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生物332酶的作用特性影响因素及相关实验探究学案浙科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1:5.1.2 酶的特性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1:5.1.2 酶的特性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学案

第2课时酶的特性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学习目标引导核心素养对接关键术语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分析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3.分析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1.科学思维——建立模型:通过建立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等数学模型,理解影响的规律和实质。

2.科学探究——实验思路及设计:合理设计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规范实施实验,探究影响的规律。

高效性专一性酶的活性影响因素|预知概念|一、酶的特性(连线)答案①—b②—c③—a二、酶促反应1.概念由酶催化的化学反应。

2.酶活性在酶促反应中,酶的催化效率。

三、影响酶活性的因素1.温度酶促反应速率最高时的温度称为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低于或高于这一温度都会使反应速率降低。

2.pH酶表现出最高反应速率时的pH称为酶的最适pH。

pH对酶活性的影响是通过改变酶的活性中心等发挥作用的。

3.酶失活的原因(1)外因:高温、过酸、过碱;(2)内因:空间结构被破坏。

|过程评价|1.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且受温度和pH的影响( √ )2.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而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这一现象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 )3.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 )4.由于酶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和数量没改变,所以酶具有高效性( × )5.高温、低温、强碱、强酸都会使酶失活( × )6.探究酶的最适温度,需要设置多组实验,相邻两组实验具有一定的温差( √ )|联想·质疑|★科学解释: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描述了酶具有专一性。

★科学解释: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永久丧失催化功能。

酶具有专一性的原因是什么?提示酶的活性部位必须与底物分子的空间结构相匹配,才能催化该反应。

科学探究1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1.下图分别表示酶高效性和专一性的曲线,请分析(1)根据图1,酶和无机催化剂相比,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提示酶和无机催化剂都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浙科版高一必修1 3.3酶导学案1(课时2)

浙科版高一必修1 3.3酶导学案1(课时2)

浙科版高一必修1 3.3酶导学案1(课时2)一、目标导航二、知识网络三、导学过程1、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多样性。

2、影响酶作用的因素:温度、PH、酶的浓度、底物的浓度等。

注意相关曲线。

知识点一酶的特性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酶催化作用的特点有哪些?提示: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完成的。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无机催化剂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1、酶具有一般催化剂的特性。

(1)能显著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缩短到达平衡所用的时间,但不改变反应的方向和平衡常数。

(2)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不变。

2、酶具有一般催化剂所不具备的特性。

(1)高效性,指催化效率很高.使得反应速率很快;(2)专一性,任何酶只作用于一种或几种相关的化合物,这就是酶对底物的专一性;(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一般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会因中毒而失去催化能力,而酶较其他催化剂更加脆弱,更易失去活性。

强酸、强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完全失去活性。

所以酶作用一般都要求比较温和的条件,如常温、常压、接近中性的酸碱度等。

0℃左右的低温虽然使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但能使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

但在高温下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4)多样性,指生物体内具有种类繁多的酶。

【例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酶参与的反应能释放出更多的能量B.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升高C.人体中不同的酶所需的最适的pH可能不同D.细胞中催化反应的酶如果是蛋白质,则需要更新,如果是RNA则不需要更新【解析】有酶参与的反应能释放出的能量与没有酶参与的反应能释放出的能量一样多。

在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不断升高;温度高于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不断降低。

蛋白质酶和RNA酶都需要更新。

人体中胃蛋白酶所需的最适pH 为2.0左右,其他的酶所需的最适pH为7.4左右。

浙科版必修1第三节《酶》word教案

浙科版必修1第三节《酶》word教案

浙科版必修1第三节《酶》word教案《酶》教案一、学习任务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三节,内容主要包括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等。

