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2)化学方程式汇总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必修一必修二方程式和离子式

高一化学必修一必修二方程式和离子式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相关化学方程式和离子式汇总必修一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BaCl2 + Na 2SO==:==BaS04 J + 2NaCl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I2 + Na 2C0 CaCO J+ 2NaCl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WCO + 2HCI 2NaCl + H20 + C02 T4、木炭还原氧化铜:2CuO + C高温2Cu + C02f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04 ===== FeS04 + Cu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P + Na2C0 ===== CaCOj + 2NaClA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02 Na2C2钠与氧气反应:4Na + 02 ==== 2Na20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RQ + 2H2O ==== 4Na0H + 021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O + 2C02 ==== 2Na R C0 + 02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0 ==== 2Na0H + H d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 20(g) ==== F 304 + 4 H2 T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I + 2NaOH + 2H 20 ==== 2NaAIQ + 3H 21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0 ==== Ca(OH)2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 H O + 6HCl ===== 2FeCl 3 + 3H 20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I2O3 + 6HCI ===== 2AICI 3 + 3H 2O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I2O3 + 2NaOH ===== 2NaAIO + H2O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b + 3NaOH ===== Fe(0H)3 J + 3NaCI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 + 2NaOH ==== Fe(OH)2 J + Na z SQ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 2O + O2 ==== 4Fe(OH) 3A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 Fe2Q + 3H 2OT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 Al 2(SO4) 3 + 6NH3 • HO ==== 2AI(OH)3 J + 3(NH B)2SQ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I(OH) 3 + 3HCI ==== AICI 3 + 3H 2O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I(OH)3 + NaOH ==== NaAIO + 2H2OA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I(OH)3 AI 2O3 + 3H 2O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I3 + Fe ==== 3FeCI 2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I 2 ===== 2FeCl3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 4 + 2冲O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 4 + 2Hd高温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 + CaO 高温CaSiO3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SiO3 + H2O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 + CO + H2O === Na^CO + H2SiO3;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mSiO3 + 2HCI === 2NaCI + H 2SiO3 J氯气与金属铁反应:占燃2Fe + 3CI 2 占燃 2FeCl 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点燃c 小Cu + CI 2CuCP氯气与金属钠反应:占燃2Na + CI 2 点^ 2NaCI氯气与水反应:CI 2 + H 2O ==== HCI + HCIO光昭次氯酸光照分解:2HCIO 光照 2HCI + O 2 f 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I 2 + 2NaOH ===== NaCI + NaCIO + H 2O 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I 2 + 2Ca(OH) 2 ==== CaCI 2 + Ca(CIO) 2 + 2H 2O 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HCI + AgNO 3 ==== AgCI J + HNO 3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 Ca(CIO)2 + H 2O + CO ==== CaC OJ + 2HCIO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 + H 2O === H 2SO放电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 2 + O 2 2NO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 2 ==== 2NO 2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 + H 2O ==== 2HNO + NO催化剂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 2SO + O 2催化剂2SO 3 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 + H 2O ==== H 2SOA32、33、34、 35、 36、37、 3& 39、 40、 41、42、43、44、45、46、 47、48、浓硫酸与铜反应:Cu + 2H2SO(浓)一CuSQ + 2H2O + SQ TA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 + 2H2SO(浓)——-CQ f + 2SO f + 2H2O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 + 4HNO(浓)==== Cu(NO3)2 + 2H 2O + 2NQ TA50、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 8HNO(稀)=3Cu(NQ)2 + 4H 2O + 2NOTA51、氨水受热分解:NH • HO —:NH3 T + H 2O5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 + HCl ==== NH 4ClA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CI = NH3? + HCl TA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HCO NH3 T + H 2°T + CO2 TA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NO + NaOH = NW T + NaNO + H 2OA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CI + Ca(OH) 2 ——CaCl2 + 2H 2O + 2NH T57、氯气与氢气反应:CI2 + H2点燃2HCIA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 2SO + 2NaOH 2NM T + Ns e SO + 2HO59、S O + CaO ==== CaSO360、S O + 2NaOH ==== Na2SO + H 2O61、S O + Ca(OH) 2 ==== CaSCH + H 2O62、S O + Cl 2 + 2H 2O ==== 2HCI + H 2SO63、S O + 2H 2S ==== 3S + 2H 2O64、N O NO 的回收:NO + NO + 2NaOH ==== 2 NaNO+ H 2O65、Si + 2F 2 === SiF 466、S i + 2NaOH + H 2O ==== Na2SiO3 +2H2 f67、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粗硅的制取:SiO2 + 2C 咼温电炉Si + 2CO(石英沙)(焦碳)(粗硅)A粗硅转变为纯硅:Si (粗)+ 2CI 2 SiCl 4咼温SiCl4 + 2H2 Si (纯)+ 4HCI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A1、Li 与Q反应(点燃):4Li + O2― 2Li2 OANa与Q 反应(点燃):2Na+O2 ― Na2O2Na与H2O反应:2Na+2H 2O===2NaOH+H 2 fK与H?O 反应:2K+2H 2O===2KOH+H 2?2、卤素单质F2、CI2、Br2、12与氢气反应:I2 + H2 === 2HIF2 + H2 === 2HFBr2 + H 2 === 2BrCI2 + H2 === 2HCl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1)氯水与饱和溴化钠、氯水与饱和碘化钠溶液反应:①Cl2+2NaBr===Br2+2NaCI②Cl2+2Nal===l 2+2NaCI(2)溴水与碘化钠溶液反应:B"+2Nal===l 2+2NaBr4、Mg与H2O 反应:Mg+2H2O === Mg(OH)2+H2TAl 与HCI 反应:2AI+6HCI===2AICI 3+3H2TMg与HCI 反应: Mg+2 HCI === MgCI 2+ H2 t占烬6、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5、Na 与Cl2 反应(点燃):l,:------------- J;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Ba(OH》?8HO与NHCI 的反应:Ba(OH) 2 • 8H2O+2NH 4CI==BaCI 2+2NH 31 +10H2O2、原电池原理典型的原电池(Zn-Cu原电池)负极(锌):Zn-2e ===Zn2+(氧化反应)正极(铜):2H++2e ===H21 (还原反应)电子流动方向:由锌经过外电路流向铜。

