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陌上桑》原文、注释与翻译

合集下载

陌上桑文言文及翻译

陌上桑文言文及翻译

夫陌上桑,叶叶翠,枝枝柔。

春风拂面,香飘十里,如梦如幻,宛若仙境。

昔人游于斯,赞曰:“此桑之美,无与伦比。

”时值仲春,桃红柳绿,草木葱茏。

陌上桑,独占鳌头,引人注目。

其叶细长,似碧玉镶嵌;其枝纤柔,若少女舞袖。

春雨绵绵,润物无声,桑叶沾露,更显得翠绿欲滴。

桑之根深,生命力顽强。

历经风雨,依然枝繁叶茂。

其叶可养蚕,其果可食,其枝可作器,其皮可入药。

古人云:“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树之恩,犹如父母,养我育我,无私奉献。

行路人见之,无不赞叹。

有诗为证:“陌上桑,叶叶翠,枝枝柔。

春风吹拂,香满楼。

”又有诗云:“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彼君子,维其有之。

”桑树之下,常有女子采桑。

她们身着红裙,头戴花冠,笑语盈盈,如画中仙子。

采桑女歌声悠扬,与春风共鸣,传遍陌上。

有诗赞曰:“陌上桑,女采桑,笑声扬。

春风吹过,如歌扬。

”一日,有客自远方来,见陌上桑之美,遂题诗一首:“桑叶青青,枝枝如盖。

春风拂面,香气袭人。

采桑女子,笑语盈盈。

此情此景,如梦如幻。

”又有诗云:“陌上桑,叶叶翠,枝枝柔。

春风吹拂,香气浓。

采桑女子,如花似玉。

此情此景,令人陶醉。

”夫陌上桑,美矣!美在自然,美在生机,美在和谐。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皆以桑树为题材,歌咏其美。

今人亦当效仿古人,珍惜自然,保护生态,使陌上桑之美,永存世间。

《陌上桑》文言文翻译:在那田间小路上,桑树的叶子碧绿如翠,枝条柔软如丝。

春风吹拂,香气飘散十里,宛如仙境。

古时候的人游历于此,赞叹说:“这桑树的美,无与伦比。

”正值仲春时节,桃花柳树都呈现出鲜艳的色彩,草木茂盛。

田间小路上的桑树,独占鳌头,吸引人们的目光。

它的叶子细长,像碧玉镶嵌;它的枝条纤柔,如同少女的舞袖。

春雨绵绵,滋润万物,桑叶沾满露水,更显翠绿欲滴。

桑树的根深蒂固,生命力顽强。

经历了风雨的洗礼,依然枝繁叶茂。

它的叶子可以养蚕,它的果实可以食用,它的枝条可以制作器具,它的树皮可以入药。

古人说:“桑树叶子未落,其叶依然肥美。

《汉乐府集》之《陌上桑》的意思及赏析

《汉乐府集》之《陌上桑》的意思及赏析

《汉乐府集》之《陌上桑》的意思及赏析《汉乐府集》之《陌上桑》的意思及赏析陌上桑(节选)汉乐府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①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②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③。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④。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①倭堕(wōduò)髻:有一种发型的名称,其髻像云堆叠,歪在头部的一侧。

②缃绮(xiāngqǐ):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织品。

③捋(lǚ)髭(zī)须:抚一摩一胡一子。

④著(zhuó)帩(qiào)头:把帽子脱一下,只戴着纱巾。

罗敷擅长养蚕,她来到了城南采桑叶。

只见她用黑色的丝线做篮子的络绳,用桂枝做篮子的提一柄一。

头上梳着倭堕髻的发式,耳上挂着明月珠的耳环。

裙子是杏黄的绸缎,短袄是紫色的绫罗。

路上的行人看到了罗敷,就放下担子抚一摩着一胡一须看得频频点头;少年看到了罗敷,急忙脱一下帽子整理发巾;耕田的忘了犁耙,锄地的忘了锄头;他们归来相互抱怨耽误了劳作,只是因为看罗敷的美貌忘了形。

【佳人之美】这首诗中写罗敷之美,耐人寻味。

先写罗敷采桑的用具和她鲜艳夺目的装束打扮,“青丝为笼系,……紫绮为上襦。

”这些诗句一字不及罗敷的面貌,但人物之美已经隐约可见了。

更妙的是,诗人通过路旁观者的种种神态动作,使罗敷的美貌得到了强烈、生动的烘托。

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这些人本来都在做自己的事情,但是罗敷一出现,马上被她的美貌吸引。

一爱一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对美貌之人更为敏一感、热情。

这些男一性一旁观者在看罗敷时有意无意的举止,正说明他们看到罗敷时激动不已的心情,可见罗敷该是怎样一个美人!【赏析】借助于路人的目光,读者似乎也目睹了罗敷的面容体态。