教材将酶的概念和酶的发现史联系起来讲述,比较突出的体现了科学实验推动科学发展这一观点,对此教师应当明确指出。

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都与酶的活动有关系。

生物体内全部的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

基于这点,酶和教材后面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联系紧密。

酶的化学成分与第一章第二节有关蛋白质和核酸的知识相关,所以本节教材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教学难点: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2、学术状况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对酶已有较多接触,关于酶的概念以及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的特点,学生具有初步的印象。

酶的专一性、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学生设计实验、主动探究,理解及操作上可能会有相应的难度;如何通过对比、归纳以及联系酶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代谢与酶的密切关系,从而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另外,本节课有较多的资料、图表及课外阅读,学生如何分析阅读,需要较强的理解、分析、驾驭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将知识点联系到他们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易于接受。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明酶的催化机理和特性。

2.正确分析各种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

3.举例说明酶的效率和特异性。

[过程和方法]1.尝试通过与无机催化剂的对比,归纳、整理出酶的催化特性。

2.运用实验设计原则设计实验方案和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

1.2.通过讨论分析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

3.体验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促进关系,体验生命科学价值学习教育。

4、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我们先来看一个方程式。

(ppt展示:n2+3h22nh3)这是一个化学反应,这个反应的进行需要哪些条件?【学生活动】高温、高压、催化剂。

最新浙科版生物必修一《酶》教学设计

最新浙科版生物必修一《酶》教学设计

最新浙科版生物必修一《酶》教学设计第一篇:最新浙科版生物必修一《酶》教学设计《酶》教学设计设计者:01 授课内容:酶及其有关实验探究授课对象:高二学生教材:浙科版生物学必修1一、设计理念新高中生物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一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通过对基本生物学知识、生物学观点、生物学情感的认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二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酶》这一节,既有丰富的生物学史实资料,还有现代生物技术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又不乏热点新闻、医疗健康这样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生活实例。

在学教过程中,加入这些生活实例,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增强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更乐于探究新知识,进而获得自己独特的对生物学的理解、感受和体验。

本节课对于师生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共同发展的平台。

在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同时,贯穿有关生活实际的内容,也能够较好的引起学生的共鸣。

同时,学生在学习有关酶的实验探究方面,可以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想和发现。

倡导了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路。

二、学习任务分析《酶》这一节内容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是在学生了解了细胞与能量的关系,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后,对细胞代谢的进一具体步探究。

同时,也为即将学习的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等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因此,酶的学习体现了教材编排的延续性和逻辑性,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此外,本堂课对实验探究的学习较多,因此,学生掌握实验技能的好时机,教师可在课堂上加强实验技能的说明和实验操作的讲解。

教材多结合图片及视频,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懂得实验探究在生物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三、学习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普通中学的高二学生。

他们接触生物学时间不长,还不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学的学习也是较为薄弱的。

然而,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我们需要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高中生物 《酶》教案 浙科版必修1

高中生物 《酶》教案 浙科版必修1

必修1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
第三节酶
一、教学目标:
1、简述酶的概念
2、描述酶的发现过程,认同像酶发现过程那样,科学是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观点。

3、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感受生命活动的复杂性。

4、举例说明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逐步形成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5、分析酶的催化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酶的概念、本质、作用和特性。

三、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实验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七、板书: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
第二节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一、扩散:扩散是分子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运动的现象
二、渗透: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1、红细胞涨破、皱缩实验
2、成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现象的实验
三、
被动转运
方向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否否
易化扩散高浓度—低浓度是否主动转运低浓度—高浓度是是胞吞和胞吐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八、作业设计。

3.2酶是生物催化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1

3.2酶是生物催化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1
(2)观察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参与度,及时进行引导和激励。
(3)测试评价:通过课堂小测试或随堂练习,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盲点和错误观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
2.作业评价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反思:让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存在的问题。
(2)自我评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3)自我改进:让学生根据自我评价的结果,制定改进措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部分学生依赖老师讲解,缺乏自主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2.实验操作不规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3.课堂氛围不够活跃: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过于沉默,缺乏主动参与和提问的意识。
(三)改进措施
1.加强自主学习指导:通过设计预习任务、提供学习资源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作业批改:认真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指正,对正确的答案给予肯定。
(2)作业点评:在课堂或微信群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3)作业反馈:及时将作业批改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3.学生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酶活性受温度、pH等条件的影响:掌握不同条件下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2018版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一课件:3-3-1 酶的发现、酶