高中化学必修一二化学方程式汇总

高中化学必修一二化学方程式汇总

高中化学必修一二化学方程式汇总一、必修一化学方程式1. 钠及其化合物- 钠与氧气常温反应:4Na + O_{2}=2Na_{2}O- 钠在氧气中燃烧:2Na + O_{2}{点燃}{=!=!=}Na_{2}O_{2}- 钠与水反应:2Na + 2H_{2}O = 2NaOH+ H_{2}↑-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_{2}O_{2}+2H_{2}O = 4NaOH + O_{2}↑-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_{2}O_{2}+2CO_{2}=2Na_{2}CO_{3}+O_{2} - 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Na_{2}CO_{3}+HCl = NaHCO_{3}+NaCl - 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盐酸:Na_{2}CO_{3}+2HCl = 2NaCl +H_{2}O+CO_{2}↑-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_{3}{}{=!=!=}Na_{2}CO_{3}+H_{2}O + CO_{2}↑- 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NaHCO_{3}+NaOH = Na_{2}CO_{3}+H_{2}O2. 铝及其化合物- 铝与氧气反应:4Al + 3O_{2}=2Al_{2}O_{3}- 铝与盐酸反应:2Al+6HCl = 2AlCl_{3}+3H_{2}↑-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2H_{2}O = 2NaAlO_{2}+3H_{2}↑ - 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_{2}O_{3}+6HCl = 2AlCl_{3}+3H_{2}O- 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_{2}O_{3}+2NaOH = 2NaAlO_{2}+H_{2}O - 氢氧化铝的制备(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氨水):AlCl_{3}+3NH_{3}· H_{2}O = Al(OH)_{3}↓+3NH_{4}Cl- 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_{3}+3HCl = AlCl_{3}+3H_{2}O- 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_{3}+NaOH = NaAlO_{2}+2H_{2}O3. 铁及其化合物- 铁与氧气反应:3Fe + 2O_{2}{点燃}{=!=!=}Fe_{3}O_{4}- 铁与氯气反应:2Fe+3Cl_{2}{点燃}{=!=!=}2FeCl_{3}- 铁与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_{2}+H_{2}↑-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_{4}=FeSO_{4}+Cu- 氯化亚铁与氯气反应:2FeCl_{2}+Cl_{2}=2FeCl_{3}- 氯化铁与铁反应:2FeCl_{3}+Fe = 3FeCl_{2}- 氯化铁与铜反应:2FeCl_{3}+Cu = 2FeCl_{2}+CuCl_{2}4. 硅及其化合物- 硅与氧气反应:Si + O_{2}{}{=!=!=}SiO_{2}- 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 + 2NaOH + H_{2}O=Na_{2}SiO_{3}+2H_{2}↑ -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_{2}+2NaOH = Na_{2}SiO_{3}+H_{2}O -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_{2}+4HF = SiF_{4}↑+2H_{2}O- 硅酸的制备(硅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Na_{2}SiO_{3}+2HCl =H_{2}SiO_{3}↓+2NaCl5. 氯及其化合物- 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_{2}{点燃}{=!=!=}2FeCl_{3}- 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Cl_{2}{点燃}{=!=!=}CuCl_{2}- 氯气与氢气反应:H_{2}+Cl_{2}{点燃}{=!=!=}2HCl- 氯气与水反应:Cl_{2}+H_{2}O = HCl + HClO- 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光照}{=!