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逼仓”案例分析.pptx
违规逼仓事件9

强筋小麦在促进农业生产、推动郑州乃至全国期货市场发展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996年,由于出现了“粳米风波”、“327国债期货事件”、“苏州红小豆风波”、“胶合板事件
”、“广联豆粕事件”、“海南咖啡事件”,中国期货市场再次进行清理整顿,交易所从15家减至3家,交
易品种从35个减少到12个。随后几年,期货交易一度陷入低迷,其中,品种资源严重不足更是困扰着期货
7月31日,709麦多主力对将期价继续拉高开始出现分歧,毕竟,政策面前景十分黯淡,如果有部门开始彻查,各路人马都难逃干系。多麦阵营开始出现分化,部分多麦开始平仓出局。。。8月1号,由于当日仓单保证金必须大幅提高,下午,部分多麦平仓意愿时趋强烈,瞬间麦709被打在1806跌停板上。。
8月2号,部分做多做空麦709散户平仓撤离是非之地,格林等作多主力待机继续增仓麦709,并继续采取瞬间快速拉高的伎俩,下午距尾市收盘前近3分钟,急速增仓拉高期价,将期价推高至1845附近。
花、白糖、精对苯二甲酸和菜籽油限仓数额的信用增数为1.00。
九、本次持仓限额的调整只针对经纪公司持仓总额,其投资者持仓仍按照规则规定持仓限额执行。
十、本次调整的适用期限为2007年7月21日至2008年1月20日。 抄报:中国证监会期货监管部
在这个短短600余字的紧急通告中,6月底以来强麦逼空大肆推波助澜的格林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和中粮期货经纪
始跟进作多,。一时间仓位变幻扑朔迷离。15点收盘钟声响起,强麦报收1870。这是一个令空头悲愤交加,也
是多头兴奋之余又揣测不安的日子。毕竟,这麦子期价大涨30多点,确实太离谱云:这场闹剧会如何收场?
2007年7月27日9点小麦多头主力有恃无恐,借资金优势,大单挂出,强麦709跳空高开,瞬间价位达到1905
逼仓

1、豆粕1409郑州商品交易所菜粕期货1409合约在临近交割前,上演疯狂暴跌行情,仅仅8月份以来暴跌三百余点,如果从6月中旬算起下跌更是达到六百余点,跌幅逾20%,多头投资者迅速遭到血洗。
作为农产品期货品种,菜粕期货从三月份至今行情出现暴涨暴跌且幅度极大。
由于现货库存高企,做空的油厂准备大量现货等待交割,投机资金借势打压,市场形成空逼多的架势。
形成原因:从三月下旬开始,菜粕价格一路狂飙,中储粮将临储菜粕实行统一销售统一定价,且指导价格普遍在3000元/吨以上,投机多头一路拉涨,直到五月期价一度创出新高3118元/吨。
菜粕涨幅远超豆粕,导致豆菜粕价差一度缩小至480元/吨。
此时水产饲料需求才刚刚启动,不少饲料企业因为菜粕价格昂贵,开始修改饲料配方,水产料中菜粕比例从40%甚至更高,普遍下调至20%以下。
需求低于预期,现货库存高企,交割热情高涨,菜粕价格又被彻底打回原形。
总结:成功在期货市场上,多逼空的行情容易上演,空逼多的行情却比较少见。
因为多逼空从理论上讲,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就可以完成,而空逼多不仅要有资金还要有足够的现货库存作为最终的实物交割。
目前菜粕主力空头一方面在期货盘上大力打压,逼迫多头选择平仓离场甚至倒戈,另一方面在油厂积极组织货源,借助当前市场需求低等利空因素,在临近交割月前将多头彻底打败。
2、甲醇1501(走势见框内)盘面数据显示,甲醇1501合约近期走势一波三折。
10月下跌7%与其他化工品走势相近,整个11月反弹4%,表现相对较强,12月初期价一度反弹至2797元/吨高位,之后又一路下行,截至昨日白天收盘已跌至1896元/吨,期间跌幅高达32%。
形成原因:多头主力是国内某大型甲醇贸易商,对手盘是几家有现货背景的投资公司,空头里有些还是期货行业内大佬。
该贸易商很早就开始抄底做多,出现亏损后不愿砍仓便想到了逼仓。
原本还是挺成功,整个11月份1501合约逆势走强,但此后原油暴跌,空头大量介入,加之交易所增加空头套保额度,情势便急转直下。
期货市场“逼仓”案例分析