2018版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一课件:3-3-1 酶的发现、酶

内容索引
一、酶的发现和本质及酶是生物催化剂 二、酶的催化活性极高 当堂检测
一、酶的发现和本质及酶是生物催化剂
基础梳理
1.酶的发现 18世纪末: 斯帕兰扎尼 证明鹰 胃液 中有一种能 消化肉 的物质 ↓ 19世纪 ↓
巴斯德认为酒精发酵是酵母菌代谢活动的结果
李比希认为酒精发酵最多只需要酵母菌中某种物质的参与而已
有催化特性。 加入过氧化氢酶比加入MnO2反应速度更快,表明酶具有高
4.对盛有过氧化氢的试管水浴加热和加入催化剂,都能够促进其分解,下 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者的基本原理是不同的 B.前者是使过氧化氢分子的能量提高,而后者不影响过氧化氢分子的能量 C.二者都可以降低过氧化氢分子的活化能 D.加入酶和二氧化锰的作用原理是不同的 解析 加热是为该反应提供了活化能使反应得以发生;加入催化剂是降低
解析 答案
二、酶的催化活性极高
基础梳理
1.酶的催化效率实验 (1)实验原理 过氧化氢在自然条件下分解缓慢,用新鲜的 肝脏研磨液 和 二氧化锰 的 方法使过氧化氢分解,通过观察 气泡 数目和比较对卫生香的助燃程度
可以了解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2)实验流程及结论 试管编号 H2O2溶液 1 3 mL 2 3 mL
品中节省20%的鸡蛋用量,延长保质期;高性能酶制剂RapidaseFPSuper能
有效避免新鲜水果在经过机械或热处理加工后产生的不良副作用,改善口
感。酶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那么酶具有什么作用?酶的化学本质
又是什么呢?
方式二
我们知道,很多化学反应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时候会改变反应的
速率,这在工业生产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生物体内也时刻发生着生化 反应,这些反应也需要催化剂,生物体内的催化剂是酶。

3-3-1酶1学案 浙科版必修1

3-3-1酶1学案 浙科版必修1

3-3-1酶1学案浙科版必修1一、学习目标:1、描述酶的发现;2、酶的概念;3、说明酶的特性4、分析设计实验的变量二、学习重点:酶的发现、酶的特性三、学习难点:分析设计实验的变量四、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酶的发现过程时间科学家国籍科学家姓名实验结论1783年意大利斯帕兰扎尼1857年法国巴斯德强调参与发酵同时代德国李比希强调参与发酵1897年德国毕希纳1926年美国萨姆纳尔脲酶的化学本质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切赫和奥特曼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二、酶的概念酶是产生的具有作用的有机物。

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少数酶是。

【探究释疑】三、酶的特性(一)探究酶的催化效率实验以20%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方法及结果如下:操作方法观察结果Ⅰ常温下自然分解气泡少而小Ⅱ常温下加氯化铁气泡稍多而小Ⅲ常温下加入土豆块气泡极多而大Ⅳ加入煮熟的土豆块同自然分解一样讨论:操作Ⅰ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实验可形成哪几组对照?每组对照有何异同?分析变量对照组自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其他可变因素实验结论:①Ⅱ和Ⅲ说明酶的催化效率有性。

②Ⅲ和Ⅳ说明酶的催化条件与有关,会使酶失去活性。

酶具有高效性的原理是(二)比较不同酶的催化作用实验结果记录表:试管123456斐林试剂2mL2mL2mL2mL2mL2mL1%淀粉溶液3mL-3mL-3mL-2%蔗糖溶液-3mL-3mL-3mL新鲜唾液--1mL1mL--蔗糖酶溶液----1mL1mL实验结果分析变量对照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实验结论:性:指。