通过侧面描写来塑造形象,比借助比喻等手段正面进行描写显得更加传神,这是《陌上桑》在描写人物形象方面的经验。

这种经验也可以用在其他事物的描写上。

【启示】罗敷懂得虚张声势的智慧。

《陌上桑》原文翻译

《陌上桑》原文翻译

《陌上桑》原文翻译《陌上桑》原文翻译《陌上桑》汉乐府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秦氏的楼台。

秦家有个美丽的女孩,自家取名叫罗敷。

罗敷善于养蚕种桑,常常到城南角采桑叶,篮子上系着青丝带,提柄是用桂枝做成的。

头上梳着倭堕髻,耳上佩着明月珠;下身穿着浅黄色丝裙,上身穿着紫色的短袄。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抚摩胡子(注视她)。

年少的人看见罗敷,摘下帽子只戴纱巾。

耕地的`人看见罗敷,忘记了把住犁耕地,锄地的人看见罗敷,忘记了握着锄锄地。

回来后互相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罗敷的美貌。

太守从南边来了,五匹马拉的车徘徊不前。

太守派遣小吏前往打听,询问这是谁家美丽的女子。

“她是秦家的女孩,自家取名叫罗敷。

” “罗敷今年几岁了?” “二十还不到,十五已出头。

”太守问罗敷:“能与我同车共载吗?”罗敷走上前来对太守说:“你是多么的愚蠢!你有你自己的妻子,我有我自己的丈夫。

”“(我丈夫)在东方做官,跟随的人马众多,他就走在最前头。

凭什么来识别我丈夫呢?(请看):他跨着一匹大白马,后面跟随着小黑马。

大白马尾巴上系着青丝绦,嘴上罩着黄澄澄的金饰马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名贵可值千千万。

《陌上桑》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陌上桑》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陌上桑》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译文: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

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

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

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

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

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

”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

”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

(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

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

汉乐府《陌上桑》原文及赏析

汉乐府《陌上桑》原文及赏析

陌上桑[汉] 汉无名氏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作品赏析这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属《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

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

不过更早在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中,已经提到这首诗,称之为《陌上桑》。

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沿用了《古今注》的题名,以后便成为习惯。

“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

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采桑,才引起一连串的戏性情节。

《陌上桑》故事很简单,语言也相当浅近,但有个关键的问题却不容易解释:诗中的秦罗敷到底是什么身份?按照诗歌开场的交代是一个采桑女,然而其衣着打扮,却是华贵无比;按照最后一段罗敷自述,她是一位太守夫人,但这位夫人怎会跑到路边来采桑?萧涤非先生《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是这样看的:“末段为罗敷答词当作海?蜃楼观,不可泥定看杀!以二十尚不足之罗敷,而自去其夫已四十,知必无是事也。

作者之意,只在令罗敷说得高兴,则使君自然听得扫兴,列不必严词拒绝。

”以后有人作了进一步的申发,认为罗敷是一位劳动妇女,诗中关于她的衣饰的描写,纯出于夸张;最后一段,则是罗敷的计谋,以此来吓退对方。

《陌上桑》原文及翻译

《陌上桑》原文及翻译

《陌上桑》原文及翻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全文翻译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

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

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

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

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

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

”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

”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

(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

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

陌上桑的古诗词赏析及诗意

陌上桑的古诗词赏析及诗意

陌上桑的古诗词赏析及诗意《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一首乐府诗,属《相和歌辞》。

这首诗以幽默诙谐的风格和喜剧性艺术手法,刻画了一个既美丽坚贞,又聪明的采桑女子形象,洋溢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民间风情,同时也反映出汉代贵族官僚仗势调戏民女的社会现实。

全诗情节逼真、语言华丽、形象生动,虽经文人修饰加工,仍体现出浓烈的民间歌谣风味。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陌上桑的赏析,方便大家学习。

原文:陌上桑乐府诗集〔两汉〕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喜蚕桑一作:善蚕桑;相怨怒一作:相怒怨)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白皙一作:白晰) 注释:陌上桑:陌:田间的路。

桑:桑林。

东南隅:指东方偏南。

隅,方位、角落。

中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

喜蚕桑:喜欢采桑。

喜,有的本子作“善”(善于、擅长)。

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络绳。

笼,篮子。

系,络绳(缠绕篮子的绳子)。

笼钩:一种工具。

采桑用来钩桑枝,行时用来挑竹筐。

倭堕髻:即堕马髻,发髻偏在一边,呈坠落状。

倭堕,叠韵字。

缃绮:有花纹的浅黄色的丝织品。

帩头:帩头,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

少年:古义(10-20岁)男但:只是。

坐:因为,由于。

使君:汉代对太守、刺史的通称。

陌上桑全文及翻译

陌上桑全文及翻译

陌上桑全文及翻译《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一首乐府诗,属《相和歌辞》。

又名《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

这首诗以幽默诙谐的风格和喜剧性艺术手法,刻画了一个既美丽坚贞,又聪明的采桑女子形象,洋溢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民间风情,同时也反映出汉代贵族官僚仗势调戏民女的社会现实。