期货市场“逼仓”案例分析期货市场”逼仓“案例分析近年来,期货市场的”逼仓“案例不断涌现,给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和负面影响。
这些案例普遍发生在市场波动剧烈的时期,让人们对期货市场的合规性和监管问题产生了质疑和担忧。
一种常见的”逼仓“案例发生在期货市场的大幅下跌时,机构投资者或大户利用自身交易规模庞大的优势,通过反向建仓操作来迫使其他投资者进行强制平仓,从而进一步推动市场的下跌。
这种行为通常会导致投资者因为市场价位突然暴跌而亏损惨重,同时也给市场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另一种”逼仓“案例则发生在期货市场大幅上涨时,一些机构投资者或大户会通过大量买入合约或者短期大量建仓,来引发其他投资者跟风追涨,并且在市场达到他们预期的卖出点时迅速清仓,获得高额回报。
这种行为同样是为了迫使其他投资者进行强制平仓,从而进一步推动市场的上涨。
这些”逼仓“行为直接挑战了期货市场的公平与公正,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和市场的稳定性。
投资者被迫强制平仓往往会面临巨额损失,同时也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风险。
此外,这些行为还使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任受到严重打击,投资者对市场的合规性和公正性产生怀疑,导致投资者愿意进一步参与市场的意愿降低。
针对这些”逼仓“行为,需要加强市场监管和规范,确保市场的公开、公平和透明。
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期货市场参与者的监管,规范其交易行为。
同时,要加强市场信息的披露,提高投资者风险警示能力,避免投资者因不了解市场风险而上当受骗。
此外,期货市场参与者也应增强风险意识,避免盲目跟风或者过度杠杆操作。
投资者在参与期货交易前应充分了解市场规则和操作规范,并且要制定合理的交易策略,控制风险。
总之,期货市场的”逼仓“行为对市场稳定和投资者利益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加强监管和规范,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投资者也应增强风险意识,理性投资,避免被市场操纵。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使期货市场更加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商品期货逼仓案例分析(近XXXX国内外案例)

商品期货逼仓案例分析(近XXXX国内外案例) 逼仓案例分析(一)1996年天胶608合约“多逼空”事件椰岛狂飙卷天胶早在1996年的R608合约上,已演绎过一场“多逼空”行情,主要表现为投机多头利用东南亚产胶国及国内天然橡胶主产区出现的自然灾害进行逼仓。
而R708事件却是在市场供给过剩的情况下发生的。
1997年初,在R703合约上,多头逆市拉抬期市胶价,使得海南中商所定点库所存的天然橡胶仓单开始增加。
到R708逼空行情出现之前,注册仓单已达4万多吨。
R708事件的导火线应是东京天胶于110日元/公斤一线企稳后大幅反弹。
国内一大批投机商本欲借机在R706合约上做文章,但由于受到以当地现货商为首的空头主力凭借实盘入市打压,再加上时间不充足,不得不放弃该合约,并主动平多翻空。
于是,胶价全线崩盘,连续四天跌停,创下新低9715元/吨。
但市场中的多头并不甘心失败,反调集雄厚的后备资金卷土重来。
他们在R708上悄然建多,在1997年5月份的下半月将胶价由10000点水平拉至11300点以上。
而空头也不示弱,从国内现货市场上调入了大批天然胶现货进入中商所仓库,并声称手中已掌握了10万多吨现货仓单,准备以实盘交割相见。
多头主力是上海、江浙一带的投机大户,他们诈称准备接完库存胶去扩充上海市场,以此来吸引中小散户加盟。