【巩固理解】1、能够促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A、淀粉酶B、蛋白酶C、脂肪酶D、麦芽糖酶2、常温常压下,要使过氧化氢溶液迅速放出大量的氧气,应投入()A、新鲜猪肝B、煮熟猪肝C、铁钉D、生锈铁钉【互助提高】《学探诊》P29-31第一题除2(2)、二1、2、4、8【梳理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酶的作用特性、影响因素及相关实验探究一、探究酶的专一性1.实验原理(2)用淀粉酶和蔗糖酶分别催化______________后,再用____________试剂鉴定,根据是否有红黄色沉淀来判定淀粉酶和蔗糖酶是否对二者都有催化作用,从而探索酶的________。

2.实验步骤结合上述实验过程,分析:1.实验中设置试管1、2的目的是什么?2.试管3与4的结果对照,说明什么?3.试管5与6的结果对照,说明什么?4.肽酶能催化多种多肽水解为氨基酸,是否说明肽酶没有专一性?知识整合本实验设计了1号和2号试管作为对照,3、4号是一组实验;5、6号是一组实验;两组实验都证明了酶具有专一性。

酶的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几种相似的底物发生反应。

1.下列对酶的专一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B.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只能由一种酶参与催化C.酶的专一性与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关系极大D.酶催化作用的专一性反映出生物体内酶的多样性2.如图表示的是某种酶作用模型。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模型可以解释酶的专一性B.a表示酶,该模型可解释酶的多样性C.a催化d分解为e、fD.该模型显示,酶在反应前后性质不变知识拓展酶具有专一性的理论假说酶具有专一性的主要理论假说有“锁钥学说”和“诱导契合学说”,都强调是酶空间结构和底物空间结构的相互吻合,因此酶的空间结构一旦改变或丧失,酶的专一性也就没有了,如图是锁钥学说示意图。

.二、影响酶作用的因素1.pH对酶作用的影响(1)在一定条件下,酶作用最强时的pH值称为该酶的________。

偏离该pH,不论升高还是降低,酶的作用都会________。

(2)过酸、过碱都会使酶________,使酶永久失活。

(3)不同的酶,最适pH可能________(相同/不同)。

2.温度对酶作用的影响(1)在一定条件下,酶促反应最快时的温度称为该酶的________温度。

在此温度以上或以下酶活性均要________。

(2)低温影响酶的活性,但不会使酶的________遭到破坏,温度升高后,酶________恢复活性。

但高温会导致酶发生________,使其永久失活。

(3)不同的酶,最适温度可能________(相同/不同)。

3.探究pH对HO酶的影响(加试) 22(1)实验原理肝脏中的HO酶能将HO催化分解成HO和O。

用不同的________处理HO酶和HO,收集2222222222O的产生量,比较在不同pH下HO酶的________。

222实验步骤(2).①取上图装置,向反应小室加入________的过氧化氢溶液和________的缓冲液。

②将________的8片滤纸片放在新鲜肝匀浆中浸泡1 min,然后取其中________贴到反应小室一侧内壁上。

③________反应小室,适宜时间后,读取量筒中水平面的刻度并作好标记,然后记录。

④反复冲洗反应小室,________实验,测量在pH6.0、pH7.0、pH8.0下过氧化氢在酶催化下释放的________。

下面是探究温度对淀粉酶影响的实验,已知淀粉和碘—碘化钾会生成蓝色,可以根据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的深浅来判断酶的活性。

请分析: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能否在反应后加入本尼迪特试剂观察是否有红黄色沉淀生成,来判断试管中的淀粉是否分解了?2.能否选用过氧化氢酶和HO作为实验材料?223.为什么要在加入淀粉酶溶液之前控制好各自的温度?4.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知识整合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时不宜选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因为过氧化氢本身在不同温度下就存在分解速率的差异,会干扰实验结果。

