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汉乐府·陌上桑》赏析

合集下载

《陌上桑》原文及赏析

《陌上桑》原文及赏析

《陌上桑》原文及赏析陌上桑》原文及赏析陌上桑陌上桑汉乐府日出东南隅,照我氏楼。

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 “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是一篇立意严肃、笔调诙谐的著名乐府叙事诗。

它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美貌女子名叫罗敷,一日在采桑路上恰巧被一个太守遇上,太守为罗敷美色所动,问她愿不愿意跟随自己回家。

太守原以为凭借自己的权势,这位民间女子一定会爽然允诺。

想不到罗敷非但不领情,还把他着实奚落了一番,使这位堂堂太守碰了一鼻子灰,无趣之极。

这一容与秋胡戏妻的记载有某种相似,或者可以认为《陌上桑》的创作曾经受到了秋胡故事的某些启发。

据《列女传》和《西京杂记》所说:秋胡新婚方三月,即辞家游宦。

三年后锦衣还乡,路上遇一采桑女,见而悦之,进行调戏,遭拒绝。

回到家里,方知刚才那位女子原来是自己妻子。

其妻也明白了真相,对丈夫的不良品性十分怨恨,于是赴沂水而死。

与秋胡故事相比,《陌上桑》容有两处显著不同,一是罗敷乐观、机智的性格,二是作品故事喜剧式的结局,因此,尽管它与秋胡戏妻故事有一定联系,但它又完全是一首独创的作品。

后来有人把两本牵合在一起,如王筠《陌上桑》云:“秋胡始停马,罗敷未满箱。

”作为一种新的创作未尝不可。

又有人用秋胡故事的模式来解说《陌上桑》,认为“罗敷即使君之妻,使君即罗敷之夫”(朱熹)。

《陌上桑》品读赏析

《陌上桑》品读赏析

陌上桑《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瑟调曲》【原文】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极写罗敷之美和人们对她的爱慕。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写太守调戏罗敷的卑劣行径。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写罗敷夸夫巧拒使君侮辱的胜利。

)【注释】陌:田间小路。

题意即采桑路上。

隅:方向。

好女:美女。

自名:本名。

罗敷:汉代美女名。

善:一作“喜”。

蚕桑:养蚕采桑。

笼系:篮子上的网络绳。

笼,竹篮子。

系:网络绳。

笼钩:篮子的提柄。

倭堕髻:又名堕马髻,东汉流行发式,发髻偏在一边,呈似堕非堕状。

明月珠:宝珠名。

据《汉书·西域传》载,明月珠大秦国产。

缃:杏黄色。

绮:带花纹的丝织品。

行者:过路人。

捋:轻轻地顺着抚摸。

髭须:胡须,上唇胡子叫髭,下唇胡子叫须。

著帩头:露出发巾。

著:显露。

帩头,即绡头,束发的发巾。

来归:回到家。

相怨怒:夫妻互相埋怨斗气。

但:只。

坐:因为。

使君:东汉对太守或刺史的称呼。

五马:指太守乘坐的五匹马驾的车。

踟蹰:徘徊不前。

姝:美女。

谢:询问。

宁可:愿意。

共载:同坐一辆车。

调戏语。

置词:即致辞,答话。

一何:何等的,多么。

东方:指她丈夫做官的地方。

夫婿:丈夫。

居上头:领头的。

何用:即“用何”,凭什么。

识:辨认。

从:跟从。

《汉乐府集》之《陌上桑》的意思及赏析

《汉乐府集》之《陌上桑》的意思及赏析

《汉乐府集》之《陌上桑》的意思及赏析《汉乐府集》之《陌上桑》的意思及赏析陌上桑(节选)汉乐府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①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②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③。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④。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①倭堕(wōduò)髻:有一种发型的名称,其髻像云堆叠,歪在头部的一侧。