多空大战在6月底至7月初再次升级,双方在11XXXX年6月推出后,短时间内吸引了众多投机商和现货保值者的积极参与,交易一度十分活跃,但少数经纪商和投机大户企图操纵籼米期市以牟取暴利,遂演变出一幕在期市大品种上的“多逼空”闹剧。
这次“籼米事件”又称“金创事件”,是中国期货市场上一次过度投机,大户联手交易,操纵市场的重大风险事件。
一、“籼米事件”的起因与经过广东联合期货交易所自1995年6月12日正式推出籼米期货交易后,期价一路飙升,其中9511和9601两个合约,分别由开始的2640元/吨和2610元/吨上升到7月上旬的3063元/吨和32XXXX年夏季遭严重洪涝灾害,面临稻米减产形势;其二是籼米期货实物交割中存在着增值税问题,据此估算当时的期价偏低。
期货市场“逼仓”案例分析

期货市场“逼仓”案例分析汇报人:日期:•“逼仓”现象概述•期货市场“逼仓”案例介绍•“逼仓”原因分析目录•应对“逼仓”的策略和措施•期货市场稳定机制建设探讨•结论与启示“逼仓”现象概述01“逼仓”定义•逼仓,英文称为“Squeeze”,是指期货市场中的一方(通常是大型投机者)通过控制大量合约,并借助资金优势或信息优势,试图操控市场价格的行为。
当市场中的一方(如多头或空头)明显占据优势时,容易发生逼仓行为。
市场结构不平衡资金或信息优势监管缺失或不足逼仓者通常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或独特的信息来源,使其有能力影响市场价格。
在监管不严格或制度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中,逼仓行为更容易发生。
03“逼仓”发生条件0201价格波动加剧:逼仓行为通常会导致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增加市场风险。
投资者信心受损:当市场出现频繁的逼仓行为时,投资者的信心会受到打击,进而影响市场活跃度。
市场功能扭曲:逼仓行为的存在可能会扭曲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妨碍市场的正常运行。
系统性风险增加:过度的逼仓行为可能引发市场的连锁反应,进而威胁到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
综上所述,“逼仓”是期货市场需要重点关注和防范的现象。
为了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和稳定,需要加强监管,完善制度,并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
“逼仓”对期货市场的影响010*******期货市场“逼仓”案例介绍02市场环境在期货市场中,由于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市场情绪波动等因素,可能导致市场出现异常波动。
参与者结构包括生产商、消费者、投机者等各类市场参与者,他们的行为和市场预期会影响期货价格。
案例背景在某些情况下,市场中的某一或多个大型参与者通过控制大量的期货合约,尝试影响市场价格。
逼仓行为的出现当市场识别到逼仓行为时,其他参与者可能会跟随操作,或是选择对冲策略,进一步加剧市场波动。
市场反应期货市场的监管部门在发现市场异常波动后,通常会介入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维护市场秩序。
监管介入案例发生过程对监管的启示逼仓案例提醒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市场的监控,以及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商品期货逼仓案例分析(近20年国内外案例)

逼仓案例分析(一)1996年天胶608合约“多逼空”事件椰岛狂飙卷天胶早在1996年的R608合约上,已演绎过一场“多逼空”行情,主要表现为投机多头利用东南亚产胶国及国内天然橡胶主产区出现的自然灾害进行逼仓。
而R708事件却是在市场供给过剩的情况下发生的。
1997年初,在R703合约上,多头逆市拉抬期市胶价,使得海南中商所定点库所存的天然橡胶仓单开始增加。
到R708逼空行情出现之前,注册仓单已达4万多吨。