=!=}2HCl+O_{2}↑- 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_{2}+2NaOH = NaCl + NaClO + H_{2}O- 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制漂白粉:2Cl_{2}+2Ca(OH)_{2}=CaCl_{2}+Ca(ClO)_{2}+2H_{2}O6. 硫及其化合物- 硫与氧气反应:S+O_{2}{点燃}{=!=!=}SO_{2}-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_{2}+H_{2}O = H_{2}SO_{3}- 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2SO_{2}+O_{2}{催化剂}{underset{}{⇌}}2SO_{3} - 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_{3}+H_{2}O = H_{2}SO_{4}- 铜与浓硫酸反应:Cu + 2H_{2}SO_{4}(浓){}{=!=!=}CuSO_{4}+SO_{2}↑+2H_{2}O- 碳与浓硫酸反应:C + 2H_{2}SO_{4}(浓){}{=!=!=}CO_{2}↑+2SO_{2}↑+2H_{2}O7. 氮及其化合物- 氮气与氧气反应:N_{2}+O_{2}{放电或高温}{=!=!=}2NO- 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O_{2}=2NO_{2}- 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_{2}+H_{2}O = 2HNO_{3}+NO- 工业合成氨:N_{2}+3H_{2}{催化剂}{underset{高温高压}{⇌}}2NH_{3}- 氨气与水反应:NH_{3}+H_{2}O = NH_{3}· H_{2}O-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_{3}+HCl = NH_{4}Cl- 氯化铵受热分解:NH_{4}Cl{}{=!=!=}NH_{3}↑+HCl↑-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_{4}HCO_{3}{}{=!=!=}NH_{3}↑+H_{2}O↑+CO_{2}↑- 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_{4}NO_{3}+NaOH{}{=!=!=}NH_{3}↑+NaNO_{3}+H_{2}O- 铜与稀硝酸反应:3Cu + 8HNO_{3}(稀)=3Cu(NO_{3})_{2}+2NO↑+4H_{2}O- 铜与浓硝酸反应:Cu + 4HNO_{3}(浓)=Cu(NO_{3})_{2}+2NO_{2}↑+2H_{2}O二、必修二化学方程式1. 元素周期律相关反应(以碱金属和卤素为例)- 锂与氧气反应:4Li + O_{2}=2Li_{2}O- 钾与水反应:2K+2H_{2}O = 2KOH + H_{2}↑- 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反应:Cl_{2}+2NaBr = 2NaCl+Br_{2}- 溴与碘化钾溶液反应:Br_{2}+2KI = 2KBr+I_{2}2. 化学反应与能量- 氢气燃烧:2H_{2}+O_{2}{点燃}{=!=!=}2H_{2}O(放热反应)- 碳酸钙受热分解:CaCO_{3}{}{=!=!=}CaO + CO_{2}↑(吸热反应)3. 有机化学基础(必修部分)- 甲烷燃烧:CH_{4}+2O_{2}{点燃}{=!=!=}CO_{2}+2H_{2}O- 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以一氯取代为例):CH_{4}+Cl_{2}{光照}{=!=!=}CH_{3}Cl+HCl- 乙烯燃烧:C_{2}H_{4}+3O_{2}{点燃}{=!=!=}2CO_{2}+2H_{2}O- 乙烯与溴水反应:C_{2}H_{4}+Br_{2}to C_{2}H_{4}Br_{2}- 乙烯与水加成反应:C_{2}H_{4}+H_{2}O{催化剂}{to}C_{2}H_{5}OH- 苯燃烧:2C_{6}H_{6}+15O_{2}{点燃}{=!=!=}12CO_{2}+6H_{2}O- 苯与液溴反应:C_{6}H_{6}+Br_{2}{FeBr_{3}}{=!=!=}C_{6}H_{5}Br+HBr - 乙醇燃烧:C_{2}H_{5}OH + 3O_{2}{点燃}{=!=!=}2CO_{2}+3H_{2}O - 乙醇与钠反应:2C_{2}H_{5}OH + 2Nato 2C_{2}H_{5}ONa+H_{2}↑- 乙醇的催化氧化:2C_{2}H_{5}OH + O_{2}{Cu或Ag}{underset{}{to}}2CH_{3}CHO + 2H_{2}O- 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CH_{3}COOH+C_{2}H_{5}OH{浓硫酸}{underset{}{⇌}}CH_{3}COOC_{2}H_{5}+H_{2}O。

