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 翻译、解析
陌上桑文言文及翻译

夫陌上桑,叶叶翠,枝枝柔。
春风拂面,香飘十里,如梦如幻,宛若仙境。
昔人游于斯,赞曰:“此桑之美,无与伦比。
”时值仲春,桃红柳绿,草木葱茏。
陌上桑,独占鳌头,引人注目。
其叶细长,似碧玉镶嵌;其枝纤柔,若少女舞袖。
春雨绵绵,润物无声,桑叶沾露,更显得翠绿欲滴。
桑之根深,生命力顽强。
历经风雨,依然枝繁叶茂。
其叶可养蚕,其果可食,其枝可作器,其皮可入药。
古人云:“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树之恩,犹如父母,养我育我,无私奉献。
行路人见之,无不赞叹。
有诗为证:“陌上桑,叶叶翠,枝枝柔。
春风吹拂,香满楼。
”又有诗云:“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彼君子,维其有之。
”桑树之下,常有女子采桑。
她们身着红裙,头戴花冠,笑语盈盈,如画中仙子。
采桑女歌声悠扬,与春风共鸣,传遍陌上。
有诗赞曰:“陌上桑,女采桑,笑声扬。
春风吹过,如歌扬。
”一日,有客自远方来,见陌上桑之美,遂题诗一首:“桑叶青青,枝枝如盖。
春风拂面,香气袭人。
采桑女子,笑语盈盈。
此情此景,如梦如幻。
”又有诗云:“陌上桑,叶叶翠,枝枝柔。
春风吹拂,香气浓。
采桑女子,如花似玉。
此情此景,令人陶醉。
”夫陌上桑,美矣!美在自然,美在生机,美在和谐。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皆以桑树为题材,歌咏其美。
今人亦当效仿古人,珍惜自然,保护生态,使陌上桑之美,永存世间。
《陌上桑》文言文翻译:在那田间小路上,桑树的叶子碧绿如翠,枝条柔软如丝。
春风吹拂,香气飘散十里,宛如仙境。
古时候的人游历于此,赞叹说:“这桑树的美,无与伦比。
”正值仲春时节,桃花柳树都呈现出鲜艳的色彩,草木茂盛。
田间小路上的桑树,独占鳌头,吸引人们的目光。
它的叶子细长,像碧玉镶嵌;它的枝条纤柔,如同少女的舞袖。
春雨绵绵,滋润万物,桑叶沾满露水,更显翠绿欲滴。
桑树的根深蒂固,生命力顽强。
经历了风雨的洗礼,依然枝繁叶茂。
它的叶子可以养蚕,它的果实可以食用,它的枝条可以制作器具,它的树皮可以入药。
古人说:“桑树叶子未落,其叶依然肥美。
《陌上桑》的全诗翻译与赏析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作品简介]《乐府诗集》是一部专收汉代以迄唐五代乐府诗的诗歌总集,也编入部分汉以前传说的古歌辞。
乐府诗的编纂开始得很早,《汉书·礼乐志》已着录了部分汉郊庙乐歌,可以说是编纂工作的滥觞。
可惜这位封建史家囿于雅俗之见,对汉代的民间歌辞,仅在《艺文志》中存其数目,歌辞一概屏弃不录。
此后的官修正史,大都类同《汉书》。
唯有《宋书·乐志》“自郊庙以下,凡诸乐章,非淫哇之辞,并皆详载”,着录了不少汉相和歌辞。
今存汉乐府民歌,绝大部分都是藉《宋书·乐志》流传下来的。
私家的编纂工作,大约始于两晋,而盛于南朝。
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专录乐府的诗集,见于《隋书》、新、旧《唐书》的《艺文志》的就达三十余种。
但是,这些书籍几乎全已亡佚了。
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乐府诗总集,就是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关于郭茂倩的生平,我们知道得甚少。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茂倩为侍读学士郭裒之孙,源中之子,其仕履未详。
” 他是浑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乐府诗集》上署为太原郭茂倩,是以通例指郡望而言。
其它生平事迹均不详。
可以说是《乐府诗集》这一书使得他的声名千古不朽。
汉乐府《陌上桑》原文、注释及译文

汉乐府《陌上桑》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陌上桑①》汉乐府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②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③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④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⑤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⑥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⑧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⑨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⑩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11)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12)“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13)”“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14):“宁可共载不?(15)”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16)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17)何用识夫婿?(18)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19)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20)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21)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22)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23)”【注释】①陌:林间的小路。
桑:名词作动词,采桑。
②隅(yú):方向。
③好女:美貌的女子。
④喜:擅长。
⑤青丝:青色丝绳。
笼系:系在竹篮上的绳子。
笼钩:一种采桑用的工具。
⑥倭(wō)堕髻(jì):堕马髻,发髻偏在一边,呈欲堕状,是当时流行的发型。
