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陌上桑·驾虹霓乘赤云翻译赏析
汉乐府名篇《陌上桑》全诗翻译赏析

汉乐府名篇《陌上桑》全诗翻译赏析陌上桑汉乐府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 [作品简介] 《乐府诗集》是一部专收汉代以迄唐五代乐府诗的诗歌总集,也编入部分汉以前传说的古歌辞。
乐府诗的编纂开始得很早,《汉书·礼乐志》已着录了部分汉郊庙乐歌,可以说是编纂工作的滥觞。
可惜这位封建史家囿于雅俗之见,对汉代的民间歌辞,仅在《艺文志》中存其数目,歌辞一概屏弃不录。
此后的官修正史,大都类同《汉书》。
唯有《宋书·乐志》“自郊庙以下,凡诸乐章,非淫哇之辞,并皆详载”,着录了不少汉相和歌辞。
今存汉乐府民歌,绝大部分都是藉《宋书·乐志》流传下来的。
私家的编纂工作,大约始于两晋,而盛于南朝。
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专录乐府的诗集,见于《隋书》、新、旧《唐书》的《艺文志》的就达三十余种。
但是,这些书籍几乎全已亡佚了。
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乐府诗总集,就是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关于郭茂倩的生平,我们知道得甚少。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茂倩为侍读学士郭裒之孙,源中之子,其仕履未详。
”他是浑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乐府诗集》上署为太原郭茂倩,是以通例指郡望而言。
陌上桑翻译和原文赏析

陌上桑翻译和原文赏析《陌上桑》以幽默诙谐的风格和喜剧性艺术手法,刻画了一个既美丽坚贞,又聪明的采桑女子形象,洋溢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民间风情,同时也反映出汉代贵族官僚仗势调戏民女的社会现实。
陌上桑两汉:乐府诗集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译文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
秦家有位美丽的女儿,自家取名叫罗敷。
罗敷善于采桑养蚕,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钩笼。
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行人见到罗敷,就放下担子捋着胡须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
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田;以致于农活都没有干完,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贪看了罗敷的美貌。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到这,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
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美丽的女子。
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儿,自家起名叫做罗敷。
”太守又问:“罗敷今年多少岁了?”小吏回答:“还不到二十岁,但已经过了十五了。
”太守就问罗敷:“愿意与我一起乘车吗?”罗敷上前回话:“使君怎么这么愚笨?你已经有妻子了,罗敷我也已经有丈夫了!”“东方上千个骑马的人当中,我的夫婿在前列。
陌上桑 翻译、解析

陌上桑唐代:李白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
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
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
托心自有处,但怪傍人愚。
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
译文美女在渭桥东采桑,春天正是事蚕作的时候。
这时,突然有个乘坐五马之车的太守疾驰经过此地,他的马装饰华美,还饰有金络。
不知是哪家公子,前来调笑采桑女。
采桑的人本是秦罗敷,她的美貌在整个都城里都是有名的。
嫩绿的桑条映着她那洁白的纤纤细手,她正在都城的一角采桑。
像使君那样的高官都调戏不动她,何况是秋胡那样的人呢。
寒蝉喜爱碧草,鸣凤栖息在青翠的梧桐树上。
她自己心中已经有中意之人,只怪旁人愚钝,不知道她已托心于人。
只让他们从白天空等到日暮,停下车来空自踟蹰。
注释五马:汉代太守出行时乘坐五马之车,因此以“五马”为太守的代称。
秋胡:鲁秋胡成婚五日就赴陈做官,五年后回家,在路上看到一个采桑的妇人,秋胡调戏人家,许以千金,被严词拒绝。
到家里才知道那个被自己调戏的采桑妇是自己的妻子。
秋胡十分惭愧,他的妻子悲愤而投河自杀。
简析《陌上桑》,乐府《相和歌辞》旧题。
这首诗写的是秋胡戏妻的故事,诗中赞扬了罗敷的坚贞自洁,诗人也用以寄托自己对国、对君的忠诚。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陌上桑的赏析

陌上桑的赏析《陌上桑》是汉乐府诗歌中的名篇,属“相合歌辞”一类。
如何去赏析这篇诗歌呢?下面请欣赏店铺网络编辑为你带来的陌上桑的赏析,希望你能够喜欢!陌上桑的原文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的译诗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
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
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
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
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
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
”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
”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
(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
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
《汉乐府集》之《陌上桑》的意思及赏析

《汉乐府集》之《陌上桑》的意思及赏析《汉乐府集》之《陌上桑》的意思及赏析陌上桑(节选)汉乐府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①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②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③。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④。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①倭堕(wōduò)髻:有一种发型的名称,其髻像云堆叠,歪在头部的一侧。
②缃绮(xiāngqǐ):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织品。
③捋(lǚ)髭(zī)须:抚一摩一胡一子。
④著(zhuó)帩(qiào)头:把帽子脱一下,只戴着纱巾。
罗敷擅长养蚕,她来到了城南采桑叶。
只见她用黑色的丝线做篮子的络绳,用桂枝做篮子的提一柄一。
头上梳着倭堕髻的发式,耳上挂着明月珠的耳环。
裙子是杏黄的绸缎,短袄是紫色的绫罗。
路上的行人看到了罗敷,就放下担子抚一摩着一胡一须看得频频点头;少年看到了罗敷,急忙脱一下帽子整理发巾;耕田的忘了犁耙,锄地的忘了锄头;他们归来相互抱怨耽误了劳作,只是因为看罗敷的美貌忘了形。
【佳人之美】这首诗中写罗敷之美,耐人寻味。
先写罗敷采桑的用具和她鲜艳夺目的装束打扮,“青丝为笼系,……紫绮为上襦。
”这些诗句一字不及罗敷的面貌,但人物之美已经隐约可见了。
更妙的是,诗人通过路旁观者的种种神态动作,使罗敷的美貌得到了强烈、生动的烘托。
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这些人本来都在做自己的事情,但是罗敷一出现,马上被她的美貌吸引。
一爱一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对美貌之人更为敏一感、热情。
这些男一性一旁观者在看罗敷时有意无意的举止,正说明他们看到罗敷时激动不已的心情,可见罗敷该是怎样一个美人!【赏析】借助于路人的目光,读者似乎也目睹了罗敷的面容体态。
通过侧面描写来塑造形象,比借助比喻等手段正面进行描写显得更加传神,这是《陌上桑》在描写人物形象方面的经验。
这种经验也可以用在其他事物的描写上。
【启示】罗敷懂得虚张声势的智慧。
《乐府 陌上桑》原文、注释、译文