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37 ℃时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者偏低,酶的活性都会下降。

3.某同学研究温度和pH对某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 ℃左右,最适pH为8左右B.当pH为8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C.随pH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也随之变化D.当pH为任何一固定值时,实验结果都可以证明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4.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消化酶在体外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时,温度再提高5 ℃,则反应速率上升.如果在 A B点时,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不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 B A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在CC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和酶的浓度.在D.知识拓展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除了酶活性,还有其他的因素(1)底物(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图1)①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近乎成正比。

②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就达到了一个最大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也几乎不再改变,这是受酶浓度或酶活性的限制。

(2)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图2)在底物足够、其他条件固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1.随食物进入胃内的唾液淀粉酶不再消化淀粉的原因是( )A.酸碱度改变使酶失活B.唾液淀粉酶只能催化一次C.温度改变使酶失活D.胃中已有淀粉酶2.如图为蔗糖酶作用机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蔗糖酶的化学本质是RNAB.该示意图说明酶具有高效性C.一分子蔗糖可以水解为2分子葡萄糖D.蔗糖酶不能催化麦芽糖水解是因为它们不能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3.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酶的作用受许多因素影响”的是( ) .平原地区的人进入西藏后会产生“高原反应”A.B.人发高烧后食欲下降C.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不再催化食物中的淀粉水解D.用沸水浸泡的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不佳4.下列关于探究酶特性的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为底物B.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C.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本尼迪特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D.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碘—碘化钾溶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5.某同学从温度为55~65 ℃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

请回答下列问题:(1)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________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________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的稳定。

(2)要鉴定该酶的化学本质,可将该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

(3)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精析一、基础梳理1.红黄色 (2)淀粉和蔗糖本尼迪特专一性2.无红黄色沉淀无红黄色沉淀有红黄色沉淀无红黄色沉淀无红黄色沉淀有红黄色沉淀问题探究1.起对照作用,用以证明淀粉和蔗糖是非还原糖。

2.说明淀粉酶只能分解淀粉,不能分解蔗糖,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3.蔗糖酶只能分解蔗糖,不能分解淀粉,蔗糖酶具有专一性。

4.不是。

酶的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几种相似的底物,肽酶催化的是多肽类物质的反应,也说明其具有专一性。

拓展应用1.B2.B [反应中a与d结合,反应前后a没有发生变化,则a表示的是酶;d分解为e、f。

在底物b、c、d同时存在时,a只催化d的反应,说明了酶的专一性;图中只有一种酶,不能明确表示酶的多样性。

]二、基础梳理1.(1)最适pH 下降 (2)变性 (3)不同2.(1)最适下降 (2)空间结构仍能热变性 (3)不同3.(1)pH缓冲液催化活性 (2)①适量 pH5.0 ②大小相同2片③翻转④重复上述气体量问题探究1.不合适。

因为这个实验要严格控制温度,而本尼迪特试剂的反应需要热水浴加热。

2.不能。

因为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也会加快。

3.酶具有高效性,若在控制好各自的温度之前加入淀粉酶溶液,会使淀粉酶与淀粉的接触发生在同一种温度的环境下,不利于观察不同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高低的区别。

4.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在37 ℃时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者偏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拓展应用3.AA点时,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也增加,表明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在C 4.[]反应物的浓度。

.课堂小结一种底物或少数几种相似底物最高明显降低当堂检测1.A2.D [此图表示酶的专一性,蔗糖酶只能催化分解蔗糖,而不能催化分解麦芽糖,其原因是酶与底物不能结合。

蔗糖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脱水缩合形成的二糖。

] 3.A [高原反应是因缺氧造成的。

]4.B5.(1)油脂缓冲 (2)蛋白质 (3)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包括55~65 ℃)设置温度梯度,分别测定酶活性,若所测得的数据出现峰值,则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

否则,扩大温度范围,继续实验,直到出现峰值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