必修二有机化学方程式

必修二有机化学方程式

1、实验制取实验室制甲烷CH3COONa+NaOH Na2CO3+CH4(乙酸钠,醋酸钠)浓H2SO4实验室制乙烯CH3CH2OH CH2=CH2↑+H2O(乙醇)实验室制乙炔CaC2+2H2O Ca(OH)2+C2H2↑(碳化钙)催化剂工业制取乙醇:C2H4+H20 CH3CH2OH2、氧化反应:点燃甲烷燃烧CH4+2O2CO2+2H2O点燃乙烯燃烧CH2=CH2+3O22CO2+2H2O点燃乙炔燃烧C2H2+3O22CO2+H2O 燃烧点燃苯燃烧2C6H6+15O212CO2+6H2O点燃乙醇完全燃烧的方程式C2H5OH+3O22CO2+3H2O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方程式2CH3CH2OH+O22CH3CHO+2H2O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光照CH4+Cl2CH3Cl+HCl光照CH3Cl+Cl2CH2Cl2+HCl光照CH2Cl2+Cl2CHCl3+HCl光照CHCl3+Cl2CCl4+HCl(注:反应物是卤素单质的蒸汽)苯和浓硫酸浓硝酸C6H6+HNO3C6H5NO2+H2O(硝基苯)FeBr3苯与溴在FeBr3催化作用下反应C6H6+Br2C6H5Br+HBr浓硫酸乙酸乙酯的水解:CH3COOC2H5+H2O CH3COOH+C2H5OH (注:苯的同系物也可以发生取代反应)4、加成反应:乙烯和溴水CH2=CH2+Br2CH2Br-CH2Br催化剂乙烯和水CH2=CH2+H20 加热加压CH3CH2OH催化剂乙烯和氯化氢CH2=H2+HCl CH3-CH2Cl乙烯和氢气CH2=CH2+H2CH3-CH3苯和氢气C6H6+3H2C6H12催化剂乙烯聚合nCH2=CH2-[-CH2-CH2-]n- (条件为催化剂)催化剂氯乙烯聚合nCH2=CHCl -[-CH2-CHCl-]n- (条件为催化剂)6、酯化反应:浓硫酸乙醇乙酸反应的方程式CH3CH2OH+CH3COOH CH3COOC2H5 +H2O (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乙酯)7、补充:乙醇与钠反应2C2H5OH+2Na 2C2H5ONa+H2↑。

高一化学必修化学方程式总汇

高一化学必修化学方程式总汇

必修2化学方程式总汇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Li与O2反应(点燃)4Li + O22Li2ONa与O2反应(点燃)2Na + O2Na2O2Na与H2O反应:2Na + 2H2O = 2NaOH+H2↑2、卤素单质F2、Cl2、Br2、I2与氢气反应F2 + H2 = 2HF、Cl2 + H2 = 2HCl、Br2 + H2 = 2HBr、I2 + H2 = 2HI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1)氯水与饱和溴化钠、氯水与饱和碘化钠溶液反应:Cl2可以从溴化物(或碘化物)中置换出Br2(或I2):425反应(点燃):1212(3)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①CH2=CH2 + H2CH3CH3②CH2=CH2 + HCl CH3CH2Cl(一氯乙烷)③CH2=CH2 + H2O CH3CH2OH(乙醇)(4)聚合反应:(乙烯制聚乙烯) ①(氯乙烯制聚氯乙烯) ②3、苯的主要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与O 2的反应):2C 6H 6+15O 2 −−→−点燃12CO 2+6H 2O (2)取代反应① 与Br 2+Br 2 −−→−3FeBr + HBr ② 2于水的油状液体——硝基苯。

+ HO-NO 2浓硫酸 △ + H 2O4OH + 2Na2CH 53(CH 32CH ①反应原理(与乙醇的反应):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6、①蔗糖水解反应:C 12H 22O 11 + H 2O→C 6H 12O 6 + C 6H 12O 6②淀粉(纤维素)水解反应:③油脂的重要化学性质——水解反应a)油脂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NO 2油脂+H 2O−→−酸甘油+高级脂肪酸 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又叫 皂化 反应) 蛋白质 + H 2O −−→−酶等各种 氨基酸石油的催化裂化,例如:C 4H 10裂化得到乙烯和乙烷:C 4H 10→C 2H 4 + C 2H 6 一定条件下 例如,十六烷的裂化: C 16H 34 → C 8H 18 + C 8H 16 催化剂加热。

必修一必修二化学方程式汇总

必修一必修二化学方程式汇总

必修一必修二化学方程式汇总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变化的一种表达方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变化中参与物质的种类和数量。

必修一和必修二中有许多重要的化学方程式,下面对其中的一些进行汇总。

必修一中的化学方程式:1.金属与非金属的单质反应:-2Na+Cl2-->2NaCl(氯化钠的合成)2.酸与碱的中和反应:-HCl+NaOH-->NaCl+H2O(氯化钠的合成)3.金属与酸的反应:-Mg+2HCl-->MgCl2+H2(氯化镁的合成)4.氧化还原反应:-2Fe+3Cl2-->2FeCl3(三氯化铁的合成)必修二中的化学方程式:1.酸碱滴定反应:-HClO4+NaOH-->NaClO4+H2O(高氯酸钠的合成)2.氧化还原反应:-FeSO4+H2O2-->Fe2(SO4)3+H2O(硫酸铁(III)的合成)3.燃烧反应:-CH4+2O2-->CO2+2H2O(二氧化碳和水的生成)4.酸碱中和反应:-HClO3+NaOH-->NaClO3+H2O(高氯酸钠的合成)5.酸碱滴定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硫酸钠的合成)以上只是一部分重要的化学方程式,其中涉及了单质反应、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燃烧反应等。