R708事件的导火线应是东京天胶于110日元/公斤一线企稳后大幅反弹。
国内一大批投机商本欲借机在R706合约上做文章,但由于受到以当地现货商为首的空头主力凭借实盘入市打压,再加上时间不充足,不得不放弃该合约,并主动平多翻空。
于是,胶价全线崩盘,连续四天跌停,创下新低9715元/吨。
但市场中的多头并不甘心失败,反调集雄厚的后备资金卷土重来。
他们在R708上悄然建多,在1997年5月份的下半月将胶价由10000点水平拉至11300点以上。
而空头也不示弱,从国内现货市场上调入了大批天然胶现货进入中商所仓库,并声称手中已掌握了10万多吨现货仓单,准备以实盘交割相见。
多头主力是上海、江浙一带的投机大户,他们诈称准备接完库存胶去扩充上海市场,以此来吸引中小散户加盟。
多空大战在6月底至7月初再次升级,双方在11200—11400之间形成对抗。
7月4日,多头突然发难,实行上下洗盘。
在R708合约跌到10790之后,多方强行拉抬,当日封至涨停,随后将期价连续上推,并挟持近23万手的巨仓。
R708在7月底一度摸高到12600一线。
巨大的风险已聚集在海南中商所以及部分会员身上。
7月26日、27日,交易所理事会持续不断地讨论R708问题,并在多空大户之间斡旋。
由于谈判无任何进展,7月30日,中商所发文,“对R708买方持仓保证金分阶段提高,并自30日起,除已获本所批准其套期保值实物交割头寸尚未建仓者外,一律禁止在R708合约上开新仓。
期货案例分析(课堂PPT)

技术面分析
8
• 分析: • 近期螺纹钢期货大跌,虽然在60日均线附
近寻找支撑,有所反弹,但市场做多动力 不足,在3月4号那天以一根长阴收盘,且 随后的几个交易日短期移动平均线由上而 下穿过长期移动平均线形成死亡交叉,后 期走势将不太乐观。
9
KDJ
10
RSI
11
BOLL
12
SAR
13
走势预测
• 据外媒最新报道,力拓首席经济学家维维克周 一在呈递给投资者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说铁矿石 价格即将出现大幅下跌,预计未来18个月内铁 矿石价格将回落到每吨100美元的水平之下, 也就是说相较于目前价格将下跌50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铁矿石上游供应商而言, 矿石价格下降似乎已经成为共识。澳大利亚必 和必拓铁矿销售总经理艾伦日前参加一次铁矿 石会议时表示,由于中国未来十年对铁矿石的 需求将趋于稳定,低成本铁矿石将取代目前大 量存在的高成本铁矿石,这有助于降低铁矿石 价格。
3
我国螺纹钢主要期货品种及持 仓情况
4
基本面分析
• 1.供大于求 产能过剩
• 从调研情况来看,全国主要市场五大钢材品种 螺纹钢、线材、热轧、冷轧、中厚板的社会库 存量为2038.37万吨,较春节后增加236.77 万吨,连续十周上升,库存总量亦创下有统计 数据以来的新高。但是下游需求仍未启动,社 会库存超2000万吨,创历史新高,唐山钢坯 库存也继续回升,同时粗钢产量继续回升,2 月下旬日均产量为203.42万吨,供给压力依 旧较大,导致现货价格持续阴跌。
15
本次报告就此结束
谢谢观赏!
16
• 短期趋势: • 近期螺纹钢期货很可能将延续前期下跌
趋势或是陷入横向盘整阶段,很可能价 格会回到下支撑线附近,投资者最好以 做空或是离场观望为主。
期货爆仓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期货交易中来。
然而,期货市场的风险性也使得一些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遭遇了爆仓的困境。
本案例涉及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原告”)与XX期货经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被告”)之间的期货爆仓合同纠纷。
原告XX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农产品、化工品等商品的贸易。
2015年,原告在被告处开设了期货交易账户,开始进行期货交易。