明月珠:一种宝珠名。
⑦缃(xiāng):浅黄色。
绮(qǐ):带有花纹的丝织品。
襦(rú):短袄。
⑧捋(lǜ):抚摩。
髭(zī):嘴唇上方的胡子。
须:下巴上的胡子。
⑨著(zhuó):穿,戴。
帩(qiào)头: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
⑩坐:因为。
(11)使君:汉代对太守或刺史的称呼。
踟蹰(chíchú):徘徊不前。
(12)姝(shū):美女。
(13)几何:多少。
(14)谢:问。
(15)宁(nìng):在句中表示问句的词语。
共载:与使君共乘,这里指嫁给使君的意思。
29课陌上桑翻译

29课翻译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秦家的小楼。
秦家有位美丽的女孩,自家取名叫罗敷。
罗敷喜欢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采桑,用黑色丝绳做桑篮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头上梳着倭堕髻发型,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丝绸做成上身短袄。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把帽子脱下,只戴着纱巾。
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五匹马拉的车徘徊不前。
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漂亮女孩。
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儿,起名叫做罗敷。
”太守又问:“罗敷多少岁了?”小吏回答:“还不到二十岁,已经稍微过了十五了。
”太守问罗敷,“能(与我)同车共载吗?”
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
(丈夫)在东方做官,跟随的人马众多,他排在前列。
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着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系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就做太守府的小官,二十岁做朝廷中的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卫官,四十岁做管理一城的长官。
(他)长得皮肤洁白,疏朗朗略微长一点胡须;(他)从从容容地踱着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
(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不一般。
”。
汉乐府·陌上桑原文、注释与翻译

汉乐府·陌上桑原文、注释与翻译(总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汉乐府·陌上桑》原文、注释与翻译【原文】:陌上桑①汉乐府日出东南隅②,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③,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④,桂枝为笼钩⑤。
头上倭堕髻⑥,耳中明月珠⑦;缃绮⑧为下裙,紫绮为上襦⑨。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⑩。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11)。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12)观罗敷。
【注释】:[1]陌上桑:在林间的小路上采桑。
陌:林间的小路。
桑:名次作动词,采桑。
[2]东南隅(yú):指东方偏南。
隅,方位、角落。
我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
[3]善蚕桑:很会养蚕采桑。
善,有的本子作喜。
[4]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络绳。
笼,篮子。
系,络绳(缠绕篮子的绳子)。
[5]笼钩:一种工具。
采桑用来钩桑枝,行时用来挑竹筐。
[6]倭(wō)堕(duò)髻:发髻名。
其髻像云堆叠,歪在头部的一侧。
倭堕,叠韵字。
[7]耳中明月珠: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
明月,宝珠名。
[8]缃绮: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织品。
[9]襦(rú):短袄。
[10]下担捋((lǚi)髭(zī)须:放下担子,抚摩胡子(和下接诗句都是形容看得出神)。
捋,手握着东西,顺着向下移动。
髭,嘴上边的胡子。
[11]脱帽着帩(qiào)头:把帽子脱下,只戴着纱巾。
古代男子戴帽,先用头巾把发束好,然后戴帽。
着,戴。
帩头,包头的纱巾。
[12]坐:因为,由于。
【翻译】: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
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
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陌上桑》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陌上桑》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译文: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
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
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
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
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
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
”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