这些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核心内容,通过它们可以了解化学变化的过程和产物,进而深入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至关重要。

掌握了方程式的书写和解析,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和过程,有助于深入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提高对方程式的运用能力,培养化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实际应用广泛。

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等方面,化学方程式的应用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深入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原理和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化学的力量,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变化的一种表达方式,必修一和必修二中的化学方程式涉及了单质反应、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燃烧反应等多个方面,掌握了这些方程式对于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一必修化学方程式大全

高一必修化学方程式大全

高一必修化学方程式大全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深入研究和探索化学律下实验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高一必修化学方程式大全:
一、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HCl(aq)+NaOH(aq)→NaCl(aq)+H2O(l)
二、气体反应
CO2(g)+2H2(g)→CH3OH(l)+H2O(g)
三、金属与稀盐溶液反应
2Fe(s)+2HCl(aq)→2FeCl2(aq)+H2(g)
四、无机化合物反应
2KOH(aq)+H2(g)→K2O(s)+2H2O(l)
五、乙醇燃烧反应
C2H5OH(l)+3O2(g)→2CO2(g)+3H2O(g)
六、水素氧化反应
H2(g)+1/2O2(g)→H2O(l)
七、氧化还原反应
3MnO4(aq)+8H+(aq)+5Fe2(aq)→3Mn2+(aq)+5Fe3+(aq)+4H2O(l)
八、醇中容积反应
C2H5OH(l)+3O2(g)→2CO2(g)+3H2O(g)
九、焦硫水解反应
C6H14(l)+7O2(g)→6CO2(g)+7H2O(g)+2SO2(g)
以上就是高一必修化学方程式大全,虽然少数反应式可能会比较复杂,但他们都被不失时机地应该和掌握,以便于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有效地运用。

关于化学方程式,除了熟练掌握一些基础反应式外,还要经常总结练习,培养化学的“合成性思维”,以便于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在日常学习中,要深刻理解化学本质,掌握反应原理,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让单纯的记忆变成深入洞察的思维过程。

高一化学必修2化学方程式总汇

高一化学必修2化学方程式总汇

必修2化学方程式总汇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1、Li 与O 2反应(点燃) 4Li + O 22Li 2ONa 与O 2反应(点燃) 2Na + O 2Na 2O 2Na 与H 2O 反应: 2Na + 2H 2O = 2NaOH+H 2↑2、卤素单质F 2 、Cl 2 、Br 2 、I 2与氢气反应 F 2 + H 2 = 2HF 、Cl 2 + H 2 = 2HCl 、Br 2 + H 2 = 2HBr 、I 2 + H 2 = 2HI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1)氯水与饱和溴化钠、氯水与饱和碘化钠溶液反应:Cl 2可以从溴化物(或碘化物)中置换出Br 2(或I 2):① Cl 2 + 2NaBr = Br 2 + 2NaCl ② Cl 2 + 2KI = I 2 + 2KCl(2)溴水与碘化钠溶液反应:Br 2可以从碘化物中置换出I 2:Br 2 + 2KI = I 2 + 2KBr4、Mg 与H 2O 反应: Mg + 2H 2O = Mg(OH)2↓ + H 2↑5、Na 与Cl 2、反应(点燃):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1、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 Ba(OH)2·8H 2O+2NH 4Cl==BaCl 2+2NH 3↑+10H 2O2、原电池原理 (1)概念: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2)典型的原电池(Zn-Cu 原电池)典型的原电池(Zn-Cu 原电池)负极(锌): 负极(锌): Zn - 2e - = Zn 2+ (氧化反应)正极(铜): 正极(铜): 2H + + 2e - = H 2↑(还原反应)电子流动方向:由锌经过外电路流向铜。

总反应离子方程式: Zn + 2H + = Zn 2+ + H 2↑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1、甲烷的主要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与O 2的反应): CH 4 + 2O 2−−→−点燃 CO 2 + 2H 2O (2)取代反应(与Cl 2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生成四种不同的取代物):2、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1) 氧化反应(与O 2的反应): C 2H 4 + 3O 2 −−→−点燃2CO 2+2H 2O (2) 加成反应(与Br 2的反应): CH 2=CH 2 + Br 2 → CH 2BrCH 2Br(3)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① CH 2=CH 2 + H 2CH 3CH 3 ② CH 2=CH 2 + HClCH 3CH 2Cl (一氯乙烷) ③ CH 2=CH 2 + H 2O CH 3CH 2OH (乙醇) (4)聚合反应:(乙烯制聚乙烯) ①(氯乙烯制聚氯乙烯) ②3、苯的主要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与O 2的反应):2C 6H 6+15O 2 −−→−点燃12CO 2+6H 2O(2)取代反应① 与Br 2的反应: + Br 2−−→−3FeBr + HBr② 苯与硝酸(用HO-NO 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有苦杏仁气味、密度大于水的油状液体——硝基苯。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化学方程式汇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化学方程式汇总