②缃绮(xiāngqǐ):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织品。

③捋(lǚ)髭(zī)须:抚一摩一胡一子。

④著(zhuó)帩(qiào)头:把帽子脱一下,只戴着纱巾。

罗敷擅长养蚕,她来到了城南采桑叶。

只见她用黑色的丝线做篮子的络绳,用桂枝做篮子的提一柄一。

头上梳着倭堕髻的发式,耳上挂着明月珠的耳环。

裙子是杏黄的绸缎,短袄是紫色的绫罗。

路上的行人看到了罗敷,就放下担子抚一摩着一胡一须看得频频点头;少年看到了罗敷,急忙脱一下帽子整理发巾;耕田的忘了犁耙,锄地的忘了锄头;他们归来相互抱怨耽误了劳作,只是因为看罗敷的美貌忘了形。

【佳人之美】这首诗中写罗敷之美,耐人寻味。

先写罗敷采桑的用具和她鲜艳夺目的装束打扮,“青丝为笼系,……紫绮为上襦。

”这些诗句一字不及罗敷的面貌,但人物之美已经隐约可见了。

更妙的是,诗人通过路旁观者的种种神态动作,使罗敷的美貌得到了强烈、生动的烘托。

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这些人本来都在做自己的事情,但是罗敷一出现,马上被她的美貌吸引。

一爱一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对美貌之人更为敏一感、热情。

这些男一性一旁观者在看罗敷时有意无意的举止,正说明他们看到罗敷时激动不已的心情,可见罗敷该是怎样一个美人!【赏析】借助于路人的目光,读者似乎也目睹了罗敷的面容体态。

通过侧面描写来塑造形象,比借助比喻等手段正面进行描写显得更加传神,这是《陌上桑》在描写人物形象方面的经验。

这种经验也可以用在其他事物的描写上。

【启示】罗敷懂得虚张声势的智慧。

陌上桑原文翻译及赏析

陌上桑原文翻译及赏析

陌上桑原文翻译及赏析陌上桑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喜蚕桑一作:善蚕桑)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白晰一作:白皙)译文: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

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自家取名叫罗敷。

罗敷善于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希望引起罗敷对自己的注意。

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以致于农活都没有干完,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到这,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

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美丽的女子。

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儿,自家起名叫做罗敷。

”太守又问:“罗敷多少岁了?”小吏回答:“还不到二十岁,但已经过了十五了。

”太守请问罗敷:“愿意与我一起乘车吗?”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怎么这样愚蠢!太守你已经有妻子了,罗敷我也已经有丈夫了!(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

怎么识别我丈夫呢?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

2.6.1汉乐府名篇陌上桑赏析

2.6.1汉乐府名篇陌上桑赏析

诗 首先,《陌上桑》的浪漫性特点
对罗敷的美丽,作品没有直接加以表现,而是 通过描写人们见了罗敷以后的种种失态来间接表 现的。 这和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通过描写那些特 洛伊长老们见了海伦以后的惊奇与低语来表现海 伦的绝世之美的手法有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陌上桑》的母题渊源甚远。中国古代的北方盛产桑 树,养蚕业相当发达,每当春天来临,妇女们便纷纷去 采摘桑叶,《诗经·魏风》之《十亩之间》,对其情景 有生动的表现。由于采桑之处女子很多,所以,其地往 往成为男女相恋的场所,《诗经》中所吟咏的“桑间陌 上”之地,便是如此。
诗 《陌上桑》母题渊源
由此,就产生了许多有关采桑女的传说故事,其中的 一个主要母题,就是一过路男子向一采桑女子求爱。
一方面,文学形象必须具备一些确定的因素。比如罗 敷,她是一个美丽、聪慧具有幽默感的采桑女子,而不 是丑陋的、健壮的、愚笨的姑娘。她把美丽、勤劳、勇 敢、机智、诙谐等性格美质集于一身,这些都是确定的。
诗 首先,《陌上桑》的浪漫性特点
但是罗敷具体怎样美丽?怎样的气质神韵?作品的描 写又是不确定的,我们无法说清楚。正是它充满了太 多的不确定性,就需要读者要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去想 象、去填充、去创造。 文学形象的这种不确定性,不仅是它的特点,并且还 是它的优点。
诗 《陌上桑》的影响
《陌上桑》以浪漫性的描写开始,以诙谐性的喜 剧结束,所以得到后世读者普遍的欣赏。 《陌上桑》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后 世诗人如曹植、陆机、杜甫、白居易等都莫不为 之醉心倾倒,写过对不少的模拟之作。
上古的大禹涂山女传说,鲁国的“秋胡戏妻”的传说 等,都是具有这种母题的故事。
《陌上桑》就是这一母题在汉代文学的变奏。
诗 首先,《陌上桑》的浪漫性特点