陌上桑两汉:乐府诗集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喜蚕桑一作:善蚕桑;相怨怒一作:相怒怨)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白晰一作:白皙)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

秦家有位美丽的女儿,自家取名叫罗敷。

罗敷善于采桑养蚕,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钩笼。

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行人见到罗敷,就放下担子捋着胡须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

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田;以致于农活都没有干完,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贪看了罗敷的美貌。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到这,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

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美丽的女子。

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儿,自家起名叫做罗敷。

”太守又问:“罗敷今年多少岁了?”小吏回答:“还不到二十岁,但已经过了十五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乐府·陌上桑》原文、注释与翻译本文是关于《汉乐府·陌上桑》原文、注释与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汉乐府·陌上桑》原文、注释与翻译
【原文】:
陌上桑①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②,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③,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④,桂枝为笼钩⑤。

头上倭堕髻⑥,耳中明月珠⑦;缃绮⑧为下裙,紫绮为上襦⑨。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⑩。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11)。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12)观罗敷。

【注释】:
[1]陌上桑:在林间的小路上采桑。

陌:林间的小路。

桑:名次作动词,采桑。

[2]东南隅(yú):指东方偏南。

隅,方位、角落。

我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

[3]善蚕桑:很会养蚕采桑。

善,有的本子作“喜”。

[4]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络绳。

笼,篮子。

系,络绳(缠绕篮子的绳子)。

[5]笼钩:一种工具。

采桑用来钩桑枝,行时用来挑竹筐。

[6]倭(wō)堕(duò)髻:发髻名。

其髻像云堆叠,歪在头部
的一侧。

倭堕,叠韵字。

[7]耳中明月珠: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

明月,宝珠名。

[8]缃绮: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织品。

[9]襦(rú):短袄。

[10]下担捋((lǚi)髭(zī)须:放下担子,抚摩胡子(和下接诗句都是形容看得出神)。

捋,手握着东西,顺着向下移动。

髭,嘴上边的胡子。

[11]脱帽著帩(qiào)头:把帽子脱下,只戴着纱巾。

古代男子戴帽,先用头巾把发束好,然后戴帽。

著,戴。

帩头,包头的纱巾。

[12]坐:因为,由于。

【翻译】: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

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

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

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原文】:
使君[1]从南来,五马[2]立踟蹰[3]。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4]。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5]罗敷,“宁可[6]共载不?”
【注释】:
[1]使君:汉代对太守、刺史的通称。

[2]五马:指(使君)所乘的五匹马拉的车。

汉朝太守出行用五匹马拉车。

[3]踟(chí)蹰(chú):徘徊,停滞不进的样子。

又作“踟躇”。

[4]姝(shù):美丽的女子。

[5]谢:这里是“请问”的意思。

[6]宁可:愿意。

【翻译】: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

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

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

”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

”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
【原文】: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1]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2]千余骑[3],夫婿居上头[4]。

何用[5]识夫婿?白马从骊驹[6],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7];腰中鹿卢剑[8],可值千万余[9],十五府小吏[10],二十朝大夫[11],三十侍中郎[12],四十专城居[13]。

为人洁白皙[14],鬑鬑[15]颇有须;盈盈[16]公府步[17],冉冉[18]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19]。

【注释】:
[1]一何:怎么这样。

[2]东方:指夫婿当官的地方。

[3]千余骑:泛指跟随夫婿的人。

[4]居上头:在前列。

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5]何用:用什么(标记)。

[6]骊(lí)驹:黑色的小马。

这里指马。

[7]黄金络马头: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

络,这里指用网状物兜住。

[8]鹿卢剑:剑把用丝绦缠绕起来,像鹿卢的样子。

鹿卢,即辘轳,井上汲水的用具。

[9]千万余:上千上万(钱)。

[10]小吏:太守府的小官。

有的本子作“小史”。

[11]朝大夫:朝廷上的一种高等文官。

[12]侍中郎:出入宫禁的侍卫官。

[13]专城居:作为一城的长官(如太守等)。

专,独占。

[14]白晰(xī):指皮肤洁白。

晰,又作“皙”。

[15]鬑鬑(lián)颇有须:胡须稀疏而长。

,须发疏薄的样子。

白面有须,是古时候美男子的标准。

[16]盈盈:仪态端庄美好。

[17]公府步:摆官派,踱方步。

[18]冉冉:走路缓慢。

[19]殊:出色,与众不同。

【翻译】: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
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

(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

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

他长得皮肤洁白,疏朗朗略微长一点胡须;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

(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与众不同。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