化学必修一必修二方程式汇总必修一、必修二化学方程式汇总必修一1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 a C l2+ N a2 S O 4 = = = = B a S O 4↓ + 2 N a C l2 、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 a C l2+ N a 2 C O3 = = = = = C a C O 3↓ + 2 N a C l3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 a 2 C O 3+ 2 H C l= = = = = 2 N a C l+ H 2 O+ C O2↑高温4 、木炭还原氧化铜: 2 C u O +C 2 C u+ C O 2↑5 、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 e+ C u S O 4= = = = = F e S O 4+ C u6 、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C a C l2+N a 2 C O 3= = = = = C a C O 3↓ +2 N a C l7 、钠在空气中燃烧: 2 N a+O 2N a 2 O 2钠与氧气反应: 4 N a+O 2= = = = 2 N a 2 O8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2 N a 2 O 2+ 2 H 2 O = = = = 4 N a O H+O 2↑9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2 N a 2 O 2+ 2 C O 2= = = = 2 N a 2 C O 3+ O 21 0 、钠与水反应:2 N a+ 2 H 2 O = = = = 2 N a O H +H 2↑1 1 、铁与水蒸气反应: 3 F e+ 4 H2 O ( g )= = = = F e3 O 4+4 H 2↑1 2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 A l + 2 N a O H + 2 H 2 O = = = = 2 N a A l O 2+ 3 H2↑1 3 、氧化钙与水反应: C a O +H2 O= = = = C a ( O H )21 5 、氧化铝与盐酸反应: A l2 O 3+ 6 H C l= = = = = 2 A l C l3+3 H 2 O1 6 、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A l2 O 3+ 2 N a O H = = = = = 2 N a A l O 2+H 2 O1 7 、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F e C l3+ 3 N a O H = = = = = F e ( O H )3↓+ 3 N a C l1 8 、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 e S O 4 +2 N a O H = = = = F e ( O H )2↓+ N a 2 S O 41 9 、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 4 F e ( O H )2+2 H 2 O +O 2= = = =4 F e ( O H )32 0 、氢氧化铁加热分解: 2 F e ( O H )3 F e 2 O 3+ 3 H 2 O ↑2 1 、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 A l 2 (S O 4 )3+ 6 N H 3· H 2 O = = = =2 A l ( O H )3 ↓+ 3 ( N H 3 ) 2 S O 42 2 、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 A l ( O H )3+3 H C l = = = = A l C l3+ 3 H 2 O2 3 、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 l ( O H )3+ N a O H = = = = N a A l O 2+ 2 H2O2 4 、氢氧化铝加热分解: 2 A l ( O H )3 A l 2 O 3+ 3 H 2 O2 5 、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 2 F e C l3+ F e= = = =3 F e C l22 6 、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 2 F e C l2+ C l2= = = = = 2 F e C l32 7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 i O 2+ 4 H F= = = =S i F 4+ 2 H 2 O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 i+ 4 H F= = = =S i F 4+ 2 H 2↑高温2 8 、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 i O 2+ C a O C a S i O 32 9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 i O 2+ 2 N a O H = = = = N a 2 S i O 3+H 2 O3 0 、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 a 2 S i O 3 + C O 2 + H 2 O = = = N a 2 C O 3+H 2 S i O 3↓3 1 、硅酸钠与盐酸反应: N a 2 S i O 3 + 2 H C l = = = 2 N a C l + H 2 S i O 3↓点燃3 2 、氯气与金属铁反应: 2 F e+ 3 C l2 2 F e C l3点燃3 3 、氯气与金属铜反应: C u+ C l2 C u C l2点燃3 4 、氯气与金属钠反应: 2 N a+ C l2 2 N a C l3 5 、氯气与水反应: C l2+H 2 O = = = =H C l+H C l O光照3 6 、次氯酸光照分解: 2 H C l O 2 H C l+O 2↑3 7 、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 l2+ 2 N a O H = = = = = N a C l + N a C l O+H 2 O3 8 、氯气与消石灰反应: 2 C l2+ 2 C a ( O H ) 2= = = = C