《乐府陌上桑》原文、注释、译文原文:陌上桑(1)《乐府》日出东南隅(2),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3),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4)。
头上倭堕(5)髻,耳中明月珠;缃绮(6)为下裙,紫绮为上襦(7)。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lǚ) 髭(zī) 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使君(8)从南来,五马立踟蹰(9)。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 使君谢(10)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11)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12)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13)识夫婿?白马从骊驹(14),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余万。
十五府小吏(15),二十朝大夫(16),三十侍中郎(17),四十专城居(18)。
为人洁白晰,鬑鬑(19)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座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20)。
”注释:(1)选自《乐府诗集》。
(2)〔东南隅〕指东方偏南。
隅,方位、角落。
我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
(3)〔善蚕桑〕很会养蚕采桑。
(4)〔笼钩〕一种工具。
采桑时用来钩桑枝,行时用来挑筐。
(5)〔倭堕(wōduò)〕发髻名。
(6)〔缃绮 (qǐ)〕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织品。
(7)〔襦〕短袄。
(8)〔使君〕对太守、刺史的通称。
(9)〔踟蹰 (chīchú)〕徘徊,停滞不前的样子。
(10)〔谢〕这里指“请问”。
(11)〔一何〕怎么这样。
(12)〔东方〕指夫婿当官的地方。
(13)〔何用〕凭什么(标记)。
(14)〔骊驹〕黑色的小马。
这里指马。
(15)〔小吏〕太守府的小官。
有的本子作“小史”。
(16)〔朝大夫〕朝廷上的一种高等文官。
(17)〔侍中郎〕出入宫禁的亲近官。
(18)〔专城居〕作为一城的长官。
专,独占。
陌上桑古诗词的翻译及赏析

陌上桑古诗词的翻译及赏析七年级的重要古诗里,有一首诗,叫《陌上桑》,《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名篇,想知道它的翻译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陌上桑古诗词的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陌上桑古诗词的原文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古诗词的翻译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
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
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
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
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
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
”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
”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
(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
两汉-乐府诗集《陌上桑》原文、译文及注释

两汉-乐府诗集《陌上桑》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陌上桑两汉-乐府诗集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翻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自家取名叫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罗敷善于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希望引起罗敷对自己的注意。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以致于农活都没有干完,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到这,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美丽的女子。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儿,自家起名叫做罗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陌上桑·驾虹霓乘赤云翻译赏析
《陌上桑·驾虹霓乘赤云》作者为魏晋诗人曹操。
其古诗全文如下: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
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
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
食芝英,饮醴泉,柱杖桂枝佩秋兰。
绝人事,游浑元,若疾风游欻翩翩。
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注释】(1)陌上桑: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相和曲》。
曹操只是沿用旧题,内容与古词无关。
此诗与《气出唱》、《精列》、《秋胡行》等篇同是曹操晚年的游仙诗。
(2)九疑:又作“九嶷”,或名“苍梧山”,在今湖南省宁远县南。
据《史记》载:舜南巡,死于苍梧,葬在九疑山。
玉门: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为古代通往西方的孔道。
(3)济:渡河。
天汉:银河。
(4)西王母: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居昆仑瑶池。
谒东君道家说东华为男仙居住之处,东方公为男仙之首西华为女仙居住之处,西王母为女仙之首。
(5)赤松:即赤松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6)羡门:羡门高,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7)要秘道:成仙和养生之道。
精神:指人体的精华、灵气。
(8)芝英:灵芝的精华。
(9)醴泉:甘美的泉水。
《史记大宛传》:“河出昆仑……上有醴泉瑶池。
”(10)佩:带在身上。
秋兰:香草,属菊科,秋季开淡蓝色小花。
(11)人事:指功名利禄、饮食男女等世俗之事。
(12)浑元:大气,指大自然。
(13)疾风:暴风。
欻(xū):吹动。
(14)景未移:形容时间
很短。
景:日光。
(15)寿如南山:寿命如南山一样长久。
愆(qi ān):过失。
当指其在过去统一战争。
【翻译】驾着五彩的虹霞,乘着红色的云朵,经过玉门关登上九嶷山。
渡过银河,到达昆仑山,去拜见王母娘娘和东君与赤松子和羡门高交流接受成仙和养生的方法保持自己精华灵气吃灵芝的精华,喝甘美的泉水拄着桂枝的手杖戴着香草。
断绝人世间的功名利禄,尽情的遨游在大自然,就像狂风在吹动。
在很短的时间里走了数千里,寿命如同南山一样长久也不忘自己的过失。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