由于市场波动,原告在2016年3月遭遇了爆仓,导致巨额亏损。
原告认为,被告在交易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未履行合理提示义务,导致其爆仓,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案件事实1. 交易背景2015年5月,原告在被告处开设了期货交易账户,并签订了《期货经纪合同》。
合同约定,被告作为原告的期货经纪商,负责代理原告进行期货交易。
2. 交易过程自开户以来,原告在被告处进行了一系列期货交易。
2016年2月,原告在被告处持有某期货品种的多头头寸,持仓量较大。
3月初,该期货品种价格开始下跌,原告的持仓开始出现亏损。
3. 爆仓事件3月15日,原告的持仓亏损达到账户总资金的70%。
被告未及时通知原告,也未采取任何措施帮助原告平仓或调整持仓。
3月16日,该期货品种价格继续下跌,原告的持仓亏损进一步扩大,最终达到账户总资金的100%,原告爆仓。
4. 争议焦点原告认为,被告在以下方面存在违规操作:(1)未履行合理提示义务,未及时通知原告持仓风险;(2)未采取必要措施帮助原告平仓或调整持仓;(3)存在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
被告则认为,其已尽到合理提示义务,原告的爆仓是由于市场波动所致,与被告无关。
三、法院审理1. 争议焦点分析(1)合理提示义务法院认为,根据《期货经纪合同》的约定,被告作为期货经纪商,有义务向原告提示持仓风险。
本案中,被告未及时通知原告持仓风险,存在违约行为。
(2)平仓或调整持仓法院认为,被告在原告爆仓前未采取任何措施帮助原告平仓或调整持仓,存在违约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致货主把小麦从布法罗运回到芝加哥卖给里昂了。 (空方 行为)
➢ 事实上里昂为了使他的逼仓成功,就必须把价格保持在一个高
水平,因此他也不得不大量买进不断运进的芝加哥小麦。事实
上持续运进的芝加哥小麦数量大大超过了他的预期和他的承受
能力,他不得不向当地银行借更多的钱,然而,芝加哥银行不
愿意再借给他额外的钱了。此时在芝加哥大火后新建的仓库也
D.Heon
5
CASE 2 1872年约翰·里昂对芝加哥小麦期货逼仓
多逼空 失败
➢ [事件经过] 1871年10月6日,“芝加哥大火”摧毁了芝 加哥城的大半个城市,芝加哥小麦库存从800万蒲式耳 减少到550万蒲式耳。主要的小麦商约翰·里昂感觉到这 是一次很好的逼仓机会,他和一名谷物交易商休·马赫 以及CBOT的另一名中间商F·J·戴蒙德结成联盟。1872 年春天,开始买进小麦的现货和期货,小麦的价格持续 上涨,7月底,价格上涨到1.35美元/蒲式耳,价格的持 续上涨导致谷物大量地涌入芝加哥。
D.Heon
3
CHAPTER B 国内外典型“逼仓”案例分 析
CASE 1 1866年本杰明·P·哈钦森对芝加哥小麦 期货市场的操纵 多逼空 成功
[事件经过]本杰明·P·哈钦森是第一个企图操纵期货市场 的人,他的目标是对1866年8月的玉米期货市场进行逼 仓,1866年5月和6月,他在谷物类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积累了大量的多头仓位。此时,据说小麦的购入成本是 0.88美元/蒲式耳。到了8月份,受伊利诺斯州、爱荷华 州及毗邻芝加哥的其它州的每周作物报告影响,小麦价 格迅速上扬。8月4日,小麦合约报价0.90-0.92美元/蒲 式耳。8月18日,哈钦森的交割要求使小麦的价格上涨 到1.85-1.87美元/蒲式耳,空头损失惨重。
➢ 8月5日,芝加哥又发生了一次大火,烧毁了剩余的一 个交割仓库“爱荷华仓库”,进而使芝加哥的小麦库存 再次减少了 30万蒲式耳。此外政府公布的关于坏天气 的报告也助长了谣言。所有这些消息都意味着市场上存 在超买的压力,导致了8月10日的合约价格达到了1.50 美元/蒲式耳,15日价格又升至1.61美元/蒲式耳。此时, 操纵行为也达到了顶点。 (多方行为)
D.Heon
4