a C l2+C a ( C l O )2+ 2 H 2 O3 9 、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 C l+ A g N O 3 = = = = A g C l↓ +H N O 34 0 、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 C a ( C l O )2+ H 2 O + C O 2 = = = = C a C O 3↓+2 H C l O4 1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H2O == =H2SO3放电4 2 、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 2+O 2 2 N O4 3 、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 2 NO +O2==== 2 NO24 4 、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H2O = ===2HNO3+NO4 5 、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 S O 2 + O 2催化剂2 SO34 6 、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H2O == ==H2SO44 7 、浓硫酸与铜反应: C u+ 2 H 2 S O 4 (浓) C u S O 4+ 2 H 2 O +SO2↑4 8 、浓硫酸与木炭反应: C + 2 H2SO4(浓) C O2↑+ 2 SO2↑+ 2 H2O 4 9 、浓硝酸与铜反应: C u + 4 H N O 3 (浓)= = = = C u ( N O 3 ) 2 + 2 H 2 O+ 2 NO2↑5 0 、稀硝酸与铜反应: 3 C u + 8 H N O 3 (稀) 3 C u ( N O 3 )2+ 4 H 2 O+ 2 NO↑5 1 、氨水受热分解:NH3·H2O N H3↑+H2O5 2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 H 3+H C l= = = =N H 4 C l5 3 、氯化铵受热分解:N H 4 C l N H 3↑ +H C l↑5 4 、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N H3↑+H2O↑+CO2↑5 5 、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 H 4 N O 3 + N a O H N H 3↑ + N a N O 3 +H 2 O5 6 、氨气的实验室制取: 2 N H 4 C l+ C a ( O H )2 C a C l2+ 2 H 2 O + 2 NH3↑点燃5 7 、氯气与氢气反应: C l2+H 2 2 H C l5 8 、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 H 4)2 S O 4+ 2 N a O H 2 N H 3↑ +N a 2 S O 4+ 2 H 2 O5 9 、 S O 2+ C a O = = = = C a S O 36 0 、 S O 2+ 2 N a O H= = = =N a 2 S O 3+H 2 O6 1 、 S O 2+ C a ( O H )2= = = = C a S O 3↓ +H 2 O6 2 、 S O 2+ C l2+ 2 H 2 O = = = = 2 H C l+H 2 S O 463、SO2+2H2S====3S+2H2O6 4 、 N O 、 N O 2的回收: N O 2+ N O + 2 N a O H = = = = 2 N a N O 2+H 2 O6 5 、 S i+ 2 F 2= = =S i F 46 6 、 S i+ 2 N a O H+H 2 O = = = =N a 2 S i O 3+ 2 H 2↑6 7 、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高温电炉粗硅的制取:S i O 2+ 2 C S i+ 2 C O(石英沙)(焦碳)(粗硅)粗硅转变为纯硅:S i(粗)+ 2 C l2S i C l4高温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 、 L i与O2反应(点燃):4 L i+O2 2 L i2ON a与 O 2反应(点燃) : 2N a + O 2N a 2 O 2N a与 H 2O反应:2N a + 2H 2 O = = = 2 N a O H + H 2↑K 与H2O反应: 2K+2H2O===2KOH+H2↑2 、卤素单质 F 2、C l2、B r2、I2与氢气反应:F 2+ H 2=== 2HF C l 2 + H 2 = = = 2 H C l Br 2 +H 2= = = 2 B rI2+H 2=== 2HI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1 )氯水与饱和溴化钠、氯水与饱和碘化钠溶液反应:① C l 2 + 2 N a B r = = = B r 2 + 2 N a C l②C l 2 + 2 N a I = = = I 2 + 2 N a C l( 2 )溴水与碘化钠溶液反应: B r 2 + 2 N a I = = = I 2 + 2 N a B r4 、 M g与H2O反应:M g + 2 H2O= = =M g ( O H ) 2 +H 2↑A l与H C l反应: 2 A l + 6 H C l = = = 2 A l C l 3 + 3 H 2↑M g与H C l反应:M g + 2H C l= = =M g C l 2 +H 2↑5 、 N a与C l 2 反应(点燃):6、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 、 B a ( O H )2 ?8 H 2 O 与 N H 4 C l的反应:B a ( O H ) 2 ·8H 2 O + 2 N H 4C l = = B a C l 2 + 2 N H 3↑ + 1 0 H 2 O2 、原电池原理典型的原电池(Z n - C u原电池)负极(锌):Z n - 2 e - = = = Z n 2 +(氧化反应)正极(铜): 2 H + + 2 e - = = = H 2↑(还原反应)电子流动方向:由锌经过外电路流向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2化学方程式汇总及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Li与O2反应(点燃)
Na与O2反应(点燃)
Na与H2O反应:
K与H2O反应:
Mg与H2O反应:
2、卤素单质F2、Cl2、Br2、I2与氢气反应