”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
(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
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
李白《陌上桑》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陌上桑》全诗翻译赏析《陌上桑》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乐府诗。
此诗写的是秋胡戏妻的故事,诗中赞扬了罗敷的坚贞自洁,诗人也用以寄托自己对国、对君的忠诚。
“寒蟹”二句用恰当的比喻写出了采桑女不慕权势、不畏强暴的高尚品格,这样写,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比原作有所创新。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李白《陌上桑》全诗翻译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陌上桑李白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
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
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
托心自有处,但怪傍人愚。
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
题解:《乐府古题要解》:古词:“日出东方隅,照我秦氏楼。
”旧说邯郸女子姓秦名罗浮,为邑人千乘王仁妻。
仁后为赵伍家令。
罗敷出采桑陌上,赵伍登台见而悦之,置酒欲夺焉。
罗浮善弹筝,作《陌上桑》以自明,不从。
案其歌词,称罗敷采桑陌上,为使君所邀,罗敷盛夸其夫为侍中郎以拒之,与旧说不同。
若晋陆士衡“扶桑升朝日”等,但歌佳人好会,与古调始同而末异。
注释:1、五马:太守的代称。
这里泛指富人的车架。
2、玉颜句:谓美貌着称于都城。
名都,著名的都城。
3、使君:州刺史之称。
4、秋胡:汉刘歆《西京杂记》六:鲁人秋胡,娶妻三月而游宦,三年休,还家。
其妻桑于郊,胡至郊而不识其妻也,乃遗黄金一镒。
妻曰:“妾有夫游宦不返,幽闺独处,三年于兹,未有被辱于今日也。
”采不顾,胡惭而退,至家,问家人妻何在。
曰:“行采桑于郊,未返。
”既还,乃向之所挑之妇也。
夫妻并惭,妻赴沂水而死。
5、螿:蝉的一种。
读jiāng.6、踟蹰:双声连绵词,来回走动。
此处意为因留恋而不愿离去。
读chíchú。
译文:美女行在渭桥东,春来采桑事蚕作。
路上奔来五马拉的车如飞龙腾越,青丝结着金马络。
不知车上是谁家小子? 竟然来调笑相谑。
小子!告诉你,妾名秦罗敷,玉颜艳丽名满都城。
绿桑枝条映着素手,来城隅采桑叶。
《陌上桑》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陌上桑》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一、《陌上桑》原文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
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
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
托心自有处,但怪傍人愚。
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
二、《陌上桑》原文翻译美女在渭桥东采桑,春天正是事蚕作的时候。
这时,突然有个乘坐五马之车的太守疾驰经过此地,他的马装饰华美,还饰有金络。
不知是哪家公子,前来调笑采桑女。
采桑的人本是秦罗敷,她的美貌在整个都城里都是有名的。
嫩绿的桑条映着她那洁白的纤纤细手,她正在都城的一角采桑。
像使君那样的高官都调戏不动她,何况是秋胡那样的人呢。
寒蝉喜爱碧草,鸣凤栖息在青翠的梧桐树上。
她自己心中已经有中意之人,只怪旁人愚钝,不知道她已托心于人。
只让他们从白天空等到日暮,停下车来空自踟蹰。
三、《陌上桑》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莫辜负新时代:“四个正确认识”大学生读本》学习心得十九大以后,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总书记指出要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
四个正确认识即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学院组织全院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四个正确认识读本学习,下面找总结网摘选了一些优秀的学习心得作品以供分享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陌上桑
唐代:李白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
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
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
托心自有处,但怪傍人愚。
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
译文
美女在渭桥东采桑,春天正是事蚕作的时候。
这时,突然有个乘坐五马之车的太守疾驰经过此地,他的马装饰华美,还饰有金络。
不知是哪家公子,前来调笑采桑女。
采桑的人本是秦罗敷,她的美貌在整个都城里都是有名的。
嫩绿的桑条映着她那洁白的纤纤细手,她正在都城的一角采桑。
像使君那样的高官都调戏不动她,何况是秋胡那样的人呢。
寒蝉喜爱碧草,鸣凤栖息在青翠的梧桐树上。
她自己心中已经有中意之人,只怪旁人愚钝,不知道她已托心于人。
只让他们从白天空等到日暮,停下车来空自踟蹰。
注释
五马:汉代太守出行时乘坐五马之车,因此以“五马”为太守的代称。
秋胡:鲁秋胡成婚五日就赴陈做官,五年后回家,在路上看到一个采桑的妇人,秋胡调戏人家,许以千金,被严词拒绝。
到家里才知道那个被自己调戏的采桑妇是自己的妻子。
秋胡十分惭愧,他的妻子悲愤而投河自杀。
简析
《陌上桑》,乐府《相和歌辞》旧题。
这首诗写的是秋胡戏妻的故事,诗中赞扬了罗敷的坚贞自洁,诗人也用以寄托自己对国、对君的忠诚。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