古代民歌《陌上桑》原文及赏析

古代民歌《陌上桑》原文及赏析

古代民歌《陌上桑》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古代民歌《陌上桑》原文及赏析【导语】: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陌上桑》原文及赏析

《陌上桑》原文及赏析

《陌上桑》原文及赏析《陌上桑》原文及赏析《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一首乐府诗,属《相和歌辞》。

又名《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陌上桑》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仃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妹。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直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储中趋。

生中数千人,皆方夫婿殊。

词句注释⑴陌:田间的路。

桑:桑林。

⑵东南隅:指东方偏南。

隅,方位、角落。

中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

⑶喜蚕桑:喜欢采桑。

喜,有的本子作“善”,善于、擅长。

⑷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络绳。

笼,篮子。

系,络绳,缠绕篮子的绳子。

⑸笼钩:一种工具。

采桑用来钩桑枝,行时用来挑竹筐。

⑹倭(wō)堕髻(jì):即堕马髻,发髻偏在一边,呈坠落状。

倭堕,叠韵字。

⑺缃绮:有花纹的浅黄色的丝织品。

⑻帩(qiào)头:帩头,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

⑼少年:古义十至二十岁的男子。

⑽但:只是。

坐:因为,由于。

⑾使君:汉代对太守、刺史的通称。

⑿姝(shū):美丽的女子。

⒀谢:这里是“请问”的意思。

⒁不:通假字,通“否”音也为“否”的音。

⒂居上头:在行列的前端。

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⒃鹿卢剑:剑把用丝绦缠绕起来,像鹿卢的样子。

鹿卢,即辘轳,井上汲水的用具。

宝剑,荆轲刺秦王时带的就是鹿卢剑。

陌上桑赏析

陌上桑赏析

# 陌上桑赏析介绍《陌上桑》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所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描绘桑树的美丽和生命力为主题,通过对桑树的形象描绘和赞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生命活力的赞叹。

本文将从诗的结构、文学特点和主题意义等方面对《陌上桑》进行赏析。

诗的结构《陌上桑》是一首七言绝句,共四句,每句七个字。

整首诗共有28个字,形式十分简练。

这种简练而精练的结构使得诗的意境更加凝练,给人一种清爽明快的感觉。

文学特点声韵丰富《陌上桑》诗中的格律工整,声韵丰富。

首先,诗中运用了很多明快的韵脚,如“丝”、“泥”、“夜”、“离”,这些韵脚使整首诗的音调明朗、沁人心脾。

其次,诗中还存在一些字句的平仄对仗,如“无力”、“遥天”、“若倾”等,这些平仄的对仗使诗歌的节奏感更加明显,读起来更加流畅。

感情真挚《陌上桑》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桑树美丽和生命力的真挚感情。

诗中描绘了桑树的形象,如“桑”、“丝”等字用词恰当地传达出桑树的柔美,亦生生不息的特点。

作者的感情真挚,表达得深入人心。

通过对桑树的描绘和赞美,作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以及生命力的热爱之情。

主题意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陌上桑》通过对桑树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赏之情。

桑树作为自然界中美丽而生生不息的存在,象征着生命力、顽强和坚韧。

作者通过描绘桑树的柔美和娇艳,赞美了美好事物的存在和其所带来的欣慰之情。

生命力的赞叹《陌上桑》还表达了对生命力的赞叹之情。

桑树不仅美丽,而且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诗中的“枝上初雁”、“飞雪远天”等描绘了桑树在严寒的冬天依然存活的景象,赞叹了生命力的顽强和能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总结《陌上桑》是一首表达对美好事物和生命力赞赏的诗。