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1)氯水与饱和溴化钠、氯水与饱和碘化钠溶液反应:


(2)溴水与碘化钠溶液反应:
4、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氯分子的形成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
写出下列物质电子式:H2N2H2O
CO2CH4Na2O2H2O2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1、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2、原电池原理
典型的原电池
①Zn-Cu稀硫酸原电池
负极(锌):(氧化反应)
正极(铜):(还原反应)
电子流动方向:由经过外电路流向。

总反应离子方程式:
②铅蓄电池
负极是,正极是,电解质溶液是硫酸溶液;
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
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
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以30%的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如下:负极:(氧化反应);
正极:(还原反应);
总反应:。

④以稀H2SO4为电解质溶液的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如下:
负极:(氧化反应);
正极:(还原反应);
总反应:。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1、甲烷的主要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与O2的反应):
(2)取代反应(与Cl2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生成四种不同的取代物):①



2、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与O2的反应):
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

(2)加成反应((与Br2的反应):
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4)聚合反应:
(乙烯制聚乙烯) ①
(氯乙烯制聚氯乙烯)②
(丙烯制聚丙乙烯) ③
3、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与O2的反应):
________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取代反应
①与Br2的反应:
②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有苦杏仁气味、密度大于水的油状液体——硝基苯。

反应方程式:
(3)加成反应
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
4、乙醇的重要化学性质
(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2)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乙醇的燃烧
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③乙醇在常温下的氧化反应
CH3CH2OH







−→−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酸性4
KMnO
5、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1)乙酸的酸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

(2)乙酸的酯化反应
①反应原理(与乙醇的反应):
乙酸与乙醇反应的有机产物是一种色、有味、密度比水的、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6、①蔗糖水解反应:
②淀粉(纤维素)水解反应:
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1、电解法
HgO受热分解:
Ag2O受热分解:
2、热还原法
CO还原Fe2O3
Al 还原Fe2O3(铝热反应)
3、电解法
电解熔融的NaCl:
电解熔融的MgCl2
电解熔融的Al2O3
4、其它方法
O2还原Cu2S(火法炼铜)
Fe还原CuSO4(湿法炼铜):
5、石油的催化裂化,例如:
C16H34裂化为辛烷和辛烯:
C4H10裂解得到乙烷和乙烯:
[参考答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4Li + O22Li2 O
2Na+O2Na2O2
2Na+2H2O===2NaOH+H2↑
2K+2H2O===2KOH+H2↑
2、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
F2 + H2 === 2HF
Cl2 + H2 === 2HCl
Br2 + H2 === 2Br
I2 + H2 === 2HI
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1)Cl2可以从溴化物(或碘化物)中置换出Br2(或I2):
①Cl2+2NaBr=Br2+2NaCl
②Cl2+2KI=I2+2KCl
(2)Br2可以从碘化物中置换出I2:
Br2+2KI=I2+2KBr
4、Mg+2H2O === Mg(OH)2↓+H2↑
2Al+6HCl===2AlCl3+3H2↑
Mg+2 HCl === MgCl2+ H2↑
5、
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略`
氯分子的形成过程:
氯化氢的形成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分子:略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1、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NaOH+HCl==NaCl+H2O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2)典型的原电池(Zn-Cu原电池)
负极(锌):Zn-2e-=Zn2+ (氧化反应)
正极(铜):2H++2e-=H2↑ (还原反应)
电子流动方向:由锌经过外电路流向铜。

总反应离子方程式:Zn+2H+=Zn2++H2↑
2H2O+O2↑
3、2H2O2=催化剂

4、Na2SO4+CaCl2=CaSO4↓+Na2CO3
5、2C + O2 = 2CO
Fe2O3+ 3CO ==2Fe + 3CO2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1、甲烷的主要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CH 4(g)+2O 2(g)−−→−点燃 CO 2(g)+2H 2O(l)
(2)取代反应
2、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C 2H 4+3O 2 −−→−点燃
2CO 2+2H 2O
(2)加成反应
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 2=CH 2 + H 2CH 3CH 3
CH 2=CH 2+HCl CH 3CH 2Cl (一氯乙烷)
CH 2=CH 2+H 2O CH 3CH 2OH (乙醇)
(3)聚合反应:
3、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1) 氧化反应 2C 6H 6+15O 2 −−→−点燃
12CO 2+6H 2O
(2) 取代反应

+ Br 2
−−
3F e
+ HBr
② 苯与硝酸(用HONO 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有苦杏仁气味、密度大于水的油状液体——硝基苯。

+ HONO 2 + H 2O (3) 加成反应
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NO 2
+ 3H2 −−
→−催化剂
4、乙醇的重要化学性质
(1) 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2CH 3CH 2OH+2Na 2CH 3CH 2ONa+H 2↑
(2) 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乙醇的燃烧
CH 3CH 2OH+3O 2 −−→
−点燃 2CO 2+3H 2O 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2CH 3CH 2OH+O 2 −−→−Ag Cu 或 2CH 3CHO+2H 2O
乙醛
③乙醇在常温下的氧化反应
CH 3CH 2OH −−−−−−−−→
−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酸性4KMnO CH 3COOH
5、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3) 乙酸的酸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 3):
2CH 3COOH+CaCO 3(CH 3COO )2Ca+H 2O+CO 2↑
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CH 3COOH+Na 2CO 32CH 3COONa+H 2O+CO 2↑
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4) 乙酸的酯化反应
①反应原理
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
液体。

6、C 12H 22O 11+H 2O→C 6H 12O 6+C 6H 12O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