可以穿过琼脂片,单侧光照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项错误;图c中的胚芽鞘无尖端,单侧光照不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向光侧,因此去尖端的胚芽鞘背光弯曲生长,C项错误;图d中如果将植物固定不动,仅纸盒旋转,则每当纸盒上的开口转到光源处时植株就能接受单侧光照,因此植株向光弯曲生长,D项正确。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植物弯曲生长的原因。

对于植物弯曲生长的原因的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判断植物“长不长、弯不弯”的简单方法:
(1)判断“长不长”:看胚芽鞘尖端以下的部分能否获得生长素。

①能获得生长素,则生长。

②不能获得生长素,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2)判断“弯不弯”:看胚芽鞘尖端以下部分生长素的分布是否均匀。

①若生长素分布均匀,则直立生长。

②若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则弯曲生长。

11.下图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部位的最佳实验组合是
A.①和②B.③和④C.④和⑥D.⑤和⑥
【答案】D
12.色氨酸在植物体内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吲哚乙酸。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Zn对玉米幼苗中色氨酸和吲哚乙酸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据实验结果可推测Zn能促进色氨酸和吲哚乙酸的合成
B.培养幼苗的培养液中应该定时通入空气
C.实验组在加Zn的前后也形成了对照
D.色氨酸转变成吲哚乙酸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
【答案】D
13.1928年,温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下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采用胚芽鞘尖端是因为前人初步证实胚芽鞘尖端可产生某种化学物质
B.实验结果可用于解释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
C.为了排除琼脂本身的影响,还应设置在胚芽鞘上放置空白琼脂的对照组
D.步骤T时,若在胚芽鞘右侧进行光照,相同时间后其α角将比未光照组大
【答案】D
14.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段的琼脂块均不含IAA。


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述。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b'侧的相等
B.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不同
C.胚芽鞘b'侧细胞能运输IAA而c'侧细胞不能
D.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
【答案】D
【名师点睛】植物激素的几个拓展实验
1.验证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尖端
实验组:取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如图甲)。

对照组:取未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空白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如图乙)。

2.验证胚芽鞘生长部位在尖端下段
实验组:在胚芽鞘尖端与下段间插入云母片,如图甲。

[来源:学#科#网]
对照组:胚芽鞘不做处理,如图乙。

3.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1)实验操作(如图):
(2)实验现象:装置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装置b和c中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4.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1)实验操作(如图):
(2)实验现象:A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5.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
(1)实验操作:如下图所示(注:A盒下侧有开口,可以进光)。

(2)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A、B中幼苗都向上弯曲生长,只是B向上弯曲程度大,说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单侧光。

若A中幼苗向下弯曲生长,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说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重力。

15.植物根部有向着背光侧生长的特性。

将萌发中的幼苗呈水平状用细线悬挂在只能获得单向光照的盒中气培(空气湿度完全满足幼苗的生长需要),装置如图8所示。

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方向最可能是
【答案】B
16.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答案】C
【解析】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A正确;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也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B正确;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成熟细胞对生长素比较迟钝,C错误;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验研究中发现,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D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