通过对桑树的描绘和赞美,诗人表达出对美好事物和生命力的热爱和赞叹之情。

诗歌的结构简练,声韵丰富,感情真挚,给人一种清爽明快的感觉。

此诗提醒人们珍惜美好事物,欣赏生命力的伟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乐府·陌上桑》原文、注释与翻译
【原文】:
陌上桑①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②,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③,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④,桂枝为笼钩⑤。

头上倭堕髻⑥,耳中明月珠⑦;缃绮⑧为下裙,紫绮为上襦⑨。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⑩。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11)。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12)观罗敷。

【注释】:
[1]陌上桑:在林间的小路上采桑。

陌:林间的小路。

桑:名次作动词,采桑。

[2]东南隅(yú):指东方偏南。

隅,方位、角落。

我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

[3]善蚕桑:很会养蚕采桑。

善,有的本子作“喜”。

[4]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络绳。

笼,篮子。

系,络绳(缠绕篮子的绳子)。

[5]笼钩:一种工具。

采桑用来钩桑枝,行时用来挑竹筐。

[6]倭(wō)堕(duò)髻:发髻名。

其髻像云堆叠,歪在头部的一侧。

倭堕,叠韵字。

[7]耳中明月珠: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

明月,宝珠名。

[8]缃绮: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织品。

[9]襦(rú):短袄。

[10]下担捋((lǚi)髭(zī)须:放下担子,抚摩胡子(和下接诗句都是形容看得出神)。

捋,手握着东西,顺着向下移动。

髭,嘴上边的胡子。

[11]脱帽着帩(qiào)头:把帽子脱下,只戴着纱巾。

古代男子戴帽,先用头巾把发束好,然后戴帽。

着,戴。

帩头,包头的纱巾。

[12]坐:因为,由于。

【翻译】: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

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

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

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原文】:
使君[1]从南来,五马[2]立踟蹰[3]。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4]。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5]罗敷,“宁可[6]共载不?”
【注释】:
[1]使君:汉代对太守、刺史的通称。

[2]五马:指(使君)所乘的五匹马拉的车。

汉朝太守出行用五匹马拉车。

[3]踟(chí)蹰(chú):徘徊,停滞不进的样子。

又作“踟躇”。

[4]姝(shù):美丽的女子。

[5]谢:这里是“请问”的意思。

[6]宁可:愿意。

【翻译】: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

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

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

”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

”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
【原文】: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1]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2]千余骑[3],夫婿居上头[4]。

何用[5]识夫婿?白马从骊驹[6],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7];腰中鹿卢剑[8],可值千万余[9],十五府小吏[10],二十朝大夫[11],三十侍中郎[12],四十专城居[13]。

为人洁白皙[14],鬑鬑[15]颇有须;盈盈[16]公府步[17],冉冉[18]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19]。

【注释】:
[1]一何:怎么这样。

[2]东方:指夫婿当官的地方。

[3]千余骑:泛指跟随夫婿的人。

[4]居上头:在前列。

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5]何用:用什么(标记)。

[6]骊(lí)驹:黑色的小马。

这里指马。

[7]黄金络马头: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

络,这里指用网状物兜住。

[8]鹿卢剑:剑把用丝绦缠绕起来,像鹿卢的样子。

鹿卢,即辘轳,井上汲水的用具。

[9]千万余:上千上万(钱)。

[10]小吏:太守府的小官。

有的本子作”小史“。

[11]朝大夫:朝廷上的一种高等文官。

[12]侍中郎:出入宫禁的侍卫官。

[13]专城居:作为一城的长官(如太守等)。

专,独占。

[14]白晰(xī):指皮肤洁白。

晰,又作”皙“。

[15]鬑鬑(lián)颇有须:胡须稀疏而长。

,须发疏薄的样子。

白面有须,是古时候美男子的标准。

[16]盈盈:仪态端庄美好。

[17]公府步:摆官派,踱方步。

[18]冉冉:走路缓慢。

[19]殊:出色,与众不同。

【翻译】: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

(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

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
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

他长得皮肤洁白,疏朗朗略微长一点胡须;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

(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与众不同。

本文章由山西治疗牛皮癣医院:/整理发布,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