➢ [事件结果]这起逼仓事件和随后发生的其它逼仓事件, 促使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决定禁止这种行为。 他们第一次给逼仓下了定义,认为逼仓是这样一种行为: “订立购买商品的合约,然后采取手段使卖方不能履行 合约,从而向卖方逼取钱财”。他们认为,这种交易是 不正当的、带有欺诈性的,并且宣布:任何参与这种行 为的CBOT会员将会被开除。但是,这个声明对于随后 的一些投机者的行为没有起到任何威慑作用。
D.Heon
8
CASE 3 广东联合期货交易所籼米期货事件 多逼空 失败
(一)“籼米事件”的起因与经过 广东联合期货交易所自1995年6月12日正式推出籼米期货交 易后,期价一路飙升,其中9511和9601两个合约,分别由开 始的2640元 /吨和2610元/吨上升到7月上旬的3063元/吨和 3220元/吨,交投活跃,持仓量稳步增加。多空双方的分歧在 于:多方认为,其一是国内湖南、湖北、江西等出产籼米的 主要省份当年夏季遭严重洪涝灾害,面临稻米减产形势;其 二是籼米期货实物交割中存在着增值税问题,据此估算当时 的期价偏低。空方则认为,籼米作为大宗农产品,其价格受 国家宏观调控,而且当时的籼米现货价格在2600元/吨左右, 远低于期价。随着夏粮丰收、交易所出台特别保证金制度, 到 10月,9511合约已回落到2750元/吨附近,致使多头牢牢 被套。
协议,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D.Heon
7
➢ [事件结果]这起逼仓的企图最终以失败告终,投机者们 高估了自己控制现货市场的实力,在持续增长的现货供 应量面前败下阵了。显然投机者是想利用芝加哥交割数 量短缺的时机,但是他们想要实现自己的目的是不容易 的,他们不仅要逼空芝加哥的可交割货源,而且还要吸 纳芝加哥西部的小麦供应,事实上,他们做不到这一点, 所做的努力最终失败了。
开始投入使用,据估计仓储量增加到了1000万蒲式耳,比1871
年大火之前还要多出200万蒲式耳,这些都耗尽了里昂的财力。
直到8月19日,里昂还在持续地买进小麦,当他得知银行不再支
持他时,他才停止了,随之小麦的价格一下子跌了25美分,隔
天,里昂逼仓失败的消息使小麦价格又狂跌了17美分,里昂彻
底崩盘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已经没有能力偿还债务了。F·J·戴蒙德也撕毁了
D.Heon
6
➢ 芝加哥市场上如此高的价格促使农场主们加快收割。同时交易
商也通过铁路向芝加哥运进了大量的小麦。在8月份的第二个星 期,每天运到芝加哥75000蒲式耳的小麦,而在8月下旬,每天 运进芝加哥的小麦达到175000——200000蒲式耳。同时,这段 时期正常的交易渠道也颠倒了。通常情况下,小麦从芝加哥装 船途经布法罗运往西海岸城市。算上运输成本的话,布法罗的 小麦价格应该高于芝加哥。但是此时芝加哥的小麦价格太高了,
➢ 逼仓大致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做多头 实现、另一种是通过做空头实现。
D.Heon
2
➢ 空逼多:操纵市场者利用资金或实物优势,在期货市场 上大量卖出某种期货合约,使其拥有的空头持仓大大超 过多方能够承接实物的能力。从而使期货市场的价格急 剧下跌,迫使投机多头以低价位卖出持有的合约认赔出 局,或出于资金实力不能接货而受到违约罚款,从而牟 取暴利。
[案例总结] 从这些早期期货市场操纵的典型例子可以看出, 当时所谓的操纵就是大巨头之间的多空争夺,争夺的成 败主要取决于对交易产品基本面的了解和拥有足够多的 资金。随着时间的推移,期货交易市场不断规范,交易 产品价格扭曲的频率在降低,逼仓成功的次数在下降, 交易所对操纵行为的控制和监管也不断加强。为了创造 公平的竞争环境,制止操纵行为的立法也出台了。
期货市场“逼仓”案例分析
﹡预备知识 ﹡国内外典型“逼仓”案例分析 ﹡思考与启示
D.Heon
1
CHAPTER A 预备知识
➢ 逼仓是指交易一方利用资金优势或仓单优势,主 导市场行情向单边运动,导致另一方不断亏损,最 终不得不平仓的交易行为. 逼仓是一种市场操纵 行为,它主要通过操纵两个市场即现货市场和 期货市场逼对手就范,达到获取暴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